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与资源分配

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与资源分配

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与资源分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及其资源分配机制。

视觉工作记忆是人类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对视觉信息进行短暂存储和加工的重要系统。

它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需要快速处理大量视觉信息的情境中,如驾驶、阅读、学习等。

然而,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以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一直是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首先介绍视觉工作记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阐述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性的理论基础。

随后,将深入探讨视觉工作记忆的资源分配机制,包括资源分配的影响因素、资源分配策略以及资源分配与认知负荷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理解视觉工作记忆的机制和提高信息处理效率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视觉工作记忆(Visual Working Memory,VWM)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保持和加工视觉信息的能力,它是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了解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对于理解人类信息处理能力、优化人机交互设计以及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指个体能够同时保持的视觉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早期的研究认为,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大约可以同时保持3-4个独立的项目。

这一观点得到了Baddeley和Hitch的工作记忆模型的支持,该模型将视觉工作记忆描述为一个有限的存储系统,只能存储少量的视觉信息。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个体的注意力和选择性注意能力、视觉信息的复杂性和特征、任务要求和策略等都可能影响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训练或优化任务设计,可以提高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

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也可能受到神经机制的影响。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与大脑中的多个区域相关,包括前额叶、顶叶和枕叶等。

脑功能成像技术与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脑功能成像技术与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统计学方法
• 采用S P S S 1 1.0 统计软件,各个感兴趣 区激活强度平均值比较采取单向方差分析; 数字工作记忆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用均数 ±标准差(X±S)表示, 两两比较采取单 向方差分析。
结 果
脑损害组与正常对照组数字工作记 忆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的比较
• 脑损害组患者数字工作记忆的反应时间为 [(893.2±164.3)ms],明显长于正常对照 组[(596.7±102.5)ms],正确率为 [(45.21±9.6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85.61±6.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数据整理与分析
• 图像预处理:去除头动等因素干扰 • 统计分析:将正常对照组和3个脑损害组分别进行组分析 (共4组,即正常对照组、左侧额叶脑外伤患者组、左侧 顶叶脑卒中患者组和病毒性炎患者组),每组的数据各自 一起进行分析,参数图处理过程中采用t检验,统计阈值 概率设定为P<0.01,激活范围的阈值设定为10 个像素, 即连续激活像素达到10 个以上的区域为有效激活区,然 后获得平均激活图, 叠加于Talairach标准三维脑模板上, 对脑的激活区进行定位, 确定感兴趣区进行分析。从而 由软件自动得出脑区的激活范围(像素值)和相应脑区的 激活强度(T值)(包括该脑区最大激活强度和该脑区激 活强度的平均值),再进行比较分析。 • 同时检查每个受试者的测试数据,计算数字工作记忆的反 应时间和正确率。
工作记忆类型工作记忆系统至少包括两种不同类型词语工作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分别负责处理词语信息和空间信息词语工作记忆主要激活左侧半球优势半球的一些脑区包括左顶后皮质broca区左前运动区以及左辅助运动区空间工作记忆主要激活了脑右半球一些脑区包括右顶后皮质右枕前皮质右前运动区以及右脑前额叶腹侧正常组与以往研究比较正常对照组左侧额叶在激活范围和激活强度都是最为显著的这与其它词语工作记忆的表现一致顶叶枕叶小脑等区域均有较强的激活这与其它词语工作记忆的表现有所不同正常对照组未发现皮质下区域丘脑扣带回等有激活分析可能原因数字作为一种语言信息其工作记忆处理过程主要在优势半球大脑在数字信息的储存及提取过程中通过额叶主导其它皮质脑区相互协调形成了一种网络以共同完成这一复杂的认知工程并未发现皮质下区域有激活考虑可能是刺激负荷偏低没有产生有效的激活枕叶的激活可能与记忆任务时视觉刺激较强有关脑损害组与正常组比较额叶顶叶等在正常对照组中正常功能脑区的激活范围和强度均有所减少和降低在损伤周边出现非正常激活区域如左侧额叶周边或出现在损伤部位对侧半球相对应的脑区如右侧顶叶还有的甚至在正常对照组中未被激活的皮质下区域如扣带回等出现了激活情况分析可能原因脑损害后的补偿策略神经细胞组织胚胎学和皮质结构功能学左右大脑对称脑区的功能相似性高负荷的任务面临问题脑损害者非优势半球激活区域虽然有所增加但激活区域散在不规则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功能或者即使产生功能也比正常功能差了很多表现为工作记忆能力下降

三维图形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容量研究

三维图形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容量研究

三维图形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容量研究吴文春;徐学;郑允佳【摘要】采用三维几何图形为材料,通过单探测变化觉察范式来测定视觉工作记忆的存储容量,并比较客体工作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实验1、2的材料分别为由颜色和形状两个基本特征组成的三维图形和由一个基本特征和一个细节特征组成的三维图形.两个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能在视觉工作记忆中存储约2-3个客体和4个空间位置,空间工作记忆容量显著大于客体工作记忆容量.进一步的比较发现,被试对由两个基本特征组成的三维图形的存储容量大于由一个基本特征和一个细节特征组成的三维图形.这表明,组成三维图形的特征类型对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存储容量有显著影响.%Using 3-D graphs as materials,this study calculated the capacity of visual-spatial working memory through single probe change detection paradigm,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pacity of object working memory and spatial working memory. The materials of Experiment 1 are 3-D graphs with two features of color and shape,and those in Experiment 2 were defined by different colors and textures. The results of two experiments showed the participants could store about two to three objects and four spatial loca-tions,and the capacity of spatial working memory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object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fter further compara-tive analysis,we found the storage capacity of 3-D graphs with two basic featur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3-D graphs with one basic feature and a detail feature. It indicated the types of features that composed 3-D graph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apacity of visual-spatial working memory.【期刊名称】《心理学探新》【年(卷),期】2018(038)003【总页数】6页(P215-220)【关键词】视觉工作记忆;容量;客体;空间;三维图形【作者】吴文春;徐学;郑允佳【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潮州521041;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潮州521041;广东金融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广州5105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2.51 引言视觉工作记忆(visual working memory)容量是近二十年来工作记忆领域的研究焦点。

前额叶损伤与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前额叶损伤与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在中国,每年大约60万人发生颅脑创伤。

由于颅脑的解剖和创伤的机制和特点,额叶损伤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脑叶损伤部位。

各种类型的记忆功能障碍也成为临床上额叶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外伤后遗症。

关于额叶损伤导致记忆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和认知范式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自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在1885年发表他的实验报告⁃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后,记忆就成为心理学中实验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

此后,记忆理论和研究方法即不断发展,工作记忆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Baddeley 和Hitch 于1974年提出的一个记忆模型,指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和存储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Baddeley [1]认为工作记忆包括一个中央执行器和三个子系统:语音环路、情景缓冲系统、视空间处理器。

视空间记忆作为工作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存储视觉客体和空间信息,负责产生、处理和保持视觉映像。

而视空间工作记忆作为工作记忆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门之一。

近年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PET 等影像技术的应用研究,对视空间工作记忆研究给予了极大关注。

视空间工作记忆可能存在特定的神经机制,并且工作记忆对于视觉客体和空间的加工存在不同的神经通路。

视觉客体的工作记忆加工可能由枕⁃颞⁃前额叶皮质神经通路负责加工,而视觉空间的工作记忆主要由枕⁃顶⁃前额叶皮质神经通路负责加工。

众多的研究都表面,前额叶是视空间工作记忆加工的重要脑区,但不同亚区的具体作用,目前还存在争论。

·综述·DOI:10.3877/cma.j.issn.2095⁃9141.2018.02.012作者单位:061001沧州,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1;10005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通信作者:徐珑,Email :forrest1204@前额叶损伤与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尚金星1徐珑2张忠2【摘要】视空间处理器是工作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存储视觉客体和空间信息,负责产生、操作和保持视觉映象,在行为和社会认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底节损伤患者视—空间工作记忆反应时间研究

基底节损伤患者视—空间工作记忆反应时间研究
( 4 . 3 19 m , 照 组 分 别 为 ( 7 . 1 4 2± 8 . ) s对 8 18 18±6 12 、 139 6±38 2 ms2组 比较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均 2 . ) ( 8 . 6. ) , P
பைடு நூலகம்
< .1 。结论 00 )
基底节在工作记忆环路 中承担 着重 要 的连接 功能 , 底节损 伤可 表现 为工作 记忆执 行 障碍 , 基 且
探 讨 基 底 节 损 伤 患 者 视 一 空 间工 作 记 忆 反 应 时 间 的 改 变 。方 法
对2 5例 基 底 节 损 伤 患 者 及 2 5
例 与 其 人 口学 资 料 相 匹 配 的健 康 对 照 者 , 用 视 觉 面 孑 和 视 觉 空 间 的 延 迟 匹 配 任 务 , 对 上 述 2组 进 行 视 一 空 间 采 L 并 工 作 记 忆 测 试 。结 果 基 底 节 损 伤 组 患 者 的 视 觉 面 孔 及 空 间 工 作 记 忆 反 应 时 间 分 别 为 ( 1 . 234 9±40 4 、 0 . )
左 、 侧 基 底 节 均参 与 了 执 行 过 程 。 右
关 键 词 : 损 伤 ; 底 节 ; 一 空 间 工 作 记 忆 ; 应 时 间 脑 基 视 反 中图 分 类 号 : 6 1 1 R 5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26 2 1 )20 0 -3 10 -6 x(0 0 5 -0 90
fr d vs a —p t r i g me  ̄ ts s i c u i g a fc —e o n t n a d a s ail d ly d r s o s . Re et I h o me iu s a i wo k n mo l l a a k n l d n a e r c g i o n p t e a e —e p n e i a s n te b s lg n l a g r u a a a g i d ma e g o p,t e r a t n t fv s a —a e a d vs a— p t o k n mo w r i nf a t o g r a h e c i i o iu lfc n i l ai w r ig me  ̄ e e sg i c n l l n e o me u s l a i y

视觉工作记忆研究综述

视觉工作记忆研究综述

视觉工作记忆研究综述一、工作记忆概述1.工作记忆的概念1974年,Baddeley和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从两种记忆存储库理论中的短时记忆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代替了原来“短时记忆”的概念。

Baddeley认为工作记忆指的是一种系统,它为复杂的任务比如言语理解、学习和推理等提供临时的储存空间和加工时所必需的信息。

工作记忆系统能同时储存和加工信息,这和短时记忆概念仅强调储存功能是不同的。

认知心理学把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简称WM)定义为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和存储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Baddeley,2000)。

它具有短暂性、可加工性等特点,区别于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性。

通过该系统,人类进行语言理解、阅读、运算和推理等高级认知活动,完成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换。

工作记忆被形容为人类的认知中枢,目前已成为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除了本身是研究热点,而且还渗透到了心理学研究的其他多种领域。

如前瞻性记忆、错误记忆和自传体记忆等领域也开始关心WM的中央执行功能的作用;有人开始用WM的观点重新解释一般智力和和液态智力;WM被新皮亚杰学派看作儿童认知发展的中心结构;在认知老化、神经分裂症、发展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孤独症的研究上也受到了特别的重视。

Baddeley和Hitch在其模型中把工作记忆分为三个子系统,分别为:语音回路(phonological loop)、视觉空间模板(visuo-spatial sketchpad)和中央执行系统(the centra lexecutive),见图1。

即把工作记忆分为一个负责加工协调计划以及监督管理的执行性控制系统一个分别储存不同信息的存储系统在Baddeley的工作记忆模型中注意主要与执行性控制有关而与存储无关存储被认为是一个自动起作用的过程。

图1 Baddeley的工作记忆三成分模型①语音回路:亦称为语音环路或发音环路,主要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信息的储存与控制,包含语音储存和发音控制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语音储存,能保持语音信息1至1秒,其中的项目均由语音结构来表征;另一部分是发声控制,类似于内部语言,能通过默读重新激活趋于消退的语音表征,防止衰退。

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研究

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研究

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研究姓名:武冬冬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神经病学指导教师:陈海波20060501姓名:院系:学号: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北京大学医学部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请选择图书馆发布时间:□即时发布 □一年发布 □二年发布(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以上规定)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研究中文摘要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缓慢进展的变性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是中老年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逐渐增高,其病理改变主要涉及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呈现细胞脱失死亡。

临床上出现肌强直、肢体静止性震颤和运动减少等症状。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认知障碍为PD临床症状的一部分。

PD的认知障碍中,前额叶皮层功能障碍(包括工作记忆障碍)是最常见的认知障碍。

大多数学者认为早期PD患者视空间工作记忆受损,而物体工作记忆未受累及。

国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空间工作记忆在早期PD患者中也存在相对(距离)空间工作记忆和绝对(位置)空间工作记忆的分离。

根据Bradley 和Kosslyn的理论,国内学者提出空间工作记忆的神经环路的假设。

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组间差异的神经机制

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组间差异的神经机制

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组间差异的神经机制 *唐丹丹1,2 傅 瑜3 吴燕京4 朱 海1(1 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遵义 563006) (2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400715) (3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4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宁波 315211)摘 要 为考察视觉空间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 )维持和操作的组间差异及其神经机制,本研究记录了高、低WM 组完成延迟再认(维持)任务和心理旋转(操作)任务时的行为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

结果发现,在操作任务中,高WM 组比低WM 组的反应时显著更短;高WM 组的中前额叶慢波显著更正、双侧后顶区慢波显著更负,并且两者的波幅显著负相关。

在维持任务中,两组被试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高WM 组的中前额叶慢波显著更正。

结果表明,高WM 组的执行注意能力可能更强,能通过有效调节和分配加工资源来表征视觉信息。

关键词 工作记忆,组间差异,视觉表征,事件相关电位。

分类号 B8421 引言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 )是大脑临时保持和操作信息的至关重要系统(Baddeley, 1992,2003a , 2003b ),它与执行注意有密切关联(Engle,2018)。

WM 能力是WM 的重要特征。

它指大脑在复杂WM 任务中编码、加工和检索信息的能力(Barrett, Tugade, & Engle, 2004; Kane, Bleckley,Conway, & Engle, 2001; Unsworth & Spillers,2010)。

视觉空间WM 能力是人类WM 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者通常采用高干扰任务(被试在记忆目标刺激时,需要排除分心物的干扰)和高执行任务(被试在记忆目标时,需要控制注意和管理资源分配,从而完成对目标的操作)来考察人类的视觉空间WM 能力及其特征。

研究发现,视觉空间WM 能力具有明显的组间差异。

探究空间方向信息在工作记忆中的注意捕获效应实验设计 大学心理学

探究空间方向信息在工作记忆中的注意捕获效应实验设计 大学心理学
是否会有注意捕获效应。预期一:如果该效应存在,是否是由于空间 方向因素所致,而非静态视觉信息不同,继而考查一定朝向的运动客 体在搜索任务中是否存在该效应。预期二:如果该效应不存在,是否 是静态的方向信息不足以引起个体的自动注意捕获,继而仍需考查动 态的空间方向信息的捕获注意情况。
• B、在静态方向信息基础上考查动态客体运动时的注意捕获情况。
• C、如果在水平标运动方向的垂直关系中,该效应如何。预期:仍存在注意 捕获效应,但垂直关系时RT小于平行关系时。
• D、在设计动态双任务范式中,主要探究搜索任务中分心物与目标
运动方向情况的注意捕获效应,那么应在该实验前设计只有运动客体 搜索任务时,个体的反应时是否会因运动方向的不同情况造成搜索成 绩的差异。如果只有搜索任务时,个体成绩并未因运动方向不同而造 成搜索成绩的显著差异,那么,在双任务中出现的效应即为分心物自 动捕获注意的结果。所以设计实验二、实验四。 • 理论解释:。。。。。。
实验一
63
+
记方向 搜虚线项目 是长线短线 回忆方向
实验预期: 1、在搜索任务中,分心物匹配时的RT显著大于不匹配时,即,有注意捕获效应。 那么,不仅是颜色信息对工作记忆任务有自动的注意捕获,在这种箭头所带有空 间方向信息情况下也表现出这种捕获效应。但是,由于记忆项和搜索任务的分心 物除了方向信息一致外,形状也是相同的,基于前人对形状特征的注意捕获效应 的研究,我们不能排除本实验中出现的效应是由形状相同而引发的。故进行实验 二,排除形状的相同再考察方向信息的注意捕获作用。 2、当记忆项方向信息对目标位置是有效线索时,搜索RT更快,则工作记忆中的空 间方向信息对目标有注意导向作用。
探究空间方向信息在工作记忆 中的注意捕获效应
研究目的

成人数字、词语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

成人数字、词语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

± .8 £ 21 P< .5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是成人数字、词语和视空间广度的保护因素 3 1 , = 5, 00 )
(e 值 = .4 . .4 , .2 ;P 00 ) Bt a 056 045 043 < . 1 。结论 :成人 阶段数 字 、词语 和视空 间工作 记忆 广度 的发展变 化
dgt n eblw rigme r p n T ep r r n eo res bet w t g i o ipa inf a t iee c ii a dv ra okn mo sa . h ef ma c ft e u ts i aedd n t s lysg i cn f rn e y o h s h d i d
c l ce . s l : T ea utd mo srtdasg ic n n i dn l e l ei e oma c ftsso rigme r ol td Reut e s h d l e n t e inf a to gt ia ci np r r n eo t f a i l u d n f e wokn mo y
btenm l adfm l E uao a b i s f c t eeom n f okn m r i d l B t : .4 - e e ae n a . d ctncnov ul aeth d vlp e t ri me o a u s【 ea 0 5 6 w e e i o y f e ow g y n t
16 gdf m 1 9ya l. ahsbet a d iirtdtresbet o eM lpeMe o ses et 4 )ae o 8t 4 er od E c ujc w s mns a he u ts f h ut l r o s a te s t i m r A ssm n y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海马相关空间学习记忆的研究进展_方松(1)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海马相关空间学习记忆的研究进展_方松(1)

第30卷第4期2010年8月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h t t p ://w w w .g j b l .n e t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P a t h o l o g y a n d 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i n e V o l .30 N o .4A u g . 2010收稿日期:2010-03-17 修回日期:2010-06-30作者简介:方松,硕士,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的研究。

通信作者:余化霖,E -m a i l :y u h l 308@126.n e tM o r r i s 水迷宫实验中海马相关空间学习记忆的研究进展方松 综述 余化霖 审校(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昆明650032)[摘要] 空间学习与记忆是脑的高级神经生理活动之一,牵涉多个脑区、多种神经递质和细胞内信号分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神经生理活动过程。

M o r r i s 水迷宫是1984年由英国生理学家M o r r i s 发明并被用于学习记忆脑机制研究,是用于啮齿类动物空间学习记忆的重要评估工具。

海马是大脑的一个重要结构,海马的完整性对于空间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M o r r i s 水迷宫作为一种检测手段对大鼠海马损伤后效应特别敏感。

在M o r r i s 水迷宫空间学习方面,海马结构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

海马突触的可塑性和长时程增强效应是空间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功能基础。

[关键词] M o r r i s 水迷宫; 海马; 空间学习记忆; 长时程增强效应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3-2588.2010.04.010A d v a n c e s i nt h e s t u d y o nh i p p o c a m p u s -r e l a t e d s p a t i a ll e a r n i n g a n dm e m o r y i nMo r r i s w a t e r m a z eF A N GS o n g ,Y UH u a l i n(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N e u r o s u r g e r y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o f K u n m i n g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K u n m i n g 65003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S p a t i a l l e a r n i n ga n dm e m o r yi s o n e o f t h e a d v a n c e dn e u r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c t i v i t i e s o fb r a i n .I t i n v o l v e s i n m a n y b r a i n r e g i o n s ,n e u r o t r a n s m i t t e r s a n d i n t r ac e l l u l a r s i g n a l i n g m o l e c u l e s .S p a t i a l l e a r n i n g a nd me m o r y i s a v e r y c o m p l e x p r o c e s s of n e u r o p h y s i o l og i c a c t i v i t i e s .M o r r i s w a t e r m a z e (M W M )w a s d e v e l o p e d b y R i ch a r d M o r ri s i n 1984.T h e m a z e w a s d e s i g n e d t o a s s e s s s p a t i a l l e a r n i n g a n d m e m o r y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r o d e n t s .H i p p o c a m p u s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s t r u c t u r e o f b r a i n a n d t h e i n t e g r i t y o f t h e h i p p o c a m p a l f o r m a t i o n i s e s s e n t i a l f o r s p a t i a l l e a r n i n g .A s t e s t f a c i l i t y ,M W M i s p a r t i c u l a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t o t h e e f f e c t o f h i p p o c a m p u s l e s i o n s i n r a t s .I t h a s b e e n s h o w n t h a t t h e h i p p o c a m p a l f o r m a t i o n i s p a r t i c u l a r i m p o r t a n t i n s p a t i a l l e a r n i n g a n d m e m o r y i n M W M .T h e p l a s t i c i t y o f h i p p o c a m p u s a n d l o n g -t e r mp o t e n t i a t i o n (L T P ),o n e o f t h ep l a s t i c i t yo f h i p p o c a m p a l s y n a p t i c ,m a yb et h en e u r o n a l b a s i s f o r h i p p o c a m p u s -d e p e n d e n t l e a r n i n g .[K e y w o r d s ] M o r r i s w a t e r m a z e ; h i p p o c a m p u s ; s p a t i a l l e a r n i n g a n d m e m o r y ; l o n g -t e r mp o -t e n t i a t i o n[I n t J P a t h o l C l i n M e d ,2010,30(4):0321-06] “水迷宫”是由M o r r i s [1]在1984年发明的。

工作记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工作记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工作记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郭春彦)|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是对信息暂时保持与操作的系统。

它是由英国心理学家Baddeley等人于1974年提出的一个记忆模型[1~3]。

3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它不仅在表象、言语、学习、推理、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4~6],同时在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中也有很大影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8]。

1 工作记忆的发展进程工作记忆是在对短时记忆系统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在Atk inson-shiffrin的多重贮存模型中,短时记忆被认为是一个工作系统。

它有两个功能:其一,作为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

其二,作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

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后进入长时记忆[9]。

然而,Craik等人(1973)对其功能二提出挑战,认为在短时记忆中经过复述的信息并不能保证进入长时记忆,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函数[10]。

来自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也对此模型提出疑问。

短时记忆对学习来说被认为是一个关键工作系统,如果短时记忆受损,必将给学习带来困难。

但是Shallice和Warrington(1970)发现,虽然短时记忆有缺陷的病人数字记忆广度有所下降,但仍能进行正常的长时学习,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认知技能也基本没有损害。

这种现象用记忆的多重贮存模型无法解释[1 1]。

基于这些疑问,Baddeley等人提出了工作记忆模型。

工作记忆模型吸收了多重贮存模型的部分观点,但是,工作记忆模型认为短时记忆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而是一个有不同独立的成分组成的复杂系统。

Baddeley等人将工作记忆分成语音环、视觉空间模板和中央执行系统。

其中,中枢执行系统起到了控制作用,它保证大脑将注意集中在相关信息及加工过程上,而对无关信息进行抑制;负责在复杂任务中的各个不同过程间进行转换;对工作记忆中的内容进行监控等。

工作记忆多成分模型研究进展

工作记忆多成分模型研究进展
性 是加 工 深度 的 函数 ; 另外 , A t k i n s o n和 S h i f r i n认 为 , 及 两个 附属 系统 , 即语 音 环路 和 视 空 画板 。 中央 执行 短时记 忆 在学 习活 动 中起着 重 要 的作 用 , 如 果 短 时记 系统处于核心地位 Leabharlann 控制着信息在语音环路 和视空画
忆受到损伤 , 必 然会影 响 到学 习。但 是 , S h a l l i c e和 板之间的进 出。语音环路负责处理言语和听觉信息 , Wa r r i n g t o n的研 究 发 现 , 短 时 记 忆 有 缺 陷 的病 人 仍 能 包括语音储存 和发音复述 两个部分。语音储存 能将
进 行 正常 的长 时学 习 , 并 且 一般 的认 知技 能 基 本 没有 语 音信 息保 持 1— 2秒 。发 音 复述 能 通 过 默读 重 新 激 受到损害 ; 这 种现象用 A t k i n s o n和 S h i f r i n的 记 忆 多 活正 在 消退 的语 音 表 征 , 从 而 防止语 音 表 征衰 退 ; 发
工作记忆 ( Wo r k i n g me mo r y ) 指 个 体 在 解 决 认 知
B a d d e l e y提 出工作 记忆 多 成 分 模 型 后 , 许 多研 究
其 他 任务 的过 程 中 , 同时对 信息进 行 加 工 和存 储 的 系 统或 都 证实 了工 作记 忆 中存 在上述 三个 成 分 。随 后 , 机制 。 大量研 究证 明 , 工作记 忆 对 于 完成 复 杂 的认 知 研 究者 也提 出多种工 作 记 忆 的理 论 模 型 , 如L o v e t t 等
C T—R模型 、 E r i c s s o n和 D e l a n e y的长 时工作 记忆 任务 起 着 非常 重要 的作 用 , 被 心理 学 家视 为 人类 的认 的 A

认知心理学中时间知觉和空间认知的研究进展

认知心理学中时间知觉和空间认知的研究进展

认知心理学中时间知觉和空间认知的研究进展时间知觉和空间认知是认知心理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人们对于时间知觉和空间认知的理解与认识也得到了不断深化。

本文将介绍时间知觉和空间认知在认知心理学中的研究进展。

时间知觉是指人类对于时间的感知和评估。

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记忆、情绪、注意力等。

传统的时间知觉研究主要关注时间知觉的绝对判断,即人们对于时间的主观感知。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时间知觉还受到了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时间知觉不仅受到生物钟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还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负荷有关。

一项研究发现,高负荷认知任务下的时间知觉更容易产生错误。

这表明认知负荷的变化会影响时间知觉的准确性。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工作记忆容量和时间知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工作记忆容量较大的个体在时间知觉任务中表现更加准确。

同时,情绪也对时间知觉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人们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时,通常会感到紧张或快乐;当感到时间过得很慢时,通常会感到焦虑或无聊。

这表明情绪状态可以改变人们对时间的感知。

另外,一些研究发现,时间知觉与个体的亢奋程度和兴奋度也存在关联。

亢奋状态下的时间感知比冷静状态更加准确。

除了时间知觉,空间认知也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空间认知是指人类对于空间环境的感知、理解和处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不断与空间环境进行交互,因此对空间的认知十分重要。

空间认知的研究内容众多,包括空间导航、空间记忆、空间定位等。

以空间导航为例,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导航时会利用多种信息来判断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这些信息可以包括视觉信息、听觉信息、触觉信息等。

传统的研究主要关注视觉信息在空间导航中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他感官信息也在空间认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空间记忆也是空间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人们对于不同环境的空间位置和布局都有很好的记忆能力。

成人数字、词语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

成人数字、词语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

成人数字、词语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成人数字、词语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期内对正在进行的信息进行临时存储、处理和操控的能力。

它在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成人的工作记忆发展直接影响其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表现。

其中,数字、词语和视空间等不同类型的信息对工作记忆的开发有着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成人数字、词语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发展特征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

首先,成人的数字工作记忆广度逐渐增加。

数字工作记忆广度是指个体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处理和操控的数字信息的数量。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对数字序列的记忆能力提高。

这可能是因为成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到数字信息,对数字序列的处理和记忆能力得到了锻炼。

此外,数字工作记忆广度的发展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学习经验和认知培训等。

其次,成人的词语工作记忆广度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词语工作记忆广度是指个体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处理和操控的词语信息的数量。

随着成人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记住和处理更多的词语。

此外,研究还发现,学习语言的起始时间和语言环境对词语工作记忆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早期开始学习语言且接触到丰富的语言环境的成人,更容易拥有较高的词语工作记忆广度。

最后,成人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也逐渐增加。

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是指个体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处理和操控的视觉空间信息的数量。

随着成人的大脑发育成熟和经验积累,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视觉信息来辅助工作记忆的处理。

此外,研究还发现,与数字和词语工作记忆相比,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发展更容易受到训练的影响。

通过视空间工作记忆的认知培训,成人可以提高其处理和操控视空间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

影响成人数字、词语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

遗传因素通过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来影响工作记忆广度的发展。

工作记忆的研究综述

工作记忆的研究综述

工作记忆的研究综述作者:管芳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2期[摘要]刷新功能是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刷新功能与工作记忆任务密切相关,工作记忆以及刷新功能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工作记忆的概念、模型提出与发展、研究范式以及脑机制等方面对工作记忆及刷新功能进行全面综述。

[关键词]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刷新功能[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134-02一、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的含义在认知心理学中,1974年Bdadelye和Hithc等人对工作记忆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他们认为工作记忆是一种能量有限的系统,该系统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储存、加工,并且工作记忆为言语理解、学习和推理等提供临时的储存空间和加工时所必需的信息。

[1]研究表明,工作记忆与执行功能、抑制和液态智力等高级认知能力关系密切。

执行功能是目前心理学家所关注的焦点,是工作记忆相关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研究相对滞后的一部分。

然而执行功能的含义其实相当广泛,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整体上讲,它指有机体对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对认知过程有非常防范的影响,同时又具有非领域特异性的特点。

目前研究较多的执行功能有:记忆更新、注意转换、双任务协调和抑制优势反应。

[2,3]其中,工作记忆刷新与工作记忆任务关系最为密切,并且它与工作记忆广度任务相关显著。

二、工作记忆模型的提出与发展Baddelye在模拟短时记忆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模型,认为工作记忆该模型包括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和视觉空间摸板[4],如图1所示。

工作记忆可能存在多个系统,分别用于加工处理不同种类的信息。

目前发现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工作记忆系统,即负责处理语言信息的言语工作记忆和负责处理空间信息空间工作记忆。

言语工作记忆对应于Baddeley提出的工作记忆中的语音环路,可以看成是言语信息的缓存区,而空间工作记忆则对应于视空模板中负责缓存空间信息的缓存区。

小学生视觉空间表征、工作记忆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小学生视觉空间表征、工作记忆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 8)认为视觉表象是认知主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头脑 中所创建 12 9
1引言 .
的心 理 图 画翻 rs e (96 则 认 为是 描 述 视 ;Pem g 18)
觉或空间信息的 理图式嗍 1 2 、 " 。心理图式意味着所给
数学问题 的表征研究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 信息 中的关系表象 ;而心理 图画则与问题 中相关 0 的热点。成功地解决数学问题最关键的首先是理 的或不相关的人物 、地点 、事件联系在一起。2
的各种关系) ;后者主要表征物体之间重要的空间 视觉空间模板在短期 内保持视觉和空间信息并且 对这些信息进行操作[。中央执行系统针对特定 1 I 】 关 系翻 。 空间能力是 由许多心理技能所组成的 ,这些 的问题进行视觉或空间资源 的分配 ,同时对与 当 心理技能主要涉及到以视觉化的方式来理解 、操 前任务无关的信 息 进行抑制。 作 、重组和解释各种关 系或者说来表征 、转换 、 本研究主要考察在我国文化 和教育背景下 , 产生和回忆象征性 的、非言语性 的信息婀 hr 视觉空间表征 、空间能力和工作记忆对小学六年 。Se—

教育论坛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3 14 2 1 年第 56 6 2—2 期 0 1 - 期 总第 78 2页
作 者简介 :罗 琨 ,深圳 大学 师范
学 院 ,硕 士研 究生 在读 ,发 展 与 教 育心理 学专 业 ,研究 方 向 :学
习与认知。
小学生视 觉空间表征 、工作记忆与 数 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作用是相矛盾 的翻 。 觉—空 间表征的程度。该测验共有 1 道题 。由于 5 Pe e 总结 了中学生解决 数学问题 时采用 美 国小学生与中国小学生在数学能力上的发展差 rmg s 的五种表象 :1 . 具体的图画表象 (oc tpc r 异 ,本研究综合了数学专家的意见进行 了修改。 C nr e io — e ti ( WIC R中的木块 图:主要测量学生的 2 ) S— 觉表象 (i s ecm gr 包括手 的运动和其他 空 间能力 。 Kn t t ae eh i i y 的手势) . ;4 动态表象 (ya i iae 包括对几 D nmcm gr y ( ) 句 子 尾 词 记 忆 任 务 ( et c pn 3 Sn neSa e 何 图形的动态转换) . ;5 对公式 的记忆[。她还指 Ts) 砌 a :主要测量学生的工作记忆。 k aiae ) . lm gr ;2模式表象 (ae ae ) . y Ptr ig r ;3动 tnm y

认知老化研究进展

认知老化研究进展

认知老化研究进展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降低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使得认知老化成为研究的热点。

除此之外,近几年老年痴呆症现象渐渐普遍,和老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也进一步推动了认知老化的研究。

国外对此方面的研究报告很多,进展很快,国内有关研究尚未形成一定的系统,本文将对其作一系统的介绍。

一、认知老化的概念认知老化是指脑老化引起的认知衰退,是指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的轻微损害改变。

这里的认知主要是指:信息处理,初级加工和次级加工,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一般认为,晶体智力( 如词汇、知识经验等) 在成年后仍会随年龄增长,直到70 岁以后才出现显著的减退; 流体智力( 如记忆、注意、推理能力等) 则在成年早期达到高峰后即开始缓慢地下降,进入老年阶段后衰退进程加快。

总体而言,它表现为认知速度的减慢,工作记忆下降,抑制无关刺激影响的能力减弱以及现场依赖性增强。

二、认知老化的生理机制(一)大脑结构完整性老化伴随着大脑体积下降,可能与某些认知领域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老化对脑白质完整性亦造成影响,尤其前额叶脑白质表现最为敏感,脑白质完整性下降可导致失连接状态,表现为执行功能和信息加工速度等认知领域的功能下降。

(二)大脑活动水平和模式静息态FMRI发现老年人的大脑特别是前额叶血流量和代谢降低。

大规模的神经系统协调功能损害。

(三)任务态功能影像学研究发现老年人局部脑区的过度“激活”现象。

老年人大脑半球非对称性减弱模型和老化中由后向前转移模型。

老年人大脑半球非对称性减弱模型是指年轻人在完成一些认知任务时,大脑激活呈现出明显的单侧化优势( 即非对称性) ,而老年人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常过度激活对侧半球的相应脑区,呈现明显的双侧化( 即非对称性减弱) 趋势。

老化中由后向前转移模型是由Grady 提出的,他在一项研究人脸感知和位置的研究中首次发现,在两种任务条件下,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在枕颞区的激活减弱,而在前部脑区包括前额叶皮质的激活增强。

首发抑郁症患者空间工作记忆的fMRI研究

首发抑郁症患者空间工作记忆的fMRI研究

首发抑郁症患者空间工作记忆的fMRI研究彭代辉;江开达;方贻儒;刘树永;刘军;耿道颖【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08(014)002【摘要】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矩阵工作记忆任务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激活特征,为抑郁症空间工作记忆力的缺损机制提供影像学线索.材料和方法:1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与12例健康对照者,配对进行矩阵工作记忆任务的脑fMRI扫描.以AFNI软件对fMRI数据定位定量分析.结果:①首发抑郁症患者组矩阵工作记忆0-back及2-back任务执行正确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矩阵工作记忆任务激活两组受试者的脑区为:右侧与左侧前额叶BA9/46、右侧与左侧顶叶BA7/40、右侧与左侧额叶BA6区及辅助运动区SMA(P<0.05);③患者组的上述前六个脑区激活强度分别为:0.21%、1.11%、2.61%、2.82%、1.23%与1.31%,低于对照组的2.60%、2.50%、4.96%、4.36%、2.94%与3.45%(P<0.05).两组间SMA区激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矩阵空间工作记忆能力下降,双侧BA9/46、BA6与BA7/40区功能减弱是其空间工作记忆能力缺损的机制之一.【总页数】5页(P89-93)【作者】彭代辉;江开达;方贻儒;刘树永;刘军;耿道颖【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华山医院精神卫生教研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华山医院精神卫生教研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华山医院精神卫生教研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6【相关文献】1.首发抑郁症患者字母工作记忆fMRI研究 [J], 彭代辉;江开达;徐一峰;刘军;刘树永;耿道颖2.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探究 [J], 吴宇棋;吴晓珺;杨漫欣3.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研究 [J], 李桂臣;万晓娜;李吉柱;4.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研究 [J], 李桂臣;万晓娜;李吉柱5.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视空间工作记忆研究 [J], 孔文婷; 陈学丛; 朱国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研究

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研究

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研究邢子英;王怀经;孟海伟;刘谦;冯蕾;尹群生;孙建【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5(43)8【摘要】目的:损伤大鼠双侧基底核形成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用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共同检测该模型的可靠性。

方法:选用3月龄大鼠16只,随机选8只制成模型组,将鹅膏蕈酸钠(IBO)注入大鼠双侧基底核,其余8只为青年对照组。

另选24月龄大鼠8只为老年对照组。

用Morris水迷宫对3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

结果:模型组与青年组、老年组相比,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均明显下降(P<0.01)。

结论: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是检测AD模型的可靠方法。

【总页数】3页(P716-718)【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疾病模型,动物;基底神经节;空间参考记忆;空间工作记忆【作者】邢子英;王怀经;孟海伟;刘谦;冯蕾;尹群生;孙建【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山东省滨南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相关文献】1.方位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空间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 [J], 贾宁;鲁忠义;代景华2.音乐诱发负性情绪对语音工作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不同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欧阳峥峥;孙世月;李雪冰;罗跃嘉3.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对小鼠的空间参考记忆和工作记忆的影响 [J], 周赛君;何金彩;陈江帆;舒丹;朱美娥4.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空间参考记忆和工作记忆能力的改变 [J], 柯尊记;姚志彬;陈以慈5.东莨菪碱对大鼠空间参考记忆和工作记忆的不同影响 [J], 于萍;渠春环;石密;李新旺;郭春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进展作者:席春华, 朱幼玲, 汪凯作者单位:席春华,汪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心理学实验室,合肥,230061), 朱幼玲(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61)刊名: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年,卷(期):2008,34(7)被引用次数:4次1.Ssug JH;Jiang Y Visual working memory for simple and complex features:An fMRI study[外文期刊] 2006(03)2.EOg HY;Chen D;Jiang Y Visual working memory for simple and complex visual stimuli 2005(06)3.Jiong Y;Ohon IR;Cimn MM Organization of visual short-term memory 2000(03)4.Baddeley AD Working memory: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 2003(10)5.赵志民;杜亚松;方贻儒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工作记忆的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6(02)6.禤宇明;傅小兰视觉工作记忆的特征捆绑[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 2005(04)7.罗良;林崇德;刘兆敏客体工作记忆任务中大脑皮层活动的记忆负荷效应[期刊论文]-心理学报 2006(06)8.Axmacher N;Mormann F;Fernández G Sustained neural activity patterns during working memory in the human medial tem-pond lobe 2007(29)9.Todd JJ;Marois R Capacity limit of visual short-term memory in human pooterior parietal cortex[外文期刊] 2004(15)10.Vogel EK;Woodman GF;Luck SJ Storage of features,conjunc-tions,and objects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2001(01)11.Luck SJ;Vogel EK The capacity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for features and conjunctions[外文期刊] 1997(20)12.Gowan N The magical number in short-torm memory:A recon-sideration of mental storage capacity 2001(01)13.郭春彦工作记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 2007(01)14.McNab F;Klingherg T Prefrontal cortex and basal ganglia control access to working memory[外文期刊] 2008(01)15.Mottaghy FM;Gangitano M;Sparing R Segregation of Are-as Related to Visual Working Memory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Re-vealed by rTMS[外文期刊] 2002(04)16.Mohr HM;Goebel R;Linden DE Content-and task-specific dis-sociations of frontal activity during maintenance and manipulation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2006(17)17.Berryhill ME;Olson IR The right parietal lobe is critical for visu-al working memory[期刊论文]-Neuropsychologia 2008(07)18.Finke K;Bublak P;Zihl J Visual spatial and visual pattern working memory:Neuropsychological evidence for a differential role of left and right dorsal visual brain[外文期刊] 2006(04)19.Ventre-Dominey J;Bailly A;Lavenne F Double dissociation in neural correlaes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a PET study 2005(03)20.Curtis CE;Rao VY;D'Esposito M Maintenance of spatial and motor codes during oculomotor delayed response tasks[外文期刊] 2004(16)21.Alain C;He Y;Grady C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inferior parietal lobe to auditory spatial working memory[期刊论文]-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008(02)22.Smith EE;Jonides J;Keeppe RA Dissociation verbal and spatial workiog memory using PET 1996(01)23.Courtney SM;Petit L;Maisog JM An Area Specialized for Spatial Working Memory in Human Frontal Cortex[外文期刊] 1998(5355)24.Klingberg T Development of a superior frontal-intrapatietal net-work for visuo-spatial working memory[外文期刊] 2006(11)25.Ranganath C Working memory for visual objects:complementary roles of inferior temporal,medial temporal,and prefrontal cortex[外文期刊] 2006(01)26.Olson IR;Moore KS;Stark M Visual working memory is impaired when the medial temporal lobe is damaged[外文期刊] 2006(07)27.Delvenne JF;Bmyer R Does visual short-term memory store bound features? 2004(I)28.Wheeler ME;Treisman AM Binding in short-term visual memory 2002(01)29.Gajewski DA;Brockmole JR Feature bindings endure without at-tontian:evidence from an explicit recall task 2006(04)30.Lee D;Chun MM What are the units of visual short-term memo-ry,objects or spatial locations? 2001(02)31.Klingberg T;Forssberg H;Westerberg H Increased brain activity in frontal and parietal cortex underlies the development of visuo-spatial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during childhood 2002(01)32.Olson IR;Jiang Y;Moore KS Associative Learning Improves Visual Working Memory Performance[外文期刊] 2005(05)33.Oleson PJ;Westerberg H;Klingberg T Increased prefrontal and parietal activity after training of working memory[外文期刊] 2004(01)34.Vogel EK;Maehizawa MG Neural activity predic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capacity[外文期刊] 2004(6984)35.Baddeley AD Working memory 1992(31)1.张丽.李泽爱.汪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损伤研究[期刊论文]-精神医学杂志 2010(2)2.刘飞.王恩国客体工作记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 2010(2)3.席春华.朱幼玲.汪凯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8(7)4.席春华.朱幼玲.汪凯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8(7)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sjjsjbzz20080702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