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其对策

宣城八中夏经旺、胡霞、郑敏志

人类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由此可知,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正是凭借语言得以实现的。人借助语言进行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人类思维的高度发展与人类语言的高度发展是分不开的,故有“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之说。语言是思维的产物,同时也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反过来,思维也使语言更加丰富,更加完美。

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其中抽象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抽象逻辑思维的中介是语言,决定了它是高级的思维形式,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直觉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是低级的、原始的,但它们也是产生语言的基础,对语言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实物教学、音像教学等直观教学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些思维形式。它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基础。

语言既然是思维的中介,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产物,那么同时它也是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是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研究思维方式的重要工具或材料。显而易见,语言不同,思维方式则有所不同。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别很大,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的方式也迥然不同。说汉语的人与说英语的人的思维过程中所凭借的中介语言是不同的,因此在他们脑中所形成的事物的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大多是不同的。不难想像,说英语的人学汉语与说汉语的人学英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即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大有小,既有正面的促进也有负面的干扰,既有普遍性也有特异性。

学外语的人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的普遍性是不言而喻的,而特异性或差异性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性格、认知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环境(学校、社会、方言等)等。下面仅以说汉语的人学英语为例来说明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对于0-3岁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动作为中介,汉语思维尚未形成,对他们学英语影响很小,他们可以同时双语学,也能学得几乎一样好;而对于4-6岁的儿童(学龄前),他们的思维发展到以表象为中介,汉语思维逐渐形成,未成定势,可塑性强,他们学英语时,汉语思维已潜在地影响到他们,但还不是太明显,也是初学英语的黄金时期。另外,7岁前学生尚未系统学习汉语拼音,这对学英语发音是有利的。当到了7岁以后,开始上小学了,汉语思维方式发展更快了,逐渐形成了习惯或定势。因此,这时开始学英语,汉语思维的影响已难以避免。而在中国,学生大多数到三年级时(即10岁左右)才开始学英语,此时汉语思维已基本形成,对学英语的影响较明显。当然,这时比到成年后(18周岁后)学英语还是要好得多。10岁左右记忆力、模仿力、好奇心都很好,这也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年龄越小学英语,受汉语思维影响越小,因此效果也越好,发音也越地道。凡是影响语言思维的因素,对学英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具有多元思维能力的人(即能用眼、耳、口、手、身、脑等学习,能凭借语言、动作、情境等学习的人),学英语时,觉得容易些。当然,语言中枢越发达的人,学英语也快一些。

另外,我们必须申明,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即促进作用和干扰作用。促进作用是指学习者可借助和利用汉语较快地学会英语,而干扰作用是指学习者的汉语思维能妨碍他和她掌握正确的英语,导致他和她犯语言错误。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双重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是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对矛盾。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对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系统(发音、词汇、语法等)和文化习俗

等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对比分析,找出相同,相似与相异的特征。

在中国,学生在学英语的基础阶段,甚至在更长阶段,一方面由于已习得和掌握了汉语,另一方面由于对英语规则、现象、文化了解得不多,每碰到一种新的规则或现象,他们便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用汉语来对比衡量。一般而言,英语中与汉语中相同的现象学生易于掌握,而与汉语不同的,尤其是相似而又有区别的现象,学生难以掌握。如把“交通拥挤”误译为The traffic is crowded.实际上是The traffic is heavy/busy.将“给你”误译为Give you,实际上是Here you are.因此,针对学生在初学阶段倾向于利用汉语来学英语的这一特点,我们要有意识地对汉英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异同点,特别是相似而又有区别之处,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排除汉语干扰,使学生在基础阶段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学英语的习惯的有效方法。

英语与汉语相同之处有很多。它们都是符号系统,都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几个部分,都有字(单词)、词(短语)、句、篇等结构的划分;它们都有体态语(手势、表情和姿势等);它们都有音韵美,都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它们都有表情达意的功能,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它们都是文化的载体,都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最有效的工具;它们都是思维的中介,都体现了特定的思维方式等。对于学习者来说,无论是学汉语,还是学英语,不仅要学语言知识,要学语言礼节,要学文化历史,更重要的是训练语言思维和发展语言技能,要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学语言贵在交流、交际与运用。无论学英语还是汉语,学习者都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要重过程,感受它、积累它、练习它或运用它;都要接受不同形式的测评。教语言时,教师都应渗透品德教育、文化意识教育等。总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好汉语也有利于学好英语,反之亦然。

相比而言,英语与汉语的差异性则更大、更多,研究起来更难也更

重要。它们的符号体系、语音体系、词汇根本不同;它们的语法大异小同,它们的文化根源不同,英语是以基督文化,圣经文化为基础,而汉语则是以儒家文化、道教为基础的。体态语是交流中辅助的“语言”方式,也含有思维和文化的因素。如V形代表胜利,是邱吉尔首创的;示意别人过来时,我们是举右手,掌心朝下,上下挥动手指,而说英语的人则是伸出右手,掌心朝上,捏拢四指,前后弯动食指,而我们则认为这样是呼唤佣人或地位低下的人的。汉语无词形变化,无时态变化,表达方式更形象具体,用多种修辞手法,中国人思维偏右脑型;而英语则富于词形变化,有多种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英语表达方式更客观抽象,少用修辞手法,说英语的人思维偏左脑型。

究竟什么原因产生了语言上的众多差异的呢?我想原因有多种。我们已知道语言是思维的介质,而思维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凡是能影响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也势必影响思维形式,随之影响语言的内容或表达方式。地域、气候、观念[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时间观、金钱观、知识观等)、审美观等]、生活方式、社会形态、意识等都影响着人的思维或语言形态。长期以来,英美等西方人多尚智(崇尚科技),尚动(崇尚运动),崇尚自然(勇于探险、探求自然秘密等),崇尚法律;崇尚竞争(竞争在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普遍存在);而中国人多尚德(崇尚品德与修养),尚静(崇尚静以养心,练气功、以静制动),崇尚人文(注重文化、历史、传统、习俗等),崇尚和谐,崇尚情感(注重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复杂)。西方人重工作(重时益、重管理),而中国人重生活(重吃喝、重闲聊)等。这一系列对思维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当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正在一体化,政治、经济、文化(在相互渗透中)在一体化,我们的语言(在相互学习中),我们的思维方式(在相互影响中)也在一体化,特别是Internet为这种一体化插上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