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句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我仿佛看到了………………
0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这真是一个____的村居! 这更是一个____的村居!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9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 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小孩子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 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昨晚冻结在 盆中的冰块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提在手中 ,轻轻地敲打。
《田园四时杂兴(其三十一)》 朗读基调是亲切自然,前两句要读出 农家人的忙碌,后两句要读出儿童的 天真可爱。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 / 耘田 / 夜 / 绩麻, 村庄 / 儿女 / 各 / 当家。 童孙 / 未解 / 供 / 耕织, 也傍 / 桑阴 / 学 / 种瓜。
读完诗文,说说诗中描写的大人们在 干什么?小孩子又在干什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通过描写乡 村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 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 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
成人
四时田园杂
兴(其三十
一)
儿童
耕田 绩麻 勤劳 各当家 负责
未解耕织 天真、好学
学种瓜
对劳动人 民的赞美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说说古诗描 写的是儿童在什么季节的什 么活动?
冬季里儿童玩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稚子:幼小的孩子。
脱:剜。
晓:早晨。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 Nhomakorabea取出来。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 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 现在的玻璃。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共31张PPT)
颈联侧重写人的无忧无虑、勤劳纯朴,以动衬静,愈显 其静。
课文探究
画面总合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 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
乡村生活图景。
伍 课文鉴赏
诗歌赏析
1.“山居秋暝”中的“暝”的意思是__傍__晚___与“迷花倚石忽已暝”中的“暝”意思是否相 同?__相__同___ 2.含联、颈联对仗工整,分别从_色___、__静__、___动_、_____声四个角度进行了描写。 3.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__诗__中__有__画__ (用四个字概括)的特点。 4.在诗里诗人勾画出了一幅雨后晚景图, 从画中可以看出这里山村的风景是如此之_清___幽__, 民风是如此之_淳__厚__,(分别用两个字概括)犹如世外桃源。这就给__结__ 句中的__王__孙__自___可__留__ 作了有力铺垫。
古体诗(古风)
绝句
五言 七言
旧诗(古典诗歌) 近体诗(格律诗) 排律
诗
歌
词曲
新诗(现代诗歌)
律诗
五言 七言
解剖本诗形式 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首联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三 类,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 是五言律诗。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经春的花草,任凭它们凋谢枯萎,我却要留下享受这大自然无限的风光。
《山居秋暝》的思想内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课文探究
画面总合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 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
乡村生活图景。
伍 课文鉴赏
诗歌赏析
1.“山居秋暝”中的“暝”的意思是__傍__晚___与“迷花倚石忽已暝”中的“暝”意思是否相 同?__相__同___ 2.含联、颈联对仗工整,分别从_色___、__静__、___动_、_____声四个角度进行了描写。 3.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__诗__中__有__画__ (用四个字概括)的特点。 4.在诗里诗人勾画出了一幅雨后晚景图, 从画中可以看出这里山村的风景是如此之_清___幽__, 民风是如此之_淳__厚__,(分别用两个字概括)犹如世外桃源。这就给__结__ 句中的__王__孙__自___可__留__ 作了有力铺垫。
古体诗(古风)
绝句
五言 七言
旧诗(古典诗歌) 近体诗(格律诗) 排律
诗
歌
词曲
新诗(现代诗歌)
律诗
五言 七言
解剖本诗形式 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首联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三 类,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 是五言律诗。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经春的花草,任凭它们凋谢枯萎,我却要留下享受这大自然无限的风光。
《山居秋暝》的思想内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课件(40张ppt)
结合课文插图,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
读诗歌,试着把握诗歌的节奏。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理解题目
一年四季
四时 田园 杂兴
有感而发的兴趣
农村
诗的题目意思是作者随兴写下一年四季 农村里的情景。
在田间锄草。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 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 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 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 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 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 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风景。诗中用梅子黄、 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 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2.学习后两句。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便横坐在 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浑厚无 邪。 ②诗中的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表现出了牧童 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宋 杨万里
推举阅读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 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
杨万里: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 国诗人。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 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 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正直 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 家,终忧愤而死。与陆游、尤袤、 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 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读准古诗、了解诗意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共21张PPT)
古诗词三首
牧蓑遮醉媚锄剥
篙棹媪
mù
suō
牧蓑
游牧 牧童
蓑衣 蓑笠
zhē
zuì
遮醉
遮盖 遮掩
醉意 沉醉
mèi
chú
媚锄
妩媚 谄媚
锄草 锄强扶弱
bāo
剥
剥壳 剥花生
gāo zhào
收篙停棹
ǎo
翁媪
牧童 蓑衣 茅檐 莲蓬 黄昏 渔船
近义词
铺——展 卧——躺 停——止
反义词
饱——饿 低小——高大 黄昏——黎明
不脱蓑衣卧月明。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 活现。
注释
[铺]展开 [野]原野 [弄]逗弄 [明]明亮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翻译
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原野,放眼一望无垠, 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 )
5.《舟过安仁》一诗的一、二句押韵。
(√ )
[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溪东]小溪的东面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翻译
茅草屋又低又小,茅屋一旁的溪边长满青青的草。听见 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互相说话取笑, 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 面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可爱调皮的小儿子 最讨人喜欢,他正溪边趴着剥莲蓬。
什么是律诗和绝句?
唐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诗或古体诗,唐时创立了 近体诗或称今体诗。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律诗包 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 首八句。绝句每首只有四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这里的“言”是指每句中有几个字。绝句格律的基本要 素有三点:平仄、对仗和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 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 本规律。
牧蓑遮醉媚锄剥
篙棹媪
mù
suō
牧蓑
游牧 牧童
蓑衣 蓑笠
zhē
zuì
遮醉
遮盖 遮掩
醉意 沉醉
mèi
chú
媚锄
妩媚 谄媚
锄草 锄强扶弱
bāo
剥
剥壳 剥花生
gāo zhào
收篙停棹
ǎo
翁媪
牧童 蓑衣 茅檐 莲蓬 黄昏 渔船
近义词
铺——展 卧——躺 停——止
反义词
饱——饿 低小——高大 黄昏——黎明
不脱蓑衣卧月明。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 活现。
注释
[铺]展开 [野]原野 [弄]逗弄 [明]明亮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翻译
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原野,放眼一望无垠, 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 )
5.《舟过安仁》一诗的一、二句押韵。
(√ )
[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溪东]小溪的东面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翻译
茅草屋又低又小,茅屋一旁的溪边长满青青的草。听见 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互相说话取笑, 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 面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可爱调皮的小儿子 最讨人喜欢,他正溪边趴着剥莲蓬。
什么是律诗和绝句?
唐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诗或古体诗,唐时创立了 近体诗或称今体诗。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律诗包 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 首八句。绝句每首只有四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这里的“言”是指每句中有几个字。绝句格律的基本要 素有三点:平仄、对仗和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 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 本规律。
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课件(共61张PPT)
诗意: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 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
(2)这两句诗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 刻画出一个的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天真快乐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
(3)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白天除田里的杂草,夜里把麻搓成麻绳,村里 的青年男女都各自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
想一想
➢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 还要干些什么活? 犁地、插秧、积肥、收割……
想一想 ➢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情景?
农村里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想一想
➢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 说些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
理解词意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 里剜冰。 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 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 不是现在的玻璃
划分节奏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释题:
“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 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 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朗读方法
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注意生字、多音字。注意节奏、平常仄短熟读、 字正腔圆、朗朗上口、有板有眼。七言绝句一般 按照2/2/3的断句方法。整首诗通常1、2、4句 押韵,韵脚要适当延长,恰当重读。要读出诗歌 的节奏感,韵律美。
稚子金盆脱晓冰,银彩丝穿取当钲。
(2)这两句诗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 刻画出一个的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天真快乐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
(3)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白天除田里的杂草,夜里把麻搓成麻绳,村里 的青年男女都各自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
想一想
➢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 还要干些什么活? 犁地、插秧、积肥、收割……
想一想 ➢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情景?
农村里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想一想
➢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 说些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
理解词意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 里剜冰。 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 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 不是现在的玻璃
划分节奏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释题:
“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 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 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朗读方法
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注意生字、多音字。注意节奏、平常仄短熟读、 字正腔圆、朗朗上口、有板有眼。七言绝句一般 按照2/2/3的断句方法。整首诗通常1、2、4句 押韵,韵脚要适当延长,恰当重读。要读出诗歌 的节奏感,韵律美。
稚子金盆脱晓冰,银彩丝穿取当钲。
5下《古诗三首》ppt
作者介绍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 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 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 。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池塘周围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山衔落日浸寒漪
远远的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 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
也傍桑阴学种瓜。
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注释: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的题材诗篇 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当家:担任一定的工作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天真,可爱,爱劳动
勤劳
主题思想:《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劳动场面以 及乡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劳动人民及儿童的赞美之情。
家都有陆游的《剑南诗稿》9000多首,户户都有范成大的《石湖居士诗集》
1900多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吴船录》、《吴郡 志》等。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白天在田地里除草,夜晚搓麻绳
村庄儿女各当家。
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童孙未解供耕织,
多音字
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 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 又学晚唐诗。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 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 《海鱿赋》等。今存诗4200余首。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PPT(完美版)可编辑全文
孩子们看到冰块儿破碎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读出儿童的失望。
1 古诗三首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 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 第2题)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穿林而过) 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 ), 发出了如(玻璃破碎 )的声音。唉,太 令人( 失望 )了!
弄 动作: 脱 穿 敲
天真活泼 童趣盎然
冰
器物: 银钲 玉磬 玻璃
1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 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 自得其乐 的盎然意趣。
1 古诗三首
乡村儿童生活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们 陶醉,也让诗人陶醉了,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三首让人陶醉的古诗——《村晚》。
1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C )。
A.供·认不讳(g ōng ) B.供·不应求(g òng ) C.理解·(jiě)
杂兴·(xīng) 耕耘·(yún) 白昼·(zhòu)
1 古诗三首
二、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1 古诗三首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喜爱 拟人
衔:日薄西山、欲落未落
1 古诗三首
浸:青山、落日倒 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 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 象。
1 古诗三首
长满青草的池塘,快要落山的红 日,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 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 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zhòu
昼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读出儿童的失望。
1 古诗三首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 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 第2题)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穿林而过) 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 ), 发出了如(玻璃破碎 )的声音。唉,太 令人( 失望 )了!
弄 动作: 脱 穿 敲
天真活泼 童趣盎然
冰
器物: 银钲 玉磬 玻璃
1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 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 自得其乐 的盎然意趣。
1 古诗三首
乡村儿童生活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们 陶醉,也让诗人陶醉了,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三首让人陶醉的古诗——《村晚》。
1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C )。
A.供·认不讳(g ōng ) B.供·不应求(g òng ) C.理解·(jiě)
杂兴·(xīng) 耕耘·(yún) 白昼·(zhòu)
1 古诗三首
二、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1 古诗三首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喜爱 拟人
衔:日薄西山、欲落未落
1 古诗三首
浸:青山、落日倒 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 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 象。
1 古诗三首
长满青草的池塘,快要落山的红 日,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 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 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zhòu
昼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ppt
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
(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 概刚喝了酒,,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 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 发谁家 翁? 媪
听见茅屋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柔媚的南方言口音在互 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第41页/共58页
第54页/共58页
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 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 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朗读时,读出轻 快的语气,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 活的羡慕与向往。
第55页/共58页
请将《清平乐 ·村居》改写成一篇短文,再将它读 给同学听一听!
我来试一试!
第56页/共58页
收篙停棹坐船中。
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第27页/共58页
怪生无雨都张伞,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第28页/共58页
不是遮头是使风。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第29页/共58页
哪两句刻画了小童的童真和稚气? 哪两句告诉我们两小童张伞原因的句 子? 哪两句解开了诗人的疑惑? 诗人感到奇怪的原因是?
第21页/共58页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 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 “南宋四大家” 之一。 杨万里 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有诗二 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 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 斋集》。
第22页/共58页
解释字词 安仁: 篙: 棹: 怪生: 遮: 使: 使风:
第52页/共58页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完整版课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所见》袁枚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儿垂钓》胡令能
1
2
3
4
5
古诗词三首
01
02
CONTENTS
目录
钟汉离 荷仙姑 吕洞宾 张果老 曹国舅 铁拐李 韩湘子 蓝采和
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童年趣事
……
回忆
汇报人姓名
课文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01
02
“读”进来,“想”开去。
靠近经典,走进古诗,让我们——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高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01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02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03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04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05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06
诗句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的繁茂,感受到牧童的快活? 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课件(共18张PPT)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你好像看到 了什么画面?
农民劳动的繁 忙景象。
注释
【耘田】 在田间锄草 。 【绩麻】把麻搓成线。
翻译
(夏季)农人白天去田间锄草, 晚上在家搓麻线, 农家男女各 自都在做着自己的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不同之处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 十一)
《稚子弄冰》
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
《村晚》
充满了童真童趣
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 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 描写“脱冰作”戏”。
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 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作业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提示:改写古诗要注意保持古诗的内容基本不变,
在原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恰当、通顺的语言描画出 诗的内容。
玻璃。
翻译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 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 就像一个 银钲。
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忽然冰 块落地,发出像玉石破碎一般的声音。
主题概括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画了天 真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 了儿童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 :
宋代诗人。或以为眉州(今四川 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 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 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村晚
注释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说课课件(共19张PPT)
活动评价
活动4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自评
能结合注释说一说理解古诗的意思 ☆
能提出至少一个问题
☆
能有效进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
能师生配合,快速说出对应诗句
☆
互评
☆ ☆ ☆ ☆
谢 谢!
目标制定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 情的方法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 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梯级提升
教学目标
目标制定
0 1
通过划分古诗节奏,正确朗读古诗。
0 比较三首古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借助关键词语和插图想象画面,体会童真童趣。
3
2
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概述
2024/7/6
9
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实施
环节3 质疑,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发现古诗中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环节4 师生配合,理解诗意
1.学生尝试说出古诗意思。 2.教师说出一句诗的意思,学生快速说出诗句。 教师可以依次说出诗句,接着打乱顺序说。
教学过程的实施
环节5 拓展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
过渡:古人的童年还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请读一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结合注释和译文找到 有趣的地方。 1.自读古诗。 2.交流有趣的地方。
教学过程的实施
环节2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借助注释,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一)》 这首诗描写了哪个季节的农村景象?你是怎么知道的? “儿女”指的是谁? 农村的生活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教师读,学生想象画面,并说一说自己想象的画面。
1《古诗三首》课件(共55张PPT).ppt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 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 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冰心
《古诗三首》
图片忆童年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图片忆童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图片忆童年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图片忆童年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 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 闪烁的美丽景象。
横坐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诗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 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没有曲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 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
拓展积累
范成大为官期间,尽己 所能,兴除利弊,不遗余力。
退隐家乡后,十年时间, 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 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 所闻用诗的方式记录下来。
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 首田园杂兴中,他向世人展 示着未泯的童心。
交流诗评
作家钱钟书先生: 范成大是“中国
古代田园诗人的集大 成者。”
交流诗评
杨 万 里 一 生 作 诗 两 万 多 首 , 传 世 作 品 有 四 千 二 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代 表 作 有 : 《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 《 小 池 》 《舟过安仁》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初寻儿童
童孙 稚子
牧童
《古诗三首》
图片忆童年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图片忆童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图片忆童年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图片忆童年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 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 闪烁的美丽景象。
横坐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诗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 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没有曲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 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
拓展积累
范成大为官期间,尽己 所能,兴除利弊,不遗余力。
退隐家乡后,十年时间, 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 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 所闻用诗的方式记录下来。
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 首田园杂兴中,他向世人展 示着未泯的童心。
交流诗评
作家钱钟书先生: 范成大是“中国
古代田园诗人的集大 成者。”
交流诗评
杨 万 里 一 生 作 诗 两 万 多 首 , 传 世 作 品 有 四 千 二 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代 表 作 有 : 《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 《 小 池 》 《舟过安仁》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初寻儿童
童孙 稚子
牧童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精华版】PPT课件(完整版)
著有《诚斋集》等。
互动课堂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 诗歌大意。
幼小的孩子 一般指铜盆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孩子们被敲打冰块儿发出的美妙的声音 陶醉了,边敲边舞,不亦乐乎。忽然,这声 音戛然而止,传来了另一种声音,到底发生 了什么事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 吧!
02
结构与布局规划
1-清晰逻辑框架 2-突出重点信息 3-统一风格与配色方案
03
文字与图片运用
1-简洁明了文字表达 2-高质量图片素材选择 3-图文结合增强视觉效果
04
幻灯片设计技巧
• 1-简洁美观幻灯片样式 2-恰当使用图表和数据展示 • 3-注重版式和排版规范 4-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05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是什么“浸” 在水中?
落日、青山倒映 水中,与涟漪融为一 体、摇曳闪烁的美丽 景象。
总结:《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和《村晚》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气氛上有什么 不同?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村晚》
一片繁忙的景象
悠闲的景象
主题概括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展现了农家夏忙时, 的劳动场面。古诗的前两句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 出农家耕织 的场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 “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 天真可爱 ,流 露出 赞扬之意。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 浓的生活气息。
童孙未解供耕织。
从事。
gòng
供奉 供养 供职
gōng
提供 供给 供应
随性而写的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一年中的四个季节
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
作者简介
互动课堂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 诗歌大意。
幼小的孩子 一般指铜盆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孩子们被敲打冰块儿发出的美妙的声音 陶醉了,边敲边舞,不亦乐乎。忽然,这声 音戛然而止,传来了另一种声音,到底发生 了什么事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 吧!
02
结构与布局规划
1-清晰逻辑框架 2-突出重点信息 3-统一风格与配色方案
03
文字与图片运用
1-简洁明了文字表达 2-高质量图片素材选择 3-图文结合增强视觉效果
04
幻灯片设计技巧
• 1-简洁美观幻灯片样式 2-恰当使用图表和数据展示 • 3-注重版式和排版规范 4-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05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是什么“浸” 在水中?
落日、青山倒映 水中,与涟漪融为一 体、摇曳闪烁的美丽 景象。
总结:《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和《村晚》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气氛上有什么 不同?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村晚》
一片繁忙的景象
悠闲的景象
主题概括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展现了农家夏忙时, 的劳动场面。古诗的前两句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 出农家耕织 的场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 “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 天真可爱 ,流 露出 赞扬之意。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 浓的生活气息。
童孙未解供耕织。
从事。
gòng
供奉 供养 供职
gōng
提供 供给 供应
随性而写的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一年中的四个季节
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
作者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课件(共13张PPT)
首句用昼和夜对照,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繁 忙的景象。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 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显露出诗 人对儿童的爱好。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爱好。
全诗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流畅自 然,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满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 息。
《稚子弄冰》 南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 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 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赏析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 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 铮;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 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 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谢 谢 观 看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 (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 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 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 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 官归家,闲居乡里。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 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 的相通之处,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乐 趣。
作者介绍
雷震,南宋诗人,生卒不详。被认为眉州(今 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但又说 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 进士。其作《村晚》入选部编版语文课本五年 级下册第一课时,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 四。
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显露出诗 人对儿童的爱好。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爱好。
全诗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流畅自 然,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满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 息。
《稚子弄冰》 南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 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 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赏析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 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 铮;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 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 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谢 谢 观 看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 (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 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 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 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 官归家,闲居乡里。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 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 的相通之处,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乐 趣。
作者介绍
雷震,南宋诗人,生卒不详。被认为眉州(今 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但又说 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 进士。其作《村晚》入选部编版语文课本五年 级下册第一课时,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 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溪头卧剥莲蓬。péng
《清平乐·村居》词中哪几句写景,怎样的一幅图景?词人
刻画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从他们的行动及特点中你读到 了什么?说说你对词中“醉”的理解。
村中环境: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秀
上片
丽
村中人(老夫妇):醉里吴音相媚好
恬 静
大儿:锄豆
下片 中儿: 织鸡笼 (动作)小儿: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和写作背景及词 的文学常识,理解词的内容。
2、学习本词用白描手法, 描写 农村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
辛弃疾,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人(山东 济南人),南宋爱国 词人。一生主张抗金, 渴望恢复中原。著有 词集《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
词和词牌
•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 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 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 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 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 牌。
茅檐低小,yán
溪上青青草。
清
醉里吴音相媚好,mèi
平
白发谁家翁媪。 ǎo
乐
·
村 居
辛 弃 大儿锄豆溪东, 疾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wúlài bāo
表现出茅舍一家 老小幸福、和谐 的生活图景
小结: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 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 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 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 的欣赏。
职期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 熙八年被劾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 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 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生活。此时, 他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人物的刻画, 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乡情图。 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 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清平乐·村居》词中哪几句写景,怎样的一幅图景?词人
刻画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从他们的行动及特点中你读到 了什么?说说你对词中“醉”的理解。
村中环境: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秀
上片
丽
村中人(老夫妇):醉里吴音相媚好
恬 静
大儿:锄豆
下片 中儿: 织鸡笼 (动作)小儿: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和写作背景及词 的文学常识,理解词的内容。
2、学习本词用白描手法, 描写 农村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
辛弃疾,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人(山东 济南人),南宋爱国 词人。一生主张抗金, 渴望恢复中原。著有 词集《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
词和词牌
•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 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 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 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 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 牌。
茅檐低小,yán
溪上青青草。
清
醉里吴音相媚好,mèi
平
白发谁家翁媪。 ǎo
乐
·
村 居
辛 弃 大儿锄豆溪东, 疾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wúlài bāo
表现出茅舍一家 老小幸福、和谐 的生活图景
小结: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 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 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 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 的欣赏。
职期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 熙八年被劾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 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 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生活。此时, 他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人物的刻画, 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乡情图。 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 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