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下册练习题

物化下册练习题
第七章 《电化学》
一、选择题
1.用铂作电极电解一些可溶性碱的水溶液,在阴、阳两电极上可分别获得氢气和氧气。所
得各种产物的量主要取决于(
)。
A. 电解液的本性;
B. 电解温度和压力;
C. 电解液浓度;
D. 通过电极的电量。
2.采用电导法测定HAc的电离平衡常数时, 应用了惠斯登电桥。作为电桥平衡点的示零仪器,
不能选用(
)。
A. 通用示波器;
B. 耳机;
C. 交流毫伏表; D. 直流检流计。
3.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为:(
)。
A. 随浓度增大而单调地增大;
B. 随浓度增大而单调地减小;
C. 随浓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 4.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
D. 随浓度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 )。
A. 强电解质溶液; B. 弱电解质溶液; C.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 D. 理想稀溶液。
5.在论述离子的无限稀释的摩尔电导率的影响因素时,错误的讲法是(
)。
A. 认为与溶剂性质有关;
B. 认为与温度有关;
C. 认为与共存的离子性质有关;
D. 认为与离子本性有关。
6.25℃无限稀释的KCl摩尔电导率为130 S ·m2 ·mol1 ,已知Cl-的迁移数为,则K+离子的摩尔
电导率为(单位:S ·m2 ·mol1 )(
)。
A. 130;
B. ;
C. ;
D. 。
7.已知298K时,NaCl,HCOONa 和 HCl无限稀释的摩尔电导率分别是 102 、 102 和
102 ·m2 ·mol1 。实验测得298 K时, mol ·dm3 HCOOH水溶液的电导率是 102 S m1 。
298 K时, mol ·dm3 HCOOH水溶液的解离度为(
)。
A. ;
B. ;
C. ;
D. 。
8.25℃饱和AgCl水溶液电导率为 3.41106 S cm1 ,所用水的电导率为1.60 106 S cm1 ,
已知25℃时,
m,Ag+
63.5 S ·cm2 ·mol1 ,其迁移数为。则AgCl的溶度积为(
)。
A. 1.69 1010 ; B. 1.981011 ; C. 2.18109 ; D. 3.211010 。
9. 电解质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温度一定时,其主要的影响因
素是(
)。
A. 离子的本性;
B. 电解质的强弱;
C. 共存的其它离子的性质;
D. 离子浓度及离子电荷数。
10. mol kg1 的K3[Fe(CN)6]的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6.0 103 mol kg1 ;
B. 3.0 103mol kg1 ;
C. 4.5 103mol kg1 ;
D. 5.0 103mol kg1 。
11.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浓度都为 mol kg1 。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小的是(
)。

A. ZnSO4;
B. CaCl2;
C. KCl;
D. LaCl2。
12.实验室里为测定由电极Ag | AgNO3(aq) 及Ag | AgCl(s) | KCl(aq) 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下
列哪一项是不能采用的(
)。
A. 电位差计;
B. 标准电池;
C. 直流检流计;
D. 饱和的KCl盐桥。
13.通过电动势的测定,可以求难溶盐的活度积,欲求AgCl的活度积,则应设计的原电池为

)。
A. Ag | AgCl(s) | HCl(m) | Cl2( p ) | Pt;
B. Pt | Cl2( p ) | HCl(m) | AgCl(s) | Ag;
C. Ag | AgNO3(aq) || HCl(m) | AgCl(s) | Ag。
14.在下列电池中,其电池的电动势与氯离子的活度a( Cl )无关的是(
)。
A. Zn∣ZnCl2(aq)∣Cl2(p)∣Pt;
B. Zn∣ZnCl2(aq)|| KCl(aq)∣AgCl(s)∣Ag;
C. Pt∣H2(p1)∣HCl(aq)∣Cl2(p2)∣Pt;
D. Ag∣AgCl(s)∣KCl(aq)∣Cl2(p)∣Pt。
15.电池Hg | Zn(a1) | ZnSO4(a2) | Zn(a3) | Hg的电动势(
)。
A. 仅与a1 ,a3有关,与a2无关;
B. 仅与a1,a2有关,与a3无关;
C. 仅与a2,a3有关,与a1无关;
D. 与a1,a2,a3均无关。
16.原电池在等温等压可逆的条件下放电时,其在过程中与环境交换的热量为(
)。
A. H ;
B. 零;
C. TS ;
D. G 。
17.塔费尔经验式 a b lg i ,用以描述超电势( )与电流密度( i )的关系(式中 a 、
b 为常数),其适应的范围是(
)。
A. 任何电流密度下的气体电极过程;
B. 任何电流密度下的浓差极化;
C. 大电流密度下的浓差极化;
D. 大电流密度下的电化学极化。
18.当电流通过原电池或电解池时,电极电势将偏离平衡电极电势而发生极化。当电流密度
增大时,通常将发生(
)。
A. 原电池的正极电势增高;
B. 原电池的负极电势增高;
C. 电解池的阳极电势减小;
D. 无法判断。
19.通常应用摩尔电导率这一概念时,就 MgCl2 溶液而言,正确的表述是(
)。
A.
m
(MgCl2
)
2 m
(
1 2
MgCl2
)
B.
2m
(MgCl2
)
m
(
1 2
MgCl2
)
C.
1 m (MgCl2 ) m ( 2 MgCl2 )
20.使2000 A的电流通过一个铜电解器,在1 h 内,能得到铜的质量是(
)。
A. 10 g
B. 100 g
C. 500 g
D. 2369 g
21.在定温、定压的电池反应中,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 E 等于(
)。
A. 零
B. E
C. 不一定
D. 随温度、压力的数值而变
二、填空题
1.在化学电源中,阳极发生 也叫
反应, 极,阴极发生 反应,也叫 极;在电解池中,阳极发生

反应,阴极发生
反应。
2. 双 液 电 池 中 不 同 电 解 质 溶 液 间 或 不 同 浓 度 的 同 种 电 解 质 溶 液 的 接 界 处 存 在
电势 ,通常采用加
的方法来消除。
3. 已知阳离子和阴离子迁移速率之比为1﹕2,则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迁移数为 和 。
4. 用同一个电导池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测定浓度 mol dm3 与 mol dm3 的不同电解质溶
液的电阻,得到 R1 100 ,R2 500 ,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 m(1)/ m(2)

5. 同一强电解质在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与一般浓度下的摩尔电导率在数值大小上是不










6.
公式
rGm

nFE


E


,其实验测定,要求在电流
I
的条件下完成。
7. 若 已 知 某 电 池 反 应 电 动 势 的 温 度 系 数 大 于 零 , 则 该 电 池 可 逆 放 电 时 的 反 应 热
Qr rSm
或0)
; 。(选择填入 0 , 0 ,
8.等温等压下原电池可逆放电时电池反应的焓变 H
Qp。(选填 , , )
9. 电池Ag AgAc(s) Cu(Ac)(2 b = mol kg1 ) Cu的温度系数为 2.0 104 V K1 。E(298K)=
。电池的反应式为
, 该 电 池 反 应 在 298K 时 的 rGm

, r Hm 为
, rSm 为

10. 原电池Pt | Fe2+,Fe3+ || Ag+ | Ag 相应的电池反应为

11. 已知:a (Fe2+) = 2a (Fe3+),a (Ce4+) = 1/2a (Ce3+), (Fe3+, Fe2+ | Pt) = V,
(Ce4+, Ce3+ | Pt) = 。 则 反 应 Fe2+ + Ce4+
Fe3+ + Ce3+ 进 行 的 方 向


12. 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H2(200kPa) H2(100kPa),则该电池25℃时的电动势
E=
V。
13. 浓差电池Pb(Hg) (a1) | Pb(NO3)2 (aq) | Pb(Hg) (a2)的左边电极为负极,则铅汞齐中铅的活度
a1
a2。(填 > = <)。
14. 电池Pt | Cl2(p1) | HCl mol kg1 | Cl2(p2) | Pt的电池反应

若p1 p2,则此电池电动势E
0 (填> = < )。
15. 电池 Pt H2(g,p1) HCl(aq) Cl2(g,p2) Pt的反应可以写成:

H2(g,p1) + Cl2(g,p2) 2HCl(aq), E1 , rGm,1
或1/2H2(g,p1) + 1/2Cl2(g, p2) HCl(aq), E2 , rGm,2
则 E1 与 E2 的 关 系
; rGm,1 与 rGm,2 的 关 系

16. 一定温度下,电池Zn | ZnCl2(aq) | Cl2(g, p ) | Pt的水溶液中ZnCl2活度a(ZnCl2)增加时,
电池的电动势E
;若电池为Ag | AgCl(s) | KCl(aq) | Cl2(g, p ) | Pt,其水溶液中
KCl活度a(KCl)增加时,电池的电动势E

17. 电池 Cu Cu+ Cu+,Cu2+ Pt 与电池 Cu Cu2
均可写成
Cu ,Cu2 Pt 的电池反应
Cu + Cu2
2Cu ,则同温度下两个电池反应的 rGm
,E

(填相同或不同)
已知: ( Cu2+/ Cu) = V, ( Cu+/ Cu) = V, ( Cu2+/ Cu+) = V。
18. 电池放电时,随电流密度增加,阳极电势变 大或小)
,阴极电势变
。(填
三、计算题
1. 25℃时,电池 Ag AgCl(s) | KCl(m) | Hg2Cl2(s) Hg(l) 的电动势 E = ,(?E/?T)p
= 104 V K1 。试写出该电池的反应,并求出该温度下的 rGm 、r Hm 、 r Sm 及可逆放电 时的热效应 Qr 。
2. 电池 Zn ZnO(s)| NaOH mol kg1 | H2( p ) | Pt 在 25℃时 E = ,已知液态水的标准生
成吉布斯自由能 f Gm (298K) 2.372105 J mol1 ,求固体氧化锌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 能。

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一、选择题
1.在一般情况下不考虑表面的存在对系统性质的影响是因为(
)。
A. 表面状态复杂;
B. 表面不重要;
C. 表面分子数比内部分子少得多,表面效应不明显; D. 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状态一样。
2. 在一支水平放置的洁净的玻璃毛细管中有一可自由移动的水柱,今在水柱右端微微加热,
则毛细管内的水柱将(
)。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移动;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等温等压条件下的润湿过程是:(
)。
A.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过程;
B.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增加的过程;
C.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不变的过程;
D. 表面积缩小的过程。
4.若某液体在毛细管内呈凹液面,则该液体在该毛细管中将(
)。
A. 沿毛细管上升; B. 沿毛细管下降; C. 不上升也不下降。
5.液体在能被它完全润湿的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反比于(
)。
A. 空气压力; B. 毛细管半径; C. 液体表面张力; D. 液体粘度。
6.当表面活性剂加入溶剂中后, 产生的效果是(
)。
A. d / dc 0 正吸附;
B. d / dc 0 正吸附;
C. d / dc 0 负吸附;
D . d / dc 0 负吸附。
7.在影响物质表面张力的因素中,下列说法哪个不对(
)。
A. 与压力有关; B. 与温度有关; C. 与共存相有关; D. 与表面积有关。
8. 空气中有一肥皂泡,直径为2 mm,若其表面张力为 J m2 , 则泡内附加压力为( )。
A. 103 ; B. 103 ; C. 103 ; D. 103 。
9.对于一理想的水平液面,下列各量中,何者为零(
)。
A. 表面张力;
B. 表面能;
C. 附加压力;
D. 比表面能。
10.对于化学吸附的描述,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吸附力来源于化学键力;
B. 吸附一般有选择性;
C. 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 D. 吸附速度较小。
11. 将 12 mL mol L1 的 NaCl 溶液和 100 mL mol L1 的 AgNO3 溶液混合所制得的
溶胶电泳时, 胶粒的移动方向是(
)。
A. 不移动;
B. 向正极;
C. 向负极;
D. 不能确定。

12. 液体 A 和 B 的表面张力分别为 A 和 B ,A 和 B 不能互溶,它们间的界面张力为 AB ,
液体 A 可在液体 B 上铺展的条件为(
)。
A. A B AB ;
C. AB A B 13.弯曲液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
B. B A AB ; D. B A AB 。
)。
A. 一定等于 0; B. 一定不等于 0; C. 一定大于 0; D. 一定小于 0。
14.两亲分子作为表面活性剂是因为(
)。
A. 在界面上产生负吸附;
B. 能形成胶束;
C. 在界面上定向排列降低了表面能; D. 使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大。
15.下列中不属于溶胶(憎液溶胶)的基本特性的是(
)。
A. 高度分散性; B. 聚结不稳定性; C. 多相性; D. 动力稳定性。
16.丁达尔现象是光照射到粒子上发生的(
)。
A. 反射;
B. 散射;
C. 透射;
D. 折射。
17.下列不属于溶胶的动力性质的是(
)。
A. 布朗运动; B. 扩散; C. 电泳; D. 沉降平衡。
18. 将 2 滴 K2[Fe (CN)4]水溶液滴入过量的 CuCl2 水溶液中形成亚铁氰化铜正溶胶, 下列三
种电解质聚沉值最大的是(
)。
A. KBr;
B. K2SO4 ;
C. K4[Fe (CN)6]。
19.用 mol dm3 的KI 和 mol dm3 的AgNO3 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做成的AgI 溶胶,电解质
CaCl2 ,Na2SO4,MgSO4对它的聚沉能力为(
)。
A. Na2SO4 CaCl2 MgSO4 ;
B. MgSO4 Na2SO4 CaCl2 ;
C. Na2SO4 MgSO4 CaCl2 。
20.表面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但有些自然现象与表面现象并不密切相关,例如(
)。
A. 气体在固体上的吸附;
B. 微小固体在溶剂中溶解;
C. 微小液滴自动呈球形;
D. 不同浓度的蔗糖水溶液混合。
21.破坏 O/W 型乳状液时,不能使用(
)。
A. 钙肥皂;
B. 镁肥皂;
C. 钾肥皂;
D. 铝肥皂。
二、填空题
1.液滴越小,饱和蒸气压越
,而液体中气泡越小,饱和蒸气压越
。玻璃毛细管
水面上的饱和蒸气压
同温度下水平的水面上的饱和蒸气压。
2.吉布斯吸附等温式的形式是
,当
0 时,表明是
吸附。
若固体不能被液体润湿,则相应的接触角
90 。
3.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具有表面活性,是由于其具有
基团,极易在水的表面产
生定向排列,因而明显降低水的

4.在相同温度下,以 p凸 , p平 , p凹 表示凸液面,平液面,凹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
的关系为 5. 通常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某液体与其
触时 的界面张力。
。 相接触,或者与
相接

6.胶体分散系统的分散相粒子半径的大小所处范围是
胶体粒子被固定,而分散介质移动的现象称为
7.气体被固体吸附的过程其熵变 S
0 ,焓变 H
8. 由于新相难以形成而出现的四种常见的亚稳态是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0 。(填 = )


三、问答题
1.将浓度为 mol dm3 的 KI (aq) 与 mol dm3 的 AgNO3 (aq) 等体积混合后得到 AgI 溶胶,
试分析下述电解质对所得 AgI 溶胶的聚沉能力何者最强何者最弱为什么 (1)Ca(NO3)2;(2)K2SO4;(3)Al2(SO4)3。 2.欲制备AgI 正溶胶,向在 M的AgNO3溶液中最多加入的KI溶液多少mL 写出该溶胶的胶团 结构。若用MgSO4和K3Fe(CN)6两种电解质,问哪一种电解质更容易使此溶胶聚沉 3.试说明锄地保墒的基本原理。 另外见书上P325 2 P326 6 、10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第十章 《复合反应动力学》
一、选择题
1.在T K时,对于某一简单级数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起始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对一级反应为反比;
B. 对二级反应为正比;
C. 对零级反应为正比;
D. 无明确关系。
2.某反应的反应物消耗3/4所需时间是消耗1/2所需时间的二倍,则反应级数为(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三级。
)。
3.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
)反应分子数。
A. 总大于; B. 总小于; C. 总等于; D. 等于或小于。
4.某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为5天,则经15天后所剩的同位素的物质的量是原来同位素的物
质的量的(
)。
A. 1/3;
B. 1/4;
C. 1/8;
D. 1/16。
5.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 2 102 dm3 mol1 s1 ,当反应物初始浓度为 mol dm3 时,反应的
半衰期为(
)。
A. 50 s ;
B. 15 s ;
C. 30 s ;
D. s 。
6.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的阿仑尼乌斯经验式适用于(
)。
A. 基元反应;
B. 基元反应和大部分非基元反应;
C. 非基元反应;
D. 所有化学反应。
7.反应物 A 进行由两个一级反应组成的平行反应: 步骤⑴的速率常数为 k1,步骤⑵的速率
常数为 k2。已知 k1> k2,若两步骤的指前因子相近且与温度无关, 则(
)。
A. 升温对⑴和⑵的影响相同;
B. 升温对⑴有利;
C. 升温对⑵有利;
D. 降温对⑵有利。
8. 某物质A与水反应,在水溶液中,若A起始浓度为1 mol kg1 ,1 h后,浓度为 mol kg1 ,
2 h后,浓度为 mol kg1 ,则对 A 来说,此反应的级数为(
)。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三级。
9.在T K时,某一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min1 ,反应物起始浓度 mol dm3 ,则半衰期为

)。
A. min ;
B. min ;
C. min ;
D. min 。
10 . 反 应 A Y 当 实 验 测 得 反 应 物 A 的 浓 度 cA 与 时 间 t 成 线 性 关 系 时 则 该 反 应 为

)。
A. 一级反应;
B. 二级反应;
C. 分数级反应; D. 零级反应。
11.对于反应A Y,如果反应物A的浓度减少一半,A的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该反应的
级数为:(
)。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12. 在反应A k1 B k2 C,A k3 D中,活化能E1 > E2 > E3 ,C是所需要的产物, 从
动力学角度考虑,为了提高产物C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
)。
A. 较高反应温度;
B. 较低反应温度;
C. 适中反应温度;
D. 任意反应温度。
13. 反应A + 2 B = D,以cA,0﹕cB,0 1﹕200 进行反应,实验发现 A 每消耗一半所需时间均
相同,以 cA,0﹕cB,0 1﹕2 进行反应,实验发现以 cA 对时间作图为直线,则此反应的
级数为(
)。
A. 对A一级,对B二级; C. 对A负一级,对B一级;
B. 对A二级,对B零级; D. 对A一级,对B负一级。
14. 已知复合反应的历程为 A噲 垐k1垎垐 B ; B + D k2 Z ,则B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dcB 是
k1
dt

)。
A. k1cA k2cDcB ;
B. k1cA k1cB k2cDcB ;
C. k1cA k1cB k2cDcB ;
D. k1cA k1cB k2cDcB 。
15. 某复合反应的速率常数 k 与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为 k k1(2k2 / k3) , 则总
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Ea 与各基元反应的活化能间的关系为(
)。
.
A. Ea = E1 + (2 E2 - E3 ) ;
B. Ea = E1 + ( E2 - E3 ) ;
C. Ea = E2 + (2 E1 - E3 ) ;
D. Ea = E1 + ( E3 - E2 ) 。
16. 关于反应级数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
C. 反应总级数一定大于任一反应物的分级数;
D. 反应级数都可通过实验来确定。
17. 对于复杂反应,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复杂反应无反应分子数可言;
B. 复杂反应至少包括两个基元步骤;

C. 复杂反应的级数不会是正整数;
D. 反应级数为分数的反应一定是复杂反应。
18.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大,温度变化主要改变(
)。
A. 活化能;
B. 指前因子;
C. 物质浓度或分压; D. 速率常数。
19. 关于对行反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切化学变化都是可逆反应, 且不能进行到底;
B. 对行反应中正逆反应的级数一定相同;
C. 对行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 其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之比为定值;
D. 对行反应达到平衡时, 正逆反应速率相同。
20. 连串反应 A B C , 如果需要的产品是中间物 B,则为提高产率可采取的措施
为(
)。
A. 增加反应物 A 的浓度;
B. 升温以加快反应;
C. 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
D. 控制适当的反应时间。
21. 一个复杂反应可用平衡态近似法处理的条件是(
)。
A. 反应速率快, 迅速达到化学平衡态;
B. 包含可逆反应且很快达到平衡,其后的基元步骤速率慢;
C. 中间产物浓度小,第二步反应慢;
D. 第一步反应快,第二步反应慢。
二、填空题
1.反应A + B Y的速率方程为:-dcA/dt = kcAcB/cY,则该反应的总级数是
级。
若浓度以 mol dm3 ,时间以s为单位,则反应速率常数 kA 的单位是

2.零级反应A P的半衰期 t1/ 2 与反应物A的初始浓度cA,0及反应速率常数 k 的关系是
t1/ 2

3.对一级、二级、零级反应,分别以


对时间 t 作图为直线。
4.两个活化能不同的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升温区间内升温时,具有活化能较小的反应,其
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比活化能较高的反应增加的倍数
。(大、小、或相等)
5.某化合物与水相作用时,该化合物初浓度为1 mol dm3 ,1 h 后其浓度为 mol dm3 ,
2 h 后其浓度为 mol dm3 ,则此反应的反应级数为
,此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
k=

6.反应A + 3B 2Y各组分的反应速率常数关系为kA
kB
kY。
7.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105 dm3 mol1 s1 ,若浓度单位为 mol m3 ,时间单位变为min,
则反应速率常数之值为
8.对一级反应,若其速率常数为k,则当反应物反应掉1/N时,所需时间是

9. 某反应符合阿仑尼乌斯关系式,活化能为 Ea ,温度T 时速率常数为 k , 则 dln k / dT =

10. 直链反应由三个基本步骤组成,即



自由基的销毁有两种途径,即
销毁与
销毁。
三、计算题

1.溴乙烷分解反应是一级反应,该反应的活化能为229 3 kJ mol1 。已知该反应在650 K时 其半衰期为54 min,若要使反应在10 min 内完成90 %,问温度应控制在多少
2.气相反应A Y + Z为一级反应。在675℃下,若A的转化率为,则反应时间为 min,
试计算此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及A的转化率为50%的反应时间。又527℃时反应速率常 数为 105 min1 ,试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物化下册练习题答案
第七章 《电化学》
选择题:DDCCC/DAADA/ADCDA/CDBAD/A
填空题:1. 氧化 负 还原 正 氧化 还原
2. 液接 盐桥 3. 1/3 2/3
4. 50﹕1
5. 在无限稀释时,正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可忽略
6.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趋于零
7.
0
0
8.
9. 2Ag + Cu(Ac)2 (m) 2AgAc(s) + Cu kJ mol1 kJ mol1
J K1 mol1
10. Fe2 + Ag
Fe3+ + Ag 11. 自发地正向进行 12. 13.
14. Cl2( p2 ) Cl2( p1 )
15. E1 E2
16. 减小 不变 17. 相同 不同 18. 大 小
rGm,1 2 rGm,2
计算题:1. rGm kJ mol1 r Hm kJ mol1 r Sm J K1 mol1
Qr kJ mol1
2. f Gm ( ZnO, s) × 105 J mol1
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选择题:CBAAB/ADBCC/CBBCD/BCACD/C
填空题:1. 大 小 小于 3. 双亲 界面张力
2. c d RT dc
4. p凸 p平 p凹
正 5. 饱和蒸气
空气
6. 109 m r
107 m ,电渗 7.
8. 过饱和蒸气 过饱和溶液 过热液体 过冷液体
问答题:(略)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与第十章 《复合反应动力学》 选择题:CBDCA/BCBCD/ACDBB/DCDBD/B

填空题:1. 一级 s1
2. cA,0 / 2k
3. ln cA 1/ cA cA
4. 小
5. 零级
mol dm3 h1
6. 1/3 1/2
7. 3.0 106 m3 mol1 min1
8. 1 ln N
k N 1
9. Ea /(RT 2 )
10. 链的引发 链的传递 链的终止 气相 器壁
计算题:1. T2 697. 5 K
2. 103 min1 ; min ; Ea kJ mol1 。

物理化学下册试题及答案

OO六一二og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化学试题A卷 注意:学号、姓名和所在年级班级不写、不写全或写在密封线外者,试卷作废—*.计算题。(本大题6分) 将某电导池盛以0.02 mol dm3 KC l溶液(25C时其电导率为0.277 S m1), 在25C 时测得其电阻为82.4 Q,再换用0.005 mol dm 3K2SO溶液,测得其电阻为326.0 Q。求: (1) 电导池常数K(l/A); (2) KSO溶液的电导率; (3) KSO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二. 问答题。请回答下列各题。(本大题4分) 在进行重量分析实验时,为了尽可能使沉淀完全,通常加入大量电解质 (非沉淀剂),或将溶胶适当加热,为什么?试从胶体化学观点加以解释。 三. 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本大题10分) 均相反应2A+B3Y+Z在一定温度体积下进行,测得动力学数据如下: 其中C A,0及C B,0分别表示A及B的初始浓度;A,0表示A的初始消耗速率,即,假定反应速率方程的形式为 (1) 确定分级数,的值和总反应级数; (2) 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四. 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本大题6分) CH 4气相热分解反应2CHGR +H2的反应机理及各元反应的活化能如下:

已知该总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 试求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五. 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 (本大题8分) 下列电池的电动势在 25C 时为1.448 V : Pt | H 2 ( p ) | HCl ( b=0.1 mol - kg -1, =0.796 ) |Cl < p ) | Pt (1) 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 计算氯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E (Cl |Cl 2 |Pt )。 六. 推导题。(本大题6分) 气相反应2A(g) Y(g), 是二级反应,反应开始时只有A ,压力为p”, 试推导反应系统的总压力p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七. 选择题。在题后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代号。(本大题共 22小题,总计60分) 1、 (3分)在等温等压下影响物质的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因素:( ) (1) 是表面积A; (2)是表面张力 ; (3) 是表面积A 和表面张力 ;(4)没有确定的函数关 系。 2、 (3分)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总大于同温度下平液面的蒸气压。是不是 ? 3、 (2分)微小颗粒物质的熔点 与同组成大块物质的熔点 的关系是:( ) (1) ; (2) = ; (3) ; (4)不能确定。 4、 (4分)朗缪尔等温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为: (2) CH CH 3- +H- E I =423 kJ -mol CH + CH4GH +H- 日=201 kJ -mol -+ CH 4 CH 3- +H E 3=29 kJ -mol -+ CH 3- CH 4 E -i =0 kJ -mol (D

物化试卷下册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共24分) 1.描述催化剂特征不正确的是( ) ?? A、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可能进行的反应; ??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皆不变; ?? C、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 D、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 2 3 4 5. 6) A 7 A、>10-7m; B、<10-9m; C、10-7m ~10-9m; D、任意大小 8.对电动电势(ζ)描述错误的是() A、它是指胶粒的滑动面与溶液本体间的电位差; B、其值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 C、其值一般小于热力学电势; D、电动电势等于零的状态称为零电态。 9.溶胶电动现象主要决定于() ??? A、热力学电势;????????? B、电动电势;

C、扩散层电势;??????????? D、紧密层电势。10.配分函数q的定义式为() A、q= exp( ∑- kT i i g ε ;B、n e r v t q q q q q q? ? ? ? =; C、q= exp( kT i i g ε - ;D、exp(/) i i q Ng kT e =-。 11.对下列表面活性剂的归类,正确的是() A、R-COONa属阳离子型; B、R-NH2HCl属两性型; C D 12 13-),若14 15A B C中,如果需要的是中间产物 的浓度; B、增大反应速率; 、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 D、控制适当的反应时间。 16.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对下列哪个热力学量的值会有影响()。 A、S; B、H; C、P; D、玻尔兹曼分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扩散双电层理论中,电动电势是指 ;等电点(态)的电动电势= 。 2.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的本质差别:前者是,后者 是。

物理化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分×15=30分) 1、·kg-1的CaCl 2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γ ± =,则其离子平均活度a ± 是: (B)。 (A)×10-4;(B)×10-2;(C)×10-2;(D)×10-4。 2、在下列电池中,其电池的电动势与氯离子的活度a(Cl-)无关的是:(D)。 (A)Zn|ZnCl 2(aq)| Cl 2 (p)|Pt; (B)Zn|ZnCl 2 (aq)|KCl(aq)|AgCl|Ag; (C)Pt|H 2(p 1 )|HCl(aq)|Cl 2 (p 2 )|Pt; (D)Ag|AgCl(s)|KCl(aq)|Cl 2 (p)|Pt。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B)。 (A)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与温度无关; (D)因电解质溶液种类不同,有的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的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4、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的反应正好相反,则其充电时正极和负极、阴极和阳极的关系为:(C)。 (A)正负极不变,阴阳极不变;(B)正负极改变,阴阳极不变;(C)正负极不变,阴阳极正好相反;(D)正负极改变,阴阳极正好相反。 5、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其浓度的关系为:(A)。 (A)浓度增大,离子强度增强;(B)浓度增大,离子强度变弱; (C)浓度不影响离子强度;(D)随浓度变化,离子强度变化无规律。 6、无限稀释的KCl 溶液中,Cl-离子的迁移数为,该溶液中K+离子的迁移数为:( C )。 (A) ; (B) ; (C); (D) 7、恒温下某电解质溶液浓度由mol·dm-3变为mol·dm-3,其摩尔电导率:( A )。 (A)减小;(B)增大;(C)不变;(D)不能确定。 8、在温度T时,若电池反应?Cu+?Cl2===?Cu2++Cl?的标准电池电动势为E1, Cu + Cl 2 === Cu2++2Cl?的标准电池电动势为E2,则E1和E2的关系为:( D )。(A)E1/ E2= 2;(B)E1/ E2= 1/2;(C)E1/ E2= 4;(D)E1/ E2= 1。

物化试卷

《物理化学》试题 开卷( ) 闭卷(√ ) 适用专业年级:2004级(环工、药物、药学、制药)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本试题一共3道大题,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 分 题 号一 二 三 四 五 阅卷人 题 分 核分人 得 分 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以下为试题正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卷上。每题2分共20题) 1.第一定律说明,封闭体系的( ) A.吸热Q 是状态函数 B.对外做功W 是状态函数 C.Q 是状态函数 D.热力学能U 是状态函数 W +2.一理想气体在恒外压下从10膨胀到,同时吸收热量125,则此过程的21.0110kPa ×3dm 316dm J H Δ应为多少?( ) A: B: 215J +125J ? C: D: 215J ?125J + 3. 11 612625 () 2807()1367c m c m C H O s H KJ mol C H OH l H KJ mol φ φ ??Δ=??Δ=??已知; 如果用葡萄糖发酵制2mol 乙醇()的反应为: 25C H OH 6126 2522(2C H O C H OH CO g →(水溶液)水溶液)+() 若忽略各物质的溶解热,则在℃、101325Pa 条件下由上述反应制得1mol 时的热效应为(2525C H OH 1KJ mol ??) : A: 73 B: 73 C: 36.5 D:-36.5 任课教师: 王显祥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黄乾明

《物理化学》下册试卷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化学教育专业、化工、应化专业) 一、选择填空(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mol ·kg -1和0.1mol ·kg -1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Ω和500Ω,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Λm (1) :Λm (2)为( )。 (a )1 : 5 (b )5 : 1 (c )10 : 5 (d )5 : 10 2 CaCl 2的摩尔电导率Λm 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λm 关系为( ) (a ))Cl ()Ca ()CaCl (22-++=m m m Λλλ (b ) )Cl ()Ca (2 1)CaCl (22- ++=m m m Λλλ (c ))Cl ()Ca 2 1()CaCl (22- ++=m m m Λλλ (d ) )]Cl ()Ca 2 1([2)CaCl (22- ++=m m m Λλλ 3. 在10cm 3 、1mol ·dm -3 的KOH 溶液中加入10 cm 3 水,其摩尔电导率如何 变化?( ) (a )增大 (b )减小 (c ) 不变 (d )无法判定 4. 浓度为m B 的H 3PO 4溶液,其平均离子活度系数为γ± ,则H 3PO 4的表 观活度a B 可表示为( ) (a )4 θB B 4?? ? ??=±m m a γ (b ) θ B B 4m m a ±=γ (c )?? ? ??=±θB B 27m m a γ (d ) 4 θ B 4B 27??? ??=±m m a γ 5. 电极 OH - (a -)|HgO(s)| Hg(l)作为还原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 (a )Hg Hg →+-+e (b )- -++→+e O H HgO(s)OH Hg(l)22 (c )2O Hg(l)HgO +→+- e 2 (d ) - 2OH Hg(l)O H HgO 22+→++-e 6. 细胞色素(Fe 3+ ) + e →细胞色素(Fe 2+ ),在298K 时标准电极电势为0.25V ,则反应:H 2(g) + 细胞色素(Fe 3+ ) → H + + 细胞色素(Fe 2+ )的θ m r G ?为( )kJ ·mol -1 (a )48.2 (b )24.1 (c )-24.1 (d )-48.2 7. 将一原电池两极短路,此时电池与环境交换的热量与反应焓变的

物化期末试卷样题及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B 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Ⅰ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 )1.在p θ,263.15 K 下过冷水结成同温度下的冰,则该过程中: (A) ΔS=0 ΔG=0 (B) ΔS>0 ΔG<0 (C) ΔS <0 ΔG<0 (D) ΔS>0 ΔG>0 ( )2.在系统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A) 一定有热交换 (B) 不一定有热交换 (C) 一定没有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 )3.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实际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近? (A) 高温和低压 (B) 低温和低压 (C) 高温和高压 (D) 低温和高压 ( )4.偏摩尔量的加和公式 Z =∑n B Z B 的成立条件是: (A) 不需要任何条件 (B) 等容等熵 (C) 等温等容 (D) 等温等压 ( )5.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 2SO 4·H 2O (s )、H 2SO 4·2H 2O (s )、 H 2SO 4·4H 2O (s ),在p θ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 )6.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 5(g)在某种条件下的解离度为 ,改变

下列条件,何者可使 增大? (A) 增加压力使体积缩小一倍 (B) 体积不变,通入N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C) 压力不变,通入N2气使体积增大一倍 (D) 体积不变,通入Cl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 )7.在一定T,p下,某实际气体的V m大于理想气体的V m,则该气体的压缩因子Z: (A) 等于1 (B) 小于1 (C) 大于1 (D) 小于零 ( )8.在隔离体系中发生一个自发过程,则ΔG应为: (A) ΔG < 0 (B) ΔG > 0 (C) ΔG =0 (D) 不能确定 ( )9.A、B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0.7。现有一组成为x A=0.5的A与B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 纯A和恒沸混合物(B) 纯B和恒沸混合物 (C) 只得恒沸混合物(D) 得纯A和纯B ( )10.用相律和Clapeyron方程分析常压下水的相图所得出的下述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在水的凝固点曲线上,ΔH m(相变)和ΔV m的正负号相同 (B) 在每个单相区,自由度f=2 (C) 在每条曲线上,自由度f=1 (D) 在水的沸点曲线上某一点,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大于零( )11.关于热机的效率,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可逆热机的效率与工作物质的种类无关 (B) 可逆热机的效率与工作物质的种类有关 (C) 可逆热机的效率可以等于1,但不能大于1 (D) 任意热机的效率均可表示为η=1-T2/T1 ( )12.下列热力学变量中广度性质是 (A) 热力学温度T (B) 等压摩尔热容C p,m (C) 化学势μB(D) 质量m

物化试卷

二OO七—二OO八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化学(一)-2 A卷试题 一.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本大题7 分) 已知在-33.6℃时,CO(g)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符合朗缪尔直线方程。经测定知,该(p/V)~p直线的斜率为23.78 kg·m-3,截距为131 kPa·kg·m-3,试求朗缪尔方程中的常数V m及b。 二.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本大题9 分) 某一级反应测得其半衰期在65℃时为2.50 min,在80℃时为0.50 min,在什么温度下方可使该一级反应1 min时转化率达到90% 。 三.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本大题9 分) 已知25℃时,纯水的电导率κ=5.5×10-6S·m-1,纯水的体积质量(密度)为0.997 g·cm-3又H+,OH-的L分别为34.98×10-3S·m2·mol-1和19.83×10-3 S·m2·mol-1,求水在25℃的解离度及水的离子积。(已知H2O的摩尔质量为18.02 g·mol-1。) 四.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本大题8 分) 反应CuSO4+ 2FeSO4=== Cu + Fe2(SO4)3在水溶液中进行。问在25℃标准状态下能否进行?其标准平衡常数为多少?(已知E (Cu2+|Cu) = 0.3402 V,E (Fe3+, Fe2+|Pt)=0.771 V。)五.证明题。(本大题6 分) 气相反应 2A(g) Y(g) , 是二级反应 , 反应开始时无Y , 压力为p A,0,求反应系统的总压力p与时间t的关系。 六.选择题。在题后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代号。(本大题共18 小题,总计61 分) 1、本小题4分 由两种不互溶的纯液体A和B相互接触形成两液相时,下面说法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1)界面是一个界限分明的几何平面; (2 )界面层有几个分子层的厚度,在界面层内,A和B 两种物质的浓度沿垂直于界面方向连续递变; (3)界面层的厚度可达几个分子层,在界面层中,A和B 两种物质的浓度处处都是均匀的。 2、本小题3分 水在干净的玻璃毛细管中呈凹液面,因附加压力 D p< 0,所以表面张力s< 0 。是不是?() 3、本小题4分 在等温等压下,同一种物质的粗颗粒的溶解度c1和微细颗粒的溶解度c2间的关系为:()。 (1)c1 > c2; (2)c1 = c2; (3)c1 < c2; (4)不能确定。 4、本小题4分 在相同环境条件,相同溶剂中,溶解度越___________(填“大”或“小”)的溶质,越_________(填“难”或“易”)被吸附剂所吸附。 5、本小题3分

物理化学(下)试题 应化材化

物理化学(下)试题 (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专业用) 一、选择题(22分) 1.强电解质CaCl 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 A.)()()(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 B.)()(5.0)(22- ∞+∞∞+=ΛCl Ca CaCl m m m λλ C.)(2)()(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 D.)]()([2)(22- ∞+∞∞+=ΛCl Ca CaCl m m m λλ

2.强电解质CaCl 2的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α与电解质活度B α之间的关系为 ( ) A. B αα=± B. 3B αα=± C. 2/1B αα=± D. 3 /1B αα=± 3.在不可逆电极过程中,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 ) A.阴极电势变低,阳极电势变高 B. 电池的电动势降低 C.电解池耗电能增加 D. 以上说法都对 4.某电池反应为-+ +=++OH Hg l O H g O l Hg 42)(2)()(2222,当电池反应达平衡 时,电池的电动势E 必然是 ( ) A. 0>E B. ?E E = C. 0

物化下册试题

一、 填空题(7分) 1.在稀溶液范围内,由于质点间的作用力性质不同,同浓度的非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活度( 小于 )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活度。(填“大于”或“小于”) 2.某反应反应掉3/4所需时间为反应掉1/2所需时间的2倍,问这个反应的反应级数是( 一级反应 )。 3.当等体积的0.4mol.kg -1的NaCl 水溶液与0.3 mol.kg -1的BaCl 2水溶液混合,混合溶液的离子强度I=( 0.65 )。 4.反应D B B k 32?→? ,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dc B /dt =k B c B 2/3 ,也可表示为dc D /dt =k D c D 3/2,则-dc B /dt 与 dc D /dt 之间的关系为 ( )。速率常数k B 和k D 的比为( 2比3 )。 5. 一级反应以( ln k )对时间作图为一直线,速率常数等于直线的 ( 斜率 )。 二、选择题(1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里,划在题号上的不得分) 1.在25℃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D )。 A . La 3+ B. Mg 2+ C .+ 4NH D. H + 2.若向摩尔电导率为1.4×10-2 S ·m 2·mol -1的CuSO 4溶液中加入1m 3的纯水,这时CuSO 4的摩尔电导率( B ) A .降低 B .增高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3.难溶盐的溶度积K SP 可通过电动势的测定来求得,但需要设计一适当的原电池。现欲测定AgBr (s )的溶度积K SP ,下列 电池中的( )电池为所要设计的电池。 A. Ag (s )∣AgBr (s )∣KBr (b )∣Br 2(l )∣Pt B. Ag (s )∣Ag + (a )‖Br -(b )∣Br 2(l )∣Pt C. Ag (s )∣Ag +(a )‖Br -(b )∣AgBr (s )∣Ag (s ) D. Pt ∣Br 2 (l )∣Br -(b )‖Ag +(a )∣Ag (s ) 4.若多孔性物质能被水润湿,则当水蒸气含量较大时,可首先在该多孔性物质的孔隙中凝结,这是因为( ) A .平液面的蒸气压小于凸液面的蒸气压 B .平液面的蒸气压大于凹液面的蒸气压 C .平液面的蒸气压大于凸液面的蒸气压 D .平液面的蒸气压小于凹液面的蒸气压 5.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物化试卷

物理化学第一章模拟试卷C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共20题40分) 1. 2 分 下述说法哪一种不正确? ( B ) (A) 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为零 (B) 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不一定为零 (C) 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膨胀后,其温度一定降低 (D) 非理想气体经一不可逆循环,其内能变化为零 2. 2 分 石墨的燃烧热 ( B ) (A) 等于CO生成热(B) 等于CO2生成热 (C) 等于金刚石燃烧热(D) 等于零 3. 2 分 一个纯物质的膨胀系数α=1 V () p V T ? ?= 1 V×1 m3·K-1(T为绝对温度),则该物质的摩尔恒热 容将C p:( B ) (A) 与体积V无关(B) 与压力p无关 (C) 与温度T无关(D) 与V,p,T均有关 4. 2 分 某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p1,V1,T1)出发,分别经恒温可逆压缩和绝热可逆压缩至同一压力p2,若环境所做功的绝对值分别为W T和W A,问W T和W A的关系如何? ( ) (A) W T>W A(B) W T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0.001 mol ·kg -1 K 3[Fe(CN) 6]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6.0×10-3 mol ·kg -1 (B) 5.0×10-3 mol ·kg -1 (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 -1 2、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 ) (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3、298 K 时, 0.005 mol ·kg -1 的 KCl 和 0.005 mol ·kg -1 的 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 γ ±,1和 γ ±,2,则有 ( ) (A) γ ±,1= γ ±,2 (B) γ ±,1> γ ±,2 (C) γ ±,1< γ ±,2 (D) γ ±,1≥ γ ±,2 4、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5、金属活性排在H 2之前的金属离子,如Na + 能优先H +在汞阴极上析出,这是由于:( ) (A) φθ(Na +/ Na) < φ θ(H +/ H 2) (B) η (Na) < η (H 2) (C) φ (Na +/ Na) < φ (H +/ H 2) (D) H 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 (Na +/Na) > φ (H +/H 2) 6、已知Λ ()K O H m 291,2∞=4.89×10-2-1 2 mol 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 =7.8×10-8 mol ·kg -1 ,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 ) (A)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 7、基元反应体系aA + dD → g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d[A]/dt = k A [A]a [D]d ; (B) -d[D]/dt = k D [A]a [D]d ; (C) d[G]/dt = k G [G]g ; (D) d[G]/dt = k G [A]a [D]d 。 8、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mol -1·dm 3·s -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 ·dm -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 ) (A) 43.29 s ; (B) 15 s ; (C) 30 s ; (D) 21.65 s 。 9、反应A + B → C + D 的速率方程为r = k[A][B] ,则反应:( ) (A) 是二分子反应 ; (B) 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 ; (C) 不是二分子反应 ; (D) 是对A 、B 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 10、有关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 ; (B) 势能垒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之差 ; (C) 活化络合物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 (D) 反应分子组越过马鞍点后可能返回始态 。 11、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吸附一般是什么形式:( ) (A) 形成表面化合物 ; (B) 化学吸附 ; (C) 液化 ; (D) 物理吸附 。

(完整版)物化试题

1、在恒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为2dm3的抽空的容器中,依次充入始态为100kPa,2dm3的N2和200kPa,1dm3的Ar。若两种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力为:(答案:B) A、250KPa B、200kPa C、150KPa D、100kPa 2、气体被液化的必要条件是(答案:B) A、气体温度低于沸点 B、气体温度不高于临界温度 C、气体压力大于临界压力 D、气体温度小于泊义耳温度 3、在0℃,101.325kPa下,若CCl4(M=154g/mol)的蒸汽可近似作为理想气体,则密度为:(答案:B) A、1.52g/l B、6.87g/l C、3.70g/l D、3.44g/l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2、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答案:C) A、T,p,V,Q B、m,Vm,Cp,?V C、T,p,V,n D、T,p,U,W 3、x为状态函数,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答案:C) A、dx 为全微分 B、当状态确定,x的值确定 C、?x = ∫dx 的积分与路经无关,只与始终态有关 D、当体系状态变化,x值一定变化 4、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当一部分气体进入真空容器后,余下的气体继续膨胀所做的体积功(答案:B) A、W > 0 B、W = 0 C、W < 0 D、无法计算 5、在一个绝热刚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答案:C) A、Q > 0,W > 0,?U > 0 B、Q = 0,W = 0,?U < 0 C、Q = 0,W = 0,?U = 0 D、Q < 0,W > 0,?U < 0 6、某高压容器中盛有的气体可能是O2、Ar、CO2、NH3中一种,在298K时由5dm3绝热可逆膨胀到6dm3,温度降低21K,则容器中的气体是:(答案:B) A、O2 B、CO2 C、NH3 D、Ar 7、一种实际气体,μJ-T>0 则该气体经节流膨胀后(答案:D) A、温度升高 B、温度下降 C、温度不变 D、不能确定温度如何变化 8、反应C(金钢石) + ?O2(g)→CO(g) 的热效应为,问此值为(答案:D) A、CO(g) 的生成热 B、C(金钢石)的燃烧热 C、碳的燃烧热 D、全不是 1、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 2、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3、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 4、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一定时热力学能与焓的值一定,其差值也一定。(√) 5、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d T = 0, d p = 0,故可得ΔH = 0 (×) 6、当系统向环境传热(Q < 0)时,系统的热力学能一定减少(×)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1、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因此由可逆热机带动的火车(答案:B) A、跑的最快 B、跑的最慢 C、夏天跑的快 D、冬天跑的快 2、1mol双原子理想气体的c p是(答案:B) A、1.5R B、2.5R C、3.5R D、2R 3、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在恒外压下被压缩到终态,则体系与环境的熵变(答案:C) A、?S(体) > 0,?S(环) > 0 B、?S(体) < 0,?S(环) < 0 C、?S(体) > 0,?S(环) = 0 D、?S(体) > 0,?S(环) < 0 5、下列过程中?S为负值的是哪一个(答案:B)

物化试卷

2006-2007-1A 二OO 六—二OO七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化学试题A卷 (化工生工两院各专业用) 注意:学号、姓名和所在年级班级不写、不写全或写在密封线外者,试卷作废。一.计算题。(本大题 6 分) 将某电导池盛以0.02 mol?dm-3 KCl溶液(25℃时其电导率为0.277 S ? m-1),在25℃时测得其电阻为82.4Ω,再换用0.005 mol ? dm-3 K2SO4溶液,测得其电阻为326.0Ω。求:(1)电导池常数K(l/A); (2)K2SO4溶液的电导率; (3)K2SO4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二.问答题。请回答下列各题。(本大题4分) 在进行重量分析实验时,为了尽可能使沉淀完全,通常加入大量电解质(非沉淀剂) ,或将溶胶适当加热,为什么?试从胶体化学观点加以解释。 三.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本大题10分) 其中c A,0及c B,0分别表示A及B的初始浓度;υA,0表示A的初始消耗速率,即,假定反应速率方程的形式为 (1)确定分级数α,β的值和总反应级数; (2)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四.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本大题 6 分) CH4气相热分解反应2CH4 C2H6 +H2的反应机理及各元反应的活化能如下:CH4CH3- +H-,E1=423 kJ-mol-1; CH3- + CH4 C2H6 +H-,E2=201 kJ-mol-1; H- + CH4CH3- +H2,E3=29 kJ-mol-1; H- + CH3-CH4,E-1=0 kJ-mol-1。 已知该总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 试求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五.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本大题8 分) 下列电池的电动势在25℃时为1.448 V:

物理化学试卷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一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其中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在一定温度、压力下,pV = nRT,( ?U/?V ) = 0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 对) 2.H2O(l,100℃,101325 Pa) → H2O(g,100℃,101325 Pa)的ΔG<0。 (错) 3.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可逆过程。 ( 对) 4.CO2的标准生成焓就是同温同压下,石墨的标准燃烧热。 ( 对) 5.Ag|AgNO3(m')||AgNO3(m")|Ag浓差电池,m较小的一端为负极。 (对) 6.1mol理想气体,在273K,从p 定温可逆膨胀到0.1p ,该过程的ΔG 为?5226 J。( 对) 7.已知298K时,反应N2O4 (g) ═ 2NO2 (g)的K为0.1132,今在定温且N2O4 (g)及NO2(g)的分压各为101325 Pa时反应向右进行。 ( 对) 8.定温、定压下,ΔG>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错) 9.虽然Qp=ΔH,Qv=ΔU,但Qp、Qv不是状态函数。( 对) 10.定温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增大时,其摩尔电导率总是减小的。( 对) 11.溶胶是多组分多相体系。 (对) 12.比表面Gibbs自由能和表面张力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错) 13.表面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加入到溶液中,可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错) 14.溶胶和真溶液是均相体系。(错) 15.若天空中的水滴要起变化,一定是较大水滴进行蒸发,水汽凝结在小水滴上,使大小不等的小水滴相等。( 错)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中,每小题2分) 1.298K及101325Pa条件下,1mol过冷水蒸气变成1mol的液态水则ΔG A 。 A. ΔG < 0 B.ΔG > 0 C.ΔG = 0 D.不一定2.某体系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后,下列关系式中不能成立的是 A 。 A. Q = 0 B. ΔCp = 0 C. ΔU = 0 D. ΔH = 0 3.当某溶质溶于某溶剂形成浓度一定的溶液时,若采用不同的浓度表示方法,则下列描述溶质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活度数据相同 B. 浓度数据相同 C. 化学势相同 D. 前三个都相同 4.下列体系的状态性质中,不是强度性质的是A 。

物化A试卷答案

暨 南 大 学 考 试 试 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总共25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ΔH =Q p 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 ( ) (A) 理想气体从107 Pa 反抗恒压105 Pa 膨胀到105 Pa (B) 101325 Pa 下电解CuSO 4 (C) 0 ℃、101325 Pa 下冰融化成水 (D) 气体从298 K 、101325 Pa 可逆变化到373 K 、101325 Pa 2. 某绝热封闭体系在接受了环境所作的功之后,温度 ( )

(A)一定升高 (B) 一定降低 (C) 一定不变 (D) 随接受功多少而定 3. 将某理想气体从温度T1加热到T2,若此变化为非恒容途径,则其热力学能 的变化ΔU应为何值 ( ) (A) ΔU = 0 (B) ΔU = C V (T2-T1) (C) ΔU不存在 (D) ΔU等于其他值 4. 理想气体混合过程中,下列体系的性质,不正确的是( ) ???? (A) >0 (B) =0=0 ( S H G U (D) =0 C) 5. 理想气体可逆定温压缩过程中,错误的有( ) ??? =0 (B) =0 (C) <0 (D) =0 (A)S U Q H 体 6. 理想气体自状态p1V1T1恒温膨胀至p2V2T1。此过程的ΔA与ΔG有什么关系 ( ) (A) ΔA>ΔG (B) ΔA<ΔG (C)ΔA=ΔG (D) 无确定关系 7. 糖可以顺利溶解在水中,这说明固体糖的化学势与糖水中糖的化学势比较,高低如何( ) (A)高 (B) 低 (C) 相等 (D) 不可比较 8. 比较如下两筒氮气化学势的大小(为逸度系数), 答案应为( )

初二下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2019初二下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本文导航1、首页2、2019初二下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2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查字典物理网为您提供的2019初二下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一、选择(18为单选,9、10为多选,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1.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2.下列事实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B.书包背带做得宽大而厚实 C.用细线来分割皮蛋 D.将铁路轨道铺设在枕木上 3.把质量相同的铜块和木块分别浸没入水中,则它们所受浮力 A.铜块的大 B.木块的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4.猴子能够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猴子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能使它静止在空中 5.下图所描述的力,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6.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它绕地球以椭圆轨道 运行,近地点离地面高度为439千米,远地点离地面高度为2384千米,如 图所示,它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势能减小,动能增大B.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C.势能增大,动能不变 D.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7.如图(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物重G),用它们分别 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甲、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甲 8.如图所示,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拉同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和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物化试卷1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 (B)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 (C)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D)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2.同一固体, 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 其溶解度哪个大……………………(B)。 (A)大块颗粒大(B)粉状颗粒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 3.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0.04 mol·dm-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360 s,初始浓度为0.024 mol·dm-3时,半衰期为600 s,此反应为…………………………( C )。 (A)零级(B)1.5级(C)2级(D)1 级 4. 有一放射性元素,其质量等于8g,已知它的半衰期 1/210d t ,则经过40d后,其剩余的重量为………………………………………………………………(C )。 (A)4g (B)2g (C)1g (D)0.5g 5. 在300K时,某基元反应的阀能E c=83.68 kJ·mol-1,则有效碰撞的分数值等于………………………………………………………………………………( D )。 (A)3.719×10-14(B)6.17×10-15(C)2.69×10-11(D)2.69×10-15 6. 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5.3%,当有催化剂存在时,其转化率应当是…………………………………………………………………………(C )。(A)大于25.3% (B)小于25.3% (C)等于25.3% (D)不确定

7. 把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凹面下液体所受的压力 p 与平面液体所受的压力 p0相比…………………………………………………………………………( B )。 (A ) p = p0 (B )p < p0 (C )p > p0 (D )不确定 8. 298K 时,苯蒸汽在石墨上的吸附符合吸附Langmuir 吸附等温式,苯蒸汽的压力为40Pa ,石墨表面的覆盖度θ=0.05。如果要使覆盖度θ=0.5,则此时苯蒸汽的压力应控制在………………………………………………………………( C )。 (A )200Pa (B )400Pa (C )760Pa (D )1000Pa 9. 在碰撞理论中,校正因子P 小于1的主要原因是……………………( B )。 (A )反应体系是非理想的 (B )空间的位阻效应 (C )分子碰撞的激烈程度不够 (D )分子间的作用力 10. 当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剂后,所产生的结果是……………………( A )。 (A )B T 0a γ???< ????,正吸附 (B )B T 0a γ???< ????,负吸附 (C )B T 0a γ???> ????,正吸附 (D )B T 0a γ???> ????,负吸附 二、填空题 1. 将一毛细管端插入水中,毛细管中水面上升 5 cm ,若将毛细管向下移动,留了3 cm 在水面,则毛细管上端水面呈 凹形弯月面 。 2. 298 K 时,将直径为 1 μm 的毛细管插入水中,为防止水面上升需压力_288kPa____(已知:298 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 72.14×10-3 N·m-1,密度ρ=0.997×103 kg·m -3。) 3. 在一封闭容器底上钻一个小孔,将容器浸入水中至深度 0.40 m 处,恰可使水不浸入孔中。设 298 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 72.14×10-3 N·m-1,密度ρ=0.997×103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1)(时间120分钟) 1、0.001 mol ·kg -1 K 3[Fe(CN) 6]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6.0×10-3 mol ·kg -1 (B) 5.0×10-3 mol ·kg -1 (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 -1 2、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 ) (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3、298 K 时, 0.005 mol ·kg -1 的 KCl 和 0.005 mol ·kg -1 的 NaAc 溶 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 γ ±,1和 γ ±,2,则有 ( ) (A) γ ±,1= γ ±,2 (B) γ ±,1> γ ±,2 (C) γ ±,1< γ ±,2 (D) γ ±,1 ≥ γ ±,2 4、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5、金属活性排在H 2之前的金属离子,如Na + 能优先H +在汞阴极上析出,这是由于:( ) (A) φθ (Na +/ Na) < φ θ(H +/ H 2) (B) η (Na) < η (H 2) (C) φ (Na +/ Na) < φ (H +/ H 2) (D) H 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 (Na +/Na) > φ (H +/H 2) 6、已知Λ()K O H m 291 ,2∞=4.89×10-2 -12mol 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 =7.8×10-8 mol ·kg -1,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 ) (A)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 7、基元反应体系aA + dD → g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d[A]/dt = k A [A]a [D]d ; (B) -d[D]/dt = k D [A]a [D]d ; (C) d[G]/dt = k G [G]g ; (D) d[G]/dt = k G [A]a [D]d 。 学院: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