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我国公民教育发展历程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对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探索。对校内学 生而言,首先是重视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学习的重要 性。虽然我国现今还没有专门设置公民课,但已经 把现代公民教育融入德育以及相关课程之中,也包 括班主任组织的班会课。其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 和社会实践中渗透公民教育。学校发挥传媒和社团 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公民生活氛围,培养学生的公民 意识和公民技能。针对校外社会人士而言,主要在 以下方面进行了实践上的努力: 编写公民小册子,内 容加强案例分析; 培养和引导社区民主自治活动; 呼 吁人们积极参与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对公民进行 普法教育; 对弱势群体的维权提供法律援助; 传播公 德意识,建立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等等。
( 二) 20 世纪 80 年代后至 21 世纪前,以道德教 育为主的公民教育
改革开放后,到 21 世纪,我国的政治教育逐渐 发展为以 道 德 教 育 为 主 的“公 民 课 ”教 育。 在 这 一 时期,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初中一年级设置《公 民》课程,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
验教学大纲》( 初稿) 。其中规定的教学目的为: 通 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作一个社会主义公民必须具备 的基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社会生活准则; 逐步培 养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道德品质及高尚 的审美情趣和劳动观念; 逐步树立社会主义的法制 观念和自觉的纪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遵守民主集 中制的良好行为习惯; 具有初步的明辨是非、善恶、 美丑,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教学,学 生懂得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勇于实 践,做一 个 既 懂 道 理,又 有 良 好 行 为 习 惯 的 中 学 生。[2]272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对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 主要是以道德教育为主,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公民道 德素养,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2012 年 10 月 第 31 卷 第 10 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Oct. 2012 Vol. 31 No. 10
全球化时代我国公民教育发展历程与探索
李丹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北碚 400715)
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民教育由改革开放之前的政治教育发展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之道德教育。
收稿日期: 2012-05-22 作者简介: 李丹( 1990 ~ ) ,女,汉族,四川资阳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比较教育学。
·115·
育是一种国家意志和教育理念。北京教育科学研究 院院长时龙认为,公民教育不仅仅是针对特定人群 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教育,不仅 仅是某一学科的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公 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功能。[4]它是 反映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的同时覆盖并 引领各个教育领域发展的理念。关于公民教育的内 容,我国学者各有见地。第一,知识与技能教育的新 公民教育。 第 二,强 调 公 民 意 识 的 现 代 公 民 教 育。 第三,作为德育改革转型而来的公民教育。总体上 讲,都强调对我国公民进行政治、道德、法律、经济以 及国际理解等不同方面的全面教育,使我国公民成 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
( 三) 21 世纪全球化时代对公民教育的积极探
索 在全球化时代,面对“从世界范围看,公民教育
已经很成熟了,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游离于主流之 外”[3]的现状,我 国 学 者 着 力 于 完 善 我 国 公 民 教 育 之理论,并积极探索我国公民教育的方式方法,在理 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进 一 步 完 善 现 代 公 民 教 育 的 理 论 研 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探讨主要体现在公民教育的社会 定位以及公民教育的内容两个方面。关于公民教育 的社会定位问题,我国学者主要表达了两种观点: 第 一,公民教育是与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相关联的 教学科目或课程。此种观点是把公民教育作为特定 人群接受知识和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能教育的一部分。第二,公民教
一、我国公民教育发展历程
( 一) 新中国成立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改革开 放前之政治教育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内地实行的教育 是政治 色 彩 浓 厚 的“人 民 教 育”,而 不 是“公 民 教 育”。原因之一即为: “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语境 下的称谓,而“公 民 ”则 带 有 资 本 主 义 色 彩,遭 到 摒 弃。其二在 于 新 中 国 成 立 初 期“以 阶 级 斗 争 为 纲 ” 的政治运动席卷全国。建国初的三十年间,我国公 民教育暂时沉寂主要体现为中小学教学大纲和课程 设置偏重政治教育,忽视公民教育。新中国成立之 初的十年,中学教学计划中都列有政治课程,但没有 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不稳定,大多以通 俗读物作代用教材。直到 1959 年,教育部颁发《中 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 试行草案) 》,规定: 初中设 “政治常识课”,高 中 设“政 治 常 识”、“经 济 常 识 ”、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课。1964 年和“文革”结束后 编写的中学政治课教材,大体沿袭这个课程设置框 架。小学一直没有政治课,直到 1968 年,国家才规 定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第五年开设政治课,在形式上 也涉及了公民教育的内容。[1]
二、全球 化 视 野 下 对 西 方 现 代 公 民 教 育 的学习与借鉴
在全球化时代,公民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 必要条件,西方国家的快速发展与其对公民教育的 重视密不可分,我国应该根据本国特点对西方国家 进行学习与借鉴。
面对经济与政治的全球化发展,学习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教育的优秀成果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公民教育的有
效途径。应在认识本国公民教育之基本状况后,吸收西方教育精华,培养现代公民。
关键词: 全球化; 公民教育; 现代公民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612x( 2012) 10 - 0115 - 03
( 二) 20 世纪 80 年代后至 21 世纪前,以道德教 育为主的公民教育
改革开放后,到 21 世纪,我国的政治教育逐渐 发展为以 道 德 教 育 为 主 的“公 民 课 ”教 育。 在 这 一 时期,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初中一年级设置《公 民》课程,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
验教学大纲》( 初稿) 。其中规定的教学目的为: 通 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作一个社会主义公民必须具备 的基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社会生活准则; 逐步培 养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道德品质及高尚 的审美情趣和劳动观念; 逐步树立社会主义的法制 观念和自觉的纪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遵守民主集 中制的良好行为习惯; 具有初步的明辨是非、善恶、 美丑,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教学,学 生懂得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勇于实 践,做一 个 既 懂 道 理,又 有 良 好 行 为 习 惯 的 中 学 生。[2]272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对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 主要是以道德教育为主,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公民道 德素养,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2012 年 10 月 第 31 卷 第 10 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Oct. 2012 Vol. 31 No. 10
全球化时代我国公民教育发展历程与探索
李丹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北碚 400715)
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民教育由改革开放之前的政治教育发展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之道德教育。
收稿日期: 2012-05-22 作者简介: 李丹( 1990 ~ ) ,女,汉族,四川资阳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比较教育学。
·115·
育是一种国家意志和教育理念。北京教育科学研究 院院长时龙认为,公民教育不仅仅是针对特定人群 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教育,不仅 仅是某一学科的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公 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功能。[4]它是 反映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的同时覆盖并 引领各个教育领域发展的理念。关于公民教育的内 容,我国学者各有见地。第一,知识与技能教育的新 公民教育。 第 二,强 调 公 民 意 识 的 现 代 公 民 教 育。 第三,作为德育改革转型而来的公民教育。总体上 讲,都强调对我国公民进行政治、道德、法律、经济以 及国际理解等不同方面的全面教育,使我国公民成 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
( 三) 21 世纪全球化时代对公民教育的积极探
索 在全球化时代,面对“从世界范围看,公民教育
已经很成熟了,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游离于主流之 外”[3]的现状,我 国 学 者 着 力 于 完 善 我 国 公 民 教 育 之理论,并积极探索我国公民教育的方式方法,在理 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进 一 步 完 善 现 代 公 民 教 育 的 理 论 研 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探讨主要体现在公民教育的社会 定位以及公民教育的内容两个方面。关于公民教育 的社会定位问题,我国学者主要表达了两种观点: 第 一,公民教育是与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相关联的 教学科目或课程。此种观点是把公民教育作为特定 人群接受知识和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能教育的一部分。第二,公民教
一、我国公民教育发展历程
( 一) 新中国成立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改革开 放前之政治教育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内地实行的教育 是政治 色 彩 浓 厚 的“人 民 教 育”,而 不 是“公 民 教 育”。原因之一即为: “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语境 下的称谓,而“公 民 ”则 带 有 资 本 主 义 色 彩,遭 到 摒 弃。其二在 于 新 中 国 成 立 初 期“以 阶 级 斗 争 为 纲 ” 的政治运动席卷全国。建国初的三十年间,我国公 民教育暂时沉寂主要体现为中小学教学大纲和课程 设置偏重政治教育,忽视公民教育。新中国成立之 初的十年,中学教学计划中都列有政治课程,但没有 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不稳定,大多以通 俗读物作代用教材。直到 1959 年,教育部颁发《中 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 试行草案) 》,规定: 初中设 “政治常识课”,高 中 设“政 治 常 识”、“经 济 常 识 ”、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课。1964 年和“文革”结束后 编写的中学政治课教材,大体沿袭这个课程设置框 架。小学一直没有政治课,直到 1968 年,国家才规 定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第五年开设政治课,在形式上 也涉及了公民教育的内容。[1]
二、全球 化 视 野 下 对 西 方 现 代 公 民 教 育 的学习与借鉴
在全球化时代,公民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 必要条件,西方国家的快速发展与其对公民教育的 重视密不可分,我国应该根据本国特点对西方国家 进行学习与借鉴。
面对经济与政治的全球化发展,学习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教育的优秀成果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公民教育的有
效途径。应在认识本国公民教育之基本状况后,吸收西方教育精华,培养现代公民。
关键词: 全球化; 公民教育; 现代公民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612x( 2012) 10 - 0115 -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