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思考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思考题

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思考题

⾷品微⽣物学检测技术思考题⾷品微⽣物学检测技术思考题1、试述微⽣物与⾷品安全的关系。

微⽣物引起⾷品腐败变质;微⽣物引起⾷物中毒;微⽣物制造⾷品、促进粮⾷⽣产。

2、对⾷品进⾏微⽣物检验有何意义?检验结果是衡量⾷品卫⽣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判定被检⾷品能否⾷⽤的科学依据;可以有效地防⽌或减少⾷物中毒和⼈畜共患病的发⽣;保证产品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品微⽣物检验的范围包括哪些?⽣产环境的检验;原辅料的检验;⾷品加⼯、储藏、销售诸环节的检验;⾷品的检验。

4、⾷品卫⽣标准中的微⽣物指标有哪些?根据⾷品卫⽣要求,⾷品中需要检测的微⽣物种类、数量及其代谢产物的种类和数量称为⾷品卫⽣微⽣物学指标,是评判⾷品卫⽣质量的重要依据。

微⽣物学指标种类:菌落总数;⼤肠菌群数;致病菌;霉菌及其毒素;其他指标。

我国卫⽣部颁布的⾷品微⽣物指标最重要的是菌落总数、⼤肠菌群数和致病菌三项。

5、描述⾷品微⽣物检验的⼀般程序。

6、列表⽐较低倍镜、⾼倍镜及油镜在数值孔径、⼯作距离及镜头⼤⼩等⽅⾯的差别。

数值孔径(NA)⼯作距离镜头⼤⼩0.25 7-8mm 较⼤低倍镜0.65 0.4-0.5mm 中等⾼倍镜1.25 0.18-0.2mm 较⼩油镜7、要使视野明亮,除光源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加⼤虹彩光圈,提升聚光程度.调节光圈⼤⼩,提升聚光器8、与普通光学显微镜⽐较暗视野显微镜和相差显微镜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特点?结构:暗视野显微镜聚光器下增加了环状光栅,观察⽬标是亮的,背影为暗的,提⾼观察物体的对⽐度;相差显微镜聚光器下增加了环状光阑和相位板,把透过标本的可见光的相位差(光程差)变成振幅差。

功能:暗视野显微镜可以观察活细胞的形态和运动性;相差显微镜可以观察活细胞的形态和运动性,以及活细胞内部结构相差显微镜:通过环形光阑和相位板把透过标本的可见光的相位差(光程差)变成振幅差,从⽽提⾼了各种结构间的对⽐度,使各种结构变得清晰可见。

9、简述监测⾼压蒸汽灭菌效果的⽅法及其特点。

初中物质的鉴定教案反思

初中物质的鉴定教案反思

初中物质的鉴定教案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为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等过程,最终确定该溶液的化学成分。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通过实验和观察,确定这瓶溶液的化学成分吗?”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的实验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探究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瓶无色溶液、试管、滴管、石蕊试液等实验用品。

2. 学生用滴管取少量无色溶液,滴入石蕊试液。

3. 观察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无色溶液的化学成分。

三、分析与讨论在这个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推理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描述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

2.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无色溶液的可能化学成分。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各种可能的化学成分,并给出理由。

4.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总结与评价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对整个实验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并评价彼此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学生总结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准确观察等。

2. 学生评价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以及同伴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拓展与提高在这个环节,我提出一个新的实验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确定一瓶未知溶液的化学成分。

具体内容包括:1. 学生领取新的实验用品,阅读实验要求。

2. 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确定未知溶液的化学成分。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 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使用不熟悉,操作不够规范。

ld50的测定方法的实验报告思考题

ld50的测定方法的实验报告思考题

ld50的测定方法的实验报告思考题【引言】在进行科学研究或毒理学评估时,LD50(半数致死剂量)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实验。

LD50是指能够致死一半受试动物的剂量,它是评估某种物质毒性的指标。

本文章将探讨LD50的意义和测定方法,并思考在实验报告中应该包含哪些重要的内容。

【LD50的意义】在毒理学研究中,确定物质的毒性是至关重要的。

而LD50作为一种实验评估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的毒性程度和剂量效应。

通过测定一种物质在动物体内的LD50,可以进行危险品分类、毒物识别和毒性研究等领域的工作。

【LD50的测定方法】要测定一种物质的LD50,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测定方法:1. 最常用的方法:经典Litchfield-Wilcoxon法(Up-and-Down 法)。

该方法是在动物(如小鼠、大鼠)体内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对半数动物产生死亡为止。

根据每个动物的反应调整下一个动物的剂量,以便更接近于LD50。

最后通过计算不同剂量的死亡率,确定LD50。

2. 毒性分类法:根据测定的数据,将物质分为毒性类别。

这种方法是根据动物对不同剂量物质的反应,将物质分为五个毒性类别:非常毒、有毒、有限毒、少量毒和微毒。

这种分类法便于在实验中确定剂量的范围,并提供定量和定性的信息。

3. 统计学分析法:使用统计学方法来计算LD50。

这种方法是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计算得到近似的LD50值,并给出统计上的置信区间以反映结果的可靠性。

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LD50和预测剂量效应。

【实验报告的重要内容】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回顾的重要文件,对于展示和传达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当涉及到LD50的测定时,以下是应该包含在实验报告中的重要内容:1. 实验目的和背景:简要介绍LD50的测定方法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意义。

2. 实验设计和材料:详细描述实验所使用的动物种类、药物剂量、实验环境等。

3. 实验步骤:清晰地描述每个实验步骤,包括剂量递增、动物反应观察等。

专属性-破坏性试验见解

专属性-破坏性试验见解

杂质检查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破坏性试验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作者成海平部门正文内容审评三部六室成海平杂质与药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密切相关,如果药品中存在的杂质未能通过有效的方法加以检出、控制,将给临床安全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危害,因此,制订合理、有效的药品杂质检测方法控制药品中的杂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杂质检测方法的建立基于方法学研究,主要包括专属性试验、检测限试验、溶液稳定性试验等内容,如果定量检测杂质还需进行线性、回收率等试验,从不同的角度、层面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从而保证药品中的杂质能够有效地检测。

破坏性试验是杂质检测方法建立时验证专属性、检测灵敏度重要试验内容之一。

由于破坏性试验的实验过程复杂,分析检测技术要求高,在技术审评过程中经常发现存在研究过程中不完善、不全面,因此,在此结合化学药物创新药的审评工作体会,分析如何合理开展破坏性试验研究。

破坏性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stressing test),它是在人为设定的特殊条件下,如酸、碱、氧化、高温、光照等,引起药物的降解,通过对降解产物的测定,验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分析药物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

每项破坏性试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酸降解一般采用0.1mol/L-1mol/L盐酸或硫酸;碱降解采用0.1mol/L-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降解采用合适的过氧化氢溶液。

以上三种试验,为了加快反应或者提高降解强度,必要时可以加热或提高浓度;高温试验通常温度高于加速试验温度的10℃,如50℃、60℃等,对于原料药有时需考虑水溶液或混悬液的降解,或者考虑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的降解;光照试验条件可采用4500LX。

破坏性试验的具体条件,与具体药物密切相关,需结合具体药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条件,使药物有一定量的降解,并对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进行分析,保证实验的意义。

药物经强力破坏产生的降解产物通常采用色谱法测定,需结合药物和可能降解产物的理化性质,选择不同的色谱方法(HPLC、GC、TLC)或检测器,有时可采用不同分离机理的色谱系统。

水硬度的测定心得体会(热门18篇)

水硬度的测定心得体会(热门18篇)

水硬度的测定心得体会(热门1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硬度的测定心得体会(热门18篇)心得体会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前进动力和勇气。

食品中过氧化氢检测方法的思考

食品中过氧化氢检测方法的思考

食品中过氧化氢检测方法的思考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对食品进行漂白、除臭等处理。

我国现行标准中明确规定,按照规范可以将食品级过氧化氢应用到事物中,但制成成品前,应对其进行清除,将其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如果食品中含有过量此类物质,势必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加速人老化、导致癌症等。

而通过对食品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检测,能够测定其是否超标,确保食品安全。

文章梳理过氧化氢残留控制现状,并介绍现有检测方法,最后建立了应用亲水作用的色谱法对过氧化氢在食品中的含量进行测定,提高检测有效性。

标签:食品;过氧化氢;检测;液相色谱法前言: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愈发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从食品中摄取营养物质。

但现如今,人们为了延长食品保存期,在食品中添加过氧化氢,以此来抑制微生物生长。

由于过氧化氢对人体会造成一定危害,故要通过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检测和分析。

当前,常用的方法有碘量法、肽盐比色法及色谱法,检测效率高、且选择性好,但检测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本文通过对过氧化氢检测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要,能够为我国有关部门提供支持。

1.过氧化氢残留控制现状过氧化氢,是无色液体,易分解,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过氧化氢随处可见,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过氧化氢在化工、电子产品及纺织业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过氧化氢能够高效杀菌、且低残留,对于杀灭生产设备、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具有重要作用。

但正因如此,过量、非法使用过氧化氢的情况也非常多见,导致食物中毒事件时常发生。

如漂白开心果、泡制鲨鱼皮等食品安全事件。

大量试验证明,当过氧化氢进入机体后,会损害人体细胞、加速人体衰老,甚至引发癌症。

在一系列生化反应中,过氧化氢会产生大量羟基自由机,参与到电子转移等过程中,导致细胞坏死,可见,过氧化氢的危害非常大。

我国现行制度规定,在新鲜牛奶、袋装豆腐干中使用,应控制在6㎎/L标准内[1]。

有关物质测定HPLC方法的建立

有关物质测定HPLC方法的建立

有关物质测定hplc方法的建立一、开始之前必须明白:1、有关物质来源的两种途径:1)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和副产物;2)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2、分析你的样品结构,熟悉样品的基本性质;3、样品中可能含有的中间体;4、样品的基本稳定性和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二、准备工作1、查阅文献,看看是否同行已经做过类似的工作,有的话就简单了,直接奔主题了。

2、没有文献(苦!),那就很是麻烦了。

1)分析结构,看看有无紫外吸收,有就比较简单,选用紫外检测器就行了,没有的话那就麻烦,可以选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2)分析结构,看看选用何种色谱方式进行分离(正相或者反相色谱);3)分析结构,看看流动相该如何选择,要不要选用一些离子对试剂。

4)分析结构。

5)与同类产品进行比较;三、开工(以紫外检测为例)1、流动相的选择(采用粗品进行选择)1)、有文献,按文献进行优化。

不过我得提醒一下,文献的方法参考是可以的,要想完全按照他的条件做出来是很难的。

2)、没有文献。

a、紫外扫描一下,看看哪里有最大吸收。

将能得到的中间体、副产物、分解产物、样品配成相同浓度,在紫外扫描分光光度计上扫描一下,选择所有物质具有相同的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要是有pda检测器就不需要这一步了。

b、还是得找一些资料,看看类似的样品的流动相,以它为起始流动相进行选择,如果没有,那就找专业书吧,看看它是怎么教你选择流动相的。

2、最低检测限3、系统适应性试验重复进样5次,记录色谱图,给出系统评价报告4、考察中间体及副产物和样品的分离度。

同时定出中间体在色谱图中的出峰位置,为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5、考察降解产物和样品的分离情况。

这个一般是通过破坏性试验来考察。

常用的一般是高温、强光、氧化、强酸、强碱五个因素进行考察,通过考察,应该可以知道色谱图中那些峰是由于什么因素产生,这个也可为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6、根据上面的试验,应该可以知道样品的一些大概情况了,样品中有哪些杂质应该比较明确了。

关于化学分析仪器计量检测的思考

关于化学分析仪器计量检测的思考

关于化学分析仪器计量检测的思考杨宏菊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辽宁沈阳 110142摘要:目前,化学分析仪器常用于食品安全、医药产品、钢铁煤炭、橡胶塑料等各行各业的检测工作当中,其检测结果将直接决定产品是否可以进入市场,而如果因仪器失常,导致某产品检验结果不可靠,则可能会导致部分不满足质量指标的产品进入市场,对市场用户造成危害,由此可见化学分析仪器的重要性。

而化学分析仪器多为高精度仪器,且存在使用条件上的要求,在缺乏防护的条件下,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如何保障仪器状态正常,保证分析结果准确,是仪器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是计量检测工作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分析仪器;计量检测;准确性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其相关的现代化的化学计量分析仪器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较为常见,现代化的化学计量分析仪器的产生推动了我国化学研究的发展。

为我国的现代化学的研究提供了较大帮助的数据支撑,以及效率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

现代的化学计量分析仪器对于解决化学研究当中遇到的学术性难题具有较大的帮助,并且为我国的相关化学学科的发展打下的比较坚实的基础。

1化学分析仪器的计量检测工作重要性分析计量检测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市场贸易交易的公平性,是保证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

如果忽视计量检测工作,或工作不到位,就会造成计量检测不准确,并使市场经济运行失序,造成社会经济的恶性发展。

化学分析仪器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各个领域,例如医学检验、食品安全、金属材料、地质煤炭、橡胶塑料等,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快速得出所测物质的组成成分,并得出化学分析结果,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

精准的检测结果能够为人们评定产品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优良的检测结果是产品的硬实力,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由此,保证化学分析仪器的准确性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与调试,并参考计量检测规程进行不定期的期间核查,保证仪器在整个计量检测周期都能满足各项技术要求,进而保证仪器更好地发挥作用。

依据新规程开展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测定仪检定工作的思考

依据新规程开展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测定仪检定工作的思考

10《计量与测试技术》2026年第48卷第3期依据新规程开展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测定仪检定工作的思考李潇(北京市丰台区计量检测所,北京10076)摘要:本文就新规程中空气中乙醇气体浓度量值溯源、标准气体的使用、气体流量及温度控制及漂移检定等内容进行了梳理,从注意事项、设备配置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量值溯源;计量检定中图分类号:TB9文献标识码:A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代码:41.55DOI:1.13988/j.cakd1694-9941.2921.3.933ReOectione on the Verificction of Breath AI cc I io I AnalyzerAcccrding h New ReaulationeLS XiaoAbstract:The metrolocical traceadility of alcoCol gas coacectratioa in the air;the use of stankard gas;gas Cow an)temperature control,an)drift verification unkvr new reaulakoas are sofeC oat,and suogesPocs in perspective of precautions an)equipmect ceafiguratioa are put fowvard hereinKey wo P s:breath alcoCol analyzers;metrolocical tuceOiPp;metrolocical ve/ficatioc2引言酒后驾驶是危害民生安全的行为,也一直是公安交管部门重点打击的严重交通违法犯罪行为。

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以下简称酒检仪)作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用来现场判断酒后驾车行为的检测设备,其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对于公正执法,统一执法量刑标准,确保交通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药分实验思考题

药分实验思考题

药分实验实验一:氯化钠的杂志检查1.药物中杂质检查的意义是什么药物中的杂质是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药品的杂质是药品中不具治疗作用或对人体有危害或影响药品稳定性和疗效的物质,因此,杂质检测是控制药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保证药品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药物中杂质的来源主要有哪些?什么的一般杂质?什么是特殊杂质?来源:(1)由生产过程中引入的(2)贮藏过程中产生的一般杂质: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特殊杂质:指某一个或某一类药物的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3.药物中杂质检查应严格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遵行平行实验的原则,如加入的试剂,反应的温度,放置的时间等均应相同,这样检查结果才有可比性,减少系统误差。

4.试计算出氯化钠中溴化物,硫酸盐,镁盐,钾盐,铁盐,重金属和砷盐的限量5.取某一药物0.5g进行金属检测,规定限量为百万分之十,应取多少ml标准铅溶液?6.某一药物砷盐限量为百万分之四,取标准砷溶液2ml做对照,问应取供试品多少克?实验二:药物中特殊杂志的检查1.简要说明以上杂志检查项目的原理和方法1)阿司匹林中水杨酸检查的原理:水杨酸在弱酸性环境中和FeCl3作用显紫色,而阿司匹林结构中无游离酚羟基,不能发生此反应。

方法为化学方法中的显色反应检查法:取一定量的被检杂质标准溶液和一定量供试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处理比较反应结果从而确定含量是否超过限量。

2)盐酸普鲁卡因中对氨基苯甲酸检查原理:盐酸普鲁卡因、对氨基苯甲酸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二甲氨基醛缩合而成色。

不同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在薄层色谱中可被分离,且斑点大小和浓度有关。

方法:本实验采取薄层色谱中的的杂质对照品法,根据杂质限量取供试品溶液和一定浓度的杂志对照片溶液,分别点样于薄层色谱板上,展开,斑点定位,供试品溶液除斑点外的其他斑点与相应的杂志对照片进行比较,若供试品杂质斑点颜色不深于对照品杂杂质斑点,则说明没有超过限量。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物质的除杂好检验上课思路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物质的除杂好检验上课思路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物质的除杂与检验上课思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除杂原理,掌握常见的除杂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除杂原理及方法2. 常见杂质的性质及去除方法3. 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4. 除杂效果的检验与评价5.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设备: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等。

3.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4. 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物质除杂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除杂原理和方法:讲解物质的除杂原理,介绍常见的除杂方法,如过滤、沉淀、蒸馏等。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除杂效果检验与评价: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来评价除杂效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杂方法的选择和操作注意事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物质除杂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沟通和协作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和学生的实验报告,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探讨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ⅲ;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理由是;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4)采取(3)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现象a、b”无明显现象,“现象c”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猜想”成立;若“现象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猜想”成立。

练习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在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处理废金属材料(主要是生铁、镀锌铁皮)时,溶液发烫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

从组成物质的元素角度分析,他们猜测气体可能是SO2、CO、C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确定该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Ⅰ.SO2、C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CaSO3难溶于水;Ⅱ.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它褪色,上述其他气体不能。

实验探究:(1)甲同学为了验证处理废金属材料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把它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并观察实验现象。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做法不合理。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 _____。

(2)同学们设计了一套合理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铁架台已略去)。

请你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所需药品并完成实验(药品可重复选用):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无水硫酸铜、碱石灰(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①写出E装置中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观察到________(填装置序号)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有CO2;③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原气体中有H2无CO。

除杂一、物理方法。

固体密度测量思考题(共7篇)

固体密度测量思考题(共7篇)

固体密度测量思考题(共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固体密度测量思考题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1. 天平的操作规则中, 哪些规定是为了保护刀口, 哪些规定是为了保证测量精度?2. 将铜放在水中称衡时有一个气泡附着, 将对结果发生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3. 如何消除物理天平不等臂误差?4. 如何测定密度比水小的不规则物体的密度1、调整平衡螺母时,加减砝码时,换取重物时,拨动游码时,以及使用完毕后,都要用止动器止动;使用完毕后,秤盘的挂钩也要从刀口取下,也就是说,能不“劳驾”刀口就尽量不用,这些都是为了保护刀口。

使用前用水准器调水平,用平衡螺母细心调零,左物右码规则,用镊子取放砝码、拨动游码,再用摆针和标尺观察平衡情况,这些是为了保证测量精度。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或比重瓶法测固体密度时,固体表面附着的气泡(指比较明显的)必须搅拌驱除,否则造成实验差错(不是“误差”),造成测得的固体视重(或比重瓶总质量)比实际值偏小。

这样,实验结果其实是物块与气泡的平均密度,显然小于物块自身密度。

3、最好的办法是复称法(共轭法中的一种)。

即左物右码称量一次,得到读数M1;再左码右物称量一次,得到读数M2 ,则应用杠杆原理很容易证明:结果为M = 根号下(M1 乘以M2 ),即二者的几何平均值。

这种办法既消除了天平的不等臂误差,又绕过了对天平实际力臂长度的测量,方便而且准确。

4. 用一个已知体积为v1的小铁块和待测物用细绳绑在一起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 用量筒量出溢出水的体积V2, 则待测物的体积V=V2-V1,用天平测出待测物的质量m, 根据密度公式ρ=m/v即可求出待测物质量。

篇2固体密度六.思考题1.在天平的操作规则中,哪些规定是为了保护刀口,哪些规定是为了保证测量精度?a. 天平的负载不得超过其最大称量。

b. 在调节天平、取放物体、取放砝码(包括游码)以及不用天平时,都必须将天平止动。

氯化钠的杂质检查思考题

氯化钠的杂质检查思考题

氯化钠的杂质检查思考题氯化钠的杂质检查思考题1. 引言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盐类物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制剂、化学实验等领域。

然而,即使作为常见物质,氯化钠也可能存在杂质。

本文将探讨氯化钠的杂质检查问题,并思考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2. 检查方法为了检查氯化钠的杂质,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光谱分析仪器,如红外光谱仪或质谱仪。

通过测量样品的红外光谱或质谱图谱,我们可以确定氯化钠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成分。

还可以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如化学反应、滴定等,以确定氯化钠中特定杂质的含量。

3. 杂质的来源氯化钠的杂质可以来自多个来源。

其中,最常见的来源是原料和加工过程中的杂质。

在生产氯化钠的过程中,原料中可能含有其他盐类或金属离子等杂质。

生产设备和容器、运输工具等也可能引入外来杂质。

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氯化钠可能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湿气等影响,也可能受到人为因素的污染。

4. 检查结果的解读当我们得到氯化钠的杂质检查结果时,需要对其进行解读。

需要判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根据食品安全标准,氯化钠中某些金属离子的含量必须在特定范围内。

需要考虑杂质对氯化钠性质和应用的影响。

一些杂质可能会影响氯化钠的溶解性、稳定性等,从而降低其在特定使用领域中的效果。

还需要评估杂质的来源,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和防止污染。

5. 思考题在实际应用中,检查氯化钠的杂质可能存在以下挑战和思考题:1) 如何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不同的杂质可能需要不同的分析方法。

在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要考虑杂质的特性和预期的检测结果。

2) 如何确定杂质的含量标准?杂质的含量标准应该基于安全性和应用要求等因素。

然而,由于不同市场和应用领域的要求差异,制定合适的标准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

3) 如何控制和减少氯化钠的杂质含量?除了检查杂质含量,还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和防止杂质的污染。

这可能涉及到原料选择、生产工艺改进、设备清洗等方面的操作。

食品分析思考题参考答案

食品分析思考题参考答案

1、食品分析包含哪些内容?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内容:(1)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无机盐、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3)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包括有害元素、农药、细菌/霉菌毒素、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有害物质、来自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4)食品的感官评定。

分析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包括定性和定量,定量分析法包括质量法和容量法)、仪器分析法(包括物理分析法如通过测定密度、黏度、折光率、旋光度等物质特有的物理性质来求出被测组分含量,和物理化学分析法如通过测量物质的光学性质、电化学性质等来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2、采样的定义及要求。

采样时应注意什么?试举例说明谷物样品、果蔬样品、罐头食品如何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称为样品的采集。

要求:正确采样。

采样时应注意:第一,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第二,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

1、均匀固体物料(如粮食、粉状食品)(1)有完整包装(袋、桶、箱等)的:可先按√总件数/2 确定采样件数,然后从样品堆放的不同部位,按采样件数确定具体采样袋(桶、箱),再用双套回转取样管采样。

将取样管插入包装中,回转180º取出样品,每一包装须由上、中、下三层取出三份检样;把许多检样综合起来成为原始样品;用“四分法”将原始样品做成平均样品,即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积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平成厚度为3cm以下的图形,并划成“+”字线,将样品分成四份,取对角的二份混合,再如此分为四份,取对角的二份。

这样操作直至取得所需数量为止,此即是平均样品。

3、为什么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常见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食品成分复杂,含有大分子有机物、各种无机元素等组分。

这些组分往往以复杂的结合态或络合态形式存在,干扰测定。

分析化学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章《滴定分析法概论》思考问题1、什么是滴定分析法?答: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

1.1、滴定分析的特点:1. 加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2. 此法适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各种物质的测定;3. 该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4.用途广泛。

1.2、什么时候进行一滴半滴操作: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1.3、分析实验中仪器的注意事项:移液管(一直二靠三斜四停)、酸(碱)式滴定管1、使用时先检查是否漏液。

2、用滴定管取滴液体时必须洗涤、润洗。

3、读数前要将管内的气泡赶尽、尖嘴内充满液体4、读数需有两次,第一次读数时必须先调整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

5、读数时,视线、刻度、液面的凹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6、量取或滴定液体的体积==第二次的读数-第一次读数。

2、什么是标准溶液、滴定剂?答:标准溶液是指含有某一特定浓度的参数的溶液,比如Cl或Fe的标准溶液。

当用标准溶液代替样品进行测试时,得到的结果应该与已知标准溶液的浓度相符。

如果得到相符的结果,则说明测试操作正确。

2.1、标准溶液的用途:标准溶液还可用来校准仪器,比如色度计和分光光度计,以及pH计和pH/ISE 计等电化学仪器。

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可以用来绘制校准曲线,从而可以用得到的校准曲线反查测试样品的浓度,这个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用标准溶液校准仪器,并和样品溶液一起进行测试物性2.2、容量瓶操作有哪些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3、滴定分析法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分类结果怎样?答:根据标准溶液和待测组分间的反应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1. 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

物化实验思考题

物化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 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 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 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 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 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6. 什么是燃烧热?它在化学计算中有何应用?答:燃烧热是指在一定压力、温度下,某物质完全氧化成相同温度的指定产物时的焓变。

在化学计算中,它可以用来求算化学反应的焓变以及生成焓。

7. 什么是卡计和水的热当量?如何测得?答:即量热计及水每升高1K 所需吸收的热量。

利用标准物质(如苯甲酸)进行标定。

8. 通过燃烧热测定实验,能否自己设计实验,利用数据来判断煤、柴油、天然气哪个热值最大? 答:液体样品燃烧热的测定方法:取一只预先称好重量的玻璃小球直径约, 用注射器将样品装进小球, 再在煤气灯上把小球的玻璃管口封死。

玻璃小球在装样前后重量之差就是液体样品的重量。

再取一片预先压好的带有点火丝的标准样品如苯甲酸, 称重后系在氧弹的点火电极上, 将装好样品的玻璃小球放在此样品片下面如图所示, 充氧气后, 点火, 标准样品先燃烧, 放出的热使玻璃小球裂开, 此才液体样品被点燃, 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1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

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

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

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

教法建议: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1.关于实验原理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

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

(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

(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

在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

如果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教师准备一个量杯,让学生看到实物。

观察量筒时,可就观察问题提问练习。

在视线和凹面相平时,教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

滴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学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学生示范一下。

测出的水的体积不要倒回烧杯中,做下一个实验时用。

3.关于实验的操作(1)在测固体的体积时,要让学生弄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药品注射剂质量标准中安全性检查的几点思考

药品注射剂质量标准中安全性检查的几点思考

药品注射剂质量标准中安全性检查的几点思考摘要:药品注射剂质量标准中设置的安全性检查项,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药品临床使用安全性密切相关。

包括热原、异常毒性、细菌内毒素、降压物质、过敏性检查等。

本文对注射给药药品研发过程中安全性检查项的限度设置及应注意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便申请人更好规范该项工作。

一、异常毒性检查异常毒性检查是考察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或药物降解等导致的毒性,主要和生产工艺水平有关,非考察药品本身毒性。

目前异常毒性检查法仅中国药典和英国药典有收载,美国、日本药典及日抗基均不收载。

异常毒性检查以受试动物死亡作为观察指标,其限值设置一般考虑该品的LD50和LD5,应低于该注射剂的正常毒性剂量(最低致死量),并应高于人临床剂量。

且限值设置应考虑实验室之间的差异、动物反应性的差异(如不同品系动物之间)和制剂的差异,根据正常毒性剂量变动范围确定异常毒性检查剂量的限值,申请人在申报时不宜简单照搬国内外同品种的限值,应根据产品自身情况来制订该检查项,如注射用头孢吡肟,在进行异常毒性检查时应注意控制注射速度,注射太快会导致动物死亡,申请人应把该品种注射速度纳入标准检查项中,否则不利于结果判断。

二、热原检查热原系指药品中含有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杂质,主要来源于革兰阴性菌的细菌内毒素。

热原检查以能直接反映产品致热物质在体内变化过程等直观、代表性好的优点而一直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一种成熟方法,各国药典均有收载,尤其是一些药品因存在干扰因素而不能使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时更适合采用热原检查。

热原检查剂量设置一般为人临床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剂量的3-5倍,注射给药体积不超过10ml/kg。

对大容量注射剂,应考虑供试品溶液的等渗、pH值等,必要时需进行调整。

如果供试品溶液浓度太低,给药体积需超过10ml/kg才能保证制剂安全性的,一般建议改用细菌内毒素方法。

三、细菌内毒素检查细菌内毒素与热原相关,内毒素是药品热原检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GMP条件下,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一般可以接受的观点是:无内毒素即无热原,控制内毒素就是控制热原,这也是药典普遍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热原检查法的依据。

对生猪屠宰企业实验室检验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对生猪屠宰企业实验室检验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一一一一下半月由于我国对生猪实行了“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冷链运输、品牌化经营”的屠宰产业模式,生猪屠宰企业在养殖和市场环节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口作用,因此,把好生猪屠宰关意义重大。

实验室检验工作是开展肉品品质检验的重要依托,也是确保猪肉质量的重中之重。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生猪屠宰企业应当开展水分、兽药残留、挥发性盐基氮、污染物限量、“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检验,对于不合格的,应当依法进行处置。

企业应当配备与实验室检验内容相适应的实验室检验设备,如水分检测仪、酶标仪、水浴锅、恒温箱、天平、快检测试纸条等,但是在实际检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实验室检验工作开展不到位,仪器设备配备不齐全、检验项目少,不能有效满足实验室检验正常开展,导致出厂猪肉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该文梳理分析了当前实验室检验现状、法律法规要求、实验室主要检验内容,企业检验室应当配备的有关仪器设备,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便为企业更好地开展实验室检验工作、保障猪肉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思路。

1实验室检验开展现状1.1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开展肉品品质检验工作,是法律赋予的主体责任,是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

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应当建立和实施肉品品质检验制度,不得出厂未经肉品品质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否则依据《条例》第二十六条给予行政处罚。

根据农业农村部第10号公告要求,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肉品品质检验规程进行,包括宰前检验和宰后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有害腺体、有害物质、白肌肉、黑干肉、种猪、晚阉猪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检验项目。

因此,公告里明确指出水分、有害物质、有害腺体等是重点检验内容,而有害物质是指对人体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危害,应当包括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及污染物限量等指标。

同时,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畜禽肉水分限量》、《鲜、冻畜禽产品》等明确规定了猪肉等水分标准、兽药残留、农药残留、污染物限量等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针对审评原料药有关物质检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介绍欧洲和英国药典关于原料药已知杂质的研究现状和有关物质方法建立及质量控制,以供申请人参考。

【关键词】有关物质、方法学、分离度。

笔者审评原料药有关物质检查方法中发现,大多申请人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控制原料药有关物质的重要性,自行建立方法考察原料药中存在的有关物质。

但在研究中往往片面认为样品通过了破坏性试验和1%自身对照法后的系统适用性试验就符合了要求。

因此,忽视对主成分中杂质产生原因的分析,忽视仪器的检测灵敏度的分析、忽略色谱柱(柱效)的选择、流动相及比例的选择、检测波长的选择。

忽视主成分和可能产生的杂质分离度的问题。

1、原料药有关物质方法建立应关注的问题:
原料药中的杂质来源于合成的中间体、副产物、以及降解产物,建立方法初期,仅采用破坏性试验的方法考察降解产物的做法是片面的。

由于降解产物的量较小,如果选择的方法不好,比如,柱效低,波长选择不合理、流动相及流动相比例不合适,即使有降解产物,也达不到有效的灵敏度和有效的分离。

因此,一个好的分析方法的建立首要问题应是围绕主成分和杂质的分离度和检测波长进行。

对于生产原料药的企业来讲,由于可以通过工艺得到中间体、副产物,在方法建立初始,首先应该将可能的中间体和副产物作为杂质对待,进行柱效、流动相及流动相比例、波长和分离度等方法学的研究。

方法建立成熟后,可根据中间体和副产物的安全性和工艺得到的难易程度决定是否固定为已知杂质。

如果工艺中难以得到,且比较安全,可考虑采用杂质校正因子加上相对保留时间的方法。

或采用杂质相对保留时间加上自身对照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均有好的分离度和响应值(灵敏度)作保证。

也是研发和审评中应当提倡的。

如果原料合成中确实得不到副产物,对于有紫外吸收的样品可以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考察未精制的粗品,并对比已精制过的样品,确定粗品中各成分的分离度和样品中可能杂质的检测波长。

方法确立后,可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或面积归一化法控制杂质。

对于后一方法,在研发和审评中应当慎重选用。

如果证明上述四个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后,如果再加上破坏性试验考察降解产物,其方法就更加完整和适用。

2、介绍欧洲和英国药典控制有关物质关注的问题
欧洲和英国药典的原料药标准后面,大部分都附有可能产生的中间体和副产物的结构,在有关物质质量控制中有些采用已知杂质的方法;有些采用杂质校正因子加上相对保留时间的方法;杂质相对保留时间加上自身对照方法和自身对照方法或面积归一化法。

例如:核黄素磷酸钠的有关物质检查就是采用HPLC的已知杂质-核黄素、其他杂质相对保留时间加上自身对照的方法。

取本品0.1g,用水50ml溶解,并用流动相稀释至100ml,取该溶液8ml,用流动相稀释至50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核黄素对照品60mg,加盐酸试液1ml溶解,用水稀释至250ml, 取该溶液4ml,用流动相稀释至100ml,作为对照品溶液(a)。

再另取核黄素磷酸钠对照品0.1g,用水50ml溶解,并用流动相稀释至100ml,取该溶液8ml,用流动相稀释至50ml,作为对照品溶液(b)。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填充剂粒度:5μm;柱长:0.25m;内径:4.6mm);以甲醇-7.35g/L磷酸二氢钾溶液(150:8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6nm;流速2ml/分。

5-单磷酸核黄素的保留时间为20分钟;其他相对保留时间:3,4-二磷酸核黄素大约0.2;3,5-二磷酸核黄素大约0.3;4,5-二磷酸核黄素大约0.5;3-单磷酸核黄素大约0.7;4-单磷酸核黄素大约0.9;核黄素大约2。

取对照溶液(a)10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主峰高度为满量程的50%;再注入对照
溶液(b)100μl,记录色谱峰直到核黄素的峰面积能被准确计算,且4-单磷酸核黄素峰与5-单磷酸核黄素峰的分离度应不小于1.5。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a)和对照溶液(b)各10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与核黄素峰保留时间相应的色谱峰,其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a)主峰面积(6.0%),二磷酸核黄素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a)主峰面积(6.0%),且均应以干燥品计。

3、结合国内研发核黄素磷酸钠的状况提几点建议
在审评核黄素磷酸钠原料和注射剂有关物质的过程中发现,申请人常参照中国药典收载的核黄素磷酸钠及注射液标准项目进行。

忽视了国内外标准和国内同品种质量的调研,盲目申报。

一些资料中单磷酸核黄素的分离度并不好,从图谱看起来,表面上其质量比国外标准的质量好,但实际上是单磷酸核黄素等多个组分并未得到有效分离。

虽然国外将各单磷酸盐均看成有效成分,而未作为杂质控制,但在方法学研究中,的确关注了各单磷酸盐的分离度,这应是方法学研究的重点。

如果建立的方法不能使每一个成分分离,这个方法就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从这个例子分析,审评中不能简单认为杂质个数少了,质量就好,杂质个数多了,质量就差,一定要结合分析方法的好坏,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后下结论。

否则,容易犯主观主义和片面主义的错误,将由于因分析方法的分离度较差而导致的杂质个数少的药品误认为质量好。

其实,药品中包含着没有分开的成分,这个成分很可能是最不安全的成分。

因此,一个药品的有关物质方法的评价更应重视分离度方法的评价,在分离度合适的情况下,比较检出杂质的个数才有意义,不能简单的以检出杂质的个数多少论质量。

对核黄素磷酸钠,引起重视的应是分离度方法的问题,在有了好的分离度方法基础上,再根据每一个成分的安全性和生产工艺的成本,考虑对每一个成分的合理控制,这是有关物质研究的重点。

在可能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国外药典标准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和限度。

建议在仿制原料药时,首先应查阅国外药典同品种质量标准,借鉴国外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和限度,减少建立方法学和质量研究工作的盲目性。

在未有文献可借鉴时,根据我国实际的研究水平,建立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

其二,由于国内仿制的原料药是可以豁免临床研究的,不同的合成工艺对主药的影响不同,而可能的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会不同。

有关物质方法的确定一定要以工艺中的理论上的各成分的分离度为依据,并与已上市药品进行质量对比,确定可能的已知杂质或杂质相对保留时间保证方法的分离度。

其三,关注工艺杂质并兼顾原料药的降解产物的安全剂量,其限度可以以已上市药品的对照数据为依据。

原料药有关物质的控制方法对质量控制来说至关重要,它是衡量质量和稳定性一致性的尺子。

因此,不能忽视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验证或方法建立。

上面是以审评核黄素磷酸钠原料和注射剂有关物质方法为例,说明方法建立应关注的重点问题是分离度,没有分离度作保证,方法的根基就不牢固。

希望能对申请人的研发起到帮助,并减少申报资料的发补率。

三乙胺残留测定:
1、DB-624,30m×0.53mm,3um
2、用氮气替代,3ml/min,5:1
3、柱温:40℃保持10分钟,然后以20℃/min升温至200℃,并保持2分钟
4、进样温度:140℃,检测器温度:250℃(FID)
5、标准:10mg三乙胺,加DMSO溶至10.0ml;取1.0ml,加DMSO溶至10.0ml;
取1.0ml,加DMSO溶至100.0ml。

取1.0ml于10ml顶空瓶中,密封。

6、样品:称取0.1g,于10ml顶空瓶中,加1.0ml DMSO,密封。

7、顶空进样,1ml。

8、外标法,6个标准,RSD≤15%,1个空白。

三乙胺限度是:0.0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