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亡于中药(祝之友)

合集下载

关于中医将亡于中药的思考

关于中医将亡于中药的思考

关于中医将亡于中药的思考【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将亡于中药的原因,分析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

方法:通过文献阅读,总结中药来源和品种的混乱对临床疗效影响,药材产地的不同对临床疗效影响,中药的采集、收购与贮存方面对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和剂型对中药疗效的影响,中药的配伍、剂量、给药途径对中药疗效的影响,中药的调配、煎服方法、饮食等因素对中药疗效的影响。

结果:中药来源和品种的混乱,药材产地的不同,中药的采集、收购与贮存,中药炮制和剂型,中药的配伍、剂量、给药途径,中药的调配、煎服方法、饮食等因素对中药疗效均有明显影响。

结论:中医将亡于中药的警示并非危言耸听,应该提高警惕,避免中药来源和品种混乱,重视药材产地,重视药材采集、收购与贮存,重视中药炮制和剂型,重视中药的配伍、剂量、给药途径,重视中药的调配、煎服方法、饮食等因素对中药疗效的影响,对提高临床医师和药学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药;质量【前言】自古“中医药不分家,药为医所用,医因药而存。

”中药的品质是维系中医临疗效关键因素。

然而,现在的中药面临着险峻的质量问题。

中医将亡于中药绝非危言耸听。

为保证中药的品质,必须从源头把关,严格控制中药在流通领域的各个方面,努力构建完善的中药质量体系。

2006年,记者采访原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他曾预言:我们错误执行的“中药现代化”路线与国际接轨三四年。

已经使得中药加速走向衰败。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5年,中药就无法挽救了。

2011年,记者再次拜访骆老,他直言:“医药不分家。

现代传统中药已经不复存在了,医也完了!”骆老的警示绝非空穴来风,目前中药质量参差不齐,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而中药是中医的魂魄,如果中药的有效成分消失或减少,毫无疑问影响到治疗效果,进而影响到民众对中医的信心。

有专家甚至发出中医将亡于中药的警示。

1 传统中医药的独特性和有效性中西医之争的背后,根源在于中医不能像西医那样去解释——比如,药物的成分、结构以及有无毒性、副作用等。

4、祝由中医名词解释

4、祝由中医名词解释

4、祝由中医名词解释
中医名词解释:诸葛菜
诸葛菜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草药,也被称为地胆草。

它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下面将从诸葛菜的性味、功效、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诸葛菜的性味归经:
诸葛菜味苦、辛,性寒。

归心、肝经。

诸葛菜的功效:
诸葛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

它可以帮助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喉咙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

此外,诸葛菜还可以凉血止血,适合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如崩漏、吐血、衄血等。

它还能解毒消肿,对治疗疮疖肿痛、痈疽溃烂等有一定的疗效。

诸葛菜的用法用量:
诸葛菜常用以煎汤或外洗。

煎汤时,可取适量鲜诸葛菜洗净切段,加水煎煮后取汁饮用。

外洗时,可将诸葛菜捣烂,敷于患处即可。

用量一般为10-30克。

诸葛菜的注意事项:
虽然诸葛菜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个体对诸葛菜过敏的人群,尤其是对该种草药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禁止使用。

其次,对于孕妇、婴幼儿和体质虚弱的人群慎用。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呕吐、腹泻
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的指导。

总结:
诸葛菜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

其性味为苦、辛,性寒,归心、肝经。

诸葛菜可煎汤或外洗使用,用量一般为10-30克。

在使用时需注意
对该草药的过敏反应,孕妇、婴幼儿和体质虚弱者慎用。

若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指导。

4、祝由中医名词解释

4、祝由中医名词解释

4、祝由中医名词解释
祝由是一种中草药,常用于中医的治疗中。

它的学名为Fructus Corni,属于忍冬科植物。

祝由的主要功效是滋补肝肾
和补益精血,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状。

此外,祝由还具有抗衰老、保护心血管、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它可以作为单味药物使用,也常用于复方药物中配伍使用,如与茯苓、川芎、当归等药物配伍,共同发挥协同效应。

祝由的使用方法可煮水服用,也可以研粉后制成丸剂、散剂等剂型。

然而,使用祝由时需注意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医药物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遵循剂量、时长等用药原则。

古医籍中附子之区别

古医籍中附子之区别

古医籍中附子之区别
祝之友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6(0)18
【摘要】《本经》言附子,即今《药典》所收载之毛莨种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cliiDebx 的子根加工炮制品。

【总页数】1页(P132-132)
【关键词】温中;中焦脾胃;阳虚阴盛;中焦虚寒;呕吐清水;附子理中丸;常用方剂;温肾;脉沉;《本经》
【作者】祝之友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基于敦煌遗书及古医籍中同名当归丸辨治疾病r用药规律研究 [J], 任彩萍;王丽梅;李廷保
2.从"阳吐"之误谈古医籍中的吐法 [J], 戚端
3.古医籍中的脱发病名方治考 [J], 李海英
4.浅论古医籍文献中的睡眠宜忌 [J], 董颖敏
5.古医籍中辨体论治医案准入标准及体质类型特征研究 [J], 倪诚;包春华;李杨;孙秋苗;英孝;刘美之;董伟;张丹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祝之友《神农本草经》人参

祝之友《神农本草经》人参

祝之友《神农本草经》人参【阅读提示】1,认真学习人参品种理论与临床性效。

2,注意【类药比较】项的研读。

【处方用名】人参、红参、生晒参--五加科Araliaceae【概要】人参为我国特产的一种名贵药材,是一种很好的扶正固本,抗衰老药。

其主要疗效在于对人体的生理机能的调节和复壮,它能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频率,有强心作用。

人参主产于我国东北三省,尤以吉林为最。

但是,在古代则以产于山西上党者为佳,称“上党人参。

”人参古代以上党者为道地,至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述及辽东-如人参者有神,生上党及辽东。

至清代则明确转而以辽东产者为道地。

人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人参,一名人衔,一名鬼盖。

味甘,微寒,无毒。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志。

久服轻身。

”“人参,因其根如人形而得名。

古代原产于山西上党,故又名上党人参。

人参素有。

“百草之王“”,“百药之长”的雅称。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中医认为人参能大补元气,具有补脾,益气生津,宁神益智。

明·缪希雍在《本草经疏》载:“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去虚邪于俄顷。

”人参原名人生。

传说在很久以前,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有两个兄弟准备进山打猎,进山前村里的老人劝告他们说。

“马上就要下雪封山了,不要进山啦!”兄弟俩不听劝告,带上了箭进山去了。

进到山里,两兄弟打了很物,正当他们继续追捕猎物时,天开始下起大雪,很快大雪封山了。

两兄弟无法下山回家,只好躲进一个山洞。

他们除了在山洞里烧吃猎物,还到山洞口边挖些野生植物来充饥。

有一天,他们发现二种外形很像人形的草根,味道很甜,便挖了很多当水果吃。

不久,他们发觉这种草根吃了后感到浑身是劲,但多吃后有是会流鼻血。

为此,他们每天不敢多吃,但每天都离不开这种草根了。

转眼,冬去春来,冰雪融化,兄弟俩才扛着猎物下了山回家。

乡亲们见他们还活着,毫发无损,而且长得又白又胖,觉得很奇怪。

兄弟俩向乡亲们述说了他们的经历,并把带回来的那种草根块给大家看。

中医将亡于中药(深刻到绝望的好文)

中医将亡于中药(深刻到绝望的好文)

中医将亡于中药(深刻到绝望的好文)2006年,记者采访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他曾预言:“我们执行错误的‘中药现代化’路线与国际接轨三四年,已经使得中药加速走向衰败。

如果这种情况再让它继续5年,中药就无法挽救了。

”2011年,记者拜访骆老,再度提及此事,他直言:“医药不分家。

现在传统中药已经不复存在,医也完了!”“前些日子得了结肠炎,一直拉肚子,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十几次。

”骆老解释说。

这位学徒出身、从事中药工作53年的退休老人,有点头疼脑热从来都是自己开方、抓药。

结肠炎病程缓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为了根治,骆老从医书找到一方。

该方需要的药材,有一味颇为独特:伏龙肝。

伏龙肝就是灶心土,可治腹痛泄泻、便血。

骆老托了朋友,终于在湖南农村寻找到了传统的老灶台。

他特意交代:“要挖取灶底中心烧得最红的那一块,有多少要多少。

”——这东西如今太金贵了,骆老保存了整整一大包,以备后用。

为了保证这服药的品质,骆老亲自按古法炮制。

果然几剂而愈。

很多人都以为“中医是慢郎中”,有时候连骆老的女儿都不例外。

一次孩子发烧,咳得很厉害,工作繁忙的她为了快速治愈,也是直接送医院挂水去了,没想到连着一星期都没见好。

而北京中医院一位医生,是名老中医的孙子,仅用了5味药,3服下去,小朋友就活蹦乱跳了。

这位医生姓周,夫人也是名门之后,是京城名医施今墨的第三代。

周医生用药有何高明?骆老说,重点是他每一味药都经过自己精心炮制。

而现在的医院大多不炮制、或者乱炮制。

一位老医生则对记者说:“不能怨老百姓骂中医。

现在中药不灵了。

价格涨得那么厉害,假冒伪劣又空前严重,老百姓怎么能不骂?从来没有见过中药材质量像今天这么差,过去三五服中药下去疗效就出来了,现在十服八服也没见疗效。

”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连治病救人的药都“病”了。

骆老说:“我搞了50多年中药,现在的中药连我自己都不敢吃。

不是危言耸听,很可能吃出问题。

我吃中药,都得自己跑到药材市场亲手选药材,自己炮制。

祝之友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经方经药、精准用药、精准处方、精准调配

祝之友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经方经药、精准用药、精准处方、精准调配

祝之友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经方经药、精准用药、精准处方、精准调配摘要:中医药学的两大支柱是医和药。

医则其道,药则其术。

医之本在《黄帝内经》,药之本在《神农本草经》。

《本经》是经方的起源,研究者甚多,自此已有多版本的研究,但各版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不注重中药品种理论的研究。

随着对《伤寒杂病论》深入研究和“读经典”的提倡,中医药界已经开始重视对《本经》的研读,开始注重中药品种理论的研究,《本经》的价值已逐渐显现。

祝老通过几十年研究《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及临床总结,发现经方中的部分药物名称、品种和入药部位发生了变化,部分药物特殊临床作用被遗忘,部分药物名称未变,但其品种、入药部位、临床性效已发生改变。

祝老提醒我们针对上述情况,临床医生或药师都要重视,必须勤读经典,但不可望文生义,要带着当时当地的文字和意图去解读,要用《神农本草经》之原意来推敲“经方”之用药配伍,剂量、炮制等。

唯有如此,方能正确继承经方之精微,传承中医药之精华,发挥中医药优势。

关键词:经方,经药,精准,调配1经方经药经方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东汉中期,目前对经方普遍说法是指仲景方。

祝老认为经方应当包括《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所载汤方。

此外,历代医家经过临床数百年无数次实践,组方严谨、量宏力专、疗效确切方剂,也应纳入经方范畴,如补中益气方、六味地黄丸、血府逐瘀汤等。

经药则是经方所用药物。

2精准用药祝老喜读经方,发现现代解读经方药物的认知与古代对汤方中药物认知有所差异。

某些药物在文献中出现了混用、误解和误载。

加之中药理论方未变而药多变的模式,导致古今对经方中药物的认识差异,现归纳如下。

2. 1药物名称、品种发生改变的品种2. 1.1木通与通草木通与通草,一字之差,但其基源、性效与临床疗效均有不同。

木通为木通科藤本植物,通草为五加科木本植物,植物形态两者明显不同。

木通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通草”,无植物描述。

梁.《名医别录》描述为缠绕草本的藤茎,显然是指木通科植物的藤茎入药。

新华时评: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须破解中药面临的质量困境

新华时评: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须破解中药面临的质量困境

查 和 多 次 诊 断 。 若 能 在 第 一 时 间 选 择 有 植 过 程 中 过 度 使 用 农 药 、化 肥 ,土 壤 重 金 属
MDT模 式 的 医 院 接 受 综合 诊 疗 ,不 仅 便 于 超标 等 ,都 直 接 影 Ⅱ向药 材 品 质 。
不 同专业 的 医 生 之 间进 行 优 势 互 补 ,开 展 全
本 ,及 时获 得 个 体 化 治疗 方 案 。
效 益 ,中 药材 种 植 “随 心 所欲 ”。冰 冻 三尺 ,非
“得 益 于 现 代 诊 疗 手 段 的发 展 ,多种 治 一 日之 寒 ,这 些 问 题 解 决 起 来 既 须 统 筹 治
疗 手段 的 合 理 精 准 使 用 ,近 年 来 ,规 范 化 的 理 ,又 要 只 争 朝 夕 。
பைடு நூலகம்
于 部 分 中 晚 期 患 者 ,MDT也 可 以 降 低 肿 瘤 材 生产 ;三 是 积 极 推 进 中 药 的标 准 化 行 动 ,
复 发 率 ,提 高 生 活 质 量 。
系统 构 建 中 药标 准 化 服 务 支 撑 体 系 。
新华 时评: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 , 须破解中药面临的质量 困境
率 为 29.44/1O万 ,在 恶 性肿 瘤 中发 病 率 排 不 是 危 言 耸 听 ! ”
位 第 三 ,死 亡 率 已上 升 至 常 见 肿 瘤 的第 4
在 我 国 中 医 药 事 业 进 入 新 的 历 史 发 展
位 。 受 我 国城 市 化 进 程 和 人 口老龄 化 的 影 时 期 之 际 ,亟 须破 解 中药 面 临 的质 量 和 资 源
专 家 建 议 。而病 情 相 对 复 杂 的 中 晚期 患 者 必 设健 康 中国 的 时代 强 音 。与 此 同时 ,关于 “中

祝之友教授解读神农本草经----乌头

祝之友教授解读神农本草经----乌头

祝之友教授解读神农本草经 ---- 乌头乌头Wutou【处方用名】川乌——毛茛科Ranunculaceae 经文乌头,味辛温。

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

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

生山谷。

乌头,有川乌头和草乌头之分,即川乌和草乌。

川乌头即现今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的母根,即川乌,多为栽培品。

草乌头系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的块根,即现今草乌,多为野生品种,《本经》所言乌头,应指现今草乌和川乌野生品。

同属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Levl)Raip. 的块根,为古代文献所载“白附子”。

本经要义乌头:李时珍《本草纲目》附子项载:“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

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别有草乌头、白附子,故俗呼此为黑附子、川乌头以别之。

诸家不分乌头有川、草两种,皆混杂注解,今悉正之。

”说明明代以前,川乌头和草乌头统称为乌头。

李时珍又言:“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

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

”“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

故曰其汁煎为射罔。

陶弘景不知乌头有二,以附子之乌头,注射罔之乌头,遂致诸家疑贰。

”而且说明,在陶氏时代,已将川乌头和草乌头用于毒箭的制作。

味辛温:与现今教材和《药典》记识不一致。

现代认识:乌头(川乌),性热,味辛、苦;有大毒。

中风:有两义。

一指杂病中风,又称谓“卒中”。

《千金要方》卷八称谓“卒中风”。

为卒暴昏仆,不省人务或突然口眼隅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等病证。

《金匮要略》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邪在络,肌肤不仁;邪在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认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准确解读“经方”药物(祝之友)

准确解读“经方”药物(祝之友)

准确解读“经方”药物(祝之友)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说:“古人所用之药,当时效验显著,而本草载其功用戳戳者,今依方施用,竞有应与不应,其故何哉。

”“此药遂失其真矣”。

笔者将近年来中医药界对研究《伤寒论》汤方药物的点滴摘出,以期可正视听。

麻黄汤、桂枝汤等汤方中之“桂枝”实乃现今之肉桂《伤寒论》总方113首,其中含有桂枝汤方43方次。

后世研究桂枝汤等汤方者未审视仲景所用桂枝并非今日之桂枝,应是现今之肉桂。

桂枝与肉桂其基原均来源于樟科植物Cinnamomumcassia Pnesl。

由于使用部位不同,其临床性效之区别众所周知。

桂枝之名始见于《伤寒论》,本草文献首载于唐代《新修本草》。

其桂枝究系何物,后世曾有不同认识。

按《本经》载有牡桂、菌桂,无桂枝一名。

《新修本草》云:“其牡桂嫩枝皮为肉桂,亦名桂枝。

”《本草衍义》谓:“《本经》止言桂,仲景又言桂枝者,盖亦取其枝上皮,其本身粗厚处,亦不中用”。

可见唐宋以前言桂枝,是用桂之嫩枝上皮。

考《伤寒论》桂枝汤方,在桂枝项下均脚注“去皮”二字,与现代肉桂要去掉其木栓层非药用部分相吻合。

古代医家用药最讲究修治。

仲景所用桂枝,正如陈修园指出的那样:“牡桂者即今日之桂枝皮也……盖仲景所用桂枝,只取梢尖嫩枝,内外如一,若有皮骨者去之,非去枝上皮也,诸书多未言之。

”直到明代桂枝仍主要使用嫩枝皮。

《本草纲目》沿用唐宋本草旧说,并未将柳桂专条列出。

大约在清代初期,柳桂逐渐成为桂枝的商品名,延用至今。

考中药历史,现今桂枝嫩枝条入药最早在清代才开始进入临床应用。

所以《伤寒论》汤方中“桂枝”应是肉桂。

张仲景只用枳壳未用枳实枳壳始见于《雷公炮炙论》,《本经》不载。

枳实始载于《本经》。

《伤寒杂病论》有枳实汤方23条,并均以枚数作剂量单位。

按汤方中各药剂量换算,枳实一枚约0.3~0.5钱,枳壳一枚约3~5钱,从各汤方中药物的剂量比分析,“枳实枚数”均应为“枳壳枚数”才符合其汤方中各药物之比例。

对《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中“祝由术”的认识

对《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中“祝由术”的认识

对《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中“祝由术”的认识【原文】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

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综述】有关“祝由术”《黄帝内经》中有着详细的记载,并肯定“祝由术”可治愈疾病,但今人多认为其是迷信玄术,故多有废弃。

关于“祝由术”的理论依据,现存古籍中有零散分布,但未成体系,也未见整理[1]。

该术治病的实例,现散布于民间,尤以关中地区、青藏高原一带为多。

以下我将浅谈一下对该术的认识。

第一次提到“祝由术”的古籍是《易经》,《易·巽》曰:“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孔颖达解释为:“史谓祝史,巫谓巫觋,并是接事鬼神之人也。

”此处“祝史”就是负责掌管祝由的专属人员,这是古籍中第一次提到与“祝由”有关的概念,但并未明确提出“祝由术”,也未对“祝由术”做详细介绍。

“祝史”在当时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当时能施行祝由之术的都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人,所以非常受人尊敬。

医巫同源,因此在古代掌管祝由的人既是医师又是巫师。

《周礼·春官》中记载,巫祝之多,有“大祝、小祝、丧祝、甸祝、诅祝、司巫、男巫、女巫、神仕”者等,他们有明确的分工,其中祝的“神职官位”相当于巫,但比巫还要高。

凡王、后、贵人等之丧礼祭祀、国家之祈福安灾、自然灾害、外交战争及王、后、贵人之草药沐浴、身体康健者等,皆由巫祝掌管[2]。

《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有:“黄帝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的论述。

从而明确提出“祝由术”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并认为该法对邪气尚浅,精气不甚虚损之人是有效的。

中医亡于中药,中药亡于什么?失德!

中医亡于中药,中药亡于什么?失德!

中医亡于中药,中药亡于什么?失德!谢锡亮:山西省侯马市人,1926年生于河南原阳县(主任医师,历任山西襄汾县中医院院长,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讲师团教授,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顾问,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1953年与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受到承师亲炙教诲,尽得真传,从医70余年,现如今仍在继承师志,弘扬澄江学派针灸医学,发扬灸法特色而做贡献)2009年8月山西省针灸学会授予谢锡亮“针灸泰斗”称号,谢老在中国艾灸疗法和传承上功勋卓著。

前一些日子,有一篇文章引起了轰动,题目大概是:中医将亡于中药。

经常有朋友问我的看法,我觉得倒是没有那么严重,中药不行,还有针灸拔罐刮痧推拿呢,中医倒是不至于就亡了。

但是,中药这事儿确实要重视的。

| 次品的中药之次,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之前没有太多注意中药,觉得一般情况没有问题,所以经常说:只要医术好,用再次品的中药,也是可以治病的。

可是,后来我却改变了之前的看法,就是次品的中药之次,超出了我的想象。

有患者按照我的方法,在用了一般的草药无效,最后买到了老字号的高质量的药后,居然康复,于是提醒我:罗老师,您关注一下药品的质量吧,否则对您自己声誉有影响。

这样,我才开始关注药材的质量,结果发现,这里面大有文章,这让我现在甚至用了很大的精力,来参与此事。

中医认为,各地的土地、气候等等条件都不一样,所产的药物,其药性也存在着差异,古人通过实践,总结了哪味药,在什么地方,它的药性最好,古人管这叫“道地药材”,比如孙思邈说的:“用药必依土地”。

实际上,我们可以断定,在中药出现的最初阶段,地域特点就已经非常明显了,比如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药的名字,就出现了很多的地域特色,比如:巴豆、巴戟天、蜀椒、蜀漆、秦椒、秦皮、吴茱萸、代赭石等,其中的第一个字,都是古代的地名,大家看看,这是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后世,这样的药材就更多了,比如怀山药、怀牛膝、川牛膝、川贝母、浙贝母等等。

祝之友讲《神农本草经》之----白术

祝之友讲《神农本草经》之----白术

祝之友讲《神农本草经》之 ---- 白术作者祝之友编辑迪亚拉祝之友讲《神农本草经》之白术经文术,味苦温。

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痘,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一名山蓟。

生山谷。

《本经》只言“术”未明示白术或苍术。

陶弘景云:“术乃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痈;赤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做煎用。

” 而在《伤寒杂病论》汤方中有赤、白术之分。

说明《本经》所述“术”应该是指白术和苍术功效。

再则,在《本经》中有“山蓟”一名。

“山蓟”则是苍术之别称。

清• 张璐《本经逢原》载:“苍术,《本经》名山蓟。

苦辛温,无毒。

《本经》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等症,总取性专开凑,故能发汗而去风寒湿气,祛湿而去死肌痉疸,下气而消饮食饮癖。

”可以佐证,在《神农本草经》时代就已经有白术、苍术之分了。

至于苍术和白术在临床之区别,前人已有详述。

如清• 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白术,此为脾之正药。

其曰‘风寒湿痹'者,以风寒湿三气合而痹也。

三气杂至,以湿气为主。

死肌者,湿侵肌肉也;痉者,湿流关节也;疸者,湿郁而为热,热则发黄也;湿与热交蒸,则自汗而发热也;脾受湿则失其健运之常,斯食不能消也。

白术动在除湿,所以主之。

’煎作饵’三字另提,先圣大费苦心,以白术之功用燥,而所以妙处在于多脂(应指苍术之挥发油)。

今人生术削去皮,急火炙令熟,则味甘温而质滋润,久服有延年不饥之效。

可见今人炒燥、炒黑、土蒸、水漂等制大失经旨。

”(此处应是指苍术炮制方法)清・张志聪《本经崇原》:“白术气味甘温,质多脂液,乃调和脾土之药也。

”主治风寒湿痹者,《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白术味甘,性温,补益脾土,土气营运,则肌肉之气外通皮肤,内通经脉,故风寒湿之痹症皆可治也。

夫脾主肌肉,治死肌者,助脾气也。

又脾主四肢,痉者,四肢强而不和。

脾主黄色,疸者,身目黄而土虚。

白术补脾,则痉疸可治也。

止汗者,土能胜湿也。

中药的历史变异与现代中医药理论研究

中药的历史变异与现代中医药理论研究

中药的历史变异与现代中医药理论研究
祝之友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03(14)12
【摘要】列举并分析了中药的类群、品种、入药部位、炮制理论与方法、饮片调配、汤药煎煮、临床性效、药学服务模式等的历史变异与兴衰。

指出这种变异已影响和涉及中医药学理论和质控管理。

认为现代中医药学应高度重视对有历史变异的药物进行解读和翻释 ,以防失去立法、处方本义 ,影响中医临床疗效 ,从而突出中医特色。

【总页数】2页(P774-775)
【关键词】中药;历史变异;中医药理论
【作者】祝之友
【作者单位】四川省洪雅县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92;R288
【相关文献】
1.推进中药毒效整合分析研究,促进中药“毒”“效”研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访中药毒理学开创者,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彭成教授 [J],
2.第三届中药现代化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药现代化提取纯化关键技术及新工艺交流大会、第二届全国中医药行业膜技术研讨会在贵阳市召开 [J], 震寅
3.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在"南沙中药标准化与国际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J], 万钢
4.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轨三段式”中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以曲阜中医药学校中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例 [J], 林国君
5.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暨“中药药理与中药现代化”研讨会会议记要 [J], 苗明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仲景使用薏苡仁情况

仲景使用薏苡仁情况

仲景使用薏苡仁情况
祝之友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7(15)12
【摘要】仲景汤方应用薏苡仁共三方。

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方)薏苡仁十
五两,炮附子十枚,为末,每服一方寸匕,日三次。

治疗寒湿而致之胸痹,平时痛缓,发时痛急。

【总页数】1页(P87-87)
【关键词】仲景汤方;薏苡仁;《金匮要略》;薏苡附子散;炮附子
【作者】祝之友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突出仲景特色,培养仲景传人 [J], 刘洪波
2.深入探索仲景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仲景文化精神 [J], 金国柱;
3.走近仲景经方研究——访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主任委员李宇航教授 [J],
4.河南中医学院举办第二届仲景学术文化节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换届会
议暨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同时举行 [J],
5.传承祖国医学精粹弘扬仲景学术思想河南中医学院举办第四届仲景学术文化艺术节 [J], 本刊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之害在医不在药

药之害在医不在药

药之害在医不在药
陆广莘;贾谦
【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年(卷),期】2003(005)003
【摘要】对于近期国内外医药界把"龙胆泻肝丸事件"归结于中药中含有马兜铃酸的普遍倾向本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其事实并非如此,药之害在医不在药.之所以出现"龙胆泻肝丸事件",是因为国外不懂中医的人以及国内一些西医未遵循中医理论正确辨病,乱用中药造成的,不能归罪于中药.中西医诊疗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中药必须按中医理论辨证使用,如果不辨病使用中药,出现问题,只能怪医(本文是在第四届中医药战略地位研讨会上的演讲稿).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陆广莘;贾谦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药企与公立医院合作办医的现状、动因及问题——以上市药企为例 [J], 张洪源;包胜勇
2.病有所医,药有所出,《我不是药神》直击民生痛点 [J],
3.富阳药谷小镇:打造医、药、养健康全产业链 [J],
4.赋能“医+药2.0”评《医+药2.0:旧赛道新风口》 [J], 逄增志
5.彝医动物药与《本草纲目》中动物药的比较研究 [J], 林璨;张维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伤寒论》部分药物本草学研究

《伤寒论》部分药物本草学研究

《伤寒论》部分药物本草学研究
祝之友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1999(10)2
【摘要】引据考证了《伤寒论》汤方中的人参应为党参,桂枝应为肉桂,枳实应
为枳壳;柴胡入药部位应取其根,地上部份亦可入药,但不是《伤寒论》汤方所用;连翘与连轺,桑白皮与梓白皮,其来源与临床性效迥别,不可互为代用。

建议在继承和研究《伤寒论》汤方和药物,以及“全国统编教材”再版时,应引起足够重视;一定要注意药物的历史性和药物名称的翻释,以利后学者研读,得到较为真实的结果。

【总页数】2页(P104-105)
【关键词】药物;伤寒论;考证;本草;人参;桂枝
【作者】祝之友
【作者单位】四川省洪雅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1
【相关文献】
1.《伤寒论》针、灸、药物综合运用的规律研究 [J], 刘珊珊
2.《伤寒论》部分药物的古今演变 [J], 王永吉;颜雪琴;王世民
3.《伤寒论》药物计数的分歧与研究 [J], 祁天寿;祁明浩
4.《伤寒论》药物剂量研究概述 [J], 孙小静;侯渊;李维胜;
5.从《本草图经》本经外药物看苏颂对本草学的贡献 [J], 刘霞;周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临床药学之(二十)
中医将亡于中药
祝之友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洪雅)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9月29日第一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对全 国31个省(区、市)开展“中药材及饮 片”专项抽检,结果显示全国多家大医 院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不合格、染色、增 重、掺伪、掺假等问题严重。
抽检品种有蒲黄、柴胡、川贝母、血竭、
而且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国外的和香港、
澳门、台湾的比大陆的质量好,因为优质中 药均出口了,所以目前一种怪现象,有钱人 国内看病、国外买药。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 我们的中药大部分从你们中药进口,但质量 比你们的好,疗效比你们国内的高。中医中 药根在中国,而香在国外。
好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开始重视中医中药
据骆诗文介绍,早在1999年,我们西南某省
就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提高机构等中药材 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提高药材产量,现在国家 投资几个亿在黄河以南某省搞黄芪转基因研 究。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问题以很纠 结,而今转基因中药也来到我们的身边。
“中药作为一个复杂的化合物集合体,转基
因之后是否会影响其性味功能。这事谁来 管?根本没有人来管,中药饮片多头管理, 但谁也管不了,科研经费才是大家最关心 和重视的事情”。该研究的不研究,如用 硫黄熏杀中药材问题……有些科研对中医 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到底有什么用?中医 中药的科研经费国家花得不少吗?
全国优选培养中药临床人员300多名,每 个省均有10名,用3年时间。但我们目前 中药的教学模式不改革,很难培养出合 格的中医临床药学人才。
但愿中医中药的春天早日到来.
中医中药万岁﹗

这就是多年来纠结中医药界;“证准、方对、药不 灵”的最好注解。药不灵,临床疗效就差,即便诊 断准确,方亦对证,亦令中医无奈,中医西化,西 学中成效低这亦是原因之一。正如《中医药报》指 出的那样:长此以往,医生诊断水平和信誉就会受 到影响,中医疗效受到质疑,中医医疗机构又岂能 独善其身?最受伤害的则是广大人民群众,不合格 中药饮片不仅可能危及他们的健康,还将击碎他们 对中医的信任。而这种信任的缺失,将给蓬勃发展 的中医药事业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我们想要知道的是,这样的高等学府如何培
养我们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我们的中 医专家、国医大师诊病和开写的处方,药房又 是如何调配处方的。难怪我们中药研究生到 医院不能认识真正的正品中药品种,我们的 《经典》方,再“经典”亦治不好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老百姓心目中,“相信中医,热爱中医,服用中 药”氛围日渐兴浓的今天,国家最高质量监控机构 公布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不合格名单,暴露了 我们国家中药饮片监管的漏洞和“中药临床药学” 人才的缺失。同时也映射了中医中药发展的均衡问 题,暴露了我们国家多年来“重医轻药”的恶果。 不但伤害了中医药人的心,更加伤害了亿万人民对 中医中药的信任和热爱之心,如此下去,中医之亡, 为期不远焉。
了,特别是临床中药人员的培养,成都市卫 生局、成都市中医药管理局率先在全省举办 中药临床药学人员培养。在成都市所有等级 中医院优选两名培养对象,聘请省内知名中 医药专家授课,手把手带教,用2-3年时间为 国家培养名副其实的中药临床药学人才改变 目前四川临床中药人才稀缺情况。
2014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出通知在
目前已发现被萃取过的药材:人参、党
参、冬虫夏草、黄连、黄柏、牡丹皮、 首乌藤、金银花、连翘、八角茴香、山 茱萸、桔梗、淫羊藿、川贝母、五味子、 泽泻、益母草、白术、鸡血藤、柴胡、 穿山甲、紫河车等。
现在有这样一种状况:找到完全合格的
正品中药难,找到一个号中医更难(如 某教学医院大型中药房)。现在中国还 能有多少临床中药师?不能有多少真才 实学的中医专家?
薄荷、木通、苍术、附子、制川乌、制 草乌等品种,共722批次。其中93批次不 合格。其中在中医院系统共计36批次, 而有25批次不合格。

全国被通报的医院有: 浙江省中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化医院. 河北省中医院. 西宁市中医院. 海口市中医院. 哈尔滨市中医院. 武汉市中医院. 西安市中医院等, 一些全国知名品牌中医院均出现伪劣药品。
临床中药饮片应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
接管理为好,而目前状况,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只管医,不管药。目前状况,中 药饮片质量多失管理,最后谁也管不好, 谁也不负责……
目前被列入转基因研究项目的中药材:金银
花、忍冬藤、连翘、板蓝根、鱼腥草、人参、 太子参、大枣、枸杞、核桃仁、丹参、绿豆、 黄芪、百合、青蒿、龙眼肉、何首乌、杜仲、 甘草、半夏、桔梗、银杏、麻黄、防风、芦 根、地骨皮、竹叶、菊花、广藿香、巴戟天、 枳壳、夏枯草等
来百姓说中医手艺下降,中药汤药、中成药
不灵了;假劣药品空前严重,中药虚假广告 满天飞,老百姓不骂才是怪事。最可恶的事 情莫过于用以治疗疾病的“中药”都病了, 现在的中药连中医药人自己都不愿吃,改服 化学药。

中药饮片炮制的治疗低劣,“美容饮片”、“药渣 饮片”大量出现,中医院又不能自行炮制中药饮片, 企业所用炮制辅料标准不统一,偷工减料……炮制 技术和掌握炮制技术的人是中药饮片质量的核心。 但现实是:炮制技术后继无人;不按规范使用合格 辅料,不按中医理论规范炮制;炮制中药的人不懂 炮制,更不懂中医药理论。目前我们国家德高望重 的中药鉴别和炮制专家只有两位:83岁高龄的王孝 涛和85岁的金世元,他们也无能为力改变目前中药 饮片状况。
中医泰斗吕炳奎的儿子吕嘉戈告诉记者:
“从中医药人数上的变化就能说明问题:西 医人数,1950年至2004年增长了370倍,达 157万人。而中医药人数,1950的27万-30万, 到2004年的27万人,实现了零增长,况且这 27万和55年前的27万,医疗水平和国人人均 人数无法相比”。其中相当部分中医已经西 化了。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
文,在2006年曾预言:“我们执行错误的中 医现代化路线与国际接轨的三四年,已使得 中药加速走向衰败。如果这种情况再让它继 续5年,中药就无法挽救了”。 此话灵验了。

时间到了2011年,也就是骆诗文断言的五年后,再 度提及此事时,骆老直言:“医药不分家。现在传 统中药已经不复存在了,医也完了”。骆诗文从事 中药工作53年之久,对中药的生存与发展甚忧。中 药材和中药饮片治疗下降,大量伪劣药品留人市场, 中药饮片企业真正能够正确鉴定中药品种质量的人 现在还有多少?医疗单位的中药人员现在接触的全 是企业加工生产的中药饮片,质量参差不齐,能够 正确鉴定中药饮片的临床中药人员有多少?

这次国家抽检品种主要针对染色、增重、掺假、掺 伪等现象,从我们到各省市(如山东、陕西、成都) 等中医院随意抽查情况更令人寒心和担忧,而越到 基层,中药饮片质量越差。而一些大型中医院,国 家高等学府、药房竟然没有正品柴胡、通草、葛根、 龙胆等,一些中药品种和中药饮片离传统中医用药 标准和国家药品标准相差甚远,更为不可思议的是 某教学医院几十年来未使用过国家法定的柴胡、龙 胆等,亦就是说这些医院临床中使用极为常用处方 小柴胡汤、柴葛解肌汤、龙胆泻肝汤等,从来就没 有调配齐过,而科研成果论文结论都是假的。
还有一种恶劣的情况,老百姓拿钱买药渣。
骆诗文指出:市场上的西洋参、虫草等药品 是被萃取过有效成分,尤其是冬虫夏草,具 调查统计,市场上70%的冬虫夏草是被提取了 有效成分。现在药材市场很多“药渣”中药 饮片冒充正品,制药企业亦无赖,不买这些 药材原料企业就要停产,买了肯定影响中成 药质量,所以,我们的很多“经方”中成药 临床疗效值得思考。
但这一现象折射出一个使人深思的问题,这
些通报的中医院应该说中医技术力量雄厚, 对中药饮片的鉴别能力应该是最强的,较之 基层医疗单位更好,说明我们国家各级中医 院急需中药饮片鉴定人才,国家要像重视中 医一样重视中药。
著明中医学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英
教授断言:“中医将亡于中药”。作为 华夏5000年文化结晶的传统中药,发展 到今天,出现这种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 中医药人深思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