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疣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例疣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疣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2例疣状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12例患者均为疣状癌,其中7例发生于口腔,3例发生于外生殖器,2例发生于足跖,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切缘及区域淋巴结均无癌转移,10例患者术后随访5~10年未见复发及转移,2例患者仍在随访中。结论疣状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诊断需结合肿瘤的临床、病理及生物学行为,充分取材送检,明确诊断后尽早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

标签:疣状癌;临床病理;诊断;鉴别诊断

疣状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鳞癌,生长缓慢,开始肿瘤为外生性生长,疣状和蕈伞样,以后侵袭深部组织,很晚才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其诊断需结合肿瘤的临床、病理变化及生物学行为来确定[1]。鉴于本瘤在诊断上易与其他良恶性病变相混淆,故现对我科收集的12例疣状癌患者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病理科2001~2011年间病理诊断的疣状癌共12例,回顾相关临床病理资料。

1.2方法标本经4%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光镜下阅片诊断,部分病例请病理专家会诊。

2 结果

2.1临床一般资料12例患者均系男性,年龄38~72岁,病程6~28个月。发生部位,其中7例于口腔下唇(60~72岁),有长期吸烟史;3例于阴茎部(38~62岁),均有包皮过长史,且有婚外性行为史,均曾被诊断过尖锐湿疣并多次接受过局部治疗;2例足跖部病变(40~58岁),亦行局部冷冻及激光治疗过。

2.2临床检查7例下唇部疣状癌患者皮损主要发生于下唇唇红区,蕈伞样,肿块大小,1.0 cm×0.8 cm~1.5 cm×2.0 cm ,基底部宽0.8~1.2 cm,表面呈疣状增生,质脆,角化明显,污秽、溢脓,易出血。3例阴茎部位疣状癌患者,主要发生于包皮及冠状沟部位,肿块表面干燥,呈淡红、浅灰色,基底及缝隙有乳白色分泌物,腥臭味,表面呈疣状,包裹于包皮内,质脆,局部有溃疡,肿块大小,2.8 cm×2.0 cm ×1.5 cm~

3.0 cm×

4.5 cm×6.0 cm,无压痛。2例足跖部疣状癌患者,肿块呈扁圆形,直径3~5 cm,表面灰白色,粗糙不平,疣状外观,境界清,边缘隆起。

2.3组织病理学检查对12例患者皮损均进行2次及以上的组织活检,结果

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均有数量不等的挖空泡细胞,表皮突呈球状、棒状向表皮下生长,有假上皮瘤样增生,下部细胞增生明显,排列紊乱,细胞异性不明显,真皮内见散在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细胞浸润,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12例患者手术切除后标本均诊断为疣状癌。

2.4治疗及预后12例疣状癌患者均转口腔科及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疣状癌诊断,手术切缘均无肿瘤残留,区域淋巴结未见转移。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其中10例患者随访5~10年未见复发及转移,2例还在随访中。

3 讨论

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又称Ackerman肿瘤,是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一种变异型,其在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方面的独特性确立其为一种特殊的肿瘤性疾病[2]。1948年Ackerman描述了一种口腔的肿瘤称其为疣状癌。疣状癌按发病部位分为口腔、外阴生殖器及足部3个亚型[3]。在外生殖器部位的疣状癌又称Buschke-Loewenstein(B-L)巨大尖锐湿疣,B-L巨大尖锐湿疣的诊断包含HPV感染所致的巨大型尖锐湿疣,以及恶性疣状癌两大类疾病[4]。疣状癌的发生常与长期吸烟、包皮过长、扁平苔藓等有关[5]。

肿瘤的病理变化,表浅部位一般均与疣类似,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很好,肿瘤上皮脚以寛束、条状向深层侵犯,甚至到肿瘤的深层也看不到核异型。故在临床活检取材病理报告中大部分为描述性诊断,很少会有明确的疣状癌的病理诊断,因此在临床诊断时需结合肿瘤的临床、病理变化及生物学行为来确定。本人收集的12例患者包括了疣状癌的三种不同类型,在门诊活检中均做过两次及以上活检,首次均因取材小、浅而不能提供有意义的临床病理报告,重复取材后标本大而深;光镜下可见到上皮脚增宽下延”平推式”深入间质基线以下,病理报告能提示疣状癌病变,有利于临床进一步诊断治疗。经临床资料分析及结合文献参考,笔者认为临床对于发生在上述三个部位的新生物,疑为疣状癌时,活检取材应大而深;一般大小为0.5 cm×1 cm以上,要够宽,够长,组织上下应一样宽,深度应包括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达到皮下筋膜层,边缘并带有正常的皮肤黏膜组织。

疣状癌应与疣形生长的鳞癌(即疣形癌)、角化棘皮瘤及巨大尖锐湿疣等鉴别[6]。①疣形癌:这种癌应注意在名称上不是疣状癌的同义词,而是发生在女性外阴部预后完全不同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分化极差,预后亦极差。②角化棘皮瘤:常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表皮呈乳头状生长,中央呈特征性充铟角质的火山口样凹陷。光镜下角化棘皮瘤中心常为大团角质栓,瘤旁鳞状上皮并与肿瘤分界明显。③尖锐湿疣:多发生于性活跃期,多在泌尿生殖道下端及肛周发生,组织学上与疣状癌区别在于肿块的基底部,后者有独特的表皮突延伸至真皮网状层中下部,部分细胞排列紊乱。

疣状癌的治疗,由于其局部浸润性强,应参照鳞状细胞癌进行治疗,广泛的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的经典方法,其中以Mohs显微外科手术为最佳治疗方法[7];放射、电干燥、CO2激光等治疗往往不彻底,易复发,甚至转变成杂交癌

(其生物学行为界于经典疣状癌与一般高分化鳞癌之间,复发率高于疣状癌)或经典型鳞癌。

疣状癌恶性程度及转移率均较低,本人报告的12例患者因得到了早期手术治疗,且随访中未发现有复发及转移。文献,赵亮、罗公起等报告的手术治疗患者14例,1例区域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复发,1例未治疗而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说明疣状癌需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快行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局部切除应慎用,也提示疣状癌的预后可能与经典型鳞癌相似,手术后应注意随访,防止局部复发及区域淋巴结转移。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25-1126.

[2](美)罗塞(Rosai.J).回允中(译)ROSAI & ACKERMAN 外科病理学[M].9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57.

[3]赵亮,罗公超,方方,等.阴茎巨大尖锐湿疣9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3):143.

[4]Kato N.Ueno H.Tanaka. H.et al. Human pupilllomavirus lype 6 associated Buschke-Loewen stein tumor (giant condvloma acuminatum)[J]. J Demutol,1993,20(12):773-778.

[5]Suda Y.Hanamure Y.Kasano F.el al.Verrucous cancinoma of the nasal cavity:a case report[J].Nippon Jibinkoka Gukkai Kaiho,2003,106(2):156-159.

[6]楊立,疣状癌[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4):254-255.

[7]Sherman RN,Fung HK.Flvnn KJ.Verrucous carcinoma.(Buschke-Lowenstein tumor)[J].Int J Dermatol,1991,30(10):730-733.编辑/罗茗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