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做好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对如何做好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强化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激发阅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兴趣是“爱学”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积极思维的前奏。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又不同于小学或者普通初高中语文教学,更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爱好有针对性的实施阅读教学,强化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能力。

1.培养查阅的习惯。

2.培养下批注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

4.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

5.培养速读习惯。

要教会学生阅读时做好摘录,写好随感。许多学生通过课外书籍和网上阅读的并不少,但读完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作摘录有关系。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评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环节来控制自己阅读的注意力,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而且懂得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同时把精彩优美的语句和文章的片段摘录下来,广撷博采读物的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使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的习惯,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

二、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如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这些都为学生的个性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

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层意思说,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

三、明确教学重点,开启茅塞,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紧紧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重点,优化课堂提问。教师不应该离开教学目标,提节外生枝或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搞得支离破碎,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的问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所以,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教师备课时应精挑严选,细心设计,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目标明确的巧妙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这个道理。

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问题意识

阅读中的问题意识,是指对文本内容中“问题”(通常是读者认为的“错误”、“欠缺”和“不理解”之处)的发现和感知。问题意识在阅读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对于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乃至进一步形成独立性、创造性的人格特征都有重大影响。在阅读中的问题意识的表现,人们通常用“质疑”来表示。质疑的核心就是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疑”是思维成果的一种形式,没有思维活动,也就不可能产生疑问。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新,

有时甚至比解决问题本身更为重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者。

五、读写结合

阅读和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吸纳和输出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为写作积淀了很多富有价值的内涵,无论是深刻的思想,还是丰富的语言表达,长期的阅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写作,写作中产生的新的体验也会促使学生进行新一轮的阅读活动。通过这样一种阅读与写作互动的过程,达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合龙,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

唐诗人杜甫则更明确地表达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说明不仅要多读,还要把握思想,体会感情,明辨是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受其熏陶;读多了,见闻才广博,知识才丰厚,写文章才能文思敏捷,像滔滔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正如有人所说的“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读是基础,是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读与写具有紧密的辩证关系。“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纪年日程》),不仅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而且强调必须下功夫、费力气去读,就像座座平地而起的大楼一样,没有工程师和建筑工人日夜的劳作,就不可能建成,也不可以拔地而起。清朝学者唐彪更强调了读的作用,他指出:“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应

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可见,要把写作能力提高,必须把熟读放在首位。清代散文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人民教育出版社顾振彪先生所说:“写作与阅读结合,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苦,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总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和体验。我们只有让学生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这样“阅读一写作一阅读”往复循环训练,学生的语文水平才能迅速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