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a1a6c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b.png)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栩栩如生B. 振聋发聩C. 罄竹难书D. 黄粱美梦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回答说:“我叫李明。
”B.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回答说:“我叫李明。
”C.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我叫李明。
”我回答说。
D.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我叫李明。
”,我回答说。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强了环保意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4.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5.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成语。
他做事总是________,从不拖泥带水。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6.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5分)7. 文中描述的荷塘环境有什么特点?(10分)8. 作者为什么选择在夜晚去荷塘?(15分)四、作文(共40分)9.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B二、填空题4. 花落知多少5. 雷厉风行三、阅读理解6. 答案要点:作者表达了一种内心的不宁静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语文高中考试题目及答案
![语文高中考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d2746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0.png)
语文高中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张冠李戴B. 栉风沐雨C. 涣然冰释D. 怙恶不悛2. 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 他总是喜欢在人前夸夸其谈,其实他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D. 他对待工作总是敷衍了事,从不认真。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B. “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他问我。
C. “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他问我。
D. “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他问我。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我们应该避免在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问题不再发生。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B.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C.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
D.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作品。
6.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使用了拟人手法。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用了夸张手法。
C.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使用了比喻手法。
D.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使用了排比手法。
7.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C.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属于楚辞。
D. 《水浒传》是清代小说家施耐庵的作品。
8. 下列关于现代文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B. 茅盾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C. 巴金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
高中语文常见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常见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49e75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8.png)
高中语文常见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羁旅缱绻蹉跎岁月栉风沐雨B. 峥嵘恣意桀骜不驯桎梏C. 桀骜桎梏缱绻羁旅D. 桀骜桎梏蹉跎缱绻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
B.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语中的。
C.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真是孤芳自赏。
D.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老成持重。
答案:A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床前明月光,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4. 请根据题目提示,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三、简答题5.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华横溢,但同时也显得有些孤傲和敏感。
6.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领导风格。
答案:宋江以仁义为先,善于团结人心,具有高度的组织能力和领导魅力,能够凝聚各路英雄,共同对抗腐败的官府。
四、论述题7. 论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谋及其对蜀汉的影响。
答案: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计策,不仅展现了其智慧,也极大地提升了蜀汉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地位。
同时,诸葛亮的忠诚和勤政,也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通过上述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出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需要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历年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7c3a8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f.png)
历年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箴言(zhēn)旖旎(yǐ)B. 蹊跷(qī)觊觎(jì)揶揄(yú)C. 踌躇(chóu)忖度(cǔn)蹉跎(cuō)D. 踽踽独行(jǔ)咄咄逼人(duō)锲而不舍(qiè)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决定开展以“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B.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C.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热爱劳动,乐于助人。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很固执,总是一意孤行,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B. 这次考试,他因为粗心大意,结果名落孙山。
C.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老气横秋,颇有几分成熟。
D.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从不轻言放弃。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集。
D. 《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他的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D. 他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蜷缩在角落里。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C. 古代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 古代的“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高中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a2c58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1.png)
高中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振聋发聩B. 穿流不息C. 磬竹难书D. 涣然冰释2.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眼睛像海水一样清澈,头发像瀑布一样倾泻。
B.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C. “这是谁的?”他问,“是我的。
”D. 明天是晴天,还是阴天?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C. 其皆出于此乎D. 其孰能讥之乎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虽然年轻,却已经是公司的技术骨干。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公司加强了安全教育。
D. 他因为迟到,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C.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
D.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讲述了一个老人在海上与一条大马林鱼搏斗的故事。
7.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相当于现代的博士学位。
B. “太学”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主要负责培养国家高级官员。
C. “三省六部”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其中“三省”指的是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D.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07b0c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8.png)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惴惴不安C. 栩栩如生D. 涣然一新2. 根据语境,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不骄不躁,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B. 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常常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C.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D. 他总是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的风格。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由于天气恶劣,我们不得不取消了原定的户外活动。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B.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C.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D.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议论文为主。
6. 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如“走”、“看”等。
B.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特征的词,如“红”、“大”等。
C.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如“很”、“非常”等。
D. 介词是表示方位、时间等关系的词,如“在”、“从”等。
7.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语文高中古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古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3d77c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a.png)
语文高中古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情表》节选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指病死等。
B. 逮奉圣朝:逮,及,到。
C. 猥以微贱:猥,鄙陋。
D. 愿陛下矜愍愚诚:矜,怜悯。
答案:C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而刘夙婴疾病而诏书切峻B. 臣以供养无主臣具以表闻C.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D. 且臣少仕伪朝且臣少仕伪朝答案:B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密从小命运多舛,经历了许多磨难,但祖母刘氏的慈爱和抚养使他得以长大成人。
高中语文小说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小说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a9ddd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6.png)
高中语文小说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40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老马》老马是村里的一位老木匠,手艺精湛,为人和善。
他的儿子小马,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工作,很少回家。
老马的妻子去世得早,他一个人拉扯着小马长大,如今儿子有出息了,老马心里也感到欣慰。
村里要建一座新桥,老马主动请缨,承担起了桥梁的制作工作。
他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苦,村里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新桥建成的那天,老马站在桥头,看着自己的杰作,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一天,小马突然回到了村里,告诉老马他要结婚了。
老马听后既高兴又担忧,他知道儿子在城里的生活压力大,担心自己给不了儿子足够的支持。
小马看出了父亲的担忧,安慰他说:“爸,您放心,我能照顾好自己,也能照顾好您。
”婚礼那天,老马穿上了新衣服,带着村里人的祝福,来到了城里。
他看着儿子和儿媳幸福的笑容,心里充满了喜悦。
婚礼结束后,老马准备回家,小马却拉着他的手说:“爸,您就别回去了,留在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吧。
”老马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
他想,也许这是他能为儿子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1. 小说中老马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10分)2. 分析小说中新桥的象征意义。
(10分)3. 小说中老马和小马的关系是如何展现的?(10分)4. 你认为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10分)二、作文(共60分)请以“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1. 立意明确,内容充实;2.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3. 有真情实感,不抄袭。
参考答案:一、阅读理解1. 小说中老马的形象是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内心活动以及与他人的互动来塑造的。
首先,老马是一位手艺精湛的木匠,这体现了他的专业技能和对工作的热爱。
其次,他为人和善,乐于助人,这表现在他主动承担起建桥的工作,以及对儿子的无私关爱上。
再次,老马的内心活动也展现了他的善良和无私,他担心自己给不了儿子足够的支持,但又愿意为儿子做出牺牲。
最后,老马与他人的互动,如村里人对他的尊重和感激,也进一步凸显了他的形象。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26b74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a.png)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技艺的磨练,更需要文化的涵养和精神的支撑。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也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锤炼和提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唯一手段。
B. 书法艺术的传承需要技艺磨练和文化涵养。
C.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模仿。
D. 书法艺术的实践与个人品德修养无关。
2. 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是(3分)A. 技艺磨练B. 文化涵养C. 精神支撑D. 政治环境3. 作者认为书法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3分)A. 提升艺术水平B. 体验传统文化C. 锤炼个人品德D. 传承传统技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59ad1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c.png)
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高兴)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D.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答案:C(知:知识)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没有明显的修辞手法)3.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D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C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28030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c.png)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讣告(fù gào)恣意(zì yì)缜密(zhěn mì)B. 遒劲(qiú jìng)蹊跷(qī qiāo)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C. 偌大(ruò dà)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D. 缱绻(qiǎn quǎn)踌躇(chóu chú)咫尺(zhǐ chǐ)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培训,他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B.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D.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阵阵掌声。
C.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要与天公试比高。
D.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坚定和不屈。
答案:A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清代著名小说家。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
C.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答案:A5.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风声鹤唳铿锵有力B. 委曲求全别出心裁栩栩如生C. 一愁莫展风华正茂出类拔萃D. 殚精竭虑金榜提名风起云涌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还乐于助人。
B. 春天来了,大地苏醒,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8951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1.png)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文章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文章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
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2. 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
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 名篇名句默写(1)《行路难》(2)《邹忌讽齐王纳谏》(3)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三、语言文字运用材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65e7d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16.png)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翩跹(piān xiān)蹉跎(cuō tuó)踌躇(chóu chú)B. 蹉跎(cuō suō)踌躇(chóu chú)翩跹(piān qiān)C. 翩跹(piān qiān)蹉跎(cuō suō)踌躇(chóu chù)D. 翩跹(piān xiān)蹉跎(cuō suō)踌躇(chóu ch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非常值得一读。
D. 由于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给旅客带来了不便。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窗外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C.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D. 那座山像一位老人,静静地守护着村庄。
4.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左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一部史书,主要记载了春秋五霸的事迹。
C. 《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断进步。
B. 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冬天的雪,各有千秋。
C. 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守信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D. 他喜欢音乐,喜欢绘画,喜欢文学,喜欢运动。
答案:1. A 2. B 3. B 4. D 5. 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cf2f5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1d.png)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蹉跎(cuō tuó)B. 箴言(zhēn yán)缄默(jiān mò)C. 缱绻(qiǎn quǎn)叱咤(chì zhà)D. 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讨论,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
C.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这让我们非常遗憾。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C.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4. 下列古文中,属于《史记》的一篇是:A. 《左传》B. 《汉书》C. 《史记》D. 《资治通鉴》5. 下列诗句中,出自李白的诗句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表述。
7. “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
8. “__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9. “_________,_________”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10. “_________,_________”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cf4e27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7.png)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B. 一诺千斤C.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D. 一诺千斤,一言九鼎答案:A详解:成语“一诺千金”意为承诺非常宝贵,不可轻易违背。
选项B 中的“斤”字用错,应为“金”。
选项C和D中,虽然“一诺千金”和“一言九鼎”都是成语,但它们不能连用,因为这样会使得句子意思重复。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这使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他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他学习好,品德高尚,这使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答案:B详解:选项A中“不仅...而且...”后面的句子成分不完整,应为“不仅...而且...”。
选项C中缺少了连接词“不仅...而且...”,使得句子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
选项D中虽然使用了“不仅...而且...”,但缺少了“这使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来说明原因。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床前明月光,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详解: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时,思念家乡的情感。
2.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____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不以物喜详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或悲伤,保持内心的平和。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聪明、机智,才华横溢,但同时也多愁善感,性格中有着明显的忧郁和敏感。
她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友情真诚,但命运多舛,最终悲剧收场。
详解:林黛玉的性格复杂,既有着高贵的气质,也有着脆弱的一面。
她的才华和智慧使她在大观园中独树一帜,但她的身世和健康状况又让她时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四、论述题1. 论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梁山好汉中的地位。
高中语文应用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应用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af7b9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c.png)
高中语文应用文试题及答案一、应用文写作(共50分)(一)书信写作(2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封信。
材料:张华是一名高中生,他的朋友李明即将参加高考,但李明最近情绪低落,对未来感到迷茫。
张华想要鼓励李明,帮助他调整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
要求:1. 写一封信给李明,表达你的关心和鼓励。
2. 字数不少于400字。
3. 信中要包含对李明情绪低落原因的理解和对高考重要性的认识。
4. 信中要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方法,帮助李明调整心态。
(二)通知写作(15分)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份通知。
材料:学校计划在下周一下午举办一次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由消防部门的专家主讲。
讲座将在学校礼堂举行,面向全校师生。
要求:1. 写一份通知,告知全校师生讲座的时间、地点、主题和主讲人。
2. 字数不少于200字。
(三)倡议书写作(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份倡议书。
材料: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导致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越来越少。
为了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学校图书馆计划开展一次“书香校园”活动。
要求:1. 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参与“书香校园”活动。
2. 字数不少于300字。
3. 倡议书中要说明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参与方式。
参考答案一、应用文写作(一)书信写作参考答案亲爱的李明,你好!得知你最近情绪有些低落,我感到非常担忧。
高考临近,我知道你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请相信,你并不孤单,我们都在你身边支持你。
首先,我想说的是,情绪的波动是正常的,每个人在面对重要时刻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你的情绪低落可能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或者是因为长时间的学习压力。
但请记住,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节点,它虽然重要,却不是决定一切的终点。
关于高考,它是检验我们学习成果的重要时刻,也是展示我们能力的舞台。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
因此,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它,把它看作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220ec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f.png)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B. 举世皆浊我独清(污浊)C.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D. 温故而知新(复习)答案:B(举世皆浊我独清中的“浊”应解释为“混浊不清”,而非“污浊”。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答案:C(C选项没有使用明显的修辞手法,而其他选项分别使用了设问、对偶和拟人。
)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和选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答案:《诗经·郑风·子衿》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答案:范仲淹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填空题。
)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40分)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内容略)问题: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答案:文章中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勇于探索和乐观向上的品质。
2-4. 略(根据实际文章内容,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问题和答案。
)四、作文(30分)题目:《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要求: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不少于800字。
作文示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
在我的眼中,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点滴体现。
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都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这些习俗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它们不仅仅是庆祝新年的方式,更是对家庭团圆和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传统文化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高中人教版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26e89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b.png)
高中人教版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妖:妖艳)C.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平民)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答案:B(妖:不正)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B(没有使用明显的修辞手法)...(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_。
答案:屈原2.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下一句是_______。
答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情出众,聪明机智,但同时也有些孤傲和敏感。
2.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领导风格。
答案:宋江的领导风格以仁义为先,善于团结人心,能够凝聚梁山好汉,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权谋和妥协。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略)(1)文章中“他”为什么会感到迷茫?(2)“他”最终是如何找到生活的方向的?答案:(1)“他”感到迷茫是因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多种选择,不知道哪一条是正确的道路。
(2)“他”通过自我反思和他人的指导,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此处省略其他阅读理解题)五、作文题(30分)请以“成长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作文参考答案:(略)结束语:本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高中人教版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文学常识、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以及写作能力。
高中语文试题集锦大全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集锦大全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21643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e.png)
高中语文试题集锦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忖度(cǔn duó)箴言(zhēn yán)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缄默(jiān mò)踌躇(chóu chú)C. 徜徉(cháng yáng)蹉跎(cuō tuó)缄默(jiān mò)D. 徜徉(táng yáng)蹉跎(chā tuó)缄默(jiān m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清晰,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能参加这次比赛。
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下一句:“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
”(李白《静夜思》)答案:疑是地上霜。
4.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出处是:答案:《庄子·逍遥游》。
三、简答题5.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主要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
曹操在统一北方后,企图一举消灭南方的孙权和刘备,统一中国。
然而,在赤壁之战中,由于曹操军队不习水战,加之周瑜、诸葛亮等人的智谋,最终曹操大败,退回北方。
这场战役不仅阻止了曹操的南下,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四、论述题6. 论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及其在整部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以“及时雨”著称,具有极高的智慧和领导能力。
宋江的形象是忠义的化身,他不仅关心兄弟,而且关心国家大事。
在作品中,宋江起到了团结梁山好汉、领导起义军反抗腐败政府的作用,最终虽然接受了招安,但他的形象和故事仍然激励着后人。
高中语文试题题型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题型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7075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c.png)
高中语文试题题型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筵席(yán)谄媚(chǎn)瞠目结舌(chēng)B. 徇私(xùn)裨益(bì)啜泣(chuò)C. 缱绻(quǎn)踌躇(chóu)趔趄(liè)D. 恣意(zì)踟蹰(chí)旖旎(yǐ)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从不骄傲自满。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喜欢在人前卖弄自己的学问。
B.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C.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总是精益求精。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答案:C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
C.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答案:A5.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运用了拟人手法。
B. “黄河之水天上来”运用了夸张手法。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运用了设问手法。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运用了对比手法。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范仲淹2.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______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考试号座位号群岛是“南中国海的中国属地,广东省的一部分。
”日本1966年出版的《新中国年鉴》说:“中国的沿海线,北从辽东半岛起到南沙群岛约一万一千公里,加上沿海岛屿的海岸线,达二万公里。
”①②③④4、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2012年为杜甫诞辰1300周年。
然而3月,当我们正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对此,网友、学者有的反对,有的赞成。
请说明你对这件事的态度,并从多个角度说明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
父守,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
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
莽未,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
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
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
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
”因复备言其计。
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
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
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
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
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
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
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
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
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
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诏下公卿群臣议。
大司徒侯霸等曰:“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
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
欲就诸侯,不可听。
”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
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
封通少子雄为召陵侯。
每幸南阳,常遣使者以太牢祠通父冢。
十八年卒,谥曰恭侯。
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选自《后汉书·李王列传》,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当:认为适当B.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期:约定C.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节:节操D.每幸.南阳幸:驾临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以.此不乐为吏②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B.①是为.宁平公主②征通为.卫尉C.①及相见.,共语移日②特见.亲重D.①因.复备言其计②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通在王莽为政时不愿为官,自免而归,就是因为平素听到李守所说的预言吉凶得失的话“刘氏复兴,李氏为辅”。
B. 最初光武帝与李通相见之时,两人很有共同语言。
但光武帝对李通并不完全信任,而且还对他心存戒备,这说明光武帝很谨慎。
C. 李通能守能征。
光武帝出征之时让他镇守京师,后来,他又率军攻打围剿汉中贼寇,并最终击溃了敌人的援军。
D.尽管光武帝对李通器重,优待有加,但在天下大略平定以后,李通还是以病为由,上书乞身告退,但没有被皇上接受。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3分)(2)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
欲就诸侯,不可听。
”(3分)(3)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
(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晚泊盱眙[唐] 常建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宵外,谁堪羁旅情。
(1)第二联上下两句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4分)(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2分)(3)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全诗试作简要分析。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劝学》(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吾不如子房。
《史记•高祖本纪》(3)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4),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管仲列传》(5)座中泣下谁最多,。
《琵琶行》(6),,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先天下之忧而忧,。
《岳阳楼记》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塘栖丰子恺①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旅宿》(日文名《草枕》)中,有这样的一段文章:“像火车那样足以代表二十世纪的文明的东西,恐怕没有了。
把几百个人装在同样的箱子里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
被装进在箱子里的许多人,必须大家用同样的速度奔向同一车站,同样地熏沐蒸汽的恩泽。
别人都说乘火车,我说是装进火车里。
别人都说乘了火车走,我说被火车搬运。
像火车那样蔑视个性的东西是没有的了。
……”②我翻译这篇小说时,一面笑这位夏目先生的顽固,一面体谅他的心情。
在二十世纪中,这样重视个性,这样嫌恶物质文明的,恐怕没有了。
有之,还有一个我,我自己也怀着和他同样的心情呢。
从我家乡石门湾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时轮船,乘一小时火车,就可到达。
但我常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到横河桥上岸,再坐黄包车来到田家园的寓所。
这寓所赛如我的“行宫”,有一男仆经常照管着。
我那时不务正业,全靠在家写作度日,虽不富裕,倒也开销得过。
③客船是我们水乡一带地方特有的一种船。
水乡地方,河流四通八达。
这环境娇养了人,三五里路也要坐船,不肯步行。
客船最讲究,船内装备极好。
分为船梢、船舱、船头三部分,都有板壁隔开。
船梢是摇船人工作之所,烧饭也在这里。
船舱是客人坐的,船头上安置什物。
舱内设一榻、一小桌,两旁开玻璃窗,窗下都有坐板。
那张小桌平时摆在船舱角里,三只短脚搁在坐板上,一只长脚落地。
倘有四人共饮,三只短脚可接长来,四脚落地,放在船舱中央。
此桌约有二尺见方,叉麻雀也可以。
舱内隔壁上都嵌着书画镜框,竟象一间小小的客堂。
这种船真可称之为画船。
这种画船雇用一天大约一元。
(那时米价每石约二元半。
)我家在附近各埠都有亲戚,往来常坐客船。
因此船家把我们当作老主雇。
但普通只雇一天,不在船中宿夜。
只有我到杭州,才包它好几天。
④吃过早饭,把被褥用品送进船内,从容开船。
凭窗闲眺两岸景色,自得其乐。
中午,船家送出酒饭来。
傍晚到达塘栖,我就上岸去吃酒了。
塘栖是一个镇,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着凉棚,不怕天雨。
有一句话,叫做“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
“淋”与“轮”发音相似,所以凡事轮不着,就说“塘栖镇上落雨”。
且说塘栖的酒店,有一特色,即酒菜种类多而分量少。
几十只小盆子罗列着,有荤有素,有干有湿,有甜有咸,随顾客选择。
真正吃酒的人,才能赏识这种酒家。
若是壮士、莽汉,像樊哙、鲁智深之流,不宜上这种酒家。
他们狼吞虎嚼起来,一盆酒菜不够一口。
必须是所谓酒徒,才可请进来。
酒徒吃酒,不在菜多,但求味美。
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
这种人深得酒中三昧,所以称之为“徒”。
迷于赌博的叫做赌徒,迷于吃酒的叫做酒徒。
但爱酒毕竟和爱钱不同,故酒徒不宜与赌徒同列。
和尚称为僧徒,与酒徒同列可也。
我发了这许多议论,无非要表示我是个酒徒,故能赏析塘栖的酒家。
我吃过一斤花雕,要酒家做碗素面,便醉饱了。
算还了酒钞,便走出门,到淋勿着的塘栖街上去散步。
塘栖枇杷是有名的。
我买些白沙枇杷,回到船里,分些给船娘,然后自吃。
⑤在船里吃枇杷是一件快适的事。
吃枇杷要剥皮,要出核,把手弄脏,把桌子弄脏。
吃好之后必须收拾桌子,洗手,实在麻烦。
船里吃枇杷就没有这种麻烦。
靠在船窗口吃,皮和核都丢在河里,吃好之后在河里洗手。
坐船逢雨天,在别处是不快的,在塘栖却别有趣味。
因为岸上淋勿着,绝不妨碍你上岸。
况且有一种诗趣,使你想起古人的佳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古人赞美江南,不是信口乱道,却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
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
我谢绝了二十世纪的文明产物的火车,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实在并非顽固。
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选自《缘缘堂随笔集》)11、请对第④段画线句“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作简要赏析。
(4分)12、作者游塘栖,乐在其中,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乐”的具体表现。
(4分)13、文章开头和结尾先后谈到日本作家夏目簌石,请简要阐述作者引用“夏目簌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14、结合本文内容,请你探究作者在文章中寄托了哪些情怀?请简要阐述。
(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打开“礼乐”文化的钥匙------读《荀子》胡可涛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乐”文化,很多人知道这一点,却未必能够很好地理解。
对于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不妨看看《荀子》,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打开“礼乐”文化的钥匙。
《荀子》一书的主要篇章为荀子所作,部分篇章为弟子所作,全书也由弟子编辑而成。
西汉时期,刘向最早对其进行整理校雠,将原来的322篇,删定为32篇,唐代的杨絫则是第一个给《荀子》作注的人。
到了清代,伴随着荀学的研究热潮,出现了很多《荀子》的注释本,其中以王先谦的《荀子集解》为最佳。
荀子是战国后期最重要的学者,但他的“传经”之功却常被忽视。
荀子为传播中华文化经典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清儒汪中所言:“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
”而且,荀子对汉初学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应该说,荀子是最早系统阐发礼乐问题的思想家,是礼乐理论的文化奠基者。
在《荀子》中,《礼论》和《乐论》集中探讨礼乐问题,其他诸篇则与之相辅翼。
要理解荀子的礼乐理论,还得从他的人性论说起。
荀子主张“人性恶”。
在他看来,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
如果顺从人的本性,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相互争夺,社会将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
为了摆脱这样的局面,圣人制礼作乐,教化民众。
“礼乐”文化发轫于带有宗教意味的祭祀活动。
礼是祀神的仪式、规则,而乐则是祭神时配合的歌、舞、乐的总称。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礼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风俗、习惯以及规范的总和。
礼乐本为一体,乐是礼的组成部分,并为礼所规定。
礼乐是人类效法天地,因乎人情的产物。
不过,它们之间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着道德教化、人文关怀的功能:首先,“礼别异”。
“礼”是确定社会的等级名分和伦理秩序。
礼起源于对于社会人群物质欲求合理分配的需要。
通过礼,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中的等级名分,然后依照等级名分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