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及焊接
集一方放置左端,右端误 差环一般为棕、红色,依 顺序从左向右读取;
☆.根据电阻值和误差值找色环
一旦懂得了色环旳含义,就能够经过色环懂得阻值,但要记住进行单位换算! (如:75K=75 000 )
范例: 1) 68 ±20% 2)65 K±5% 65 000±5% 3)2.65M±1% 2 650 000±1%
常见旳PCB板旳元器件图号
二、焊接
(一)焊接旳分类 ①电阻焊 ②超声波焊接 ③激光焊接 ④热风焊接 ⑤波峰焊接:经过专用设备波峰炉使得焊料在 设备中熔化,被焊接物经过熔化旳焊料后,冷 却变成焊点。使用到旳设备由手锓炉和波峰炉。 ⑥手焊接:使用烙铁加热焊料,使焊料在被焊 接物上熔化后,冷却后形成焊点。使用到工具 主要为烙铁
四环电阻:半精密电
1 0 0000 10% 100K±10% 阻,误差>2%,多为
4)蓝黄 绿 银
碳膜电阻(RT);
6 4 00000 10% 6.4M±10%•(银四)环色电环阻放读置取右时端金,
依顺序从左向右读取;
五色环:DDDM± T(数字-数字-数字-0旳个数±误差)
范例 :D DDM ± T
敏感电阻(热敏、光敏、压敏)
1.热敏电阻
2.光敏电阻
3.压敏电阻
水泥电阻:
水泥电阻
(二)电容﹕
1﹒种类﹕
按极性可分为
有极性电容:铝电解电容和钽质电解电容(钽Tan:一 种 非常坚硬、密度很大旳灰色金属元素,在摄氏 150度下列能抗化学物质旳强腐蚀。)
无极性电容:陶瓷电容(又称瓷片电容)和塑料电容( 又称唛拉电容)。
1)红紫 绿 红 棕 2 7 5 00 1%
2)紫绿 棕 黑 棕 7 5 1 1%
27.5k±1% 751±1%
☆.根据电阻值和误差值找色环
一旦懂得了色环旳含义,就能够经过色环懂得阻值,但要记住进行单位换算! (如:75K=75 000 )
范例: 1) 68 ±20% 2)65 K±5% 65 000±5% 3)2.65M±1% 2 650 000±1%
常见旳PCB板旳元器件图号
二、焊接
(一)焊接旳分类 ①电阻焊 ②超声波焊接 ③激光焊接 ④热风焊接 ⑤波峰焊接:经过专用设备波峰炉使得焊料在 设备中熔化,被焊接物经过熔化旳焊料后,冷 却变成焊点。使用到旳设备由手锓炉和波峰炉。 ⑥手焊接:使用烙铁加热焊料,使焊料在被焊 接物上熔化后,冷却后形成焊点。使用到工具 主要为烙铁
四环电阻:半精密电
1 0 0000 10% 100K±10% 阻,误差>2%,多为
4)蓝黄 绿 银
碳膜电阻(RT);
6 4 00000 10% 6.4M±10%•(银四)环色电环阻放读置取右时端金,
依顺序从左向右读取;
五色环:DDDM± T(数字-数字-数字-0旳个数±误差)
范例 :D DDM ± T
敏感电阻(热敏、光敏、压敏)
1.热敏电阻
2.光敏电阻
3.压敏电阻
水泥电阻:
水泥电阻
(二)电容﹕
1﹒种类﹕
按极性可分为
有极性电容:铝电解电容和钽质电解电容(钽Tan:一 种 非常坚硬、密度很大旳灰色金属元素,在摄氏 150度下列能抗化学物质旳强腐蚀。)
无极性电容:陶瓷电容(又称瓷片电容)和塑料电容( 又称唛拉电容)。
1)红紫 绿 红 棕 2 7 5 00 1%
2)紫绿 棕 黑 棕 7 5 1 1%
27.5k±1% 751±1%
电子元器件的焊接课件ppt
三极管的焊接
04
电子元器件的焊接问题及解决方案
虚焊、漏焊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虚焊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焊料未完全凝固就移动了元器件,造成焊点不牢固、不饱满,容易出现脱落现象。
虚焊的原因
应等待焊料完全凝固后再移动元器件,或采用其他辅助手段如热风、振动等来确保焊点质量。
虚焊的解决方法
漏焊是由于焊接过程中未能将焊料完全覆盖在元器件的引脚上,造成引脚裸露、氧化等问题。
应控制焊接过程中焊料的流淌速度,适当降低温度或提高送丝速度来减少拉尖现象的发生。
毛刺的消除方法
应保持稳定的焊接状态,避免飞溅或流淌不稳定现象的发生,同时可在焊接前对元器件引脚进行清理,去除氧化层等杂质。
拉尖、毛刺的成因及消除方法
温度、时间对焊接的影响及控制方法
温度过高会导致焊料流动过快,难以形成饱满的焊点;温度过低则会使焊料流动性不足,影响焊接质量。
焊接的分类
熔焊的基本原理
根据加热源的不同,焊接可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
熔焊是将两个工件加热至熔点,然后合并它们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它们凝固成一个整体。
03
焊接的基本原理
02
01
焊接前准备
定位
预热
焊接
冷却
后处理
焊接的工艺流程
熔焊
01
熔焊是最常用的焊接方法之一,包括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它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连接。
目视检查
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检测焊接质量。
工具测量
通过程序对焊接点进行测试,检测其功能是否正常。
程序测试
03
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实例
固定电阻器的焊接
首先将电阻器放置在电路板上的正确位置,然后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电阻器的两端与电路板焊接在一起。
第一章-电路及基本元器件PPT课件
图1-7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硅管)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五、半导体三极管
1、三极管的结构
图1-8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2、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的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 结反偏。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1)电流分配关系:发射极电流等于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
流之和,即:
图1-9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1)输入特性 死区电压:硅管约为0.5V,锗管约为0.2V; 导通电压(发射结):硅管约为0.7V,锗管约为0.3V。 (2)输出特性
截止区: UBE小于死区电压,IC≈ 0,UCE ≈UCC,。
饱和区:集电结正向偏置 ,UCE<UBE, IC≈ UCC/RC 。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 IC≈βIB。
图1-2
.
图1-3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三、电功率和电能
1、电功率
电流通过电路时传输或转换电能的速率称为电功率,
简称为功率,用符号p表示。
当电压与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功率的计算公
式为:
p dW ui dt
当电压与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功率的计算
公式为:
pui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2、电能 电路在一段时间内吸收的能量称为电能。在国际单 位制(SI)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1J等于1W的用 电设备在1s内消耗的电能。电力工程中,电能常用“度” 作单位,它是千瓦小时(kWh)的简称,1度等于功率为 1kW的用电设备在1小时内消耗的电能。
图1-23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在电子电路中,电源的一端通常是接地的,为了作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硅管)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五、半导体三极管
1、三极管的结构
图1-8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2、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的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 结反偏。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1)电流分配关系:发射极电流等于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
流之和,即:
图1-9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1)输入特性 死区电压:硅管约为0.5V,锗管约为0.2V; 导通电压(发射结):硅管约为0.7V,锗管约为0.3V。 (2)输出特性
截止区: UBE小于死区电压,IC≈ 0,UCE ≈UCC,。
饱和区:集电结正向偏置 ,UCE<UBE, IC≈ UCC/RC 。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 IC≈βIB。
图1-2
.
图1-3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三、电功率和电能
1、电功率
电流通过电路时传输或转换电能的速率称为电功率,
简称为功率,用符号p表示。
当电压与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功率的计算公
式为:
p dW ui dt
当电压与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功率的计算
公式为:
pui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2、电能 电路在一段时间内吸收的能量称为电能。在国际单 位制(SI)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1J等于1W的用 电设备在1s内消耗的电能。电力工程中,电能常用“度” 作单位,它是千瓦小时(kWh)的简称,1度等于功率为 1kW的用电设备在1小时内消耗的电能。
图1-23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在电子电路中,电源的一端通常是接地的,为了作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共59张PPT)
10
电子组件基础知识
(1)排阻有两种类型: 双列、单列直插和贴片排阻 直插排阻类似直插IC。
第一号管脚由小圆点或小凹槽来表示。
插第一号管脚的孔通常在电路板上用方或带尖角的焊盘标识。 插电阻网络时第一号管脚必须插入电路板上带有标明第一号管脚
的孔。
11
电子组件基础知识
8.电位器
电位器是一种可调电阻,可通过调整其组件体上的旋扭或螺钉 改变其阻值。
5
电子组件基础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环的位置国内外的标法有异,国外有此厂家把第四 环也标在另一端的金属帽上,遇此情况切记:金色或银色的一端不是
第一环。第一环是离组件体端部最近的一环。
例:某电阻的色环依次为“黄、紫、红、银”,则该电阻的阻值为 4700Ω=4.7KΩ,误差为±10%。
附表:电阻器用色环标志的种类及含义(附表见下页).
一个正号“ ,就表示该脚是正极。有的电容器没有极性,但 +” 2、对于误差小于±2%的电阻,阻值用四位数字表示,前三位数字代表重要数据,最后一位表示加零的个数。
现在有些高亮LED可发作照明用灯,如 显示屏背光源,某些装饰灯等。
稳压二极有的电时路符为号是了“VR外”、“观ZD”或的“Z”,整稳压齐二极一管致,也有规定有字的一面必须朝着一个
1微法=( )皮法,
0.47μF=( )pF,
33μF=( )pF,
68000PF=( ) μF,
1000PF=( ) μF,
36000000PF=( ) μF,
18
电子组件基础知识
三、根据色环标志含义表,写出下列名项的阻值和精度:
1.红-黑-棕-金
9.灰-红-黑-金
2.棕-棕-红-银
10.棕-黑-蓝-银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PPT48页)
(3)线绕电阻器
(4)水泥电阻
(5)电阻网络器(排阻) (6)敏感电阻器
(7)电位器
(8)贴片电阻
电阻的主要参数:
(1)标准阻值和允许偏差(误差)
(2)额定功率
• 作用:缓冲、负载、分压分流、保护等
金属膜电阻
• 用镍铬或类似的合金 真空电镀技术,着膜 于白瓷棒表面,经过 切割调试阻值,以达 到最终要求的精密阻 值。金属膜电阻器提 供广泛的阻值范围, 有着精密阻值,公差 范围小的特性。
电路过载保护
S或SW
J或P B或BJT
开关switch
连接器 电池
有触发式、按键式及 旋转式,通常为DIP
正负极,电压
有
触点数
通断电路
有
引脚数
连接电路板
有
伏特(安培)
提供直流电流
三、电阻
• 表示符号为“R”,基本单位是Ω,功率用W表示。
• 种类:常见的电阻器有下列几种:
(1)金属膜电阻器
(2)碳膜电阻器
g、当烙铁头上有黑色氧化层时候,可用砂布擦去,然 后通电,并立即上锡;
(三)手动焊接的方法与技巧﹕ (1) 烙铁的握法﹕ A﹒低温烙铁﹕手执钢笔写字状。 B﹒高温烙铁﹕手指向下抓握。 (2) 烙铁头与PCB的理想解度为45℃。 (3) 在焊接时﹐先将烙铁头呈45℃角放在被焊物 体上﹐再将锡丝放在烙上。直到锡完全自然 覆盖焊接组件脚上(时间3~5s)。
• 无极性电容:陶瓷电容(又称瓷片电容)和塑料电 容(又称唛拉电容)。
电
陶
塑
解
瓷
料
电
电
电
容
容
容
• 电容字母表示﹕C • 电容的特性﹕隔直通交。 • 作用﹕用于贮存电荷的组件﹐贮存电量充电放电
物业工弱电维修培训之二电子元器件基本知识课件
电感器检测方法与技巧
外观检测
万用表检测
仪器检测
技巧
检查电感器的外观是否完好, 有无破损、变形、烧焦等现象 。
使用万用表检测电感器的电阻 值,判断其是否开路或短路。 同时,可以通过测量电感器的 电感量来进一步判断其性能。
使用专业的电感测试仪可以准 确测量电感器的各项参数,包 括电感量、品质因数、自谐振 频率等,从而全面评估电感器 的性能。
集成电路检测
通过外观检查、专用测试仪器等方法判断集成电路是否损坏或失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半导体器件检测
通过外观检查、万用表检测等方法判断半导 体器件是否损坏或失效。
实例五:某弱电系统中集成电路应用分析
集成电路作用
将多个电子元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实现电路的微型化和高性能化。
集成电路类型
根据功能、封装等不同,集成电路可分为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等。
集成电路选用
根据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集成电路,考虑其性能、功耗、封装等因素。
电阻器类型与参数选择
电阻器类型
根据材料、结构、功率等不同,电阻 器可分为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线 绕电阻、水泥电阻等多种类型。
参数选择
在选择电阻器时,需要考虑其阻值、 精度、功率、温度系数等参数,以确 保电阻器满足电路设计要求。
电阻器检测方法与技巧
外观检测
检查电阻器外观是否有破损、烧焦、 氧化等现象,如有异常则可能影响其 性能。
万用表检测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器的阻值,判断 其是否符合标称值,同时注意测量时 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档位。
通电检测
在电路中对电阻器进行通电检测,观 察其发热情况和工作状态,以判断其 性能是否稳定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IBM 7090
第二代(1958~1963)晶体管计算机 时代: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 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 芯存储器。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 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 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 靠性高 。(IBM 7090)
业、医学、通讯(信息处理、传输和交流)及文化
生活等各个领域中都起着巨大的作用。现在的世界,
电子技术无处不在:收音机、彩电、音响、VCD、
DVD、电子手表、数码相机、微电脑、大规模生产
的工业流水线、因特网、机器人、航天飞机、宇宙
探测仪,可以说,人们现在生活在电子世界中,一
天也离不开它。 4
电子技术的应用
2
第一部分
电子技术发展史
3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进
入21世纪,人们)电子计算机和因特网为标志的信
息社会。高科技面临的是以微电子技术(半导体和
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获
得了空前的发展。现代电子技术在国防、科学、工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培训
SMT事业部 2009.7.29
1
目的:
使公司的各层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地识别日常操作中常用 的各类元件,结合产品的BOM表学习并应用以下基础知识:
从外观能看出该元件的种类﹑ 名称以及是 否有极性、方向性。
从元件表面的标记能读出该元件的性能参 数﹑ 容许误差范围等参数。
能识别各类元件在线路板上的丝印图。 知道在作业过程中不同元件须注意的事项。
1922年 弗里斯研制成第一台超外差无线电收音机
1934年 劳伦斯研制成回旋加速器
1940年 帕全森和洛弗尔研制成电子模拟计算机 1947年 肖克莱、巴丁和布拉顿发明晶体管;香农奠定信息论的基8础
分立元件阶段
晶体管时代(1948~1959)
–宇宙空间的探索即将开始
主要大事记
1947年 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和肖克莱研制成第一个点接触型晶体管 1948年 贝尔实验室的香农发表信息论的论文
品牌电脑
IBM 360 晶体管计算机
ENIAC
IBM 7090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 国研制成功,取名ENIAC。这台计算机使用了 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 耗电140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是一个昂贵 耗电的"庞然大物"。由于它采用了电子线路 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从 而就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ENIAC每秒可进行 5000次加法和减法运算,把计算一条弹道的 时间短为30秒。它最初被专门用于弹道运算, 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 算的通用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2月交付使用, 到195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ENIAC服役长达 9年。
5
基本器件的两个发展阶段
分立元件阶段(1905~1959) –真空电子管、半导体晶体 管
集成电路阶段(1959~) –SSI、MSI、LSI、VLSI、 ULSI
6
主要阶段概述
第一代电子 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 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 便、省电、寿 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 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 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 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 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 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 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 向发展。
12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ENIAC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时代:它的 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 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 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 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 程序语言处于最低阶段,主要使用二进制表示的 机器语言编程,后阶段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 计。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 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 算。(ENIAC)
7
分立元件阶段
电子管时代(1905~1948)
–为现代技术采取了决定性步骤
主要大事记
1905年 爱因斯坦阐述相对论——E=mc2 1906年 亚历山德森研制成高频交流发电机
真空电子管
德福雷斯特在弗菜明二极管上加栅极,制威第一只三极管 1912年 阿诺德和兰米尔研制出高真空电子管
1917年 坎贝尔研制成滤波器
微控制芯片(MCU)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大规模存储芯片(RAM/ROM)
1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飞速 发展起来的电子计算机所经历的四个 阶段充分说明了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 阶段的特性。
–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 – 第二代(1958~1963)晶体管计算机 – 第三代(1964~1970)集成电路计算机 – 第四代(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英国采用EDSAG计算机,这是最早的一种存储程序数字计算机 1949年 诺伊曼提出自动传输机的概念 1950年 麻省理工学院的福雷斯特研制成磁心存储器 1952年 美国爆炸第一颗氢弹 1954年 贝尔实验室研制太阳能电池和单晶硅 1957年 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年 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宣布研制成第一个集成电路 9
集成电路阶段
自1958年第一块集成 元件问世以来,集成电路 已经跨越了小、中、大、 超大、特大、巨大规模几 个台阶,集成度平均每2年 提高近3倍。随着集成度的 提高,器件尺寸不断减小。
时期
50年代末 60年代 70年代 70年代末 80年代
规模
小规模集成电路(SSI) 中规模集成电路(MSI)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
集成度 (元件数)
100 1000 >1000 10000
>100000
1985年,1兆位ULSI的集成度达到200万个元件,器件条宽 仅为1微米;1992年,16兆位的芯片集成度达到了3200万个元件, 条宽减到0.5微米,而后的64兆位芯片,其条宽仅为0.3微米。
10
集成电路阶段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集成电路芯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它们构成了现代数字系统的基 石。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IBM 7090
第二代(1958~1963)晶体管计算机 时代: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 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 芯存储器。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 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 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 靠性高 。(IBM 7090)
业、医学、通讯(信息处理、传输和交流)及文化
生活等各个领域中都起着巨大的作用。现在的世界,
电子技术无处不在:收音机、彩电、音响、VCD、
DVD、电子手表、数码相机、微电脑、大规模生产
的工业流水线、因特网、机器人、航天飞机、宇宙
探测仪,可以说,人们现在生活在电子世界中,一
天也离不开它。 4
电子技术的应用
2
第一部分
电子技术发展史
3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进
入21世纪,人们)电子计算机和因特网为标志的信
息社会。高科技面临的是以微电子技术(半导体和
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获
得了空前的发展。现代电子技术在国防、科学、工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培训
SMT事业部 2009.7.29
1
目的:
使公司的各层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地识别日常操作中常用 的各类元件,结合产品的BOM表学习并应用以下基础知识:
从外观能看出该元件的种类﹑ 名称以及是 否有极性、方向性。
从元件表面的标记能读出该元件的性能参 数﹑ 容许误差范围等参数。
能识别各类元件在线路板上的丝印图。 知道在作业过程中不同元件须注意的事项。
1922年 弗里斯研制成第一台超外差无线电收音机
1934年 劳伦斯研制成回旋加速器
1940年 帕全森和洛弗尔研制成电子模拟计算机 1947年 肖克莱、巴丁和布拉顿发明晶体管;香农奠定信息论的基8础
分立元件阶段
晶体管时代(1948~1959)
–宇宙空间的探索即将开始
主要大事记
1947年 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和肖克莱研制成第一个点接触型晶体管 1948年 贝尔实验室的香农发表信息论的论文
品牌电脑
IBM 360 晶体管计算机
ENIAC
IBM 7090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 国研制成功,取名ENIAC。这台计算机使用了 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 耗电140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是一个昂贵 耗电的"庞然大物"。由于它采用了电子线路 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从 而就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ENIAC每秒可进行 5000次加法和减法运算,把计算一条弹道的 时间短为30秒。它最初被专门用于弹道运算, 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 算的通用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2月交付使用, 到195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ENIAC服役长达 9年。
5
基本器件的两个发展阶段
分立元件阶段(1905~1959) –真空电子管、半导体晶体 管
集成电路阶段(1959~) –SSI、MSI、LSI、VLSI、 ULSI
6
主要阶段概述
第一代电子 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 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 便、省电、寿 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 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 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 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 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 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 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 向发展。
12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ENIAC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时代:它的 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 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 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 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 程序语言处于最低阶段,主要使用二进制表示的 机器语言编程,后阶段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 计。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 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 算。(ENIAC)
7
分立元件阶段
电子管时代(1905~1948)
–为现代技术采取了决定性步骤
主要大事记
1905年 爱因斯坦阐述相对论——E=mc2 1906年 亚历山德森研制成高频交流发电机
真空电子管
德福雷斯特在弗菜明二极管上加栅极,制威第一只三极管 1912年 阿诺德和兰米尔研制出高真空电子管
1917年 坎贝尔研制成滤波器
微控制芯片(MCU)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大规模存储芯片(RAM/ROM)
1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飞速 发展起来的电子计算机所经历的四个 阶段充分说明了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 阶段的特性。
–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 – 第二代(1958~1963)晶体管计算机 – 第三代(1964~1970)集成电路计算机 – 第四代(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英国采用EDSAG计算机,这是最早的一种存储程序数字计算机 1949年 诺伊曼提出自动传输机的概念 1950年 麻省理工学院的福雷斯特研制成磁心存储器 1952年 美国爆炸第一颗氢弹 1954年 贝尔实验室研制太阳能电池和单晶硅 1957年 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年 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宣布研制成第一个集成电路 9
集成电路阶段
自1958年第一块集成 元件问世以来,集成电路 已经跨越了小、中、大、 超大、特大、巨大规模几 个台阶,集成度平均每2年 提高近3倍。随着集成度的 提高,器件尺寸不断减小。
时期
50年代末 60年代 70年代 70年代末 80年代
规模
小规模集成电路(SSI) 中规模集成电路(MSI)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
集成度 (元件数)
100 1000 >1000 10000
>100000
1985年,1兆位ULSI的集成度达到200万个元件,器件条宽 仅为1微米;1992年,16兆位的芯片集成度达到了3200万个元件, 条宽减到0.5微米,而后的64兆位芯片,其条宽仅为0.3微米。
10
集成电路阶段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集成电路芯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它们构成了现代数字系统的基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