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题目:
请在总结教育实习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教学实践,设计一份完整整的教案。
2、要求:
①教学目标阐述准确、清楚,具有可操作性;
②教学过程体现探究式教学,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逻辑性;
③在教学思路、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学科知识处理方面有所创新;
④教案格式规范,教学思路清晰,文字表达准确、清楚。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一. 教学背景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的核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学生了解化学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物质的量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物质的量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新概念,为以后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化学计算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及其单位-摩尔;
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3、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类比的方法从熟悉、具体的概念入手来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
2、学会选用合适的集合概念来计量物质。
3、学会从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抽象出解决该问题的数学本质,并将其进一步应用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在化学研究、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五、教学案例
2.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是个物理量,符号:n
2、表示物质所含的微粒的多少
3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4、1 mol=6.02×1023个微粒,6.02×1023又称阿佛加德罗常数(NA)
二.注意点
1、摩尔概念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等)
2、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或符号
3、1mol任何微粒的数目都约为6.02×1023个三.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之间的换算
物质的量(n)
23
23
(6.0210)
(6.0210)
⨯⨯
÷⨯
−−−−−→
←−−−−−
微粒数(N)
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抽象难懂,本人在这一节的教学上一直有很强烈的为难情绪,以前都是将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强行的灌输。在本次教学的准备过程中对这节内容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教学设计时,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分层次逐渐突破重难点。在体现三维目标方面有了充分的考虑,但是在落实目标的过程中,如果能在“过程和方法”这一链接再深入一点,再落实一点,这节课将会更加主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