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摘要:创新思维的形成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协调统一、综合运用、辩证发展的结果,它们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接收器,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师不仅要采用灵活多变、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还要创设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情境,设计发散性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地进行设问、反问、分析错因、反思结果,帮助并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善于质疑,并将寻求结论的任务交给学生,经过长时期的锻炼,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习惯的形成,这就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一、创新思维定义
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独到、有社会意义的创新成果。创新思维主要分为四类:差异性、探索式、优化式和否定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的各种思维形式、思维习惯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习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数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作用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数学可以充分锻炼人们的创新思维的扩展,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和创新,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过程的独到性以及对学生心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对于学生的个人见解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也必然会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富和数学素养的提高而提高。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不仅在生理上急剧变化,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空前强烈。“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是每个家长所期待的,但是孩子“聪明”的最终表现在创新思维的种种体现,这是因为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善于从不同的方位思考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以及善于随机应变、善于使问题得到转化。初中数学教学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培养和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和创新思维,必然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
三、培养初中数学创新思维的途径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以应试为核心的应试教育,课堂上往往更多地体现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像是被动的鸭子,被外力塞进食物,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制约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现代以能力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课堂上要更多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求知欲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创造性思维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性能力也会得到一定提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入手,学会留白,学会给
学生留下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并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性格和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勇敢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一种宽容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能保持舒畅的心情,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和想象力。
2.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少走弯路,使学生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避免枯燥。学习数学不应依靠在题海中的遨游,而是要掌握规律,理解知识,形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运用的规律,从而对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通过课上的认真听讲,课下的复习巩固,查漏补缺,自习课的不懂就问,讨论研究,逐步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学生会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迈向成功之门。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持久保持,思维才能创新。此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归纳的好习惯,每节课、第一部分让学生小结,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集中思维使学生更快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他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3.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质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质疑,要做好这一点,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必须明确提问不仅仅是老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俗话说的好“学贵有疑,小疑小
进,大疑大进。”教师应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符合实际的质疑情景,引发学生大胆的质疑,积极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性质”的时候,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门框的对角横钉一条长方形的木板,门框就会牢固?”看似和实际生活相关简单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知识实际运用的质疑。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时,老师应以鼓励为主,循循善诱,消除学生的怯场和畏惧的心理,引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若学生回答不出或出现“冷场”局面的时候,老师应有意识的和学生互换角色,给学生关键的提示,或可以组织分组讨论后选代表做答,尝试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宽松的质疑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4.利用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学生有一种发散性思维,让这种发散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因为发散性思维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流畅性,灵活性能够帮助学生突破习惯的束缚,让人在学习中产生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流畅性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联想性思维,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联想。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这种发散性思维,主要的方式就是利用习题反复练习。数学学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勤做习题,练习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形成一种有效的技能,这也是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手段。如果想要让练习的效果达到最优化,必须要对习题进行优
化,教师要对基本题型以及变化题型进行优化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其能力的习题,突出思考训练的理念,拓宽学生们的学习思路,让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与思维发散性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5.注重发散与聚合的统一。发散思维的最大特点是思考的方向多,面广。尽管发散思维的产物多种多样、千奇百怪,但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离不开聚合思维所得的结论。因此在训练学生发散的同时,还要进行思维的聚合,也就是对发散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找出共同的本质特征,这是提高发散思维质量的归宿。实际上,创新思维的形成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协调统一、综合运用、辩证发展的结果,它们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接收器,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师不仅要采用灵活多变、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还要创设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情境,设计发散性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地进行设问、反问、分析错因、反思结果,帮助并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善于质疑,并将寻求结论的任务交给学生,经过长时期的锻炼,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习惯的形成,这就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恳茂. 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黑河学刊. 2014.
[2]李小朋. 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应用[J].科技信息.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