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1、1、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ppt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课件

你的道理。
实验结论:
1.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2. 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 3 .每个水分 子是由 :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进一步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 是: 分子的化分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习题:实验测得通电分解水时所得到的氢 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已知在标准 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899克/升,氧气的密 度为1.429克/升。试计算水中氢元素和氧 元素的质量比。
凝固点 (冰点)
0℃
沸点 100℃
cm3
水在0℃ ~ 4℃之间有反常膨胀现象(即热缩冷胀)。
观察与思考:
【实验:水的合成】
(1)你猜测氢气燃烧的产物可能是什么? 怎样验证氢气燃烧的产物?
(2)从视频中你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3)你能由氢气燃烧生成水的事实来推测 水的组成元素吗?
电解水的实验
仔细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解:通电分解水时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 质量比为:
0.0899克/升╳2 : 1.429克/升╳1=1:8
实践运用
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在实验过程中, (1)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连接电源的__极,试管b连接电源的__ 极, (3)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 ,其检验方法是 ____; 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其检验方法是 ____; (4)由实验可知,水是由______和_____组成的。
文字表达式:

通电
氢气+氧气
O
H
H
O
H
H
水分子
H
O
H
H
O
H
H
O
O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
第1页
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
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教学办法 教学过程 第2页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态原因对生物影响 基础上 进行,本节课与绪论中生命第六个基本特性相相应, 是对其详细阐述 ,是对初、高中生物生物教材中生物适应环 境事例和生物进化学说以及遗传和变异总结和提升。
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教学办法 教学过第5页程
四、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识 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 探求新知

归纳比较 提升结识

欣赏与练习 巩固新知
师生小结


深化新知
情景创设 探求新知
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教学办法 教学过第6页程
复习提问: (1)生命基本特性中与环境相关特性是哪一个?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关键内容是什么? (3)生物受环境中哪些原因影响?
预警自 黄蜂
第15页
竹节虫属于何种适应现象? 能完全适应它生活环境吗?
拟态
竹节虫 不能完全适应 第16页
第17页
பைடு நூலகம் §2 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
一、适应普遍性:
1、植物对环境适应 2、动物对环境适应 3、生物外形适应特性举例
二、适应相对性:
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1、适应 不适应
2、原因:环境多变,遗传物质相对稳定
谢谢各位!
.12.02
第27页
鲜艳斑纹多么显眼哪! 这莫非能阐明它们对
环境适应么?
第13页
保护色
拟态
警戒色
第14页
保护色、拟态、警戒色比较
概念 保护色 体色与环
境色彩相 同
拟 态 形状色泽 斑与生物 非生物相 同

最新第3课 生态系统PPT课件

最新第3课 生态系统PPT课件

(D )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
解析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 生存的全部环境,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 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在生物圈中既有高大的山 脉,也有低洼的海洋,因此这三个圈层并不是截然分 开的,生物就生活在这三个圈层中。生物圈是人类和 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可见 D的叙述是错误的。
专题二 生态系统
考点3:概述某一具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结构及功能〔c〕
【基础盘点】 1.概念:_一__个__生__物__群__落__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_非__生__物__因__素_
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它与群落的根本区别在于是 否包括非生物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__形__态____、___生__理___ 和__分__布____等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__生__物__因__素 (包 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和__非__生__物__因__素 (指阳光、 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深化理解】
18.热带雨林中的植被大都分层分布,高大的乔 木下是低
矮的灌木,灌木下面是一些草本植物。形成这种层次
分布的主导生态因素是 A.水分
B.光照
( B)
C.温度
D.空气
解析 形成热带雨林中植被的层次分布可以使这些生物获 得不同角度的阳光,因此形成这种层次分布的主导生态因 素是光照。
19.在皮肤的结构中,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
13.由于能量的流动是逐级减少的,那么在生态系 统
中,下列哪类生物数量最少
A.鹰

高一生物必修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PPT

高一生物必修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PPT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高中生物》第七章第一节
乌兰浩特四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球
北 极 熊
1.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2.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有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 纹
3.拟态
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态或色泽斑 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雉鸡
避役
黄蜂
夜蛾的幼虫
枯 叶 蝶
兰 花 螳 螂
特点 作用 保护色 不易被发现 利于躲避敌害或 利于捕食 警戒色 色彩鲜艳, 对敌害起预先示 容易被发现。 警作用 拟态 酷似他物, 利于躲避敌害或 不易识别。 利于捕食
选择题
1.避役和比目鱼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 改变,这种适应性称为( A ) A.保护色 C.拟态 B.警戒色 D.A、B、C都对
2.下列哪种动物的体色不属于保护色( C
A.避役(俗称变色龙)随环境改变的体色 B.鲤鱼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白色

C.眼镜蛇竟部颈部竖立是时,显露出的眼睛状斑纹 D.蟒的体表所具有的暗淡相同的斑纹
3.黑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季羽毛与雪地融为一体, 这种适应性为( A )
A.保护色 C.拟态 B.警戒色 D.适应的相对性

4.下列哪项不属于拟态( D A.枯叶蝶形似一片枯叶 C.眼镜蛇草似眼镜蛇
B.花鸟落在树上似一朵鲜花 D.美洲棕王蝶幼虫有毒,体节有棕色大斑纹
5.某蝇体形、色泽酷似蜜蜂,黄黑相间的醒目条 纹, 令鸟儿望而却步。 蝇的这种体形 、色泽斑称 为( C )
A.保护色 C.拟态 B.警戒色 D.适应的相对性
6.鸟具有保护色,可避免肉食性鸟类的攻击,但 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捕食。这个例子说明( B )

生态工程(第1课时)-高二生物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态工程(第1课时)-高二生物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原理 自生
循环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自我调节能力
物质循环、 无废弃物
分析角度 生物种类越多,群落的结构就越复杂,其自我 调节能力越强
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考虑,物质循环顺畅无阻
协调 整体
生物之间的协调、 外来物种入侵、大量种植单一树种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 引入不适应当地气候的生物
自然、经济、社会
为人类的生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以及生活条件(发展经济)
鱼塘
鱼塘
鱼塘
协调
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
2.桑基鱼塘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

原理?
蚕蛹
丝 桑基鱼塘在设计,陆地与水面配

比合理,各组分的搭配与比例适当,
桑叶 结构有序,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
糖渣
蚕排泄物 甘蔗
桑树
塘泥 塘泥
整体。桑基鱼塘将原本割裂的生产 系统优化组合,能够发展多种经营, 为农民创造收入,是机构优化的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我们在认识到生态工程在恢复、重建受损生态环境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不 能忘记大自然固有的强大的生态恢复力量,更不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先 污染,后治理;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结合当地 生态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工程建设,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并节约成本。
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
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
自生
循环
协调
整体
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
(一)自生
1.含义:
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 系统的自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优质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优质ppt课件
是相互联系的。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种调
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看图思考
右图所示为什么现 象,出现这种现象 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现象:沙尘暴。 原因:草地生态 系统遭破坏。
看到这些图片, 你有什么感想?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生物圈的范围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草原生态系统
1.草原生态系统分布 在干旱地区,这里年 降雨量很少,缺乏高 大的植物,动植物种 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
2.作用:调节气候, 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
1.海洋生态系统由海 洋和海洋生物组成。 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 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
2.动物种类很多,大 都能在水中游动,自 动调节能力很强。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身边有各种各样 的事物,大家能不能说出什么是生物?
大家可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举出一 些事物,并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 物?
一、什么是生物
下面的图片中那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
下面的图片中那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下去。
枯叶蝶



变色龙
2.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 退耕还林(草) 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沙地种植植物
蚯蚓疏松土壤
一、环境的概念
小结
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 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二、生态因素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指影响某些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北师大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北师大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3、主动与老师成为朋 友
• ①与老师主动成为朋友的 意义。 • ②如何主动与老师成为朋 友?
• 4、营造快乐的人际环境,尽快 适应新的集体生活。
• 如何营造快乐的人际环境? • 友谊之花,需要我们用 来灌溉
• 课后练习
• 进入中学后,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 的有( ) • A、小强家庭条件不好,但总是穿比 较时尚的衣服,以引起别人的关注 • B、小明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别人 都不如他 • C、小红认为自己是女生,不应该与 男生交往 • D、小婷热情地为新班集体做好事
心智 才能得到健全发展。 1.人要受教育,____ 教育 , 2.在学校,我们能够系统地接受____ 从而拓展自己的_____, 开启自己的____ 视野 智慧 , 提升自己的_____ 才能 。
学习我们才能知 3.许多有趣的知识,经过____ 没有意识到 的 道。通过____ 学习 我们会发现原来___________ 潜能,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加正确地了解自己 提高 的个性, 找到并且发展自己优势的潜能,____ 将来回报社会,奉献国家的能力。
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三年的
宝贵时光,用今天辛勤的汗水换 来美好的明天。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
青少年到学校学习,既是在享有受教育 的神圣权利,同时也是在自觉履行作为中国 公民的光荣义务。在现代社会,只有具备了 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立足于社会,未来,才能 为民族,国家多做贡献。
推荐作业:
1.收集学习方法; 2.收集有关学习的名言;
主动 适应 改造
思考:什么样的校园环境是有利于我们成长的?
你打算怎样去维护和建 设我们的学校环境?
保护花草树木,爱护桌椅,使用文明 用语,不损坏公物,礼貌待人,尊敬 师长,主动帮助他人……

届高中生物精品生态因素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届高中生物精品生态因素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第24页
能力、思维、办法
【例4】有一个牧草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制止取食
这种牧草鳞翅目昆虫分泌保幼激素物质,其结果使幼虫快速变态为
成虫。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 自然选择 B 定向变异 C 种内互助 D 种间斗争
答案:D
【解析】这种牧草产生制止昆虫分泌保幼激素物质,使昆虫快速蜕 皮化蛹成虫,从而减轻了昆虫幼虫(以牧草为食)危害,这是牧草与 昆虫在长期生存斗争过程中进化而形成一个适应。这种现象应属于 生存斗争中种间斗争。
答案:生态学、生物原因和非生物原因、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 各种生态原因、生物与环境、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第21页
能力、思维、办法
【例1】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数量改
变。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关系依次是( )
A 竞争、捕食、共生
答案:B
B 共生、捕食、竞争
C 捕食、共生、竞争
D 捕食、竞争、共生
【解析】依据生物之间关系情况(共生是两种生物数量改变一致;捕 食是两种生物在一定期间内一个增多(减少),另一个亦伴随增多(减 少);竞争是两种生物开始时都增多,一段时间后一个数量增多,另 一个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我们能够做出判断。
第22页
能力、思维、办法
【例2】分析内蒙古草原上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
假如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捕食关系,则可表示为
生物数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第13页
要点、疑点、难点
4 生物对环境适应
适应普遍性
适应普遍性
生物体都能以不同方式适应环境
形态、结构上适应 表现 生理特性上适应
长期自然选择结果
特点
行为生态上适应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干生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①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
生物不断从环境中获取营 ②生物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养物质,又不断将代谢产 物(氧、二氧化碳、水) ③人类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主要指种间关系:如 排放到无机环境 互利共生、竞争、寄 生、捕食等 人类目前导致的全球性五 大危机:人口、粮食、资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学好生 源、能源、环境等。 物,保护生态有重要意义
一种叶 “虫脩”
欣赏与练习2:
又一种叶 “虫脩”
欣赏与练习3:
欣赏与练习4:
欣赏与练习5:
欣赏与练习6:
欣赏与练习7:
欣赏与练习8:
录:
马达加斯加败叶螳螂
• 这只昆虫是保护色 还是拟态? • 如何区分?
保护色只有体色相似,拟态除体色外,还有体态 与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应用练习2:
下面这种昆虫属于何种适应现象?肯定吗?
某种蝽象
能说明这些生物很聪明吗?

不能,这只是生物在不定向的变异 过程中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这些小毛虫属于何种适应现象? 能完全适应它生活的环境吗?
二、适应的相对性: 适应→不适应
二、适应的相对性: 适应→不适应
遗传物质相对稳定 环境条件多变,

应用练习3:
• 在一个森林里,有色彩鲜艳的有毒蛇、色 彩不鲜艳与环境相似的无毒蛇和色彩鲜艳 的无毒蛇,它们分别属于何种适应情况? • 色彩不鲜艳的无毒蛇: 保护色 • 色彩鲜艳的有毒蛇: 警戒色 • 色彩鲜艳的无毒蛇: 拟态
应用练习4:
• 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适害时,身体卷 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 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 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B )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应的多样性 D.自然选择的定向性
被捕食的生物如何防御敌害?
马、野牛、鹿、兔等: 奔跑速度很快、适于逃命。
鸟有不同类型,如猛禽、游禽、涉禽、走禽
A 走禽
B 猛禽
C 游禽
D 涉禽
观察分析:各种鸟脚、嘴有何不同?
体形: 流线型 体表: 光滑 身体结构: 有适宜水中生活的呼吸、 觅食、运动等器官
许多生物外形、体色还 具有明显的适应特征
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舟蛾 稚鸡
隐藏
利于避敌
利于捕食
北极熊 云豹
警戒色
•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 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荔蝽(三龄若虫)
警告
防止误伤
Go back
拟态
• 外表形状与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迷惑
鹿蛾
枯叶蝶
枯叶螳螂
Go back
利于避敌、捕食
欣赏与练习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游戏: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
方法:见课本12页
生物对环 境的适应 是普遍存 在的
那么生 物是如 何适应 环境的?
一、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
仙人掌如何适应干旱环境?
叶变成刺状,减少蒸腾,适于干旱环境, 茎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贮水。
猛兽和猛禽如何利于捕食?
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爪
应用练习3
应用练习4
应用练习5
练习
想一想:
你还有问题吗?
小结:
适应的普遍性
适应的相对 性
• 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一定的环境 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课后练习:
• 冬季森林里的雪兔换上了 白毛,可以适应降雪后的 环境,但是,当降雪延迟, 一身白毛的雪兔反而容易 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 在生物学上称: A.保护色 B.适应性 C.生存斗争 D.适应的相对性
能力训练:
• 下列四种生态条件下,最可能使昆虫在 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警戒色适应的是 (A ) A.草地、有毒昆虫、食虫鸟 B.草地、无毒昆虫、食谷鸟 C.枯叶、有毒昆虫、食谷鸟 D.枯叶、无毒昆虫、食虫鸟
应用练习1 应用练习2 应用练习3 应用练习4 应用练习5
练习
这是什么现象?
应用练习1
应用练习2
保护色一般指与生存的大环境相似, 拟态是与生存的小环境与某个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疑难解析2:
如此鲜艳的色彩,犹如鲜花一般,是警戒色还是拟态?
某种螳螂的若虫,数一数,共有几只?
除看色彩外,还应 看是否具有恶臭或毒刺 (有无较强防卫能力)。 如有则为警戒色,否则 为拟态
应用练习1:
老虎身上的斑纹属于哪种适应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