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和预后

合集下载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患儿护理体会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患儿护理体会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患儿护理体会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发生在产前、围产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异常,从而导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多为出生前、出生时及生后1个月内的早产、窒息、宫内感染、宫内窘迫、感染、中毒、外伤等所致[1]。

在妇幼保健条件差的地区较为多见,是小儿时期致残的常见原因,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小儿脑瘫因脑损伤的部位、程度不同,常伴有不同程度的ep、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癫痫(epilepsy,ep)是以脑部神经元反复异常放电所致的以短暂脑功能失常为特征的脑功能紊乱,在脑瘫患儿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为15%~60%[2],脑瘫和ep往往有共同的病因和病理基础,二者合并将导致脑损伤的进一步加重,药物难以控制且预后差。

本文对脑瘫合并ep的患儿日常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2年3月我院儿童康复科共收住脑瘫合并ep患儿63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5个月-8岁,其中痉挛型48例,手足徐动型6例,肌张力低下型5例,共济失调型3例,混合型1例。

2 护理2.1 一般护理。

病室应光线充足、温暖、安静,进行保护性隔离,室内定时换气通风,保持病房整洁,患儿病床加防护设备,防止患儿堕床,询问家长及探视人员有无感染性疾病,减少人员流动,治疗室每天按时空气消毒。

教会家长正确的抱姿、卧姿、睡姿,以及正确的喂哺、洗浴方法等。

随时随地注意矫正异常姿势及体位,是运动康复训练中的重要环节[3]。

2.2 饮食护理。

选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瘦肉、蛋、肝、新鲜蔬菜及水果,据患儿口部功能的发育,由流食、半流食至固体食物,逐渐改变质地,做到合理喂养,定时定量,防止营养不良及消化不良,避免在ep小发作或隐匿性发作时喂养。

对吞咽困难脑瘫患儿,喂养要耐心,给易咽下的食物,必要时护理者可用手指向下清扫食物帮助吞咽,每勺食物不宜过多,以免产生呕吐,诱发ep。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35例临床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35例临床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35例临床分析作者:李瑞刘晓鸣杨忠秀邓星强王冀平【摘要】目的总结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合并癫痫(epilepsy,EP)的临床特征,以利于对CP合并EP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方法对362例CP中35例合并EP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CP合并EP以痉挛型多见,与常规脑电图相比,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异常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增高(P<0.01),头颅CT或MRI 检查有利于明确病因和预后。

结论CP患儿除常规进行头颅CT及MRI 检查外,各型CP应常规脑电图检查,痉挛型、围生期内多种高危因素同时存在的CP应做24h动态脑电图监测。

【关键词】脑性瘫痪癫痫儿童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是小儿时期常见致残原因,而CP与癫痫(epilepsy,EP)可同时存在,且往往有共同的病因和病理基础[2]。

为提高对CP合并EP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我院5年间收治的35例CP合并EP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2006年我院共收治CP患儿362例,其中合并EP患儿35例,占CP患儿9.7%。

其中,男26例,女9例。

发病年龄<1岁18例,1~3岁14例,3~7岁3例。

CP纳入病例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2005年4月颁布的诊断标准[1],EP诊断分型依据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标准[3]。

1.2高危因素35例中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例,高胆红素血症3例,早产及低体重儿8例,颅内出血5例,9例病因未明。

1.3临床表现35例CP并发EP患儿中,CP分型:痉挛型29例(82.9%),不随意运动型3例,共济失调型1例,混合型2例。

痉挛型中又以痉挛型四肢瘫多见(18例),其次为痉挛型双肢瘫(11例)。

脑瘫患儿合并癫痫的综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脑瘫患儿合并癫痫的综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脑瘫患儿合并癫痫的综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合并癫痫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进行6个月康复治疗;两组均采取常规物理疗法和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

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 Gesell 发育量表对其进行评估,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社交能力、适应能力、语言能力。

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发育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在脑瘫患儿合并癫痫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各项发育水平能力,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瘫患儿;癫痫;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是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常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语言等发育障碍。

癫痫是由于脑功能异常所导致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惊厥[1]。

脑瘫合并癫痫会加重患儿脑损伤程度,增加治疗难度,严重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给患儿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

目前临床多以综合康复治疗为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

本文旨探讨脑瘫患儿合并癫痫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进行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住院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合并癫痫60例参与本次实验。

年龄1岁半至5岁,男孩33例,女孩27例,其中低体重儿18例、缺氧20例、病理性黄疸22例。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均符合脑瘫合并癫痫的诊断标准,且头部MRI和脑电图检查确诊癫痫[2];2、认知能力不低于6个月者;3、无其他脏器的器质性病变;4、家长对实验方法和内容知情并签订同意书且坚持配合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 摘要 】 目的 探讨对 合并 癫痫 的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 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 取 9 0 例f l , J L 脑性 瘫痪合 并癫痫 患儿 , 将其按照 随机数表法分 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 , 各4 5例 。对照组 患儿使用 常规 的物理疗 法和抗癫 痫药 物进行 治疗 , 物理疗法 以 B o b a t h法 为主 ; 观 察 组患 儿 在对 照组 基 础上 接受 综 合康 复 治疗 。对 比两 组患 儿 的 临床 治疗 效 果 。 结果 治疗后 , 观察组 总有 效率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观察组 的运动能力 、 语言 能力 、 社交能力等 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 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临床症状无改变 , 癫痫发作情况如前 J 。
1 . 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 P S S 1 7 . 0统计 分析软 件对得 到的数
儿男 2 7例 , 女 l 8例 , 年龄 为 4 . 5个 月 ~5 . 0岁 , 平均 ( 2 . 0±
0 . 6 ) 岁 。患儿 的发病起 因有颅 内出血、 早产 、 低血糖 、 窒 息和黄
交和太 冲穴 。每 天对 上 述 穴 位 进 行 针 刺 0 . 5 h , 1个 疗 程 为 2周 , 每疗程 间隔 1周 。③ 推拿治疗 。中医 的推 拿可 以舒筋 活 血, 通利关 节 , 改 善患 儿 四肢 的运 动 功 能。对 患 儿 进 行 推 拿 1 h / d , 1个疗程为 2周 , 每疗 程间 隔 1周 。④ 功能训 练 。为 患 儿制定合理 的锻炼动作进行活动能力 的训练 , 每天进行 , 1 个疗 程为 2周 , 每疗程 间隔 1 周 。共进行 5个疗程 。 1 . 4 疗效评定标准 根 据患儿 恢复 情况 , 将 患儿 的治疗效 果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发布时间:2021-02-24T16:18:44.7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作者:贾炜[导读]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英文简称“CP”)合并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效果。

贾炜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浙江省杭州市 310023摘要:目的:分析脑性瘫痪(英文简称“CP”)合并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效果。

方法筛选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某儿童福利院接受CP合并癫痫治疗的幼儿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Gesell评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年龄、脑瘫类型与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

结果:在所有患者中,颅脑MRI异常率是87.5%(35/40),患有合并智力障碍31例,通过接受6个月的综合治疗发现:显效5例,好转14例。

结论:大部分CP合并癫痫患者都存在智力障碍问题,且患者癫痫病症发作年龄、脑瘫类型与预后效果等有着直接的相关性。

关键词:脑性瘫痪;癫痫;临床特征;预后CP是胎儿、婴幼儿或儿童阶段因为各种因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中枢性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且合并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惊厥、心理障碍、感知觉障碍等其它异常表现,由于病情严重,对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健康成长等带来不利影响。

癫痫也可以称作为脑发育异常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的脑损伤,其中,颅内占位病变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

脑瘫患儿癫痫患病率非常高,并且,癫痫发作也会导致脑瘫儿童的残疾表现加重。

对此,本文在在某儿童福利院中筛选出40例CP合并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预后情况等展开探讨。

一、对象及方法(一)常规资料筛选出某儿童福利院在2019/1-2020/1期间接受的CP合并癫痫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之比是27:13;年龄在2个月-4岁之间。

所有患儿在来院后均接受头颅MRI与脑电图筛查分析。

临床诊断标准:脑瘫的临床确诊标准与分型结合2016年我国小儿脑瘫康复小组设定的《CP分型原则》[1]。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张姝妤【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及疗效.结果 52例患儿经综合治疗,显效30例(57.7%),有效16例(30.8%),无效6例(11.5%),总有效率88.5%.脑电图检查异常者45例(86.5%).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干预,对合并癫痫者应及时抗癫痫治疗.【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1(001)012【总页数】2页(P106,123)【关键词】脑性瘫痪;癫痫;儿童;脑电图【作者】张姝妤【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儿科,河南驻马店,4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脑性瘫痪(crtebra palsy,CP)发病率日趋增高,是小儿大脑在尚未发育成熟阶段受到各种因素损伤后出现的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包括将来可能正常化的运动发育落后[1]。

小儿脑瘫以运动障碍为主,并不同程度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脑瘫合并癫痫将导致脑损伤的进一步加重,药物难以控制且预后差,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合并癫痫的脑性瘫痪患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合并癫痫的脑性瘫痪患儿52例,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5个月~3岁6个月;诊断参照1988年全国脑性瘫痪座谈会修订的标准及分型[2]。

其中,痉挛型30例(57.7%),低张力型9例(17.3%),手足徐动型7例(13.5%),混合型5例(9.6%),不能分类1例(1.9%)。

可能致病因素:早产儿27例(51.9%),新生儿窒息13例(25.0%),高胆红素血症5例(9.6%),颅内出血4例(7.7%),原因不明者3例(5.8%)。

所有患儿脑电图均异常,临床均有癫痫发作史。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主要临床特点,以研究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早期治疗方法。

方法:本院收治的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82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以痉挛型较为多见,与正常儿童的脑电图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患儿的痫样放电检出率以及全天动态脑电图监测异常率高于普通儿童(P<0. 05)。

结论:脑性瘫痪患儿除了要进行普通的头颅CT及MRI 检查以外,还要全天动态监测各类型的癫痫以及注意围生期内的可诱发小儿癫痫的各种高位因素。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癫痫;治疗1.前言小儿脑性瘫痪,又成为小儿脑瘫,主要是指出生前的胎儿到出生后1 个月内的婴儿,由于各种病因引发的非进行性的脑部损伤,或者是胎儿或婴儿由于发育缺陷引发的姿势异常以及运动障碍等疾病。

脑性瘫痪是婴幼儿较为多见的致残因素,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发生率的小儿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是脑性瘫痪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而且癫痫与脑性瘫痪的致病因素以及病理基础是同样的,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无疑会加重患儿的病情。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临床资料本研究选择我院小儿神经康复科从2009 年2月-2013 年3 月期间收治的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共82 例。

其中男49 例、女33 例;年龄1个半月-180 个月,平均年龄为36.5 个月;诊断主要是参考1988年全国脑性瘫痪座谈会所修订的分型标准,42 例为痉挛型,17 例为手足徐动型,13 例为低张力型,8例为混合型,有2 例无法确定分型。

83 例患儿的致病因素主要有:32例是早产儿,21 例新生儿窒息,13例有高胆红素血症,11例为颅内出血,原5 例为病因不明。

对82 例患儿均进行脑电图检查,患儿的脑电图均出现异常,都有癫痫的发作史。

2.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治疗方法及治疗标准3.1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治疗方法本院对82 例脑性瘫痪结合癫痫患儿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案有:首先,根据患儿的肌张力异常情况以及运动发育情况采取相应的康复疗法,包括帮助患儿进行日常的生活训练、运动功能训练以及安排器械训练等。

脑性瘫痪患儿伴发临床下癫痫样放电临床综述

脑性瘫痪患儿伴发临床下癫痫样放电临床综述
RP,colohan AR,zhang

1 683.
[24]于爱英,谢}r琴.养血清脯颗粒联合尼荧地平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 疗效观察[J].巾原跃刊.2007,3;80一81. of vinpocetine in chronic disorders caused by [25]Horvath s. The cerebraI hypoperfusion[J].()rv Het订,2001,142(8):383—389. [26]TorigoP R,Hayasbi T,Anegawa s,et al-Effects of long—term ad—

338

主国壁筮型迨量塞堕!塑!笙!旦筮!!鲞筮!塑曼!i!!垦尘!幽!!塑型£望坚!垒£!:!!!!!y!!:!!!型!:!
rats:Effects
on
ischemia
in aged
brain
metaboIic
capacity and
behav—
2006,1Z(9):797—799. 厂29]Khilko Me(1
treatment [J].Med
of 80
cases
[33]Dundar
gen
K,Topal T。Ay
or
H,et
a1.Protective
effects of exogenously
on
administered
endogenously produced melatonin
stress
hypPrl)a“c
[32]刘玲,杨于嘉,刘丽旭,等.高压氧对新牛大鼠缺氧缺血性腩损伤模 犁NF.一活化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07。2:

脑性瘫痪共患癫痫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脑性瘫痪共患癫痫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脑性瘫痪共患癫痫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脑性瘫痪(cerebm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因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导致患儿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

脑瘫患儿常共患多种中枢神经功能障碍,除认知发育落后外,癫痫同样是脑瘫患儿常见共患病之一,其在脑瘫患儿中的发生率为35%~62%,平均为43%。

脑瘫共患癫痫患儿中超过一半是在1岁以内首次发病,92%以上发生在4岁前。

脑瘫患儿中的癫痫患病率高达一般儿童的5倍,新生儿惊厥、低出生体重、颅内出血、脑损伤性灰白质病变及脑结构畸形为脑瘫患儿共患癫痫的主要高危因素。

脑瘫共患癫痫的发生率还与脑瘫类型相关,其中以痉挛型脑瘫共患癫痫者占大多数,且发病年龄大多更小。

癫痫发作将有可能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危害患儿认知和运动发育,直接影响康复疗效及预后,同时对患儿家庭尤其母亲生活质量带来显著负面影响。

因而,能否尽早对其癫痫发作实现持续控制将直接影响患儿的远期预后。

然而,正是由于脑瘫共患癫痫的高患病率及相互关联性,致使更多患儿面临跨专业就医,容易导致脑瘫患儿的癫痫诊治被延误或处置不规范。

鉴于尽早控制脑瘫共患癫痫的重要性及临床诊治的复杂性,应将所有疑似或确认共患癫痫的患儿及时推荐到具有小儿癫痫专长的专业医师处会诊。

迄今国内外缺乏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

基于临床实践的迫切需要,在重点参考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m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颁布的癫痫发作类型及癫痫最新分类、2015年ILAE发表的婴儿癫痫诊治专家建议和全球实况调研意见分析等国际共识基础上,结合中国实情,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与神经学组相关专家,共同商议并制定本共识。

此共识原则上同样适用于尚不能确诊为脑瘫却已有癫痫发作的婴儿期脑损伤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

1脑瘫共患癫痫的诊断与分类1.1癫痫发作的确认(1)应根据癫痫发作大多具有的突发性、刻板重复性和不能人为立即中断等基本特性,结合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mm,EEG),尤其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mencephalogram,VEEG)监测,以确定是否是真正的癫痫发作。

左乙拉西坦治疗脑瘫合并癫痫的临床效果

左乙拉西坦治疗脑瘫合并癫痫的临床效果
0 . 0 5 , 具 有 可 比性 。
照组的 7 4 . 7 0 %, P < 0 . 0 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内镜改善情况 比较 ( %)
1 . 2治疗方法 对照 组 给 予阿 莫 西林 胶 囊 ( 珠 海 联 邦 制药 有 限公 司 , 国药 准 字 H 2 0 0 0 3 2 6 3 , 0 . 5 g 2 4粒) 0 . 5 g , 每 日三次 , 呋喃唑酮片 ( 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国 药准字 H 1 3 0 2 3 0 9 3 , 0 . I g 1 0 0片) O . 1 g , 每日 两 次抗 Hp 治疗 , 疗程 l 周, 同时给予埃 索 美拉唑镁肠溶片( 商品名耐信 , 阿斯利康 制药有 限公 司, 国药准 字 J 2 0 0 8 0 0 3 2 , 2 0 a r g 7 片) 4 0 m g , 每日 一 次, 早餐前服用 , 马来酸 曲美布汀胶囊( 瑞健 , 山西安特生物制药股份有 限公司 , H 2 0 0 4 0 7 1 3 , 0 . 1 g 2 4粒 ) 0 . 1 g 。 每 日三次 , 疗程 8周 ; 观察组在对 照组基础 上给 予健 胃愈疡片( 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 国药准字 Z 1 0 9 1 0 0 0 4 , 0 . 3 a r g 3 0片 ) 1 . 2 g , 每 日四 次, 疗程 8 周。
1 . 3观 察 指 标
经秩和检验 , P<0 . 0 5 。 3讨论
1 . 3 . 1 临床症状评分 根据患者 的临床症状 的严重程 度评分 : 症状轻微 , 可 以忍受 , 记为 1 分; 症状 存在 , 但不影 响 日常工作 , 记 为 2分 ; 症状 明显, 无 法耐受 , 不能 正常工 作, 需要休 息 , 记为 3分。显效 : 改善 2分 ; 有效 : 改善 1 分; 其 余视为无效 。改 善 1 分为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25例临床分析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25例临床分析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25例临床分析
龙冬兰;蔡少华;林茂增;朱虹
【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
【年(卷),期】2005(33)5
【摘要】目的总结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方法对本院儿科6年收治的276例癫痫患儿中的25例脑性瘫痪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面发作13例,局灶性发作12例,全部为痉挛性脑性瘫痪,其中8例出现过癫痫持续状态,15例表现智力不足。

CT或MRI异常率为91.3%(21/23);10例联合用药,结果发作控制3年以上已停药8例,其余17例正在治疗中。

结论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主要表现为偏瘫,其次为双瘫,都为继发癫痫,可出现各种类型癫痫发作;脑部CT或MRI检查有利于明确病因和预后;治疗中控制癫痫发作与脑性瘫痪的功能训练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581-583)
【关键词】脑性瘫痪;癫痫
【作者】龙冬兰;蔡少华;林茂增;朱虹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75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8
【相关文献】
1.34例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临床发作类型及脑电图分析 [J], 张博;郑宏;冯刚
2.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J], 张姝妤
3.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采用综合康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J], 张小雨
4.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分析 [J], 农斌生
5.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分析 [J], 孟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性瘫痪并癫痫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脑性瘫痪并癫痫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表 2 不 同类型脑瘫患 儿 , 中合并癫痫 者 3 其 l例 , 1 , 1 ; 男 8例 女 3例 年
龄1 个月 ~ 2岁; 1 起病时间 :3 于生后 6 2例 个月内 , 6 4例 个月 ~ 2岁 , 3岁 一 5岁 2例 , 以上者 2例。起病原 因: 8岁 早产儿 、 新
■ 嘧回国圈固
脑性 瘫 痪 并癫 痫 的治疗 及 预 后分 析
张 占军
( 禹州市 人民医院 , 河南 禹州 4 1 7 ) 6 6 0
【 摘要 】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并癫痫的治疗及预后 ,为脑
马西平单用治疗 5例 , 丙戊 酸钠单用治疗 1 , 例 合并用 药治疗 2 5例。 例如卡马西平 +氯硝安定 ; 卡马西平 +妥泰 ; 丙戊酸钠 +
表 1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 患儿的治疗效果情况
率比普通人群显著要高『 而且其会进一 步加 重脑损 伤 , l l , 给脑瘫 患儿 的预后带来不 良影 响 , 造成患儿智力下降等 。正确诊治脑 瘫合并癫痫并提高预后判断 的能力 , 在康复治疗 中将发挥积极
的作用 。本文对脑性瘫痪并癫痫 的治疗及 预后 进行分析 , 以期
通人群 中的发病率为 3 6 而在脑瘫 患儿中 , %~ %, 本组资料显示
生儿窒息 、 生儿感染性疾病 、 内出血 、 生 儿黄疸 、 明原 新 颅 新 不
因[。按癫 痫分类 可分为 :3例全 面性 发作 ; 中 1 2 1 2 其 8例强直 一 阵挛 发作 ; 5例强直性 发作 , 3例婴 儿痉挛 症 ; 肌阵挛 性发 2例
作 ; 例局灶性发作。 3 患者中有 6 例发生过癫痫持续状态 , 1 例 有 2 表现为智力不足。
21 3 . 1例患 儿治疗 3个 月后 , 效 1 ( 81 , 效 显 8例 5 .%)有 9例 (9O , 2 .%)无效 4例( 2 %)总有效率为 8 . 1. , 9 71 %。本组脑性 瘫痪并癫痫患儿采用合并用药治疗者有 2 5例 ,占患儿总数的 8. , 05 发作控制 1 例 , % 1 占患儿总数的 3 .%, 5 5 具体情况见表 1 。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综合康复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综合康复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综合康复治疗目的观察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效果。

方法对照组使用物理疗法(PT)(以Bobath法为主)及抗癫痫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治疗。

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以Bobath法为主)及以英国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NICE)2004年发表的指南为参考依据,按癫痫发作类型选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高压氧治疗、脑循环治疗、针灸治疗及感觉统合治疗。

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瘫痪肢体功能及伴随症状基本恢复正常,自动反应出现,异常反射消失,癫痫不再发作。

有效:瘫痪肢体功能及伴随症状有好转,异常姿势基本消失,头控建立,癫痫发作次数减少,时间縮短,程度减轻。

无效:明显智力障碍伴异常姿势治疗无改善,癫痫未得到有效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

3 讨论在PT(Bobath法为主)及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治疗患儿可缓解因脑性瘫痪而导致肌张力异常造成的关节活动障碍以及肢体动作异常,并可提高患儿的智力,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主要手段。

3.1 Bobath疗法根据儿童实际运动能力及正常儿童运动发育规律,通过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以促进正常运动发育和平衡反射,抑制异常姿势及异常运动,降低肌张力,增强肌力。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曹徐君;顾琴;程志
【期刊名称】《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合并癫痫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

方法对36例在院治疗且确诊的脑瘫合并癫痫患儿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Gesell评分评估疗效,探讨年龄、脑瘫类型和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36例患儿中,痉挛型18例,
头颅MRI异常率为86.11%,29例合并智能障碍,经半年积极综合治疗评估显效
4例,好转12例。

大龄组患儿的平均秩次15.18小于小年龄组患儿的22.21,
P=0.045。

结论脑瘫合并癫痫患儿多合并智能障碍,癫痫的早发作预示预后较差。

【总页数】2页(P139-140)
【作者】曹徐君;顾琴;程志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215004;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 215004;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 215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3
【相关文献】
1.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 [J], 侯梅;陈晓峰;于荣
2.脑性瘫痪合并严重视觉障碍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 [J], 文香淑;陈军;马强;吴夙燕
3.84例脑性瘫痪患儿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 [J], 张心;张功纯;王文雯;张宁;吴德;唐久

4.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特征分析 [J], 李薇
5.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J], 张姝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
[ 键 词 ] 脑 性 瘫 痪 ; 痫 ; 床 特 征 ; 后 关 癫 临 预
Cl ia s e t o i p yi hl rnwihC rb a as :aRe iw HOUMe ,CHEN a — e g+Ⅲ Ro g. n d oC l e i c lA p cs fEpl s C i e t e e r l ly ve n e n d P i Xiof n n Qi g a hi n dr
侯梅 陈晓峰 于荣 , ,
[ 摘要] 脑性瘫痪康复过程 中, 癫痫是经常遭遇 的棘手 问题 。人 口普查性 流行病学 调查 以及 医院或康 复机构报 道 , iJ 中 Nt L  ̄
癫 痫 患 病 率 为 8 ~ 6 ; 痫 可 以 发 生 在 任 何 类 型 的 脑 瘫 中 , 以 痉 挛 型 1 肢 瘫 和 偏 瘫 最 常 见 , 出 生 体 重 、 生 儿 发 作 、 痫 家 2 癫 但 7 1 t 低 新 癫 族 史 、 知 障 碍 、 层 损 伤 等 因素 明 显 增 加 癫 痫 的 危 险 ; 瘫 患 儿 癫 痫 半 数 以 上 1岁 内发 病 , 挛 型 四 肢 瘫 癫 痫 发 病 年 龄 早 于 其 他 认 皮 脑 痉 类 型脑 瘫 ; 痫 类 型 以 部 分 性 最 常 见 , 次 是 婴 儿 痉 挛 和 L n o - sa t 合 征 ; 瘫 患 儿 的癫 痫 往 往 预 后 差 , 数 属 于 难 治 性 癫 癫 其 e n xGatu 综 脑 半 痫 , 要 多 药 治 疗 , 作 控 制 率 3 %~ 6 . 。 需 发 7 52
jHopi 1 s t .Qig a h blt to e trf rDia ld Ch l e a n d oRe a ii in C ne o s be idrn,Qi g a 6 0 1,S a do g,Ch n a n d o2 6 1 hn n ia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特征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特征分析
( . ) 26 。 % 3讨 论
1 . 般 资 料 1一 2 0 ~ 0 9年 本 院 共 收 治 C 04 20 P合 并 E P患 儿 4 6例 , 中 , 其
男3 O例 , 1 女 6例 , 龄 4个 月~ 年 8岁 , 中 , 其 首次 癫 痫发 作 年 龄< 岁 者 3 例 (74 。高危 因素 : 内或 产后 窒 息 1 l 1 6 .%) 宫 9例
(1 %) 颅 内 出血 l 4. 4 , 0例 ( 1 % ) 早 产 及 低 体 重 儿 8例 2. 7 ,
4 J 脑性 瘫 痪 时 由 于从 受 精 卵开 始 至新 生 儿 时期 因各 ,L 种 原 因所 致 的脑 损伤 而 引起 的一 组 以运 动 障碍 和 姿 势异 常 为 主 要症 状 的综 合征 [1 E 2 。 P是其 常 见 的并 发症 , 3 据报 道发 病 率 为 8 6 % P发作 是脑 内神 经元过 度 和 ( ) 同步 %~ 2 。E 或 超
化 异 常 电 活 动 引 起 的 各 种 临 床 症 状 ,其 发 作 类 型 复 杂 多 样 , 可 能 与 病 因 、 变 部 位 不 同 有 关 , 组 2 态 脑 电 图 及 常 病 本 4h动
(74 , 胆红 素血症 5例 (09 , 血糖 1例 ( .%) 病 1 .%)高 1. %) 低 22 , 因未 明 3例 (.%) 65 。
头颅 C T或 MR 均有 不 同程度 改 变 , I 行常规 脑 电图或 2 4h动态脑 电图检查 , 者相 比 ,4h脑 电图 阳性 率 明显增 高 两 2 ( 00 ) 尺 .1 。结论 :P合 并 E C P患儿 除应 进行 头颅 C T或 MRI 常规脑 电图检 查外 ,4h动态 脑 电图监 测更 具有 诊 断 及 2

左乙拉西坦治疗脑瘫合并癫痫的临床效果

左乙拉西坦治疗脑瘫合并癫痫的临床效果

左乙拉西坦治疗脑瘫合并癫痫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脑瘫合并癫痫的临床效果。

方法:脑瘫合并癫痫患儿9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丙戊酸钠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79.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期间的嗜睡、行为异常、感觉异常、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脑瘫合并癫痫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标签::左乙拉西坦;脑瘫;癫痫;不良反应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神经系统慢性疾病,癫痫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1]。

脑瘫合并癫痫主要是指脑瘫后继发性癫痫发作,可在脑瘫后任意时间发生,发作较早可在脑瘫后不久便发作,而发作较晚者可在多年以后发作,给患儿身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加剧了家庭与社会负担[2]。

脑瘫合并癫痫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癫痫发作,同时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作为添加治疗或单药治疗均可降低癫痫发作,但是脑瘫合并癫痫的应用比较少[3]。

本文具体探讨了左乙拉西坦治疗脑瘫合并癫痫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2年2月到2014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脑瘫合并癫痫患儿98例,纳入标准:符合脑瘫合并癫痫的诊断标准;发作频率≥1次/月;临床表现为全身抽搐、意识丧失、短暂性频发失神、喊叫、失语;经头部MRI或CT检查可见低信号或者低密度灶;排除存在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异常或严重感染者。

其中男60例,女38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4岁,平均年龄6.33±1.19岁;病程半个月到3年,平均为1.43±1.24年;脑瘫后发作时间半个月到12个月,平均为6.43±2.24个月。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25例临床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25例临床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25例临床分析
赖燕全;陈敬华
【期刊名称】《中国热带医学》
【年(卷),期】2005(5)9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93例脑性瘫痪患儿中合并癫痫的25例从临床发作特点及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93例脑性瘫痪患儿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是26.8%,癫痫在1岁之前发病17例(68%),癫痫发作类型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1例(44%),肌阵挛发作6例(24%),部分性发作5例(20%),合并用药治疗20例(80%),13例(52%)癫痫发作控制,痉挛型脑瘫19例(76%)。

结论癫痫是脑性瘫痪常见的合并症,发病年龄低,主要发作类型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癫痫发作不易控制,治疗大多需要多药联用。

痉挛型脑性瘫痪较易合并癫痫。

【总页数】2页(P1901-1902)
【关键词】婴幼儿;脑性瘫痪;癫痫
【作者】赖燕全;陈敬华
【作者单位】海口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1
【相关文献】
1.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特征分析 [J], 李薇
2.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J], 张姝妤
3.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采用综合康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J], 张小雨
4.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分析 [J], 农斌生
5.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分析 [J], 孟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特征与疗效分析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特征与疗效分析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临床特征与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合并癫痫(epilepsy,EP)的临床特征与疗效,以利于对CP合并EP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63例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脑电图。

结果经过对患儿的综合治疗后,有显著疗效者为38例,占60.3%,有效者为17例,占26.9%,无效者为8例,占12.7%。

总的有效率约为87.2%,其中脑电图检测异常者有54例。

结论对于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患儿,如能做到及时发现和诊断,并及时的进行综合的治疗,将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患儿;脑性瘫痪;癫痫;疗效;脑电图脑性瘫痪儿是指在婴儿期以前因脑部病变的损害,如早产、脑缺氧、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中毒性脑病、脑膜炎等各种因素导致以非进行性中枢神经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除了有智力低下之外,还可有肢体强直、痉挛或不自主动作,共济失调,惊厥,听觉与视力障碍,语言及学习困难等。

临床分为4个类型,即①痉挛型:是最常见的一型,患儿头后仰,两上肢伸直向后旋,两手紧握拳,两下肢伸直交叉呈剪刀姿势。

②运动障碍型:手足徐动呈舞蹈样动作,肢体及面部肌肉可有震颤及抽动。

③共济失调型:患儿肌张力低下,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

④混合型:以上任何两型同时存在。

而脑性瘫痪合并癫痫,将使脑损伤进一步加重,药物治疗效果差,预后也差。

现对我院2013年至2015年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63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资料本院2013-2015年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患儿63例,年龄6个月—4岁2个月,其中男患儿41例,女患儿22例,比例接近2:1,致病因素为:早产儿24例(38.1%),新生儿窒息17例(26.9%),高胆红素血症15例(23.8),其他原因7例(11.1%)。

其中,痉挛型34例(53.9%),运动障碍型13例(20.6%),共济失调型10例(15.9%),混合型6例(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和预后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为如何提高患者临床和预后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医务室收治的42例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A、B 两组,每组为21例。

其中,A组应用物理疗法和抗癫痫药物,B组在A组基础上加以预后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中痉挛型类型占比均最高。

经过治疗后,B组相较于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结论: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与脑性瘫痪类型存在关联性,应该尽早予以患者治疗和加强患者预后干预。

标签:脑性瘫痪;癫痫;临床治疗;预后恢复
脑性瘫痪是一种脑部损伤综合征,由于脑部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容易合并癫痫、视觉和认知障碍等[1]。

一旦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无疑会加重患者的脑部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鉴于此,特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医务室收治的42例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物理疗法、抗癫痫药物和预后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医务室收治的42例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头颅MRI、CT、脑电图和临床表现确诊,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21例。

其中,A组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龄为2岁-17岁,平均年龄为8±0.5岁,痉挛型14例,共济失调型4例,运动障碍型2例,混合型1例;B组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为3岁-18岁,平均年龄为6岁,痉挛型13例,共济失调型3例,运动障碍型3例,混合型2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A组:应用物理疗法和抗癫痫药物。

依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具体的运动方案,锻炼患者的运动功能、协调功能、平衡功能。

注意调整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提高肌肉张力,保持平衡反射的完整性。

给予患者左乙拉西坦注射治疗,补充丙种球蛋白。

B组:在A组基础上加以预后干预。

在A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预后干预,予以患者注射神经营养药物,加快患者神经系统功能修复。

密切关注患者的神态表情和行为举止,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和通风透气。

以合适的力度对患者进行推拿,每次30-60分钟,并且制定科学的肢体功能活动训练。

1.3 评价指标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基本正常,可表现自动反应,癫痫和异常反射基本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有所好转,癫痫和异常反射发作时间减少、程度减轻、次数减少;无效:患者临
床症状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无明显好转,癫痫和异常反射无明显改善。

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 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相较于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见表一。

3 讨论
脑性瘫痪是从受孕开始至婴儿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包括痉挛性、不随意运动型、强直性、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等类型,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2]。

脑性瘫痪容易合并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发育异常等,而癫痫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会进一步加重对患者的脑部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有医学研究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脑软化、颅内出血、脑结构畸形是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因此,必须要及时检查和认识癫痫,在发现脑性瘫痪患者合并癫痫时立即采取控制,并且配合机体功能恢复训练,加快患者脑性瘫痪的预后恢复[3]。

在本研究结果中发现,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预后恢复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预后干预更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本研究中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通过推拿舒筋活血、通利关节,在刺激患者神经系统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肢体行为功能,依据患者脑部受损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机体训练。

在上述研究结果中发现,经过治疗后,在应用物理疗法和抗癫痫药物的基础上加以预后干预相较于应用物理疗法和抗癫痫药物,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综上所述,脑性瘫痪合并癫痫与脑性瘫痪类型存在关联性,以痉挛型类型最为常见。

对于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患者,应该尽早予以患者治疗和加强患者预后干预。

参考文献
[1]乔文兴,延春红.影响脑性瘫痪患儿合并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02):203-205.
[2]裴铮.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與实践,2014,27(24):3359-3360.
[3]霍洪亮,顾琴,师晓燕,曹徐君,吉永春.脑性瘫痪患儿合并癫痫的相关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11):72-74+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