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精选课件PPT
合集下载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课件: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7张ppt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课件: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9410420c5da50e2524d7f50.png)
复习提问
1、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 于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 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否都有 生物生存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吃剩的饭 菜变酸的情况?这是谁搞的恶作 剧?使饭菜变酸是本身产生的还 是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今天我 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法国“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 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一:
观点之二:
来自于肉汤自身。 来自于空气。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B A
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几天后
A
(对照组)
出现了微生物, 肉汤浑浊变质
B
(实验组)
没有微生物 不变质
对照很重要!
空气+微生物
B
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 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分析讨论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 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分析并探讨下来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表达交流:探Biblioteka 提出问题前提究
作出假设
的
制定计划
关键
基 本
实施计划
步
得出结论
骤
表达交流
填词
( 关键 )
( 前提 )
1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 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
___前___提___。
1、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 于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 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否都有 生物生存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吃剩的饭 菜变酸的情况?这是谁搞的恶作 剧?使饭菜变酸是本身产生的还 是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今天我 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法国“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 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一:
观点之二:
来自于肉汤自身。 来自于空气。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B A
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几天后
A
(对照组)
出现了微生物, 肉汤浑浊变质
B
(实验组)
没有微生物 不变质
对照很重要!
空气+微生物
B
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 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分析讨论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 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分析并探讨下来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表达交流:探Biblioteka 提出问题前提究
作出假设
的
制定计划
关键
基 本
实施计划
步
得出结论
骤
表达交流
填词
( 关键 )
( 前提 )
1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 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
___前___提___。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ppt课件1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033cfa7927d3240c8447ef60.png)
复习提问
1、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 于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 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否都有 生物生存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吃剩的饭 菜变酸的情况?这是谁搞的恶作 剧?使饭菜变酸是本身产生的还 是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今天我 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几天后
A (对照组)
出现了微生物, 肉汤浑浊变质
B (实验组)
没有微生物 不变质
对照很重要!
空气+微生物
B
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 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分析讨论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 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常用的探究方法
• • • •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量法 4、调查法
多种方法并用
课外作业
小明在地上发现了蚯蚓。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一下 ,蚯蚓到底是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
1 提出问题:
2 做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5 得出结论: 6 表达交流: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法国“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 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一: 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二: 来自于空气。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A
B
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1、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 于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 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否都有 生物生存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吃剩的饭 菜变酸的情况?这是谁搞的恶作 剧?使饭菜变酸是本身产生的还 是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今天我 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几天后
A (对照组)
出现了微生物, 肉汤浑浊变质
B (实验组)
没有微生物 不变质
对照很重要!
空气+微生物
B
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 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分析讨论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 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常用的探究方法
• • • •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量法 4、调查法
多种方法并用
课外作业
小明在地上发现了蚯蚓。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一下 ,蚯蚓到底是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
1 提出问题:
2 做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5 得出结论: 6 表达交流: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法国“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 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一: 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二: 来自于空气。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A
B
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 (共20张PPT)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6a75c4af1ffc4fff47ac04.png)
பைடு நூலகம் 归纳总结
一、探究的基本过程(6步)
注意:探究实验变量唯一
二、探究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量法 4、调查法
1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 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
__前__提___。
2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
成功的__关__键__ 。
1、在“探究光照对某种生物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 变量是__光__照___,此实验为___对__照_实__验____,需要遵循 _单__一__变__量__原_则___,即只有__光__照__不同,其他条件_相__同__, __光__照___在实验中是唯一变量。对照组是__有_阳__光__的__组__, 实验组是__黑__暗_的__组__。
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一般都是 在理想条件下,排出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 组一般只控制研究因素,其他条件都处于理想状态。
A 普通烧瓶实验
B 曲颈瓶实验
变量: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变量选择: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
二、探究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 测量法
实验法 调查法
A 第一步
B
杀灭原有的微生物
A
B
第二步
肉汤放凉后,自然条件下观察
A
B
3天以后肉汤变质
4年后仍新鲜如初
第三步
把B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接触空 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A
B
第四步
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得出结论)
结论: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提出问题)
探 究
探究成功的前提
(作出假设)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83b20a05087632311212fd.png)
牧业 ●他对微生物的研究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的基础,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开创微生物生理学; ●他的研究使得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人们的寿命
因此而在一个世纪里延长了三十年之久。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1位。
设计曲颈瓶实验推翻“自然发生说”
第二个瓶颈虽然也与空气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空气 中的微生物仅仅落在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入肉汤中 生长繁殖引起腐败变质。
精彩回顾
曲颈瓶实验
1.为什么要将两瓶中的肉汤加热煮沸?
杀灭原有的微生物
2.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空气能进入,而微生物不能进入
比较甲、乙两组烧瓶的异同:
对照组
变量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 学家、化学家。 ●发明了巴氏灭菌法; ●发现酒石酸的镜像同分异构体; ●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
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他的研究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
甲乙
自然状态 下的正常
表现
改变条件 的非正常
表现
实验组
影响因素
内容物 加热煮沸 加热煮沸时间 ......
甲:普通烧瓶 等量同种肉汤
√
相同
......
乙:曲颈瓶 等量同种肉汤
√
相同
.Hale Waihona Puke ....瓶口形状 有微竖生直物 无微鹅生颈物
原则 相互做对照,称为:对照试验
有且只有一个变量在变 化
的基础,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开创微生物生理学; ●他的研究使得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人们的寿命
因此而在一个世纪里延长了三十年之久。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1位。
设计曲颈瓶实验推翻“自然发生说”
第二个瓶颈虽然也与空气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空气 中的微生物仅仅落在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入肉汤中 生长繁殖引起腐败变质。
精彩回顾
曲颈瓶实验
1.为什么要将两瓶中的肉汤加热煮沸?
杀灭原有的微生物
2.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空气能进入,而微生物不能进入
比较甲、乙两组烧瓶的异同:
对照组
变量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 学家、化学家。 ●发明了巴氏灭菌法; ●发现酒石酸的镜像同分异构体; ●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
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他的研究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
甲乙
自然状态 下的正常
表现
改变条件 的非正常
表现
实验组
影响因素
内容物 加热煮沸 加热煮沸时间 ......
甲:普通烧瓶 等量同种肉汤
√
相同
......
乙:曲颈瓶 等量同种肉汤
√
相同
.Hale Waihona Puke ....瓶口形状 有微竖生直物 无微鹅生颈物
原则 相互做对照,称为:对照试验
有且只有一个变量在变 化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共50张PPT)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共5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7292a17cd184254a353510.png)
4、曲颈瓶实验。观察法、实验法
1.小明饲养了一对兔子,他每天喂养时,把 它们的动作习惯以及各种反应都一一记录 下来,以便以后进行分析比较,那么,他 的这种探究方法是( )A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进行实验探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一般还应同时设计(C )
A、分组实验
♪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
18、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
♪
19、大家常说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可是不认真的话,这辈子你就废了,自己的人生都不认真面对的话,那谁要认真对待你。
5.用某种动物来作观察实验,完毕后应将 动物是( C )。
A.毒死 B.掩埋 C.放生 D.烧掉
6、巴斯的实验设计曲颈瓶的目的是
A 与外界空气隔绝
B
B 与外界微生物隔绝
C 防止水分进入
D 降低温度
7. 生物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六个环节,分别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8.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 _____,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____; 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____。 9. 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有很多,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 实际工作中,往往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1.小明饲养了一对兔子,他每天喂养时,把 它们的动作习惯以及各种反应都一一记录 下来,以便以后进行分析比较,那么,他 的这种探究方法是( )A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进行实验探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一般还应同时设计(C )
A、分组实验
♪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
18、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
♪
19、大家常说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可是不认真的话,这辈子你就废了,自己的人生都不认真面对的话,那谁要认真对待你。
5.用某种动物来作观察实验,完毕后应将 动物是( C )。
A.毒死 B.掩埋 C.放生 D.烧掉
6、巴斯的实验设计曲颈瓶的目的是
A 与外界空气隔绝
B
B 与外界微生物隔绝
C 防止水分进入
D 降低温度
7. 生物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六个环节,分别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8.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 _____,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____; 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____。 9. 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有很多,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 实际工作中,往往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济南版七上生物课件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9张PPT)
![济南版七上生物课件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6305fb0c22590102029d99.png)
温 度 25℃ 5℃
25℃
现 象 变质 不变质 不变质
1.实验前将锥形瓶内的肉汤高温煮沸的目的是 杀死微生。物
2.依据实验结果,三位同学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甲 。
甲:锥形瓶内的肉汤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乙:肉汤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丙:低温可抑制细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三、当堂练习
(2019年真题)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当移开花 盆时,鼠妇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潮湿的地方。这 是为什么呢?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该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实验:
A. 25℃和0℃
B. 有空气和无空气
C. 温度和水分
D. 有光和无光
2. 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可不相同
B. 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
C.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D. 所有的条件都相同
科学探究的过程
1.提出问题
科 学
2.作出假设
探
3.制订计划
A、B两个烧瓶有什么区别?
巴斯德实验
☆第二步:对A、B两个烧瓶进行煮沸
A
B
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巴斯德实验
☆第三步:将A、B两个烧瓶静置
A
B
微生物
浑浊
无变化
A、B两个烧瓶内肉汤有什么变化?
巴斯德实验
☆第四步:将B烧瓶长颈打断
B
B
浑浊
B烧瓶内肉汤有什么变化?
巴斯德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
原因是_提_高__实__验_结__果__的_可__靠__性_(_避__免_偶__然__性_,__减__少_实__验__误_差__)。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七年级上册生物高效优质课件(济南版)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七年级上册生物高效优质课件(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157c1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5.png)
设计中,曲颈瓶的妙处在哪(实验成功之处)?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异同点:除瓶口不一样,其他都相同
4.实施计划
2.煮沸杀菌: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
A
B
4.实施计划
3.观察:肉汤放凉后,自然条件下观察。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微生物能使肉汤变
质,可能来自于空
A
气或肉汤本身
B
4年后仍新鲜如初,没 有微生物
通过AB组的对 比,我们才能 得出正确的实 验结论!
对照试验: 两组做对比的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
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异同点:除瓶口不一 样,其他都相同
A
做对照
B
→变量 本实验变化的条件:空气中的微生物能否进入
根据变量的 处理分组
对照组:自然情况下的,不用实验就知道的结果; 实验组: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在实验之前
(4)在选用大豆种子时,选取大小,形态相同的大豆的原因是:( 控制单一变量 )
(5)另一名同学在此实验的过程中每组只选用了三粒大豆种子进行实验,这种设 计正确吗?为什么小明要选用30粒大豆种子?( 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
(6)为了使实验更加具有可信度,小明重复了该实验多次,再统计了每次实验 种子的萌发数后,应对萌发数做( 平均数 )处理。
济南版生物学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The Exploration
01
什么是探究?
3
探究: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或解释其原因的研究过程
我与老师谁更高?
钥匙去哪里了?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共27张PPT)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ec17ea4c77da26925c5b024.png)
5.归纳一下,巴斯德实验从提出问题到得出 结论并表达交流,可分为几个步骤?
阅读课本P11 ,思考问题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什
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么?探究成功的关键
前提
是什么?
制定计划 (关键)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阅读课本P11-P13 ,思考问题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观察法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些微生物来自于 空气。
2.在巴斯德制定的研究计划中,设计的曲颈 瓶妙在何处?
空气能进入,而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
3.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形成对照实验 补充对照实验的要求:只有一个变量,其他 条件应完全相同。
4.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 生物来自于空气。
复习检查:
1、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组成? 2、生物圈的范围?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1、什么叫栖息地? 2、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3、栖息地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1单元第1章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巴斯德实验及重要知识点。
(难点)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 点) 3、掌握生物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1.巴斯德试验中,实验变量是 ( A.烧瓶的直颈和曲颈 B.空气 C.有无微生物进入 D.温度
C
)
2.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 对照实验的是 ( ) B A.有光、无光 B.有光、无水 C.干燥、湿润 D.有空气、无空气
3.小明饲养了一对兔子,他每天喂养时,把它们的动 作习惯以及各种反应都一一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进行 分析比较,那么,他的这种探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阅读课本P11 ,思考问题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什
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么?探究成功的关键
前提
是什么?
制定计划 (关键)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阅读课本P11-P13 ,思考问题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观察法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些微生物来自于 空气。
2.在巴斯德制定的研究计划中,设计的曲颈 瓶妙在何处?
空气能进入,而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
3.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形成对照实验 补充对照实验的要求:只有一个变量,其他 条件应完全相同。
4.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 生物来自于空气。
复习检查:
1、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组成? 2、生物圈的范围?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1、什么叫栖息地? 2、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3、栖息地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1单元第1章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巴斯德实验及重要知识点。
(难点)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 点) 3、掌握生物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1.巴斯德试验中,实验变量是 ( A.烧瓶的直颈和曲颈 B.空气 C.有无微生物进入 D.温度
C
)
2.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 对照实验的是 ( ) B A.有光、无光 B.有光、无水 C.干燥、湿润 D.有空气、无空气
3.小明饲养了一对兔子,他每天喂养时,把它们的动 作习惯以及各种反应都一一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进行 分析比较,那么,他的这种探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9张PPT)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d9ffe06f61fb7360a4c6549.png)
弯曲的瓶颈能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3. 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 瓶的作用是什么?
作对照。空气中的微生物没有受到任 何阻挡而进入瓶内。
4. 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 论?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探究成功的前提
制定计划
探究成功的关键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肉汤放凉后,自然条件下观察 对照组
实验组
A
3天以后肉汤变质, 出现微生物
B
4年后仍新鲜如初, 没有微生物
变量
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的巴 实斯 验德
在 展 示 他
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变腐败,这是谁搞的“恶作 剧”呢? 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呢?
一、探究的基本过程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
只有运用正确的生物学探究方法,才能科学地 认识生命现象。
巴斯德实验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 不进微生物
A
B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1、只是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才 有生物生存,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生物圈 。
2、生物圈的范围 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下约10千。 米之间
3、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
各约 100米 厚的范围内。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
4、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3. 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 瓶的作用是什么?
作对照。空气中的微生物没有受到任 何阻挡而进入瓶内。
4. 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 论?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探究成功的前提
制定计划
探究成功的关键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肉汤放凉后,自然条件下观察 对照组
实验组
A
3天以后肉汤变质, 出现微生物
B
4年后仍新鲜如初, 没有微生物
变量
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的巴 实斯 验德
在 展 示 他
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变腐败,这是谁搞的“恶作 剧”呢? 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呢?
一、探究的基本过程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
只有运用正确的生物学探究方法,才能科学地 认识生命现象。
巴斯德实验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 不进微生物
A
B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1、只是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才 有生物生存,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生物圈 。
2、生物圈的范围 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下约10千。 米之间
3、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
各约 100米 厚的范围内。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
4、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综
合,得出结论。实地调查是生物学研究
常用的调查方法。
2021/3/2
22
观察≠只用眼睛看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
看。科学观察是进行
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
方法,它包含“观”和
“察”,即不仅要通过
眼镜看,还要开动脑
筋,积极思考。
2021/3/2
23
看教材P13的问题并回答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基本过程一般包括的几个步骤了吗?
提出问题
前提
探 作出假设
究
的 基
制定计划
关键
本 过 程
策划方法和步骤 实施计划 所需材料和器具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2021/3/2
14
科学探究应注意的问 题: (1)科学探究要设计 对照试验,即遵循对 照性原则 (2)根据探究的问题, 确定实验变量 (3)一组对照实验只 有一个变量,即单一 变量原则
2021/3/2
27
课后练习
5在实验法研究中,往往需要收集与问题相关 的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A.提出更好的问题 B.更好地做出合理的假设 C.更好地解释实验结果 D.得出合适的结论
自然发生。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17
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相信这
种学说。后来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为这
一错误认识画上了句号。巴斯德认为肉
汤放置久了变酸是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
肉2汤021/3/引2 起的,他如何证实这一假设呢?3
步骤一
准备两个烧瓶,A瓶是普通烧 瓶,瓶口竖直向上,是敞开 的;B瓶是瓶口拉长呈“S”形 的曲颈瓶,瓶口也是敞开的。
2021/3/2
12
1.概念:指在生物学家探究一种结论的真实性时,
所进行的除了一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如刚才
“巴斯德的实验”中,微生物是实验变量,(第一
个瓶微生物能进入,第二个瓶空气能进入,而微生
对照实验 物不能进入)
2.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
2021/3/2
B曲颈瓶的肉汤里因长颈 弯曲,微生物进入不了 肉汤,肉汤保持新鲜。
7
步骤四
将B曲颈瓶的长颈打 断,使瓶口能竖直接 触空气。
2021/3/2
8
步骤四观察到的现象:
B曲颈瓶内的肉汤在不 久之后就会变质。
2021/3/2
9
实验结论:肉汤变质是微生物 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 气。
2021/3/2
10
巴斯德设计的“s”形曲 颈瓶的作用:弯曲的瓶
颈既能使肉汤与外界相 通,又能阻止空气中的 微生物进入瓶内。
2021/3/2
11
巴斯德的实验为什么要设 计一个曲颈瓶呢?难道直 接用直颈瓶不行吗?
不懂了吧!其实啊, 设计曲颈瓶的目的是 你能理解他们的话吗? 要与直颈瓶相比较, 从而验证巴斯德的假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下吗?设————对照实验
1.“假设”是黄粉虫能吃塑料并吸收 “变量”是食物中的泡沫塑料
2.防止偶然性 3.可以利用黄粉虫吃了塑料垃圾,减少白色污染
1.观察法 2.略
2021/3/2
24
课后练习
1巴斯德认为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
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什么?______
A .运气好B . 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认真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____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
2021/3/2
26
课后练习
4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
A.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B.作出假设应有一定依据,不能臆断 C.探究实验时可以设置多组实验组 D.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外其他因素也可 不同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2021/3/2
1
学习目标
①、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 验的过程,概述科学探究 的大致过程。 ②、说出常用的探究方法。
2021/3/2
2
学 前导
入
千百年前,人们认为生物是“自然发生”的,
不洁的衣物会自生跳蚤,污秽的死水会
自生蚊子,肮脏的垃圾会自生虫蚁,总
之,生物可以从它们存在的物质元素中
2021/3/2
4
步骤二
将A、B两烧瓶中的肉汤 用高温加热煮沸,杀死 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2021/3/2
5
步骤三
肉汤放凉后,放在相同的自 然环境下,一段时间后,观 察肉汤的变化。
2021/3/2
6
步骤三观察到的现象:
注:若永远不将B瓶的长颈打断, 肉汤保持多年不变质
A烧瓶的肉汤中 出现了微生物, 肉汤浑浊变质。
2021/3/2
19
实验法
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在一定条件下, 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操作和观察、记 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2021/3/2
20
测量法
利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工具,对确定 对象的高度、速度、温度等进行测量,用 数据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2021/3/2
21
调查法
为达到设想的目的,制订计划,收集研
2021/3/2
15
看教材P11的问题并回答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为了解决“微生物是肉汤自身产生的还是来 自于空气”;假设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 于空气” 2.妙在能使空气进入而微生物不能 3.作用是进行对照试验(比较) 4.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2021/3/2
16
第二课时 探究的常用方法
2021/3/2
17
我们知道巴斯德的实验运用了 实验法。
可是,在科学探究中,实验法 是生物学的唯一方法吗?
答案:不是的,实验法是生物
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除实验法
外,研究生物的方法还有观察
法、测量法、调查法等多种方
法
2021/3/2
18
观察法
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感 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 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 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2下列关于实验法基本过程的操作顺序正确 的是___
A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B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C.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
达交流
2021/3/2
25
课后练习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
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量,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干扰实验结果。
3.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是不加入任何研究因
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组;或自然状态下
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实验组是
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或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
做实2021验/3/2 处理的对象组。
13
从巴斯德的实验中你能总结出探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