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简答题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对策?

2.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

3简述陆生动物的水平衡?

4.水生动物如何适应高盐度和低盐度环境?

5.休眠及其生物学意义。

6.模逻辑斯谛增长的模型的假设

7.指出并分析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的数学模型)修正项(1-N/K)的生物学意义并分析?

8.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化规律

9.种群衰落及其原因

10. r对策者概念、生理生态特征、举例。

11.K对策者概念、生理生态特征、举例。

12.动物集群生活方式的生态学意义:

13.动物分散利用领域生活方式的生态学意义?

14.通讯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15.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16.层片具有以下特征

17.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18.生态锥体的特点

19.生态过渡带及主要特征

20..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与作用?

2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的共同特征

22.简述生产者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3.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意义、主要过程

24.影响分解过程的因素

25.简述土壤动物在有机物质分解过程中的作用

26.我国生态农业典型模式

27. 生态城规划的五项原则

28.生态城的衡量标准

29.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30.关于热岛效应

1.简述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对策?

①形态适应: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短变小的趋势(艾伦法则)。生活在寒冷气候地区的同类恒温动物, 其身体往往趋向于大,而在温暖气候地区生活者体形则趋向于小(伯格曼定律)。恒温动物的另一类形态适应,是在寒冷地区和寒冷季节增加毛(或羽)的数量和质量或增厚皮下脂肪,从而提高身体的隔热性能。逆流热交换。②生理适应:局部异温性,即动物的四肢、尾、吻、外耳等部位温度降低, 低于体躯中央的温度,并且身体中央温暖的血液很少流到这些部位,从而使这些隔热不良的部位不至于大量散失体热。另有些动物可通过耐受冻结或处于超冷状态而避免冷伤害。③行为适应:主要表现为休眠和迁移。

2.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

⑴有效积温:是指生物为了完成某一发育期所需要的一定的总热量,也称热常数或总积温。用公式表述为:K = N ( T-C )K为热常数,单位用“日度”表示;N为发育历期, 即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天数;T为发育期的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

⑵应用①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 K / K1 ,有效积温法则不适于用来计算有休眠或滞育期生物的世代数。)②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一种生物分布区的全年有效总积温必须满足该生物完成一个世代所需要的K值③预报农时。④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⑤益虫的保护和利用以及预测害虫发生程度等。

3简述陆生动物的水平衡?

①陆生动物失水的主要途径是排尿、排粪、皮肤和呼吸道表面的蒸发等;得水可能通过饮水、食物、体表吸水及代谢水等途径。②通过饮水和进食含水的食物而从外界获得水分,生活在荒漠和其他缺水生境的动物,常利用代谢水弥补体内水分的不足。③减少失水的适应形势是多种多样的。减少蒸发失水,降低呼吸失水,减少排泄失水。

4.水生动物如何适应高盐度和低盐度环境?

答:水生动物保持体内的水平衡是依赖于水的渗透调节作用。

⑴淡水鱼类:渗透压调节机制:肾脏发育完善,有发达的肾小球,滤过率高,一般没有膀胱,或膀胱很小;肾脏排出大量低浓度尿;丢失

的溶质可从食物中得到;而鳃能主动从周围稀浓度溶液中摄取盐离子,保证了体内盐离子的平衡。

⑵海洋鱼类①硬骨鱼类:渗透压调节机制:经常吞海水,补充水分;肾小球退化,排出极少的低渗尿,主要是二价离子Mg2+, SO42-;鳃主动向外排盐②海洋软骨鱼:海洋软骨鱼体液中的无机盐浓度比海洋硬骨鱼略高,其高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血液中储存大量尿素和氧化三甲胺( 2:1 )。代谢废物尿素被作为有用物质利用,氧化三甲胺正好抵消了尿素对酶的抑制作用海洋软骨鱼有很强的离子调节,如血液中Na+ 大约为海水的一半。排出体内多余Na+,主要靠直肠腺,其次是肾脏。

③洄游性鱼类:具有淡水硬骨鱼与海水硬骨鱼的渗透压调节特征。靠肾脏调节水,在淡水中排尿量大,在海水中排尿量少,在海水中大量吞水,以补充水;靠鳃调节盐的代谢,鳃在海水中排出盐,在淡水中摄取盐。

5.休眠及其生物学意义。

休眠(即处于不活动状态)是动植物抵御暂时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生理机制。如果环境条件超出生物的适宜范围(但不超出致死限度, ), 生物能维持生命,但却常常以休眠状态适应这种环境。因为动植物一旦进入休眠期, 它们对环境条件的耐受幅度就会比正常活动期的耐受范围宽得多。

休眠能使动物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消耗。

6.模逻辑斯谛增长的模型的假设:①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此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或环境负荷量,通常用K表示。

②密度对种群增长率的影响是简单的,即种群中每增加一个个体,对种群增长力的降低就产生1/K的影响。③种群密度的增加对其增长率降低的作用是立即发生的,无时滞④种群中个体具年龄结构,无迁移现象。

7.指出并分析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的数学模型)修正项(1-N/K)的生物学意义并分析?⑴修正项的生物学意义是“剩余空间”,即种群可利用但尚未利用的空间,可以理解为种群中每一个个体均利用1/k的空间。若种群中有N个个体,就利用了N/k 的空间,而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空间则只有(1-N/k)⑵修正项(1-N/K)分析:①如果N→0,(1-N/K) →1,这表示几乎全部空间尚未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能力能充分地实现,接近于指数式增长。②如果N→K,(1-N/K) →0,这表示几乎全部空间已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不能实现。③当N由0逐渐增加到K 值,(1-N/K) 由1 逐渐下降为 0,表示种群增长的“剩余空间”逐渐变小,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的可实现程度逐渐降低;并且,种群数量每增加一个个体,抑制定量1/K。

8.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化规律 (1)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从热带到两极随着纬度的增高,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2) 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增加而逐渐降低。 (3) 海洋和淡水水体多样性有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4) 土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有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9.种群衰落及其原因.

⑴当种群长久地处于不利的环境条件下,或在人类过度捕猎,或栖息地被破坏的情况下,其种群数量可出现持久的下降,即种群衰落。

⑵原因:内因①种群密度过低,由于难以找到配偶而使繁殖机率降低;近亲繁殖,使后代体质变弱,死亡率增加。外因:②生物栖息环境的改变,如森林砍伐,草原荒漠化,农田的大量开垦,城市化的加剧,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③植物减少和消失则是动物种群衰落和灭亡的重要原因

10. r对策者⑴概念:在气候不稳定,难以预测的天灾多的环境中,生物密度很低,基本没有竞争,种群经常处于增长状态,是高增值率的,称为r选择,这类对策称为r对策,采用这类适应对策的生物称为r对策者。在生存中以“量”取胜。⑵生理生态特征:① r对策生物通常寿命短,发育快,一般不足一年,生殖率高,但后代存活率低② r对策种群善于利用小的和暂时的生境,种群的死亡率主要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而与种群密度无关。③对r对策种群来说,环境资源常常是无限的,它们善于在缺乏竞争的场合下,开拓和利用资源。④ r对策种群有较强的迁移和散布能力,很容易在新的生境中定居⑶举例: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及藻类等。

11.K对策者⑴概念:在气候稳定,很少有难以预测天灾的环境中,生物密度很高,竞争激烈,物种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因此称为K选择,这类对策称为K对策,采用这类适应对策的生物称为K对策者。在生存中以“质”取胜。⑵生理生态特征:①K对策生物通常命寿长,种群数量稳定,竞争能力强;②生物个体大但生殖力弱,亲代对子代提供很好的照顾和保护。③死亡主要是由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因素引起。④对生境有极好的适应能力,能有效地利用生境中的各种资源,种群数量通常稳定在环境负荷量的水平附近。⑤K对策种群由于寿命长、成熟晚,再加上缺伐有效的散布方式,所以在新生境中定居的能力较弱。⑶举例:脊椎动物和大型乔木等。

12.动物集群生活方式的生态学意义:①有利于改变小气候条件。如皇企鹅在冰天雪地的繁殖基地的集群,能改变群内的温度,并减小风速;社会性昆虫的群体甚至可以使周围的温湿度条件相对稳定。②集群以共同取食。如狼群、狮群分工合作,共同捕食;鹈鹕和鹭鸶联合,共同捕鱼③集群以共同防御天敌。如斑马、鹿类的集群。④集群有利于动物的繁殖和幼体发育。如洄游鱼类的产卵洄游;集群营巢的鸟类数量减少时,可使雌鸟的产卵期延长,对幼鸟的哺育期会延长。⑤集群以进行迁移。如旅鸟、洄游鱼类及群居相的飞蝗等

13.动物分散利用领域生活方式的生态学意义?①保证食物的需要:领域的划分,保证了单体或家族有充足的食物,这不但对成体有利,而且对幼体的抚育显得更为重要。②保证有营巢地和隐蔽所:隐蔽所的作用不仅仅在于防御天敌,而且也可用于抚育和保护后代。③调节种群的密度:领域的存在和对领地的保卫行为,促使种群分散,限制了一定地区的种群密度,不至于因为过分拥挤而产生有害的影响。14.通讯行为的生物学意义?①相互联系:通讯能引导动物与其他个体发生联系,维持个体之间相互关系。②个体识别:通过通讯,动物之间彼此达到互相识别③减少动物间的格斗和死亡:通讯能够标记自己的居住场所,表示地位等级,由此可以减少社群成员之间的相争④相互告警:利用彼此间的通讯共同监控周围环境。⑤群体共同行动:通讯有利于群体互相召集,共同行动⑥行为同步化:通讯有助于各个体间行为同步化,如鸟类集群繁殖时的飞翔和尖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