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向量法求空间角与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向量法求空间角与距离
1.1. 向量的数量积和坐标运算 b a
,是两个非零向量,它们的夹角为 ,则数 cos |||| b 叫做与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b a ,即.cos |||| 其几何意义是a 的长度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 其坐标运算是:
若),,(),,,(222111z y x b z y x a ,则
①212121z z y y x x b a
;
②2
22222212121||,||z y x b z y x a ;
③212121z z y y x x b a
④2
2
2
22
22
12
12
12
12121,cos z y x z y x z z y y x x b a
1.2. 异面直线n m ,所成的角
分别在直线n m ,上取定向量,,b a
则异面直线n m ,所成的角
等于向量b a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如图1所示),则
.|||||
|cos b a b a
(例如2004年高考数学广东卷第18题第(2)问)
1.3. 异面直线n m 、的距离
分别在直线n m 、上取定向量,,b a 求与向量b a 、都垂直的
向量,分别在n m 、上各取一个定点B A 、,则异面直线n m 、的距离d 等于在
上的射影长,即|
|n d
.
图1
证明:设CD 为公垂线段,取b a
,(如图1所示),则
|
|||)( |
|||n d
设直线n m ,所成的角为 ,显然.|||||
|cos b a b a
1.4. 直线L 与平面 所成的角
在L 上取定,求平面 的法向量2所示),
再求
|
|||cos n AB
2
为所求的角.
1.5. 二面角
方法一:构造二面角 l 的两个半平面 、的法向量
21n n 、(都取向上的方向,如图3所示),则 ①
若二面角 l 是“钝角型”的如图3甲所示,那么其大小等于两法向量21n n 、的夹角的补角,即|
|||cos 2121n n (例如2004年高考数学广
东卷第18题第(1)问).
② 若二面角 l 是“锐角型”的如图3乙所示,
那么其大
小等于两法向量21n n 、的夹角,
即|
|||cos 2121n n (例如
2004年高考数学广东卷第18题第(1)问).
方法二:在二面角的棱l 上确定两个点B A 、,过B A 、分别在平面 、内求出与l 垂直的向量21n n 、(如图4所示)
,则二面角 l 的大小等于向量21n n 、的夹角,即
图3乙
图3
图4
图2
|
|||cos 2121n n
1.6. 平面外一点p 到平面 的距离
先求出平面 的法向量,在平面内任取一定点A ,则点p 到平面 的距离d 等于AP 在n 上的射影长,即d (例
如2004年广州一模第18题第(Ⅱ)问).
1.7. 法向量
2.1. 基向量法
由于空间中任何向量均可由不共面的三个基向量来线性表示,因此在解题时往往根据问题条件首先选择适当的基向量,把有关线段根据向量的加法、数乘运算法则与基向量联系起来. 再通过向量的代数运算,达到计算或证明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选择共点且不共面的三个已知向量作为基向量.
[例 1] 如图6,已知正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棱长为2,底
面边长为1,M 是BC 的中点.
(1)在直线1CC 上求一点N ,使1AB MN ; (2)当1AB MN 时,求点1A 到平面AMN 的距离. (3)求出1AB 与侧面11A ACC 所成的角.
分析1 (1)的 问题显然是求使异面直线MN 与1AB 所成的角为直角的点N .依据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必须由条件011 AB MN AB MN ,求出
CN 的长度,而MN 与1AB 都不是已知向量,且和CN 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必
须选择一组基向量来表示MN 与1AB .
(1)解法一:取共点于B 的三个不共面的已知向量
1BB BC BA 、、为基向量,
A B
C
M
N
1
A 1
B 1
C 图6
图
021
210
)2
1
()(2
1
,,01111111111
CN BB BC BB CN AB BC AB BB BB AB AB AB C B A ABC 及正三棱柱由00cos ||290cos 1221
90cos ||1120cos 1121 CN CN 81||0||20041 CN CN
分析 2 本小题还可以取共点于A 的三个不共面的已知向量1,,为基向量,从而得 (1)解法二:
,
111BB AB
AA AA AA AA AA AA AB 11121111)(2
1
)()()(2
1
]
)(2
1
[)(.
)(2
1
)(21)(
a a a 2002
1
410cos 290cos 1)90cos 1290cos 12160cos 11(2
1
2
.8
1
||81,020014101 CN a a AB MN ,
比较方法一与方法二,方法一比方法二运算简便. 因为用方法一选择的一组基向量表示MN 时式子较为简单. 这告诉我们可选择的基向量并不唯一,我们应选择使得运算简便的那一组向量作为基向量. 当几何体中能够找到(或构造出)三个共点且两两垂直的基向量时,我们就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解决问题.
2.2. 坐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