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月经不调课件
合集下载
月经不调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月经不调最新PPT课件[文字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2dae225083d049649a665890.png)
诊断:月经先期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肝郁化火,热上冲任而成。治疗宜疏肝解郁,养血清热。 处方:丹栀逍遥散
52
52
处方: 丹皮10g、栀子10g、柴胡(10g 、当归10g 、 白芍10克,白术15g、茯苓15克,生甘草6g、 炒薄荷6克。 4付,水煎服,日一剂
取穴:三阴交(SP6)、中极(RN3)、太冲 (LR3)、血海(SP10), 操作:均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分钟,每5 分钟行针得气一次。
10
10
病因病机
外因:外感六淫(寒热湿) 内伤:肝气郁结
肝肾不足 气血失调 脾气亏虚
月经紊乱
11
11
1.月经先期: 素体阳盛 过食辛辣
热扰血室 肝郁化火 阴虚内热
月经先期
脾气虚弱---固摄无权
12
12
2.月经后期
感受寒邪--寒凝血脉 素体阳虚--血行无力 久病阴虚
血海空虚 脾气虚弱
月经后期
13
19
月经先后不定期
概念: 凡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时而提前,
时而错后1周以上,并连续 3 个周期以上者。 辨证要点:
辨虚(肾虚)实(肝郁)。
20
20
肝郁: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块,经 肾虚:月经量少、色淡。
21
21
类证鉴别
? 月经先期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 别。
? 月经后期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妇 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53
26
26
月经先期
? 配穴:气不摄血---加足三里(ST36) 脾俞(BL20)
?
阴虚血热---加太溪(KI3)
阳盛血热---加三阴交(SP6)、地机(SP8)
52
52
处方: 丹皮10g、栀子10g、柴胡(10g 、当归10g 、 白芍10克,白术15g、茯苓15克,生甘草6g、 炒薄荷6克。 4付,水煎服,日一剂
取穴:三阴交(SP6)、中极(RN3)、太冲 (LR3)、血海(SP10), 操作:均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分钟,每5 分钟行针得气一次。
10
10
病因病机
外因:外感六淫(寒热湿) 内伤:肝气郁结
肝肾不足 气血失调 脾气亏虚
月经紊乱
11
11
1.月经先期: 素体阳盛 过食辛辣
热扰血室 肝郁化火 阴虚内热
月经先期
脾气虚弱---固摄无权
12
12
2.月经后期
感受寒邪--寒凝血脉 素体阳虚--血行无力 久病阴虚
血海空虚 脾气虚弱
月经后期
13
19
月经先后不定期
概念: 凡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时而提前,
时而错后1周以上,并连续 3 个周期以上者。 辨证要点:
辨虚(肾虚)实(肝郁)。
20
20
肝郁: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块,经 肾虚:月经量少、色淡。
21
21
类证鉴别
? 月经先期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 别。
? 月经后期应与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后期相鉴别。妇 科检查B超或气腹造影以排除子宫及卵巢器质性疾病。
53
26
26
月经先期
? 配穴:气不摄血---加足三里(ST36) 脾俞(BL20)
?
阴虚血热---加太溪(KI3)
阳盛血热---加三阴交(SP6)、地机(SP8)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ppt课件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0853971a37f111f1855b97.png)
PPT课件
11
闭
经
三、诊断要点 1、排除生理性停经→早孕 2、了解第二性征 3、有无全身性疾病 4、是否服用药物 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月经特点、来势,有无腹痛。 2、治疗原则: 虚者补而通之 通经 实者泻而通之
PPT课件
12
闭
经
3、分型论治:
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 归肾丸 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 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 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
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
1
PPT课件
月经病概论
概念: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 常或伴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素体正气不足 再感外邪 病因病机 七情所伤 多产房劳 大病久病 诊 断:根据周期、经期及量、色、质判断。
PPT课件
2
月经病概论
辨证:根据期、量、色、质结合腹痛情况 治则: 调气血 1、调经以治本 补肾 扶脾 疏肝 2、分清先病后病 3、周期性用药 4、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5、结合年龄重视不同脏腑
24
PPT课件
5
月经先期
气虚: 补气摄血调经
补中盖气汤
血热
阳盛血热 清热凉血调经 清经散 肝郁血热 舒肝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 虚热 养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
6
PP周期基本正常,月经总量明显 少于正常或行经时间缩短不足两天,量亦 减少者。 二、病因病机
血虚 虚 肾虚 血瘀 实 痰湿
9
PPT课件
经期延长
概念:行经时间延长7天以上,周期基本正常。 病因病机: 实:气滞血瘀,瘀血内阻 冲任不固 虚:阴虚内热,虚热内扰 诊断:与漏下,赤带鉴别 辨证论治: 血瘀 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止血固冲任 阴虚血热 两地汤+二至丸
11
闭
经
三、诊断要点 1、排除生理性停经→早孕 2、了解第二性征 3、有无全身性疾病 4、是否服用药物 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月经特点、来势,有无腹痛。 2、治疗原则: 虚者补而通之 通经 实者泻而通之
PPT课件
12
闭
经
3、分型论治:
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 归肾丸 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 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 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
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
1
PPT课件
月经病概论
概念: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 常或伴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素体正气不足 再感外邪 病因病机 七情所伤 多产房劳 大病久病 诊 断:根据周期、经期及量、色、质判断。
PPT课件
2
月经病概论
辨证:根据期、量、色、质结合腹痛情况 治则: 调气血 1、调经以治本 补肾 扶脾 疏肝 2、分清先病后病 3、周期性用药 4、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5、结合年龄重视不同脏腑
24
PPT课件
5
月经先期
气虚: 补气摄血调经
补中盖气汤
血热
阳盛血热 清热凉血调经 清经散 肝郁血热 舒肝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 虚热 养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
6
PP周期基本正常,月经总量明显 少于正常或行经时间缩短不足两天,量亦 减少者。 二、病因病机
血虚 虚 肾虚 血瘀 实 痰湿
9
PPT课件
经期延长
概念:行经时间延长7天以上,周期基本正常。 病因病机: 实:气滞血瘀,瘀血内阻 冲任不固 虚:阴虚内热,虚热内扰 诊断:与漏下,赤带鉴别 辨证论治: 血瘀 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止血固冲任 阴虚血热 两地汤+二至丸
月经不调中医疗法ppt课件
![月经不调中医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43e7253968011ca300918f.png)
冲任脉盛,则经血按时而下。 素体阳盛,过食辛辣,热伏冲任; 或肝郁化火,热扰血海; 或久病阴亏,阴虚内热,热扰冲任; 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伤脾,因而统摄无权,冲 任不固,而致月经先期。 或肝气不疏,血为气滞;或肾气亏虚,失其封藏,冲任 失调,以致血海溢蓄失常,使月经先后无定期。
辩证分型
次,每次留针15~20min。也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 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皮肤针法:
选穴:取脊柱两侧 下腹部 带脉区 小腿内侧 关元及阳性
物反应处方法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1次,7日为一 疗程,每1个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穴位注射法
选穴: 脾俞 肾俞 三阴交 血海 肝俞 足三里 关元 方法: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0.5ml,每
病因病机
多因禀赋不足,肾气未充 或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或久病大病,耗损气血,
或失血过多等均可导致血海空虚而产生经闭。亦
有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饮冷受寒,
辨证分型
1. 2. 1. 2.
血枯经闭 肝肾不足: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弦细。 气血虚弱:兼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肢倦,食欲不振, 舌淡,苔薄白,脉沉缓。 血滞经闭 气滞血瘀:经闭不行,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满、 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或边有瘀点,脉沉弦。 寒凝血滞:经闭,小腹冷痛,形寒肢冷,喜得温暖,苔白, 脉沉迟。
耳针法
选穴:内生殖器 内分泌 交感 神门
方法:毫针刺,中等度捻转,每次取2~3穴,每次留
针15~20min。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每3~5日更换1次。
皮肤针法
《中医妇科学课件》-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常见病例分析
![《中医妇科学课件》-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常见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0769e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8.png)
中医妇科学课件:针灸治 疗月经不调、痛经等常见 病例分析
本课件由中医妇科专家精心制作,通过丰富病例分析和实际经验,旨在向大 家介绍中医妇科的独有治疗方法——针灸和中药。
月经不调病例分析
原因
多因情志、饮食和环境等不 良刺激导致调理失调。
中医诊断
观察舌象、问诊、望闻法等 综合分析患者体质状况及病 因。
每天10-15分钟,10次为一 疗程
每天10-15分钟,10次为一 疗程
每天10-15分钟,10次为一 疗程
治疗痛经的针灸方案
调经止痛方案
• 大椎、命门、关元、气海 • 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阳陵泉
祛寒方案
配合艾条灸法小腹,通过热量传导疏通经脉。
小结
针灸
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可 以治疗很多妇科病,针刺后 不会给患者带来刺激性的化 学药品。
中药
有些妇科疾病在结合中药的 情况下,治疗更为显效。
患者自诊
虽然中医是非常专业的知识 体系,但是掌握一些基础知 识,可以帮助女性更好的了 解自身体质,为调理做铺垫。
中医治疗
针灸结合中药,从调节体质 入手,恢复身体正常生理功 能。
痛经病例分析
1
治疗方式
以“调经止痛”为治疗目标,针刺患者腰、足、耳等穴位。
2
配合饮食调理
指导患者按中医饮食疗法搭配食物,调理体质,缓解症状。
3
健康调理建议
建议避免寒冷刺激,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体暖和。
针灸和中医理论
针灸理论
利用针刺激活体内经络 及穴位,《黄帝内经》 有“经脉为之病变,刺之 血出,病除”。
中医理论
认为人体脏腑之气血有 虚实、冷热的不同情况, 理方法相结合,可达到 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 健康的效果。
本课件由中医妇科专家精心制作,通过丰富病例分析和实际经验,旨在向大 家介绍中医妇科的独有治疗方法——针灸和中药。
月经不调病例分析
原因
多因情志、饮食和环境等不 良刺激导致调理失调。
中医诊断
观察舌象、问诊、望闻法等 综合分析患者体质状况及病 因。
每天10-15分钟,10次为一 疗程
每天10-15分钟,10次为一 疗程
每天10-15分钟,10次为一 疗程
治疗痛经的针灸方案
调经止痛方案
• 大椎、命门、关元、气海 • 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阳陵泉
祛寒方案
配合艾条灸法小腹,通过热量传导疏通经脉。
小结
针灸
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可 以治疗很多妇科病,针刺后 不会给患者带来刺激性的化 学药品。
中药
有些妇科疾病在结合中药的 情况下,治疗更为显效。
患者自诊
虽然中医是非常专业的知识 体系,但是掌握一些基础知 识,可以帮助女性更好的了 解自身体质,为调理做铺垫。
中医治疗
针灸结合中药,从调节体质 入手,恢复身体正常生理功 能。
痛经病例分析
1
治疗方式
以“调经止痛”为治疗目标,针刺患者腰、足、耳等穴位。
2
配合饮食调理
指导患者按中医饮食疗法搭配食物,调理体质,缓解症状。
3
健康调理建议
建议避免寒冷刺激,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体暖和。
针灸和中医理论
针灸理论
利用针刺激活体内经络 及穴位,《黄帝内经》 有“经脉为之病变,刺之 血出,病除”。
中医理论
认为人体脏腑之气血有 虚实、冷热的不同情况, 理方法相结合,可达到 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 健康的效果。
月经不调PPT精品医学课件
![月经不调PPT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244d8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a.png)
2、治疗月经病要顺应和掌握的规律 (1)经前经后用药有别,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气
血的变化规律 经前:血海充盈,宜予疏导,勿滥补。 经时:血室正开,宜和血调气,引血归经,
勿过寒过热、大辛大热,以免滞血、动血。 经后:血海空虚,宜补肾健脾,调养气血,
勿滥攻。 平时重治本,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为主。 (2)顺应不同年龄阶段论治的规律 青春期少年重肾,生育期中年重肝,更年期或
黯红,有血块,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 少腹胀痛,精神郁闷,时欲太息,嗳气食 少,舌质正常,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 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煨姜) 中成药:逍遥丸、七制香附丸等。
(2)肾气虚弱
症状: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质稀, 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频数,舌淡, 苔薄,脉沉细。
老年重脾。 (3)掌握虚实补泻规律 虚证:补肾扶脾养血。 实证:疏肝理气活血。
分型论治
1、月经先期
(1)脾虚不摄 症状:经期提前,或兼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体
倦,气短懒言,食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 缓弱。 治法: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人参、黄芪、甘草、当 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等。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方药:通瘀煎加减(当归尾、山楂、香附、 红花、乌药、青皮、木香、泽泻)
中成药:益母草膏等。
5、月经过多
(1)气虚 症状:行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伴面
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 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补气升提,固冲止血 方药:安冲汤加减(白术、黄芪、生龙骨、 生牡蛎、生地、白芍、海螵、蛸茜、草根、 续断、升麻)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
月经及月经不调PPT医学课件
![月经及月经不调PPT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13f0d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e.png)
首页 ˂< ˃˃
月经先期
月经量多
色紫质稠 口渴饮冷 口唇面赤 小便黄
血热(实热)
清热凉血调经
清经散 本草膏 田七花叶颗粒
色淡质稀 神疲乏力 气短心悸 小腹空坠
气虚
益气养血 佐以固摄升提
人参归脾丸 参芪颗粒
月经量少
色红质黏 面部烘热 手足心热 腰酸头晕
阴虚火旺
养阴清热
固经丸 本草膏 知柏地黄丸
首页 ˂< ˃˃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明显增多,即为月经过多。 一般应超过80ml以上,但主要由自身作比较。 若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者,可诊为经期延长。 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常与月经先期并见。
月经过多的定义
首页 ˂<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
色紫、黯 有血块
˂<
˃˃
首页
如席梦思
月经周期 是由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在月经周期中出现下列的变化过程: ① 女性达到青春期后,在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控制下,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成熟素(FSH)和少量黄体生成素(LH)促使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并开始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变化; ② 卵泡渐趋成熟,雌激素的分泌也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又通过对下丘脑垂体的正反馈作用,促进垂体前叶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且以增加LH分泌更为明显,形成黄体生成素释放高峰,它引起成熟的卵泡排卵; ③ 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黄体,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期子宫内膜,主要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加速生长且机能分化,转变为分泌期内膜; ④ 由于黄体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血中这两种激素浓度增加,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使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和黄体生成素减少,黄体随之萎缩因而孕激素和雌激素也迅速减少,子宫内膜骤然失去这两种性激素的支持,便崩溃出血,内膜脱落而月经来潮。
月经不调课件.ppt
![月经不调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6836d9a58da0116c17494f.png)
疾病和血液病史等 2.妇科表现:月经量明显增多,但周期、
经期基本正常。病程长者多伴有贫血症状. 3.妇科检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
盆腔器官可无器质性病变。而子宫肌瘤等疾病 引发者妇检多有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基础体温、卵巢功能测定对 功血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三)鉴别诊断 崩中 流产 可引起月经过多的疾病:血液病、妇科 恶性肿瘤等
3.血寒:感寒或阳虚病史;月经量少,色 淡黯形寒怕冷,小腹冷痛,小便清长;舌淡黯 苔白,脉沉紧
4. 血瘀:有素体肝郁或经期产后感寒史; 月经量少、色堓有块、胸胁或下腹疼痛、块下 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有力.
六 月经先后无定期
定义:月经周期或前或后1-2周者,称“月 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 “月经愆期”.
中医对月经产生机理的认识 肾(为主导)
天葵 (促进生殖功能产生的重要物质)
冲任
(在肾与天葵的主导下把脏腑、 精、津液、气、血输注于子宫)
子宫 (行使月经与孕育功能)
月经的产生是肾-天葵-冲任-子宫在全身脏腑、 经络、气血的协同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
1. 肾:肾藏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 主生殖,在月经产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精是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生殖的基础
月经的成分主要是血,血之运行,有赖气 之推动,故经侯之正常,需要气血的充盛和运 行之正常.
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 色、经质等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出现明 显不适症状的疾病,是妇科临床多发病、常 见病.
临床常见病症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和 经期延长等.
2. 妇科症状:月经周期正常,经量较以往 明显减少,或经期缩短不足三天.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a9f4f5524de518964b7d8e.png)
血、津、精的产生、输布、储藏的失常,在女性从而会
出现月经失调的病变。然而,引起这一系列病变的因素
有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和体质因素。淫邪因
素之中以寒、热、湿为多发;情志因素以怒、思、恐为
常见;生活因素主要是指早婚多产、房事不节、饮食失
调、劳逸过度、跌仆损伤、调摄失宜等;体质因素 (包
括先天因素)是指人体的体质强弱而言,即脏腑、经络、
气盛,则先天之精化生的天癸,在后天水谷之精的 充养之下最后成熟,同时通过天癸的作用,促成月 经的出现。
• 天癸至
•
天癸是促成月经产生的重要物质,天
癸至是天癸自肾下达于冲任,并对冲任发挥重要
生理作用。
• 任脉通,冲脉盛
•
任脉在天癸的作用下,所司精、血、
津、液旺盛充沛。天癸通并于冲脉,冲脉在天癸
的作用下,广聚脏腑之血,使血海盛满。
一、月经概述
• "胞宫周期性地出血,月月如期..."
•
胞宫周期性地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
称为“月经”。因为其犹如月亮的盈亏,海水之涨落,
有规律和信征地一月来潮一次,故又称其为“月事”、
“月水”、“月信”等。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中记
载 “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
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
• 血溢胞宫,月经来潮
•
月经的产生是 “血海满盈,满而自
溢”的理论,因而血溢胞宫,月经来潮。
• 与月经产生的生理活动有关的因素
•
基于以上月经产生机理的基本过程,我
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因素与月经产生的生理活动有关:
督脉的调节、带脉的约束、气血的化生 (月经的最基
本物质)、而脏腑又为气血之源。在经络上,五脏六腑
月经不调课件.ppt
![月经不调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6836d9a58da0116c17494f.png)
(五)辩证依据 1. 脾气虚弱:久病素体虚弱或脾肾损伤
史;两次月经不足21天,色淡、质清稀,体倦 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2. 肾气虚症:先天肾气不足或胎产房労 过频史,多见于青春期或绝经期前,月经提前 七天以上,色淡、质稀,腰膝酸痛,小便清长 ,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3.阴虚血热:素体阴虚,或久病或多产房劳 史,月经先期,量少色红,形瘦,颧红,五心 烦热舌瘦色红,少苔,脉细数.
虚寒症 —— 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实寒症 ——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4. 气滞血瘀症—— 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5. 痰湿症 —— 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五)辩证依据: 1.肾虚症 —有房劳多产史,月经先后不定, 量少质稀,其色淡暗,腰膝酸软,小便频数。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2.血虚 :经期错后,月经量少,色淡清,小 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 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4.阳盛血热:素体阳虚,或过食辛热阳之品 ,或感受热邪史;月经提前,量多质稠,其色 深红,烦热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 滑数或洪数
5. 肝郁血热:精神抑郁史;经期超前,血量 多,紫红有块,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喜叹息 ,舌黯红,苔黄, 脉弦数.
二 月经后期
定义:月经周期每月退后7天以上,甚至
40-50天一潮,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又称月经延
上述原因均至月经不调
(二)诊断要点 1.病史:情志、盆腔炎、慢性炎症 2.妇科表现:月经周期缩短,或<21
天连续2次以上. 3.检查:妇检、B型超声、BBT、诊刮
、阴道细胞检查、卵巢功能测定等.排除肿瘤 等器质性病变.
(三)鉴别诊断 与月经期间出血、月经先后无定期相鉴别 (四)辨证分型 1.气虚:脾气虚弱症— 补脾益气、固冲 调经 肾气虚症 — 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2.血热:阴虚血热 — 养阴清热调经 阳盛血热— 清热泻火、凉血调经 肝郁血热 — 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中医妇科学课件-月经不调
![中医妇科学课件-月经不调](https://img.taocdn.com/s3/m/cc9969baa45177232e60a283.png)
月经病病因病机:月经病多因寒热湿邪侵袭、情志因 素、房劳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度等引起脏腑功能 失常,气血失调,间接或直接地损伤冲、任、督、带 和胞宫、胞脉、胞络,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功能失 调而致。同时,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等疾病,其所以 随月经周期而发,除致病因素外,又与经期及经期前 后气血变化、血海盈亏等特殊生理状态有关。此外, 体质因素对月经病的发生和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一是重在治本以调经。治 本以调经即运用各种治疗方法消除导致月经病 的病因以使月经恢复正常。临证中首先要分清 先病和后病。正如萧慎斋在《女科经纶月经门》 按语云:“妇人有先病而致经不调者,有月经 不调而生诸病者。
如先因病而后经不调,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若 因经不调而后生病,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在 这个原则指导下,具体采用补肾、扶脾、疏肝、调理 气血、调治冲任、调养胞宫,以及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等治法。“经水出诸肾”,月经的产生以肾为 主导,调经以补肾为主。补肾在于益先天之阴生阳长,肾气充盛,精血俱旺,则月经自调。
月经先期属于以周期异常为主的月经病,常与月 经过多并见,严重者可发展为崩漏,应及时进行 治疗。
《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指出本病病机是由于“过于 阳则前期而来”,《普济本事方妇人诸疾》进一步提 出:“阳气乘阴则血流散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 后世医家多宗“先期属热”之说,如朱丹溪有“经水 不及期而来者,血热也”的见解。《万氏妇人科调经 章》分别将“不及期而经先行”“经过期后行”“一 月而经再行”“数月而经一行”等逐一辨证论治,为 月经先期作为一个病证开创了先例。
用药不宜过用辛香燥烈之品,以免劫精伤阴,耗损肝 血。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当以治气 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者,当以治血为主,佐以理 气。调理冲任,在于使任通冲盛,自无经病之患。对 于先天肾虚的体质因素导致子宫发育不良发生的闭经 或崩漏等,治当调养胞宫。二是本着“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先; 若经血暴下,当以止血为要。急症缓解后,则审证求 因治其本,旨在调经。
月经不调课件
![月经不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770ff95727a5e9846a6104.png)
经先期,量多色紫,少腹乳房胀痛,平日心胸烦 闷,苔黄,脉滑数。 • 中医诊断(证型)、治法、主穴及针法
• 3、气虚:
• 经期提前,月经量多、色淡、质稀,伴有神 疲肢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 细弱。
• 治法: • 益气养血,摄血调经 • 足三里、脾俞、气海、三阴交、血海
操作: 实热: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虚热:补虚泻实 气虚:补法,针后加灸或用温针
•(二)月经后期 1、血虚
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有头晕眼花,心悸 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少苔。
• 2、胞宫与肝的关系 • 肝属木,主疏泄:过犹不及 • 3、胞宫与脾的关系 • 脾属土,统血、生血,孕育之用 •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
• 4、胞宫与肺的关系 • 肺主一身之气,上下通调 • 通调水道,输布精微 • 5、胞宫与心的关系 • 心主神志
• 《素问.评热病论》: • “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
• (四)胞宫与脏腑关系 • 1、胞宫与肾的关系 • “胞脉者系于肾”《素问.奇病论》 • 肾藏精,精为化血之源,胎孕之基础
• 《素问.上古天真论》:
•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 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久病伤阳,运血无力
• 化生不足 久病体虚,阴血亏虚
•
饮食劳倦伤脾
•
•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 情志抑郁,疏泄不及—后期 • 气郁化火,扰动冲任—先期 实
• 禀赋素弱,重病久病
• 肾气不足,行血无力 后期
• 精血不足,血海空虚
虚
• 肾阴亏虚,虚火内扰—先期
•三、辨证论治 •主症:月经周期异常改变。
• 3、气虚:
• 经期提前,月经量多、色淡、质稀,伴有神 疲肢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 细弱。
• 治法: • 益气养血,摄血调经 • 足三里、脾俞、气海、三阴交、血海
操作: 实热: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虚热:补虚泻实 气虚:补法,针后加灸或用温针
•(二)月经后期 1、血虚
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有头晕眼花,心悸 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少苔。
• 2、胞宫与肝的关系 • 肝属木,主疏泄:过犹不及 • 3、胞宫与脾的关系 • 脾属土,统血、生血,孕育之用 •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
• 4、胞宫与肺的关系 • 肺主一身之气,上下通调 • 通调水道,输布精微 • 5、胞宫与心的关系 • 心主神志
• 《素问.评热病论》: • “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
• (四)胞宫与脏腑关系 • 1、胞宫与肾的关系 • “胞脉者系于肾”《素问.奇病论》 • 肾藏精,精为化血之源,胎孕之基础
• 《素问.上古天真论》:
•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 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久病伤阳,运血无力
• 化生不足 久病体虚,阴血亏虚
•
饮食劳倦伤脾
•
•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 情志抑郁,疏泄不及—后期 • 气郁化火,扰动冲任—先期 实
• 禀赋素弱,重病久病
• 肾气不足,行血无力 后期
• 精血不足,血海空虚
虚
• 肾阴亏虚,虚火内扰—先期
•三、辨证论治 •主症:月经周期异常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黯有血块;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当归、川芎、芍药、桂心、丹皮、莪
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虚寒证 主要证候: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 淡红,质清稀,无血块; 治法: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方药:温经汤(《金匮要略》)(当归、 吴茱萸、桂枝、白芍、川芎、生姜、丹 皮、法半夏、麦冬、人参、阿胶、甘 草)。 也可用艾附暖宫丸,或用大营煎。
妊娠12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月经过少应注意与经间期出血、 激经、胎漏鉴别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治疗 (一)辨证论治 1.寒证 (1)实寒证 主要证候: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5.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 月一行(36天~6个月),一般经期、经 量正常。 6.月经过少 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月经 周期、经期正常。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血虚证 主要证候:周期延后,量少,或点滴 即净,色淡红,质清稀; 治法: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景岳全书》)(人 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 枸杞、炙甘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虚证 (1)气虚证 主要证候:月经周期提前,或量多, 或经血过期不净,色淡红,质清稀; 治法:补气升提,固冲调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人 参、黄芪、甘草、当归、陈皮、升麻、 柴胡、白术)。 也可用举元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月经过多应注意与崩漏鉴别 3.经期延长应注意与漏下、异位妊 娠鉴别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月经先后无定期应注意与崩漏鉴 别
5.月经后期应注意与早孕鉴别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阴虚血热证 主要证候: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 经行时间延长,色红,质稠;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两地汤(《傅青主女科》)(生 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 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肝郁血热证 主要证候: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经 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血块; 治法: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 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病因病机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
气虚统摄无权
热扰冲任 血海不宁
瘀阻冲任 血不循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月经后期 月经过少
肾虚 血虚 虚寒
血寒 血瘀 痰湿
精血不足,冲任不充, 血行不畅,冲任受阻,
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血海不能如期满盈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月经先后无定期
肝郁
肾虚
肝肾功能失调,冲任功能紊乱, 血海蓄溢失常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肾阴不足 湿热内蕴 瘀阻胞络
经间期出血
当阳气内动之时,阴阳转 化不协调,阴络易伤,损 及冲任,血海的固藏失 职,血溢于外,酿成经间期 出血
7.经间期出血 (1)出血时间 两次月经中间,约在 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 (2)主要症状 少量阴道出血,可持 续2~3日或数日。 (3)伴随症状 腰酸,少腹两侧或一 侧胀痛、乳胀,白带增多,质地透明如 蛋清样,或赤白带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综上所述,引起月经不调的病因 病机可归纳为寒、热、虚、实四个方 面。寒包括实寒、虚寒;热包括阳盛 血热、阴虚血热、肝郁血热、虚包括 气虚、血虚、肾虚;实包括肝郁、血 瘀、痰湿。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热证 (1)阳盛血热证 主要证候:经来先期,量多,色深 红或紫红,质粘稠;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清经散(《傅青主女科》) ( 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 黄柏、茯苓)
也可用保阴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鉴别诊断 1.月经先期应注意与经间期出血相
鉴别。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基础体温双相—黄体期短,黄
体功能不足所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基础体温(BBT)双相-出血发生
在低高温相交替时
(一)诊断 1.月经先期 月经提前来潮,周期不足21天 (14~20天),且连续出现两个月经 周期以上,经期、经量基本正常。 2.月经过多 月经量明显增多,但在一定时间内能 自然停止。月经周期、经期一般正常。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经期延长 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 月始净(8~15天),月经周期、经量基 本正常。 4.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7天 以上(20天<月经周期>36天),并连 续出现3个周期或以上,一般经期、经量 正常。
(当归、川芎、芍药、桂心、丹皮、莪
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虚寒证 主要证候: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 淡红,质清稀,无血块; 治法: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方药:温经汤(《金匮要略》)(当归、 吴茱萸、桂枝、白芍、川芎、生姜、丹 皮、法半夏、麦冬、人参、阿胶、甘 草)。 也可用艾附暖宫丸,或用大营煎。
妊娠12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月经过少应注意与经间期出血、 激经、胎漏鉴别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治疗 (一)辨证论治 1.寒证 (1)实寒证 主要证候: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5.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 月一行(36天~6个月),一般经期、经 量正常。 6.月经过少 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月经 周期、经期正常。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血虚证 主要证候:周期延后,量少,或点滴 即净,色淡红,质清稀; 治法: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景岳全书》)(人 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 枸杞、炙甘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虚证 (1)气虚证 主要证候:月经周期提前,或量多, 或经血过期不净,色淡红,质清稀; 治法:补气升提,固冲调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人 参、黄芪、甘草、当归、陈皮、升麻、 柴胡、白术)。 也可用举元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月经过多应注意与崩漏鉴别 3.经期延长应注意与漏下、异位妊 娠鉴别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月经先后无定期应注意与崩漏鉴 别
5.月经后期应注意与早孕鉴别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阴虚血热证 主要证候: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 经行时间延长,色红,质稠;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两地汤(《傅青主女科》)(生 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 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肝郁血热证 主要证候: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经 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血块; 治法: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 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病因病机 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
气虚统摄无权
热扰冲任 血海不宁
瘀阻冲任 血不循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月经后期 月经过少
肾虚 血虚 虚寒
血寒 血瘀 痰湿
精血不足,冲任不充, 血行不畅,冲任受阻,
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血海不能如期满盈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月经先后无定期
肝郁
肾虚
肝肾功能失调,冲任功能紊乱, 血海蓄溢失常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肾阴不足 湿热内蕴 瘀阻胞络
经间期出血
当阳气内动之时,阴阳转 化不协调,阴络易伤,损 及冲任,血海的固藏失 职,血溢于外,酿成经间期 出血
7.经间期出血 (1)出血时间 两次月经中间,约在 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 (2)主要症状 少量阴道出血,可持 续2~3日或数日。 (3)伴随症状 腰酸,少腹两侧或一 侧胀痛、乳胀,白带增多,质地透明如 蛋清样,或赤白带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综上所述,引起月经不调的病因 病机可归纳为寒、热、虚、实四个方 面。寒包括实寒、虚寒;热包括阳盛 血热、阴虚血热、肝郁血热、虚包括 气虚、血虚、肾虚;实包括肝郁、血 瘀、痰湿。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热证 (1)阳盛血热证 主要证候:经来先期,量多,色深 红或紫红,质粘稠;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清经散(《傅青主女科》) ( 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 黄柏、茯苓)
也可用保阴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鉴别诊断 1.月经先期应注意与经间期出血相
鉴别。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基础体温双相—黄体期短,黄
体功能不足所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基础体温(BBT)双相-出血发生
在低高温相交替时
(一)诊断 1.月经先期 月经提前来潮,周期不足21天 (14~20天),且连续出现两个月经 周期以上,经期、经量基本正常。 2.月经过多 月经量明显增多,但在一定时间内能 自然停止。月经周期、经期一般正常。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经期延长 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 月始净(8~15天),月经周期、经量基 本正常。 4.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7天 以上(20天<月经周期>36天),并连 续出现3个周期或以上,一般经期、经量 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