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
中央空调系统 设计过程和步骤(设计新手使用)
(2)人员密度:可查阅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9.3.3 节第 1466 页(源 于国际标准) , 或 《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1.3 节第 11 页 (此 表源于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备专业设计技术措施》 ) 。 或《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附录 B 其中新版实用供热空调手册上的人员密度要偏小些, 设计常采用的人员密度值比手册上 的要大。 2、确定空调机组的送风量 G ( 1) 、定性分析参数时,可将房间的总冷负荷 Q 分解成新风冷负荷 Q1+房间余热冷负 荷 Q2: 一次回风系统的所需的总冷负荷为:新风冷负荷 Q1 和消除室内余热的冷负荷 Q2,其 实, 一次回风系统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就其制冷的最终结果即维持房间的温度和新风量 来说是一样,比如同一个房间,其所需的新风量为 G1,室内的余热冷负荷为 Q2,那么此房 间的总冷负荷 Q 应该是一定的,不论采用一次回风系统还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消耗的 总冷负荷都是固定的 Q,也就是计算软件算出的房间总冷负荷。所以对于一个房间来说,其 用于消耗余热的冷负荷 Q2 是一定的, 不变的, 而空调机组所要提供的总冷负荷 Q 大小只与 系统为改房间送入的新风量大小有关, 如果一点新风不送的话, 那么空调机组所需要为改房 间提供的总冷负荷 Q 就等于该房间的余热冷负荷 Q2,此时该房间所需外界提供的总冷负荷 最小。 如果不考虑空气的中间处理过程,则无论是一次回风系统,还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只考虑始末两个状态点时,则必然都是:风量 G1 的新风由最初的 Iw 变成了最终变为了 In, 所以用于处理新风的冷负荷 Q1=G1(In-Iw),这部分就是新风冷负荷 Q1,而同时还有一部分 冷负荷是用于消除室内余热的冷负荷 Q2, 两者加起来 Q1+Q2=Q 为消耗的总冷负荷, 见 《空 气调节》第 4.3 节 118 页。 ( 2) 、一次回风系统,送风状态点 O 与房间的总冷负荷 Q 是已知的,确定新风量 G1 即可求出总的送风量 G 及 Q1,Q2,G2,或者确定总送风量 G 即可求出新风量 G1 及 Q1, Q2,G2。计算公式如下: Q=G(Ic-Io),又 Ic*G=In*G1+Iw*(G-G1),已知 G1 即可求出 G,或已知 G 即求出 G1 通常房间要满足最小新风要求,所以通常要根据规范规定的最新新风量 G1 来求得一次回风 系统的空调机组的总送风量 G, 如果是根据空调机组样本上的总冷负荷 Q 所对应的送风量 G 来选择空调机组时,这时要根据样本上的总送风量 G 来计算出新风量 G1,核对 G1 是否满 足规范规定的最小新风量要求。 通常一次回风系统,采用的是机器露点温度送风,就室内温度 Tn 的露点温度 Tn,l,送 风状态点为 Tn,l 的等温线与相对湿度线 90%的交点 O,或者是按规范规定的最大温差送风 (具体见周继红 《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与施工》 67 页) , 所以送风状态点 O 肯定是固定不变的, 已知的,同时还已知的是房间的总冷负荷 Q,那么此时总冷负荷 Q 中,具体新风负荷 Q1 和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设计方法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设计方法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是一种能够根据环境条件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的空调系统。
它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还可以节省能源并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
本文将探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解释其优势和实施步骤。
设计方法:1.传感器选择:选择适当的传感器来测量室内温度和湿度。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其精度和可靠性,以确保准确测量。
2.控制算法:设计控制算法来控制空调系统的温度和湿度。
常用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算法,模糊逻辑控制算法和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系统特点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
3.控制策略:根据测量到的温度和湿度数据,确定合适的控制策略。
例如,可以设置温度上下限和湿度上下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
4.反馈机制:将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以实时调整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
通过反馈机制,可以及时纠正温度和湿度的偏差,提高系统的响应性和稳定性。
5.能源管理:设计能源管理策略来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和室外温度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选择较低功率的运行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优势:1.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增加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舒适度。
2.节约能源:通过智能控制算法和能源管理策略,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能源并减少碳排放。
3.提高空调系统效率:传统的空调系统通常只控制温度,而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可以根据湿度的变化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实施步骤:1.系统需求分析:对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系统所需的控制范围和精度。
2.传感器选型: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并进行性能测试和验证。
3.控制算法设计:根据传感器测量到的数据和系统需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并进行仿真和优化。
空调设计方案范文
空调设计方案范文一、引言空调系统是指控制室内温度、湿度、气流和空气质量的设备。
在现代建筑和办公场所中,空调系统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设备。
一个好的空调设计方案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并节约能源。
二、需求分析在开始设计空调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舒适性需求: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确定室内温度、湿度和气流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室内温度应在舒适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
2.能源效率要求:要考虑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以及运行成本。
通过采用高效的设备和控制策略可以实现能源的节约。
3.控制方式:可选择的控制方式有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可以根据室内环境变化来调节空调系统的工作,提高舒适性和能源效率。
4.空气质量要求:考虑到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如污染物浓度、新风量等。
三、设计原则在设计空调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效率原则:选择高效的设备和技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源效率。
这包括选择高效的压缩机、换热器、风机等设备,并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
2.安全原则:确保空调系统的安全运行。
这涉及到设备的选择、安装和维护。
同时,还需考虑到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条件改变,如温度和湿度变化等。
3.节能原则:通过合理设置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参数来节约能源。
可以采用定时开关、温度控制等方式实现节能。
4.可靠性原则:确保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这需要选择质量可靠的设备,并注意定期维护和保养。
四、设计步骤1.确定室内负荷:根据建筑物热量负荷计算方法,确定室内的冷负荷和热负荷。
这包括考虑到建筑结构、外部环境、人员活动等因素。
2.设计空调系统:选择适当的空调设备,包括主机、室内机、管道和控制系统。
根据需求分析和设计原则,确定空调系统的型号、数量等。
3.安装和调试: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空调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质量控制,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4.运行和维护:空调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是保证空调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
暖通毕业设计-空调采暖系统设计流程步骤
暖通毕业设计-空调采暖系统设计流程步骤空调采暖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热负荷、空调设备的选择和布置、管道的设计和布置、控制系统的设计等诸多因素。
下面是空调采暖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步骤:1.计算建筑的热负荷:首先需要进行建筑的热负荷计算,包括综合热负荷和区域热负荷计算。
综合热负荷是指整个建筑在设计条件下的总热负荷,而区域热负荷是指建筑中不同区域的局部热负荷。
2.选择空调设备:根据建筑的热负荷计算结果,选择适合的空调设备。
选择的依据包括制冷剂种类、制冷量、功率、能效等因素。
3.设计空调设备的布置:考虑建筑的布局、结构和使用要求,确定空调设备的布置位置。
应注意避免不同区域的设备相互干扰。
4.设计空调管道系统:根据建筑的布局和空调设备的布置,设计空调管道系统。
包括制定管道走线图、确定管道规格和材料、计算管道的阻力损失等。
5.设计空调控制系统:根据建筑的布局和使用要求,设计空调控制系统。
包括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控制阀门、控制器等设备,并编写控制程序。
6.进行系统能耗分析:对设计好的空调采暖系统进行能耗分析,评估其节能性能。
7.撰写设计报告:整理设计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计算结果,撰写设计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设计依据、设计方案、系统的计算结果、设备选型、布置图纸和控制图纸等。
8.监督施工过程:根据设计报告的内容,监督施工过程,确保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防止出现施工误差。
9.进行系统调试: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在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和性能满足要求后,可以正式交付使用。
10.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空调采暖系统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对于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包括定期维护、日常巡检、能源管理等。
综上所述,空调采暖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择和布置、管道设计和布置、控制系统设计、能耗分析、编写设计报告、施工监督、系统调试和运行管理等多个步骤。
设计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确保系统的性能和运行稳定性。
空调系统设计方法ppt课件
朝向差别 地域差别 分布差别
.
第二节 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湿负荷
人体散湿量 新风带入的湿量 液面或者湿表面的散
湿量
.
第二节 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热负荷计算
采暖热负荷计算
空调热负荷计算(附 加新风加热量)
.
第二节 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三、空调冷负荷估算
作为方案设计和初步 设计的参考
举例
过程设计
充分考虑非满负荷运 行的工况
措施:冷负荷考虑分 析,设备节能分析, 设备匹配选型
.
第二节 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空调冷负荷计算的内 容
建筑围护结构 外窗辐射照明 人体散热 照明散热 设备散热 实物物料散热 新风散热 伴随散热的潜热
.
第二节 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冷负荷估算
水容量的2~3%选择
一般,一万平方米左右建筑空调水系
统膨胀水箱的容积为2~4立方。
.
六、末端设备的选择
1、风机盘管的选择
风机盘管有两个主要参数:制冷(热)量和送风量,故有风机盘管的选择
有如下两种方法:
(1)根据房间循环风量选:房间面积、层高(吊顶后)和房间换气次数三者的乘积即为 房间的循环风量。利用循环风量对应风机盘管高速风量,即可确定风机盘管型号。
卧式离心泵
.
立式离心泵
2、水泵型号含义
SLS 200 - 250
3、水泵选择的步骤
叶轮名义直径 泵进出口公称直径 SLS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
.
第一步:水泵流量的确定
1.冷却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 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公式
Q(kW)
L(m3/h)=
空调方案设计
空调方案设计空调方案设计文档范本一、引言空调系统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它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空调方案设计,包括空调系统选择、空调布局设计、管道布置、电气布置以及控制系统设计等。
二、空调系统选择1. 系统种类选择空调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集中供冷、集中供暖和集中供冷暖等种类。
根据具体情况,本方案选择集中供冷暖系统。
2. 容量计算根据建筑物的面积、使用人数和需要调节的温度范围,进行空调容量的计算。
详细计算公式和步骤见附件1。
三、空调布局设计1. 冷气机房位置选择冷气机房应位于建筑物的合适位置,方便空气循环和维护。
根据具体建筑结构和要求进行位置选择。
2. 冷气机组布置根据空调容量和需求,确定冷气机组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考虑到机组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维护空间的需要,采取适当的布置方式。
3. 风管系统布置设计风管系统将冷(热)的空气输送到指定位置。
根据建筑物结构和需求,设计合理的风管布置方案。
四、管道布置1. 冷却水系统根据冷气机组的需求,设计冷却水系统的布局和管道尺寸。
考虑到水流动和维护的便捷性。
2. 冷凝水系统冷凝水是冷气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需要合理排放。
设计合适的冷凝水管道和排放系统。
五、电气布置1. 供电系统根据空调系统的功率需求,设计供电系统的容量和布置。
确保稳定可靠的供电。
2. 控制电路设计空调系统的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面板、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连接布线等。
确保系统可以按照预定的参数和要求自动运行。
六、控制系统设计1. 控制方式选择根据空调系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例如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和风速控制等。
2. 控制策略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节能要求,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
考虑到控制的灵活性和能耗的优化。
七、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空调容量计算公式和步骤附件2:冷气机组布置示意图附件3:风管系统布置示意图八、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物:根据《建筑法》第2条第1款的定义,建筑物是指人类为居住、工作、生产、生活、仓库、教学、科研等活动而建造、安装、搭设的建筑工程。
制冷技术与空调系统设计
制冷技术与空调系统设计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制冷技术和空调系统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围绕制冷技术和空调系统设计展开阐述。
一、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1.1 基本原理制冷技术是利用热力学原理,通过压缩、膨胀、蒸发、冷凝、吸热、放热等方式实现低温状态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制冷剂的状态参数,实现从室外空气或水中吸收热量,从而达到室内降温的效果。
常见的制冷剂有氟利昂、丙烷、氨、二氧化碳等。
1.2 分类按工作原理分类,制冷技术可以分为压缩式制冷技术、吸收式制冷技术、热泵制冷技术等。
按用途分类,制冷技术可以分为空调制冷技术、冷库制冷技术、冷链制冷技术、航空航天制冷技术、制冷设备制冷技术等。
二、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点和流程2.1 基本要点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使用环境温度、使用环境湿度、制冷量、功率、管路布置、系统调试等。
使用环境温度和湿度是决定空调制冷量和耗电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算。
制冷量和功率则是设计空调系统的关键参数,一般需要根据空调面积、房间高度、外墙材料和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计算。
管路布置是要考虑到维修和保养等因素,一般需要预留一定的余地以便于维修和保养。
最后,在调试空调系统时需要进行各项参数的细致调整,目的是达到更高的节能和舒适级别。
2.2 流程空调系统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确认、空调参数设计、管路设计、施工图纸编制、安装调试等步骤。
需求确认阶段,需要与客户确认使用环境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制冷量、功率等参数。
空调参数设计后,需要进一步确认管路布置和安装单元、设备等,编制施工图纸。
然后进行空调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可以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调试和修改。
三、应用案例介绍3.1 空调系统设计案例某公司位于南方地区,夏季常温达到35℃以上,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需要充分考虑降温效果和节能效果。
在需求确认阶段,设计人员通过了解公司使用环境、人流密度等情况,计算出了适宜的制冷量和功率。
20367_空调系统工程的设计方法
引言:正文:一、新风系统的设计1.1新风量计算: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人员密度,合理计算新风量,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和舒适度。
1.2新风系统的布局:考虑到室内空气的流动和分布均匀性,设计合理的新风系统布局,包括进风口位置、排风口位置和空气循环路径等。
1.3新风净化系统:采用合适的过滤器和净化设备,确保进入室内的新风符合卫生标准,并阻止污染物进入空调系统。
1.4新风系统与空调系统的协调:考虑到新风系统与空调系统的协同工作,设计适当的空气调节和换气控制设备,以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和整体运行效果。
1.5新风系统的静音设计:在新风系统的设计中,合理选择静音设备和降噪措施,减少噪音对于室内环境的影响。
二、能源效益的考虑2.1空调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的热负荷和冷热负荷特性,准确计算空调系统的热负荷和冷热负荷,以确定合适的系统容量。
2.2高效能源设备的选择:选择节能型的空调设备和系统组件,如高效压缩机、能量回收装置和智能控制系统,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成本。
2.3系统优化运行:合理设置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和策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减少能耗和运行成本。
2.4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考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与空调系统进行集成设计,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2.5能源监测与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监测和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空调系统的能耗和性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制冷剂的选择3.1制冷剂的性能考虑:选择合适的制冷剂,考虑其物性、环境影响、安全性和工艺性能等因素。
3.2制冷剂的节能性能:评估不同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能和传热性能,选择具有高效节能特性的制冷剂。
3.3制冷剂的环境影响:考虑制冷剂的全球变暖潜势和臭氧破坏潜势,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制冷剂。
3.4制冷剂的可靠性和易得性:考虑制冷剂的可靠性和易得性,选择供应稳定、维修方便的制冷剂。
3.5制冷剂的未来发展:关注制冷剂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的变化,选择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制冷剂。
空调工程设计内容与设计步骤
空调工程设计内容与设计步骤(一)选择空调系统并合理分区1、空调系统的选择根据空调冷热源布置,冷媒输送方式及空气处理过程的特点,概括性地说空调系统一般有三种形式,即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选择的总原则和要求(1)选择时根据用途、规模、使用特点、室外气象条件、负荷变化情况和参数要求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这样就可以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投资省、系统运行经济和能耗小(2)对集中式空调系统(又称中央空调系统),要求一般采用单风管式低风速空调系统,当房负荷变化较大,采用变风量系统能满足要求时,不宜采用定风量再热式系统,不过普通舒适性空调精度无严格要求,目前仍较多采用无再热的定风量集中式系统。
仅作为夏季降温用的系统,不应采用二次回风系统。
(3)空调面积较小的房间,或建筑物中仅个别房间有空调要求的情况,宜采用分散式空调系统。
对空气调节房间较多,且各房间空调要求不一的建筑物,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四管制或双风道变风量空调系统。
面积很大的空调房间,或者室内空气设计状况想同、热湿比和使用时间也大致相同,且不要求单独调节的多个空调房间,通常多采用单风管、低速、一次回风、无再热的定风量集中式空调系统。
这种系统现在再我国民用建筑舒适性中央空调中采用最多。
宾馆式建筑和多功能综合大楼的中央空调系统,一般都设有集中冷热源,水—风形式的集中空调;其中的餐厅、商场、舞厅、展览厅、大会议室、办公室等多采用组合式空调器(或柜式空调器)的风系统,并且多为低速单风管、一次回风与新风和混合、无再热的定风量系统;客房、中小型会议室、贵宾房等则常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2、空调系统的分区同一建筑内平面和竖向房间的负荷差别大,各房间用途、使用时间和空调设备承压能力等均不相同,为使空调系统既能保持室内要求参数,又能经济管理,就需要将系统分区。
系统分区主要考虑室内设计参数、负荷特性、建筑高度房间使用功能和使用时间等因素。
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步骤
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步骤以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步骤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概述多联机空调系统是一种集中控制多个室内机的空调系统,适用于大型办公楼、商场等场所。
为了确保空调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节能降耗,设计多联机空调系统需要经过以下步骤:二、需求分析在设计多联机空调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确定空调系统的使用场所、面积以及冷暖需求等。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可以确定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整体规模和配置。
三、室内机布置根据使用场所和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室内机的布置位置。
室内机的布置需要考虑到空调的送风范围、覆盖面积以及空气流通情况等因素。
合理的室内机布置可以使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更加均匀,提高空调系统的舒适度。
四、管路设计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管路设计需要考虑到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连接,以及室内机之间的连接。
管路设计需要满足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需求,同时要保证流体的流通畅通。
合理的管路设计可以减少能量损耗,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效率。
五、电气设计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电气设计需要考虑到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电气连接,以及室内机之间的电气连接。
电气设计需要满足空调系统的供电需求,并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合理的电气设计可以减少能量损耗,提高空调系统的供电效率。
六、控制系统设计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核心。
控制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通信,以及室内机之间的通信。
控制系统设计需要满足空调系统的智能化控制需求,并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可靠性。
合理的控制系统设计可以实现空调系统的精确控制,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七、系统调试与运行在完成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计之后,需要进行系统调试与运行。
系统调试与运行包括对空调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功能测试,以及对整个系统的整体调试。
调试与运行的目的是确保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满足使用需求,并提供后续的维护和管理。
八、系统维护与管理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暖通空调的设计步骤及流程
暖通空调的设计步骤及流程设计顺序:先末端,后主机设计原则:合理、经济,最大限度节约运行成本设计方案及适用范围:一、末端部分:1、风机盘管系统;适用范围:一般办公、餐饮等场所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适用范围:要求较高的办公、酒店、餐饮娱乐等场所3、全空气系统;适用范围:商场超市、车间等大开间场所二、主机部分:1、螺杆式冷水机组制冷,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有专用机房、电力充足、需专人值守2、风冷机组制冷(制热),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小、没有机房、无专人值守3、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大、有专用机房、电力充足、需专人值守4、溴化锂机组制冷(制热),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电力不足、有市政热源并经综合比较经济、有专用机房、需专人值守三、其它:1、一拖多系统;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小、无专用机房、无专人值守、空调面积较大但非同时使用且需独立计费等场所2、风管机系统;适用范围:大开间、无专用机房、无专人值守、控制灵活、初投资较低设计程序:一、末端部分:(一)设备选型:1、计算实际空调面积;2、根据使用场所确定冷负荷指标,计算出设计总负荷,根据设备布置特点确定所需设备数量,确定设备型号;冷负荷概算指标略采用组合式空调器,循环次数商场6~7次,推荐8~9次(二)水系统设计:1、设备定位布置,确定立管位置,根据系统复杂程度确定采用同程式或异程式(当立管与最末端设备距离超过30米时尽量采用同程式);2、确定主管道走向,并与设备合理连接,当主管道有分支时应设阀门以便于调节;3、根据设备流量确定每一管段的水流量,再根据设计水流速计算出管径;4、空调水设计流速为0.9-2.5m/s,管径越大、流速越大,管道比摩阻应小于500;5、水管与设备连接时,进水管上设软接、过滤器、阀门,出水管上设软接、阀门;6、冷凝水管径设计:当机组冷负荷Q≤7KW,DN=20;Q=7.1-17.6,DN=25;Q=17.7-100,DN=32;Q=101-176,DN=40;Q=177-598,DN=50;Q=599-1055,DN=80;Q=1056-1512,DN=100;Q=1513-12462,DN=125;Q>12462,DN=1507、空调水管保温:当采用超细玻璃棉管壳保温时,供回水管保温厚度采用50mm,冷凝水管保温厚度采用30mm;当采用橡塑材料保温时,供回水管保温厚度采用30mm,冷凝水管保温厚度采用15mm;当冷凝水管采用PVC等塑料管材时,可不作保温处理。
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设计步骤及其主要设计程序
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设计步骤及其主要设计程序1.需求分析设计师需要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对空调系统的使用要求、舒适度要求、空间规划等,包括房间的类型、面积、高度、采光条件、使用人数等。
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设计的基本参数和目标。
2.确定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师需要制定适当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包括制冷量计算、回风口、送风口位置的确定、风道设计、设备选型等。
3.制冷负荷计算制冷负荷计算是空调系统设计的核心环节,它需要通过考虑房间的建筑热负荷、人员热负荷、设备热负荷、照明热负荷等因素,来确定空调系统的制冷负荷。
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平衡法、经验公式法、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
4.空气流动计算与风道设计空气流动计算是针对空调系统的送风、回风和排风的设计。
通过考虑房间布局、风机性能、风道阻力等因素,设计师需确定送风和回风口的位置、数量和尺寸,以及风道的布置和尺寸。
常用的方法包括等流速法、空气动力学模拟软件等。
5.设备选型与布置根据制冷负荷计算的结果,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当的制冷设备。
选择的因素包括制冷剂种类、制冷剂管道布置、制冷设备的容量、效能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设备的布置,包括冷却设备、风机、冷凝器等。
6.控制系统设计空调系统的控制系统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根据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要求,确定控制模式、温度控制范围、压力控制范围、湿度控制范围等。
常用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7.施工图设计根据上述设计步骤的结果,设计师需要绘制空调系统的施工图,包括平面布置图、剖面图、细部图等。
施工图需要标注各部件的位置、尺寸、管道、电气线路等。
8.施工与调试根据施工图,进行空调系统的施工和安装。
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并满足设计要求。
总结:空调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使用要求、设备选型以及系统布局等多个因素。
通过需求分析、制冷负荷计算、空气流动计算与风道设计、设备选型与布置、控制系统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与调试等步骤,设计师可以制定出满足用户需求并具备高效、舒适且节能的空调系统方案。
空调系统设计思路步骤
空调系统设计思路步骤空调系统设计思路步骤空调系统设计思路步骤空调系统一般由空气处理设备和空气输送管道以及空气分配装置组成。
根据需要,可以组成许多不同形式的系统。
工程中常用到的空调系统形式有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变风量(VAV)空调系统、风机盘管+新风空调系统、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变制冷剂流量(VRV)空调系统、家用中央空调系统等。
(一)一次回风空调系统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在空气处理过程中,大多数场合需要利用一部分回风。
在过渡季节,应当加大新风量的比例,有利于节能;但在夏季和冬季,则应提高回风量的比例,减少新风量的比例,系统运行就越经济。
但实际上,为了卫生要求,不能无限制的减少新风量。
空调系统设计时,通常是取满足卫生要求、满足补充局部排风的要求、保持空调房间正压要求这三项中的最大者作为系统新风量的计算值。
此外,对于绝大多数空调系统来说,当按上述方法得出的新风量不足总风量的10%时,也按10%确定。
(二)变风量空调系统这种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空调房间负荷发生变化时,系统末端装置自动调节送人房间的送风量,确保房间温度保持在设计范围内,从得空调机组在低负荷时的送风量下降,空调机组的送风机转速也随之而降低,达到节能的目的。
(三)风机盘管+新风空调系统风机盘管+新风空调系统是空气一水空调系统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顾名思义它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按房间分别设置的风机盘管机组,其作用是担负空调房间内的冷、热负荷;二是新风系统,通常新风经过冷、热处理,以满足室内卫生要求。
1)风机盘管机组的形式从空气流程形式分,有风机位于盘管下风侧,空气先经盘管处理后,由风机送入空调房间的吸入式;风机处于盘管的上风侧,风机把室内空气抽人,压送至盘管进行冷、热交换,然后送入空调房间的压出式。
吸入式的特点是:盘管进风均匀,冷、热效率相对较高,但盘管供热水的水温不能太高;而压出式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
按安装形式分,有立式明装、卧式明装、立式暗装、卧式暗装、吸顶式(又称嵌入式)。
空调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空调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个城市的一个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共有10层。
办公楼内部设施齐全,但由于环境炎热,需要安装空调系统来确保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舒适。
二、设计原则1. 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和使用需求,尽量减少对建筑结构的破坏;2. 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保要求,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3. 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4. 结合建筑内部布局和使用情况,排布合理,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畅通。
三、系统组成1. 主要设备:选用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冷水机组、风机盘管、冷却塔等;2. 配套设备:包括风管、末端设备、控制系统等;3. 空气处理:包括新风系统、净化装置等。
四、设计方案1. 冷水机组选择:采用多台冷水机组并联运行,以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并根据建筑面积和用途选择适当的冷却量;2. 风机盘管定位:风机盘管安装在每个楼层的机房内,通过风管连接到各个使用场所;3. 风管布局:根据楼层布局和使用情况,设计合理的风管布局,并保证风管的密封性和隔热性;4. 末端设备:在每个使用场所,安装合适数量和类型的末端设备,确保室内温度的均匀分布;5. 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度实时调节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6. 新风系统:设置适当数量的新风口和净化装置,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五、施工步骤1. 前期准备:确定施工方案、购买材料、安排施工人员等;2. 安装主要设备:先安装冷水机组、冷却塔等主要设备;3. 安装配套设备:安装风管、风机盘管等配套设备;4. 安装末端设备:安装各种末端设备,包括风口、风阀、调节阀等;5. 安装控制系统:安装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系统;6. 调试系统:对整个空调系统进行调试和检测,确保运行稳定;7. 空气处理系统:安装新风系统和净化装置;8. 质量验收:对整个空调系统进行质量验收,并办理相关手续。
六、施工安全1. 施工人员需配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装备;2. 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消防器材;3. 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空调系统设计和施工步骤
空调系统设计和施工步骤1. 初步设计与方案制定1.1 需求分析- 收集空调系统所需服务的场所的详细信息,如建筑物的用途、面积、空间布局等。
- 确定室内设计温度和相对湿度。
- 了解用户对空气质量、噪音水平、新风需求等的特殊要求。
1.2 系统选型-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类型,如冷水机组、风冷热泵、多联机、单元机等。
- 确定冷热源设备容量、形式和数量。
- 选择合适的末端装置,如风机盘管、空气处理机组等。
1.3 系统布局- 绘制建筑物的空调平面图和剖面图,确定空调设备、管道和风道的布局。
- 确定室外机的安装位置和室内末端装置的分布。
2. 详细设计与施工图绘制2.1 设备计算- 根据设计参数计算各空调区域的冷热量需求。
- 确定空调设备的容量和数量。
- 计算水系统、风系统的管路尺寸和配置。
2.2 施工图设计- 绘制空调系统的原理图、管路图、平面图和剖面图。
- 标注设备和管道的规格、型号、尺寸等信息。
- 确定控制逻辑和自动控制系统的配置。
2.3 材料和设备选型-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和材料,如冷水机组、风管、保温材料等。
- 确保设备和材料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3. 施工与安装3.1 施工准备- 准备施工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工具。
-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 准备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
3.2 设备安装- 根据施工图安装空调设备,如冷水机组、末端装置、控制装置等。
- 安装管道和风道,进行保温、防腐和绝热处理。
- 连接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
3.3 系统调试- 对空调系统进行单机和联动调试。
- 检查系统运行性能,调整参数以满足设计要求。
- 进行噪声测试、空气质量测试等,确保系统满足用户要求。
4. 验收与维护4.1 系统验收- 组织验收小组对空调系统进行验收。
- 检查设备安装质量、系统运行性能和控制系统功能。
- 编制验收报告,提交给用户或相关部门。
4.2 系统维护- 提供用户操作和维护培训。
空调系统设计的流程及方法
空调系统设计的流程及方法##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 Process and Methods.English Answer:The design of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s a complex process that involves a number of steps. These steps include:1. Define the project requirements. The first step in designing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s to define the project requirements. Thi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size of the space to be cooled, the desired temperature range, and the amount of time the system will be used.2. Select the equipment. Once the project requirements have been defined, the next step is to select the equipment that will be used to create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is includes selecting the type of air conditioner, the size of the unit,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unit.3. Design the ductwork. The ductwork is the system of pipes that carries the cooled air from the air conditioner to the different rooms in the building. The design of the ductwork is critical to ensuring that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s efficient and effective.4. Install the system. Once the equipment and ductwork have been designed, the next step is to install the system. This includes installing the air conditioner, connecting the ductwork, and testing the system.5. Maintain the system. Once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s installed, it is important to maintain the system on a regular basis. This includes cleaning the air filter, checking the refrigerant levels, and inspecting the equipment for any signs of wear and tear.Chinese Answer:空调系统的合理设计是空调工程的首要任务,它对空调系统的运行经济性、稳定可靠性、使用寿命及节能都有着密切关系。
地下室空调系统设计与施工方案
地下室空调系统设计与施工方案地下室空调系统设计与施工方案对于建筑物的舒适度和能耗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下室空调系统设计原则、组成部分以及施工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相关工程。
一、地下室空调系统设计原则地下室空调系统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适应地下室的特殊环境:地下室通常具有较高的湿度和较低的温度,空调系统设计应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控制方式。
2. 节能环保:考虑到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应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和系统,并合理利用地下室的自然资源,如地下水利用等。
3. 平衡舒适度和成本:地下室空调系统应能提供良好的空气流通和温度控制,同时控制施工和运行成本。
二、地下室空调系统组成部分地下室空调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制冷机组:根据地下室的使用情况和负荷需求,选择适当容量和类型的制冷机组,如冷水机组或空气处理机组。
2. 送风系统:将制冷机组产生的冷风输送到地下室内各个区域。
可以采用风管系统或风机盘管等方式,以满足空气流通和温度控制的需求。
3. 空气处理系统:根据地下室的湿度和空气质量要求,选择适当的空气处理设备,如加湿器、除湿器、过滤器等。
确保地下室内的空气清洁、干燥和舒适。
4. 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监测和控制地下室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
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参数,并实现联动控制和智能化运行。
三、地下室空调系统施工方案地下室空调系统的施工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方案设计:根据地下室的平面布局和设计要求,确定空调系统的布置方式、管道走向和设备位置等。
同时,提前考虑维修和保养的便利性。
2.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制冷机组、风机盘管、风管、阀门、控制设备等。
3. 管道敷设: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风管、水管和电缆的敷设,确保布局合理、管道连接牢固且不漏水、不漏气。
4. 设备安装:安装制冷机组、风机盘管等主要设备,并进行电气连接、水系统连接和控制系统接线等。
制冷空调工程设计
制冷空调工程设计一、设计目标与要求:1.设计目标:a.创造舒适的室内温度,一般在22-26摄氏度范围内;b.保持适宜的湿度,通常在40%到60%之间;c.提供清新的空气,保持室内空气质量;d.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减少能源消耗;e.符合相关的安全、健康和环保要求。
2.设计要求:a.设计合理的空调系统布局,充分考虑建筑结构和空间利用率;b.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和控制系统,确保正常运行;c.进行合理的热负荷计算,确定空调的冷负荷;d.采用合适的送风方式,保证空气的流通和循环;e.配置适当的新风系统,提供室内新鲜空气;f.选用高效节能的制冷设备,减少能源消耗;g.使用环保制冷剂,减少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二、设计步骤:1.热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的物理特性和使用情况,进行热负荷计算,包括墙体传热、顶面传热、玻璃传热、人体传热等。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所需的制冷量。
2.空调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的空间布局,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类型,如集中式空调系统或分散式空调系统。
同时考虑空调系统的容量、功率、布局等因素。
3.制冷设备选型根据热负荷计算结果和空调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如分体式空调机、中央空调机组等。
根据不同的需求,考虑使用直流变频空调或恒流恒温空调等能效较高的设备。
4.新风系统设计根据空气质量要求和人员密度,设计适当的新风系统。
根据建筑的结构和布局,确定新风系统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保证新鲜空气的供应和循环。
5.控制系统设计根据空调系统和新风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系统。
通过智能控制和定时控制,实现空调和新风系统的自动调节和节能控制。
6.工程施工与调试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工程的施工与安装。
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空调系统的调试和测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7.运行维护管理完成安装和调试后,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定期进行空调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使用。
三、设计注意事项:1.合理选择空调设备,注重能效比和制冷量的匹配,避免过度或不足;2.注意空调系统的布管和绝缘工作,避免能量损耗和水分渗漏;3.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施工,避免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4.确保空调系统与其他设备的配合和协调,避免干扰和冲突;5.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并严格执行,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6.注意环保要求,合理选择制冷剂和处理废气废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 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 冷冻水流量 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如 果考虑了同时使用率,建议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 果考虑了同时使用率,建议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 为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 为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
5 6 8 9 9 9 10 10 9 12 10 8 8 8
建筑物
卫生所、诊所 理发室、美容院 地下 百货 商店 药店 零售店 精品店 酒吧 餐厅 饭店 房间 公共场所 装配室 轻工业 中间层 上层
冷负荷W/m2
显冷负荷 130 110 150 130 110 110 110 110 130 110 80 110 150 160 总冷负荷 200 200 250 225 200 210 160 160 260 320 130 160 260 260
四、电子水处理仪、水过滤器的选择 * 电子水处理仪、
1、产品主要形式
“Y”形过滤器 形过滤器 电子水处理仪
2、电子水处理仪和过滤器的选择
空调水系统中使用到的电子水处理仪和水过滤器一般都按照 设备所在管段的管径进行选择。 冷却水系统属开式系统,必须使用电子水处理仪; 冷冻水系统属闭式系统,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可以在冷冻水系 统管路中或膨胀水箱进水管路中安装电子水处理仪。
对于一般的住宅和办公建筑,房间面积在20m2以下,可选用FP-3.5,25m2 左右的选用FP-5.0,30m2左右的选用FP-6.3,35m2左右的选用FP-7.1。房间面 积较大时应考虑使用多个风机盘管,房间单位面积负荷较大,对噪音要求不 高时可考虑使用风量和制冷量较大的风机盘管。
逗留者 m2/人 10 4 1.5 2 3 3 2.5 5 2 2 10 10 3.5 15
照明 W/m2 40 50 40 60 40 30 40 30 15 17 15 15 45 30
送风量 l/sm2 10 10 12 10 8 10 10 10 10 12 7 8 9 10
工厂
二、水泵的选择 *
毕业设计参考
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熟悉设计任务书、建筑图纸、原始设计资料 收集相关设计资料(各类规范和设计手册等) 确定设计参数(室内和室外),计算建筑负荷。 (针对空调设计,只算夏季冷负荷,参考《空气调 节》负荷计算这章) 选择与确定系统方案(多联机/风机盘管/全空气等) 管网布置与水力计算(风管/水管走向,根据流量 注意回风的布置) 定管径,计算管网的阻力损失 设备选择(制冷机/空调处理设备/空调末端) 施工图绘制 整理计算说明书
1、水泵的主要形式
卧式离心泵
立式离心泵
2、水泵型号含义
SLS 200 - 250
叶轮名义直径 泵进出口公称直径 SLS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 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 3、水泵选择的步骤
第一步: 第一步:水泵流量的确定
1.冷却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 1.冷却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 冷却水流量 行计算,公式中的Q 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L(m3/h)= Q(kW) (4.5~5)℃x1.163 ) X(1.15~1.2) 公式进
补水水泵扬程的计算: ◆补水水泵扬程为系统最高点距补水泵接管处的垂直距离和 补水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一般为3~5mH2O。
4、水泵参数表(部分) 水泵参数表(部分)
流量 型号 (m3/h) 140 SLS150-315 200 260 131 SLS150-315A 189 243 121 SLS150-315B 173 225 (L/S) 38.9 55.6 72.2 36.4 51.9 67.5 33.6 48.1 62.3 扬程 (m) 33.8 32 28 29.5 28 24.5 25 24 21 18.5 1480 3.5 350 22 1480 3.5 360 30 1450 3.5 440 电机 功率 (kW) 转速 (r/min) 必需气 蚀余量 (m) 重量 (kg)
夏季空调室外空气计算干、湿球温度 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围护结构冷负荷、新风冷负荷、湿负荷
计算方法: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 非稳态计算方法 组成 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形成的冷负荷 通过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 室内(人体、照明、设备、物料等) 附加冷负荷:新风冷负荷、风系统温升冷负荷、水 系统温升冷负荷、冷热抵消冷负荷
第三步: 第三步:水泵扬程的确定
以水冷螺杆机组为例: 以水冷螺杆机组为例:
冷冻水泵扬程的组成 1.制冷机组蒸发器水阻力:一般为5~7mH2O;(具体值可参看产品样本) 2.末端设备(空气处理机组、风机盘管等)表冷器或蒸发器水阻力:一般为 5~7mH2O; (据体值可参看产品样本) 3. 3.回水过滤器阻力,一般为3~5mH2O; 3~5mH2O 4.分水器、集水器水阻力:一般一个为3mH2O; 5.制冷系统水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一般为7~10mH2O; 综上所述,冷冻水泵扬程为26~35mH2O,一般为32~36mH2O。
六、膨胀水箱的选择 *
膨胀水箱一般按照冷冻水系统管路总水容 量的2~3%选择
一般,一万平方米左右建筑空调水系统膨 胀水箱的容积为2~4立方。
六、末端设备的选择 1、风机盘管的选择
风机盘管有两个主要参数:制冷(热)量和送风量,故有 风机盘管的选择有如下两种方法: (1)根据房间循环风量选:房间面积、层高(吊顶后)和房 间换气次数三者的乘积即为房间的循环风量。利用循环风量对 应风机盘管高速风量,即可确定风机盘管型号。 (2)根据房间所需的冷负荷选择:根据单位面积负荷和房间 2 面积,可得到房间所需的冷负荷值。利用房间冷负荷对应风机 盘管的高速风量时的制冷量即可确定风机盘管型号。 确定型号以后,还需确定风机盘管的安装方式(明装或安装 ),送回风方式(底送底回,侧送底回等)以及水管连接位置 (左或右)等条件。
举例:如果计算出系统水流量为160m3/h, 则水系统管径计算为 DN200,所以水泵管径选DN150,扬程选为32mH2O,校核水泵 参数表中流量和扬程部分,选取:SLS150-315型号的水泵。
5、水泵并联运行情况
水泵 台数 1 2 3 4 5 流量 100 190 251 284 300 流量的 增加值 / 90 61 33 16 5% 16% 29% 40% 与单台泵运行比较 流量的减少
L(m3/h)= Q(kW) (4.5~5)℃x1.163 )
第二步: 第二步:水系统水管管径的计算
在空调系统中所有水管管径一般按照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在空调系统中所有水管管径一般按照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D(m)=
L(m3/h)
0.785x3600xV(m/s) 公式中: 所求管段的水流量( 公式中:L----所求管段的水流量(第一步已计算出) 所求管段的水流量 第一步已计算出) V----所求管段允许的水流速 所求管段允许的水流速 流速的确定:一般,当管径在DN100到DN250之间时,流速推 荐值为1.5m/s左右,当管径小于DN100时,推荐流速应小于 1.0m/s,管径大于DN250时,流速可再加大。进行计算是应该 注意管径和推荐流速的对应。
潜热量表示为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水分 人体 液面或湿表面 围护结构(通常可忽略) 新风
空气调节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 空气调节区的同时使用情况、空气调节系统 的类型及调节方式,按各空气调节区
逐时冷负荷的最大值或空气调
节区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并
应计入各项有关的附加冷负荷
一次回风(注意回风管口的布置) 风机盘管+新风机组 风机盘管
注意:扬程的计算要根据制冷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可照 注意:扬程的计算要根据制冷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 搬经验值! 搬经验值!
水泵的选择
冷却水泵扬程的组成 1.制冷机组冷凝器水阻力:一般为5~7mH2O;(具体值可参看产品样本) 2.冷却塔喷头喷水压力:一般为2~3mH2O 3.冷却塔(开式冷却塔)接水盘到喷嘴的高差:一般为2~3mH2O 4.回水过滤器阻力,一般为3~5mH2O; 5.制冷系统水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 一般为5~8mH2O; 综上所述,冷冻水泵扬程为17~26mH2O,一般为21~25mH2O。
负荷计算
GB 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温度、湿度、风速、舒适度 新风量
◦ 不小于人员所需新风量,以及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所 需风量两项中的较大值 ◦ 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 定,并根据人员的活动和工作性质以及在室内的停留时间 等因素确定
由上表可见:水泵并联运行时,流量有所衰减;当并联台数 超过3台时,衰减尤为厉害。故强烈建议:1.选用多台水泵时, 要考虑流量的衰减,留有余量。2.空调系统中水泵并联不宜超过 3台,即进行制冷主机选择时也不宜超过三台。
一般,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水泵的台数应和制冷主机一一对应,并考虑一 台备用。补水泵一般按照一用一备的原则选取。
制冷主机台数可根据建筑业主和建筑所备机房情况进行确定
冷负荷W/m2
建筑物
中部区 周边 办公室 个人办公室 会议室 教室 学校 图书馆 自助餐厅 高层,南向 公寓 高层,北向 戏院、大会堂 实验室 图书馆、博物馆 手术室 医院 公共场所
显冷负荷
总冷负荷
逗留者 m2/人
照明却塔的选择 *
1、冷却塔的主要形式
圆形逆流冷却塔
方形横流冷却塔
当然冷却塔的分类形式还有很多种,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冷却塔的结构
3、冷却塔设计选型
1、冷却塔台数与制冷主机的数量一一对应,可以不 考虑备用; 2、冷却塔的水流量 = 冷却水系统水量×1.2; 举例:假设空调系统冷却水量为160m3/h,那么冷却 塔的冷却水量=160 ×1.2=192 m3/h,根据就近原则,选 择冷却塔参数表中冷却水量为200m3/h 的冷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