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的步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建设的步骤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以企业战略为核心,信息化建设过程应该是一个在企业战略指导下的持续改善的过程。如图1所示,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需求分析、选型采购和系统实施。三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结果都会直接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图1 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

1)根据企业战略确定系统建设的预期目标。

2)确定系统建设的主体内容、时间计划、资金预算等整体框架。

3)通过对管理组织流程的梳理,形成详细的管理改善和需求分析文档。

选型采购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

1)根据第一阶段成果确定技术路线,确定选型供应商。

2)供应商根据需求文档提交项目建议书,并组织产品演示。

3)通过评审或招标等方式确定最终产品供应商,并签订合同。

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

1)结合需求文档与实施提供方共同制订实施方案。

2)进行相关人员培训、系统配置及试运行。

3)系统上线、后续维护及调整。

实践表明,很多企业在规划及选型阶段和实施阶段会选择不同的咨询合作伙伴,这种做法会导致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由于实施方对前期需求把握不准确,造成实施与需求分析脱节,使实施偏离预先的目标,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在系统的实施阶段应该由前期完成需求分析的咨询合作伙伴作为监理,全程参与实施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将前期成果和知识顺利转移到实施阶段,又可以保证企业控制实施方向与项目初期设定的建设目标保持一致。

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是通过管理咨询的前期介入,帮助企业梳理当前的组织、流程,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订信息化的整体方案,并通过深入的需求提炼,帮助企业定义信息化系统的需求文档,作为后续信息化系统选型和实施的基础。

需求分析阶段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第1步:成立项目组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能否成功。信息化建设是管理与IT技术的结合,管理是核心和基础,IT技术是工具和手段。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合理可行的项目目标、范围和需求,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信息化项目成功的关键,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成立两个小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一般由有决策权的高层领导组成,负责项目各里程碑阶段的评审、重要事项审批确认,并提供决策层对于项目推动过程中的各种管理支持。

工作小组一般由咨询顾问、关键业务人员和有经验的IT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开展项目各阶段具体的工作。

第2步:确定项目范围及目标

项目组成立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界定项目的目标及其涉及的业务范围。只有制定了明确可行的项目目标和范围,才能避免项目

进展过程的盲目性,避免造成浪费和重复劳动。

可以通过回答诸如下列的问题来设定项目目标和范围:目标信息系统如何跟企业现有的战略相结合?

目标信息系统如何与企业现有的IT战略或整体规划相结合?

目标信息系统要解决哪些主要业务问题,能否定义一系列可以量化衡量的指标来判定项目成功与否?

待解决的业务问题中,哪些业务环节及其相关的业务部门要参与到项目中来?

项目目标和范围的确定需要企业内部从高层领导到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业务人员反复沟通和协调。

第3步:现场调研

通过现场调研获得必要的信息和数据资料,对企业有一个完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现场调研的方式通常采用一对一的访谈,咨询顾问会制订详细的调研计划和针对不同人员的访谈提纲,并提前将提纲发放给被访谈对象。

调研的内容一般包括:

企业的基本情况。

战略态势。

企业文化。

组织结构。

商业模式。

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已有规划。

项目范围内的基本业务流程。

第4步:分析、判断制订规划

完成现场调研之后,项目小组通过整理、分析、判断,根据已掌握的企业基本情况,综合考虑企业现状、战略及现有业务流程中急需利用IT手段解决的重要业务问题,提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信息化的原则、范围、目标和具体内容。

软、硬件技术路线。

阶段划分和计划安排。

初步费用预算。

确定信息系统规划方案通常需要几轮的沟通过程。权衡近期与长远利益,投入与收益,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5步:深入调研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一个以管理改善为先导的过程,根据自身需要量体裁衣,而不能一味地照搬所谓的“最佳实践”。

(1)先进理论只能指导而不能套用

毫无疑问,目前被广泛鼓吹的管理软件蕴涵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但是,管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改善的过程,如果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没有做扎实,而强行将所谓的先进管理理念引入企业,这种空中楼阁式的美景只会昙花一现,终将不能提

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什么许多企业在引入MRP/财务信息时,其中的计划功能往往束之高阁?因为它没有积累,许多参数难以确定,经济批量采购模型难以确定;它的管理不够规范,生产计划屡被打乱,生产订单屡被调整,物料清单屡被修改。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不着手解决,财务信息中的先进管理思想无法注入企业“混乱的思维”。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历史也表明,信息化是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决定了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方式,才是明智之举。

(2)信息化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不可避免

“信息化对企业管理是一场革命”并非是虚言,技术的应用普遍地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方式。正如引入了新的生产线,工作中心、小组分配、工艺流程等都得改变一样,实现管理信息化也会对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流程、人员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毕竟,在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并不是为了模拟手工的管理过程,否则就会使它的效果大打折扣。依据管理系统的互动性原则,作为新加入管理系统中的活力元素,信息技术本身所蕴涵的特质势必要激发系统中的其他元素作出相应的改变,通过相互协调来促进系统整体效能的提高。在手工管理阶段,需要较多的专职数据收集、分类、汇总人员,信息化以后,这类专职人员要减少,但需要加强直接操作人员的数据收集意识与技能;在手工阶段,可能需要定期由不同的若干人员做成报表来汇报相关事项,信息化以后,只需要随时去系统内查询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