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2
2023最新-曲线运动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曲线运动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2b27f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1.png)
曲线运动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9篇《曲线运动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曲线运动教案篇一一。
教学内容:第一节曲线运动第二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要点1、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3、在一个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相不影响。
4、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5、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有关位移和速度的合成、分解问题。
重点、难点解析一、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速度(1)曲线运动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2)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则曲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应为时间t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如下图所示1201731390 随时间取值减小,由下图可知时间t内位移的方向逐渐向A点的切线方向靠近,当时间趋向无限短时,位移方向即为A点的切线方向,故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A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即A点的切线方向。
style=#39;width:108pt;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也不在同一直线上。
(2)速度(3)加速度(2)将船渡河的运动沿平行于河岸和垂直于河岸方向正交分解如图所示,则为轮船实际上沿河岸方向的运动速度,为轮船垂直于河岸方向的运动速度。
当时:①要使船垂直横渡,则应使=0,此时渡河位移即实际航程最小,等于河宽d。
②要使船渡河时间最短,则应使最大,即当。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a0af4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2.png)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两种运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及区别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小球在斜面上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观察它们的轨迹和速度变化。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非常积极,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说明我们在教授科学探究方法方面还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如何准确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以便得出科学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中,大家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提问技巧上还有待提高,需要更精准地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02ac0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4.png)
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2.方法与过程(1)类比直线运动认识曲线运动、瞬时速度方向的判断和曲线运动的条件;(2)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曲线运动中瞬时速度方向的判断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引入曲线运动教师:在必修一里我们学习了直线运动,我们知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他的运动轨迹是直线,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与速度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做的并非是直线运动,比如玩过山车的游客的运动、火车在其轨道上的'运动、风中摇曳着的枝条的运动、人造地球围绕地球的运动(图片)。
问题1:在这几幅图片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教师:我们把像这样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直线运动引入生活中更为常见的曲线运动,并借助实例归纳出曲线运动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方向问题2:我们知道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方向始终是保持不变的,那么在做曲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的方向又有什么特点呢?(方向时刻在改变)问题3:那么,我们该如何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每时每刻所对应速度的方向呢?教师:我们来猜想一下,钢珠从弯曲的玻璃管中滚落出来,运动方向会是下面那一种情况呢?学生:猜想教师:现在咱们从理论上分析一下,钢珠从弯曲玻璃管中滚落出来的运动方向当B点无限接近A点时,这条割线变成了曲线在A点的切线,这一过程中AB段的平均速度变成了A点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的方向沿切线方向。
小学科学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ea429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6.png)
小学科学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以及相关的科学概念。
本文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了一节关于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教学课程,旨在通过丰富的实例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课堂导入1.引入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平时经常看到哪些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或者曲线运动?请举例说明。
2.讲解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一些典型例子,帮助他们初步理解这两种运动方式的概念。
二、直线运动1.基本概念讲解:将直线运动的定义与曲线运动的定义进行对比,向学生解释直线运动是物体在相同方向上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2.实例分析:以小汽车在直路上行驶为例,让学生观察汽车的运动轨迹,并探究其特点。
通过对轨迹、位移和速度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特点,如速度恒定、方向不变等。
3.活动设计:请同学们分组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不变的特性。
每组同学可以选择一个小玩具车,在桌上布置直线轨道,利用木块和书本固定车辆的运动轨迹,利用秒表测量车辆沿轨道行进的时间。
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直线运动的理解。
三、曲线运动1.基本概念讲解:向学生解释曲线运动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改变方向的运动,引导学生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
2.实例分析:以自行车在弯道上行驶为例,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自行车在弯道上的运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自行车的运动轨迹。
通过对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如速度改变、方向改变等。
3.活动设计:设计一项互动实验,让学生在场地上画出一个弯曲的轨迹,并使用小汽车模型进行演示。
通过观察小汽车在弯道上的运动轨迹和变化的速度,让学生亲身体验曲线运动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曲线运动时需要有一个向心力的作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0c254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e.pn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书《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个课题之前,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基本运动概念,如静止、直线运动等。
但是,对于曲线运动,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曲线运动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和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四. 教学重难点1.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
2.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2.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详细介绍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运动状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还有没有其他的运动状态?让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db847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4.png)
六横中心小学学历案(科学)
设计者()
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6.慢动作微课展示小球的运动情况。
拓展研讨(预设2分钟)
提问: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方式?拓展(预设5分钟)
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方式。
作业布置一、选择题
1.抛向篮框的篮球的运动是()。
A.直线运动B.曲线运动C.圆周运动 D.无法确定
2.在直线轨道里用甲球击中乙球,那么甲球的运动路线是()。
A.直线运动 B.曲线运动 C.无法确定 D.圆周运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平直铁路上有静止开始运动的列车做直线运动。
B.投出的篮球做直线运动。
C.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做直线运动。
D. 夏天工作中的电风扇。
4.按下图所示方式用力将木块推出,木块的运动轨迹是()。
A.①B.②C.③ D.无法确定
5.打羽毛球时,羽毛球在空中的运动是()
A.直线运动
B.曲线运动
C.振动
D.摆动
二、判断题
6.投篮球时篮球的路线是直线。
( )
7.荡秋千的运动轨迹是。
( )。
金华市新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金华市新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9fea7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8.png)
金华市新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金华市新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对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和区别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难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观察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现象,如火车、汽车、自行车、篮球、足球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师提问:邀请几名学生回答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和区别。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科学《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导教单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科学《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导教单](https://img.taocdn.com/s3/m/be843f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0.png)
2.学科教师邮箱。
教学记录与反思
归纳分析、梳理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了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知道了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我们还可以通过多个实验来亲身反复体验探究。希望我们能用今天的研究方法去了解探究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去认识更多物体不仅有单一的直线和曲线运动形式,更多物体的运动其实还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多项结合喔。
见亲子实验二:玩具小车碰碰碰
是啊,小车在直线轨道内做直线运动,在曲线轨道内做曲线运动。而冲出桌面以后在无轨道的情况下的运动路线是曲线的,但是王老师看到同学们实验后记录的小车冲出桌面后的运动曲线路径不太一样,有的小车落在离桌腿较近的地方,有的小车冲出桌面较远,这是怎么回事呀?大家可以反复实验多次,持续思考一下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聚焦发现,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立交桥上汽车行驶的图片。同学们,立交桥上有和多车在行驶,仔细观察看看,他们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吗?
对了,我们发现汽车的运动路线有些是直的,有些这是弯曲的,是不是和上周我们做的实验中的物体运动特点有相同的地方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路径是直线的,哪些是曲线的?怎样的运动是直线运动,怎样的运动又是曲线运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科学课《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问题探究、实验体验
探究一:我会观察和描述(知道运动路径有直线和曲线两种)
出示上节课中的一些物体和一些新增物体:
直接截图上周实验小视频的图(材料和实验记录单),
旋转木马、海盗船、垂直电梯、掉落的苹果等(上周PPT好像也有,直接截图即可)┉
同学们,上节科学课中我们用贴小圆点的方式探究了这些物体的运动路径,大家还能回忆起你记录和描述的旋转木马、海盗船等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吗?我们一起先来回顾一下图片中的这些物体的运动路径情况吧。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8b5ee5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4.png)
3.授课时间: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理解,提升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科学交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物运动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共同探讨运动规律
-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
-词:运动,静止,相对性,参照物
-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指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
3.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重点知识点: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在教学管理上,我通过在线平台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在课堂上,我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在课后作业的批改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a6d11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6.png)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认识和理解速度、方向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来认识和理解物体的运动。
但是,对于速度、方向等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形象的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速度、方向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认识和理解速度、方向等基本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速度、方向等概念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和理解物体的运动。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体验和理解物体的运动。
3.讲解法:通过形象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4.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深化理解和运用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物体,如小车、球等,用于展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方向等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物体的运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
例如,展示一辆小车在直线上行驶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小车的运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方向等概念。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概念。
例如,展示一个小球在曲线上运动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小球的运动轨迹和速度、方向的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优秀教案范例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优秀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7245f3d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4.png)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优秀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经历观察物体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 经历实验探究,体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异同点,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学准备】各色小球、直线轨道、曲线轨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公路枢纽,并提问:公路上汽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2. 学生汇报:有些汽车做直线运动,有些汽车做曲线运动。
3. 教师继续提问:我们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运动现象?4. 学生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回答,(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 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 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过山车、鸟、桌球、电梯等物体的运动。
(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路线。
( 3 )教师仿照课本 P8 展开实验,并引导学生归纳物体的运动形式。
2. 观察中,围绕课本 P8 实验展开观察。
( 1 )先做出假设,画出小球运动路线。
( 2 )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 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通过观察小球的运动路线来观察小球的运动形式;小球的运动形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认识到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
1. 教师提出问题:小球的运动路线和小球的运动形式有什么关系?2. 学生相互交流,汇报结果。
3. 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小球的运动路线能反映出小球的运动形式。
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继续出示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
【板书设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学生会用图示的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形式,知道按照运动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并将这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学生在认识了不同的运动形式后,又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8ed258aaea998fcc220ec9.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二、物体的复合运动
有一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这样的运动被称为复合运动。
易拉罐:罐体滚动,整体直线运动。
人行走:身体直线运动,手臂摆动。
竹蜻蜓:竹柄、翅膀旋转运动,整体曲线运动三、球场上的曲线运动--奇怪的“香蕉球”
播放视频
足球绕过“人墙”,划出一道弧线,破门而入!由于足球呈弧线形运行,与香蕉形状相似,故俗称“香蕉球”。
香蕉球又称“弧线球”,足球运动技术名词。
弧线球的原理:当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并且不断地旋转,由于空气具有一定的黏滞性,因此当球转动时,空气就与球面发生摩擦,旋转着的球就带动周围的空气层一起转动,从而形成足球在空中向前并作弧线飞行。
对课件展示运动
进行路线描述。
观看视频
生活。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
够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能够观察、描述
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体验生活中的物体运动
更多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学生会用图示的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
形式,知道按照运动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
线运动两类,并将这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出
它们的异同点。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ef8c2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01.png)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特点,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物体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形象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2.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车、细线、篮球、乒乓球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它们是怎样运动的?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种运动形式。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情况。
如:小车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篮球在篮筐上的运动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巩固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理解。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390c0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7.png)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材简析】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了观察和体验,有了初步的认识,发现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但又可以归纳成几个类别。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3课,聚焦板块提出“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直指本课的核心,即从运动路线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
探索板块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1,通过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路线,初步感知它们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类。
活动2,通过趣味击球,利用直线和曲线轨道模型和画示意图,帮助学生建立起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活动3,通过推小球,让学生经历预测、交流、观察和画出小球在桌面滚动时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
活动3是对活动2的提升——从单一到综合,即许多物体的运动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
通过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活动,引发学生对物体运动路线的深层次思考。
拓展板块,通过判断更多的生活例子,引导孩子认识到物体运动更多的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
【学情分析】在第2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会判断几种常见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
但是对运动路线的描述,往往采用的是生活词汇,如直的、转弯的、扭来扭去的,还不会用直线、曲线、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这样的科学词汇来表述。
另外,学生还不擅长运用从具象到抽象、单一到综合的思维模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在面对快速复杂的运动路线时,学生会凭借想象而不能根据事实进行判断。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描述和判断,知道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认识到许多物体的运动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
[科学思维]能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能够例举说明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和实验,能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态度责任]愿意跟同伴分工配合,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能持续关注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方式。
小学科学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78fc7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1.png)
小学科学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这一课题,学生将了解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与区别,并锻炼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分析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b. 掌握测量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的方法。
c. 理解曲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d. 了解曲线运动的实际应用。
2. 能力目标:a. 能观察和描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现象。
b. 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问题。
c. 能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测量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
d.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现象。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b. 测量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的方法。
c. 曲线运动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并通过实例解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运动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运动?举例说明一下。
2. 概念讲解(15分钟)让学生自由描述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并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形成初步的概念。
引导学生明确直线运动的概念: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路径呈直线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
让学生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并描述物体的直线运动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曲线运动的概念: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路径呈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同样请学生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并描述物体的曲线运动特点。
3. 实验与观察(35分钟)a. 实验1:测量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
准备一根平直的跑道,标出等距离的刻度。
让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位学生进行实验,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数据。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优质课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优质课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057c5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3.pn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探究影响运动轨迹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以及影响运动轨迹的因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让学生探究影响运动轨迹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
2.影响运动轨迹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实验器材:小车、绳子、滑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动画,展示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运动形式。
2.呈现(10分钟)呈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运动形式。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发现影响运动轨迹的因素。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理解,以及对影响运动轨迹的因素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曲线运动的游戏。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以及影响运动轨迹的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案(7篇)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c6ad7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8.png)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案(7篇)曲线运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掌握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1、分析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2、分析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分析方法。
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启发讨论式。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曲线运动1、现象分析:(1)演示自由落体运动。
(实际做与动画演示)提问并讨论: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结论:轨迹是直线(2)演示平抛运动(实际做与动画演示)提问并讨论: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结论:轨迹是曲线2、结论:(1)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2)范围:曲线运动是普遍的运动情形。
小到微观世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大到宏观世界(如天体运行)都存在。
生活中如投标枪、铁饼、跳高、跳远等均为曲线运动。
(说明)为什么有些物体做直线运动,有些物体做曲线运动呢?那我们必须掌握曲线运动的性质及产生的条件。
二、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1、三个演示实验(1)演示在旋转的砂轮上磨刀具。
观察并思考问题:磨出的火星如何运动?为什么?分析:磨出的火星是砂轮与刀具磨擦出的微粒,由于惯性,以脱离砂轮时的速度沿切线方向飞出,切线方向即为火星飞出时的速度方向。
(2)演示撑开带有雨滴的雨伞绕柄旋转,伞边缘上的水滴如何运动?观察并思考:水滴为什么会沿脱离时的轨迹的切线飞出?分析:同上(3)演示链球运动员运动到最快时突然松手,在脱手处小球如何飞出?观察并思考:链球为什么会沿脱手处的切线飞出?分析:同上2、理论分析:思考并讨论:(1)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何确定某点心瞬时速度?分析:如要求直线上的某处A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不远处取一B点,求AB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如果时间取得更短,这种近似更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间的平均速度即为A点的瞬时速度。
(2)在曲线运动中如何求某点的瞬时速度?分析:用与直线运动相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
先求AB的平均速度,据式:可知:的方向与的方向一致,越小,越接近A点的瞬时速度,当时,AB曲线即为切线,A点的瞬时速度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88f16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b.png)
-知识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4.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动能和势能转换;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定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的能量转换。
5.应用实例,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现象;
-知识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实例,理解物理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如踢足球时的弧线球)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曲线运动的条件和速度方向变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动画演示和实际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小球沿不同轨迹的运动。这个操作将演示曲线运动的基本原理。
3.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科学探究的热情,认识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思维。
4.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分析曲线运动实例时,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创新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分析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实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科学探究能力。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7e7d4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b.png)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物体的运动》一课后,已经对物体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物体可以运动,运动有快慢,运动有方向。
但是,对于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学生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知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
2.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车、直轨道、曲轨道、计时器、标记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体的运动》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复习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2.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小车在直轨道和曲轨道上运动,并用计时器记录时间。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状态。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5.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7.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图,并写上运动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教材分析
《物体的运动》这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节课,前两节课内容分别为运动和位置、各种各样的运动,本节课紧接着基本概念内容后,并且在各种运动形式比较之前,在教材中有很明显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将介绍在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方式——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这一节课是为学习后面知识做的一个准备,学好本节课的知识才能理解物体在斜坡上是如何运动的,学会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等。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处在小学科学的中年学段,学生们的思维活跃,尝试欲望强烈。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们学会了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并且了解了生活中物体运动的方式。
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学生们在生活中也看过很多的例子,对两种运动并不陌生。
通过前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学生们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因此本节课对于概念的理解可以采用实验验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的方法判断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用绘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绘图式的实验记录方法,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教学重点:
根据运动路线不同,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学难点: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运动路线特点
教学准备:
小球、曲线轨道、小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情景导入——重庆复杂的道路
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立交桥上车辆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立交桥的结构,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到本课的学习。
】
2.观察描述物体运动路线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给出的图片直观、形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路线可以分为两种——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二、探索
(一)探索活动一——撞击小球实验
1.实验方法
(1)无轨道的小球撞击实验
(2)直线轨道的小球撞击实验
(3)曲线轨道的小球撞击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绘制运动路线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2.学习指南:
(1)操作:认真操作实验、注意小组配合。
(2)观察:仔细观察小球的运动路线。
(3)记录:用图示的方式把小球的运动路线记录在学习手册上。
3.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4.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
(二)探索活动二——小球推出桌面实验
1.生猜测小球运动路线
2.生实验、观察
3.在学习手册上画出小球运动路线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实验、绘制运动路线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特点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会随着运动方式的不同而改变运动路线】
三、研讨
师生共同讨论并总结运动特点。
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曲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运动路线是弯曲的线。
四、拓展
举例:地球公转、人造卫星的运动轨迹、自由落体
【设计意图:了解生活中和自然界有很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例子。
体会到科学源于生活和自然界,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能改变人类的生活。
】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