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第五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4章 定量分析概论二、三节
分 准确度高低的尺度。 析 误差的表示方式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
概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Ea x xT
论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1
Er
Ea xT
100 %
郑工学院
例:用分析天平直接称量铁粉,其质量分别为5.0000g和
0.5000g,试问哪一个称量值会较准确?
章
溶液溅失;
定 量 分 析 概 论
加错试剂; 读错刻度; 记录和计算错误等。
注意:过失误差必须给予删除。
1
郑工学院
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 四 ☆尽可能地减小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章
减小和消除系统误差
定 量
①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已知准确含量的标
②对照试验:
准样品进行多次测定,将测定值和准确 值进行比较,求出校正系数,用校正系
分
n
4
析
概
论
dr
d x
100 %
0.14 15.82
100 %
0.89%
1
郑工学院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第 四 章
定
量
分
析
概 结 论:
论 1.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高,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
前提,但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2. 准确度反映了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反映了测量结
1
果的重现性。
分 ③空白试验(空白值) 数来校正试样的分析结果。
析 分析结果-空白值=较准确的分析结果
概 指不加待测试样,在相同的条件下,按分析试样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测 论 定,其测定结果为空白值。
大学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大学分析化学—名词解释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空白试验:在不加入试样的情况下,按与测定试样相同的条件和步骤进行的分析试验,称为空白试验。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
可采用t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
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
包括t检验和F检验。
滴定分析法概论:滴定度:是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或mg),以符号T T/B表示,其下标中T、B分别表示标准溶液中的溶质、被测物质的化学式。
T T/B=m B/V T,单位为g/ml或mg/ml 分布系数:是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又称为分布分数以δi 表示。
化学计量点: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的一点。
滴定终点:滴定终止(指示剂改变颜色)的一点。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完全一致所造成的相对误差。
可用林邦误差公式计算。
第五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分析结果 = 试样测定值× 校正系数 (2) 仪器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够精确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
校正仪器消除。
(3) 试剂误差 由于试剂不纯,含有被测物质或干扰离子引 起的误差。可以通过空白试验来检查和扣除。 (4) 操作误差 由操作人员的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 由操作人员的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 例:习惯性的试样分解不完全、沉淀洗涤不完全 或洗涤过分;观察终点颜色偏深或偏浅。 消除方法: 消除方法 : 安排不同的分析人员互相进行对照 试验,此法称为“内检 内检”。也可将部分试样送 内检 交其他单位进行对照分析,此法称为“外检 外检”。 外检
i =1 i
∑X
(2)
d1 = −0.0002
d 3 = −0.0004
d= 4
d 2 = +0.0006
d 4 = 0.0000
d1 + d 2 + d 3 + d 4
0.0002 + 0.0006 + 0.0004 + 0.0000 = = 0.0003 4
(3) 相对平均偏差= d ×1000 ‰ = 0.0003 × 1000 ‰=1.47‰
仪 器 分 析 法
a.光学分析法:根据物质的光学性质建立的。 光学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 可见和紫外吸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发射光 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分子荧光和磷 光分析法、激光拉曼光谱法、光声光谱法、化学 发光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根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建立的。 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 库仑分析法、伏安法、极谱分析法。 c.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 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d.热分析法:根据测量体系的物理性质间的 热分析法: 热分析法 动力学关系建立的。 热重法、差示热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
分析化学练习题
分析化学课堂练习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按分析的方法原理分类,分析化学可以分为( C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B.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C.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D.常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E.理性分析和仲裁分析2.按照分析的领域分类,分析化学可分为(D )A.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B.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C.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和痕量组分分析D.卫生分析、药物分析和工业分析等E.无损分析、遥测分析和光学分析3.从分析任务看,分析化学的内容包括( E )A.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B.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C.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D.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E.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4.常量分析的称样量一般在(B )A.1g以上B.0.1g以上C.0.01-0.1gD.0.001-0.01gE.0.001-0.0001g5.滴定分析法属于(C )A.定性分析B.仪器分析C.化学分析D.无机分析E.微量分析6.采集试样的原则是试样具有(C )A.典型性B.统一性C.代表性D.随意性E.不均匀性7.电化学分析法属于( B )A.化学分析B.仪器分析C.重量分析D.光学分析E.定性分析8.依据取样量的多少,分析化学任务可分为( A )A.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B.重量分析、定量分析、痕量分析C.无机分析、有机分析、定量分析D.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滴定分析E.定性分析、光学分析、色谱分析9.下列不属于仪器分析法的是( D )A.光学分析法B.电化学分析法C.色谱分析法D.滴定分析法E.永停滴定法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采样试样的原则是“试样具有代表性”B.采样试样的原则是“试样具有典型性”C.化学分析法可以测定任何试样的含量或浓度D.仪器分析法可以测定任何试样的含量或浓度E.化学分析法常用于确定未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化学分析是以待测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B.仪器分析是以待测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C.滴定分析是以待测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D.光学分析是以待测物质的发光性为基础的分析方法E.定性分析是以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为目的的分析工作二、多项选择题1.分析化学是研究(BD )A.物质性质和应用的科学B.定性、定量、结构分析方法的科学C.物质组成和制备的科学D.分析方法及其理论、实验技术的科学E.以上都正确2.人体体液中待测组分含量常用的表示方法是(ABD )A.mmol/LB.mg/LC.百分浓度D.mg/24hE.体积分数3.完成分析工作任务的一般程序是(ABCDE )A.采集试样B.制备试样C.确定待测组分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形态D.测定待测组分的相对含量E.处理分析数据、表示分析结果4.化学分析法的特点(AC )A.仪器设备简单、价格低廉B.测定结果准确、适于测定微量组分C.耗时费力,无法测定微量组分D.仪器设备简单、测定时省时省力E.测定误差大、应该废弃5.仪器分析的特点(BDE )A.仪器昂贵、一般不用B.灵敏、快速、准确C.仪器简单、操作方便D.适于测定微量组分E.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三、判断题1.化学分析是以待测物物质的化学性质为基础而建立的分析方法(√)2.仪器分析是以待测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的分析方法(√)3. 定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待测组分的化学性质(×)4.滴定分析的任务是确定试样组分、存在状态及化学性质等(×)5.光学分析是以光信号为测量参数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10、进行下述运算,并给出适当位数的有效数字。
解:(1)34102.54106.1615.144.102.52-⨯=⨯⨯⨯(2)6102.900.00011205.1021.143.01⨯=⨯⨯(3)4.020.0020342.512104.0351.04=⨯⨯⨯- (4)53.01.050102.128.10.03242=⨯⨯⨯(5)3.193.5462107.501.89405.422.512.28563=⨯⨯-+⨯- (6)pH=2.10,求[H +]=?。
[H +]=10-2.10=7.9×10-3。
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d d d d d 321n++++=0.241=d 0.242=d12i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分析化学重点
(1,2)i id x x i =-=⋅⋅⋅=d idn∑100%r d x=⨯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1) 系统误差的来源: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2)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区分判断:天平零点稍有变动——偶然误差蒸馏水中含有微量杂质离子——系统误差3) 系统误差消除方法(对照试验、回收试验、空白试验、校准仪器) 4) 偶然误差减小方法(增加平行测定次数)5) 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表示方法——误差绝对误差δ=x i -μ相对误差(%)=δ/μ×100%6) 精密度:指一组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表示方法——偏差绝对偏差 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RAD%= 标准偏差比平均偏差更能反应数据的精密度7)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系统误差是定量分析中误差的主要来源,它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偶然误差既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又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所以精密度高是准确度高的前提,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系统误差)。
8)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减小测量误差,减小偶然误差,检验并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9) 称样量>0.2g:滴定消耗体积20-30ml10) 有效数字的确定及其修约方法、运算规则例子: 0.007060克有 4 位有效数字17.44256%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应写为 17.44% 11) 异常值取舍:Q 检验法minmax i x -x x -x 邻=QG 检验法sx -x i =G12) 显著性检验:F 检验 )>(22212221s s s s =F (确定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t 检验 1.样本平均值与标准值μ的比较n sμ-x t =2. 两组平均值的比较212121n n n n s x x t R+-=2n n 1-n s 1-n (s 21222121-++=)()R S有一组多次平行测定所得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离群值,应采用 Q 、G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当采用 t有一组测量值,己知其标准值,要检验得到这组数据的分析结果是否可靠,应采用 t第三章 重量分析法1) 沉淀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1.对沉淀形式的要求(1)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小,以堡证待测组外沉淀元全)通常要求沉淀在溶液中溶解损失 量),小于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土0.2mg 。
分析化学课件(各章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 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测定 有关组分的含量,以及表征物质 的化学状态和变化过程。
4
分析化学的分类和发展
分类
根据分析方法和原理的不同,分析化 学可分为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生物 分析三大类。
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析化学 经历了由经典分析化学向现代分析化 学的发展过程,现代分析化学具有更 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自动化程度。
2024/1/25
30
THANKS
2024/1/25
31
过程。
食品检测
应用酸碱滴定法对食品中的酸 度、碱度进行检测,以评估食
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物分析
利用酸碱滴定法分析药物中的 酸碱成分,以控制药物的质量
和疗效。
环境监测
通过酸碱滴定法对环境水样中 的酸碱度进行监测,以评估环
境的污染状况。
2024/1/25
182024/1/250 Nhomakorabea 配位滴定法
19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原理
2024/1/25
04 酸碱滴定法
15
酸碱平衡与酸碱浓度计算
酸碱平衡
探讨酸碱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平衡,包括酸的离解常数Ka和碱的离解常数Kb的概 念及计算。
酸碱浓度计算
利用酸碱反应的定量关系,进行酸碱溶液浓度的计算,如pH值的计算、酸碱滴 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等。
2024/1/25
16
酸碱指示剂与滴定终点判断
结果表达
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表格或文字等形式表达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测量结果。在结果表达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可读性、可比性和可解释性。
2024/1/25
10
2024/1/25
分析化学课件(课前练习)(全)
六、写出c mol·L-1 KHP的MBE、CBE和PBE (零水准法)
2020/9/28
19
五、试求HCO3-、CO32-的pKb值。已知:H2CO3的
pKa1、pKa2分别为6.38、10.25。
解: H2CO3 Ka1 HCO3- Ka2
CO32-
Kb2
Kb1
HCO3- Kb2,Ka1·Kb2=Kw pKa1+pKb2=pKw=14 所以, pKb2=14-pKa1=14-6.38=7. 62
第四章 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
1、误差可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可采用 何种方法减免?
2.下列情况各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 采用什么方法减免?
a.砝码腐蚀;
b.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c.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d.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
2020/9/28
1
1、误差可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可采用何 种方法减免?
a.砝码腐蚀;
会引起仪器误差,属系统误差。 减免方法:校准砝码或更换砝码。
b.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会引起试剂误差,属系统误差。 减免方法:做空白试验。
c.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会引起随机误差。
d.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
会引起随机误差。
2020/9/28
3
第四章 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
Ka·Kb=Kw。
(×)
2、在共轭酸碱对中,若酸的酸性越强,则其共轭碱的
碱性也越强;若碱的碱性越弱,则其共轭酸的酸性
也越弱。
( ×)
3、 HA有三种型体:HA、A-、H+。 ( )×
4、弱酸HnA在水溶液存在(n+1)种型体
分析分析化学题库
第四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1. 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D )(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和真值之差(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C)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2.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它是测定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它是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3. 标准偏差可以使大偏差能更显著地反映出来。
(√)4. 比较两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B)甲组:0.19%,0.19%,0.20%,0.21%,0.21%乙组:0.18%,0.20%,0.20%,0.21%,0.22%(A)甲、乙两组相同(B)甲组比乙组高(C)乙组比甲组高(D)无法判别5. 测定的精密度好,但准确度不一定好,消除了系统误差后,精密度好的,结果准确度就好。
(√ )6. 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C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7. 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8.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终点误差属于系统误差(C)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D)系统误差可以测定9. 下列几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C )(1)方法误差(2)操作误差(3)仪器和试剂误差(4)环境的温度、湿度、灰尘等造成的误差(A)1,3,4 (B)1,2,4 (C)1,2,3 (D)2,3,410. 偶然误差具有(C )(A)可测性(B)重复性(C)非单向性(D)可校正性11. 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B )(A) 随机误差具有随机性(B) 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C) 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D) 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12. 在进行样品称量时,由于汽车经过天平室附近引起天平震动是属于(B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过失误差(D)操作误差13. 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所引起的终点误差属于(系统误差差);每次滴定判断终点的不确定性属于(随机误差)。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生态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基本知识、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理论。
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理解掌握溶液中四大平衡的相互关系和有关计算。
重点掌握平衡的原理、溶液中的各种化学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和掌握鉴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以及测定有关成分含量的化学分析方法及方法的原理。
通过分析化学理论和实验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参加社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在掌握了无机分析化学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样品性质、分析对象,正确设计分析方案,精确测定组分含量,准确报告分析结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实验技能。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将化学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
二、课程教学要求1、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
2、因学时有限,内容较多,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
3、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微视频、直观教具、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三、先修课程高中化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化学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化学反应速率,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价键理论,酸碱滴定分析法、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配位滴定法、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第四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第五章误差及数据处理
(对应于 ppm
ppb
ppm
ppb
ppt )
C) 气体样品 随着对环保工作的重视,气体分析的 比例加大,现多用 g/m3 , mg/m3等表示
2015-4-2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20
4.4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受方法、仪器、试剂、操作人员等的多种因 素的影响,分析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是客观存在、 不可避免的。 了解分析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的
2015-4-2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18
4.3.2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1. 化学形式 视样品不同而不同。 2. 含量 不同性质的样品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A)固体样品 (通常以质量分数表示)
wB
被测物重 克 mB 样品重 克 mS
含量低时可用其他单位 1
3)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4)相对误差—— 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
E x xT
2015-4-2
E Er 1000 0 00 xT
22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5) 准确度 (accuracy)—— 在一定测量精度的条件下 分析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常以绝对误差 (E) 和相对误差(RE)来表示。 6) 精密度 (precision)—— 多次重复测定某一量时所 得测量值的离散程度,常以偏差和相对偏差 (deviation) 来表示。也称为再现性或重复性 (注意 其区别) ¤ 再现性 (reproducibility)— 不同分析工作者在不同 条件下所得数据的精密度。 ¤ 重复性(repeatability)—— 同一分析工作者在同样 条件下所得数据的精密度。
2
学
习
要
第五章分析化学概论
n (1/2H2SO4);C(H2SO4)和C(1/2H2SO4)。
MB=M(H2SO4) = 98.04g· mol-1
解:
n( H 2 SO4 ) nB
mB m( H 2 SO4 ) 147.0 1.499(m ol) M B M ( H 2 SO4 ) 98.08
m(1 / 2 H 2 SO4 ) 147.0 2.998(m ol) M (1 / 2 H 2 SO4 ) 98.08 2
7、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后者也称标定法。 ( √ ) 8、PH=10.02的有效数字是四位。(×)
22
9、凡是基准物质均可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 ) 10、偏差与误差一样有正、负之分,但平均偏差恒为正值。( √ )
二、选择题
1、误差的正确定义是( C ) A.测定值与其算数平均值之差 C.测定值与其真值之差 B.含有误差之值与其真值之差 D.错误值与其真值之差
1.4634 → 1.463 (四舍) 1.4636 → 1.464 (六入) 1.46351→ 1.464 (五后有数就进一) 1.4645 → 1.464 (五后没数要留双) 1.4635 → 1.464 (五后没数要留双)
再如:将0.1549修约到两位有效数字,只能一次性直接修约到所需位数, 即:0.15。
由一些难以控制和避免的原因造成
又称偶然误差或不可测误差
具有可变性,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正,有时负 通常小误差出现的频率高,大误差出现的频率低,绝对 特点 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可通过求多次分析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来消除
5
减免方法
E2 Er
1.限制最低量
实验所需最低限量
例如,分析天平一般一次称量的绝对误差为±0.0001g,若要求结果的相 对误差不大于±0.1%,那么用此分析天平称量时: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章定量分析概论
Q检验法
当测定次数为3-10次时,根据所要求的置信度,
用Q值检验法检验可疑数据是否可以舍去。
精密度好的分析结果准确度一定好吗?
精密度只与偶然误差有关,而准确度与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均有关。精密度好只说明偶然误差小,
但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及系统误差有多大都不知道,
因此精密度好准确度未必高。准确度好需要两种
误差均小,即准确度高也需要精密度好。
甲、乙、丙三人分析同一试样中某组分含量,分别得出三组 数据,(真实值为30.39)你认为哪组数据更可靠,为什么?
四舍六入五成双
有效数字的运算
其有效数字的保留应以小数点
加减法
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确定位数, 将多余的数字修约后进行计算。
例4-2
乘除法
其有效数字的保留应以有效数 字位数最少的数为准确定位数, 将多余的数字修约后进行计算。
例4-3
分析数据的评价
4d法检验
例:测得如下一组数据,30.18、30.56、30.23、30.35、
定量分析概论
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试样的预处理 干扰组分的掩蔽与分离 测定 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取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一小部分作为分析材料的过程。 要求:所取的试样具有代表性和客观性。
原则:多点采样原则
采取试样的一般原则
收集资料,详细了解采样对象及其周围环境
在实际分析中,真实值xT是未知的,常用多次平行测定的
定量分析误差与数据处理(分析化学课件)
误差的类型
某次测定,平行操作5次, 数据如下:
测量值
89.70% 89.80% 90.00%
T
偶然误差
-0.30% -0.20%
O%
90.20% +0.20%
90.30% +0.30%
22
误差的类型
偶然误差呈正态分布,多次测量,取平 均值(平行操作),可减小偶然误差。
23
误差的类型 系统误差的特征
9
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2)标准试样对照法 选择与试样组成相近 的含量已知的标准试样,按所选分析方法, 与未知样品平行测定。将测定结果与已知含 量进行比较,通过统计检验,判断是否存在 系统误差。
10
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回收试验 当无法找到标准试样,或对样品的组成不完全清 楚时,可进行回收试验。方法是在几份相同试样(n≥5)中加 入适量已知量被测组分的纯品,与试样进行平行测定,按下 式计算回收率:
7
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2、对照试验。这是检验系统误差最有效的方 法,可用来检验和消除方法误差。
对照试验
标准方法对照法
标准试样对照法
8
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1)标准方法对照法 采用经典的标准方法 和所选方法同时测定某一试样,通过统计检 验判断有无系统误差,检验所选方法的可靠 性。若存在系统误差,应进一步完善所选方 法或测出校正值以消除方法误差。
虽然同一台天平绝对误差相同,但称量误差 (相对误差)随称样量增大而减小。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 E= ±0.0001g
减重称量法: E= ±O.0002g
2
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 同样道理,一般滴定管读数的绝对误差为±O.01mL,一次滴定需
两次读数,因此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是±O.02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10
3. 按样品量分:
方法分类
常量 major anal. 半微量 semimicro anal.
微量 micro anal. 痕量 trace anal.
样品量(重量) 样品量(体积)
>0.1 g 0.01-0.1 g 0.1-10 mg <0.1 mg
第四章 定量分析基础
The Basic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1
目录
4.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4.2 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 4.3 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4.4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4.5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4.6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4.7 滴定分析概述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3
4.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 变化的一门基础学科。
• 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结构和信 息的科学。
• 分析化学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 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眼睛。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多属微量分析,快速 灵敏,RE较大,但绝对误差不大。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12
光分析法
电分析法
分光光度法
电重量法(电解)
原子发射光谱法
电容量法(电位)
原子吸收光谱法
伏安分析法
荧光光度法
离子选择性电极
色谱分析法
其他分析法
气相色谱法
质谱法
液相色谱法
中子活化分析法
原子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度法、 原子荧光光度法)
化学发光法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14
B. 电化学分析法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是根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
主要有电重量法(电解),电容量法(电位法、极 谱法、伏安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库仑分析法) ,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微电极活体检测等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15
C. 色谱分析法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根据物质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吸附能力、分 配系数或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而建立的一种分离、 测定方法。
最大的特点是集分离和测定于一体,可高效、快
速、灵敏地分析多组分物质。包括气相色谱法 (GC)、液相色谱法(HPLC)、毛细管电泳(CE)等。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2
学习要求
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了解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3.了解定量分析中误差产生的原因、表示方法
以及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4.掌握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 5.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并掌握其运算规则。 6.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基本知识
> 10 ml 1-10 ml 0.01-1.0 ml
<10 l
4. 按组分含量分:
方法分类 major constituent anal. semimicro constituent anal. micro constituent anal. trace constituent anal.
样品含量(%) >0.1 0.01-1
合物; • 从简单无机物到有机生物分子,乃至DNA、多
肽、蛋白质等 • 从气态、液态到固态; • 从取样几吨到几乎无损伤的无损分析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6
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
工业生产:原料的选择、中间产品及成品检验,新 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中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等
农业生产:土壤成分、肥料、农药的分析至农作物 生长过程的研究等
国防和公安:武器装备的生产和研制,至刑事案件 的侦破等
科学技术:其他学科离不开化学,生物学、医学、 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地质学等的发 展都与化学有密切关系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7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1.仪器化、自动化
4
分析化学的任务
1.确定组成物质的元素和(或)集团(定性分析) 2.确定每种成分的数量或物质的纯度(定量分析) 3.确定物质中原子间彼此连接及及其空间排列(结构
和立体分析)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5
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
• 从单质到复杂的混合物及大分子化合物; • 从低分子量的普通无机物到高分子量的有机化
薄层色谱法
电子能谱分析法
毛细管电泳
各种方法的联用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13
A. 光学分析法
(Spectrometric analysis)
是根据物质的光学性质(吸收、辐射等)所建立的 分析方法。 主要包括:
分子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度法、红外光谱法、 分子荧光及磷光分析法)
10-2-10-4 10-5-10-7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11
5. 按 方 法 分——最实用的分类
化学分析方法—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方法,属
常量分析,准确度高(RE<0.1%)
重量分析法—测物质的绝对值
容量分析法—测物质的相对量,以滴定分析法 为主要手段
仪器分析方法——以被测物质的物理及物理化
可获得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和结果。
2.各种方法联用
已有 GC-MS HPLC-MS GC-FTIR等,可在短时 间内获得最大量的信息; (多机联用可在10至20分 钟同时获得石油馏分中的几百个组分的定性定量 信息)
3.改善预处理方法
更简单、更方便。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8
01.08.2020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第五章
9
4.2 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
1. 按目的分:
• 结构分析——确定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 成分分析——
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的元素、原子团、官能团
定量分析:确定组分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
2. 按对象分:
• 无机分析—确定元素种类、含量和存在形式
• 有机分析—确定组成元素、官能团种类、基本 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