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术语

知识管理术语
知识管理术语

知识管理术语

1范围

GB/T 23703的本部规定了知识管理领域的常用术语、缩略语和词汇。

GB/T 23703的本部分适用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实施、系统开发、教学培训、评价等领域。

2概念模型术语

2.1

知识knowledge

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

注1:知识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以是组织的,也可以是个人的。注2:知识可包括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际知识。[OECD(1996),基于知识的经济][7]

注3:知识是经过「编辑」的信息,在具有意义的背景环境与分析处理后,能为组织带来真正的价值,它是隐含在专利技术、成功产品与有效策略之后的知识力量。而组织知识的集合(累积的经验、员工、管理技能、作业方式、科技应用、策略伙伴与供货商的关系、顾客及市场情报)就是它的智慧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

2.2

知识资产knowledge asset

组织中知识的价值体现,包括员工及员工技能、著作权、专利、业务流程、商业模式、客户关系等。

2.3

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表达的知识。

2.4

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未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表达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

2.5

事实知识know-what

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

注:此类知识更接近于信息(或情报)。在一些复杂的领域,专家必须要有大量的此类知识才能成功的完成他们的工作。法律和医生就属于这一类。

示例:北京市有多少居民?甲型流感通常会有什么症状?

[OECD,基于知识的经济,1996]

2.6

原理知识know-why

关于自然界(含人类社会)的原理和法则的科学知识。

注:此类知识在大部分行业是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和过程的推进开展的。原理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通常由专业部门组织,比如科研实验室和大学。为了能获取这类知识,公司需要与这些机构进行合作,或通过招聘的方式。

[OECD,基于知识的经济,1996]

2.7

技能知识know-how

关于做事的技艺或能力的知识。

注:业务人员判断某新产品的市场前景,或人事主管录用或培训员工,都需要用到技能知识。同样,技术工人操作复杂的机器设备,也需要用到技能知识。技能知识通常是在单独的公司内部进行开发和维护。形成行业网(或产业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司需要共享和组合技能知识元素。

[OECD,基于知识的经济,1996]

2.8

人际知识know-who

关于谁知道,谁知道如何去做某事的知识。

注:人际知识包括特别社交网络的形成,从而可以高效的联系到相关专家并运用他们的知识。由于组织或专家中高度发达的劳动人事部门的作用,技能得以在经济社会中广泛的传播。在现代的组织和经理中,运用人机知识来应对变革尤为重要。与其他知识相比,对于组织来说,人机知识更是一种内部知识。[OECD,基于知识的经济,1996]

2.9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

2.10

创新innovation

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价值、驱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生活标准的过程及其结果,包括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新产品、新服务、新流程等。

2.11

知识鉴别knowledge identification

组织根据目标,明确内外部存在的知识,并进行知识需求分析的活动。

2.12

知识创造knowledge creation

组织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增进、强化已有知识和探索新知识的活动。

2.13

知识获取knowledge acquisition

组织从某种知识源中总结和抽取有价值的知识的活动。

2.14

知识存储knowledge storage

组织将有价值的知识经过选择、过滤、加工和提炼后,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存储于组织内部,并随时更新和维护其内容和结构,以便用于用户访问、获取知识的活动。

2.15

知识共享knowledge sharing

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来转移和分享已有知识,实现知识在人、(组织)部门、组织、区域、国家之间的有效流动。

2.16

知识应用knowledge utilization

利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或创造价值的活动。

2.17

知识传递knowledge transfer

知识在个体、(组织)部门、组织、区域、国家等不同的知识拥有者之间进行传导的过程。

2.18

知识链knowledge chain

知识流程knowledge process

在业务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获取、储存、共享、重用以及创造所形成的知识流动。3过程模型术语

3.1

组织organization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示例: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慈善机构、代理商、社团或

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

注1:安排通常是有序的。

注2:组织可以是公有的或私有的。

[GB/T 19000-2008,定义3.3.1]

3.2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

为了适应外在环境不断变化,通过持续性的学习,使组织中的个人、工作团队、组织整体之间能有良好的互动,从而强化组织的创新和成长,与工作相结合,引导组织行为改变,以维持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组织。

3.3

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

组织全体成员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团队意识、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心理预期和团体归属感等群体意识的总称。

3.4

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GB/T 19000-2008,定义3.2.2]

3.5

知识审计knowledge auditing

对组织当前拥有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核查,对组织知识的价值进行评估。

3.6

知识管理战略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支持组织的业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在知识管理方向为实现组织核心业务战略而制定的目标和远景、实施策略,同时,应支持和保障组织的产品战略、技术战略、人才战略、IT战略、财务战略、标准化战略、信息安全战略、营销战略等。

4技术设施术语

4.1

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组织内管理知识的信息系统,用于支持知识鉴别、创造、获取、存储、共享、应用等活动。

4.2

数据data

标记客观存在的符号,未处理过的文字、数字、图形等。

示例:费用的搜集,或是顾客投诉,当月的营业额。

4.3

信息information

有脉络的数据整理,经过处理后有意义的数据。

示例:月营业额的比较。

4.4

知识表示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用于对知识进行表达的符号体系或形式化。

4.5

知识组织knowledge organization

对知识进行合理和有效组织使其结构化,实现对知识的高效存取、利用和管理4.6

知识库knowledge base/repository

求解问题所需领域知识的集合,表现为基本事实、规则和组织成程序的模式,用于有关领域知识的获取、存储以及共享。

4.7

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

一种知识导航系统,并显示不同的知识存储之间重要的动态联系,协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知识。

4.8

概念图concept map

一种用于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图形。

注1:是一种用于组织和表示知识的工具。

注2:概念图主要用于教育的技巧上,以提高理解、记忆和帮助写作。概念图是对相关的“念头、创意”或者是“主题”在信息或方式上的图形描述。

4.9

胜任能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

用于创建规定员工的技能集合、个性、价值和其他特性等的模型。

注:一种识别优秀员工的方式。

4.10

语义网semantic network

一种知识表示技术,表示概念之间语义关系的一种网络。

4.11

电子学习e-learning

一种基于网络的、不用面对面交互的远距离教学技术。

4.12

维基wiki

一种超文本的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支持面向社区的协作式写作,同时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4.13

博客blog

一种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发布个人的日志、文章、图片或视频等的网站。

4.14

网络论坛forum

电子公告牌系统BBS

一种提供在线讨论的程序,拥有数据上传或下载、消息发布与阅读、与其它用户交换消息等功能。

4.15

社区community

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

通过网络建立起来的彼此沟通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而所形成的团体。

4.16

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以个体为节点,以相互关系(如同事、兴趣爱好、专业技能、商业交往等)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结构。

4.17

标签tag

不依赖于固定分类,通过用户针对内容添加的简短描述,以方便搜索的分类。

4.18

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

一种可以让使用者在网络上建立某种私人聊天室的实时通信服务。

5缩略语

BPR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CIO 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CKO 首席知识官(chief knowledge officer)

CLO 首席学习官(chief learning officer)

CoP实践社区(communities of practice)

CRM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

DSS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ing system)

DW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

EIP 企业门户网站(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

EVA 企业价值分析(enterprise value analysis)

HC 人员资本(human capital)

KA 知识资产(knowledge asset)

KB 知识库(knowledge base)

KIF 知识交换格式(knowledge interchange format)

KM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QML 知识查询及操作语言(knowledge query and manipulation language) PDC 掌握度(Proficiency)、扩散度(Diffusion)、编码度(Codification)KSP 知识管理战略规划(Knowledge Strategy Planning)

RC 关系资产(relational capital)

SC 结构资产(structual capital)

SECI

SN 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TRIZ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读后感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读后感 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 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知识管理的步骤主要分为五类 1.认知认知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第步,主要任务是统一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梳理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评估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 2.规划知识管理的推进是一套系统工程,在充分认知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详细规划也是确保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 3.试点此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延续和实践,按照规划选取适当的部门和流程依照规划基础进行知识管理实践。并从短期效果来评估知识管理规划,同时结合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 4.推广和支持在试点阶段不断修正知识管理规划的基础上,知识管理将大规模在企业推广,以全面实现其价值。

5.制度化制度化阶段既是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结束,又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新开端,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要完成这一阶段,企业必须重新定义战略,并进行组织构架及业务流程的重组,准确评估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实现的价值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对知识管理而言,信息管理已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尽管人们对信息管理的理解各异,定义多样,至今尚未取得共识,但由于信息对科学研究、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作用,信息管理一词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最近几年才提出,而今知识管理与创新已成为企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重要原因就在于知识已取代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和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有人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对立起来,强调将两者区分开;也有不少人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多数人则认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两者关系密切,正是因为知识和信息本身的密切关系。明确这两者的关系对两者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有重要意义。从本质上看,知识管理既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也是对信息管理的扬弃,两者虽有一定区别,但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的联系、谁也离不开谁。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在工作中尤为重要 因为它们会对纷杂的知识内容和格式分门别类管理,让知识查询调用更加简单,充分利用知识成果,提供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依据知识库构建各部门各岗位的学习培训计划,随时自我充电,成为“学习型团队”。提供知识问答模式,将一些知识库中缺少的经验性知识,从员工头脑中挖掘出来,支持异地协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总结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总结 王连娟 E-mail: Phone:82235403, 绪论知识管理概述 1.企业知识理论 ?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是只是一体化的制度,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投入是知识,但知识有个人掌握,并专业化于某一特殊领域,由此知识的专业性就决定了生产活动需要拥有各种不同类型知识的各类专家的共同协作和努力,因此企业无非就是一种“团队生产”的组织形式。 2、知识管理的概念 ?巴斯(Bassi)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奎达斯等(P.Quitas)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 ?维格(K.Wiig)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艾莉(Verna Allee)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法拉普罗(Carl Frappuolo)说“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马斯(E.Maise)认为,知识管理是系统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达文波特教授(T.H.Davenport)指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 3、知识管理学派 ?技术学派 该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他们常常被卷入到对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讲,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当中被标识和处理。 ?行为学派 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一般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他们经常卷入到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 ?综合学派 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成该学派的专家既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他们推动着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融合为自己所属的综合学派。 4、数据、信息与知识 1)、什么是知识 经合组织(OECD)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把知识分为四大类,知道是什么(即知事,know-what,又称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即知因,know-why, 又称原理知识)、知道怎样做(即知窍,know-how, 又称技能知识)和知道谁有知识(即知人,know-who, 又称人力知识)。前两类知识即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是可以表述出来的知识,是显性的,而后两类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难以用文字表述,是隐性的。OECD知识分类不仅可看出显、隐性知识之间的区分,还详细地给出了显、隐性知识所包括的内容 2)、知识的分类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 ?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 ?实体知识和过程知识 ?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 5、本课程对知识管理内容的理解 1)、知识管理主体——知识管理者 ?CKO(CIO) ?知识经理 ?知识工人(个人知识管理) 2)知识管理客体——知识 ?知识的积累——知识地图 ?知识共享 ?知识创新

(KM知识管理)知识管理(KM)

知识管理(KM) ERP的新内容-知识链管理 ERP是在MRP-II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的,最初它是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将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所有的业务单元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质量、运输、市场、销售、服务等以及相应的财务活动均纳入一条供应链内进行管理,当时比较重视的是物流的管理,即如何更快更好地生产出产品并把其推向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出的产品必须要转化成利润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而企业更加注重对资金的管理和动态利润的分析,即如何在供应链上更好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金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如何使投资增值来维护股东的利益等等,为此ERP在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加入了企业理财的观念,更加强调和加强了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这就使ERP的管理内容增加了对价值链的管理和控制;随后,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在全球化的大市场竞争环境下,人们发现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都成为世界上最杰出者,必须联合该行业中其它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业务关系紧密、经济利益相连的行业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因此,ERP从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延伸和发展为面向全行业的广义的产业链管理,管理的资源对象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外部;而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今天,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他们最宝贵的资产和资源是知识,即知识不

但作为资源是生产的要素,而且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故在ERP 的管理范围内,将增加新的内容,知识管理。 早在80年代,保罗.罗默教授(现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就曾提出了经济增长四要素理论,其核心思想是把知识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要素,他认为:首先,知识能提高收益;其次,知识需要投资;第三,知识与投资存在良性循环关系,投资促进知识,知识促进投资。现今,企业的价值已不在于拥有多少厂房,设备,甚至产品,而在于知识产权,客户的信赖程度,与商业伙伴合作的能力,电讯基础结构,以及雇员的创造潜力和技能等,公司中最大的资产,就是继资本、劳动之后脱颖而出的“第三资源”-知识资源。为此,ERP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社会环境下,将把企业的知识资源纳入其管理之中,即把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共享等组成一条知识链,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 什么是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在面临一种新的形式下作出的战略性的反映。目前,对

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_[全文]

引言:明确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两者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有重要意义。从本质上看,知识管理既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也是对信息管理的扬弃,两者虽有一定区别,但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的联系。 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By AMT 宋亮 相对知识管理而言,信息管理已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尽管人们对信息管理的理解各异,定义多样,至今尚未取得共识,但由于信息对科学研究、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作用,信息管理一词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最近几年才提出,而今知识管理与创新已成为企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重要原因就在于知识已取代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和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如何?有人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对立起来,强调将两者区分开;也有不少人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多数人则认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两者关系密切,正是因为知识和信息本身的密切关系。明确这两者的关系对两者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有重要意义。从本质上看,知识管理既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也是对信息管理的扬弃,两者虽有一定区别,但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之概念 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这个术语自本世纪70年代在国外提出以来,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关于“信息管理”的概念,国外也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1>.人们公认的信息管理概念可以总结如下:信息管理是实观组织目录、满足组织的要求,解决组织的环境问题而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控制、集成、利用的一种战略管理。同时认为信息管理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以图书馆工作为基础的传统管理时期,以信息系统为特征的技术管理时期和以信息资源管理为特征的资源管理时期。 2、知识管理 由于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Karl E Sverby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定义,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日本东京一桥大学著名知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认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已经总结好的被基本接受的正式知识,以数字化形式存在或者可直接数字化,易于传播;隐性知识是尚未从员工头脑中总结出来或者未被基本接受的非正式知识,是基于直觉、主观认识、和信仰的经验性知识。显性知识比较容易共享,但是创新的根本来源是隐性知识。野中郁次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其中社会化(Socialization),即通过共享经验产生新的意会性知识的过程;外化(Externalization),即把隐性知识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的过程;组合(Combination),即显性知识组合形成更复杂更系统的显性知识体系的过程;内化(Internalization),即把显性知识转变为隐性知识,成为企业的个人与团体的实际能力的过程。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技术平台构建_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时应该 注意的几个方面 著者:于涛部门:泛微大连项目管理部 实施知识管理,不但需要推行知识管理的理念,建立知识管理组织及创建知识共享的文化,还要通过知识管理系统来使之变为现实。但在利用知识管理系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服从知识管理目标 构建知识管理系统,首先要服从知识管理的整体目标,即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给最恰当的人”,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只有达到了这个目标,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管理系统。其次要清楚知识管理的具体目标,究竟是为了更快地解答客户的咨询,是避免公司一旦因员工流失而出现青黄不解,还是为了降低运作成本?在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每一步开始前,都应该十分清楚该阶段预期达到的成效和项目的成果是什么。 2、尊重“以人为本” 知识管理系统的规划必须“以人为本”,而不要以文字知识为核心。实施时应当清楚的定义企业使用知识管理系统的用户是谁,他们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用户应当能够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定义知识、发现知识、整合企业内外众多的知识源,并对其分类和组织。 3、鼓励知识共享行为 一般,鼓励知识共享更多地依赖于组织的内部管理,但知识管理系统能够为组织实施各种知识共享措施提供支持。例如:提供意见反馈、评分与建议等用户之间交互的工具,增加用户参与感。从系统提供的机制中,管理层可以清楚地得知用户的参与及贡献度,并能由用户反馈、使用频率明确地判别其知识价值。 4、符合知识创新和转化的需求 知识管理系统能够将企业每个成员纳入管理范围之内,为其提供创新所必须的知识库,通过规定的知识创新步骤、设计好的知识表达的规范格式来引导成员将其隐性知识显性化。 5、注意系统安全问题 由于知识管理系统可能涉及到组织的核心知识资产,所以系统要有一定的技术手段保护核心知识的流失,例如对相关的分析数据或文档信息有一套权限管理机制,并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案例: 埃森哲的知识管理系统被誉为“全球知识共享网络”(lotus notes),系统利用KX(knowledge xchange)黄页提供多种查询途径。全球47个国家110个办事处共有75000个用户。员工通过黄页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资料库加入到个人的工作站中。资料库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全球同步随时更新。资料库包括图书库/实务帮助、论坛、行业分析等,可以按照不同市场/行业/或服务领域分门别类。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典型例题讲解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典型例题讲解 1.()就是从事信息分析,运用专门的专业或技术去解决问题、提出想法,以及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工作。 2.共享行为的产生与行为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乃至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可以解决分享行为中的许多心理因素及社会影响。 3.从总体来看,目前的信息管理正处()阶段。 4.知识员工最主要的特点是()。 5.从数量上来讲,是知识员工的主体,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这是知识员工职业发展的起点的知识员工类型是()。 6.人类在经历了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三个阶段后,目前正进入第四个阶段——(),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时代。 1.对信息管理而言,( )是人类信息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信息需求的不断 变化和增长与社会信息稀缺的矛盾是信息管理产生的内在机制,这是信息管理的实质所在。 2.()就是从事信息分析,运用专门的专业或技术去解决问题、提出想法,以及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工作。 3.下列不属于信息收集的特点() 4.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是() 5.下列不属于信息的空间状态() 6.从网络信息服务的深度来看,网络信息服务可以分 1.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的()观点是指,知识管理在历史上曾被视为信息管理的一个阶段,近年来才从信息管理中孵化出来,成为一个新的管理领域。 2.著名的Delicious就是一项叫做社会化书签的网络服务。截至2008年8月,美味书签已经拥有()万注册用户和160万的URL书签。 3.激励的最终目的是()

4.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是知识管理出现的() 5.存储介质看,磁介质和光介质出现之后,信息的记录和传播越来越() 6.下列不属于信息的作用的选项() 1.社会的信息化和社会化信息网络的发展从几方面影响着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 2.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根本就是“()”,根据不同用户的行为、兴趣、爱好和习惯,为用户搜索、组织、选择、推荐更具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3.丰田的案例表明:加入( )的供应商确实能够更快地获取知识和信息,从而促动了生产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4.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需具备三个条件() 5.下列不属于文献性的信息是() 6.下列不属于()职业特点划分的

知识管理概述

幻灯片1 知识管理 K n o w l e d g e M a n a g e m e n t 卫军朝 w e i j c h@g m a i l.c o m 幻灯片2 知识管理推荐阅读书目 ●教材: ●廖开际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幻灯片3 知识管理推荐阅读书目 ●英文书目: ●Ikujiro Nonaka, Hirotaka Takeuchi.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Davenport, Prusak.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1998,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urray Jennex. ●Case studi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2005.,Idea Group Publishing 幻灯片4 其他中文参考书目与译著 ● 1.柯平.知识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 ● 2.王德禄.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 3.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4.苏新宁.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5.林东清等.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 6.李华伟,董小英,左美云.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幻灯片5 ●7.邱均平等.知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8.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等.知识管理.杨开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波 士顿: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9.Karl Eric Sveiby.知识型企业的管理——通过鼓励创造性来增加价值.梁立新译。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完整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 ()是物质系统运动的本质特征,是物质系统运动的方式、运动的状态和运动的有序性信息按信息的加工和集约程度分()N次信息源 不是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薄弱 不属于 E.M.Trauth博士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信息管理的概念,他将信息管理分内容为()网络信息管理 不属于W.Jones将个人信息分为三类()个人思考的 不属于信息的经济价值的特点()永久性 不属于信息的社会价值特征的实()广泛性 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需具备三个条件()信息内容 存储介质看,磁介质和光介质出现之后,信息的记录和传播越来越()方便快捷 国外信息管理诞生的源头主要有()个1个 即信息是否帮助个人获得更好的发展,指的是()个人发展 社会的信息化和社会化信息网络的发展从几方面影响着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2个 社会价值的来源不包括()社会观念 图书馆层面的障碍因素不去包括:()书籍复杂无法分类 下列不属于信息收集的过程的()不提供信息收集的成果 下列不属于信息收集的特点()不定性

下列不属于用户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的模糊性主要表现()用户无法准确表达需求 下列哪种方式不能做出信息商品()口口相传 下列现象不是五官感知信息为()电波 下列属于个人价值的来源()个人需求 信息information”一词来源于哪里()拉丁 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是()信息的存储与处理 技术信息管理观念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素 信息认知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 信息是通信的内容。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维纳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 世界并且使之反作用于世界的过程中信息收集的对象是(信息源)由于()是一种主体形式的经济成分,它们发展必将会导致社会运行的信息化。(信息经济) 在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存在形式有()4种 判断题 “效益”一词在经济领域内出现,效益递增或效益递减也是经济学领域的常用词。(对) “知识经济”是一个“直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相对于“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对) 百度知道模块是统计百度知道中标题包含该关键词的问题,然后由问

知识管理——将知识看成资源的管理

知识管理——将知识看成资源的管理 知识经济是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也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知识经济的带动下,美国近来表现出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良好发展势态,令世界瞩目。? 而作为知识经济的子学科“知识管理”则是一个更新的概念。虽然我们似乎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但它在当今的企业运营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运作的主要工具和管理内容。?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 享誉世界的福特汽车公司在管理中非常推崇“知识管?理”,将“知识管理”看作是“智力资本杠杆”,并认为它具有四两拨千斤的管理效能。公司在1996年到1997年间成功地节约了超过3亿美元费用,而其中的亿美元可直接归功于其采用的一套知识管理技术——最优经验答复系统。更令人吃惊的是,节省的巨额费用是来自于由内部网络Web开发者和两位经营专家在10天内开发出的一套系统。? 那么,能发挥如此奇效的“知识管理”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从“知识”的概念去理解会比较容易。? 知识抽象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包括技能)的总和。从信息的角度看,它是一种能改变人的行为方式、被人所利用的信息。但它不能独立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也不表现为对信息的存储和提取的能力,它只能在人对信息的运用中体现和产生。当然,离开了信息,人也无法获得知识。可见,人是实现知识的主体,信息是转化为知识的基础。人的认识可以决定信息存在的价值,人的认识又会因被认识的事物所具有的信息所改变,从而形成不断提高的对事物的新认识,以至循环无穷。这就是信息在转化为知识

的过程中与人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如投机者认为美元会上扬,他们拼命买进就会推动它上涨,而美元的上涨这种新信息又会使其认识强化,从而形成新的循环。? 因此,人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信息的这种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决定了“知识管理”是一种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我们理解“知识管理”应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简单说“知识管理”就是人在企业管理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能(不管它是写在纸上,还是存在人脑中)的捕获与运用的过程。从结构上看,它可分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方面。其目的就是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以便达到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使他们能够作出最恰当的决策。而要达成知识管理的目标,经理们必须发展的是卓越的判断力和超前的思维。具有能够正确评价和识别存在于人脑中的无形资产的能力,也是成功企业经理们共同的特点。? 二、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着名的知识学教授Ikujiro?Nonaka曾说:“只有人类才能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无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多大,它们终究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工具。”? 可见,人既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又是知识的载体,因此说对人的管理(即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人力资源名词对应的英文有三个:?Human是指人,Resource是指财富,Human?Resource是指将人力当做一种财富的价值观。?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课题名称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学校名称安徽工业大学 年级名称2013级 专业名称计算机信息管理 学生姓名莫琪 指导教师王琛 2015年5月10日

提纲 一、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概念 (一)信息管理的概念 (二)知识管理的概念 二、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 (一)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 (二)知识管理需要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的支撑 (三)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扬弃 (四) 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三、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比较研究 (一)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主要区别 (二)信息管理活动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两个要素(三)信息管理强调信息的加工、保存和服务 四、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化 (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产物(二)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三)实行知识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

浅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内容摘要】通过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概念的比较分析,论述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知识管理在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方式和技术以及管理的目标上的拓展、改进和深化。最后得出结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知识管理是信息科学发展中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比较研究 一、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概念 1、信息管理的概念。“信息管理”,这个术语自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提出以来,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关于魏管理”的概念,国外也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尽管学者们对信息管理的内涵、外延以及发展阶段都有着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人们公认的信息管理概念可以总结如下:信息管理是个人、组织和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社会活动。既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人员、技术、信息;又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计划、控制、协调等。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广泛查阅,发现人们对信息管理的理解表现在以下五种不同含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的队伍管理。 2、知识管理的概念。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在国内众说纷纭。在国外,奎达斯认为,知识管程,以满足现在或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巴斯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效绩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丹利尔?奥利里认为,就唇降组织收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马斯认为,知识管理是—个系统的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而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知识,从而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其积累的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则是知识管理的目标。在国内,乌家培教授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层,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能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他指出。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最宽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知识时代的管理,最窄的理解则认为,知识管理只是对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的管理。

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资料题

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资料题2 一、单选题 1、要有效处理突发事件,最好的资源就是建立(),能快速得到所需要的帮助。 正确答案:C、专家网络" 2、由于()是一种主体形式的经济成分,它们发展必将会导致社会运行的信息化。 正确答案:C、信息经济" 3、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管理重心有差异,其中()强调管理的技术和手段,侧重于信息 的加工、贮存与传播。 正确答案:A、信息管理" 4、信息技术角度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利用知识 库进行知识交流和促进知识共享。 正确答案:C、知识库" 5、通常与新系统管理领域相关的信息有80%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接受的。同时,IBM的数 据库已经超过知本管理数据库的()。因此,合理地删除那些不相关的信息以及那些被新的、更好的数据代替的信息就十分重要。 正确答案:C、最小临界值" 6、信息传递效果受信息提供者、()环境、接受者等多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A、传递渠道" 7、不属于E.M.Trauth博士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信息管理的概念,他将信息管理分 内容为() 正确答案:C、网络信息管理" ?

8、信息的群体价值不属于具有() 正确答案:D、年纪性" 9、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正确答案:B、知识" 10、斯威比博士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战略上都涉及如何在人类所拥有的知识与诀窍的基础上建立持久性组织。 正确答案:A、“知识型组织”" 11、社会价值的来源不包括() 正确答案:C、社会观念" 12、乌家培教授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将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组织的()。 正确答案:C、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13、信息收集的对象是() 正确答案:A、信息源" 14、随着文字的发明,记录媒体和设备方面的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Sumer & Akkad的楔形文字用一种()的笔在湿的土块上记录,然后再烘干这些土块。 正确答案:C、木制有铁尖" 15、Grant(1996)根据有关知识转移理论,将知识转移方式分为指导方式(Direction)和()方式两大类。 正确答案:A、组织惯例" 16、下列不属于用户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的模糊性主要表现()

跨国公司的知识管理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受到严重的冲击,知识管理这一新的企业管理模式显现出其强大的优势,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的支撑平台。同样,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现代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必须更加注重知识管理。本文拟在对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提高的角度分析知识管理对跨国公司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所下的定义,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惟一不遵循收益递减规律的生产工具,成为企业的利润源,成为企业生产率提高和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只有重视获取知识、利用知识和创造知识,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企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目前,理论界关于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知识管理内涵的解释却各有侧重。从企业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说,知识管理的涵义应更具有实践意义,更易于被企业理 解和接受。本着这一思路,笔者认 为,知识管理应包括两个层面的内 容:一是“知识的管理”,即通过知识 的发掘、优化和传播等,实现知识的 共享,进而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 利润。简而言之,它是“将最恰当的 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 的人”。二是“知识地管理”,即企业 管理者掌握、拥有知识并运用知识 进行管理工作,进而谋取企业稳定 的、富于竞争的素质水平。简而言 之,它是用最恰当的知识和最恰当 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的管理。在现实 的企业运行过程中,这两个层面的 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二者内在地 溶合为一体,进而使企业知识管理 的内涵提升为这样一个总体的概 念,即知识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时 代的需要,以知识资产和知识活动 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理念和行为模 式,是通过对知识的搜集、确认、扩 散及创新等活动,实现知识共享,并 有效实现知识价值的转化,以促进 企业知识化和企业的不断成熟、壮 大。 知识管理的上述内涵已使企业 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得以体现, 而对于跨国经营的企业来说,由于 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国际竞争环境的 诸多变化,则更应注重知识管理在 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面临着诸 多的挑战,其国际竞争环境发生重 大变化。在此,笔者仅就跨国公司在 新的竞争形势下,如何提高国际竞 争力问题探讨知识管理对其发展的 推动作用。 案例1:SGS—汤姆逊微电子 集团是1987年由意大利的SGS微 电子公司和法国的汤姆逊半导体合 并而成。在半导体业务上SGS—汤 姆逊微电子集团的竞争力远不及欧 洲的其他半导体公司,其中的主要 困难之一便是其顾客市场并不在欧 洲,而且半导体核心技术的发源地 和制造专家分布在美国的加利福利 亚、日本的东京和中国的台北等地。 但该公司却能对全球知识网络进行 有效管理,综合美国、日本、芬兰等 国对顾客的市场调研结果,由法国、 意大利、美国、印度和新加坡等国的 专家共同组成新产品开发团队,开 发出创新产品,提高了市场份额,销 售额由几百万美元扩展到现在的几 百亿美元,而更为重要的是,该公司 由此建立了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 心竞争能力。 国公司的知识管理跨 王桂敏 46IEC, NO. 7, 2004 ??

【VIP专享】麦肯锡公司知识管理

麦肯锡公司:知识管理 1996年4月,麦肯锡的执行董事,Rajat Gupta,第一个三年的任期刚刚过半。当他飞离公司第二届年度业务奥林匹克大会现场-百慕大时,他感到无比的自豪。他刚刚听取了20个小组汇报了他们从近期的项目中发展出的新思想。与其他高级合伙人一样,Gupta被公司下一代咨询顾问的智慧与创造力深深的打动了。 但是,对于这个取得高度成功,年收入18亿美元(附录1)咨询公司的执行董事来说,有另一种思绪时时袭上心头。如果这些只代表了麦肯锡知识与专家技术这座冰山的一角,那么公司在发展、吸引、以及平衡资产以应对全球服务时的表现又如何呢? 尽管年度业务大会仅仅是Gupta倡导的众多创新活动之一,但是他也在考虑是否我们做得还不够,尤其是他经常强调“知识是麦肯锡的生命之泉”。 创业者的传奇 麦肯锡是由芝加哥大学教授James McKinsey(简称Mac)在1926年创立的。在此之后,这家由会计师以及工程咨询顾问组成的公司发展迅猛。不久,Mac开始雇佣有经验的雇员,并以一种他称之为一般化调查提纲(General Survey outline)的方法培训他们。在每一个星期六早上的例会上,Mac都会带领咨询顾问们温习一套标准化的分析程序—目标、战略、政策、组织、设备、程序以及员工,但是同时他仍然鼓励他们综合分析数据以提出自己的想法。 1932年,Mac邀请哈佛大学MBA,一名有才华的年轻律师Marvin Bower加入公司。两年间Marvin成为麦肯锡纽约办事处的经理。Marvin认为提升公司的形象,使其成为行业中的“效率专家”和“商业医师”是很重要的,因此他将在法律界所推崇的职业化思想渗透给他的员工们。1937年的备忘录中,Marvin描绘了公司的愿景,公司应该专注于有关高层管理的重要事务上,坚持正直、职业操守和技术优良的高标准要求,能够吸引和发展具有杰出能力的年轻人,持续提高公司的地位和影响力。综上所述,麦肯锡要成为一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公司。 在接下来的十年当中,Marvin不知疲倦的工作,与合伙人和员工分享他的愿景。随着新的办事处的建立,他强烈提倡“一家公司政策”的思想,即公司统一招收和发展咨询顾问,服务客户是整个公司的责任,利益公司共享而不是办事处共享。通过餐会的形式,Marvin开始提高所服务客户的规模和质量。1945年,他提出一项政策,即公司所承担的每一项任务都要带给公司利润以外的一些东西,比如经验、声望等。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 知识管理是近年来受到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拥有和运用知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真正动力。知识管理在当今的企业运营中, 已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了知识管理这门课之后,有时候感觉知识管理有时候总和信息管理差不多,容易混淆,所以我想对这两种管理进行下分析。 首先,先了解下什么是知识和信息。 信息,是将所获取的原始资料, 有目的地加以整理而得, 用以表达信息生产者所欲表达的信息, 信息通常以文件或口述的方式来表现, 让信息的接受者能够产生心理上的认知。在1998 年, 世界银行推出的《1998 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中指出: 信息是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有意义的数据知识,达文波特(Davenport) 与普鲁萨克(Prusak) 在其著作《知识管理》中提到: “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 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信息, 此外, 也包括专家独特的见解, 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信息等提供架构。知识起源于智者的思想。在组织中, 知识不仅存在文件与储存系统中, 也蕴含在日常例行工作、过程、执行与规范中。知识来自于信息, 信息转变成知识的过程中, 需要人们亲自参与”。知识既是一种通过分析信息来掌握先机的能力, 也就是开创价值所需的直接材料。例如, 各项调查结果报告、计划报告等。 信息管理指的是信息资源的管理, 包括对信息资源的创造和获

取、存储和检索、分配和存档等。而知识管理除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外, 还包括对人的管理, 两者到底有何关系呢? 一直以来, 关于知 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 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知识管理活动自古就有, 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活动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 ●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一个阶段, 近年来才从信息管理中孵化出来, 成为一个新的管理领域, 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与知识管理相比, 信息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信息管理侧重于 对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与传递, 而知识管理则是对包括信息在内的所有资本进行综合决策, 并实施管理。我将它们做对比分析: 管理内容上的差异 信息管理围绕着信息的收集、加工、检索和传播的组织、控制与利用过程进行, 以文献和电子信息的组织、管理、保存和服务为核心, 管理对象主要是显性知识。而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知识的采集与加工、交流与共享、应用与创新。它不仅仅涉及显性知识, 而更主要的是隐性知识。也就是说, 知识管理的对象不仅是编码化的、静态的信息, 还包括对非编码化的信息的载体———人的管理。知识管理对知识流、知识的自组织更感兴趣, 它所管理的知识, 是能为实现组织目标发挥作用的那些智力活动成果,是动态的, 不断变化的, 是和特定组织及其组织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管理重心的差异 信息管理强调管理的技术和手段, 侧重于信息的加工、贮存与传

企业如何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管理

1 企业面临的知识管理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时代,知识已成为主要的经济资源和占支配地位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 竞争优势之源泉(彼得·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 当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的时候,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也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话题。随着人员的流动日趋频繁,知识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那么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具体而言,我们会遇到以下种种问题: (1)如何将分散在不同的分支机构、不同人的办公室、文件柜、计算机和大脑中的知识管理起来,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重用、进化和创新? 企业机构多地区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常态,资料档案分散、人员分散,如何能让分布在不同地区、不 同岗位的人员及时地、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经验而少走弯路? (2)如何将工作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管理?让知识管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技术资料、图纸、规范、体系文件、生产数据、计划总结、经营报表、客户信息等等的管理倒不是难题, 只要严格要求也可以收集得到,但如果将收集管理的工作都压给知识管理部门,那可是既吃力而效果又不 好的工作,那么如何做到知识管理自然而然,不增加业务部门额外的工作量? 如果说技术资料等以上的知识文档收集起来并不是一个难题,那么一个决策过程中的讨论交流、头脑风暴、 各抒己见也都是一种知识的体现,又该如何完成这些知识的积累?其他的,例如与客户交往过程信息、记 录以及信件、文档报告这些也是一种知识,如何进行管理? (3)如何帮助新员工更快地熟悉工作?如何更好地帮助老员工学习新的知识? 如何让有限的经验交流,发挥最大化的效果? 一个优秀的师傅如何才能多带几个徒弟,让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上企业的快速发展? (4)如何解决规章制度(例如 ISO9000 体系文件等)和行为相分离的问题?如 何避免数据上报不及时、资料归档不统一的问题? 学习就是为了使用,培训员工花了很多精力,可是在做的时侯总是有人不按规则办事,如何规避? (5)如何更好地营造一个沟通、交流、创新、信任的文化氛围?更好地激励每一位员工尤其是激励知 识工作者?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和规律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和规律 认识到了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核心利润源管理的重要性,接着就要搞清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 企业知识指的是支持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工作的知识和工作阶段完成后的成果知识。也可以称作为企业的工作知识。究竟企业知识有哪些?它们从哪里产生?又将到哪里去?这些问题是在进行知识管理时必须搞清楚的。 1、企业知识在哪里? 当一个企业确立时,它相应的支持知识就有了需求并组成体系。当这个企业的工作业务事务类型发生变化,那么它的支持知识组织体系也将发生改变。 1.1 企业知识的主要来源 对一个企业来讲,他的知识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渠道: 一是从社会上来。因为企业的员工他们来自社会,来自四海,并一直与社会保持着紧密的关系,故从学校能获取知识,从社会培训企业获取知识,也从政府部门获取信息和知识,还从书籍、网络上获取知识。这些知识当与企业工作结合后,很多就转化为企业工作知识。例如,在大学学通讯理论的人,毕业后来到通讯技术研究所,他学的通讯理论与研究所的项目工作一结合,很多通讯理论知识就成了他开展项目研究的基础知识,有些理论分析的结果还直接引用到项目中。 二是从岗位上来。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新上岗的时候,若领导马上交给自己一项岗位工作,这时自己首先想到的是:这项工作原来有没有人做过,或有没有做过类似的,若做过的话,要是有案例说明、工作过程说明或工作方法说明留下来、并传给自己,该多好。这实际上说明我们自己多么需要岗位上的工作经验知识。

除这些经验知识以外,还有岗位的工作规范制度、岗位上的工作成果报告等知识。特别是工作成果报告知识,它将支持我们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或在旁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取得新的成果。若没有这些成果知识的积累和传递,我们就可能做重复前人或旁人的工作,这实际上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是从实践数据的认识来。企业每项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大量的财务数据、关系户数据、还有质量数据、人事数据等等。这些数据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认识到每个项目工作的成绩、教训、得失等经验知识。例如,一个研究院开展一项全国专题研讨会活动。活动结束后,财务数据会产生通讯费、招待费、场地费、资料费和交通费等,当然,这些数据的多少统计出来后,反映了这项活动组织和安排的好坏,若超过了预算,说明有些安排工作不恰当、不合理、不得法,回头检查一下当时安排的情况,我们就会有很多经验、体会。把这些总结下来,成为大家的知识,今后组织同样或同类活动时就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1.2 企业知识的主要内容 从三个主要来源获取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未必就是值得去管理的。就企业工作知识的主要内容来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式,一种分类对应着一种体系。这里为了让每个处于企业各级别上的人员明白他们应该最关心的知识,我们按组织级别对主要的知识内容进行分层分类。 思想层知识:* 即指导企业和员工开展工作,明确工作方向、目标的思想思路。 * 包括企业的理想、规划、战略、策略、管理理念、文化观念,协作模式和运行发展状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