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要有勇气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是要有勇气的,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的勇气,挖掘学生的创新浅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创新勇气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思维。现代数学理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不断地大胆地提出新奇的问题,激发学生创新勇气,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让学生回忆是怎样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的,你学过什么体积的计算?你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圆柱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

吗?怎样才能做到呢?这些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勇于探讨新知的兴趣。讨论时,让他们说出道理。对的要给予肯定、鼓励,错的也要给予引导勉励,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广开思路,提出了各种设想,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一次次大胆的操作,调动了他们创新的激情。失败,激发了在创造的勇气;成功,充满了创新的喜悦。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课堂上小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对许多问题喜欢问为什么。如:在教学“年、月、日”中,介绍平年、闰年的来历时,有的同学会突然问“为什么地球要绕着太阳转?”,“为什么平年二月有28天?”在教学“多位数的认识”中,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0是最小的自然数?为什么没有最大的自然数?”等等。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求知的欲望。无论儿童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老师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见解,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就会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二、强调学生主体,发扬课堂教学民主

课堂上教与学气氛的和谐,必须建立在师生民主平等,相互信赖的感情基础上。

现代教学论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强调学生主体性发展,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获

取知识的过程。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要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火花,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努力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诱发创新意识。

(一)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教师相信学生能力发展的可能性,才能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一文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只有我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造条件,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他们的个性和才能定能得到发展,那创造性的幼芽就会萌发出来。

(二)课堂上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敢做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课堂里充分地表现自己。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才能。如我所教班级中有一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差,胆子小,回答问题时,声音小,话还说不完整。有一次,在做练习时,叫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计算10.36+7.4=,其他学生在下面练习本上做,结果到黑板上做的学生做错了。我巡视时,发现这名胆小的学生做对了。在我订正的时候,问哪位同学的计算和他(板演的同学)不一样?结果很多同学都把手举了起来,可那位胆小的学生迟迟不敢举手。这时我向他投去一个肯定的微笑,让他站起来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虽然这位学生回答的声音很小,但我在全班学生的面前表扬了他。这样的事有过几次之后,这位学生不但渐渐克服了自己的语言表达障碍,同时胆子也渐渐变大了,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敢提出自己的见解了,创新的意识也渐渐地显露出来。

三、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新文化的创造者,虽然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只要我们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一)创建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是教师问学生答,一位同学答错或答不上来,再请下一位同学回答。在这种一对一大大的交流形式中,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坐着,规规矩矩地举手,耐心地等待发言的机会。这样不但埋没了许多聪明学生的智慧潜能,还扼杀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也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教学中,我提倡多向交流,使学生能够在一种幸福的体验中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可以教师提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提问教师答或学生提问学生答。多向交流既可以面向学生个体也可以面向学习小组。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先出示两道商是3的口算题,再请学生编几道商是3的除法题。很快并准确的编出,接着让学生讨论:大家编的又快又准确,你有什么诀窍吗?这些算式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纷纷探究其中的奥秘,通过学生们发现了商不变规律。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学的积极,主动、快乐,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条性质,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创造。此外,作业设计、学习检测等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相互出题对考等多向交流的形式,在出题和解答的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实践活动

波利亚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敢于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邻座小议、分组讨论、集体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激智,组织数学实践活动等,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个性发展、合作交往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圆,在只用一只粉笔不能成功画出来的情况下,我又在给学生装有图钉、线绳、铅笔的学具袋,并启发他们借助这些学具来画图,然后师生共同评议个人所画的作品,并让画得最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画法。画的不好的同学因为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感到遗憾时,我却让他们谈谈自己是怎样画的,总结没有画好的原因。这样每个学生心理得到了满足,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统计图表时,我先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调查,收集有关数据,再利用收集到的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