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质量标准:牛黄

合集下载

天然牛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的区别

天然牛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的区别
研究的成果。” ——原国家药典委相关人士
1.与天然牛黄有效成分含量不一致,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胆红素、牛磺酸含量几乎为零。 2.质量标准有缺陷,只测定胆红素及胆酸含量,其它成份不做含量测定,杂质不可控。 3.安全隐患大,人工牛黄粉中含有游离胆红素、猪去氧胆酸等成分。猪去氧胆酸是鉴别牛黄真伪 的重要指标,含猪去氧胆酸的牛黄是伪品。游离胆红素的含量越高对人体越有害。
存在问题
一.产量过低,远不能满足临 床需求。
二.质量难把控,天然牛黄的 采集来源于每一头个体牛, 其每颗牛黄的成分和含量 差异比较大。
三.价格高。
牛黄的发展历程
存在问题
人工牛黄
上世纪50年代发明的天然牛黄替代品。 为牛羊胆酸、猪去氧胆酸、胆红素等 几种化学成分与淀粉混和过而成。 “人工牛黄统一处方当时就是一个应 急的手段。但是,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处方沿用的还是70年代肤浅的研究成 果,没有充分吸收国内外对牛黄后续
牛黄的发展历 程
牛黄的发展历程
疗效的认可
采用双盲法对其在 3 省 7 家医院 进行的 1850 多 例临床实验结果表明,体外培育牛黄质量上完全达 到我国药典要求,其疗效和性 能非常接近甚至超过 天然牛黄。
2003 年 9 月 19 日~20 日,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 国内知名权威专家王永炎、周超凡、高学敏、 张伯 礼、季绍良、姚达木等 10 名著名中医药专家专程到 武汉进行现场考察认证,专家一致认为: “体外培 育牛黄工艺成熟,质量稳定,安全有效,与天然牛 黄可以等同使用。”
胆红素及牛胆粉中含有 促胆素及抗生素残留;
动物脏器运输无冷链, 很多已变质腐烂;
生产工艺简单,质量标 准低,质量参差不齐。
牛黄的发展历程
人工牛黄风险无处不在:人工牛黄作为 中药材,有多重原料组成。按照《中国 药典》2015年版一部,人工牛黄由牛 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 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加工制成。 相关资料显示,生产人工牛黄的原料牛 胆粉来自牛胆汁,猪去氧胆酸来自猪胆 汁,胆酸由牛、羊胆汁或胆膏经提取、 加工制成,胆红素由猪或者牛胆汁经提 取加工制成,胆固醇由牛、羊、猪脑经 提取、加工制成。

牛黄解毒片补充标准

牛黄解毒片补充标准

牛黄解毒片补充标准答:牛黄解毒片补充标准一、牛黄含量牛黄解毒片中牛黄的含量应符合药典规定。

为确保药品质量和有效性,必须对牛黄的来源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牛黄应来自健康牛的天然结石,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测,以保证其质量和纯度。

二、药材质量牛黄解毒片所使用的药材应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

其中,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药材均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对药材的产地、采收时间、加工方法等也要进行明确规定,以保证药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三、药效成分牛黄解毒片的主要药效成分包括牛黄、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

其中,牛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黄芩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栀子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这些药效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应符合药典规定,以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药物配伍牛黄解毒片的药物配伍应符合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配制牛黄解毒片时,应考虑到各味药材的药性特点,合理搭配,以充分发挥其药效。

同时,应注意药物配伍中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

五、生产工艺牛黄解毒片的制作工艺应严格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在生产过程中,应对各道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药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消耗、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指标进行监测和控制,以保证药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牛黄解毒片补充标准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牛黄含量、药材质量、药效成分、药物配伍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规定和控制,可以进一步提高牛黄解毒片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卫生部关于重新修订人工牛黄质量标准加强人工牛黄审批管理的通知-卫药发[1995]第2号

卫生部关于重新修订人工牛黄质量标准加强人工牛黄审批管理的通知-卫药发[1995]第2号

卫生部关于重新修订人工牛黄质量标准加强人工牛黄审批管理的通知正文:---------------------------------------------------------------------------------------------------------------------------------------------------- 卫生部关于重新修订人工牛黄质量标准加强人工牛黄审批管理的通知(卫药发(1995)第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为解决牛黄药用原料的紧缺问题,我部1972年颁布了人工牛黄质量标准,批准人工牛黄作为牛黄原料的部分代用品,缓解了牛黄长期紧缺的问题,保证了临床用药的急需。

1989年,我部又修订了人工牛黄质量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牛黄成分研究分析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我部会同商业部组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单位开展了新一代人工牛黄质量标准的研究与提高工作。

经过5年的试验研究和专家论证,普遍认为,按新标准生产的人工牛黄,其质量与组成成分明显优于原人工牛黄。

为此,现将重新修订的人工牛黄质量标准予以发布,自1995年7月1日起执行。

我部1989年发布的人工牛黄质量标准同时废止,各地依据原质量标准核发的人工牛黄生产批准文号也一并停止使用。

为做好人工牛黄新旧标准的衔接与审批管理,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为加强人工牛黄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由我部按照此次颁布的人工牛黄质量标准,审批申请生产的企业,取得生产批准文号的企业方可生产。

自1995年7月1日起,停止按原标准生产人工牛黄。

对1995年7月1日以前出厂的人工牛黄,可以继续使用至1995年底为止。

二、人工牛黄的审批与生产:1.申请生产人工牛黄的企业,应是根据我部药政局、商业部食品局(88)卫药政字第129号“关于集资开展人工牛黄科研集资的函”的文件精神,经你厅(局)选择推荐、参与集资科研并签有效协议的有关企业。

人工牛黄检验操作规程

人工牛黄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明确人工牛黄检验方法,规范人工牛黄检验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进厂原料人工牛黄的检验。

责任质检处负责制订本规程;质检处原料组和仪器组化验员按本规程操作;质检处监督检查。

内容1 品名:1.1 中文名:人工牛黄1.2 英文名:Bovis Calculus Artifactus1.3 汉语拼音名:Renggong Nuhuang2 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ChP2010)。

3 执行质量标准:《人工牛黄质量标准》4 性状本品为黄色疏松粉末。

味苦,微甘。

6 鉴别6.1 (1) 取胆红素(含量测定)项下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测定,在453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6.2 薄层色谱法:胆酸、去氧胆酸的鉴别6.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0.1g,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处理5分钟,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6.2.2 对照溶液的制备: 取胆酸、猪去氧胆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6.2.3 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醋酸-甲醇(20:25:2:3) 上层溶液为展开剂。

6.2.4 薄层板:硅胶G6.2.5 测定方法: 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4μl, 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置于展开剂中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6.2.6 标准规定: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6.3 薄层色谱法:牛胆粉对照药材的鉴别6.3.1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牛胆粉对照药材10mg,加甲醇适量,超声处理使充分提取,再加甲醇至10ml,摇匀,静置,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6.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

6.3.3 展开剂:以甲苯一冰醋酸一水((7.5:10:0.3)为展开剂6.3.4 薄层板:硅胶G6.3.5 测定方法:吸取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8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取出,晾千,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人工牛黄药典标准

人工牛黄药典标准

人工牛黄药典标准
人工牛黄药典标准是指对于制作人工牛黄药品所需的原料、工艺、质量控制和检测等方面的标准规定。

人工牛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急性肝炎、肝硬化、黄疸、心包炎等疾病。

人工牛黄药典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制作人工牛黄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也方便质量控制和检测工作的开展。

人工牛黄药典标准的内容包括:人工牛黄的品种、质量标准、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质量控制和检测等方面的规定。

制定和执行人工牛黄药典标准,有利于规范人工牛黄药品的生产和销售,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中药材和中药制品产业的发展。

- 1 -。

天然牛黄等级划分标准

天然牛黄等级划分标准

天然牛黄等级划分标准
天然牛黄是一种中药材,其等级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其外观、化学成分和药效等方面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对天然牛黄的等级划分标准:
1. 一级牛黄:外观为块状或片状,颜色呈现浅黄到深黄色,质地坚硬而结实。

具有较高的活性成分含量,药效明显。

2. 二级牛黄:外观为块状或片状,颜色较一级牛黄略浅,质地稍软。

活性成分含量较一级牛黄稍低,但仍具备一定的药效。

3. 三级牛黄:外观为块状或片状,颜色较浅,质地相对较软。

活性成分含量较一、二级牛黄低,药效较弱。

需要注意的是,天然牛黄的等级划分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的划分标准可能会因地区、文化和市场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购买天然牛黄时,建议选择可靠的来源和供应商,并注意产品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人工牛黄质量标准-2015年版《中国药典》.doc

人工牛黄质量标准-2015年版《中国药典》.doc

人工牛黄Ren gong Niu huangBOVIS CALCULUS ARTIFACTUS本品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加工制成。

【性状】本品为黄色疏松粉末。

味苦,微甘。

【鉴别】(1)取胆红素(含量测定)项下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453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取本品0. lg,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处理5分钟,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胆酸对照品、猪去氧胆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51各含l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 »1、对照品溶液2»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醋酸-甲醇(20:25:2: 3)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钳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牛胆粉对照药材10mg,加甲醇适量,超声处理使充分溶解,再加甲醇至10n)l, 摇匀,静置,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和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8卩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冰醋酸-水(7.5:10: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铝酸乙醇溶液,在105°C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50mg,加水5ml,超声处理5分钟,加甲醇至10ml,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牛磺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51含0. 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正丁醇-乙醇-冰醋酸-水(4: 1: 2: 1)为展开剂,展开,収出,晾干,在105°C加热10 分钟,喷以1%苗三酮乙醉溶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人工牛黄

人工牛黄

人工牛黄Ren gong Niu huangBOVIS CALCULUS ARTIFACTUS本品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加工制成。

【性状】本品为黄色疏松粉末。

味苦,微甘。

【鉴别】(1)取胆红素〔含量测定〕项下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453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取本品0.1g,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处理5分钟,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胆酸对照品、猪去氧胆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醋酸-甲醇(20:25:2:3)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牛胆粉对照药材10mg,加甲醇适量,超声处理使充分溶解,再加甲醇至10ml,摇匀,静置,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和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8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冰醋酸-水(7.5:10: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50mg,加水5ml,超声处理5分钟,加甲醇至10ml,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牛磺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醇-冰醋酸-水(4:1: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105℃加热10分钟,喷以1%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问题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问题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4]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牛黄是传统名贵中药材,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长期以来,药源紧缺,难以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大量牛黄依赖进口。

为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自1972年陆续批准了3个牛黄代用品,即:人工牛黄、培植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

但由于历史原因,在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牛黄代用品的使用问题一直没有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成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牛黄与牛黄代用品混用的情况。

为加强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品种的监督管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对于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见附件1)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含牛黄的新药,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替代牛黄等量投料使用,但不得以人工牛黄替代。

其他含牛黄的品种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或人工牛黄替代牛黄等量投料使用。

二、各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含牛黄的品种应按照上述规定,固定使用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或人工牛黄中的一种,并将该品种的详细处方于2004年6月30日前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及本辖区内含牛黄品种替代情况(见附件2)汇总后,于2004年7月31日前报我局药品注册司,同时抄送国家药典委员会。

三、含牛黄或其代用品的药品必须在包装标签及使用说明书中的【成份】或【主要成份】项下明确牛黄或其代用品名称,并将该品种的包装标签及使用说明书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四、生产含牛黄或其代用品品种的药品生产企业在2004年6月30日以后必须按上述规定组织生产,此前已进入流通领域的可在其有效期内继续销售使用。

五、已明确处方使用牛黄或其代用品的品种如需变更处方使用牛黄或其代用品,应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国家药典委员会应按照上述规定统一组织含牛黄或其代用品品种的质量标准修订工作。

牛黄解毒片补充标准

牛黄解毒片补充标准

牛黄解毒片补充标准
牛黄解毒片是一种中药制剂,常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治疗。

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牛黄解毒片的补充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
1. 食品药品安全标准:牛黄解毒片的原材料和制剂应符合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不得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禁用药物等有害物质。

2. 药材质量标准:药材应符合中药材质量标准,包括外观、性状、理化指标等,确保药材质量符合要求。

3. 药效成分标准:牛黄解毒片应含有有效成分,如牛黄、水牛角等,其含量应符合药效成分标准。

4. 药物制剂标准:牛黄解毒片的制剂应符合药物制剂标准,包括制剂形态、溶解度、稳定性等,确保药物质量稳定。

5. 适应症和用法用量标准:牛黄解毒片应明确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包括推荐剂量、疗程等,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6. 不良反应标准:牛黄解毒片应标明可能的不良反应,并提供预防和处理方法,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牛黄解毒片的补充标准应综合考虑药品的安全性、质量、药效、制剂、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要求。

体外培育牛黄讲解

体外培育牛黄讲解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对比研究资料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对比研究资料纲要一、体外培育牛黄是国家中药一类新药。

✓牛黄是干燥的牛胆结石,是名贵的中药材。

✓体外培育牛黄是模拟体内胆结石形成的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在多种酶作用下,清除胆汁中成石的拮抗成分,制成成石牛胆汁,再通过促发作用,形成结石核心,由于静电吸引及有机高分子物质的架桥作用,呈网状向核心层层沉附、增大成牛胆结石。

其性状、结构、成分、含量均与天然牛黄一致;药效学、毒理学研究结果证明安全、有效;临床疗效与天然牛黄一致,且对某些病种的疗效高于天然牛黄。

二、质量标准采用正式国家药品标准,与药典牛黄标准一致。

✓体外培育牛黄的质量标准为正式国家药品标准WS3-45(Z-051)-2003(Z),除增加了[游离胆红素检查]外,其它各项(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均与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中牛黄的质量标准一致。

三、理化性质(性状、结构、成分、含量)与牛黄一致,且更稳定。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均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0.5-3cm。

表面光滑,呈黄红色至棕黄色。

体轻,质松脆,断面有同心层纹。

气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显微观察均可见絮状、团絮状棕色胆红素钙颗粒,呈网状结构,网孔7-350µ。

✓以连续生产的体外培育牛黄及不同产地的天然牛黄进行对比,分析其成分(胆红素、胆酸、去氧胆酸、牛磺酸、胆固醇、磷脂、无机盐、氨基酸、糖蛋白、灰分、水分)及相应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体外培育牛黄的各种成分及其含量与天然牛黄一致。

四、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的指纹图谱表现一致。

✓指纹图谱(胆红素类、胆酸类、氨基酸及肽类)的对比分析表明,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成分一致,且比天然牛黄更稳定。

五、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具有相同的药理、药效。

✓体外培育牛黄的抗惊厥、镇静、解热、抗菌、消炎、降压等作用与天然牛黄一致。

✓体外培育牛黄的主要药效集中反映在中枢作用方面:除了前述抗惊厥、镇静、解热作用外,还有耐缺氧、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保护心功能的作用。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对比研究资料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对比研究资料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对比研究资料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对比研究资料纲要一、体外培育牛黄是国家中药一类新药。

✓牛黄是干燥的牛胆结石,是名贵的中药材。

✓体外培育牛黄是模拟体内胆结石形成的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在多种酶作用下,清除胆汁中成石的拮抗成分,制成成石牛胆汁,再通过促发作用,形成结石核心,由于静电吸引及有机高分子物质的架桥作用,呈网状向核心层层沉附、增大成牛胆结石。

其性状、结构、成分、含量均与天然牛黄一致;药效学、毒理学研究结果证明安全、有效;临床疗效与天然牛黄一致,且对某些病种的疗效高于天然牛黄。

二、质量标准采用正式国家药品标准,与药典牛黄标准一致。

✓体外培育牛黄的质量标准为正式国家药品标准WS3-45(Z-051)-2003(Z),除增加了[游离胆红素检查]外,其它各项(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均与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中牛黄的质量标准一致。

三、理化性质(性状、结构、成分、含量)与牛黄一致,且更稳定。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均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0.5-3cm。

表面光滑,呈黄红色至棕黄色。

体轻,质松脆,断面有同心层纹。

气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显微观察均可见絮状、团絮状棕色胆红素钙颗粒,呈网状结构,网孔7-350µ。

✓以连续生产的体外培育牛黄及不同产地的天然牛黄进行对比,分析其成分(胆红素、胆酸、去氧胆酸、牛磺酸、胆固醇、磷脂、无机盐、氨基酸、糖蛋白、灰分、水分)及相应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体外培育牛黄的各种成分及其含量与天然牛黄一致。

四、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的指纹图谱表现一致。

✓指纹图谱(胆红素类、胆酸类、氨基酸及肽类)的对比分析表明,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成分一致,且比天然牛黄更稳定。

五、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具有相同的药理、药效。

✓体外培育牛黄的抗惊厥、镇静、解热、抗菌、消炎、降压等作用与天然牛黄一致。

✓体外培育牛黄的主要药效集中反映在中枢作用方面:除了前述抗惊厥、镇静、解热作用外,还有耐缺氧、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保护心功能的作用。

牛黄一克近400元,作为安宫牛黄丸、八宝丹等名贵药材原材料,牛黄价格堪比黄金!

牛黄一克近400元,作为安宫牛黄丸、八宝丹等名贵药材原材料,牛黄价格堪比黄金!

牛黄一克近400元,作为安宫牛黄丸、八宝丹等名贵药原料,价比黄金牛黄,是中医名贵药材三宝之一,别名又叫西黄、犀黄、丑宝。

何为“宝”呢?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牛肚子里的宝贝。

据悉,现在市场上天然胆黄一般在34万-35万元左右,优质牛黄高达40万元;管黄在1.8万元左右;就连人工牛黄单价也远比黄金高将近一倍,约在500-600元之间,很多人就有疑问了,,牛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价格堪比黄金,竟然这么值钱!牛黄,其实就是牛的胆结石。

天然牛黄是由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扁鹊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偶然发现其治病功效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次见于《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等多部古医书籍,至今已经有2000的临床应用史。

大家都知道,人长结石的概率还是挺大的,但是对于牛,却十分的罕见,据统计,牛患胆结石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同时现在养殖牛的方法发生了变化变化,在过去一般黄牛要养三年才会被屠宰,可是现在养牛技术进步了,多数养殖的肉牛不到2年就被屠宰了,大多数都是在18个月就出栏了。

这些小牛所产的天然牛黄非常少,一般平均一万头牛大约能产出400克,并且不是所有的胆结石都能达到优质牛黄的标准。

牛黄在国际上是视为“无价之宝”,价格远远高于黄金,可代替外汇在国际市场上流通使用。

我国天然牛黄资源十分稀缺,长期依赖进口,所谓物以稀为贵,因为资源短缺,故其价格极其昂贵。

不同部位提取的牛黄,因其品质药效相差较远,故价格也较为悬殊。

牛黄在多种中成药中都可见到它的身影,也是中药的“急救药品”之一,其中,安宫牛黄丸是我国传统方药在急危重症救治中最负盛名的经典良方,中医将其与紫雪丹、至宝丹并称为“凉开(温病)三宝”,并将安宫牛黄丸奉为“三宝”之首。

安宫牛黄丸中的原材料牛黄核心,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而、牛黄为传统的名贵中药,其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定惊开窍、清心安神等功能,主治热病发狂,神志不清,癫痫惊风等症,是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特效药物。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问题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问题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1.21•【文号】国食药监注[2004]21号•【施行日期】2004.01.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4]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牛黄是传统名贵中药材,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长期以来,药源紧缺,难以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大量牛黄依赖进口。

为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自1972年陆续批准了3个牛黄代用品,即:人工牛黄、培植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

但由于历史原因,在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牛黄代用品的使用问题一直没有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成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牛黄与牛黄代用品混用的情况。

为加强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品种的监督管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对于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见附件1)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含牛黄的新药,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替代牛黄等量投料使用,但不得以人工牛黄替代。

其他含牛黄的品种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或人工牛黄替代牛黄等量投料使用。

二、各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含牛黄的品种应按照上述规定,固定使用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或人工牛黄中的一种,并将该品种的详细处方于2004年6月30日前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及本辖区内含牛黄品种替代情况(见附件2)汇总后,于2004年7月31日前报我局药品注册司,同时抄送国家药典委员会。

三、含牛黄或其代用品的药品必须在包装标签及使用说明书中的[成份]或[主要成份]项下明确牛黄或其代用品名称,并将该品种的包装标签及使用说明书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得过9.0%
游离胆红素
不得过0.70
同国家标准
6.1来源 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hn的干燥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6.2性味与归经 甘,凉。归心、肝经。
6.3功能与主治 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1.主题内容:建立牛黄质量标准以保证其质量。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牡丹江耀德堂制药有限公司所购进的中药材牛黄。
3.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45页。
4.责任:质量部、QC、生产部、储运部。
5 用途:固体车间。
6.内容
项目
标准规定
性状
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 6~3(4. 5)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包,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4)照薄层色谱法,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
(1)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酸(C24H4005)不得少于4.0%。
(2)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合胆红素(C33H36N406)不得少于35.0%。


限度
项目
国家准
内控标准
水分
不得过9.0%;
不得过8.0%;
总灰分
不得过10.0%
6.4用法与用量 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6.5注意 孕妇慎用。
6.6贮藏 遮光,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压。
鉴别
(1)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2)取本品少许,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不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稍放置,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3)照薄层色谱法,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