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障碍及突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思维障碍及突破

阳荣威

内容提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历程中最充满想象和创新热望的阶段,并不是许多人所认为的缺乏创新思维。然而,由于其创新思维存在感性障碍、情感障碍、文化与环境障碍、知识障碍,而无法发挥出来。只有突破这些障碍,创新思维才会喷涌而出。

关键词:创新思维障碍突破

如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生成,是时下教育界讨论的热点,其潜在的前提是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然而事实是,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历程中最充满想象和创新热望的阶段,只因其创新思维存在障碍而无法发挥。因此,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是排除其思维的障碍,开启潜在的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的感性障碍及突破

创新是通过解决问题得以体现的,然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观所感会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察觉问题本身及解决问题所需信息,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创新思维的感性障碍。

生活中最常见的感性障碍就是观察中的先入为主——成见。所谓成见就是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见解来观察事物。一种标签(教授、椅子、汽车、青年)一经使用,人们几乎很难注意到被帖上标签的事物的其他品质和用途。如人们会先入为主的认为椅子是用来座人的,而不会去想还会有其他的用途。这是因为成见在心理活动中,许多用来形成概念的信息都先被记录在记忆中,而记忆不可能储存感觉所接受的全部信息。大脑通过过滤出被判断为无用的信息,将余下有用的信息尽可能地与已储存在大脑中相一致的信息进行分类。当信息在以后再现时,它便是一种简化的、规范化的形态——一种最初的成见。[1]

成见虽然可以根据大脑里已有的分类系统,对眼前不充分的材料加以充实,但是它却可能是新的感觉组合的严重障碍。我们知道,创新就是要将似乎不相干的信息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有价值的的整体。但是大脑里已有的分类系统——成见,则阻碍着把那些表面互不相干的信息结合为一个新的整体,从而形成感性障碍。

培养学生质疑的的态度无疑是有助于消解成见对创新思维带来的障碍。一个人富于创新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对事物持质疑的态度。因为质疑能使人对大脑中一有的分类系统进行思考,改变原有的先入为主的做法,从而使得那些表面不相干的信息有可能组合成为一个新的整体,也就跨越成见的界限,使创新思维的感性障碍得以突破。

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具有质疑的态度,因为他们必须在几年内吸收消化大量的信息知识。例如,从出生到六岁之间自然吸收的知识,远远超过成人有意识的传授给他们的知识。他们通过观察,提出疑问而获得大量知识。不幸的是,许多人随着年岁的增长失去了这种质疑的态度。[2] 这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人们不喜欢我们刨根问底。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和其他成人往往对他们提出的那些与社会生活无关的问题(为什么能看透玻璃?)表示不耐烦,这就会抑制儿童的提问。我们的教育机构勉强传授其理应传授的知识(读、写、算、文化知识),但可供回答的时间很少,这实际上限制和阻止了学生提出问题。第二种原因与“知识大竞争”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懂得聪明能干是好事,而聪明能干往往与我们拥有的知识多寡密切相关。因此人们就陷入了一个怪圈。提出问题就承认自己对某件事情不知道或不理解,因此招致人们怀疑我们的知识不够渊博。这样就会出现难以置信的怪事。即大学生们每年交纳学费数千元,居然能够听天书般地座在课堂上而不提问题。

因此,改变人们质疑态度的退化状态是必要的。如果你先入为主或盲目的接受现状,你就不会有创新的动因,你看不到问题所在。所以对问题的敏感性是一个人富于创造力的重要特征之一。一旦发现了问题,就必须不断采取质疑的态度,一定要找到全新的解决办法。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对现存的答案、技术和方法应该持有健康的怀疑态度。

二、创新思维的情感障碍及突破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归属需要和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之一。然而,创新思维追求的是新颖和与众不同。当创新思想在头脑中出现时,由于害怕因此脱离大多数,人们归属需要和安全需要就会下意识地阻止这种新思想的出现,尤其是在追求大一统的群体中,这种现象就更明显。这种为照顾情感需要而使创新思维受阻的现象就是创新思维的情感障碍。

怕犯错误,怕失败,或者说怕担风险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情感障碍。虽然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许多人很难跨越这一步,他们害怕成为少数人而被孤立。这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的。新事物通常是对既定秩序的威胁,会受到抵制,给创新者造成巨大的思想压力。在这些压力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创新的大忌——从众性人格。

另外一种情感障碍是过分的追求秩序感。这同样是从追求归属和安全需要出发的,即不能忍受不确定性、存在多种可能性的状态,渴求波澜不惊的、井井有条的秩序。当然我们并不主张为使自己有创见就抛弃一切秩序。我们要讲的是那种大事小事都一味追求秩序的心理。一个复杂的问题的解决过程是棘手的,严格而符合逻辑的方法和手段往往十分必要,但不能过分。因为过分的追求秩序,就会使你的思维也那么按部就班、循规蹈矩,那么当你解决问题时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了。

为突破情感障碍给学生创新思维带来的困难,一方面我们要减少担风险的代价,解除学生对犯错误的恐惧感,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具体说就是:

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感有助于突破创新思维情感障碍。可能犯错误的焦虑,如一根无形的绳子紧箍着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强调从做中学的方法,可以鼓励学生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游戏般的尝试,而这种尝试是创新性问题解决的重要成分。何况学生最初犯的错误,他们以后会根据相应的标准对它们进行评价,从而抛弃它们。所以我们对这些错误应采取一种缓和而宽容的态度,这种态度会鼓励学生对许多可能的事情进行尝试。将学生的错误宣扬出去,甚至加以嘲笑,对改正错误的效用是极微的,并且会挫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传授有用的知识,在鼓励学生的冒险精神之余,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思进行探索时,犯错误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尊重学生的个性也可以突破创新思维的情感障碍。动人的旋律要用不同的音调去谱写,和谐的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个性来构建。爱因斯坦把发展人的个性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他说:“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社会。”由此可见个性的重要性。然而,我国传统教育由于大一统的思想作祟,在培养人才上过分强调统一规格,如一张巨大的网,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围困了学生的创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有个性的学生抱有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因为,“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无论在观念作用或者外显行为方面,都会偏离文化规范,他们自己也认识到这一事实。创造力的本质决定了一种创造性活动必须与众不同,它必须是异常行为。”如果我们对这种异常但蕴含着创新的行为,不是予以理解和承认,而是采取对个人承认是以顺从为条件时,则创新人才得不到重视,他们的奇特思想也会受到压抑。只有对学生的个性予以理解和宽容,学生的“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所有的创新思想才会喷涌而出。

三、创新思维的文化与环境障碍及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