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直接教学模式 l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直接教学模式
学前141班李佳烨
[摘要]直接教学模式作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的代表,从现今的角度来看,它还有哪些可取之处,他对我们现今的幼儿园又有什么启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利于帮助我们改进教学,应用于教学,更好促进教学的开展。本文通过对直接教学课程模式的概念、理论基础、课程实施及其体现出的教学观和学生观阐述,对直接教学课程模式优缺点的分析,启示我们适时运用直接教学法,重视环境的创设。
[关键词]直接教学;课程模式;直接教学模式对现在幼儿园教学的启示
一、直接教学模式
伊文思曾课程模式作过释义,他认为当某中理论,或几种理论综合成为一种指导思想,被作为制定某一具体教育计划或方案的基础,并被用于处理该计划或方案中各种成分间的关系便其成为一个协调总体而发挥整体教育功能时,这个具体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就不同于一般的教育计划或方案,而可以被看作一种课程模式了。①
直接教学模式也是课程模式的一种。直接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获得进入小学所需要的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学业上的成就,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被列为美国“开端计划”曾经是直接教学课程模式的前身。直接教学模式包括了BE直接教学模式和DI直接教学模式。②
二、理论基础
(一)学习理论
与其他课程相比较,直接教学模式不是建立在儿童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儿童行为个体的之间的差异是根据儿童学习加以解释的。
怀特指出学习理论的5个主要特征:环境以刺激为其特征;行为以反应为其特征;刺激是强化物,当被用于反应之后,可能增加或减少可测量的行为反应;学习可以被理解为刺激、反应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系;除非有证据可以提出反例,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可由环境调控的、可消除的和可被训练的。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直接教学理论主要是建立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基础上。所谓操作性条件反射,不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而是由主体行为触发的。只要出现相应的条件,即强化物和行为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相倚关系,那么,相应的行为就会出现。
斯金纳提出操作条件反射,是基于白鼠实验上的。
斯金纳设计了著名的“斯金纳箱”(Skinner Box)作为研究动物操作行为的实验仪器。在这个箱里有一个拉杆,碰到拉杆时会有食物掉下来。箱里有一只饥饿的小白鼠,刚开始时,它会挠挠箱壁,抓抓按钮,或者大声嚎叫,直到有一次偶然的它碰到拉杆,有食物掉来。之后,它挠箱壁抓按钮和大声嚎叫的频率都减少了,而拉杆干的频率增加了。某一操作使小白鼠某一动作频率增加,这就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过程。③由此,他反对教育过程是儿童头脑中建立认知结构
的过程的说法,认为教育是能够产生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的过程,而强化则是产生这种变化的机制。
三、教学模式的实施及其体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一)BE直接教学模式
BE直接教学模式贝瑞特(Bereiter,C.)和恩格尔门(Engelmann,S.)为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学业上能够追上中产阶级家庭出生的儿童所设计的教育方案。为此,他们编了成套的阅读、拼音、语言和数学教材,为儿童设计的的课以小步递进的方式加以组织和实施,即教师教一点信息,儿童重复这个信息。教师提出这个信息的问题,若儿童答对,就进行表扬;若错误,则教师纠正,问题持续直至儿童能重复教师的正确答案为止,这时,教师和儿童才开始下一个步骤的学习任务。④
从BE直接教学模式中可见,它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在直接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它是传统学生观,即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
(二)ID直接教学模式
DI直接教学模式是为5~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该课程与BE直接教学模式有不少相似之处。
DI直接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是读、写、算,每一方面都包包括三个层次的目标,从而形成9套方案。每次上课都包含教师与儿童之间通过游戏和比赛进行的口语交互作用的活动。因此,儿童始终积极参与活动,活动的速率可达每分钟十个反应,并要求80%~90%的正确率。此外,每天为幼儿安排30分钟的与学业有关的儿童个别化活动,这种类似游戏式的活动能为儿童提供与关键概念的练习。
在DI直接教学模式中,虽然会安排30分钟儿童个别化活动,但是对教育,学习内容等等,都还是由教师把握的,教师起主导作用。所以仍是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总之,在直接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儿童行为的训练者和强化者。在此课程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教育影响的施与者,而儿童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四、从现在角度对直接教学课程模式的评价
优点:
(一)促进幼儿学业的发展。在决定课程内容时,贝瑞特和恩格尔会关注儿童在小学一年级会碰到哪些课程材料,从而决定儿童应该知道些什么。这有利于,为即将踏入小学的幼儿作好衔接。而且,“刺激—强化—反应”的教学方式,能使教师能在每天的每一分钟使每个儿童得到最大量和最有效的学习,在短时间内,获得明显的学习效果。许多研究都表明,这种高度结构化的模式使幼儿在学业上获得成功,并使一些幼儿因为学业上的成功而获得一些自信。直接教学可以促进低年级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学习,使他们赶上更有优势的同伴。⑤它还减少了破坏性行为,提高了学生的成绩。⑥
(二)环境创设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DI直接教学模式建立在两个基本点上,其一是,儿童在家室内的学习品质取决于环境事件;其二是,教师可以通过儿童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增加儿童在教室中的学习数量。这与现在中国盛行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思想不谋而合。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它也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⑦幼儿能在环境中自主得学习,可见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能极大地促进幼儿学习。
缺点:
(一)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在决定课程内容时,贝瑞特和恩格尔运用了两个策略:一是关注儿童在小学一年级会碰到哪些课程材料,从而决定儿童应该知道些什么;二是回顾斯坦福——比奈智力测试量表的测试内容,从而来决定课程中的“普遍性概念内容”。DI的核心内容是读、写、算。由此,我们可见,直接教育模式,相当重视学业。但是,对幼儿身心发展却所谈甚少,幼儿除了学习“学业”,幼儿阶段,极为重要的,更是对幼儿健康,情感,生活,秩序,社会等各方面的培养,直接教学法的模式,不利于我们现在提倡的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和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二)本质上忽略了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直接教学模式主要是建立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基础上的。贝瑞特(Bereiter,C.)和恩格尔门(Engelmann,S.)编了成套的阅读、拼音、语言和数学教材,为儿童设计的的课以小步递进的方式加以组织和实施,即教师教一点信息,儿童重复这个信息。教师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计划,运用增强、塑造、惩罚和消退等方法,或者消除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已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是儿童产生计划中的学习行为。这整个过程中,我们可见儿童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的观念不符。幼儿机械性的接受,使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发挥。
五、对当前幼儿园课程的借鉴作用和启示
(一)适时运用直接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化方法而确立的教学方案,主要反映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⑧对该方案的研究发明,它对小学生,尤其是对那些成绩差的以及处于边缘状态的弱势学生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在幼儿园,尤其是大班阶段,为了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并且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学业方面可以采用。而且,在一些农村的幼儿园中,学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自主性不强情况下,直接教学的效果明显。
(二)重视环境的创设。DI直接教学模式建立在两个基本点上,其一是,儿童在家室内的学习品质取决于环境事件;其二是,教师可以通过儿童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增加儿童在教室中的学习数量。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幼儿园是幼儿优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和构成要素。⑨环境创设首先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环境创设。同样的年龄阶段,在不同时间段内,不同情况下,也需要创设不同的环境,如在不同的节日里,就应该有不同的环境创设。为了更好促进学习,环境创设中可以与班级上课内容挂钩,也可以创设帮助孩子认识,利用孩子的无意注意帮助孩子学习,如一些植物角的开设,不仅可以帮助增长植物方面的常识,还能培养孩子关爱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