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概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X光胸片、乳腺X片影像,几何精度要求为2 K以上,灰阶分辨率为1024级至4096级;
▪ 对CT、MRI影像,几何精度为512×512,灰 阶分辨率为4096级;
▪ 对超声、内窥镜影像,几何精度为320级-512级, 灰阶为256级彩色影像,这类影像还需要是 16~30幅/秒连续的动态影像;
▪ 对病理影像,几何精度为512×512或1K×1K,具 有灰阶分辨率为256级的彩色图像。
▪
▪ 标准也在不断的更新,它所支持的医学影像种类也 不断地增加,已经从原来标准只支持放射影像扩展 到支持内窥镜、病理等其他影像。也有学者在研究 处理医学图形、声音等信息。
▪ 同时也有人研究与其他医学信息传输标准的沟通, 如7( )等
三、 当前在中应用的主要技术和设备
▪ 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发展较晚,现在所使 用的信息系统平台、网络技术都能够支持 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因此,重要的一点就 是需要做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 使信息系统能够和今后逐步建立的各个系 统顺利地连接,避免国外系统所遇到的麻 烦。
第十三章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 一、医学影像系统概述 ▪ 二、医学影像系统的发展历史概况 ▪ 三、当前在中应用的主要技术和设备 ▪ 四、医学影像系统建设应采取的策略 ▪ 五、的影像存储和传递形式 ▪ 六、系统的组成 ▪ 七、类型及特征 ▪ 八、系统管理结构模式 ▪ 九、目前存在的问题 ▪ 十、的发展趋势 ▪ 十一、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
一.医学影象系统概述
医学影像系统通常称为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 系统( 简称),是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医 学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系统。其目标是用来代替 现行的模拟医学影像体系。 它主要解决 医学影像的采集和数字化 图像的存储和管理 数字化医学图像的高速传输, 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和重现
来自百度文库
▪ 根据医学影像实际应用的不同目的,数字化的影像 可分为三个精度等级:
▪ 的概念提出于80年代初。建立的想法主要是 由两个主要因素引起的:
▪ 一是数字化影像设备,如设备等的产生使得医 学影像能够直接从检查设备中获取;
▪ 另一个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容量数字 信息的存储、通讯和显示都能够实现。
▪ 在80年代初期,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基于大型 计算机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基本完成了研究 阶段而转向实施,研究工作在80年代中就逐步转 向为医疗服务的系统,如临床信息系统,等方面。 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等相继建立起研究的实验室 和实验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到90年代初期已 经陆续建立起一些实用的。
▪ 在80年代中后期所研究的医学影像系统主要采用 的是专用设备,整个系统的价格非常昂贵。
▪ 到90年代中期,计算机图形工作站的产生和网络 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的整体价格有所下降。
▪ 进入90年代后期,微机性能的迅速提高,网络的 高速发展,使得可以建立在一个能被较多医院接 受的水平上。
1982年美国放射学会()和电器制造协会() 联合组织了一个研究组,1985年制定出了一 套数字化医学影像的格式标准,即1.0标准, 随后在1988年完成了2.0。
▪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仅有图像格式 标准还不够,通讯标准在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随即在1993年由和在2.0标准的基础上,增 加了通讯方面的规范;
▪ 同时按照影像学检查信息流特点的模型重新修改 了图像格式中部分信息的定义,制定了 3.0标准。
▪ 目前,一些主要的医疗仪器公司,如、、西门子、 柯达等,所生产的大型影像检查设备都配有支持 标准的通讯模块或工作站,也有许多专门制造影 像系统的公司生产支持标准的影像处理、显示、 存储系统。
▪ 尽量采用通用的信息交换标准,模块化设 计,尽可能与信息系统一体化是建设时在 技术上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 1、标准化技术
▪ 标准化技术的应用在建立中是非常重要的,使用 工业标准能够使所建系统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设 备,并能够充分集成各个公司所开发的采集系统、 图像管理系统、显示系统、打印系统等。标准是 医学影像数据交换的主要标准,其核心内容是:
▪ 影像做为医疗诊断的主要依据时,数字化后的影像 必须反映原始图像的精度;
▪ 作为医疗中的一般参考时,数字化影像可进行一定 的压缩,以减少对信息资源的占用;
▪ 作为教学参考时,数字化影像只要能够保留影像中 教学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允许对数字化的影像有比 较大幅度的有损压缩。
▪ 不同的医学影像对数字化的精度要求也不同,常 见有:
2、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换问题
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整体,我们建立的主要 目的也是为医生提供医疗、教学和科研所 需要的信息。医生在看检查图像的同时, 也非常需要了解检查报告、病人的病历等 其他信息。因此,将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 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遇到了很大 的麻烦。一方面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原来已经建 立了基于大型机的集中式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这 在技术上与现在的图形工作站系统连接存在一定 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在早期系统设计时并未考虑 到要与这些新的系统交换信息,在整体规划上没 有一个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造成了各个系统之 间连接难题。
▪ 随着X光检查、CT、MRI、超声、胃肠镜、血 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传统 的医学影像系统中,影像的存储介质是胶片、磁带 等。
▪ 例如图像存储介质所占的空间不断增加,给存放和 查找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 各种不同检查的图像分别存放,临床医生要同时参 考同一病人不同检查所产生的影像时往往借阅困难;
▪ 传统图像存储和管理的独占性使得图像的丢失概率
▪ 由于医学图像数据量大,需要大容量 的存储设备,高性能的显示设备和高 速的计算机网络,高昂的费用曾经是 建立的主要障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的性能价格 比迅速提高,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的 价格已经可以逐步为一些经济条件较
二、医学影像系统的发展历史概况
▪ (1)定义了包括病人信息、检查信息和相关图 像参数的图像头数据以及图像本身数据的图像格 式。
▪ (2)定义了图像通过用点对点方式、网 络方式、文件方式等进行交换的方法和规 范。标准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将真实 世界的模型抽象成为不同层次的对象模型, 使图像的采集、存储、通讯更加便于计算 机进行处理。它目前有14章,同时采用分 章节更新的方法,能够随应用的发展而不 断发展。
▪ 对CT、MRI影像,几何精度为512×512,灰 阶分辨率为4096级;
▪ 对超声、内窥镜影像,几何精度为320级-512级, 灰阶为256级彩色影像,这类影像还需要是 16~30幅/秒连续的动态影像;
▪ 对病理影像,几何精度为512×512或1K×1K,具 有灰阶分辨率为256级的彩色图像。
▪
▪ 标准也在不断的更新,它所支持的医学影像种类也 不断地增加,已经从原来标准只支持放射影像扩展 到支持内窥镜、病理等其他影像。也有学者在研究 处理医学图形、声音等信息。
▪ 同时也有人研究与其他医学信息传输标准的沟通, 如7( )等
三、 当前在中应用的主要技术和设备
▪ 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发展较晚,现在所使 用的信息系统平台、网络技术都能够支持 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因此,重要的一点就 是需要做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 使信息系统能够和今后逐步建立的各个系 统顺利地连接,避免国外系统所遇到的麻 烦。
第十三章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 一、医学影像系统概述 ▪ 二、医学影像系统的发展历史概况 ▪ 三、当前在中应用的主要技术和设备 ▪ 四、医学影像系统建设应采取的策略 ▪ 五、的影像存储和传递形式 ▪ 六、系统的组成 ▪ 七、类型及特征 ▪ 八、系统管理结构模式 ▪ 九、目前存在的问题 ▪ 十、的发展趋势 ▪ 十一、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
一.医学影象系统概述
医学影像系统通常称为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 系统( 简称),是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医 学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系统。其目标是用来代替 现行的模拟医学影像体系。 它主要解决 医学影像的采集和数字化 图像的存储和管理 数字化医学图像的高速传输, 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和重现
来自百度文库
▪ 根据医学影像实际应用的不同目的,数字化的影像 可分为三个精度等级:
▪ 的概念提出于80年代初。建立的想法主要是 由两个主要因素引起的:
▪ 一是数字化影像设备,如设备等的产生使得医 学影像能够直接从检查设备中获取;
▪ 另一个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容量数字 信息的存储、通讯和显示都能够实现。
▪ 在80年代初期,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基于大型 计算机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基本完成了研究 阶段而转向实施,研究工作在80年代中就逐步转 向为医疗服务的系统,如临床信息系统,等方面。 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等相继建立起研究的实验室 和实验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到90年代初期已 经陆续建立起一些实用的。
▪ 在80年代中后期所研究的医学影像系统主要采用 的是专用设备,整个系统的价格非常昂贵。
▪ 到90年代中期,计算机图形工作站的产生和网络 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的整体价格有所下降。
▪ 进入90年代后期,微机性能的迅速提高,网络的 高速发展,使得可以建立在一个能被较多医院接 受的水平上。
1982年美国放射学会()和电器制造协会() 联合组织了一个研究组,1985年制定出了一 套数字化医学影像的格式标准,即1.0标准, 随后在1988年完成了2.0。
▪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仅有图像格式 标准还不够,通讯标准在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随即在1993年由和在2.0标准的基础上,增 加了通讯方面的规范;
▪ 同时按照影像学检查信息流特点的模型重新修改 了图像格式中部分信息的定义,制定了 3.0标准。
▪ 目前,一些主要的医疗仪器公司,如、、西门子、 柯达等,所生产的大型影像检查设备都配有支持 标准的通讯模块或工作站,也有许多专门制造影 像系统的公司生产支持标准的影像处理、显示、 存储系统。
▪ 尽量采用通用的信息交换标准,模块化设 计,尽可能与信息系统一体化是建设时在 技术上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 1、标准化技术
▪ 标准化技术的应用在建立中是非常重要的,使用 工业标准能够使所建系统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设 备,并能够充分集成各个公司所开发的采集系统、 图像管理系统、显示系统、打印系统等。标准是 医学影像数据交换的主要标准,其核心内容是:
▪ 影像做为医疗诊断的主要依据时,数字化后的影像 必须反映原始图像的精度;
▪ 作为医疗中的一般参考时,数字化影像可进行一定 的压缩,以减少对信息资源的占用;
▪ 作为教学参考时,数字化影像只要能够保留影像中 教学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允许对数字化的影像有比 较大幅度的有损压缩。
▪ 不同的医学影像对数字化的精度要求也不同,常 见有:
2、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换问题
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整体,我们建立的主要 目的也是为医生提供医疗、教学和科研所 需要的信息。医生在看检查图像的同时, 也非常需要了解检查报告、病人的病历等 其他信息。因此,将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 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遇到了很大 的麻烦。一方面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原来已经建 立了基于大型机的集中式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这 在技术上与现在的图形工作站系统连接存在一定 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在早期系统设计时并未考虑 到要与这些新的系统交换信息,在整体规划上没 有一个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造成了各个系统之 间连接难题。
▪ 随着X光检查、CT、MRI、超声、胃肠镜、血 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传统 的医学影像系统中,影像的存储介质是胶片、磁带 等。
▪ 例如图像存储介质所占的空间不断增加,给存放和 查找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 各种不同检查的图像分别存放,临床医生要同时参 考同一病人不同检查所产生的影像时往往借阅困难;
▪ 传统图像存储和管理的独占性使得图像的丢失概率
▪ 由于医学图像数据量大,需要大容量 的存储设备,高性能的显示设备和高 速的计算机网络,高昂的费用曾经是 建立的主要障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的性能价格 比迅速提高,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的 价格已经可以逐步为一些经济条件较
二、医学影像系统的发展历史概况
▪ (1)定义了包括病人信息、检查信息和相关图 像参数的图像头数据以及图像本身数据的图像格 式。
▪ (2)定义了图像通过用点对点方式、网 络方式、文件方式等进行交换的方法和规 范。标准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将真实 世界的模型抽象成为不同层次的对象模型, 使图像的采集、存储、通讯更加便于计算 机进行处理。它目前有14章,同时采用分 章节更新的方法,能够随应用的发展而不 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