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环境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自 然 环 境
环境概述
二、环境的分类和组成
物质:空气、水、土壤、生物 能量:阳光、引力、地磁力、地热、气温 自然现象:太阳地球稳定性、全球要素循环


工 程 环 境 社 会 环 境
交 通 工 业 农 业 建 筑 通讯工程
经济关系 道德观念 文化风俗 意识形态
第一节
三、环境的结构
环境概述
由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共同组成各 级人类生存环境结构单元。它由近及远,由小到 大可分为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星际 环境 。




3.臭氧层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UV-B的影响): a.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呼吸道疾病增加
b.可破坏蛋白质与DNA结构,引发皮肤癌
c.可使眼睛受损,白内障发病率增高
2)对植物的影响 3)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影响植物 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引发粮食危机。 4)对其它方面的影响:过量紫外线照射,将使塑 料、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导致全球气 候变暖。
二、 能源资源的消费
(一)、世界能源的消费特点 (二)、中国能源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一)、世界能源的消费特点
1、能源主要来自一次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
世 界 能 源 消 费 比 例

石油
世界能源消费:煤34%、石油42%、天然气24%
2、能源消耗水平差异甚大 占世界1/4的工业化国家消耗能源的3/4。 其中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能源消耗却占
1953年的5 411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978年的57144万吨标准
煤,再增长到2005年的22200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速度分 别为9.89%、5.26%。
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上升,1953年,中国人 均能源消费量为0.09t标准煤,1978年人均能源消费量为 0.59t标准煤,到2005年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为1.7t标准煤。
2.区域环境
以人工环境为主体的区域环境有城市、农 村、工业区、旅游区、开发区等多种类型 现实社会中,区域环境往往兼具二者的特 点,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环境
3.全球环境
又称地球环境。范围包括大气圈中的对流层 和平流层的下部、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它是人类生活和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是向人类 提供各种资源的场所,也是不断受到人类活动改 造和冲击的空间 。
第五章 环境学基础知识
理学院
第一节
环境概述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组成要素和分类 3.环境的结构 4、 环境问题的由来及发展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以某一事物为 中心而存在于周围的事 物。在环境科学中,指 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 部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明确指出,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 大气、水、土地、矿 藏、森林、草原、野生 动物、野生植物、水生 生物、名胜古迹、风景 游览区、温泉、疗养 区、自然保护区、生活 居住区等。”

第二节 环境与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环境与污染 水环境与污染 土壤环境与污染 固体废弃物与环境
资料来源:Smog Alert, Derek Elsom 1996
全球气候变化
一、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 :
大气层本身具有的属性。它是确保地球气温总能维
持在相对稳定范围的保障,而不会出现其它星球的剧烈 冷热变化。
2、中国能源问题
(1)、人均能源资源和人均消费量不足 (2)、能源资源分布不均
(3)、能源构成以煤为主
天然气
2 能 0 源 0 消 2 费 年 比 中 例 国
石油
煤71%、 石油27%、 天然气2.9%

(4)、工业部门消耗能源占有很大比例
中国与其他国家2004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较表
国家 能耗 比
2、增加了大气中CO2的积累
大气中CO2 按体积是每100万大气单 位有280个单位的CO2 。由于矿物燃 料的燃烧,1980年已达到了340个单 位,预计到21世纪中期至末期,其数 量将达到360个单位。如果大气中CO2 浓度增加1倍,由于其温室效应,全球 平均表面温度将上升1.5-3℃,极地温 度可能上升6-8℃,这样的温度可能导致 海平面上升20-140cm,将对全球许多国 家的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
第三,气候带移动: 干旱 森林面积锐减
五、控制的综合对策
1)调整能源战略: 提高能源利用率,向清洁生产转化: 2) 绿化对策
3) 控制人口,提高粮食产量,限制毁林
4) 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促进全球合作
能源战略的调整

采用高效能转化设备
采用低耗能工艺
改进运输,降低油耗 推出新型高效家电 改进建筑保温 利用废热、余热集中供暖,可节能30% 加强废旧物质回收利用 采用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等
能源与环境
一、 能源资源概述 二、 能源资源的消费 三、 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 、能源资源的概述
(一)、能源的概念:指提供可用能量的资源 (二)、分类: 1、根据来源划分为:太阳能、地球能、天体之间 的能量 2、根据利用方式: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3、根据利用的历史状况:常规能源、新能源 4、根据再生性: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酸雨(acid rain)
1.定义:酸雨是大气污染后产生的酸性沉降物。
指PH值〈5.6 的降水、包括雨、雪、霜、 雹、雾和露等各种降水形式。
2.形成原因: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 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由于燃料燃烧 和天然排放的SO2和NOx所造成的。
3.酸雨的形成
1.SO2 的氧化途径: 2SO2 + 2H2O + O2
四、 环境问题的由来及发展
1、环境问题
指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 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 以至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的问题。
四、 环境问题的由来及发展


2、环境问题的由来及发展(四个阶段)
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 环境问题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 纪50年代) 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年 代-80年代) 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0世纪80年 代后)
1750—2050年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和预测示意图
12 10 8 6 4 2 0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1900年 1950年 2000年 2050年
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随经济的发展而有所不同 年龄结构两级分化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人口增长速度快 农村人口比重大 人口城市化加快 人口老龄化 男女性别比偏高 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西汉 唐代 明 清末 1998年
人口(万人)
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有限 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二.人口剧增的后果 1.粮食供应不足 2.环境严重损害
3.使社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6.酸雨的控制对策
1)使用低硫燃料和改进燃烧装置
2)脱硫脱氮技术的研究和使用 :
烟道气脱硫脱氮
3)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4)能源的转化及燃料的代换:
清洁能源的使用,能源结构的改变,降低含硫燃 料的使用比例等。
臭氧层破坏(OZONE HOLE)
1.臭氧层的作用—地球的“保护伞”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臭氧:为温室气体
4.控制对策
源自文库
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操作损失


回收和再循环
改进CFCS产品


非CFCS产品的替代品
“蒙特利尔条约”:
限制CFCS的生产和使用
第三节
环境问题原由剖析
一 人口与环境
二 能源与环境
人口与环境
一、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世界人口的现状 1.世界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 2.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 度快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人口的老龄化。
中国 1
日本
法国
德国 1/7.7
英国 1/5.3
美国 1/3.3
1/11.5 1/7.7
(三)、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1、城市大气污染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 降低,使得整个城市看起来灰蒙蒙一片。目前,在我国的部分区域存在着4个明显的大 气棕色云区,即灰霾严重地区:北部的黄、淮、海地区;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四川盆 地;珠江三角洲。灰霾的日趋严重导致这四个区域空气浑浊,能见度恶化,对城市和 都市人的危害越来越大。
催化剂
2H2SO4
2. NOx 氧化途径
4.主要的酸雨区
1) 北美、欧洲大陆、中国西南与华南地区 2)潜在的酸雨发展区域:
非洲东部、东南亚
5.酸雨的危害
1) 长距离输送的影响 2)引起水生态系统结构上的改变,导致水生 生物群落结构趋于单一化。 3) 导致土壤酸化,使土壤贫瘠。 4)腐蚀建筑物、金属材料、桥梁水坝、 工业装备、供水管网、电缆等及名胜古迹。 5)对森林的影响
聚落环境 环 境 结 构 区 全 星 域 球 际 环 境 环 环 境 境
1.聚落环境

聚落环境是人类群居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利用 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最直接的生存环境。按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大 小可分为:
居室环境 院落环境
聚落环境 村落环境 城市环境
2.区域环境
区域环境是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 空间的自然环境 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区域环境有森林、草原、 沙漠、冰川、海洋、湖泊、河流、山地、平原 等多种类型
4.宇宙环境
指的是大气层以外的环境。它是人类生存环 境的最外圈部分,即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这 是人类活动进入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地球邻近的 天体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概念,也称空间环境
5.环境的共同性
首先,环境是一个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客观物质体 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它既有依托作用,又 有限制作用,因此,有合适与否,或优劣之分。 其次,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地区的环境由其 若干个独立组成部分(环境要素),以其特定的联系 方式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环境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变动性特征。区域性在于 各个不同层次或不同空间的地域,其结构方式、组成 程度、能量物质流动规模和途径、稳定性程度等都具 有相对的特殊性,从而显示出区域特征。环境的变动 性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 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地过程中。
世界的25%。占世界人口15%的印度,能
源消耗只占世界的1.5%。中国的人均能源
消耗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1/3。
3、世界能源在继续增长
(二)、中国能源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1、中国能源的发展
建国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费都出现了较大幅度 的增长。中国实际GDP(以1990年人民币不变价格计算)由 1953年的1 613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6 580亿元,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增长迅猛,2012年实际GDP超过4 0万亿元。 1953~1978年和1979~2005年两个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实际 GDP的增长率分别为5.78%、9.47%。中国能源消费量从

臭氧洞: 出现时间-每年9月-11月

表现:
臭氧层出现浓度减少区域,对紫外线的抵挡 功能削弱;

发生地区: 1984 南极上空首次
1989 北极上空 首次 其它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出现
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人类过多使用氟氯烃(CFCS)

影响臭氧浓度的物理化学过程:
影响臭氧层物质的来源
来 源 用于火箭的燃料气溶胶、制冷 CFC-11, CFC-12 剂、发泡剂及溶剂 CFC-22 制冷剂 CFC-113 溶剂 甲基氯仿 溶剂 四氯化碳 生产 CFC 及粮食熏烟处理 哈龙 1301, 灭火器 哈龙 1211 氧化氮 工业活动副产品 二氧化碳 甲烷 化石燃料燃烧副产品 农业产品及采矿活动的副产品

水泥的生产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改变并破坏植被的自然 排放
2)CH4
主要来源:沼气、稻田以及工业生产 CH4 的温室效应为CO2的20倍

3)N2O

主要来源:化肥的使用、燃料的使用
年增长率:0.2-0.3%
4)O3: 在大气中的浓度仅次于CO2
四、全球变暖的危害
第一,它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融 化,海平面上升。 第二,森林、湿地和极地冻土等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特征: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平
均升温为0.6℃

全球气温的变化不呈直进式,而是呈
现冷暖交替的波动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温室气体的排放) 主要指: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 一氧化碳等 对地球辐射热量的收支平衡起重要作用
1)CO2:主要来源于以下:

燃料的使用: 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燃 料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