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王蒙:《我心目中的丁玲》,《读书》,1997(2)。 2.茅盾:《女作家丁玲》,《丁玲研究资料》,天 津 人 民 出 版 社 ,第252 页 。 3.丁 玲 :《丁 玲 文 集 》 第 二 卷 ,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第56页 、第18页 、第82页 、第47页 、第52页 、 第 46 页 、 第 213 页 、 第 74 页 、 第 70 页 。 4.刘 慧 英 :《走 出 男 权 传 统 的 樊 篱 》, 北 京 三 联 出 版 社 ,第120 页 。 5.周 国 平 译 :《悲 剧 的 诞 生 》, 北 京 三 联 出 版 社。 (作者均为九江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讲 师)
子”。 武松杀人逃亡,寻找出路,给了她很 大的启发。 她明白,她和丈夫杀了那么多 人 ,血 债 累 累 , 法 网 难 逃 , “ 没 潜 身 处 ”, 迟 早要上断头台。 就是“潜”在这儿开店,生 意不好,“如此度日”,太为艰辛,不能坐以 待毙,总得找条活路。 因此,武松“做头陀” 准备去投鲁智深时, 她和张青明确表示: “我夫妻两个在这儿,也不是长久之计,敢 怕随后收拾家私,也来山上入伙。 ”她为 “长久之计”着想,要武松转告宋江,她夫 妻俩“随后便上山来”。
无论是睡眠、同性恋,还是死亡,丁玲 早期小说中的女性一方面展示了现代女 性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又体现了 她们觉醒后的迷惘。 如果说梦珂、莎菲、阿 毛是因为自己与外在社会秩序不协调而 毁灭了自己的生命的话, 那么 《自杀日 记》、《小火轮》 等作品却展现出女性意识
觉醒后对生命不可知力量的迷惘与恐惧。 个体生命在面对强大力量的命运时显示 了它的脆弱与渺小。 自杀本来是人与生俱 来的权利,然而,《自杀日记》中的伊萨非 但没有获得自杀, 却被房东老太太所缠, 把自己的《自杀日记》交给老太太去换钱 抵房租。 《阿毛姑娘》中的阿毛对自己命运 的挣扎不仅没有使她追求到理想的生活, 反而扼杀了自己的生命。 《小火轮》中的节 大姐不怕世俗道德指责,大胆与有妇之夫 的昆山相爱,可新娘却不是她而是昆山一 次酒后胡闹认识的女性。 真诚去爱者得到 的却是命运的捉弄与欺骗。
其次,女性意识另一表现为对男性形 象的审视与反思。 在《梦珂》、《阿毛姑娘》、 《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中,男性形象不 再显得高大、俊伟,反而显得有点猥琐、矮 小、缺乏责任感,有的甚至成为女性戏弄 的对象。 作者主要刻画了两类男性:一类 男性以苇弟为代表,这类男性身上显示出 女性化的特征。 他们多愁善感,虽有一颗 善良的心,却缺乏博得女性倾慕的伟岸身 躯;另一类男性以凌吉士为代表,这类男 性虽具有非凡的外表,“他,这生人,我将
倾向推向了高潮, 如茅盾所说:“《莎菲女 士的日记》中所显示的作家丁玲女士是带 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的;如果谢冰心 女士作品的中心是对于母爱和自然的颂 赞,那么,初期的丁玲的作品全然和这‘幽 雅’的情绪没有关涉。 她的莎菲女士是心 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 叛逆的绝叫者, 莎菲女士是一位个人主 义,旧礼教的叛逆者,她要求热烈的痛快 的生活;她热爱着而又蔑视她的怯懦的矛 盾的灰心的求爱者……莎菲女士是 ‘五 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 的代表者! ”
中国封建社会黑暗而残酷的统治迫 使以农民为主的社会各界多数人处于水 深火热之中。 为了从九死中求得一生,人 们在历史上进行了千百次大大小小的武 装反抗。 这些武装反抗的宗旨虽然各不相 同,但总的方向是大体一致的:为了生存, 揭竿而起,集合起来反对当朝统治者的政
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 现。 政治压迫,说到底是更残酷的经济剥 削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因此,这些反抗 的最深层的原因在于经济。 还应该说明, 封建社会的各种反抗团体为了达到反抗 的目的,一般是不计较个人的出身和经历 的,只要反抗共同的敌人,无论什么人都 可以参加。 因此反抗队伍的组成人员是非 常复杂的。 梁山聚义便是典型代表。
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既是现 实人生的热烈的追求者,又是自我感性生 命的大胆表现者。 她们身上体现了“五四” 个人解放下的女性的心路历程。 她们凭着 自己的感性去把握生活,而且在这种坦荡 直率的人生态度中透露她们身上女性意 识觉醒后的孤独与苦闷。 她们与世俗生活 不断的抗争又体现了一种悲剧精神。 尼采 认为:“悲剧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快感,就在 能够使人透过悲剧人物的毁灭而看见那 万劫不灭的永恒生命力。 ”她们体现了人 类对理想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也体现 丁玲艺术个性中的反叛气质。 当新的时代 到来之际,她们便迫不及待地要摆脱个体 面临个体自由所带来的孤独、苦闷,便投 入集体的洪流之中去寻求群体的时代意 义。
女性意识首先是女性对自我欲望与 情感的肯定。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 大胆流露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爱情的追 求。 莎菲追寻地说:“是的,我了解我自己, 不过是一个女性十足的人,女人只把心思 放到她要征服的男人们身上。 我要占有 他。 我要他无条件地献上他的心,跪着求
我给他的吻呢。 ”《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 里》中的阿英,“在梦中,她很快乐的,她 握住两条粗壮的手膀, 她的心都要跳 了”。 性爱的表现不再是丑恶与低俗,而 是与快乐、幸福相联系在一起的。 她们敢 于言说自己的情爱。 当然,莎菲女性们对 爱情的追求并不只停留在性爱层面上,而 是在性爱的基础上,追求灵与肉一致的爱 情。
一 “五四”时期,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 陈 独 秀 的 《 我 的 妇 女 解 放 观 》, 胡 适 的 《 易 卜 生 主 义 》、 《 贞 操 问 题 》, 鲁 迅 的 《 我 的 贞 烈观》提出女性自我解放的思想。 在这种 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以冰心、庐隐、凌叔 华、冯沅君等为代表的“五四”女作家群。 她们的作品均对女性的婚恋、自由和平等 表现出极大热情,塑造了多种新式女性形 象。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将这种创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编校:张红玲
162
XINWEN AIHAOZHE 2010·3(下半月)
文学自由谈
怎样形容他的美呢?固然,他的颀长身躯 白嫩的面庞,薄薄的小嘴唇,柔软的头发, 都足以闪耀人的眼睛,但他另外有一种说 不出,捉不到的丰仪来煽动你的心。 比如, 当我请问他的名字时,他会用那种我想不 到的急邃的态度递过那双擎有名片的手 来。 我抬起头去,呀,我看见那两个鲜红 的,嫩腻的,深深凹进的嘴角了”。 然而内 心却充满了视女性为玩物的男权思想, “他的爱情是什么? 是拿金钱在妓院中,去 挥霍而得来的一时肉感的享受,和坐在软 软的沙发上,拥着香喷喷的肉体,拥着烟 卷同朋友们任意谈笑,还把左腿叠压在右 膝上;不高兴时,便拉倒,回到家里老婆那 里去”。 对这两类男性形象的批判,不仅显 示了女性对理想爱情追求的失落,而且体 现了女性觉醒后,女性对自我人格尊严的 追求。
昏地倒上了床, 不久便昏昏地迷睡过去 了”。 《日》中的伊萨,“熹微的晨光刚把窗 上的玻璃变白的时候,在床上睡还不久的 伊萨便醒了。 这是一个二十岁上下,早就 失去了天真的女人,脸色因为太缺少阳光 的缘故,已由黄转成苍白,简直是病态的 颜色了”。 同性恋是莎菲女士们对抗社会 生存秩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莎菲女士 日记》中的莎菲:“为了蕴姊千依百顺地疼 我,我便装病躺在床上不肯起来。 为了想 蕴姊抚摩我,我伏在桌上想到一些小不满 意的事而哼哼唧唧地哭。 ”莎菲女士的同 性恋生活方式是她们在理想之爱不能实 现而出现的扭曲、反常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丁玲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引人注目,有 一种特殊的魅力,“娼妓、 天使、 英雄、圣 哲、独行侠、弱者、淑女特点集于一身,卑 贱与高贵集于一身”。 她早期的小说 ,如 《梦 珂 》、《阿 毛 姑 娘 》、 《 在 暑 假 中 》、 《 自 杀 日记》、《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以女性内心 情感世界作为表现的对象,深入挖掘女性 在现代社会面临情感问题时,表现出来的 矛盾和困惑,展示了她作为女性作家所具 有的鲜明的女性意识。
其次是自我价值的迷茫。 在丁玲的早 期小说中,女性不再是统一的具有自我决 定意志的主体,而始终处于自我撕扯和内 心挣扎的分裂状态之中。 自我分裂源于她 无法确认自己自发的欲望,哪些出自真正 的需求,哪些仅仅是一种伪饰的社会意识 的构建。 “我,我能说得出我真实的需要是 些什么呢? ”于是,日记不过是莎菲曾经 “悄悄地活下来, 悄悄地死去” 的唯一见 证。 而到伊萨的日记,除却表达一种厌世 的烦恼, 已经丧失了任何交流的意义,唯 一的价值在于换取一点稿费来交房租。 当 个体感觉到生命的虚无与无意义时,便产 生了死亡的意象。 如果说鲁迅笔下的过客 更多的是对死亡的自我承担,使个体生命 获得价值与意义的话,那么丁玲笔下的知 识女性们更多的是由于对生活的失望而 产生的对生的厌倦。 莎菲的理想之爱毁灭 后, 曾说道:“我有如此一个美的梦想,这 梦想是凌吉士给我的。 然而同时又为他而 破灭。 我因了他才能满饮着青春的醇酒, 在爱情的微笑中度过了清晨; 但因了他, 我认识了‘人生’这玩艺,而灰心而又想到 死;至于痛恨到自己甘于堕落,所找来的, 简直只是最轻的刑罚! ”《阿毛姑娘》中的 阿毛便是由于自己理想的生活不能实现 而吞吃火柴自灭。 《自杀日记》中的伊萨想 不到什么可留恋的人和事,找不到可以不 使她伤心的事,于是,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屡次向自己说:“顶好是死去算了! ”
二 丁玲不同于庐隐、沅君等第一代“五 四”女作家的地方在于,丁玲早期作品中 的女性形象在展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 同时,也展现了女性意识觉醒后所陷入的 困境。 “在打破整个男权社会秩序的过程 中,女性也与男性一样丢失了以往种种责 任、义务和某些角色内容,在男权社会中 女人也享有一些既得利益,随着推倒男权 主义的压迫,女人也不能再坐享其成地在 物质和精神上要求男人的‘关照’和‘庇 护’了,女人便产生了新生前的‘阵痛’或 新的‘依附’意识。 ”女性游离于社会秩序 之外,丧失了家庭、婚姻或异性情感的庇 护,即使是同性之间的感情,也有着与异 性爱情相似的不安全感。 首先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的挣扎。 女性想追求理想的爱情,却又在现实生活 无法实现。 失去男性庇护后的女性表面的 征服欲望看起来显示了她们的独立意识, 实际上却无法掩饰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莎菲女士们痛恨灰色、 庸俗的生活, 憎恨虚伪、矫情的人生,渴望真诚无私的 心灵契合,而这在日常的世俗生活中却难 实现。 于是,睡眠成为她们对抗社会的一 种方式。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真 找不出一件事是能令人不生嫌厌的心的; 如那麻脸伙计,那有抹布味的饭菜,那把 不干净的窗格上的沙土,那洗脸台上的镜 子……这都可以令人生气了又生气。 也许 只我一人如是。 但我宁肯能找到些新的不 快活,不满足;只是新的,无论好坏,似乎 都隔我太远了”。 《岁暮》中的佩芳,“她昏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本是农民起义。 但作者施耐庵根据参加者的复杂情况,在 撰著中努力淡化了农民起义的色彩,笔锋 一转突出表现了一百零八将因种种原因 而杀人放火、 打家劫舍以求生存的行为。 描写三女将也是如此。 这样的一些人从四 面八方聚义梁山,似乎更符合当时社会各 界共同反抗宋代封建社会极其黑暗的实 情。 也许正是施耐庵这种高明的描写角
度,才充分彰显了《水浒传》包括三女将在 内的一百零八将被逼上梁山的主题,从而 获得了如此巨大的艺术生命力。 [基金项 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 立 项 课 题·中 国 古 代 文 学 货 币 思 想 史 (0806049B)]
参考文献: 1.《马 克 思 恩 格 斯 选 集 》第3卷 ,北 京 :人 民 出 版 社 ,1972 年 版 。 2.恩 格 斯 :《家 庭 私 有 制 和 国 家 的 起 源 》, 北 京 :人 民 出 版 社 ,1961 年 版 。 3. 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社会科 学 研 究 》,1981 (3 )。 4.《毛 泽 东 选 集— ——中 国 社 会 各 阶 级 的 分 析 》, 北 京 :人 民 出 版 社 ,1967 年 版 。 (作者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学讲 师,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职 硕士生)
文学自由谈
XINWEN AIHAOZHE 2010·3(下半月)
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周铭文 王 艳
摘要:丁玲是一个十分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 她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她作为女性作家所具 有的现代女性意识。 这种女性意识首先表现为女性对自我欲望与情感的肯定和对男性形象的审视,其次 表现为女性在失去男性庇护后,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