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d1043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7.png)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一种对玉米、蔗糖、高粱等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的农业害虫。
玉米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幼虫在作物叶片上挖食达到越冬的目的,使叶片变黄、枯死,并进一步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玉米螟幼虫还会在作物茎部钻网,引起茎部机械破坏,甚至导致作物秆腐烂断裂。
玉米螟的危害特点是发生时期早、繁殖力强、危害部位多,且易出现草地亮绿、高黄化等抗草甘膦胁迫现象。
及时有效地防治玉米螟对于保证玉米等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玉米螟的危害,农业专家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除杂草:及时清除田间的秧苗和野生植物,减少玉米螟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为农作物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2. 合理施肥:玉米螟喜欢富含氮元素的植物,因此在施肥时要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适量增加磷、钾等元素的施用,保持作物营养平衡,降低玉米螟对作物的吸引力。
3. 旋耕制度:采用适时的旋耕措施,可以破坏玉米螟的越冬条件,减少害虫的滋生量。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虫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引进寄生性蜱螨、病毒等天敌对玉米螟进行控制,或者培育放养捕食玉米螟幼虫的昆虫,如蜘蛛、蜈蚣等。
5. 化学防治:对于玉米螟危害较严重的情况,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措施。
选择安全、低毒的杀虫剂,按照标准剂量喷洒,并注意药剂使用的正确方法和剂量,以避免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6. 轮作栽培:玉米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传代力,通过合理的轮作栽培,可以打破害虫的生活环境,减少害虫种群密度和危害程度。
玉米螟对农作物的危害严重,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防治玉米螟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措施,通过清除杂草、施肥、旋耕制度、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轮作栽培等方法综合使用,才能有效地减轻害虫危害,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如何控制玉米的玉米螟害虫
![如何控制玉米的玉米螟害虫](https://img.taocdn.com/s3/m/b96e65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b.png)
如何控制玉米的玉米螟害虫玉米(学名:Zea mays),被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
然而,在玉米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受到玉米螟害虫的侵害,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玉米螟害虫,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控制方法。
一、生物防治1. 天敌引入:引进天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防治玉米螟害虫的方法。
例如,一些寄生性天敌,如福士小蜂和华蚜蜂,可以寄生于玉米螟卵或幼虫上,从而控制害虫数量。
2. 斩草除根:定期对田间杂草进行割除和清除,可降低玉米螟害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其滋生和繁殖的机会。
3. 植物提香法:在玉米田里种植一些具有驱避玉米螟害虫效果的植物,如姜、葵花等,利用其挥发出的气味来驱避害虫。
二、化学防治1. 农药喷洒:采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是一种常见的玉米螟害虫化学防治方法。
农药的选择应根据玉米螟害虫的发展阶段进行,包括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2. 化肥施用:适当的施肥可以改善玉米的抗虫能力,减轻玉米螟害虫的危害。
特定的肥料成分和施用时间可增加玉米对螟害虫的抵抗力。
三、物理防治1. 黄板诱捕:在田间挂放黄板诱捕器,使用特殊的颜色和黏性,吸引玉米螟害虫粘附其上,起到捕捉和控制害虫数量的作用。
2. 覆膜栽培:采用覆膜栽培可减少玉米螟害虫的入侵。
覆膜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玉米生长,还可以防止害虫接触玉米植株。
四、农业管理措施1. 混作轮作:合理进行混作轮作可以减轻玉米螟害虫的危害。
通过在同一地块上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打乱害虫的生命周期,减少害虫对玉米的威胁。
2. 及时清除虫源:在发现玉米螟害虫的蛀食痕迹时,及时清除受害玉米植株和附近的虫源,避免害虫扩散和病害传播。
综上所述,控制玉米螟害虫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和农业管理等多个方面。
合理选择和运用上述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可有效地控制和减轻玉米螟害虫的危害,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41916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3.png)
玉米螟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玉米害虫,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农民和农业专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进行防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玉米螟防治方法。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或微生物来控制玉米螟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式包括引入天敌和使用昆虫寄生虫。
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如蜘蛛、杨梅蜂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使用昆虫寄生虫如微小寄蝇等,它们会在玉米螟的体内产卵,幼虫孵化后会侵入玉米螟体内并寄生,从而控制玉米螟的繁殖。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农药来控制玉米螟的方法。
可以根据玉米螟的生命周期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
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有喷洒、熏蒸和土壤处理等。
喷洒农药是最常见的方式,通过喷洒农药来杀死玉米螟的成虫和幼虫。
熏蒸是将药剂蒸发到空气中,通过空气中的药剂来控制玉米螟。
土壤处理是在播种前将农药施入土壤中,以控制玉米螟的幼虫。
3. 混合防治混合防治是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例如,可以先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玉米螟的数量,然后再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来杀死剩余的玉米螟。
这种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的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4. 自然环境调控自然环境调控是通过合理调整农田环境和种植方式,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例如,可以采取轮作制度,将不同作物轮流种植,以减少玉米螟的繁殖和传播。
同时,还可以采取适合的间作方式,如种植一些对玉米螟有抑制作用的植物,来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5. 灾后处理在发生玉米螟灾害后,及时采取灾后处理措施也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通过清除被玉米螟感染严重的植株、收集和销毁蛹和幼虫等方法,降低玉米螟的繁殖和传播。
此外,还可以进行地面清理、灭虫处理等工作,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程度。
总结:玉米螟是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害虫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十分重要。
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混合防治、自然环境调控和灾后处理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和危害程度,保障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玉米螟的化学防治
![玉米螟的化学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bfb3bd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4.png)
玉米螟的化学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叶末期防治:在心叶末期,即玉米螟幼虫孵化并潜入心叶丛为害的时期,可以使用药剂喷施或颗粒剂丢心的方法进行防治。
具体可选用
2.5%敌百虫颗粒剂沾心叶,每公斤500-600珠,或者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按1:50混细土配成毒土,每株2克撒入心叶。
此外,还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注露雄期的玉米雄穗,或使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等方法进行防治。
2. 药剂喷雾防治:在玉米螟幼虫3龄前,即玉米心叶末期,使用超低量电动喷雾器把药液喷施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以杀死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
可用的药剂有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悬浮剂)、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悬浮剂(福奇悬浮剂)、9.4%高效氯氟氰菊酯+12.6%噻虫嗪微囊悬浮-悬浮剂(22%阿立卡微囊悬浮-悬浮剂)、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亮泰悬浮剂)和24%甲氧虫酰肼(雷通悬浮剂)等,用量分别为10毫升/亩、25毫升/亩、25毫升/亩、40毫升/亩和40毫升/亩。
3. 药剂灌心或撒施毒土:在心叶末期,每亩用50%巴丹10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或灌于心叶内。
也可以用25%增效杀虫双水剂1公斤加水5公斤加细砂土25公斤配制成颗剂,每亩10公斤施于心叶进行防治。
或者使用含有辛硫磷等成分的颗粒剂配土防治成虫,在7月中上旬防治幼虫。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虽然可以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但也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避免超量使用或滥用,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同时,也可以考虑采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玉米螟虫的防控技巧
![玉米螟虫的防控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be0ae0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7.png)
注意安全使用农药
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在防控玉米螟虫时,应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对环 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范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正确配药、施药,避免农药中毒事 故的发生。
合理安排施药时间
在玉米螟虫发生高峰期前施药,能够更好地控制虫害,同时避免农 药残留。
注意保护天敌
玉米螟虫的防控技巧
汇报人:可编辑
xx年xx月xx日
• 玉米螟虫的概述 • 玉米螟虫的防控方法 • 玉米螟虫防控的注意事项 • 玉米螟虫防控的未来展望
目录
01
玉米螟虫的概述
玉米螟虫的分布与危害
分布
玉米螟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 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
危害
玉米螟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 ,幼虫在玉米植株内取食,导致 玉米叶片枯黄、茎秆折断和产量 降低。
保护鸟类等天敌
01
鸟类是玉米螟虫的天敌之一,可以通过设置鸟巢、提供食物等
方式,吸引鸟类到田地中捕食螟虫。
保护寄生蜂等昆虫天敌
02
寄生蜂是另一种重要的玉米螟虫天敌,可以通过释放寄生蜂来
控制虫害。
避免使用对天敌有害的农药
03
选择对天敌毒性低的农药,保护天敌的生存和繁殖。
注意环境友好
减少农药使用量
通过科学防控措施,如农 业防治、生物防治等,减 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对环 境的污染。
02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 研发高效、环保、低成本的玉米 螟虫防控技术,如新型生物农药 、天敌昆虫等。
提高农民防控意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加强农民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玉 米螟虫防控的认识和意识,让他们了 解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和优势。
简述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简述玉米螟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d5fb82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a.png)
简述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玉米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对玉米的幼苗、叶片、苞片、穗部等都具有破坏性。
为了防止和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方法:
1. 农艺措施:选择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适当调整播种时间,避免幼苗期与玉米螟高发期重叠,减少害虫的损失。
2. 栽培方式:采用密植或留缺播种的方式,增加植株之间的竞争,降低玉米螟的危害程度。
3. 粘虫灯诱捕:在玉米田中设置粘虫灯,利用光线吸引玉米螟成虫,然后粘住害虫,减少其数量。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玉米螟的繁殖和发展。
可以引入天敌如寄生蜂、蜘蛛等,或利用玉米蚜的寄生性病菌进行防治。
5. 化学防治:在玉米生长期适时使用农药喷洒,如选择对玉米螟具有高效杀虫活性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但需要注意使用农药的剂量、方法和安全间隔期等,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综上所述,综合运用上述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玉米螟危害,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ee60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3.png)
玉米螟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处理秸秆,消灭越冬虫源。
收获后将有虫的玉米秸秆用作燃料或铡碎沤肥。
用作工业原料的秸秆、穗轴当年用不完的,要封垛存放,隔年使用。
②设置诱集田。
利用雌蛾喜好高大植株产卵的特点,春播时在正常播期前1个月种植小面积早播玉米作诱集带,诱集成虫产卵,使用高效农药一举歼灭。
③结合田间管理清除虫源。
如利用间苗、定苗及果菜类的整枝打杈清除有虫卵或幼虫的植株,集中销毁。
④选用非玉米螟寄主进行间作。
在一些地方习惯使用玉米与辣椒间作,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但有时躲过了病毒病,却加重了玉米螟对辣椒的为害,应注意避免。
2、生物防治2.1以菌治虫即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白僵菌进行处理,方法有两种:①于心叶中期(玉米螟卵处于孵化初期至孵化盛期)施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消灭幼虫。
颗粒剂可以自行制作,白僵菌颗粒剂是将每克50-500亿的白僵菌孢子粉500g 与过筛煤渣5kg拌匀,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是将苏云金杆菌乳剂15mL同砂粒3.5kg拌匀制成,每株用2g施入玉米心叶内。
此外每亩用白僵菌粉250g与陶土750g混合喷粉,也可达到较好的防效。
②早春使用白僵菌封垛,即在越冬幼虫化蛹前用白僵菌对寄主秸秆根茬进行喷粉封垛,用量为每平方米100g。
2.2以虫治虫即利用自然或释放的赤眼蜂消灭玉米螟。
为了提高田间自然赤眼蜂的寄生率,可采用增加间作物的方法。
例如在玉米田内间作绿豆,可增加赤眼蜂的数量。
此外,利用人工释放赤眼蜂方法防治玉米螟,即在越冬代幼虫孵化率达到20%-30%后的第11天放第1次蜂,以后每4-5d(天)放1次,连续放3次。
放蜂量为每亩15000-30000头。
3、化学防治目前最为普遍的方法是在玉米心叶末期施用含有化学农药的颗粒剂。
颗粒剂可使用市售的制成品,如0.1%氯氟氰菊酯颗粒剂,每株施用0.16g;3%辛硫磷颗粒剂,按1∶15拌煤渣后,每株施用2g;1.5%辛硫磷颗粒剂,每株施用1g;5%杀虫双颗粒剂,每亩用200g与细土4kg拌匀后撒施。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7篇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dc1f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3.png)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7篇第1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和其他禾谷作物,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损失。
玉米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造成玉米产量下降。
玉米螟在玉米苗期和抽雄期为害比较严重,会导致玉米植株受损,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使玉米的产量大大降低。
二、影响玉米的品质。
玉米螟会在玉米穗内产卵,导致玉米穗内部虫蛀,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甚至引起霉变,使玉米无法食用。
三、传播病害。
玉米螟在为害玉米的过程中,还会传播一些病原体,导致玉米感染严重的病害,加重玉米的损失。
针对玉米螟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一、生物防治。
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比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天敌可以有效地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二、机械防治。
可以在玉米田间颗粒布设诱捕器,诱捕器中添加一些诱虫剂,可以吸引玉米螟,起到一定的捕捉效果。
三、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农药喷洒在玉米植株上,杀灭玉米螟,减少其危害。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四、合理农业措施。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农业措施,比如轮作、间作、深翻土壤等措施,减少玉米螟的滋生环境,降低其数量。
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玉米和其他禾谷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但只要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就能有效地减少其危害,保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认真对待玉米螟的防治工作,共同保护农田作物,实现丰收。
第2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以玉米为食的害虫,其危害性极大,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小型昆虫,成虫体长约8-12毫米,前翅呈淡黄色,后翅呈棕色。
幼虫呈白色或淡黄色,头部较大,体侧具有黑色横纹。
玉米螟孳生在玉米叶片、茎和穗部,主要以玉米植株的幼苗、叶片和果实为食,造成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发黄枯萎、果实被啃食腐烂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给玉米种植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58e9b3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5.png)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玉米螟防治方法: 1. 生物防治:使用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繁殖和发展。
常见的天敌包括寄生性蜂类和捕食性昆虫,如天牛、蜻蜓等。
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天敌或者利用天敌繁殖的方式进行生物防治。
2.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来消灭玉米螟。
常见的农药有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
使用农药时要注意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对人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轮作休闲:在连作地或者玉米田旁边种植休闲作物,如红薯、蔬菜等,可以减少玉米螟的滋生和传播。
4. 清除秧苗:玉米螟常常在玉米秧苗上滋生,及时清除受害的秧苗,以减少玉米螟的繁殖量。
5. 增加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可以减少玉米螟的寄生和繁殖。
6. 使用陷阱:在田间设置玉米螟的诱捕器,如黄色粘虫板,可以吸引和捕获玉米螟,减少其数量。
7. 种植抗虫品种:选择抗虫品种的玉米,可以减少受到玉米螟的侵害。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玉米螟防治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bde522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3.png)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严重危害作物的害虫,给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生物防治措施1.引入天敌:可以引入一些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繁殖和传播,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
这些天敌可以帮助减少玉米螟的数量,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2.利用微生物:可以利用一些微生物来防治玉米螟,如利用病毒、细菌等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这些微生物可以对玉米螟产生致病作用,从而减少其数量。
二、物理防治措施1.陷阱诱捕:可以设置一些玉米螟的诱捕器具,如黄色粘板、玉米螟性信息素等,来吸引玉米螟进入陷阱并粘住它们,起到减少玉米螟数量的作用。
2.机械控制:可以采用人工拾虫、打虫机等机械手段对玉米螟进行控制。
这些机械手段可以有效地将玉米螟从玉米植株上清除,减少其危害。
三、化学防治措施1.选择合适的农药:可以根据玉米螟的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的农药有杀虫剂、杀螟剂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2.合理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或频繁使用。
合理使用农药可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提高防治效果。
四、栽培管理措施1.合理轮作:玉米螟有一定的寄主选择性,可以通过合理轮作来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在玉米田中间隔种植一些不适合玉米螟生长的作物,如豆类、油菜等,可以降低玉米螟的数量。
2.及时清除病虫害残体:及时清除病虫害残体和杂草,可以减少玉米螟的栖息地,避免其大量繁殖和传播。
3.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玉米田的田间管理,如松土、中耕、追肥等,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栽培管理等多种方法。
在实际防治中,应根据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和防治需求,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玉米螟数量和减轻其危害的目的。
同时,还应注意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以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07f6f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1.png)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的幼苗和穗部,给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将就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螟的发生特点1. 发生季节玉米螟主要在夏季发生,一般在5月至9月间为主要发生期。
而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适宜,玉米螟的发生时间会更早,发生期更长。
2. 发生区域玉米螟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发生,但以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为主要发生区域。
以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生最为严重。
3. 卵期玉米螟的卵期一般为5-7天,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卵期可缩短至3-4天。
在这段时间里,卵在玉米叶片的背面或穗部附近产卵,卵量较大。
4. 幼虫期玉米螟的幼虫期长约20-30天。
幼虫孵化后,会穿入玉米叶片或穗部进行食害,导致叶片黄化、干枯,甚至导致玉米穗不育。
5. 蛹期玉米螟的蛹期大约为10-15天,蛹在土壤中或玉米叶片中蛹室中完成发育。
二、玉米螟的防治方法针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采取定期喷雾杀虫剂的方法进行防治。
常用的杀虫剂有敌敌畏、百菌清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喷施农药的时间要选择在玉米螟发生的早期,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天敌、捕食者、寄生者等生物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对有机农业较为适用。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
3. 化学预防化学预防主要是在玉米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玉米螟卵的数量。
一般采用有机磷类杀虫剂或氯化砜等进行土壤消毒,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螟的发生。
4. 生态法防制生态法防制是利用玉米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的优势,通过植物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玉米螟的数量。
例如在玉米田中栽种一些芳香植物,可以释放出一些芳香物质,使玉米螟的触角和嗅觉受到刺激而避开。
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5a168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5.png)
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其幼虫在玉米抽雄前主要聚集在心叶内为害幼苗,叶片抽出后呈现横排小孔,或在即将抽出的雄穗为害。
抽穗后蛀入果穗或茎干,造成缺粒、空秕,茎干往往在蛀孔处被折断。
老熟幼虫多在玉米茎秆、穗轴等处越冬。
防治方法:用辛硫磷或敌百虫1公斤与砂土250-300公斤拌土12.5公斤制成颗粒剂撒于心叶,用量每亩15公斤。
同时要掌握好防治时期,第一次在玉米拔节后,抽出心叶上出现排孔时用药。
第二次在抽雄前大喇叭口时期用0.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4公斤(每株1.5-2克),撒于玉米心叶中。
在结穗初期可用50%敌敌畏0.5公斤兑水10公斤用刷子沾药液轻轻涂抹于苞叶上部及花丝上,也可在花丝开始萎蔫时用敌百虫或50%敌敌畏乳剂1公斤兑水600-800公斤滴于果穗花丝基部(劈去枯萎花丝后再滴),每斤药液滴300个果穗,可有效防治果穗受害。
此外,收获后玉米秆和穗轴可用作大牲畜饲料,或铡碎堆捂肥料,消灭其越冬场所,可抑制虫情发展。
- 1 -。
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fb8b2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5.png)
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害虫,对玉米等谷物作物造成严重破坏。
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虽然有效,但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生物防治成为一种更为可持续和环保的玉米螟防治方法。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一、天敌的利用天敌是指以玉米螟为食物或寄生宿主的其他生物。
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一种常用的天敌是寄生性昆虫,如粉蝨蜂。
粉蝨蜂会寄生在玉米螟体内,使其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
此外,瓢虫、蚜虫、草地贪夜蛾等天敌也可以被引入农田进行玉米螟防治。
二、植物的利用植物在生物防治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玉米螟的拮抗植物。
拮抗植物是指具有抑制玉米螟生长和繁殖能力的植物。
例如,在玉米田中种植韭菜、茴香等植物,可以有效地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此外,一些植物具有发出诱捕信息素的能力,如黄花菜,可以吸引玉米螟,从而降低其对玉米的危害。
三、昆虫性肥料的利用昆虫性肥料是指以昆虫尸体、残骸等为原料制成的肥料,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
昆虫性肥料不仅可以改良土壤,提高植物生长的营养状况,还可以吸引天敌,如蚂蚁、瓢虫等,进一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综上所述,生物防治作为一种可持续和环保的玉米螟防治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利用天敌、拮抗植物和昆虫性肥料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减轻其对玉米等作物的危害。
这不仅能保护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还能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积极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8d0a6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5.png)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和玉米穗,给玉米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的威胁。
在玉米生长期间,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成为玉米种植户和农业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
一、玉米螟的发生特点玉米螟是一种以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期完全变态的鳞翅目昆虫。
幼虫期是该害虫为害玉米的主要阶段,玉米螟主要以玉米叶为食,在叶片内做网状的蛹室,成虫期内主要以野外糊涂、搜索食物、交配产卵等活动。
玉米螟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比较苛刻,一般在20-30℃的温度下,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发育速度最快。
玉米螟以雌蛾产卵为主,雌蛾寿命约7-10天,产卵量比较大,一只雌蛾一生可以产卵200-300枚。
玉米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速度非常快,对玉米的危害也非常严重。
二、玉米螟的防治方法1. 清理田间杂草田间的杂草是玉米螟比较喜欢滋生和繁衍的地方,田间如果有大量的杂草不仅会给玉米的生长带来影响,还会为玉米螟提供滋生的场所。
玉米生长期间要经常清理田间的杂草,不仅可以保持玉米的生长,还可以减少玉米螟的滋生数量。
2. 合理施肥玉米螟的发生和繁殖与玉米植株的健康和生长状况有关,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养分含量及抗逆性,降低玉米受害的概率。
合理施肥还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 多样化种植多样化种植是指在同一地块内种植多种农作物,防治玉米螟,可以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减少单一种植降低害虫危害的几率。
多样化种植还可以有效的控制害虫的滋生。
4. 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不断被育成。
种植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受害的概率,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5.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动植物来控制害虫的滋生。
可以通过种植一些对玉米螟有天敌作用的植物,或者引入一些对玉米螟有天敌作用的昆虫,来控制玉米螟的滋生。
6. 合理使用农药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对玉米螟有防治作用的农药,如杀虫剂等。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7f07d5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8.png)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对玉米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的害虫,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玉米螟防治方法: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蜂等自然捕食者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例如,可以引入寄生蜂来寄生玉米螟的幼虫,从而限制害虫的增殖。
2. 轮作和间作:玉米螟容易在同一块地上积累,并且对连续种植的玉米更容易造成危害。
因此,适当进行轮作和间作,种植其他对玉米螟有抑制作用的作物,可以减少害虫的数量。
3.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来进行喷洒,如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
在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4. 机械防治:定期检查田地,及时移除被玉米螟侵害的叶片,并摧毁害虫的卵和幼虫,以减少害虫的数量。
5. 增强抗性品种:选用具有较高抗玉米螟能力的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害虫的危害。
6. 合理施肥和灌水:适量施肥和灌水,保持玉米植株的健康状态,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从而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玉米螟防治方法,实际防治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害虫的发生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35cf3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7.png)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玉米螟又叫钻心虫,除危害玉米外,还危害谷子、高粱、棉花、向日葵等多种作物。
一般发生年份使玉米减产10%-15%。
下面我们介绍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一、处理越冬寄主的方法玉米螟的幼虫主要在玉米、高粱、谷子等秸秆和玉米穗轴内越冬,在4月底玉米螟羽化前,要将这些秸秆沤肥或作燃料处理,或把玉米秸秆密封,彻底消灭玉米螟越冬幼虫。
二、玉米螟的药剂防治方法玉米螟的防治适期在产卵盛期后3-5天,或在心叶期有虫株5%-10%,穗期有虫株10%时进行防治。
1、心叶期防治一般采用颗粒剂防治,用05%的1605颗粒剂,即50%的药液1千克,加水20千克,混合100千克煤渣。
一般1千克颗粒剂可撒施玉米500株。
2、抽穗期防治如因防治失时,或因卵高峰落在抽穗期,以致玉米螟幼虫钻入果穗苞内,可以用药液灌顶法防治,即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600倍液,滴于雌穗花丝基部,每千克药液可灌注玉米300-400穗。
3、穗期防治采用穗期扑粉法,即在玉米吐丝盛期,在穗基部和穗顶部扑1.5%甲基1605粉剂。
也可以采用剪花丝抹药泥法,剪花丝时间要掌握在吐丝盛期后、花丝枯萎时进行。
两人一组,一人在前专剪花丝,齐穗轴顶端剪去,将剪去的花丝、苞叶带出田外集中沤肥;另外一人用小刷沾药泥抹在穗顶的剪口上。
药泥的配制是用90%的敌百虫加水300千克,兑土掺匀成稀糊状。
三、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常用的有赤眼卵蜂防治,每亩释放2万头赤眼卵蜂防治玉米螟卵;或利用草蜻蛉、食卵瓢虫捕食玉米螟卵。
菌剂防治是利用7216杀虫菌1:50的炉灰渣制成颗粒剂,在玉米抽穗前每亩施用5千克。
此外,用白僵菌、青虫菌、杀螟杆菌防治玉米螟幼虫,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5f3352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0.png)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玉米螟在玉米生长期间主要以幼苗、叶片和穗部为食,造成玉米生长受阻、产量减少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玉米减产现象。
对玉米螟的危害及其防治至关重要。
一、玉米螟的危害1.对玉米生长的直接危害:玉米螟幼虫主要以玉米叶片和穗部为食,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玉米植株长势不好,生长缓慢,影响产量。
2.传播玉米病害:玉米螟在为害玉米时还会向叶部注入毒液,使受害部位变软,这样就为一些病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导致玉米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3.影响食品安全:玉米螟在玉米的储存过程中也会对玉米进行咬食,导致玉米霉变、霉菌感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和食品安全。
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对玉米螟进行控制。
比如大蚜茎蜂、尺蠖寄生蜂等,通过释放这些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2.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专门针对玉米螟的化学农药,如除虫脒、拟除虫菊酯、氟氯氰菊酯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3.栽培操作:采取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如适时施肥、灌溉、疏花授粉等,都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4.机械防治:定期利用人工手段进行玉米螟的清除和控制,比如用网袋包裹玉米穗部,或者使用粘虫板等方式来捕捉玉米螟。
5.生态防治:在玉米田周围种植一些有香味的花卉,如马鞭草、风车草、迎春花等,可以吸引一些天敌和益虫,对玉米螟进行生物防治。
玉米螟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在防治玉米螟的过程中,要综合利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栽培操作、机械防治和生态防治等多种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增强玉米的抗病虫能力,保障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确保粮食安全。
关于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于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10ee0b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9.png)
关于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措施玉米螟是玉米上常见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以幼虫为害,直接咬食玉米叶片、茎秆和玉米穗,严重时可能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综合防治玉米螟,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农田选择:选择生长条件较好、土壤肥沃的农田种植玉米,这样可以提高玉米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玉米螟的发生风险。
2.种植抗虫玉米品种:选择抗玉米螟的品种进行种植,这些品种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可以减轻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程度。
3.种植早熟品种:通过选择早熟品种及时收割,减少玉米螟寄生的机会,防止玉米螟在玉米上繁殖和传播。
4.多样化种植:在农田中央空地或周围种植其他作物,如大豆或花生等,可以降低玉米螟对玉米的侵害。
因为玉米螟对单一作物的侵害较大,当农田中有不同种植作物时,玉米螟较难大量寄生于玉米上。
5.清除玉米上的杂草:杂草提供了玉米螟繁殖的环境,及时清除农田中的杂草,减少玉米螟的滋生和寄生。
6.推行化学防治:在玉米螟发生较严重的农田中,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喷洒。
7.采用陷阱捕捉:在农田周围设置玉米螟的性诱剂陷阱,吸引玉米螟进入陷阱,并通过集中处理陷阱中的玉米螟,减少它们对玉米的危害。
8.生物防治: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例如使用苏镇酯来防治玉米螟幼虫。
苏镇酯是一种影响昆虫幼虫的生长激素类似物质,可以控制玉米螟的繁殖和发育。
9.灌溉管理:合理进行灌溉,控制土壤湿度,减少玉米螟在土壤中的孵化和繁殖。
10.定期观察:定期观察农田中的玉米螟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玉米螟的大面积侵害。
总之,综合防治玉米螟需要多方面的措施配合,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种植管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等。
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玉米螟的危害,保证玉米正常的生长和产量。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8篇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54f5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c.png)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8篇第1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生长发育的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在玉米的叶片、茎部和果实上,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我们首先要了解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科学防治方法。
玉米螟主要发生特点:1.季节特点:玉米螟主要在春季和夏季繁殖生长,冬季则处于休眠期。
2.取食特点:玉米螟主要取食玉米的叶片和茎部,同时也会侵袭玉米果实,导致玉米生长发育不良。
3.生殖特点:玉米螟以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完成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取食对象都有所不同。
4.气候适应性强:玉米螟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强,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而且对光照和温度的变化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例如利用天敌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以达到防治的效果。
2.化学防治: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使用相应的杀虫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生物技术防治:通过遗传改良和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对玉米螟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从而在基因层面上解决玉米螟的危害问题。
4.农艺措施:采取合理的玉米种植密度、施肥和灌溉管理方法,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玉米螟的发生。
针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生物技术防治以及农艺措施来综合防治玉米螟的危害。
在实际防治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进行科学施策,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手段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玉米螟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有效控制玉米螟的数量,保障玉米的稳定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第2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作物的害虫,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备受农户关注。
下面将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广大农友有所帮助。
一、玉米螟的发生特点1. 发生特点玉米螟是一种以幼虫为害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的茎、叶和果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玉米螟的为害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高发性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幼虫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
水果玉米最容易发生玉米螟危害,原因是水果玉米甜度高。
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在玉米大喇叭期取食心叶,造成作物"茬叶",抽穗后钻蛀穗柄和茎秆,使被害植株营养和水分运输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雄发育不良,影响结实。
玉米螟虫的大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即与6月下旬~8月下旬雨水多少有关。
如果雨量少,气温高,玉米螟发生受限制,有的农民采取措施,防效不明显,因为本来就没有大发生。
反过来,如果这段时间雨水较多,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玉米螟发生和为害,这样条件下,采取措施防治玉米螟,可以较大程度降低玉米螟为害,防效达70%~80%。
2.玉米螟的发生特点
2.1生活史
地理位置不同,地势和气温不同,发生代数也不同。
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代,第1代幼虫在6月中旬盛发,为害春玉米的心叶;第2代幼虫在7月中旬盛发,为害夏玉米心叶、春玉米穗;第3代在8月中旬~9月上旬,为害夏玉米穗。
最后玉米螟均以末代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次年生长季节开始化蛹、羽化。
2.2习性
成虫大多在夜间活动,有强烈性诱性和趋光性。
成虫产卵对植株高度有选择性,高大茂密的玉米田块玉米螟产卵多,受害严重;幼虫具有趋糖、趋湿、趋触性。
幼虫经过几次蜕皮,老熟后在被害部位化蛹。
3.发生原因
3.1气候条件
湿度对玉米螟的影响最大。
相对湿度越大,产卵量越大,当空气湿度为80%时产卵量达到高峰。
干旱环境不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温差大于12℃时,对玉米螟的发生也极为不利。
3.2越冬基数越冬基数的大小与越冬寄主秸秆和穗轴的残存量以及茎秆含有的越冬虫量有很大关系。
越冬基数越大,春季幼虫成活率越高,第1代发生为害越严重。
3.3天敌玉米螟可被许多天敌捕食和寄生。
如赤眼蜂对玉米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赤眼蜂数量大、寄生率高时,第3代玉米螟发生就不会严重;若赤眼蜂发生偏晚,则往往不能控制第3代玉米螟的大发生。
3.4玉米品种的抗螟性不同玉米品种有不同的抗螟性,这与品种中含有的抗螟素多少有关。
同一品系生育后期抗螟能力降低。
一般说来,硬粒型品种较马齿型品种抗螟性强。
4.防治措施
4.1农业防治
玉米螟幼虫是在玉米和高粱的秸秆和茬子中越冬,采取烧柴、封垛等方法处理越冬寄主,是减少虫源的基本措施。
一般用白僵封垛,用80亿孢子/g以上的菌粉加10倍细土,用量是100g/m2,用喷雾或手撒均可。
4.2生物防治
现在推行的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既对人、畜、作物安全,对环境无污染,又不伤害天敌,是防治玉米螟的主要措施。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利用赤眼蜂产卵于寄主害虫卵内完成发育而消灭害虫卵的一项技术。
6月中旬在放蜂区定点调查玉米螟的蛹、羽化程度,当玉米螟化率达20%时,向后推10天为第一放蜂时间,5天后进行第二次放蜂,让这两批蜂寄生于卵盛期前与产卵盛期的玉米螟卵。
每亩放蜂1.5万头,第一次放蜂7000头,第二次放8000头。
放蜂时,每亩选一个放蜂点,根据每亩放蜂量,将蜂卡撕成小块,每点1块。
放蜂时每一小块卡用牙签别在玉米中部叶片打弯处的背面,防止雨淋。
放蜂时,地边、地头、上风头可适
当加多点数。
4.3化学防治
这是一项在生物防治玉米螟不方便时采取的一项措施,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杀螟灵1号颗粒剂、0.3%辛硫磷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或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每亩用50~60kg 的药液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