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学基础》的复习要点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水文循环的定义:大气水、地表水、地壳岩石空隙中地下水循环
2 、水文循环的分类: 1、按循环路径不同:
大循环(海-陆)与小循环(海-海、陆-陆)
2、按时空尺度不同:
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水文循环、水-土-生系统水文循环
3 、水文循环的运动规律
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大陆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汽量基本平衡
4、影响水文循环的气象因素
主要包括: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绝对湿度(m或e) 某一时刻空气中的水汽含量g/m3
相对湿度(r):空气中水汽含量的饱和程度;
r=(e/E)×100% 或r=(m/M)×100%
降水量(x):单位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量(mm);
降水强度:每分钟内的降水量,暴雨>0.5mm/分;
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和水
空隙:岩、土中各种类型孔隙的总称。
孔隙:颗粒及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裂隙:是纵向延伸长、横向延伸短的“饼状空隙”,单个裂隙是独立的。
溶穴:溶蚀的裂隙,有溶孔、溶隙、溶洞等
三种空隙的特征
含水介质--由各类空隙所构成的岩石称为含水介质,也称为介质场。含水介质的空间分布与连通特征(孔隙含水介质、裂隙含水介质、溶质含水介质)不同,三种主要类型的含水介质比较:
1 、连通性—孔隙介质最好,其它较差
2、空间分布—孔隙介质分布均匀,裂隙不均匀,溶穴极不均匀
孔隙大小均匀,裂隙大小悬殊,溶穴极悬殊
3 、孔隙比率—孔隙介质最大,裂隙最小
4 、空隙渗透性—孔隙介质-各向同性;裂隙与溶穴-各向异性造成空隙介质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物形成和空隙形成的环境
与水有关的岩土性质:
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给水度:当地下水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的体积,称为给水度。
持水度:重力释水后单位体积岩石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水体积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如下:
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
地壳岩 石中水
沸石水
岩石空隙中结晶水
结构水
岩石骨架中结合水
液态水 固态水
气态水
重力水
毛细水
(矿物表面结合水
) 强结合水
弱结合水
广义地下水: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包气带、饱水带中的水)。
狭义地下水:地表以下饱水带岩层空隙中的水-重力水。
一、地下水按某一特征的分类
按起源: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埋藏水
按矿化程度: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水、卤水
按温度:非常冷、很冷水、冷水、温水、热水、极热水、沸腾水
按硬度:极软水、软水、微硬水、硬水、极硬水
按酸碱度:强酸性水、酸性水、中性水、弱碱性水、
强碱性水
优点:简单、明确,便于从某一角度认识和研究地下水。缺点:不够全面
地下水按综合特征分类
分类依据:●埋藏条件(赋存部位)●含水介质的类型(赋存空间)
分类类型:埋藏条件分三类,含水介质分三类,共九类。如下表
1、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作用:
●确定潜水的流向(即高水位---低水位);
●判断地表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绘制河流附近潜水等水位线图);
●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某点地面标高-潜水位);
●确定引水工程位置(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流汇集地方,截水沟布置在垂直
流向方向) ;
●推断含水层岩性和厚度变化(透水性越弱,等水位线越密;含水层厚度越大,
等水位线越疏);
●确定泉水出漏点和沼泽化的范围(出现在潜水位和地形等高线相等处)
●
2、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重力水。
等水压线图:承压水测压水位等高线图
(根据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相同的各点联线绘制而成)
等水压线图的作用
确定承压水的流向(即高水位 低水位)
确定水头梯度(水头差比水流距离)
确定测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和承压水头
埋藏深度=地表等高线标高—含水层顶板等高线标高
承压水头=等水压线值—含水层顶板等高线标高
确定潜水与承压水的相互关系
(将等水压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绘在一张图上判断)
3、上层滞水:指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达西定律:
通过多次实验得出:出水端的流量Q与砂柱、测压管水头之间的关系为:
Q ——渗透流量;ω——砂柱横断面积;
h ——水头损失(m);L ——渗流途径;
K——渗透系数
参看下图
由水力学中水动力学基本原理:
由上式可以得出Q = K I ω
渗透流速:V = K ·I 这是达西定律的另一表达形式,渗透流速与水力梯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即线性渗透定律,K 为其线性比例系数。
水力梯度:是沿渗流途径上的水头损失与相应的渗流长度之比,
即 I = - dh / dn (n 为等水头面(线)的外法线方向,也是水头降低的方向)。
渗透系数;水力梯度Ⅰ=1时的渗透流速 (V=K Ⅰ)。
第五章 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毛细现象:将细小的玻璃管插入水中,水会在管中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停止,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