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意义
在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中,实践观的本质、范畴、含义及其理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深化。众所周知,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理论核心,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基础。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理论界对马克思实践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解读,对当代中国建设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全面把握实践观的合理内涵,是正确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并进一步正确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理论根基,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马克思讲实践,即在强调主体活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从实践理解人,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实践的,人的本质也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更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科学的实践观点是认识论和历史观基本的首要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首要的观点。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不懂的社会实践的意义,就无法正确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从实践观点出发,科学的解决了哲学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关于什么是判断认识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问题。费尔巴哈和其他旧唯物主义一样,虽然主张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们的思维可以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但由于没有科学的实践观点,因此始终没有正确的说明真理的标准问题。费尔巴哈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困惑,有时他认为“多数人的意见”是真理的标准,在一般情况下他将感性直观看作是真理的标准。可见,他实际上仍然是在主观意识范围内来寻找真理的标准,这也表现出了他在认识领域中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马克思认为,客观世界既是人们认识的对象,又是人们改造的对象,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正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人们的实践
是检验认识和理论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离开实践来争论思维的真理性和现实性是错误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因此,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伟大命题为其科学历史观的创立找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点。他认为,实践是人类一切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过程的基础。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就是人类历史,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构成了人类社会,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无论人类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还是精神活动都归属于社会生活,都能在实践中找到依据。即使是那些神秘主义理论和理论的制造者,也都是当时现实矛盾的产物,只要把社会生活放到实践中去理解,就能找到它的根源并用“革命的实践”去消除它,会最终克服历史观上导致神秘主义的种种可能性,将社会意识奠定于社会存在的基础上,用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去说明社会意识。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唯物主义原则才能彻底的贯彻。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实践的历史基础地位。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告诉我们,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与被改造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正确与否是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可以在实践中推动事物向前发展,错误的认识即谬误在实践中阻碍事物的向前发展,这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和价值意义。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有助于我们党制定正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
政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
维的此岸性。毛泽东说的更明白:“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邓小平理论的真理性,在于尊重实践。首先在于尊重以往的实践的检验,坚持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敢于否定陈旧的结论,敢于坚持正确的结论。他坚决否定“两个凡是”、重申生产力标准、辩证的审视和处理市场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观点,都是尊重实践得出的结论。江泽民继邓小平之后,继续坚持唯物主义实践观,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了新的实践经验,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
在新形势下,胡锦涛主席将求真务实视为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这既抓住了当前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党和国家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同时又将这种全局的工作估量和思想指导置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解决当代发展问题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是关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总之,我们制定任何政策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认识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使我们的认识不断接近客观规律。
其次,实践的观点使我们具备批判的精神,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问题。马克思主
义学说都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概念的,只有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认识,才能自觉运用实践的思维方式,具备批判的精神,更好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黑格尔曾经说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恩格斯进一步解释:在本质上现存的一切都应该是灭亡的,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对现存的一切都具有批判精神。科学的实践观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在具体的历史的活动中,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抓住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特点,就必须运用实践的观点,批判的对待一切事物。
现今,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自然界在很大程度上打上了人们活动的
烙印,人们不断将自然界朝着自身发展需要的方向改变,在社会建设上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是,在成绩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些问题已经成了阻碍社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也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指导,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从中更好地指导实践。用科学的实践观来解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
最后,在批判的同时还要作创新,发挥人们群众的首创精神。马克思的实践观
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社会历史是人类不断实践的结果。有创新才会有进步,批判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和破坏,而是为了创造和发展,事件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在打破一个旧世界的同时建造一个新世界。特别是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能源的开发都需要人在实践中具有创新的精神。
从实践出发就是要从客观实践出发,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创新,发展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今天的发展,是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