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
闻
采
访
资
料
教师:叶红梅
姓名:牛国华
班级:B1203
学号:1225848014
新闻预采访:
最近走访和了解了昌吉市第七小学和昌吉州实验小学的有关情况,并且演讲与艺术协会和昌吉市第七小学建立了关于朗诵、演讲、主持人的培训活动,这使我能更近一步的了解这个学校的发展史和学校的情况,从我走进这两所小学的时候,我就已经深深的感受到这两所学校的巨大差距,从建校史上来说,昌吉市第七小学原名为城郊中心小学;2002年11月,由于城市扩容上化成立昌吉市第七小学,在2006 年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任校长,学校才有了很大的改观,在现在看上去,学校才有市直学校的样子,我去了两所校长的办公室,市七小校长办公室有两个人而且房间和我们的宿舍差不多一样大,两张桌子后,没有很大的其它的空间,但是州第一实验小学的校长办公室进门有套间进去有我们宿舍两个一样大,而且还有套间吧,办公室的办公用品都很高档,从学校的生源上来说,昌吉市第七小学百分之80是农民工,并且其中,大部分是外省的,在州实验小学,大部分都是州市领导及工薪阶层的人,所以我觉得在市七小更有新闻线索。
和史雪融老师交谈,得到的信息是,她作为班主任,遇到过,上课穿拖鞋的,脸和手有很多天不洗的,家里四口人睡一张床的,家里四口人住10平米的房子等等各种各样的情况。
我亲眼所见,一位买火车票晚了的农民工子女的入学过程。
学校基本情况:
昌吉市七小创办于1950年,原名为城郊中心小学;2002年11月,由于城市扩容上化成立昌吉市第七小学。昌吉市第七小学坐落于
昌吉市青年南路177号,学校现有大小建筑物七栋,建筑总面积8531平方米,学校占地面积40、03亩。学校现有教学班34个,学生1818名,教职工107人,教职工平均年龄36、3岁。女教师92人,男教师15人。少数民族教师23人,占全体教师21、4%。其中:中师学历6人,大专学历51人,本科学历47人。初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5人,小学讲师17人。
学校办学特色:
一、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创设德育氛围,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活动。由于工作突出,在近些年来,我校迎接了自治区、州、市党政领导对我校工作的检查指导数10余次,还承接了州级校园文化观摩现场会,并且还迎接了全州各个学校、疆内部分学校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等单位的观摩学习50余次。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及近几年取得的各项成果都赞不绝口,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9年9月我校代表昌吉州小学迎接了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一行“两基”工作督导验收,我校“两基”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赢得了陈小娅副部长的高度评价。同年,我校获得昌吉市“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二、以速滑为龙头,大力提升跆拳道、轮滑、足球、射箭、田径等项目的训练、比赛水平,努力打造自治区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传统项目速滑已连续6年在自治区、自治州名列前茅。截至目前,我校速滑队共获得自治区级、州级金牌140余枚,传统项目跆拳道2009年获自治区第一名,轮滑项目2010年在自治州比赛中获团体第一名。
三、努力加强学校军乐队、体操队、合唱队、鼓号队、舞蹈队等五大队建设。继续开展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美术等艺术特长。
我国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其中外来务工人员超过一亿,随行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工适龄子女有将近2000万,农女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20年前100万儿童失学在农村,今天100万失学在城市。
2003年,全国妇联调查发现,有100万进城农民工子女在进城后失学。
20年前,也有这么一个“100万”。当年希望工程调查,农村贫困地区有100万孩子失学。
我国有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的政策规定:
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中央编办、公安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把占流动儿童少年的绝大多数、处于弱势地位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从“流动儿童少年”群体中单独提出,突出强调,这是首次直接把政策焦点对准农民工子女。《意见》指出,流入地政府负责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要求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并提出“加强对以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为主的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意见》还明确了流入地政府教育
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机构编制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城市人民政府的社区派出机构等各职能部门,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责任。提出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筹措保障机制,规定“流入地政府财政部门要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还规定,要根据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数量,合理核定接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要求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学校要做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流入地政府要制订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除了要求“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外,《意见》还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提出“要根据学生家长务工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制订分期收取费用的办法”,以切实减轻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负担。
社会的声音
针对各地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教育界人士深感忧虑。他们认为,首先,随着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日益增多,给流入地城市的基础教育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是原来按常住人口规划的学校布局和办学规模已难以适应;二是急剧增长的流动儿童入学需求加重了地方财政负担;三是流动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