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行业研究]

合集下载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中药是我国特有的宝贵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价值的重新认识和需求的增加,中药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药,掌握中药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带您进入中药的世界,进行基础知识培训。

一、中药的定义中药,是指以天然药材为原料,采用中医药理论和制剂技术加工而成的药品。

中药可以分类为草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草药是指以植物的不同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等)作为药用材料的中药;动物药是指以动物的组织、器官或分泌物等作为药用材料的中药;矿物药则是指以矿物质为主要组成成分的中药。

二、中药的功效和应用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常被用于预防、治疗和调理疾病。

中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内、外、养生等多个领域。

在内用中,中药可以通过口服、饮片或口服液等方式进入人体,起到调理机体功能、改善疾病症状的作用。

在外用中,中药则可通过煎汤、外敷等形式用于创伤、皮肤疾病等的治疗。

此外,中药还可以应用于养生保健,如中药材的泡脚、中药配方的补益养生等。

三、中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是保障其药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为了确保中药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和规范。

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指标、含量测定、微生物检验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还有中药鉴定和质量控制方法的相关规定,以确保中药的质量稳定、一致和符合要求。

四、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中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药物相互作用,这是使用中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不同药物在体内发生的相互干扰、影响或协同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导致药效增强、药效减弱,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搭配用药,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五、中药的安全性及副作用中药的安全性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中药在正确使用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仍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有肠胃不适、皮肤过敏、头晕等。

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

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

加强中药材出口质量控制,保证出口中药材的安全和 有效性。
加强与国外市场的联系,拓展中药材出口的渠道和市 场。
06
中药材的社会认知和健康服务
中药材的社会认知和普及程度
公众对中药材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
随着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人们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公 众开始关注中药材,对中药材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
药理作用
中药材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的作用。
用途
中药材在临床上的用途广泛,包括治疗疾病、调理身体、预防保健等,不同药材 针对的病症和用法用量也各有差异。
02
中药材的鉴别与质量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
外观鉴别
观察中药材的外形、颜色、大 小、表面特征等,以初步判断
其品种和质量。
04
中药材的现代化发展
中药材的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药材产业概况
中药材产业涵盖了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等多个环 节,当前我国中药材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农户和中小企业为主 体的多元化结构。
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中药材产业也在持续壮大,未 来中药材产业将呈现以下趋势:1)种植规模化、专业化;2 )加工技术现代化;3)销售渠道多元化;4)中药材品牌国 际化。
中药材的现代化加工技术
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概述
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是指在传统中药材加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中药材加工的自动化、连续化和标准 化,提高中药材质量和生产效率。
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流程
1)清洗、浸润;2)切制、炮制;3)干燥;4)包装;5)储存。
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设备
1)清洗设备;2)切制设备;3)干燥设备;4)包装设备等。

中药材基础培训

中药材基础培训

一、中药材基础知识1、中药的起源医食同源、医药同源之说,汉代《淮南子·修务训》记载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

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记载了100多种药材,如芦根、甘草、地黄、香附等,其次古籍《山海经》还记述药物的产地、形状、效用和使用方法。

2、中药的发展“本草”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因为收载的药物草本植物占多数,有“以草为本”之意。

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公元25-200年),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由唐朝政府颁行(公元659年)的《新修本草》,共记载药物844种,对每味药物的性味、产地、采收功能主治都作了详细介绍。

比国外最早的纽伦堡药典(公元1542年)早883年。

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共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个,并绘制药图1160个,并创造用药物属性分类,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医药学文献。

近年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和《中药大词典》前者收载药物2200余种,后者收载药物5767种,是目前比较完整的常用的中药工具书。

3、中药材的来源、命名和分类中药材来源非常广泛,品种繁多,产地众多,生长季节不同,有来自植物、动物、矿物以及加工品和化学制品。

根据药用部位其中植物又分别来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全草、根皮、枝皮;动物又分别来自肉、骨、皮、角、分泌物、病变体和蜕化体等。

因此,中药材的命名:(1)有根据药材的产地命名的如广藿香、川芎、阿胶等;(2)有根药材据形状命名的如钩藤、乌头等;(3)有根据药材的颜色命名的如:丹参、黄连、紫草等;(4)有根据药材的气味命名的如:麝香、苦参、甘草、细辛、五味子等;(5)有根据药材的生长特性命名的如:忍冬藤、冬虫夏草等;(6)有根据药材的药用部位命名的如:麻黄根、荷梗、莲子、鳖甲等;(7)有根据药材的功效命名的如:放风、泽泻、决明子等。

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

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

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第一篇:中药材培训资料(上)中药材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应用经验。

为了加强对中药材的认知和培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键的中药材培训资料。

通过学习这些资料,您将能够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特点、应用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中药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中药材的定义:中药材是指用于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应用的天然药物资源,包括动物性、植物性和矿物性等多种来源。

2. 中药材的分类:中药材根据来源、性味、功效和用途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和亚类别。

3. 中药材的主要来源:中药材主要来自于自然界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

其中,植物性中药材的来源最为丰富和广泛。

第二部分:中药材的质量要求和标准1. 中药材的质量要求:中药材的质量受到种植、采集、处理和存储等多个环节的影响,因此,对中药材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

主要包括外观、气味、色泽、形状和含水量等方面。

2.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为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有效性,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鉴别方法、含量测定和微生物限度等方面。

3.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对于相似的中药材,正确的鉴别方法非常重要。

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外观特征、显微镜鉴定、化学鉴别和生物鉴定等。

第三部分:中药材的保存和加工技术1. 中药材的保存方法:中药材的保存对于保持其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常用的保存方法包括晒干、烘干、晒制、熏制和醋制等。

2. 中药材的加工技术:为了改善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人们常常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常见的加工技术包括蒸制、炙制、炒制和煅制等。

3. 中药材的炮制:中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经过炮制,可以去除一些有毒的成分,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常用的炮制方法包括制曲、煅炼、蜜制和酸洗等。

第四部分:中药材的应用和注意事项1. 中药材的应用范围: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应用范围包括内服、外用、煎煮、熏蒸和熬煮等。

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

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

《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xx年xx月xx日•中药材基本知识•常用中药材介绍•中药材的鉴别与质量评估•中药材的炮制与制剂目•中药材的应用与配伍禁忌录01中药材基本知识中药材是指经过特定方法加工、具有特定药理作用和药效的天然药物。

中药材的定义中药材按照来源、药理作用和药效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如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中药材的分类中药材的定义和分类中药材的产地不同中药材的产地不同,如人参产于中国东北,地黄产于河南等。

中药材的采收中药材的采收时间、方法等都会影响其质量和药效,应当在适宜的时间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采收。

中药材的产地和采收中药材的药理作用中药材的药理作用是指其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

中药材的药效中药材的药效是指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如人参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黄芩可以抗炎等。

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药效中药材的贮存应当注意温度、湿度、空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避免其变质或损坏。

中药材的贮存中药材的保管应当注意安全,避免其被盗或流失。

同时还要注意卫生,防止其受到污染。

中药材的保管中药材的贮存和保管02常用中药材介绍1人参23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具有益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

药性功能常用量3~19.5g,煎汤服用或研末吞服。

用法用量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经期女性慎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注意事项黄芪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黄芪药性功能常用量9~30g,煎汤服用或熬膏、浸酒。

用法用量实证热毒炽盛者忌服;体质过敏者慎用;与枸杞同用可增加滋补效力。

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常用量6~12g,煎汤服用或浸酒、熬膏。

药性功能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

注意事项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过敏体质者慎用;与菖蒲、郁金同用可增加药效。

当归03中药材的鉴别与质量评估03理化鉴别通过化学反应、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手段,对药材进行成分和结构的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

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
功效
中药材的功效主要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排脓等,针对不同的病症有 不同的应用。
02
中药材鉴定技巧
中药材外观鉴定技巧
形状鉴定
中药材的形状是鉴定其真伪和品 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例如,人参 的芦头、黄芪的豆荚等都具有特
定的形状和特征。
大小鉴定
中药材的大小也是鉴定其真伪和品 质的指标之一。例如,当归的根、 枸杞的果实等都有一定的尺寸和重 量范围。
中药材深加工与研发
加大对中药材深加工和研发的投入,开发更多高效、安全、可控的 中药产品和保健品,提高中药材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中药材的国际化与交流合作
推动中药材国际化进程
积极参与国际中药材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提升我国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际上知名中医药科研机构、制药企业等开展合作交流,共同研发新药和推广中药材应用领域。
清洗
去除中药材表面的泥沙、杂质 ,保证药材清洁卫生。
切割
根据需要将药材切割成不同大 小和形状,以便于后续加工。
炮制辅料
使用一些辅料如黄酒、米醋、 盐水等对药材进行炮制,以增 强药效或改变药性。
中药材加工流程
01
02
03
采收
根据不同药材的生长周期 和特性,适时采收,保证 药材质量和产量。
挑选
对采收的药材进行挑选, 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劣质品 ,保证药材的纯净度和质 量。
分类储存
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应分类储存 ,避免混淆和污染。
04
中药材的应用与配伍
中药材的配伍原则
君臣佐使
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 选择合适的中药材进行配 伍,以同药物 的药性进行互补,增强治 疗效果。
避免相克

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

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

2023《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中药材基本知识•常用中药材介绍•中药材的种植和管理•中药材的市场和应用目录01中药材基本知识中药材是指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为指导,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产品。

定义中药材按药用部位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按产地可分为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按采收时间可分为野生和栽培品。

分类中药材的定义和分类产地中药材的产地对药效影响很大,如川芎、浙贝等道地药材。

采收中药材的采收期对药效也有影响,不同药材的采收期不同,如根类药材多在冬季或初春,叶类药材多在春末或夏秋季。

中药材的产地和采收药理作用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

药效中药材的药效与剂量、配伍、给药途径等因素有关,如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药效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如通过观察药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鉴别。

鉴别中药材的炮制方法有炒、炙、煅、蒸等,目的是降低药材毒性、增强药效,如炒黄芩可增强其抗炎和抗菌作用。

炮制中药材的鉴别和炮制02常用中药材介绍1人参23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具有益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

药性功能常用量3~19.5g,煎服或研末吞服,亦可泡酒或熬膏。

用法用量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慢性病和慢性腹泻患者慎服;过敏体质者慎用。

注意事项黄芪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药性功能常用量9~30g,煎服或熬膏、浸酒、入菜肴。

用法用量实证、热证、虚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伴有肝病或显著的神经衰弱者慎服;过敏体质者慎用。

注意事项黄芪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

当归药性功能常用量5~15g,煎服或入丸散。

用法用量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孕妇忌服;出血体质者慎用。

注意事项03中药材的种植和管理中药材的种植技术选择品质优良、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中药材种子。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知识培训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知识培训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知识培训
目录
• 中药材基础知识 • 中药饮片基础知识 •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 •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 •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产业发展
01
中药材基础知识
中药材的种类与分布
总结词:丰富多样
详细描述:中药材种类繁多,涵盖了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资源,分布广泛, 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道地药材。
谢谢观看
材及中药饮片走向世界。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的发展, 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监管加强
政府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确保产品的安 全、有效、质量可控。
行业自律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行业协会在政策宣传、标准制定、行业自律等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药材的采收与加工
总结词:科学严谨
详细描述:采收中药材需遵循适时、就地、干燥等原则,加工则涉及清洁、干燥、切片、炮制等环节 ,以确保药材质量。
中药材的储存与养护
总结词:细致周到
详细描述:中药材储存需注意防潮、防虫、防鼠、防晒等措施,定期检查药材的品质,及时处理变质药材,确保药材安全有 效。
02
05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产 业发展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产业现状分析
产业规模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材及中 药饮片的需求增加,产业规模不
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
产业分布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主要分布在 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其中四川省、 云南省、贵州省等省份的产业发展 较为突出。
产业特点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具有资源优 势、绿色环保、市场潜力大等特点, 符合当前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的需 求。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
2018年同春堂大药房
.
1
学习内容
• 一、中药材的采集 • 二、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 三、中药材的贮藏 • 四、中药材的别名 • 五、中药的煎药常识 • 六、中药的用药禁忌 • 七、中药饮片的管理
.
2
一、中药材的采集
• 中药材的合理采收(季节、时间、方法)不仅对保证药 材的质量、药效,而且还对保护、扩大药源具有重 要意义。采收适时如法则药性强、疗效高,反之, 则药性弱、疗效差。
证药材质量。 • 个别如松花粉、蒲黄更要掌握采集花粉时间,否则自
然脱落,影响产量。
.
11
(一)植物类:果实类药材
• 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如瓜蒌、枸杞、马兜铃等。
• 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当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 如乌梅、青皮、枳实等。
• 有的在果实成熟后经霜变色时采摘,如川楝子经霜变 黄,山茱萸经霜变红时采摘。
杜仲
地骨皮
厚朴
.
7
(一)植物类:叶类药材
• 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将开放时,或在花 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此时植物已经完全 长成,而且生命力最旺盛。
银杏叶
.
8
(一)植物类:叶类药材
• 如人参叶在夏天采收,叶浓绿而茂盛。但桑叶需经霜 后采收,枇杷叶、银杏叶需落地后收集。
.
9
(一)植物类:花类药材
药材的产地加工对于药材商品的形成、饮片和中成药 等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市场流通和临床使用等方面都 具有重要的意义。
.
18
(二)动物类药材
• 一般有翅昆虫,大多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憩息于植物上, 不易起飞,易于捕捉,如斑蝥、虻虫等。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中药材是指用于中医药临床应用的药材,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和核心。

它们具有独特的药理效应和治疗作用,对许多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为了更好地应用中药材,了解和掌握中药材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药材的分类、特点以及选购与贮存等方面的知识,并提供相应的培训指导。

一、中药材的分类中药材按照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三大类。

其中,植物药材是最常见的,如何通过外观、气味和质地等特征进行正确识别是学习中药材基础知识的关键。

此外,还需要了解各类中药材的功效作用和治疗范围。

二、中药材的特点中药材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

与西药不同,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通常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中药材的整体效应,并根据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调配。

三、中药材的选购与贮存选购优质的中药材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

选购时可以通过观察外观、闻取气味、摸取质地等方式进行判断。

同时,应注意中药材的保存方法和贮存环境。

一般来说,中药材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四、中药材的炮制与制剂中药材的炮制是提高其药效和降低毒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炒、炙、焙、研磨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使药材达到最佳的应用状态。

此外,中药材还可以根据炮制的不同制成各种制剂,如冲剂、丸剂、膏剂等,以方便患者的使用。

五、中药材的副作用与禁忌尽管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其副作用和禁忌。

每一种中药材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归经和应用范围,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和使用。

同时,对于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特别谨慎使用中药材。

六、中药材的应用与发展中药材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适应症,包括感冒发热、胃肠道疾病、皮肤病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应用于中药材的研究与开发,如药物代谢与药效学研究、质谱分析技术等,这些将进一步促进中药材的应用与发展。

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

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

05
中药材的未来展望
中药材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向
生物技术的运用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蛋白质组学等,深入研究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毒性机制 ,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智能化种植技术
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中药材种植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多元化开发和应用
主要中药材培训资料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中药材基本知识 • 中药材的应用 • 中药材的鉴别与质量 • 中药材的产业发展 • 中药材的未来展望
01
中药材基本知识
中药材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药理论指导,用于临床治疗和研究的天 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分类
中药材按照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按功效 可以分为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等。
禁忌事项
中药材的配伍有一些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等,这些禁 忌药物不能相互配伍使用,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
中药材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传统应用
中药材在传统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 、胃痛、失眠等。
现代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药材也逐渐被应用于现代医学的治疗中,如一些抗 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等。
生产技术
中药材的生产技术包括育种、种植、采收 、加工、储存等多个环节。其中,育种和 种植技术是中药材生产的关键环节,需要 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选种、栽培和田间管 理,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同时, 采收和加工技术也直接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和有效成分含量。
生产设备
随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各种现代化的生 产设备和技术不断涌现。例如,机械化种 植设备、自动化采收设备、高效干燥设备 等。这些设备的引入和应用,提高了中药 材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促进了中药 材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中药材、中药饮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中药材、中药饮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销售部门责任
审查下游法定资质 不得现金交易 调查收集ADR/ADE报告 收集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 建立资料档案 质量自评 接受质量检查考评和整改 配合质管部做好中药品质量
管理工作,协助处理质量问 题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销售:
1中药饮片的销售对象的审核应符合《药品购货单位审核管 理制度》《药品销售管理制度》和《药品销售操作规程》。
合格的供应商
中药材、中药材经营单位,应提 供中药材经营资质证明;(药品经 营许可证中的经营范围)。
中药饮片生产厂家要提供和生产 范围相一致的药品生产许可证、GMP 证书。
销售(销售员、销售部主任、、质管部、财务部)
下游
调查、评价和验证 法定资格
开票
出库单、合法票据
统计报表,分析
销售、客户反映
1收货人收到货时,还应该检查包装上标明的重量是否与 实际相符。
验收
对药材有基本的识别能力。 验收药品应当做好验收记录:
1.中药材验收记录:药品的通用名称、产地、 供 货单位、到货数量、验收合格数量、验收结果、验 收员、验收日期等内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还要 记录批准文号。
2.中药饮片验收记录包括品名、规格、批号、产地、 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供货单位、到货数量、验收 合格数量等内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 要记录批准文号;
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 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 炮制规范炮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制定的炮制规范应当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药品经营企业销售中药材,必须标明产地。 第三十一条 生产新药或者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的,须经国务院药品
中药材、中药饮片相关专业知 识培训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共74页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共74页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药材基础知识培训

药材基础知识培训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一、中药材经营简史太古时期文字未兴、师承口授,邦(四川邦、关东邦)19世纪中叶开始文字,记载最早的中药书籍为《神农本草经》东汉医家修定,365种中药。

记载种类最多的中药书籍是《本草纲目》李时珍(1518-1593)1892种中药。

现在记载种类最多的中药书籍是《中药大辞典》全书分上、下、附编三册,上、下册为正文,收载药物6008味,每一味药物下设异名、基原、原植(动、矿)物、栽培(饲养)、采收加工(或制法)、药材、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用主治、用法用量、选方、临床报道、各家论述等内容。

1、解放后建成国有计划供销体系(省、市、县供销社、医药公司),历史上有古老的药材集散地,如安国、亳州、禹州、百泉、樟树等,后形成药市,文化大革命期的关闭,1986年前【价平,抓药难】2、市场经济体系初期(国有药材体系主+个体辅)1988年邓小平提出市场经济,中药市场再度开放,1998年前【抓药难问题解决】3、市场经济体系(全面参与市场竞争)2003年国有体系完成改制【价格波动增速,抓药不难】4、近几年、网络时代、【网上交易、产地与用户对接、解决价格非正常的、大的波动、保障供应】二、中药材分区及市场概况A:东北区(三棵树)B:华北区【河北安国】C:华东区【安徽亳州】(河南禹州、江西樟树)D:西南区【四川成都荷花池】(昆明菊花园、重庆解放碑、湖南廉桥)E:华南区【广西玉林】(广东普宁,广东清平、黄岐)F:内蒙古区G:西北区(甘肃陇西、兰州黄河)H:青藏高原区三、中药材名称与分类(一)、中药材名称正名:以国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部标(卫生部、中医管理局)、地标(各省卫生厅、药监局)三级政府颁发的工具书中的药材名称为正名。

异名:除正名以外的名称、别名。

地方习用名:个别地区的习惯用名。

植物名:按植物学分类、国际上所采用的植物学名称,即:界、门、亚门、纲、亚纲、目、科、属、种。

比如黄连:为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古生花被亚纲、毛茛目、毛茛科、黄连属、黄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类特制
22
二、药材的产地加工
• 中药材采收后,绝数尚呈鲜品,因药材内部含水量高, 若不及时加工处理,很容易霉烂变质,其药用的有效 成分亦随之分解散失,严重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除 了少数要求鲜用或保持原状外,大部分药材必须在产 地初步加工。
• 初加工时按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他技术 处理,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 用功效及按质、按级定价。
• 动物药蛤士蟆秋末进入冬眠期,易于捕捉,且蛤士蟆油 于体内较多。
一类特制
19
(二)动物类药材
• 鹿茸于清明后40—60天(5-7月)截取,过时则角化而不 能称之为鹿茸
一类特制
20
(二)动物类药材
• 对动物药材熊胆、牛黄、麝香、马宝、蟾酥在捕捉后或 屠宰场采收。
一类特制
21
(三)矿物类药材
• 矿物类药材,一般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故大多可随时采 收。但是各种矿物在其地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 的影响,因此也有品位高低的不同,一般应采收品位高的 矿石为好。
• 红花、洋金花等均宜在花刚开放时采收。 • 菊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 • 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
证药材质量。 • 个别如松花粉、蒲黄更要掌握采集花粉时间,否则自
然脱落,影响产量。
一类特制
11
(一)植物类:果实类药材
• 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如瓜蒌、枸杞、马兜铃等。
一类特制
9
(一)植物类:花类药材
• 一般宜在花含苞待放时采收,不宜在花完全盘开时 采收,更不可在花衰败欲落时采收。因为后两种情 况不仅影响药材性状、颜色、气味,更重要的是药 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
一类特制
10
(一)植物类:花类药材
• 如金银花、辛夷花、丁香、槐花米等都应在花含苞待 放时采收。
• 如天麻、苍术、葛根、桔梗、黄、玉竹等。天 麻在冬季至翌年清明前茎苗未出时采收者名“冬
麻”,体坚色亮,质量较佳;春季茎苗出土再采
者名“春麻”,体轻色暗,质量较差。少数例外,
如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季采收为宜。
苍术
大黄
玉竹
一类特制
5
(一)植物类:茎、木类药材
• 一般在秋、冬季落叶后初春萌芽前采收。 如大血藤、鸡血藤等;
• 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为佳,认为春初“津润始 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 润归流于下”,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 早春二月,新芽未萌;深秋时节,多数植物的地上 部分停止生长,其营养物质多贮存于地下部分,有 效成分含量高,此时采收质量好,产量高。
一类特制
4
(一)植物类:根及根茎类药材
• 多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 采收。
• 有的割取植物地上部分,如薄荷、荆芥、益母草、 紫苏等。
薄荷
一类特制
14
(一)植物类:全草类药材
• 以带根全草入药的,则连根拔起全株,如车前草、蒲公 英、紫花地丁等。
• 茎叶同时入药的藤本植物,其采收原则与此相同,应在 生长旺盛时割取,如夜交藤、忍冬藤。
• 与叶同用的槲寄生、忍冬藤等茎、木类药材,应在植物生长 旺盛的花前期或盛花期采收。
槲寄生
一类特制
忍冬藤
6
(一)植物类:皮类药材
• 多在清明到夏至时间采集,此时植物体内液汁较多、 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树皮易于剥离,同时有效成 分含量高,如杜仲、厚朴。
• 根皮在冬季采收,如牡丹皮、地骨皮。有些药材取 皮,可在取伐木材时收。 根皮、树皮的采收,容易损害植物生长,应注意采 收方法,树皮不可整圈剥,否则破坏输导系统,造 成树木死亡;根皮是挖根后再剥取。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
2018年同春堂大药房
一类特制
1
学习内容
• 一、中药材的采集 • 二、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 三、中药材的贮藏 • 四、中药材的别名 • 五、中药的煎药常识 • 六、中药的用药禁忌 • 七、中药饮片的管理
一类特制
2
一、中药材的采集
• 中药材的合理采收(季节、时间、方法)不仅对保证 药材的质量、药效,而且还对保护、扩大药源具有 重要意义。采收适时如法则药性强、疗效高,反之, 则药性弱、疗效差。
一类特制
23
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
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 2、进行初步处理使药材干燥。 3、通过整形和分等,筛选出不同等级,便于按质论价。 4、形成一定的商品性状。
• 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当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 如乌梅、青皮、枳实等。
• 有的在果实成熟后经霜变色时采摘,如川楝子经霜变 黄,山茱萸经霜变红时采摘。
一类特制
12
(一)植物类:种子类药材
• 种子类药材必须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 如牵牛子、决明子、白芥子等。
南方红豆杉【果实和种子类】
一类特制
13
(一)植物类:全草类药材
一类特制
17
(二)动物类药材
• 如蝉衣在夏秋季黑蚱蝉蜕化之时收集; • 桑螵蛸须3月前收集,过时虫卵孵化成虫; • 蚯蚓6-8月刚开始活动时捕捉; • 蜈蚣在清明节前后捕捉较好;
一类特制
18
(二)动物类药材
• 一般有翅昆虫,大多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憩息于植物上, 不易起飞,易于捕捉,如斑蝥、虻虫等。
• 中药材的合理采收,不但与采收季节有关,而且与 中药材的种类、药用部分都有关。
• 药用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有效成分的含量 不同,同时也受气候、产地、土壤等多种因子的影 响,因此采收时,不但要考虑中药材的单位面积产 量,而且还要考虑有效成分的含量,只有样才能获 得高产优质的药材。
一类特制
3
(一)植物类:根及根茎类药材
一类特制
15
(一)植物类:藻、菌、地衣及孢子类药材
• 各自情况不一,如麦角在寄主(黑麦等)收割前采收, 生物碱含量较高,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 应在子实体刚成熟期采收,过迟则孢子飞散。
• 海藻在夏、秋季采捞
一类特制
16
(二)动物类药材
• 动物类药材的采集,因药材的种类不同而异。如昆虫 类药物,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
杜仲
地骨皮
厚朴
一类特制
7
(一)植物类:叶类药材
• 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将开放时,或在花 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此时植物已经完全 长成,而且生命力最旺盛。
银杏叶
一类特制
8
(一)植物类:叶类药材
• 如人参叶在夏天采收,叶浓绿而茂盛。但桑叶需经霜 后采收,枇杷叶、银杏叶需落地后收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