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学分层递进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中化学分层递进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中化学分层递进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中化学分层递进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因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的不同影响,在课堂上采取“一刀切”式教学的方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分层递进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差异,使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矫正、调节、分层提升的教学策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逐步提升和发展。今年,我校初中化学学科也开始了此项模式的探讨。

二.中学化学分层递进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该模式包含的六个环节:分层摸底补偿-分层明确目标-分层教学新知-分层练习测评-回授小结递进-分层布置作业。

这里要说明的是,上列课堂教学模式只表明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并不表示它们先后的必然顺序,实际上,有些环节(如分层明确目标、分层练习测评)是能够在整节课反复出现的。(二)各环节的含义、操作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分层摸底补偿。

即在教学新知识前,对各层次学生学习本节课新知识必备的基础知识、情感状态实行诊断,并针对各层次学生存有的不同缺陷给予补偿,为新课搭桥铺路。实施这个环节时应注意:(1)既要对认知领域实行摸底补偿,又要对情感领域实行摸底补偿,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如果老师能使每位学生都满怀激情地奔向目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2)了解学生的前期知识缺陷不一定是在本节课内实行。能够通过与学生谈话、批改作业等都可获得信息;对各层次学生实行补偿能够在课堂内教学新知前实行,也能够利用上课前的课外时间实行。

(3)对学生前期知识实行摸底在课堂上采取的形式能够是用难度不同的问题分别问低、中、高层学生也能够用难度不同的题目实行小测验。能够是一上课就实行,也能够在上课过程中实行。但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对各层学生表现出来的缺陷都要给予补偿。全班性的问题全班集中实行,对于高、中、低各层的问题分层实行,必要时个别实行。

2.分层明确目标。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及班中各层次学生可能性水平,

制定与各层次“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将这些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师生都明确学什么和各层次学生学到什么水准,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和评价功能。例如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这个知识点,低层目标是: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大致了解其实质,能实行简单的应用;中层目标是:不但要记住内容,还要能说明其实质,能实行一般的应用;高层目标是:熟记其内容,理解其实质,能实行复杂、综合应用。

3.分层教学新知。即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应用多种教法,精讲、讲深、讲透课文中的新知识。

(1)教学的组织形式: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2)实施这个环节应遵循几个原则:

①主导、主体和谐统一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是服务者,要激发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多问,让学生多动手,不代学生讲,不代学生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只有主导、主体和谐统一,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才是教学的成功。

②跨步适当原则。跨步要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学生不但听懂而且会做为目的。

③变式教学原则。针对学困生注意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水平差以及优等生需自我表现的特点,分层递进教学应严格执行老师讲解与学生活动交替实行形式。学生活动的形式有练习、讨论、竞赛、实验、回答问题等。

4.分层练习测评。即老师在讲解完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后,做分层练习、分层测试题等,巩

固所学知识,反馈教学效果,与原定的分层教学目标实行比较对照,矫正教和学的误差。实施这个环节时应遵循的原则:

①即时反馈原则。采取经常的练习和检测并即时收集反馈信息,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否则,“在不知道学习结果的情形下,重复次数与学习的结果无关。”

②经常激励原则。心理学表明:“95%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学困生更为严重。心理学同时还告诉我们:“没有比取得成功更能使学生激动和受鼓舞了”。所以,要经常给各层次的学生以适当的鼓励,使学生的成功得到肯定,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心,提升求知欲望。

③练、测与评是不可分割的。不论是做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检测题或动手做实验,都要尽量即时、准确地收集信息并实行筛选、提练,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设计矫正方案。

④布置练习、检测题的难度要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⑤布置分层练习、检测题时应注意其艺术性。例如能够说:“在完成本层次的练习后,还有时间也能够向高一层次的题‘挑战“。这样一来,对低、中层学生起到不小的激励作用。实践中发现,低、中层学生中有一些是能完成部分较高层次的练习或检测题的,这就使“递进”向前迈了一步。

5.回授小结递进。即对原来老师没讲清楚,学生普遍没掌握的地方及重要的知识点实行回授,将某几个知识点或本节课的要点实行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6.分层布置作业,即在下课前将各层次学生课后所要完成的巩固性练习、预习的问题交待清楚。实施这个环节时应注意:

(1)作业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应用知识的初步实践,又是老师了解学生,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应用好,不能可有可无。

(2)布置的课后作业要有层次,量要适当。

(3)作业的批改方式也要分层次。课堂作业要每一本即时批改,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教师每次可抽改若干本不同层次的,其余由科代表负责检查批改并向老师汇报,让学生主动发展。

分层递进教学是追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追求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合水平的提升,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作好基本素质的准备。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的操作要义: 1.分层编组、按组定标。 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智能实际,按学科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不同的学习竞赛小组,分组的目的是适应学生学习要求,便于教师辅导,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引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组不打破学生座次,不宣布学生等级。分组后根据教学大纲向各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种只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和对每组人员分别要求的方法,不但不会伤害学生自尊心,而且能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希望;学生强烈的荣誉感,好胜心又激励自己向目标迈进。同进鼓励组内竞争,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奖励并恰当调整其要求,符合学生好胜心理,能培养学生的注意、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进一步诱发学生内动力。 2.分层教学,教师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控制论原理和学生实际,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分成几个相应的教学层次。 在统一授课,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保证低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适当分层发散学生思维,使上等生“吃得饱”、下等生“吃得了”。实际上,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食量”(接受能力)不同,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要尽可能达到每个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如在教学第十一册数学第五页“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可分这样三层画线段图教。①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用去多少块?②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还剩多少块?③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修码头用去剩下的1/4修码头用去多少块?先集体授课第一层,布置低层组学生练习适当作业,再分别引导中、高层次组学生学习第二、三层知识(不要求全部掌握),并布置相应的作业。然后回过头来检查和指导第一组学生学习情况(要求人人过关)。在分层教学中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特别是对低层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导,牵着低层次学生“过河”,指导高、中层次学生“过河”,为每个学生掌握新知识内容,达到知识的彼岸,开发学生智能创造了条件。 3.分层辅导,教师根据学生信息反馈,利用复习课和练习课按复式班教学形式进行分层辅导。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分这样三层辅导不同层面的学生:①

《“五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五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方案 一、问题引入,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1、以旧带新的导入。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2、联系生活实例的导入。日常生活中包含很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如讲“解三角形”时能够这样导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 3、提问,质疑的导入。“一石激起千重浪”,就是演艺术,在平静湖水中激起波澜,那就是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学“负数”时不是象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 4、设置悬念的导入。好奇心理人皆有之,探求结果人皆可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求问题奥秘的兴趣,就是“设置悬念”。 5、“开门见山”的导入。上课不绕圈子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上课就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并且讲述教学目标再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主要的问题研究之上。 6、趣味性实验的导入。以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旨在激趣。如在讲乘法运算时用“拉面”引入新课,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 7、实际应用的导入。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的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搜索如果在教学中以实际应用引入新课,必须吸引学生,使学生学习精力集中,兴趣盎然。但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就是学生思考过,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带着求知目标投入到学习中,必然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挖掘元素,建立模型 在数学学习中,挖掘生活素材,能够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实践和体验,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难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利用生活现象建模意识。 三、对照教材,探索新知 问题引入实行探究是学生获得新知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问题引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可见,探究学习已经成为新的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实行学习活动,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 以探究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的新课程改革,不但将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将探究作为课程的内容标准。“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与传统知识传授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珍视探究过程中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和形成,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提升,在“探究”中创新。本文从模式建构的角度探讨“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四个阶段,使其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四、强化训练,剖析释疑 根据课堂内容筛选经典有代表性的题目,以达到精讲多练的效果。 五、调用知识,回归应用 比如提出问题:租船活动。教师设置活动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回答。

浅谈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多年来,虽然各级教育部门加强了双语教学工作,对双语教学颇为重视并投入了不少人力和财力,但是总体上看双语教学质量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教育质量。新疆少数民族虽然从小学一年级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受双语教学,学汉语,学到大学,汉语交际能力为什么差得还是这么远?此现象,的确令人深思。本文就双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在实施“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师资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多年来,新疆的汉语教师队伍和双语教师队伍在数量和水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自治区双语教育事业的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双语、汉语教师基本功欠佳。新疆的教育水平不均匀,北疆与南疆教学成效差距偏大。南疆条件艰苦,语言环境偏差。农村学校的汉语教师在“双语”教学中承担的任务重,其他学科教师的汉语授课能力不高。而现有的有些双语教师语音、语调不准;汉语水平也达不到相应的要求,缺少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知识能力。

1.2偏重读、写能力的提高,轻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当前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我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学重视读、写能力的提高,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目前,农牧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普遍存在着重视教师讲解词语或课文的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得到听、说的训练机会,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双语”教学不单纯是“我教你学”,而是以汉语交际为主的教学。 1.3地区间,城镇,县城间差距很大 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居住程度越高,聚居的面积越大,双向交流的机会越少,双语的发展越慢,双语教学的实行越困难。城乡间的不平衡。和城镇相比,广大农牧区汉语教学水平差,发展慢,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薄弱环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许多农牧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商品经济不发达,许多地方是贫困地区。 1.4学生对学习汉语的态度和认识不到位。 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思想认识模糊,学习目的不明确。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没有从民族的发展角度去真正认识汉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初中生,以片面的民族感情为出发点对待汉语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于双语教学

三、存在的问题: 1、“双语”教师队伍无法满足双语教学需求。 许多教师专业不对口,汉语好的教师不是数学专业,专业术语表述不准确,教学方法达不到要求,有些是数学教师,但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科学学科“双语”教师缺乏。教师汉语水平等级与实际教学能力存在一定差距。 2、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在新疆,各民族聚居化程度高,我市多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都是自成一体的独立的组织机构,从学校领导到教师清一色是本民族人,学生在学校每周除了4~5学时的汉语课外,几乎就封闭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里,与汉语没有任何接触,没有实践的机会。另外,汉语课按学制要求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这时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都错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期,学习汉语就比较费力且形成的错误发音习惯已经固化,不易改变了。 3、双语教学模式一的汉语水平达不到学习其他学科的要求。我市绝大多数学校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一教学,其中汉语教材无法满足其他学科的要求。 4、学前双语教学质量偏低,尤其是农村学前双语教育质量无法和小学阶段要求衔接。 四、今后的设想 1、多渠道培养合格的汉语教师 汉语教材和教师是双语教学最关键的两大因素,有了好的教材,还需要有好的教师去教,使教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想开办汉语教师培训班,把在内地经过专门培养的、起码是语言表达过关的人充实到汉语教师的岗位上,尤其是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岗位上,为双语班配备业务精的汉语骨干教师授课,使汉语教学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的质量双差问题。以促进双语的教学质量。 2、改革现行学校民族教育制度 单纯的民族语言环境,极不利于学校的汉语教育。我们将进一步步实行民汉合校体制,更好地促进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教育的整体水平。 3、克服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作法,踏踏实实地进行双语教学。 在“双语”教学中,要防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现象,不要平时用维语上,有人听课用汉语上,实

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10-10T12:29:26.3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7期作者:张风芹[导读] 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中心学校264500 现阶段,小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成效极为显著,将该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本文主要就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做了简要的分析。随着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深入度不断提升,经研究发现,该种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就是要实现因材施教,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内容的难度有规律的提升。 一、对课程进行分层 对课程进行分层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的关键工作环节。课程分层的精准度会直接影响到该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课程的分层。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准确有效地分析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将本学期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再由浅入深地将数学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时,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意义以及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减法、折线统计图。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不依照教材中的顺序进行讲解,可先讲解简单的图形知识,之后再讲解因数分数类知识点。 二、对学生进行分层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应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期间必须要准确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分层,而该项分层工作同样也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应用成效的必要工作。在对学生进行实际分层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从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数学基础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划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学生细致地划分为A组,B组以及C组。A组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较高,可以设置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B组学生学习能力中等,可以设置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C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可以设置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实际讲解折线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A组学生设置“自行寻找素材,并依照素材画出与之相匹配的折线统计图”;对于B组学生,教师设置具体的素材,并引导学生依照该素材进行折线统计图的编制;对于C组学生,教师首先要鼓励其进行折线统计图知识的学习,并告知其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设置出具体的题目,并将折线统计图设置一半,让C组学生完成未完成的图形绘制任务。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小学数学当中有效的应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从现实的角度分析,该种教学模式对于数学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用措施,进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吉林松原138000)张玉满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验对照等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结果表明:“分层递进”教学法有效地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使学生从被动强迫性学习走向了自主创造性学习。 【关键词】分层递进数学课堂教学尝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形成的心理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一弊端。教师在精心设计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注意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3)课外作业练习的分层。教师在讲完一部分知识后,随机布置作业习题,各层次学生所做习题基本一致,但作业内容和要求则不同。设计上应体现甲层次学生拔尖提高,即除了完成书本上的基础题以外,可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拓展性的问题,注意侧重培养这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倡一题多解;乙层次学生的作业体现巩固练习题,即除完成书本基础知识题以外,再做一些有一定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启动推进会方案

高店乡中心学校“分层递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第一阶段总结 暨第二阶段启动推进会实施方案 一、序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分层递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也实现“保稳定、求质量、创特色、立品牌”的学校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改实行将近一年,我们认真而充分的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奠基,精心组织了教师学习培训,强力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进行改革。学习、培训、研修、借鉴、讨论、反思,务实的行动让我们收获颇多,我们已有当初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现在的崭露头角,有传统课堂模式开始走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呈现彰显特色、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教育教学新景象。我们能够看到参与课改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实力在不断增强,我们看到多数老师已经能够编写出合乎规范、质量较高、符合我校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新的教学理念得到了体现,教师角色有所转换,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师的舞台,学生不再是听众。我们力争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坐标,并朝着那个目标不断的前行,自由开放、尊重民主的教学氛围得以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既然我们选择了“以课改求质量”的目标,那么就只能树立“只

谈怎么改,不谈改不改”的态度,坚持“学习——探索——实践——再学习——在探索……”的姿态,消除等待观望的心理,凝心聚力,统一思想把高店乡中心学校课改全面推进到第二阶段。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也非常明显,比如班级学生数太多,不适宜组织分组活动;教师办公条件相对落后,几人供用一台电脑,电子白板没有配到位;高质量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编写等等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面对问题我们要探索,有效解决。因此全乡教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迎难而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永不停歇,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破制约中心校发展的瓶颈,提升办学层次和核心竞争力而不懈努力。 我们坚信,高店乡中心学校的课改工作会在不断尝试、探索下走向完善,高店乡中心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在课改的推动下不断攀升。 我们在行动 ——由于你不可能做到你所希望的一切,因此你就应当做到你能够做到的一切。 ——泰伦底乌斯

小学数学课堂“递进式”教学法

小学数学课堂“递进式”教学法 递进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建立探究式课堂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有助益。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分散,容易被外在事物所吸引,难以在课堂上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而数学需要学生专心思考,如果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就无法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的数学水平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虽然内容丰富有趣,但是知识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思维不够缜密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重点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使其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发掘数学学科的乐趣,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一、递进式教学法的设计理念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对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学生过于依赖教师,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的思维往往被桎梏,当提问的形式和解题的方法稍有改变时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也不理想。递进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体,在反复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最终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说,将递进式教学法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递进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巧设疑问。数学问题包罗万象,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符合学生认知层次的数学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比如说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时,书中给出了两种判定游戏公平的方法,即掷骰子和掷硬币,教师可以提出以下疑问:“是否还能想到其他的方法来决定小明和小华谁先行?”教师可以先提出一种方法,比如说制作红白两种颜色的小球,将小球放在盒子里,抽到红球小明先行,抽到白球小华先行,这种方法也是比较公平的。所谓公平就是小明和小华先行的概率是相同的,都是50%,而且只能存在两种结果,学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下去。教师也可以根据书中的题目设计新的问题,如;“小红和小明分苹果,一共有5个苹果,最后一个该给谁?”学生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题目很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会认识到这与书本上的问题有着许多共同点,并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如利用比赛胜负、猜数字比大小来决定等等,从而逐渐掌握迁移思维的能力。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模式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模式 摘要】开展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具有重在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双语教学模式现状阐述入手,进而分析双语教学面临 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就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模式;方法路径 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具有重在的现实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因地 制宜,以各地区的差异性、多样性与复杂性,确定双语教学的模式,以提高 教学质量,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快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教学 实践,就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双语教学模式现状 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模式现状来看,其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 除了汉语与英语课外,以当地所要少数民族语言为主。二是除当地所要少数民族 语言课与英语课外,其它课程均以汉语教学为主。这样双语教学模式的优点是, 既突出母语在教学中重要地位与作用,又利于在学校适时的推广与使用普通话。 但这样的教学模式,更适用于汉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少数民族地区,或者有自己民 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而对于相对落后,或者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这一双语教学模式则很难推广[1]。 二、双语教学面临困境分析 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2]:一是缺乏双语专业教师。这是目前影响 双语教学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当地教师资料缺乏;另一方 面是由于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环境相对较差,愿意去当地从事教学的教师相对较少,或者是去了也留不下来。二是缺乏必要的教育资源支持。通常情况下,少数民族 地区与教学相关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如教学光盘、地图册、同步练习册、课外 读物,尤其是教学辅助材料非常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教学的难度,也 限制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眼界。这主要是由于教育部门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的重视程度不够。三是缺乏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学生毕业升学考试时,常常会出现试题命题与教材要求不一致现象,导致 学生无所适从,答题难度增加。在“双语”教学绩效的评价上难以体现客观公正和 公平。这主要是由于相关部门在升学考试出题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双语实际教学 状况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所致。 三、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模式探讨[3] (一)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以上分析表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且要因地制宜确 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分层次实施双语教学,即:一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可以由现在的以小学、中学应用本民族 文字教学为主,向大专院校以汉文教学为主过渡,或者实行高等层次的双语同步 教学。二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新疆伊犁哈萨克族地区,可以由现在的以 小学、中学应用本民族文字教学为主,向大专院校除个别系科外,应用汉语教学 的中等层次过渡。三是西南地区所涉及有部分自治州与县少数民族地区,可以由 小学低年级应用民族语言进行语文为主,向小学高年级应用汉语教学语文为主的

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双语教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双语教学模式 本文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从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角度入手,来讨论双语教学模式。在总结出影响双语教学因素的同时,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标签: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教师学生母语外语第二语言 0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是引进国外资金以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育技术、管理机制,聘用外国教师授课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它对补充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为我国培养国际型人才起着独特的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外合作办学在教育领域里出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它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模式也趋向多元化。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的毕业生优势是具备较强的外语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也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显着特色。对于我院而言,入学时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是十分理想,如何培养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适应不同形式的双语教学的需要,消化吸收原版的专业课教材对于合作办学项目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1双语教学的界定 1.1双语现象。双语教学源自双语现象。双语现象是指个人或某一团体具备应用两种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及外在特征。双语现象有许多类型。从语言学角度看,双语现象的成因主要是接触,即指操不同语言的人经常交流而引起的语言上的相互影响。双语现象必然产生于能够经常接触双语的环境里,这种环境主要是历史形成的。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用英语和法语,英美华侨家庭说汉语和英语。 1.2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指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教授知识性的科目。教育过程中使用的两种语言一种是学生的母语,另——种则是第二语言或学习的目的语(外语)。双语教育是通过双语教学去实施的。《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词条的解释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q of content subiects”。我国的“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之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来进行学科教学,通常指的是英、汉两种语言。通过教学媒介语或称为第二语言来传授学科知识,这样不但使学生更好的学好专业,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能力。在双语教学中,教师除应具备能够使用标准、流利的外语(英语)进行知识讲解的能力外,在必要时使用汉语,以免因语言滞后造成理解困难。同时,使用肢体语言及其他非语言行为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避免由于使用纯外语语言产生的困惑或误解。所谓的“保持型双语教学”是指,儿童上学之初使用家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的尝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 (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

浅析高校经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

浅析高校经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对经管类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研究,发现眼下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教材的选择以及资金投入等都是“双语教学”改革的主要障碍。本文依次从双语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五方面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和看法,以期改善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标签:双语教学;经管类;模式 1.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必要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竞争日益加剧,许多企业对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化必然促使“双语教学”产生。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得到三个层面的收获:最基本的收获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直接的收获是外文专业词汇和外文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收获是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但全英文及“双语教学”不是一门语言课。全英文及“双语教学”课程应以正规的外语教学为基础,不能替代正规的外语教学,不能以降低课程或整个学科的教育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一门孤立的全英文及“双语教学”。 2.双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教学是由英语“bilingual edu-cation”翻译而来。国外有关双语教学的界定不下几十种,但可以把它划分为广义的双语教学和狭义的双语教学两种。广义的双语教学指的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学。狭义的双语教学指的是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学科内容的教学。 3.高校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双语教材选择难。大部分高校会选择采用原版外语教材,认为原版教材更具权威性,并且学生也可以从书本中学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但是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原版教材的一系列问题,比如由于原版教材上总会出现大量较难的单词和句子,学生难以理解,从而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无法读懂书上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国内经管类双语教材虽在陆陆续续问市,但数量不多并且质量不高,有些书上的表达并不是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所以难以满足高校经管类双语教学对教材的需求。 (2)教学方法不当。大多数教师进行双语教学会采用渗透型的教学模式,因为这有利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听得懂。所谓渗透型教学模式,就是大多数内容都是用中文来进行讲解,适当穿插几句英文。还有一部分老师会逐句去翻译句

学校双语教学(二类模式)现状与问题分析

学校双语教学(二类模式)现状与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05T16:40:48.907Z 来源:《新华教育导刊》2010年第8期供稿作者:陈万学[导读] 五十多年来,凉山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双语教育”更是走过了艰难的历程。陈万学(德昌县民族中学四川德昌615500) 【摘要】双语教学现状概述。彝、汉双语教学成绩下滑原因分析。改变目前彝、汉双语教学现状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双语;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凉山教育就是民族教育。五十多年来,凉山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双语教育”更是走过了艰难的历程。从1952年起,先后在各县兴办了寄宿制民族小学,这些学校除开设汉语文外,还开设了彝语文课。但是,1958年以后,由于“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民族寄宿制在中小学中一律被取消,民族语文教学也不再有它的地位。直到1978年,彝语文又才作为一门主科先后进入中小学,首先在部分小学实验,后来逐步推广。我校二类模式彝、汉双语教学是从1984年才逐步开始的。20多年来我校彝、汉双语教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全州民族寄宿制学校双语教学评比中也曾多次名列前茅,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彝汉双语兼通的民族人才,为凉山州双语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从1998年招生制度改革以后,彝、汉双语教学又一次走向了低谷。下面我就我们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我校彝、汉双语教学属“二类模式”,即以汉语文教学为主,以彝语文教学为辅。 1.双语教学现状概述 1.1各年级开设双语教学的班级数。初一年级共有12个班,其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的有5个班;初二年级共有10个班,其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的有5个班;初三年级共有8个班,其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的有4个班,另外还有小学部3个班(四、五、六年级各一个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全校合计有17个班,1200人左右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彝、汉双语教学。 1.2教师配置情况。学校目前有4名双语教师,其中2人大学本科毕业,1人专科毕业,1人中师毕业;1人为专职教师,3人为兼职教师(兼任学校行政)。 1.3教材使用安排。我校从初一年级就开设彝语文课,彝语文教材的具体安排是这样的:初一年级上期为小学彝文版第九册,下期为第十册;初二年级上期为第十一册,下期为第十二册;初三年级上期为初中彝文版第一册,下期为第二册,初中三年共上完6册彝语文课本。 1.4课时安排。初中部每个班每周安排2个课时,小学部每个班安排3个课时。 1.5双语教学成绩。从2000年以后,彝、汉双语教学成绩逐步下滑,特别是近几年来,双语教学成绩下滑越来越明显。县上统测和州上统测只考几分的学生大有人在,不及格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每个年级的差生几乎达50%左右,双语教学步入了历史上的最低谷。 2.彝、汉双语教学成绩下滑原因分析 2.1招生制度的改革是造成二类模式彝、汉双语教学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1998年之前中专招生还实行国家统一招生,统一分配政策的时候,彝语文科以50分的加试分计入中专考生的总分内,许多彝族考生就是因为有了这50分的加试分的照顾而考取了中专学校,且毕业后因为包分配而走入了各个工作单位。因此,那时候彝族学生学习彝语文的积极性很高,彝语文教学成绩也一直较好。但从1998年中专招生制度改革以后,因为中专招生不再实行统一分配,所以报考中专的人数越来越少,彝族学生学习彝语文的积极性也随之越来越差,从而导致彝语文教学成绩逐年下滑。 2.2从1998年招生制度改革后,彝语文教学就不再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因而对彝语文教学不研究不过问,统一考试少、统一评比少,特别是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从而阻碍了彝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 2.3教材供应脱节,参考、练习辅助资料奇缺,教材内容编写与现实教学不相符合。此现象不利于教学研究、不利于正常教学的开展。 2.4彝、汉双语教学任务不具体、目标不明确。表现在教学工作随意性和盲目性较严重。教学工作时紧时松,教学质量始终徘徊不前。 2.5对彝、汉双语教学缺乏深入、系统、科学的研究和探索。表现在教学中尚存在“断桥”、“脱节”等现象,其结果研究成果一般化,往往就教法谈教法,没有从理论上总结经验,教改实验的有效经验也无法在面上推行。 2.6教学方法单一。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不透,对教材的处理也较差,传授知识方法不当。解释多,而实际应用少;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与学严重脱节。 2.7中小学严重脱节。中小学双语教学衔接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小学彝语文课开设随意性大,想开就开,想开设多少开设多少,上到几册算几册,而有些地方又没有开设,从而造成中小学彝语文教学严重脱节。进入初中后彝族学生的彝语文水平层次不齐,大部分学生对彝语文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差,教师教学也十分困难。 2.8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按照双语教学的有关规定,第一类双语教学体制,初中阶段彝、汉双语课时比例应为7:6;第二类双语教学体制,初中阶段彝、汉双语课时比例应为6:7,其中彝语文课时不应少于5节。但是目前因为各种因素,彝语文课时只安排了每周2节,所以存在课文内容多,课时严重不足,而教师为了自己满工作量不得不教7、8个教学班,班级数多,还要跨年级,从而造成彝语文教学质量差,彝语文教学总体成绩严重下滑。 2.9学与用严重脱节。“学”与“用”严重脱节也是造成双语教学成绩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 许多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学了彝语文以后,没有用的地方,他们知道一些彝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得不到重用,甚至找不到工作,所以他们认为学彝语文没有什么前途、没有什么好处。由于此种非常现实的“功利”因素存在,许多学生不想学彝语文,对彝语文教学不感兴趣,甚至还感到是一种多余的负担。 3.改变目前彝、汉双语教学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3.1制订出与实际教学相符合的双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使双语教学有章可循、有任务可行、有方向可走。 3.2加强对彝语文教学工作的宣传,提高各阶层人们对彝语文教学的认识。使人们的思想逐步统一到加强彝语文教学是提高民族素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认识上来,从而逐步克服各种消极情绪。

递进式学习1

递进式学习法:一种创新的学习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806868220.html, 2011年01月28日 16:51 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成都党校报》执行主编赵汝周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必须创新学习方法,通过创新学习方法,将解决现实问题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学习效果,促进科学发展。“递进式学习法”,或叫“针对问题学习法”,就是针对现实问题,组织专题学习,提出对策建议,使问题得到解决。具体内容包括六个步骤: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专题学习—→对策建议—→组织实施—→总结提升。这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法,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用结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体现。 为什么叫“递进式学习法”?因为它的学习效果是不断递进和深入的,其目的是通过层层递进,使现实中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促进科学发展。 一、查找问题 在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及现代管理的实践中,将面临不少现实问题,如城市交通堵塞,房屋撤迁矛盾,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执行力不强等等,将若干现实问题汇总,选取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学习研究和解决

的对象。查找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查找问题的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信访部门的群众信访材料等。 二、分析原因 针对选取的现实问题,选择多方面人员,深入分析其原因,为专题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分析原因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主观原因主要从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政策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工作作风、大局意识、服务态度、思想认识等方面进行;客观原因主要从现时条件,如体制机制与制度、经费与物质、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 三、专题学习 根据存在问题的原因,选取学习资料。学习资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存在问题的现有法律法规;二是学术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三是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专题学习的方式也有三种:一是组织涉及问题的相关人员集体学习;二是聘请专家辅导讲课;三是深入先进单位,实地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和作法。 四、对策建议 通过专题学习,对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学术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先进单位的先进经验,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性具体方案。方案应包括:解决问题的时间、人员、经费及难易程度等。 五、组织实施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4-01T17:05:10.340Z 来源:《学园》2011年02月上旬供稿作者:黎绍琼 [导读]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当前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 黎绍琼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 【摘要】“分层递进”教学法是当前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笔者立足于班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客观差异,由教学目标入手,从小组划分、教学目标层次化、分层次授课及课堂练习分层四方面初步探讨了“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递进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150-02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法,指依照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并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要求,并依据教学效果予以调整的教学模式。课改前,初中数学教学在传统班级授课制的限制和约束下,教师在备课授课、作业辅导等环节中很难顾及到学生智能水平的差异,难以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实现较理想的能力发展或潜力发掘。为此,笔者尝试性地将“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效果颇佳。以下仅介绍一些自身的教学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 “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目标在于递进 “分层递进”教学可划分为两部分:“分层”即协调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手段;“递进”则代指教学任务的基本目的,即促进智能层次不一的学生立足于固有知识建构,实现整体进步。与新课标所强调的“面向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样,分层递进教学着眼于班级学生整体的发展进步,而不仅是针对于部分优生,不以牺牲部分人素质发展的机会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分层递进”教学强调、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并视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以学习小组互动的方式,促进班级竞争、学习与共同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进而把“差异”转化为教育资源,缩短学生间的智能差异。 二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定期动态升降 “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应用实践要求教师对班级学生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可依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和成绩的差异,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按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三层次的能力要求,将学生由低至高分为A、B、C三个层次。教师可通过班主任的协调工作,在座位编排时,将前后四人(A、C层各1人,B层2人)编为学习小组,便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讨论、辅导、交流、竞赛,实现班级群体的“优势互补”。为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在阶段性的单元学习或期中测试后,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进行必要的层次间调整,鼓励学生逐步形成奋发向上的学习风气,并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备课是教师进一步落实分层次教学及课程指导的前提。在吃透教材、课标的情况下,教师应对教学内容作共同目标、层次目标的区分。尤其是要注意转变传统教学“一刀切”的做法,如在学困生的教学目标安排上可采取先慢后快、由浅入深的渐进办法,允许学困生在有梯度的连贯的分目标练习中逐步达到课标要求;学优生则可适当超课标、超进度学习。应注意的是,各层次教学要求拟订力求准确地把握各层次学生认知建构的“最近发展区”,妥善解决学生间“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在“因式分解”的课堂教学目标可定为两部分:(1)共同目标: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并可应用其初步解决简单问题。(2)层次目标:A层,因式分解简单的整式;B层,理解概念并熟练地分解因式;C层,在B层的基础上可熟练运用其概念去解决有一定难度和灵活性的综合问题。 3.分层次授课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分层递进”教学应采用多层次、立体化、低起点、缓坡度的弹性化教学。注意要让班级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提问可根据问题难度的高低,分别将简单、适中、有思维难度的问题交给A、B、C三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保证各层次学生均等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譬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熟悉与掌握程度,给出以下方程:(1)x2+y2=4;(2)x2+2x-y=x2;(3)xy-y=6;(4)x2+y+z=6。要求A、B层次的学生判断方程是否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并讨论是或不是的理由。同时安排C层次的学生判断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所列的x、y的一对值,是否为方程组解? 在学生探究、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习小组间的成员互动,并就其疑难问题予以适当引导。尤其是对A、B层的学生,教师须深入了解其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解答疑难,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精神与强烈的求知欲。在C层学生的指导上,则应以课后指导为主,做到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避免占用大多数同学的课堂学习时间。 4.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是教师考查分层递进教学效果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在于巩固与强化各层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与课堂讲授获取的学习成果,并及时加以反馈、矫正,将所学知识点由点而面地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由此,教师设计编排课堂练习,应根据班级整体的层次分布科学重组或选编习题,遵循基本标准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地讲,就是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由低至高将课堂练习分为基本标准、习题综合与技巧归纳三个层次。 以“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教学为例,可设计如下基础练习:(1)参考教材图例,重新证明勾股定理。(2)已知矩形的周长为34,且长为14,试求矩形的对角线长。(3)若三角形△AOB处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且已知O为原点,点A(5,0)、点B(0,12),试求 △AOB斜边上的高。 要求:规定时间内,A层次同学要完成(1)、(2)两题;B层次同学在完成前两题的基础上对(3)进行思考;C层次同学则需全部完成。 通过以上步骤,教师可对层次不一的学生展开补偿评价与发展训练,逐层落实教学目标。同样的,分层教学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