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延加工中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2
∫
(13) 2 * 2 n −1 2 *2
−A H
n
U
n
∫
α
| α −α |
2
−α H
(α +1)
2 n +1
(α
−α
) d αd α
式中: 2 h 0——2 辊筒之间的辊距; D ——辊筒直径;
在 轮 胎 生 产 中 ,压 延 是 一 道 不 可 缺 少 且 至 关 重 要 的 加 工 工 序 。压 延 加 工 过 程 主 要 是 通 过 2个辊筒的相对旋转作用将胶料贴合在纤维帘 线 或 钢 丝 帘 线 上 。然 而 在 帘 布 压 延 过 程 中 , 由 于胶料的粘弹性对辊筒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力, 从 而 导 致 辊 筒 变 形 、帘 线 移 位 ,并 最 终 影 响 到 产 品 质 量 。因 此 通 过 流 变 理 论 模 型 对 压 延 加 工 过 程 进 行 分 析 和 研 究 ,找 出 其 影 响 因 素 是 十 分 重要的。
α )处的压力值: 点( x 或
p
(α ) =
2
Dh h0
0
m
n +1
(11)
| α
− α * | n −1 α 2 − α *
2
(α
2
+1
x*
)
2 n +1
(
2n + 1 U n
α 其 h( )代入压力梯度方程式(6)中,得出随 α 而
变化的压力梯度公式:
dp dx D h0 m h0
n
∫
∆x
2
2 分析与讨论
2n +1 U ⋅ n
n
=
用公式(1 4 )可以解出(1 3 )式的近似值。 通过将各参数代入该数学模型中可以得出几组 不同的压力 p 的函数曲线。代入该模型中的计 算 参 数 为 :U = 0 . 1 5 m / s ;h 0 = 0 . 2 5 m m ; m = 1 0 0 k P a ; n = 0 . 2 ;H = 0 . 1 m 。 图2示出了因辊筒表面线速度 v 不同时所引 起的辊筒间压力分布曲线的变化。从该图中可以看 出,辊筒表面线速度对压力的影响不大。另外从压 力曲线的形状来看,胶料从辊隙堆积胶处
n
对(3 )式积分可得出辊筒单位长度上通过 的物料流量:
Q W
τ = m (1)
式中:
dy
dv
=
∫
h
−h
v
(y ) dy
=
n + 1 m dx
2 n 1 dp
1 n
图5和图6分别为牛顿流动定律系数和牛顿 流动定律指数对压力的影响情况。 从这2组曲线可 以看出这2个参数对压力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从以上几组曲线可以看出:除压延线速度对
第10页
张惠敏等・压延加工中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弯曲形成的 x 四次方曲线。对于反弯曲补偿方 式,它的反弯曲作用力与辊筒所受分离力方向一 致,因而增加了轴承的负荷,所以它的反弯曲力 不能太大,即补偿量不能太大。因此还需要从影 响因素方面来考虑如何减小压力及压力波动。另 外辊隙中的压力除了引起辊筒弯曲及产品厚度差 外,还会引起帘线在帘布中位置的偏移。这方面 也可采取一些机械措施,如:控制帘线密度、保 证帘线均匀分布、适当调节帘线张力。采用增大 帘线张力的方法可以避免帘线偏移现象,然而张 力太大可能会引起帘线伸长,所以帘线张力也不 能太大。因此保证帘线密度均匀除了适当的张力 外也需考虑以上所述的各个影响因素。 通过流体流动模型的建立及对其进行的计算得 知牛顿流动定律系数 m 、牛顿流动定律指数 n 、辊
Q W
= 2 Uh
*
(5 )
将(4 )式和(5 )式 合 并 得 出 压 力 梯 度 的
第29卷 第5期
第8页
张惠敏等・压延加工中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显示形式
dp
n
即 :
2 n + 1 | h − h * | n −1 h − h * = m U (6) 2 n +1 dx h n
W
=
∫
*
−H
p x
( )
dx
图2 压延线速度对辊筒间压力分布的影响 第9页
2003 年
第29卷
橡塑技术与装备
入 狭 窄 的 流 道 中 ,随 着 流 道 逐 渐 变 小 ,压 力 上 升,接近最狭窄处时压力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 下降,直到胶料脱离流道。在最大压力处和最窄 流道处之间,胶料的流动呈现出顺流和逆流两种 流动方式。 图3示出了不同的辊胶容量或辊胶高度所引起 的辊筒间压力分布曲线。由该图可以清楚地看出 当堆积胶容量大时,压力峰值增高,并且当辊筒 表面受压范围增大时,从图上看,整个曲线所包 围 的 区 域 增 大 ,即 辊 筒 受 到 的 分 离 力 增 大 。
(2 n +1)
h
n
+ 2 Uh (4 )
在胶料脱辊处,2辊筒表面的间距为 h * ,此 处 胶 料 流 速 与 辊 速 相 等 ,均为 U 。由 此 求 得 流 量为:
τ ——剪切应力 ;
作者简介:张惠敏(1954-), 女,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橡胶机 械的设计与研究, 参加了 《橡胶工业手册》 第七分册下册的编撰工 作,已发表论文 20 余篇。 收稿日期:2002-12-18
dx dy dp dτ
来自百度文库
1 流动模型的建立与简化
流体流动模型的建立与简化是在以下假设 条件下进行的: ( 1 )对 称 过 程 。即 压 延 的 2 个 辊 筒 直 径 相 等,辊筒表面线速度相等。 ( 2 )沿 x 方 向 作 稳 定 的 等 温 流 动 。 ( 3 )粘 度 和 密 度 为 常 数 。 ( 4 )忽 略 由 于 热 传 导 和 胶 料 内 部 摩 擦 生 热 而引起的局部粘度变化。 ( 5 )辊 隙 中 的 堆 积 胶 高 度 比 辊 径 小 很 多 。 ( 6 )胶 料 在 辊 筒 表 面 上 无 滑 动 。 描述物料流变行为的粘性流体流动定律 为:
2
2
把
D 2 − x 2
2
用 二 项 式 定 理 展 开 。由于 X
α H ——辊胶高度;
W ——压延帘布或胶片的宽度; F ——作用在辊筒上的分离力; n ——流动定律指数;
* ——胶料脱辊处的 x 值; x
< < R , 故 约 等 式 为:
图4 辊距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当改变产品品种或压延机的其它参数时,它就无 法胜任。轴交叉补偿方法可通过调节2辊筒之间 的交叉夹角来改变补偿量大小,因此它比中高度 补偿方法的适用性强。但同时它又存在着易使帘 布跑偏的缺陷,最主要的是轴交叉补偿曲线为双 曲线,是 x 的平方关系,它也不能完全补偿辊筒
第29卷 第5期
影 响 。堆 积 容 积 大 时 ,入 辊 位 置 靠 前 ,辊 筒 受 压区域也就大。因此减小 A H——胶料的入辊位置 (向 y 轴 移 近 ) ,同 样 也 是 减 少 堆 积 胶 容 量 的 问 题。另外胶料入辊位置向 y 轴靠近时,除了可以 减 小 压 力 及 辊 筒 变 形 ,同 时 有 益 于 胶 料 平 整 贴 合、压片和压型等工艺操作。因为这样可以排除 胶料产生的涡流现象。
α ; A ——胶料脱辊处的 值
*
α= (9)
Dh 0
x
α A H ——胶料入辊处的 值。
将(9 )式代入(8 )式后消去 x ,再将
f( x )dx ≈ [ f( x + ∆x ) + f ( x )] (14)
2 x h ≈ h 0 1 + (8) Dh 0
为 方 便 起 见 ,将 x 坐 标 转 换 成 无 因 次 变 α量 , 即 :
H ——胶料入辊处的 x 值;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EQUIPMENT
图5 流动定律系数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图3 辊胶高度对辊隙中压力分布的影响
图 4 示 出 了 辊 距 对 压 力 的 影 响 。 辊 距越小, 压力越大,因此分离力也越大。
图6 流动定律指数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压力的影响较小外,几乎所有参数都对压力有很 大 的 影 响 ,也 就 是 对 辊 筒 分 离 力 有 直 接 的 影 响 。 而分离力将引起辊筒弯曲并因此影响到产品精度和 产品质量。为减少产品压延厚度误差,生产中常 采取一些机械手段对辊筒弯曲进行补偿,如众所 周知的辊筒中高度补偿法、轴交叉补偿法和反弯 曲补偿法。但仅靠这些手段不能完全满足对压延 产品质量的要求。因为每一种补偿方法都有它的 局限性。如:辊筒中高度补偿法由于其补偿量为 一 固 定 值 ,所 以 它 只 适 用 于 特 定 的 生 产 条 件 下 。
图1 h 与 h0的几何关系
将 流 动 定 律 代 入 (2 )式 后 ,进 行 二 次 积
dv 分。边界条件为 y =0 时, =0; y = ± h 时, v
( h ) = U 。最后得出:
1
dy
( n +1) 1 dp n ( n +1) n n v (y ) −h = y + U (3) n + 1 m dx
(
)
F W
=
A
*
m D 2n + 1 h0
n
由此式可以确定出辊隙中各点处的压力 值 。 式 中 h 为 流 动 中 心 到 辊 面 的 距 离 ,可 由 几 何 关 系 求 出( 图 1 所 示 ) 。
D D (7) h =h + − − x2
+1
(10) * n −1 2 * 2
| α
−α
2
(α
|
2
+1
)
2 n +1
(α
−α
2
)
在 2 辊之间的流道内,压力 p ( x ) 分布不等。 通过对(10)式积分可确定出压力分布情况及不同
2
n
)
∫−α
α
⋅
H
d
α
式中 , α* = 为胶料脱离辊筒的水 x 平位置。
Dh 0
*
由压力 p 产生的对辊筒的作用力可以通过对 (1 1 )式进行积分得出:
x F (12)
橡塑技术与装备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EQUIPMENT
压延加工中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张 惠 敏 ,郑 师 ,李 永 祥 (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42)
摘要:通过流体流动模型分析了压延加工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并且经过对模型的简化计算得出了各因素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程度。提出了减少压延产品误差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压延工艺;流动模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 TQ330.1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9-797X(2003)05-0008-04
m—— 流动定律系数 ; dy
dv
—— 剪切速率。
x 、 y 轴坐标如图1所示。h ( x ) 为从 y = 0 的 平面到辊筒表面的距离。 p ( x )为随 x 而变化的压 力。将运动方程简化为:
= (2)
∫
(13) 2 * 2 n −1 2 *2
−A H
n
U
n
∫
α
| α −α |
2
−α H
(α +1)
2 n +1
(α
−α
) d αd α
式中: 2 h 0——2 辊筒之间的辊距; D ——辊筒直径;
在 轮 胎 生 产 中 ,压 延 是 一 道 不 可 缺 少 且 至 关 重 要 的 加 工 工 序 。压 延 加 工 过 程 主 要 是 通 过 2个辊筒的相对旋转作用将胶料贴合在纤维帘 线 或 钢 丝 帘 线 上 。然 而 在 帘 布 压 延 过 程 中 , 由 于胶料的粘弹性对辊筒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力, 从 而 导 致 辊 筒 变 形 、帘 线 移 位 ,并 最 终 影 响 到 产 品 质 量 。因 此 通 过 流 变 理 论 模 型 对 压 延 加 工 过 程 进 行 分 析 和 研 究 ,找 出 其 影 响 因 素 是 十 分 重要的。
α )处的压力值: 点( x 或
p
(α ) =
2
Dh h0
0
m
n +1
(11)
| α
− α * | n −1 α 2 − α *
2
(α
2
+1
x*
)
2 n +1
(
2n + 1 U n
α 其 h( )代入压力梯度方程式(6)中,得出随 α 而
变化的压力梯度公式:
dp dx D h0 m h0
n
∫
∆x
2
2 分析与讨论
2n +1 U ⋅ n
n
=
用公式(1 4 )可以解出(1 3 )式的近似值。 通过将各参数代入该数学模型中可以得出几组 不同的压力 p 的函数曲线。代入该模型中的计 算 参 数 为 :U = 0 . 1 5 m / s ;h 0 = 0 . 2 5 m m ; m = 1 0 0 k P a ; n = 0 . 2 ;H = 0 . 1 m 。 图2示出了因辊筒表面线速度 v 不同时所引 起的辊筒间压力分布曲线的变化。从该图中可以看 出,辊筒表面线速度对压力的影响不大。另外从压 力曲线的形状来看,胶料从辊隙堆积胶处
n
对(3 )式积分可得出辊筒单位长度上通过 的物料流量:
Q W
τ = m (1)
式中:
dy
dv
=
∫
h
−h
v
(y ) dy
=
n + 1 m dx
2 n 1 dp
1 n
图5和图6分别为牛顿流动定律系数和牛顿 流动定律指数对压力的影响情况。 从这2组曲线可 以看出这2个参数对压力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从以上几组曲线可以看出:除压延线速度对
第10页
张惠敏等・压延加工中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弯曲形成的 x 四次方曲线。对于反弯曲补偿方 式,它的反弯曲作用力与辊筒所受分离力方向一 致,因而增加了轴承的负荷,所以它的反弯曲力 不能太大,即补偿量不能太大。因此还需要从影 响因素方面来考虑如何减小压力及压力波动。另 外辊隙中的压力除了引起辊筒弯曲及产品厚度差 外,还会引起帘线在帘布中位置的偏移。这方面 也可采取一些机械措施,如:控制帘线密度、保 证帘线均匀分布、适当调节帘线张力。采用增大 帘线张力的方法可以避免帘线偏移现象,然而张 力太大可能会引起帘线伸长,所以帘线张力也不 能太大。因此保证帘线密度均匀除了适当的张力 外也需考虑以上所述的各个影响因素。 通过流体流动模型的建立及对其进行的计算得 知牛顿流动定律系数 m 、牛顿流动定律指数 n 、辊
Q W
= 2 Uh
*
(5 )
将(4 )式和(5 )式 合 并 得 出 压 力 梯 度 的
第29卷 第5期
第8页
张惠敏等・压延加工中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显示形式
dp
n
即 :
2 n + 1 | h − h * | n −1 h − h * = m U (6) 2 n +1 dx h n
W
=
∫
*
−H
p x
( )
dx
图2 压延线速度对辊筒间压力分布的影响 第9页
2003 年
第29卷
橡塑技术与装备
入 狭 窄 的 流 道 中 ,随 着 流 道 逐 渐 变 小 ,压 力 上 升,接近最狭窄处时压力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 下降,直到胶料脱离流道。在最大压力处和最窄 流道处之间,胶料的流动呈现出顺流和逆流两种 流动方式。 图3示出了不同的辊胶容量或辊胶高度所引起 的辊筒间压力分布曲线。由该图可以清楚地看出 当堆积胶容量大时,压力峰值增高,并且当辊筒 表面受压范围增大时,从图上看,整个曲线所包 围 的 区 域 增 大 ,即 辊 筒 受 到 的 分 离 力 增 大 。
(2 n +1)
h
n
+ 2 Uh (4 )
在胶料脱辊处,2辊筒表面的间距为 h * ,此 处 胶 料 流 速 与 辊 速 相 等 ,均为 U 。由 此 求 得 流 量为:
τ ——剪切应力 ;
作者简介:张惠敏(1954-), 女,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橡胶机 械的设计与研究, 参加了 《橡胶工业手册》 第七分册下册的编撰工 作,已发表论文 20 余篇。 收稿日期:2002-12-18
dx dy dp dτ
来自百度文库
1 流动模型的建立与简化
流体流动模型的建立与简化是在以下假设 条件下进行的: ( 1 )对 称 过 程 。即 压 延 的 2 个 辊 筒 直 径 相 等,辊筒表面线速度相等。 ( 2 )沿 x 方 向 作 稳 定 的 等 温 流 动 。 ( 3 )粘 度 和 密 度 为 常 数 。 ( 4 )忽 略 由 于 热 传 导 和 胶 料 内 部 摩 擦 生 热 而引起的局部粘度变化。 ( 5 )辊 隙 中 的 堆 积 胶 高 度 比 辊 径 小 很 多 。 ( 6 )胶 料 在 辊 筒 表 面 上 无 滑 动 。 描述物料流变行为的粘性流体流动定律 为:
2
2
把
D 2 − x 2
2
用 二 项 式 定 理 展 开 。由于 X
α H ——辊胶高度;
W ——压延帘布或胶片的宽度; F ——作用在辊筒上的分离力; n ——流动定律指数;
* ——胶料脱辊处的 x 值; x
< < R , 故 约 等 式 为:
图4 辊距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当改变产品品种或压延机的其它参数时,它就无 法胜任。轴交叉补偿方法可通过调节2辊筒之间 的交叉夹角来改变补偿量大小,因此它比中高度 补偿方法的适用性强。但同时它又存在着易使帘 布跑偏的缺陷,最主要的是轴交叉补偿曲线为双 曲线,是 x 的平方关系,它也不能完全补偿辊筒
第29卷 第5期
影 响 。堆 积 容 积 大 时 ,入 辊 位 置 靠 前 ,辊 筒 受 压区域也就大。因此减小 A H——胶料的入辊位置 (向 y 轴 移 近 ) ,同 样 也 是 减 少 堆 积 胶 容 量 的 问 题。另外胶料入辊位置向 y 轴靠近时,除了可以 减 小 压 力 及 辊 筒 变 形 ,同 时 有 益 于 胶 料 平 整 贴 合、压片和压型等工艺操作。因为这样可以排除 胶料产生的涡流现象。
α ; A ——胶料脱辊处的 值
*
α= (9)
Dh 0
x
α A H ——胶料入辊处的 值。
将(9 )式代入(8 )式后消去 x ,再将
f( x )dx ≈ [ f( x + ∆x ) + f ( x )] (14)
2 x h ≈ h 0 1 + (8) Dh 0
为 方 便 起 见 ,将 x 坐 标 转 换 成 无 因 次 变 α量 , 即 :
H ——胶料入辊处的 x 值;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EQUIPMENT
图5 流动定律系数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图3 辊胶高度对辊隙中压力分布的影响
图 4 示 出 了 辊 距 对 压 力 的 影 响 。 辊 距越小, 压力越大,因此分离力也越大。
图6 流动定律指数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压力的影响较小外,几乎所有参数都对压力有很 大 的 影 响 ,也 就 是 对 辊 筒 分 离 力 有 直 接 的 影 响 。 而分离力将引起辊筒弯曲并因此影响到产品精度和 产品质量。为减少产品压延厚度误差,生产中常 采取一些机械手段对辊筒弯曲进行补偿,如众所 周知的辊筒中高度补偿法、轴交叉补偿法和反弯 曲补偿法。但仅靠这些手段不能完全满足对压延 产品质量的要求。因为每一种补偿方法都有它的 局限性。如:辊筒中高度补偿法由于其补偿量为 一 固 定 值 ,所 以 它 只 适 用 于 特 定 的 生 产 条 件 下 。
图1 h 与 h0的几何关系
将 流 动 定 律 代 入 (2 )式 后 ,进 行 二 次 积
dv 分。边界条件为 y =0 时, =0; y = ± h 时, v
( h ) = U 。最后得出:
1
dy
( n +1) 1 dp n ( n +1) n n v (y ) −h = y + U (3) n + 1 m dx
(
)
F W
=
A
*
m D 2n + 1 h0
n
由此式可以确定出辊隙中各点处的压力 值 。 式 中 h 为 流 动 中 心 到 辊 面 的 距 离 ,可 由 几 何 关 系 求 出( 图 1 所 示 ) 。
D D (7) h =h + − − x2
+1
(10) * n −1 2 * 2
| α
−α
2
(α
|
2
+1
)
2 n +1
(α
−α
2
)
在 2 辊之间的流道内,压力 p ( x ) 分布不等。 通过对(10)式积分可确定出压力分布情况及不同
2
n
)
∫−α
α
⋅
H
d
α
式中 , α* = 为胶料脱离辊筒的水 x 平位置。
Dh 0
*
由压力 p 产生的对辊筒的作用力可以通过对 (1 1 )式进行积分得出:
x F (12)
橡塑技术与装备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EQUIPMENT
压延加工中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张 惠 敏 ,郑 师 ,李 永 祥 (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42)
摘要:通过流体流动模型分析了压延加工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并且经过对模型的简化计算得出了各因素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程度。提出了减少压延产品误差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压延工艺;流动模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 TQ330.1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9-797X(2003)05-0008-04
m—— 流动定律系数 ; dy
dv
—— 剪切速率。
x 、 y 轴坐标如图1所示。h ( x ) 为从 y = 0 的 平面到辊筒表面的距离。 p ( x )为随 x 而变化的压 力。将运动方程简化为: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