港珠澳海底隧道建设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珠澳大桥 海底隧道建设技术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谢永利 2011年12月
报告提纲
1. 基本情况 2. 技术标准 3. 海底隧道技术方案
4. 海底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5. 海底隧道全寿命工程费用估算 6. 工程地质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分析
7. 海底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8. 工法综合比选及推荐意见 9. 目前的建设情况
基槽、地基处理与基础型式
基槽坡率:1:3 、 1:5 、1:7 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砂及砂层:砂流法 淤泥或淤泥质粘土:打入预制桩+砂浆囊袋
管段回填
锁定回填 一般回填 顶部防锚层
岛隧结合部
1.格形钢板桩+ 预沉管段方案(推荐方案) 2.格形钢板桩+ 岛上段明挖方案
东、西岛隧结合部
通风方案
前期2016年隧道以消除异味为主,2020年以后到2035年, 隧道通风以稀释NO2为主。
宜。
在保证通航安全的条件下,隧道区船舶通航安全深度 应不小于:24.9+0.7+3.0=-28.6 m(理论最低潮面以下),
建议采用-29m为宜。
通航宽度的组成1
• 根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计算: • 伶仃洋西航道和铜鼓航道 30万吨级双向航道底宽为573m;
• 榕树头航道 5万吨级双向航道底宽为335m;
香港消防处对《港珠澳大桥设计技术规范使用指南》 的初步意见
• 建议隧道管道的设计需要考虑消防排烟系统的管道及风扇 安装要求。本处(HK消防处)在考虑了隧道的长度及车 辆流量等因素后,认为以 semi-transverse(半横向通风)
系统较为可取。而该系统的功率须最少能抽走火警现场烟
量的3/4,并配有应急后备电源。若果在隧道管道内发生 火警,在火警现场三百米范围内(每端最远一百七十米的
雾、雷暴:雾日年平均达19.3天 ,年平均雷暴日年平均 为61.6天。 主要灾害性天气:热带气旋、暴雨、龙卷风、雷击、短 时雷雨大风
(5 )通航条件
•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港珠澳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
求的批复》(交水发[2008]97号),同意隧道区伶仃西航 道和铜鼓航道采用30万吨级油轮、25万吨级散货船和15万 吨级集装箱船控制隧道最小通航宽度和埋深。 • 同意隧道区船舶通航最小埋深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以下29 米。考虑各航道代表船型通航宽度、航道间的安全距离及 人工岛头部紊流区影响等因素,两人工岛之间最小通航宽 度为4100米,其中满足30万吨级油轮安全通航深度-29米
底层水温接近,水温分层不明显。
(2)水文条件3
海水pH: 变化范围为7.11~8.33,均值为8.11。 浑浊度:海水浑浊度变化范围为3.7°~283°,平均值为 38.9°。海水浑浊度变化范围较大,小潮期以退潮 时浑浊度较高,大潮期以涨潮时浑浊度较高,底层 平均浑浊度高于表层。
(3)地震条件
•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珠海、 澳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香港地区地震动峰
值加速度为0.15g,与之对应桥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 据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完成的近场区地震危险性分 析专题,本工程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复核结果Ⅶ度。
(4)气象条件
• • 风向风速:东南偏东和东风为主 ,HK侧年平均风速达6.3 米/秒。 气温:年平均气温22.3~23℃
•
• •
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介于1800~2300毫米之间。
Z4-备淤富裕深度,取0.5m。
经分析计算,航道设计水深D取24.9m。
船舶通航安全深度2
4、航道施工超深
根据本地区航道施工情况,施工超深取0.70m。
5、安全富裕深度 安全富裕深度主要考虑意外事故迫使船舶在隧道区抛 锚、搁浅等危险情况下应留出的土层厚度。根据《霍尔锚》 规范,锚爪长度为2.99m,故取锚的入土深度3.0m较为适
距离)的烟均须被排烟系统抽走,系统亦同时抽入鲜风以
作补充。烟层下的空气流动速度须保持在2m/s以下。排烟 系统的设计亦须顾及滞留在隧道内的汽车及隧道坡度对空
气及烟雾流动的影响。
2008-12-22广东的反馈意见
2.技术标准论证7
(9) 沉管隧道其它技术标准
浮运期管段安全系数:1.04 运营期抗浮系数:1.2 混凝土强度及抗渗等级:C45、S12(管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
的宽度应不小于2810米。船舶航安全深度130万吨油轮航道设计水深为D=T+Z0+Z1+Z2+Z3+Z4,其中:
T -30万吨级油轮满载吃水最大水深T为22.2m ;
Z0-船舶航行时船体下沉值,取0.9m; Z1-船舶龙骨下最小富裕水深,取0.4m; Z2-波浪富裕深度,取0.7m; Z3-船舶装载纵倾富裕深度,取0.15m;
口,通往车道板下疏散通道。
HK《最低限度之消防装置及设备守则 (二零零五年七月)》
• 横向连接两条隧道的行人信道 – 每个信道相隔的
距离应为100公尺,通道的高度及阔道不应少于
2.1公尺及1.5公尺,而通道大门的耐火时效不应少
于两小时,大门需以双向方式开启并应在门的上
部设有一块透明观察板,通道门开启时应同时启 动警钟。
(6) 其它条件
环境保护
对白海豚、底栖生物的影响:
• • • 挖泥船机械操作而产生噪音(300Hz) 施工期水域污染:底土扰动和悬浮物释放有毒有害物质 。 施工期需严格控制废水、垃圾处理及运输
干坞选址
建筑材料、施工用水电
• 钢筋、水泥、混凝土骨料
各种模板均要从内陆运到海岛和人工岛工地。
施工、生活用水 隧址区附近桂山岛-牛头岛有少量淡水。工程用水需要船 运。 • 施工用电
受洞内纵向风速、风机安装等限制,全纵向通风加独立
排烟风道方案不宜采用;受通航限制,分段纵向通风加独立 排烟风道方案不具可行性,全横向通风方案需 加大隧道断面 。
从珠海侧铺设海底电缆或自备发电机组以满足施工用电
需要。
抛泥区
• 必须抛到海事部门指定的海洋倾倒区水下抛卸。距离工程
区约35km。
2.技术标准论证1
(1) 平、纵、横标准 基于同一设计标准、同一建筑限界和通风要求,拟定比 选的隧道断面尺寸。 隧道轴线尽可能位于直线上; 最大纵坡:3% • 现行JTG B01要求;
区域地质构造
非全新世活 动断裂F2,对 隧道影响小。
隧道补充地质勘察1
隧道补充地质勘察2
(2)水文条件1
• 潮汐:不规则的半日潮混合潮型 、弱潮海湾;从外海向内涨
潮历时递减、落潮历时递增 ;高潮位由外海向珠江口内逐渐 增大,低潮位由外海向珠江口逐渐降低;台风暴潮引起海面 升降。 • 潮流: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中部海域潮流流速比两边大; 流速较小,流向为S~N向 。流速分布受水下地形影响较大 。 • 波浪:实测最大有效波高(Hs)2.86米,周期(T)为10.1秒,波 向为SE向 。
• 主航道两侧预留小型船舶的单向航道:万吨级及以下船舶 单向航道宽度为153m。
通航宽度的组成2
• 为避免船吸作用,安全船距取为4.5倍船宽。
• 人工岛头部的紊流范围在200~300m。 两人工岛间最小通航宽度应为: 300+153+270+573+1461+573+270+153+300 =4053m,取 4100m。
2.技术标准论证5
(7) 通风技术标准
通风CO/VI/NO的控制标准 • CO设计浓度Cadm: • NO2设计浓度Cadm: 正常工况 100ppm,阻塞工况 150 ppm • VI设计浓度Kadm: 正常工况 0.005 m-1,阻塞工况 0.009 m-1 正常工况 1ppm,阻塞工况 1 ppm
(2)沉管管段横断面形式
• 通过对两孔单管廊(包括中间管廊设风道与两侧行车孔顶部设 风道二种情形)、两孔双管廊、两孔三管廊的断面形式进行对 比分析、计算,暂推荐两孔三管廊断面。
沉管隧道平面布置
沉管隧道纵面布置
纵坡:W形
管段防水及接头
分节式/整体式、自防水+外包防水、柔性接头+限位装置
最终接头:靠近西人工岛侧水深较浅处,底板标高控制在25米范围内。采用止水板方式施作。
EURO-4各占比例及车辆使用年限影响系数,使各污染物排放量
计算值尽可能接近真实值。 • 香港要求:隧道需设有单独排烟风道,建议采用横向或半横向通
风方式。
2.技术标准论证6
(8) 消防技术标准
交通工程等级、火灾规模(50MW)、火灾次数标准、消 防用水标准(JTG/T D71—2004 ) 沉管隧道横通道:间距90m(对应180m管段) 盾构隧道横通道设置:间距500m,每100m设置一处安全
2.技术标准论证3
(4) 抗震设计标准
工程场地 120 年超越概率 63%、 10%、 2%的基岩加速 度峰值分别为41 cm/s2、134 cm/s2、233 cm/s2。
(5) 汽车荷载标准
公路-I级。同时满足香港规范对活载的要求。
2.技术标准论证4
(6) 结构安全标准
工程安全等级:一级 人防抗力等级:六级 隧道结构耐高温标准:最高温度1200℃,持续时间2小时。
• 稀释异味标准
• 空气排放标准 • CO一般环境浓度: 5ppm • NO2一般环境浓度: 0.08ppm CO环境容许浓度: 9ppm NO2环境容许浓度: 0.13ppm
2.技术标准论证5
通风技术标准
• 风速标准:隧道内设计风速:≤10 m/s 风道内设计风速:≤18 m/s • 车辆尾气排放标准:以最新《PIARC》2004中污染物基准排放 量为基础,根据香港、澳门与大陆地区制定的汽车排放标准时间 表,并考虑各设计年限车辆更新换代EURO-2、EURO-3、
•
•
经济发达地区适应远期交通量、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很
重要; 纵坡加大会影响隧道乃至整个大桥的通行能力,为此要 设置爬坡车道(盾构段加宽几乎不可能)、增设安全保障 措施;
2.技术标准论证2
(2)设计频率
设计使用寿命(120年)、设计潮位频率
(3) 通航标准
通航净宽尺度、典型船舶类型、口门宽度、通航水位等
1. 基本情况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水域,东连香港,西接澳 门、珠海,是一座“沟通三地、承东启西”的特大型 跨海工程。工程规模宏大、涉及面广、技术难点多, 尤其是受香港国际机场航空限高和规划航道制约。基 于对拟建的港珠澳大桥桥位的现场勘察、调研及多次 论证,依据相关专题提供的研究成果,围绕桥位的总 体路线布局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详实研究,在确保满足 预定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提出了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 西航道、铜鼓西航道等主航道时以海底隧道的方式通 过。
2017/9/30
(1)隧址区海底地层分布
• 水深:隧道沿线7-16m左右,西深东浅,海中部微 隆,为浅滩。 • 淤泥:全新世海洋沉积物,厚10-20m,流塑状。 • 粘土:更新世海洋冲积物,厚5-15m,可塑~软塑 为主 。 • 砂砾层:更新世海洋冲积物,厚10-30m,粉~细~ 中~粗砂、砾砂、圆砾土 ,饱和,中密~密实。 • 基岩:K10+400以东至东人工岛为燕山期花岗岩分 布;K10+400以西至西人工岛为震旦系片麻混合花 岗岩分布。岩面约-60~-80m,起伏大。
隧道区满足安全通航深度-29.0m的宽度
• 考虑航道施工期间可能的影响,伶仃西航道底宽西侧和铜鼓
航道底宽的东侧需加一富裕宽度,经分析取100m。鉴于伶仃
西航道和预留铜鼓航道呈“Y”分叉,两航道间有1461m的间 距, 隧道区满足安全通航深度-29.0m的宽度 100+573+1461+573+100=2807m,取2810m。
不同工况下的荷载组合等
2.技术标准论证8
(10) 盾构隧道其它技术标准
衬砌结构变形:直径变形1‰D(隧道外径);环缝张开 <2mm,纵缝张开<3mm 抗浮安全系数:1.2 管片混凝土强度等级:C60
抗渗等级:S1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 考虑不同工况下的荷载组合等
3 海底隧道技术方案1
(1) 隧道建筑限界
• 泥沙:工程水域的含沙量分布特点是西侧高于东侧,落潮大
于涨潮。隧址区含沙量低。
(2)水文条件2
重度:海水重度为10.0~10.3kN/m3,并随着分层从上向下增大, 与涨落潮存在一定关联性。
盐度:海水盐度变化范围为11.256~33.908,均值为26.972。
海水底层平均盐度高于表层。盐度随潮位的涨高而增 大,又随潮位的退落而减小,其变化的趋势和周期与 潮位基本一致 。 温度:水温度变化范围为18.7℃~21.7℃,均值为20.3℃。表、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谢永利 2011年12月
报告提纲
1. 基本情况 2. 技术标准 3. 海底隧道技术方案
4. 海底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5. 海底隧道全寿命工程费用估算 6. 工程地质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分析
7. 海底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8. 工法综合比选及推荐意见 9. 目前的建设情况
基槽、地基处理与基础型式
基槽坡率:1:3 、 1:5 、1:7 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砂及砂层:砂流法 淤泥或淤泥质粘土:打入预制桩+砂浆囊袋
管段回填
锁定回填 一般回填 顶部防锚层
岛隧结合部
1.格形钢板桩+ 预沉管段方案(推荐方案) 2.格形钢板桩+ 岛上段明挖方案
东、西岛隧结合部
通风方案
前期2016年隧道以消除异味为主,2020年以后到2035年, 隧道通风以稀释NO2为主。
宜。
在保证通航安全的条件下,隧道区船舶通航安全深度 应不小于:24.9+0.7+3.0=-28.6 m(理论最低潮面以下),
建议采用-29m为宜。
通航宽度的组成1
• 根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计算: • 伶仃洋西航道和铜鼓航道 30万吨级双向航道底宽为573m;
• 榕树头航道 5万吨级双向航道底宽为335m;
香港消防处对《港珠澳大桥设计技术规范使用指南》 的初步意见
• 建议隧道管道的设计需要考虑消防排烟系统的管道及风扇 安装要求。本处(HK消防处)在考虑了隧道的长度及车 辆流量等因素后,认为以 semi-transverse(半横向通风)
系统较为可取。而该系统的功率须最少能抽走火警现场烟
量的3/4,并配有应急后备电源。若果在隧道管道内发生 火警,在火警现场三百米范围内(每端最远一百七十米的
雾、雷暴:雾日年平均达19.3天 ,年平均雷暴日年平均 为61.6天。 主要灾害性天气:热带气旋、暴雨、龙卷风、雷击、短 时雷雨大风
(5 )通航条件
•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港珠澳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
求的批复》(交水发[2008]97号),同意隧道区伶仃西航 道和铜鼓航道采用30万吨级油轮、25万吨级散货船和15万 吨级集装箱船控制隧道最小通航宽度和埋深。 • 同意隧道区船舶通航最小埋深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以下29 米。考虑各航道代表船型通航宽度、航道间的安全距离及 人工岛头部紊流区影响等因素,两人工岛之间最小通航宽 度为4100米,其中满足30万吨级油轮安全通航深度-29米
底层水温接近,水温分层不明显。
(2)水文条件3
海水pH: 变化范围为7.11~8.33,均值为8.11。 浑浊度:海水浑浊度变化范围为3.7°~283°,平均值为 38.9°。海水浑浊度变化范围较大,小潮期以退潮 时浑浊度较高,大潮期以涨潮时浑浊度较高,底层 平均浑浊度高于表层。
(3)地震条件
•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珠海、 澳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香港地区地震动峰
值加速度为0.15g,与之对应桥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 据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完成的近场区地震危险性分 析专题,本工程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复核结果Ⅶ度。
(4)气象条件
• • 风向风速:东南偏东和东风为主 ,HK侧年平均风速达6.3 米/秒。 气温:年平均气温22.3~23℃
•
• •
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介于1800~2300毫米之间。
Z4-备淤富裕深度,取0.5m。
经分析计算,航道设计水深D取24.9m。
船舶通航安全深度2
4、航道施工超深
根据本地区航道施工情况,施工超深取0.70m。
5、安全富裕深度 安全富裕深度主要考虑意外事故迫使船舶在隧道区抛 锚、搁浅等危险情况下应留出的土层厚度。根据《霍尔锚》 规范,锚爪长度为2.99m,故取锚的入土深度3.0m较为适
距离)的烟均须被排烟系统抽走,系统亦同时抽入鲜风以
作补充。烟层下的空气流动速度须保持在2m/s以下。排烟 系统的设计亦须顾及滞留在隧道内的汽车及隧道坡度对空
气及烟雾流动的影响。
2008-12-22广东的反馈意见
2.技术标准论证7
(9) 沉管隧道其它技术标准
浮运期管段安全系数:1.04 运营期抗浮系数:1.2 混凝土强度及抗渗等级:C45、S12(管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
的宽度应不小于2810米。船舶航安全深度130万吨油轮航道设计水深为D=T+Z0+Z1+Z2+Z3+Z4,其中:
T -30万吨级油轮满载吃水最大水深T为22.2m ;
Z0-船舶航行时船体下沉值,取0.9m; Z1-船舶龙骨下最小富裕水深,取0.4m; Z2-波浪富裕深度,取0.7m; Z3-船舶装载纵倾富裕深度,取0.15m;
口,通往车道板下疏散通道。
HK《最低限度之消防装置及设备守则 (二零零五年七月)》
• 横向连接两条隧道的行人信道 – 每个信道相隔的
距离应为100公尺,通道的高度及阔道不应少于
2.1公尺及1.5公尺,而通道大门的耐火时效不应少
于两小时,大门需以双向方式开启并应在门的上
部设有一块透明观察板,通道门开启时应同时启 动警钟。
(6) 其它条件
环境保护
对白海豚、底栖生物的影响:
• • • 挖泥船机械操作而产生噪音(300Hz) 施工期水域污染:底土扰动和悬浮物释放有毒有害物质 。 施工期需严格控制废水、垃圾处理及运输
干坞选址
建筑材料、施工用水电
• 钢筋、水泥、混凝土骨料
各种模板均要从内陆运到海岛和人工岛工地。
施工、生活用水 隧址区附近桂山岛-牛头岛有少量淡水。工程用水需要船 运。 • 施工用电
受洞内纵向风速、风机安装等限制,全纵向通风加独立
排烟风道方案不宜采用;受通航限制,分段纵向通风加独立 排烟风道方案不具可行性,全横向通风方案需 加大隧道断面 。
从珠海侧铺设海底电缆或自备发电机组以满足施工用电
需要。
抛泥区
• 必须抛到海事部门指定的海洋倾倒区水下抛卸。距离工程
区约35km。
2.技术标准论证1
(1) 平、纵、横标准 基于同一设计标准、同一建筑限界和通风要求,拟定比 选的隧道断面尺寸。 隧道轴线尽可能位于直线上; 最大纵坡:3% • 现行JTG B01要求;
区域地质构造
非全新世活 动断裂F2,对 隧道影响小。
隧道补充地质勘察1
隧道补充地质勘察2
(2)水文条件1
• 潮汐:不规则的半日潮混合潮型 、弱潮海湾;从外海向内涨
潮历时递减、落潮历时递增 ;高潮位由外海向珠江口内逐渐 增大,低潮位由外海向珠江口逐渐降低;台风暴潮引起海面 升降。 • 潮流: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中部海域潮流流速比两边大; 流速较小,流向为S~N向 。流速分布受水下地形影响较大 。 • 波浪:实测最大有效波高(Hs)2.86米,周期(T)为10.1秒,波 向为SE向 。
• 主航道两侧预留小型船舶的单向航道:万吨级及以下船舶 单向航道宽度为153m。
通航宽度的组成2
• 为避免船吸作用,安全船距取为4.5倍船宽。
• 人工岛头部的紊流范围在200~300m。 两人工岛间最小通航宽度应为: 300+153+270+573+1461+573+270+153+300 =4053m,取 4100m。
2.技术标准论证5
(7) 通风技术标准
通风CO/VI/NO的控制标准 • CO设计浓度Cadm: • NO2设计浓度Cadm: 正常工况 100ppm,阻塞工况 150 ppm • VI设计浓度Kadm: 正常工况 0.005 m-1,阻塞工况 0.009 m-1 正常工况 1ppm,阻塞工况 1 ppm
(2)沉管管段横断面形式
• 通过对两孔单管廊(包括中间管廊设风道与两侧行车孔顶部设 风道二种情形)、两孔双管廊、两孔三管廊的断面形式进行对 比分析、计算,暂推荐两孔三管廊断面。
沉管隧道平面布置
沉管隧道纵面布置
纵坡:W形
管段防水及接头
分节式/整体式、自防水+外包防水、柔性接头+限位装置
最终接头:靠近西人工岛侧水深较浅处,底板标高控制在25米范围内。采用止水板方式施作。
EURO-4各占比例及车辆使用年限影响系数,使各污染物排放量
计算值尽可能接近真实值。 • 香港要求:隧道需设有单独排烟风道,建议采用横向或半横向通
风方式。
2.技术标准论证6
(8) 消防技术标准
交通工程等级、火灾规模(50MW)、火灾次数标准、消 防用水标准(JTG/T D71—2004 ) 沉管隧道横通道:间距90m(对应180m管段) 盾构隧道横通道设置:间距500m,每100m设置一处安全
2.技术标准论证3
(4) 抗震设计标准
工程场地 120 年超越概率 63%、 10%、 2%的基岩加速 度峰值分别为41 cm/s2、134 cm/s2、233 cm/s2。
(5) 汽车荷载标准
公路-I级。同时满足香港规范对活载的要求。
2.技术标准论证4
(6) 结构安全标准
工程安全等级:一级 人防抗力等级:六级 隧道结构耐高温标准:最高温度1200℃,持续时间2小时。
• 稀释异味标准
• 空气排放标准 • CO一般环境浓度: 5ppm • NO2一般环境浓度: 0.08ppm CO环境容许浓度: 9ppm NO2环境容许浓度: 0.13ppm
2.技术标准论证5
通风技术标准
• 风速标准:隧道内设计风速:≤10 m/s 风道内设计风速:≤18 m/s • 车辆尾气排放标准:以最新《PIARC》2004中污染物基准排放 量为基础,根据香港、澳门与大陆地区制定的汽车排放标准时间 表,并考虑各设计年限车辆更新换代EURO-2、EURO-3、
•
•
经济发达地区适应远期交通量、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很
重要; 纵坡加大会影响隧道乃至整个大桥的通行能力,为此要 设置爬坡车道(盾构段加宽几乎不可能)、增设安全保障 措施;
2.技术标准论证2
(2)设计频率
设计使用寿命(120年)、设计潮位频率
(3) 通航标准
通航净宽尺度、典型船舶类型、口门宽度、通航水位等
1. 基本情况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水域,东连香港,西接澳 门、珠海,是一座“沟通三地、承东启西”的特大型 跨海工程。工程规模宏大、涉及面广、技术难点多, 尤其是受香港国际机场航空限高和规划航道制约。基 于对拟建的港珠澳大桥桥位的现场勘察、调研及多次 论证,依据相关专题提供的研究成果,围绕桥位的总 体路线布局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详实研究,在确保满足 预定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提出了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 西航道、铜鼓西航道等主航道时以海底隧道的方式通 过。
2017/9/30
(1)隧址区海底地层分布
• 水深:隧道沿线7-16m左右,西深东浅,海中部微 隆,为浅滩。 • 淤泥:全新世海洋沉积物,厚10-20m,流塑状。 • 粘土:更新世海洋冲积物,厚5-15m,可塑~软塑 为主 。 • 砂砾层:更新世海洋冲积物,厚10-30m,粉~细~ 中~粗砂、砾砂、圆砾土 ,饱和,中密~密实。 • 基岩:K10+400以东至东人工岛为燕山期花岗岩分 布;K10+400以西至西人工岛为震旦系片麻混合花 岗岩分布。岩面约-60~-80m,起伏大。
隧道区满足安全通航深度-29.0m的宽度
• 考虑航道施工期间可能的影响,伶仃西航道底宽西侧和铜鼓
航道底宽的东侧需加一富裕宽度,经分析取100m。鉴于伶仃
西航道和预留铜鼓航道呈“Y”分叉,两航道间有1461m的间 距, 隧道区满足安全通航深度-29.0m的宽度 100+573+1461+573+100=2807m,取2810m。
不同工况下的荷载组合等
2.技术标准论证8
(10) 盾构隧道其它技术标准
衬砌结构变形:直径变形1‰D(隧道外径);环缝张开 <2mm,纵缝张开<3mm 抗浮安全系数:1.2 管片混凝土强度等级:C60
抗渗等级:S1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 考虑不同工况下的荷载组合等
3 海底隧道技术方案1
(1) 隧道建筑限界
• 泥沙:工程水域的含沙量分布特点是西侧高于东侧,落潮大
于涨潮。隧址区含沙量低。
(2)水文条件2
重度:海水重度为10.0~10.3kN/m3,并随着分层从上向下增大, 与涨落潮存在一定关联性。
盐度:海水盐度变化范围为11.256~33.908,均值为26.972。
海水底层平均盐度高于表层。盐度随潮位的涨高而增 大,又随潮位的退落而减小,其变化的趋势和周期与 潮位基本一致 。 温度:水温度变化范围为18.7℃~21.7℃,均值为20.3℃。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