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反思(两篇)
小学课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小学课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4db83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14.png)
小学课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课文教学反思:《草船借箭》一、教学目标:通过对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背景,了解智慧战略的重要性,并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所学的《破釜沉舟》这个故事,使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共读课文:教师边读边指导学生注意,学生跟读,并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词和生词。
3. 分组合作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读一个段落,然后讨论段落中的关键信息,最后汇总到全班展示和讨论。
4. 概括课文大意: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大意,并记录在课堂笔记上,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检查。
5. 分组表演:将课文分成几个小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来演绎,以激发他们的表达和动手能力。
6. 板书总结:将学生的表演中的重要信息整理出来,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以便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课堂重点。
7. 分角色讨论:将学生再次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讨论这个角色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结论。
8. 师生互动: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回答课文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多参与,提问问题要多样化,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9. 小组分享: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分享给其他小组成员,并进行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
10.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故事,继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概括出课文的大意。
学生在分组合作阅读和分组表演环节中,通过角色扮演来展示自己的表达和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师生互动和小组分享环节中,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并能够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互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课外拓展环节则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优秀10篇)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a246f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a.png)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优秀10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篇一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草船借箭》在教学时,我也按照教材,逐步分析,力求把课文讲细讲透,让学生充分了解诸葛亮的才能,学习他。
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可以说,这让我们对全文的理解和对诸葛亮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知道,诸葛亮之所以要借箭,是因为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设计陷害他。
那么,对周瑜来说,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让诸葛亮完不成任务,三天交不出十万支箭。
所以,他必然十分关注诸葛亮的一举一动。
众所周知,诸葛亮虽然堪称三国时期的第一聪明人,但周瑜的才能也是数一数二的。
既生瑜,何生亮,可以说周瑜和诸葛亮的才能是在伯仲之间,不相上下。
那么,诸葛亮虽然料定鲁肃会帮忙,鲁肃也确实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准备了二十只草船和六百名兵士,并且没有告之周瑜。
在这里,我就有疑问了:诸葛亮把二十只草船和六百名兵士藏在哪里?周瑜军中少了二十只草船和六百名兵士他会一点都没察觉?三天时间,六百名兵士不用生火做饭吗?从常情来说,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可以说是因为好胜心强。
既然要自己胜,则必然要对方败。
所以,周瑜应该是想尽办法来破坏诸葛亮的一切行动,文中也确实写到了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那么,当鲁肃告诉周瑜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时,周瑜会一点也不怀疑吗?周瑜也是个聪明人,又不是蠢才,怎么会无动于衷呢?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不禁产生了怀疑。
课后,我查阅了《三国演义》,文中也是这样写的: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看来,周瑜确实是蠢才,当初他是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而故意刁难,现在明明知道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造箭的材料,但却不加多想,不再派人去打探虚实,而用三天的时间来睡大觉,在大帐里坐等诸葛亮的失败。
周瑜呀周瑜,如此你岂有不败之理?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部编版五下《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下《草船借箭》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be43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4.png)
部编版五下《草船借箭》教学反思一、引言《草船借箭》是中国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则故事,讲述了周瑜借箭的故事,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在小学五年级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部编版教材将《草船借箭》作为必学故事之一,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活动。
本文将对部编版五下《草船借箭》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教材内容分析部编版五下《草船借箭》作为一则经典的故事,很好地体现了智勇双全、智取豪强的特点。
教材将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讲解,详细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同时,教材还在适当的位置插入一些生词和诗词,增加了故事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整个教材内容设计紧凑合理,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三、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部编版五下《草船借箭》非常灵活多样。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表演、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通过朗读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观看动画片或者舞台剧的表演,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和冲突;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深化。
这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效果分析部编版五下《草船借箭》的教学效果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等多个方面。
首先,教材内容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其次,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通过观看表演的方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增加记忆效果。
再次,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总之,部编版五下《草船借箭》的教学效果表现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虽然部编版五下《草船借箭》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仍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5篇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38cf4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4.png)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5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草船借箭》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复述故事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做法:1、紧扣“借”字,梳理故事内容。
故事以“借”为主线,讲述了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的经过,突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聚集课题“草船借箭”中的关键词“借”字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各种问题。
再将学生的问题整理为三个主要问题:为何要借箭?如何借箭?借箭的结果?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在课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将__划分成三个部分。
再从中提取关键信息,连起来说一说,便初步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画示意图,辅助复述经过。
借箭的经过是故事重点,也是复述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将借箭的具体经过以示意图的方式呈现,可分为准备阶段、出发借箭、第一次受箭、第二次受箭、借箭返回。
学生理清每个环节的关键信息,便能把握好借箭的具体经过。
如借箭前需准备的人员(每条船配三十多名军士)和材料(二十条快船、青布幔子、草把子);出发借箭时邀请鲁肃、用绳索连接船、朝北岸开;两次受箭时的船头方向,敌军人数;借箭返回时的高喊致谢。
示意图的提示,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学生小组间进行接龙复述,兴致很高,大多数学生能抓住重点,关注细节,复述时再用纸折小船进行演示,较为完整、精彩。
3、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符号标划出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词句,品读体会,再在表格中概括人物主要特点。
学生踊跃发言,积极交流。
我充分尊重学生,肯定他们的阅读体验。
但对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主要关注的还是他对于天气的准确预测。
他早知道三天后会有大雾,才立下三天内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且前两天都没有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出发去借箭。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e808e6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2.png)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引言概述:《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讲述了刘备借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教学中也被广泛运用,带给学生启示和教育。
然而,教学中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1.1 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1.2 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相匹配,不应过高或过低。
1.3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估和反馈。
二、教学内容设计不够生动有趣2.1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游戏等方式,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2.2 教学内容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3 教学内容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选择不够多样灵活3.1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风格进行选择,不应一刀切。
3.3 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成长。
四、教学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客观4.1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注重全面发展,不只看成绩,还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
4.2 教学评价方式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4.3 教学评价方式应该注重激励和引导,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五、教学效果评估不够及时有效5.1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应该及时总结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5.2 教学效果评估应该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5.3 教学效果评估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通过对《草船借箭》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成长。
希望教师们可以不断反思和改进,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部编版五下《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下《草船借箭》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54cc3c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3.png)
部编版五下《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1. 教材内容分析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故事之一,讲述了周瑜借东风之机,利
用草船借箭之计,成功破敌的故事。
在本篇故事中,不仅展示了周瑜智勇双全的形象,更体现了智谋胜过武力的道理。
这是一个教学中非常值得深入挖掘和分析的故事。
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草船借箭》,使学生了解智谋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策略
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条件,巧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故事导入法引入课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场景;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思考周瑜如何利用草船借箭之计破敌;小组讨论法,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如何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等。
4.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智慧和道理,引导学生不仅停留
在故事表面,更深入领会其中的道理。
同时,教师在设置问题和活动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教学中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探索、发现和创新。
5. 总结
通过对《草船借箭》教学的深入反思,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智慧
和战略,更能培养学生的策略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6d4776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c.png)
感谢观看
THANKS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 他人观点,增强了团队合作和协调沟通能力。
详细描述
学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05
教师成长反思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深入解读《草船借箭》一文,教师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 物性格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提升教师的阅读理解能力。
增强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优化建议
深入挖掘课文内涵
01
在讲解课文时,不仅要关注语言文字本身,还要深入挖掘课文
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拓展阅读材料
02
提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背景资料、人物传记等,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背景和相关知识。
强化语文实践能力
03
通过写作、朗诵、表演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
02
教学效果反思
学生参与度
总结词
整体参与度较高
总结词
部分学生仍需提高参与度
详细描述
在《草船借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 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回答问题, 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详细描述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表现出较为消极的态 度,不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需要教师进一 步引导和激励,以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课堂节奏调节
在课堂教学中,我适时调节课堂节奏,根据学生的反应和 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 注意力集中。
04
学生发展反思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总结词
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总结词
学生学会了多角度思考
详细描述
通过引导学生对《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进行深入分析, 激发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了他们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4)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4)](https://img.taocdn.com/s3/m/7f61ca9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7.png)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 背景介绍《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典籍《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著名故事,讲述了刘备借走东吴箭筒以增强自己军队实力的故事。
该故事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智慧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文将对草船借箭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其优点和改进之处。
2. 草船借箭教学的优点草船借箭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草船借箭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战争时期的背景中,学生会对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战略目标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2.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智慧草船借箭教学通过给学生一个特定的任务,要求他们利用现有的资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掘创造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草船借箭教学中,学生一般要分成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这种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
3. 草船借箭教学的改进之处虽然草船借箭教学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1 缺乏评价机制草船借箭教学一般只关注学生的过程,而忽略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评价。
缺乏评价机制无法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增长。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有必要引入评价机制,例如给出解决问题的标准和评分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3.2 缺乏理论知识的引导草船借箭教学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解决问题,但忽略了对理论知识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讲解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本质,并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3.3 需要加强反思和总结在草船借箭教学中,学生通常只关注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行动,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改进。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优秀9篇)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ca7ef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7.png)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草船借箭》教学反思(优秀9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篇一这天早上上了一节公开课,这是赴天津学习上的第一节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一节课下来,情绪比较复杂,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
虽然整堂课都比较顺,都能按教学环节进行,重点能突出,教学目标也顺利地完成了,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用心,也有几处亮点。
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课堂生成的东西比较少,课堂的气氛也不够活跃,感觉是我引着学生按着我的思路、按着我的预设走,好像我变成了主人,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就应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起着“导”的作用,然后能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
可我却没能和学生在课堂上碰撞出火花,仅仅是走过场而已。
这堂课,我主要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此刻哪几方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都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这让我感到了我们的学生和津南的学生的明显不同,通常我们的学生能根据老师的问题找出答案,但很少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即使能说也是简单的几句,这的孩子就不一样,每个孩子回答问题时已经习惯性地把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了,这和老师的长时间训练有关,平时注重学生理解潜力、口头表达潜力的培养,使每个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不仅仅如此,这的老师对每个学年段的训练重点都十分熟悉,在教学中都能把课程标准的训练重点落到实处,就像我听导师的常态课,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就以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把握文章的脉络为主,第二课时就深入地分析课文,抓重点词句帮忙学生理解、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主要抓住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必须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来引导学生理解,抓住“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诸葛亮会笑谁?”然后通过重点词句的推敲,感受曹操的生性多疑、鲁肃的忠厚老实、周瑜的嫉贤忌能。
关于《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精选16篇)
![关于《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eba56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5.png)
关于《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精选16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篇1《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为了切实落实好“生本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我在备课时深刻领会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出发点,设计每个教学环节。
尽量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活动的开展。
一、我首先“从题入手,因题质疑”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展开思考,设疑。
师:看了《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谁用用草船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骗”箭?等等。
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课堂中我利用导学案教学,小组合作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汇报到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我让学生探究,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
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此时,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学生不但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的。
2020年人教部编版新教材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0年人教部编版新教材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5708232ba1aa8114431d9e1.png)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
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关于三国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生自由讨论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吗?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着重指导:(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师指导正音。
(2)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
(3)(出示生词)指定学生带读。
3.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起因(1~2自然段);经过(3~9自然段);结果(10自然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想借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小结。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将计就计,承诺三天就能办好。
接下来,他如何在三天内成功造好十万支箭呢?且看下回分解。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本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3a1fd9aad51f01dc381f10e.png)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古典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4篇课文。
课文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草船借箭》记叙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故事,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5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军事、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点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的生字可以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醒学生注意:“擂”读léi,不能读成lèi;“丞”读chénɡ,不能读成cénɡ。
指导写字时,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
本课要求学生正确读写的词语较多,可以将这些词语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已不常用的词语,如“军令状、水寨”;另一类是如今仍常用的词语,如“妒忌、军事、委托”等。
要注意分类指导,对不常用的词语,只要求学生知晓大意,能够读写即可。
对常用的词语,要求学生理解意思,正确读写,并能积累运用。
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6f5fe4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3.png)
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反思一、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草船借箭》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文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补充材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激发学生思考的引导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草船借箭”这一计谋的妙处在哪里?为什么诸葛亮能够在困境中化危为机?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故事中人物智慧和背后道理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多角度分析历史文化价值观通过教学《草船借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文化中的价值观。
对于诸葛亮的谋略和机智,学生可以从中感悟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临危不乱”的品质,培养他们胆识和智慧。
四、启发学生的人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还要引导他们思考与自身生活、学习相关的问题。
通过讨论《草船借箭》中涉及的智慧和勇气,可以启发学生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智慧化解困境,勇气面对挑战,培养学生的格局和担当。
五、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涵盖智慧、勇气、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塑造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渗透,激发他们对善良、勇敢等价值观的认同,传递正能量,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成长。
结语通过对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历史文化理解、价值观塑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引导性问题,多角度分析历史文化价值观,启发学生人生思考,进行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925086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f.png)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讲述了周瑜借箭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特别是在教学方面。
本文将对草船借箭进行教学反思,探讨如何将这个故事运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设定1.1 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明确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
1.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讨论和分析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3 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小组讨论或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选择2.1 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进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草船借箭的主要角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教学内容设计3.1 故事背景介绍在教学开始前,可以简要介绍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
3.2 故事情节讲解通过讲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
3.3 分组讨论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方法4.1 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检验学生对草船借箭故事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4.2 小组展示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展示他们对草船借箭的理解和分析,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3 作业布置可以设计相关作业,让学生回顾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检验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优质课教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草船借箭》教案设计两篇含说课稿
![【优质课教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草船借箭》教案设计两篇含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2a3f414aa00b52acec7ca45.png)
篇一《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教学重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借“箭”,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百年历史,百年战乱,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里塑造了许多英雄,数不胜数,更有智慧充满其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
2.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理解“剑”与“箭”)3. 幻灯出示故事历史背景。
二、揭示目标1.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故事脉络。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3.体验阅读乐趣,交流读书体会。
三、自学研读1.先快速浏览课文,完成故事主要内容填空。
提问:课文围绕着什么展开?(明确课文围绕着“箭”展开。
)各路人物纷纷登台亮相,斗智角力。
看看出现了哪些人物呢?明确课文中出现了:周瑜、诸葛亮、曹操、鲁肃。
提问:围绕着“箭”,他们分别做了什么?故事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呢?理清脉络。
引领学生明确:起因周瑜“逼箭”(为什么:忌妒);经过鲁肃“助箭”、诸葛亮“借箭”、曹操“送箭”;结果诸葛亮“交箭”。
诸葛亮成功“交箭”,出示句子:课文最后一句。
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2.学生自学,勾画重点语句来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3.四人小组讨论。
四、反馈交流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相机板书)1.知天时。
2.晓地理。
3.识人心。
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出示重点语句。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3298e8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c.png)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引言概述:《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争策略故事,通过刘备借箭的计策成功克敌制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汲取一些有益的教育思考,帮助学生们培养战略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1.1 引导学生理解战略思维的重要性通过教授《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战略思维在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中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1.2 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草船借箭》中的情节和人物行为,让他们思考刘备为什么选择借箭,以及他是如何制定计策的。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培养出自己的决策能力,学会在面对问题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1.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草船借箭》的故事中,刘备通过组织团队合作,成功地借到了箭。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2.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草船借箭》中的情节复杂多样,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并从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刘备如何利用周围的资源,创造出借箭的计策。
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可以培养出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寻找非常规的解决方案。
2.3 培养学生的执行力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刘备如何实施借箭计策,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计划付诸实践。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培养出自己的执行力,学会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3.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对《草船借箭》故事的好奇心。
例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者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31c2c3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8.png)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讲述了刘备借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以其聪明才智和灵活应变的能力而闻名于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草船借箭中汲取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草船借箭》进行教学反思。
一、战略规划1.1 制定明确的目标: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设定明确的目标,使他们明白学习的方向和目的。
1.2 制定合理的计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1.3 灵活应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有效。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草船借箭的故事,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2 多媒体辅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等,来呈现草船借箭的故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3 提供选择: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1 分析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草船借箭的故事,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关键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能力。
3.2 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3 逻辑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草船借箭的故事中的逻辑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4.1 小组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2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草船借箭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让他们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4.3 互助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评估与反馈5.1 清晰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评价标准,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2023年草船借箭教学反思【多篇】
![2023年草船借箭教学反思【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cac3f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c.png)
2023年草船借箭教学反思2023年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今日,我教《草船借箭》一文时,“例行公事”,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
大多数学生就围绕“谁向谁借”、“为什么要借”、“借的经过”、“借的结果怎样”来提问题,这时我发现郭威的小手举得异常高,一向不愿放下来,我心里嘀咕:还会问什么呢?可为了不打消他的进取性,我请他发言:“‘借’是需要经过别人同意的,而在这个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诸葛亮应是‘诈’箭,为什么要用‘借’呢?”当我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时,感到为之一震,一名小学生居然敢向教师发问,敢向教材挑战。
我立刻意识到,敷衍、搪塞都是行不通的.,课前精心准备的教案也应搁置一下了。
于是,我顺水推舟地说:“可书中明明用的是‘借’啊!这可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呀!”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不一会儿,A说:“两军对垒,运用策略,不能说是诈骗,不然诸葛亮怎样能称得上是军事家呢?”B说:“从此刻法律的角度看,十万支箭并非是一个小数目,诸葛亮犯了诈骗罪。
”C立刻说:“不对,那也得分清什么时间,为谁服务呀!诸葛亮这么做是为了国家,为的是蜀吴两国的利益,所以我认为这个‘借’最适宜!”“‘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我看过《三国演义》,在以后的战争中诸葛亮不也把这些箭如数奉还了吗……”争辩声、讨论声、称赞声不断地传出。
当我看到这一幕时,不禁感到一丝欣慰。
正是由于我今日的包容态度大度,才使得我对我的学生有了新的并且深刻的认识,也使得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民主的课堂氛围,因而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创造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于是,我没有断然判定他们说得正确与否,而是对他们敢于大胆质疑,发表自我意见进行了表扬,学生个个喜形于色。
“那究竟用这个字适宜吗?课文中你会有新的发现。
”这一过渡自然得体,使得学生乐意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去读__,去思考。
2023年草船借箭教学反思2《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故事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反思
![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6f66d2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e.png)
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反思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主导者,学生则扮演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然而,《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草船借箭”一节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范式。
这一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和探究空间。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挥想象力,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知识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另外,“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也注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拓展了思维的边界,促进了个人和集体的成长。
但是,“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指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教师需要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避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走入误区。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和学习方法。
在这种互动式的教学中,学生需要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需要一定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
因此,我们在借鉴“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的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适当调整,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教师既要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也要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我管理和学习的能力,珍惜这种宝贵的学习机会,不断探索和创新。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范式。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探究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教师也可以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两篇)
(一)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罗贯中写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课文主要讲了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故事情节曲折,充满智慧,引人入胜。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教给方法找对应。
很多课文都是前后呼应,这样的知识学生是掌握的。
本课许多内容前后呼应,教学时,我教给学生找到前后对应的学习方法。
第一是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第二是找它的预测或结果,第三是把两句话连在一起。
一句表预测,一句表结果,前后一对应,就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在理解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再去寻找其他一一对应的句子,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四笑”,精准感悟。
教学时,我让学生细心研读课文,抓住重点人物诸葛亮探究。
课文写到诸葛亮共有11处,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
随后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和众多信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体会到诸葛亮笑自己时是自信的笑,笑曹操时是轻蔑的笑,笑鲁肃时是友善的笑,笑周瑜时是得意
的笑,从而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
这样的研读丰富了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
(2)复述课文,提高能力。
复述课文是学生对教材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绝不能省略,学生有没有完全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就全靠复述课文这一环节了。
在让学生复述课文之前,我让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列出课文小标题:“借箭的原因——借箭的准备——借箭的经过——如数交箭”,然后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说一说草船借箭这则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将这三组同学所说的合起来完整地说一次。
学生说完,我还要求学生动笔将这则故事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写好后经过修改,再请同学站上讲台进行现场复述课文的练习。
学生借助复述课文这一环节,无形中会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里许多句段当中的文字内化成为自己可用的语言,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发展了逻辑思维,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不足之处(思失)
课上完了,回顾整节课,自己觉得还是有一些遗憾:
课件范读那个环节,我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就不会出现课堂中那种沉闷的现象了。
Flash动画吸引了学生,那就是周瑜给诸葛亮派任务时的对话,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其次是鲁肃和诸葛亮在江中草船借箭的过程,学生看得不亦乐乎,看了一遍,要求看第二遍,
4.改进措施(思改)
运用远程教育,教师应该更认真地备课,不但备所上的远教课,还要充分备学生。
像《草船借箭》这样的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们在以后的教育中,要重视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分组研读,抓住人物动作、语言,把握人物特点,这样不但增加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表演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二)
本文是小学语文部编版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故事: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借公事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凭着神机妙算在三天内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让周瑜自叹不如。
文章篇幅较长,内容丰富,人物鲜明,既要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弄懂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要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鲁肃等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一、教学效果
1.准确把握课堂目标。
直接切入中心,找原因——“草船借箭”的原因。
周瑜妒忌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从容向周瑜立下了军令状,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引出“造”箭结果:诸葛亮如期
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 在读中通过重点词语切入全文的教学重点。
我通过“神机妙算”一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法,一步步深入了解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特点,让学生感知了草船“借”箭的过程,令学生清晰地认识了人物特点,使学生领会了“神机妙算”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并感受到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准确、精练地用词。
在课堂上,我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以学生的阅读分析为主,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激发学生亲近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成功之处
自主合作探究见真知。
课堂中我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研读第2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汇报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我让学生探究,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通过细细品读体味,一个活生生的摇着鹅毛扇谈笑风生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诸葛亮形象跃然纸上。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主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抛给学生后,让学生去找,小组合作去琢磨,然后带着他们体会,教给他们联系上下文学习的方法,真的不用怕学生读不出、找不到,课堂上学生的滔滔不绝让我们见识到了学生们知识面之广、思维能力之强。
三、不足之处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活动不够到位,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
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声音过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吝惜自己对学生的评价,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会使表达不到位的同学声音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