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生产技术及设备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概况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9a23582ba58da0116c1749fb.png)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概况第一节陶瓷生产及原料概况陶瓷是指用粘土、石英等天然硅酸盐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过程而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强度的制品。
主要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电瓷等。
陶瓷的生产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传统的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瓷发展到今天的氧化物陶瓷、压电陶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虽然所采用的原料不同,但其基本生产过程都遵循着“原料处理一成型一煅烧”这种传统方式,因此,陶瓷可以认为是用传统的陶瓷生产方法制成的无机多晶产品。
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很难硬性地归纳为几个系统,详细的分类法各家说法不一,到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
整理汇编如下:一、根据陶瓷原料杂质的含量、和结构紧密程度把陶瓷制品分为陶质、瓷质和炻质三类1、陶质制品为多孔结构,吸水率大(低的为9%—12%,高的可达18% —22%)、表面粗糙。
根据其原料杂质含量的不同及施釉状况,可将陶质制品分为粗陶和细陶,又可分为有釉和无釉。
粗陶一般不施釉,建筑上常用的烧结粘土砖、瓦均为粗陶制品。
细陶一般要经素烧、施釉和釉烧工艺,根据施釉状况呈白、乳白、浅绿等颜色。
建筑上所用的釉面砖(内墙砖)即为此类。
2、炻质制品介于瓷质制品和陶质制品之间,结构较陶质制品紧密,吸水率较小。
炻器按其坯体的结构紧密程度,又可分为粗炻器和细炻器两种,粗炻器吸水率一般为4~/ 0—8%,细炻器吸水率小于2%,建筑饰面用的外墙面砖、地砖和陶瓷锦砖(马赛克)等均属粗炻器。
3、瓷质制品煅烧温度较高、结构紧密,基本上不吸水,其表面均施有釉层。
瓷质制品多为日用制品、美术用品等。
瓷器是陶瓷器发展的更高阶段。
它的特征是坯体已完全烧结,完全玻化,因此很致密,对液体和气体都无渗透性,胎薄处星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以舌头去舔,感到光滑而不被粘住。
二、陶瓷可简单分为硬质瓷,软质瓷、特种瓷三大类1、硬质瓷(hard porcetain)具有陶瓷器中最好的性能。
高性能陶瓷的制造技术开发与生产方案(一)
![高性能陶瓷的制造技术开发与生产方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b024ad3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e.png)
高性能陶瓷的制造技术开发与生产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性能陶瓷的生产与制造已成为当今工业领域关注的焦点。
高性能陶瓷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领域。
然而,当前国内的高性能陶瓷制造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生产效率低、品质不稳定,亟待进行产业结构改革与技术升级。
二、工作原理高性能陶瓷制造技术是基于传统陶瓷制作工艺发展而来,通过引入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高温烧结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等,实现陶瓷材料的优化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在制造过程中,首先制备高性能陶瓷材料,经过成型、干燥、烧结等步骤后,再进行精密加工与检测,最终获得高性能陶瓷产品。
三、实施计划步骤1.技术研发:组织技术团队进行高性能陶瓷材料的基础研究,探索材料的组成与性能关系,研究制备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同时,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2.设备采购:根据技术研发需求,采购先进的陶瓷材料制备设备、烧结设备、精密加工设备等。
确保设备性能稳定、精度高、可靠性好。
3.生产线建设:依据采购的设备,设计并建设高性能陶瓷生产线。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4.试生产与调试:进行试生产,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与调试。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生产线正常运行。
5.产品质量检测:对生产的高性能陶瓷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性能符合预期要求。
同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投产与市场推广:在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后,正式投产并开展市场推广工作。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高性能陶瓷的制造与生产领域。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高性能陶瓷材料制备:采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实现高性能陶瓷材料的批量生产。
2.高性能陶瓷零部件制造:通过精密加工技术,生产高性能陶瓷零部件,满足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的需求。
陶瓷生产技术及设备-3
![陶瓷生产技术及设备-3](https://img.taocdn.com/s3/m/55e9173287c24028915fc370.png)
成 型
3.1 器形的合理设计
陶瓷制品的器形设计讲究 “实用、美观、可加工、高生产效率” 的原则。
3.2 成型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一、成型方法的分类
半干压法:坯料含水率 8~15%
1. 压制法成型
普通压制法成型
等静压法成型
干压法:坯料含水率 3~7%
2. 可塑法成型:雕塑、拉坯、印坯、盘筑、旋坯、滚压、车坯、 挤出、注塑、轧膜法等。坯料含水率 18~26 %。 常压注浆(石膏模) 3. 注浆法成型 中高压注浆(多孔树脂模) 坯料含水率 28~35% 流延法成型(金属模) 热压铸法注浆(金属模)
● 轧膜成型适于轧制 1mm以下 的坯片,通常是 0.15mm左右, 最薄可达 0.05mm。
3.3 可塑成型
八、其他手工可塑成型方法
1. 雕塑
一般雕塑
雕塑
镂空雕塑 堆贴雕塑
● 镂空雕塑
3.3 可塑成型
八、其他手工可塑成型方法
1. 雕塑
● 堆贴雕塑
3.3 可塑成型
八、其他手工可塑成型方法
2. 盘筑(围筑)塑形
3.3 可塑成型
三、挤压(出)成型
挤出成型主要适用于管状、棒状、截面和中孔一致的制品的成型。 坯体外形由挤出机机嘴的内表面形状确定,坯体长度则根据尺寸 要求进行切割。
3.3 可塑成型
四、车坯成型
● 主要设备:立式或卧式车坯机;模具:金属车刀 车坯成型适合用来成型外形复杂的圆柱状制品,如各种瓷质绝 缘件。所采用的坯料为经真空练泥机挤出的塑性泥段。有湿式 车坯和干式车坯二种。 湿式车坯:坯料含水率16~18%,成型坯体精度较差且易 变形,但刀具磨损小,无粉尘产生。 干式车坯:坯料含水率 6~11%,成型坯体精度高,但刀 具磨损大,粉尘大。
陶瓷行业自动化
![陶瓷行业自动化](https://img.taocdn.com/s3/m/4f574a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c.png)
陶瓷行业自动化自动化技术在陶瓷行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
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并减少人工操作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陶瓷行业自动化的相关内容。
一、自动化设备的应用1. 陶瓷生产线自动化陶瓷生产线自动化是指利用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实现陶瓷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操作。
例如,通过自动化机械手臂,可以实现陶瓷坯体的自动装载和卸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自动化设备还可以实现陶瓷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的自动调节,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陶瓷喷墨打印机陶瓷喷墨打印机是一种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对陶瓷产品的图案、花纹等进行高精度打印的设备。
通过自动化控制,可以实现对陶瓷产品的图案设计、调整和打印过程的自动化操作。
陶瓷喷墨打印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陶瓷产品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3. 陶瓷烧结窑自动化陶瓷烧结窑是陶瓷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烧结窑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例如,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烧结窑温度、气氛、烧结时间等参数的自动调节和监测,提高烧结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自动化系统的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陶瓷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操作的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自动化机械手臂可以实现陶瓷坯体的自动装载和卸载,大大提高了生产线的运行效率。
2. 降低生产成本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需求,降低人工成本。
同时,自动化设备还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减少生产中的误差和废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3. 提升产品质量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例如,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陶瓷产品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及时调整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12f2c4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9.png)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
陶瓷是一种使用天然矿物质和其他原材料制作成的非金属材料。
其生产工艺技术涉及到原材料的筛选、配比、成型、烧制等环节。
下面将介绍陶瓷生产工艺技术的主要步骤。
首先,原材料的筛选是陶瓷生产工艺的第一步。
原材料主要包括粘土、石英砂、长石等。
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筛分、除杂、湿法或干法研磨等处理,以保证原材料的纯净度和细度。
然后,原材料的配比是关键步骤之一。
根据产品的要求,确定不同原材料的比例,以及添加一些助剂,如酒石酸、辅料等,来改善陶瓷产品的性能。
接下来,成型是陶瓷生产的重要环节。
成型方式有多种,包括手工成型、挤出成型、注塑成型等。
其中,手工成型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成型方式,但效率低。
其他成型方式则利用压力和挤压力来使原材料定型。
成型后的陶瓷还需要进行干燥工艺,通常有自然干燥和强制干燥两种方式,以消除水分。
最后,烧制是陶瓷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
烧制过程具有很高的温度和长时间的保温要求。
烧制工艺会理化变化和结构演变,改变陶瓷物质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结构性能。
烧制温度一般展示为上升段、烧成段和冷却段三个阶段。
总结起来,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涉及到原材料的筛选、配比、成型、烧制等环节。
这些步骤需要严格掌握和操作,以确保陶瓷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陶瓷生
产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和陶瓷产品的多样化。
陶瓷制品的数字化创作与生产技术
![陶瓷制品的数字化创作与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56a2ee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6.png)
陶瓷制品的数字化创作与生产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方案的流行,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索数字化创作与生产技术。
陶瓷制品作为传统的工艺品,在数字化时代也开始尝试应用数字化创作与生产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陶瓷制品数字化创作与生产技术的相关内容。
首先,陶瓷制品数字化创作与设计方面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传统的手工绘画和雕刻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模拟和重现,实现了更高效、更精确的设计过程。
例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设计师可以轻松绘制图案和雕刻图案,实现复杂程度较高的陶瓷制品设计。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使得设计师能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实时观察和调整作品的效果,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陶瓷制品数字化生产技术在生产工艺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传统的陶瓷工艺通常需要多个环节进行手工操作,生产周期较长且工艺复杂。
而数字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例如,数控机床和机械臂等智能设备可以代替工人进行精确的陶瓷零件的切割和拼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3D打印技术的应用也为陶瓷制品生产带来了许多创新。
与传统工艺相比,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复杂形状的制作,并且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更加灵活、高效。
此外,陶瓷制品数字化创作与生产技术还促进了个性化定制的发展。
传统的陶瓷制品通常是批量生产的,缺乏个性化和定制的特点。
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
消费者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或者APP进行定制需求的提交,利用数字化的工艺技术,制造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陶瓷制品。
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也为陶瓷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市场潜力。
然而,陶瓷制品数字化创作与生产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需要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陶瓷制品行业传统工艺的技术人才通常缺乏数字化的技术理解和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转型。
陶瓷自动化生产线
![陶瓷自动化生产线](https://img.taocdn.com/s3/m/b9d55e7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a.png)
陶瓷自动化生产线随着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方式已经取代了传统手工业生产,这其中在陶瓷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陶瓷制品的制造一直以来就是复杂的过程,而现代化的自动化生产线在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使得陶瓷的制造过程更加的精细化、标准化和高效化。
本文将介绍陶瓷自动化生产线的相关信息,从其构造、工作原理和优点等多个角度入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生产方式。
一、陶瓷自动化生产线的构造陶瓷自动化生产线是建立在传统陶瓷生产模式的基础上的,它主要由陶瓷原料处理系统、成型系统、烘干系统、烧制系统和包装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这些系统共同协作,实现陶瓷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
首先是陶瓷原料处理系统,它主要包括泥料粉碎、筛选、混合、搅拌等工序。
在这个系统中,首先需要将各种陶瓷原材料进行测量、洗净、混合、加水等一系列工序。
其次,通过高速粉碎器和筛网的分离,将混合后的陶瓷原料进行粉碎、筛选,粗大的杂质和精细的陶瓷原料分离出来,保证陶瓷原料的纯度和质量。
其次是成型系统,它是陶瓷自动化生产线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成型是将制作好的陶瓷原料通过数控成型设备进行成型制品的工序。
数控成型设备可以根据模型的尺寸和要求来自动调整成型机的动作,从而实现陶瓷制品的快速、高效、精确的生产。
设备机器的钢架和模具、电器都是高品质制造的。
在制品的质量方面,能保持稳定性并长期稳定运行。
接下来是烘干系统,烘干是指陶瓷成型后进行水分蒸发和晾干,这个环节是陶瓷生产线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高温加热,可以将陶瓷中的水分蒸发掉,让瓷体更加坚固,稳定,然后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制品生产环节。
烘干系统主要包括压克力深型烘箱和气流循环热风烘箱,可以对陶瓷制品进行高效、快速的烘干,并且保证瓷的品质。
最后是烧制系统,烧制是陶瓷制作的最后一步。
烧成的速度和温度会根据陶瓷制品不同的材质和尺寸而有所改变。
烧制是一个温度变化复杂、时间长的过程,主要包括进行观察、测温、燃烧控制等一系列工作。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概况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9488e9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8.png)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概况陶瓷是指用粘土等原料经过成型、干燥和煅烧工序后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
陶瓷制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等多个领域。
陶瓷的生产工艺技术是指将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在适当的工艺参数下,通过烧制而得到具有一定形状、结构和性能的陶瓷制品。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处理: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石英、长石等。
原料的选择和处理对于制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原料需要经过物理分离、筛分、磨细等工序,以获得适合成型和烧结的原料。
2. 成型:陶瓷制品一般经过成型工艺得到所需的形状和结构。
成型方式主要有手工成型、模压成型、注塑成型、挤压成型等。
不同的成型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陶瓷制品,具体选择要根据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来确定。
3. 粘结和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通过粘结或干燥工艺使其固化和稳定。
粘结一般可以通过加热和压力来实现,例如采用胶结剂或烧结剂将陶瓷颗粒粘结在一起。
干燥则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使陶瓷制品逐渐失去水分达到固化的目的。
4. 烧结:烧结是陶瓷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一环。
烧结是指将干燥后的陶瓷制品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颗粒相互结合形成致密的整体。
烧结的目的是提高陶瓷制品的硬度、强度和致密度,同时改善其物理和化学性能。
烧结方式包括电热烧结、气氛烧结、真空烧结等,选用不同的烧结方式取决于材料和产品的要求。
5. 表面处理:陶瓷制品经过烧结后,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外观和性能。
表面处理可以包括抛光、涂装、釉料涂覆等工艺。
这些工艺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光滑度和美观度,还能起到防腐、防水、耐磨等功能。
6. 检测和质量控制:陶瓷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检测和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
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标识和包装,以便于销售和交付给客户。
陶瓷生产工艺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工艺学科,需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经验。
陶瓷窑炉烧成技术
![陶瓷窑炉烧成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9eaf50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2.png)
陶瓷窑炉烧成技术
陶瓷窑炉烧成技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陶瓷烧成窑分类如下:
(一)隧道窑
隧道窑因其产量高,燃耗低,劳动条件好,易机械化、自动化,是目前陶瓷及耐火材料工业应用较多的现代化窑炉。
隧道窑的窑顶用耐火砖砌筑,或用耐火浇注料预制块砌筑。
窑底则由多台窑车组成。
窑车沿固定的导轨移动。
料坯放在窑车上由窑头推入窑内,经过预热、烧成和冷却,最后从窑尾出窑而获得成品。
(二)倒焰窑
倒焰窑是陶瓷工业目前常用的一种火焰窑炉,亦是烧制耐火制品的热工设备。
因为火焰在窑内是自窑顶倒向窑底的,所以叫倒焰窑。
倒焰窑为间歇操作。
其容积随生产的需要和工艺条件而变化,容量小的只有几立方米。
其外形可以分为圆窑和方窑两种。
圆窑窑内上下温差较小,约20℃左右,上下温度分布比较均匀,目前使用较多。
窑
的烧成制度、亦随烧成制品的材质而变动。
(三)梭式窑
梭式窑是一种窑车式的倒焰窑,其结构与传统的矩形倒焰窑基本相似。
梭式窑烧嘴安设在两侧窑墙上,窑底用耐火材料砌筑在窑车钢架结构上,即窑底吸火孔、支烟道设于窑车上,并使窑墙下部的烟道和窑车上的支烟道相连接;窑车在窑室底部轨道移动,窑车数视窑的容积而定;窑车之间及窑车与窑墙之间设有曲封和砂封。
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与加工技术
![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与加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3650f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6.png)
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与加工技术陶瓷是一种使用矿物质和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工艺品和装饰品,具有耐磨、耐化学性能和高温稳定性。
它的生产工艺原理和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结和表面处理等环节。
首先,原料准备是制作陶瓷的首要步骤。
陶瓷的原料通常包括黏土、瓷石和助熔剂等。
黏土是主要成分,提供了陶瓷的粘结性和可塑性。
瓷石是陶瓷的骨料,提供了陶瓷的强度和稳定性。
助熔剂用于降低烧结温度和增加陶瓷的致密性。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混合均匀等处理,以获得质量稳定、颗粒均匀的陶瓷原料。
其次,成型是陶瓷加工的关键步骤。
成型方式有多种,包括手工造型、注塑成型、压力成型等。
手工造型是传统的方式,需要高度的技巧和经验。
注塑成型是一种现代化的方式,将糊状原料注入模具中,通过挤压得到所需形状。
压力成型是利用机械力量对原料施加压力,使其变形成所需形状。
成型后的陶瓷需要进行形态修整和表面处理,以确保其外观和质量的一致性。
然后,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经过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陶瓷中的水分,防止在烧结过程中发生开裂和爆炸。
干燥的方式有自然干燥和强制干燥两种。
自然干燥是将陶瓷制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利用自然的空气和温度,使水分逐渐蒸发。
强制干燥是利用热风或微波等方式,加速水分的挥发,缩短干燥时间。
接下来是烧结过程。
烧结是指将干燥后的陶瓷制品进行高温加热,使其颗粒间发生化学反应和晶粒生长,从而形成致密的陶瓷体。
烧结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对于陶瓷的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烧结温度越高,陶瓷的致密性和强度越高,烧结时间越长,陶瓷的晶粒尺寸越大。
最后是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为了改善陶瓷制品的外观和性能,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上釉、装饰、烧绘等。
上釉是在陶瓷制品表面涂覆一层液体玻璃,经过高温烧结,形成光滑、耐磨的表面。
装饰是利用绘画、雕刻等方式,在陶瓷表面进行艺术处理,增加其艺术价值和装饰效果。
烧绘是在陶瓷制品上施加特殊的颜料,经过烧结使其与基材相融合,形成持久的图案和花纹。
陶瓷生产技术8卫生陶瓷的烧成及冷加工-10-11-12
![陶瓷生产技术8卫生陶瓷的烧成及冷加工-10-11-12](https://img.taocdn.com/s3/m/53dbc4cf80eb6294dd886ce0.png)
7
卫生陶瓷制品弹性模量与温度 的关系
2)卫生陶瓷 弹性模量与温 度的关系
在700℃以下干坯体的 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800℃以上则急剧降低, 这是由于此时坯体已具 有弹塑-粘滞性质所致
8
卫生陶瓷坯体受热线膨胀温度 系数的变化
温度℃ 20~200 200~400 400~500 500~600 600~800 800~900
12
4、卫生陶瓷的低温快速烧成
低温快速烧成的好处是: (1)提高单窑的产量和单位有效容积 的产量。 (2)有利于降低燃料消耗。 (3)有利于延长窑炉寿命。 (4)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5)有利于环境保护。
13
实现低温快速烧成关键在于: (1)寻求适合于低温快烧的陶瓷坯料和釉料的原料 配方及制造工艺。 (2)改进传统窑炉使其能够适应快速烧成所需要的 条件。 一般低温快速烧成对窑炉的要求是: 1)窑内温度、气氛均匀一致,温差一般<10℃。 2)制品最好是单层通过,明焰裸装且不用窑具,但 卫生洁具等复杂形状的制品目前还离不开垫板。 3)要有高的对流传热系数。 4)预热带由于气体温度低,传热慢,在预热带安装 高速调温烧嘴也是低温快烧窑炉经常采用的方法。 5)降低入窑坯体的水分含量。快速烧成要求≤0.2%。 (3)低温快速烧成应满足陶瓷坯体物化反应速度的 要求,同时限制制品内的应力,不致造成坯体开裂和 变形,以提高烧成质量。
21
(5)晶型转变 1)二氧化硅的晶型转变 石英一般在配方中的用量最多,它在烧 成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晶型转变并伴随 有较大的体积变化,是引起制品开裂的 因素之一。 573℃β-石英快速转变为α-石英 体积膨胀0.82% 867℃α-石英缓慢转变为α-磷石英 体积膨胀14.7%
陶瓷生产工艺
![陶瓷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59cce8fe52d380eb63946d96.png)
一陶瓷生产工艺流程之巴公井开创作二原料菱镁矿,煤矸石,工业氧化铝,氧化钙,二氧化硅,氧化镁。
三坯料的制备1原料粉碎块状的固体物料在机械力的作下而粉碎,这种使原料的处理操纵,即为原料粉碎。
(1)粗碎粗碎装置常采取颚式破碎机来进行,可以将大块原料破碎至4050毫米的碎块,这种破碎机是无机资料工厂广泛应用的醋碎和中碎机械。
是依靠活动颚板做周期性的往复运动,把进入两颚板间的物料压碎,颚式破碎机具有结构简单,管理和维修方便,工作平安可靠,使用范围广等优点。
它的缺点是工作间歇式,非生产性的功率消耗大,工作时发生较大的惯性力,使零件承受较大的负荷,不适合破碎片状及软状粘性物质。
破碎比较大的破碎机的生产能力计算方法如下:式中G破碎机生产能力,Kg/hP物料的密度K每分钟牙板摆动次数,次/MINb进料口长度,单位米S牙板之开程单位米Q钳角D破碎后最大物料的直单位毫米(2)中碎碾轮机是经常使用的中碎装置。
物料是碾盘与碾轮之间相对滑动与碾轮的重力作用下被碾磨与压碎的,碾轮越重尺寸越大,则粉碎力越强。
陶瓷厂用于制备坯釉料的轮碾机经常使用石质碾轮和碾盘。
一般轮子直径为物料块直径的1440倍,硬质物料取上限,软质物料物料下限。
轮碾机碾碎的物料颗粒组成比较合理,从微米颗粒到毫米级粒径,粒径分布范围广,具有较合理的颗粒范围,经常使用于碾碎物料。
(3)细碎球磨机是陶瓷厂的细碎设备。
在细磨坯料和釉料中,其起着研磨和混合的作用。
陶瓷厂多数用间歇式湿法研磨坯料和釉料,这是由于湿式球磨时水对原料的颗粒概况的裂缝有劈尖作用,其研磨效率比干式球磨高,制备的可塑泥和泥浆的质量比矸干磨得好。
泥浆除铁比粉除铁磁阻小效率高,而且无粉尘飞扬。
(4)筛分筛分是利用具有一定尺寸的孔径或缝隙的筛面进行固体颗粒的分级。
当粉粒经过筛面后,被分级成筛上料和筛下料两部分。
筛分有干筛和湿筛。
干筛的筛分效率主要取决于物料温度。
物料相对筛网的运动形式以及物料层厚度。
当物料湿度和粘性较高时,容易黏附在筛面上,使筛孔堵塞,影响筛分效率。
陶瓷砖生产技术
![陶瓷砖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c3f28e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c.png)
陶瓷砖生产技术
陶瓷砖是建筑装饰材料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产品,具有质地坚硬、防潮
防污、易清理等特点。
它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原料处理、制浆、成型、烧结等。
以下将分别介绍陶瓷砖生产技术的各个环节。
1. 原料处理
陶瓷砖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高岭土、石英砂、石灰石、长石和氧化铝等。
这些原材料的质量和比例对制砖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
达到理想的比例,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筛选、清洗和混合。
2. 制浆
将处理好的原材料与水混合制成泥浆,称为砂浆。
这个过程中需要对
砂浆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所制成的砂浆质地均匀,不得有明显的颗
粒状物质。
3. 成型
砂浆经过筛选后进入成型机进行成型,将其压制成各种规格和形状的
瓷砖。
在成型过程中需要对压力、温度和湿度等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制砖的复合率和尺寸精度。
4. 烧结
成型完成后的瓷砖需要进行高温烧结。
这个工序的主要目的是让瓷砖
材料更加牢固、坚硬。
烧结时需要控制烧结时间和温度,以达到理想
的效果。
在以上生产过程中,对于陶瓷砖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生
产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地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升瓷砖品质和生产效率。
同时,还要制定科学的生产管理制度、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确
保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品质。
这样才
能生产出更加优质、更加耐用的陶瓷砖。
陶瓷的制作流程以及相关技术要点
![陶瓷的制作流程以及相关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fc0a6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d.png)
陶瓷的制作流程以及相关技术要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陶瓷的制作流程以及相关技术要点陶瓷制作是一项古老而精湛的工艺,它涉及到多个复杂的步骤和技术要点。
陶瓷板生产线和工艺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一)
![陶瓷板生产线和工艺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e0607a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e.png)
陶瓷板生产线和工艺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建筑、家居装饰、电子、医疗、环保等领域对高性能陶瓷材料需求的增长,陶瓷板市场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陶瓷板生产线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生产工艺,存在能耗高、效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开发和应用先进的陶瓷板生产线和工艺装备技术,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理1. 生产流程陶瓷板生产线主要包括原料制备、成型、烧结、切割、磨削、检测等工序。
原料制备阶段将各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经球磨、过筛、陈腐等工序后得到合格的陶瓷粉料;成型阶段采用干压、注射、挤出等方法将粉料制成所需形状的生坯;烧结阶段将生坯在高温下烧成致密的陶瓷制品;切割阶段将烧结后的陶瓷制品按要求切割成一定尺寸的产品;磨削阶段对产品表面进行研磨抛光,提高表面质量;检测阶段对产品的尺寸、外观、性能等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产品合格。
2. 设备配置陶瓷板生产线的主要设备包括原料制备设备(如球磨机、过筛机等)、成型设备(如干压机、注射机、挤出机等)、烧结设备(如隧道窑、梭式窑等)、切割设备(如金刚石切割机、水刀切割机等)、磨削设备(如研磨机、抛光机等)以及检测设备(如尺寸检测仪、性能检测仪等)。
3. 工艺流程陶瓷板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如下:原料制备→ 成型→ 干燥→ 烧结→ 冷却→ 切割→ 磨削→ 检测→ 包装入库4. 质量检测在陶瓷板生产线的各个工序中,质量检测环节至关重要。
原料制备阶段需对原料的化学成分、粒度分布等进行检测;成型阶段需对生坯的尺寸、密度等进行检测;烧结阶段需对制品的收缩率、抗折强度等进行检测;切割和磨削阶段需对产品的外观、表面粗糙度等进行检测。
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
三、实施计划步骤1. 项目计划本项目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市场调研、方案设计、设备选型与采购、安装调试、生产准备、试生产、正式生产。
2. 设备选型根据陶瓷板生产线的生产工艺要求和实际生产情况,对主要设备进行选型。
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与加工技术
![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与加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d4705c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7.png)
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与加工技术引言陶瓷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和医疗领域等各个行业。
陶瓷材料的生产工艺原理和加工技术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和加工技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陶瓷材料的制作过程和相关知识。
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高温烧结原理陶瓷是通过高温烧结来制造的,烧结是指将陶瓷粉体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使其颗粒之间发生结合,形成致密的材料结构。
高温烧结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粒子结合原理:在高温下,陶瓷粉体中的颗粒发生熔融、扩散和结晶过程,颗粒之间的结合力增强,形成坚固的烧结体。
2.液相烧结原理:一些陶瓷粉体具有液相烧结性能,即在高温下形成液相,促进颗粒结合。
3.固相烧结原理:某些陶瓷粉体的烧结是通过固相反应实现的,固相在颗粒间发生反应,形成高密度的陶瓷材料。
烧结工艺陶瓷的烧结工艺包括原料制备、成型、烧结和后处理等环节。
1.原料制备:陶瓷的制作原料包括陶瓷粉体、添加剂和溶液等。
原料的选择和配比对于陶瓷的性能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2.成型:陶瓷的成型方式主要有压制、注塑、挤出和注浆等。
成型是将陶瓷粉体制成所需形状的过程,为后续的烧结做好准备。
3.烧结:烧结是将成型后的陶瓷制品放入高温炉中进行加热,使其发生烧结反应。
烧结的参数包括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对于陶瓷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4.后处理:陶瓷的后处理包括抛光、涂层、包装等环节,使陶瓷产品更加美观和实用。
陶瓷材料分类陶瓷材料可以按照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1.按化学成分分类:陶瓷材料可分为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和复合陶瓷等。
其中,氧化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物,如氧化铝、氧化硅等;非氧化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非氧化物,如碳化硅、氮化硅等。
2.按物理性质分类:陶瓷材料可分为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和生物陶瓷等。
其中,结构陶瓷主要用于承受机械应力的部件,如陶瓷刀具、陶瓷瓶等;功能陶瓷主要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陶瓷陶瓷磁体、陶瓷电容器等;生物陶瓷主要用于医疗领域,如人工关节、牙科陶瓷等。
陶瓷砖生产技术
![陶瓷砖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ab70c2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a.png)
陶瓷砖生产技术1. 介绍1.1 什么是陶瓷砖陶瓷砖是一种由陶土、石英、长石和矿物质等原材料制成的硬质建筑材料。
它具有耐磨、防滑、防污、防火等特点,在建筑和装饰中得到广泛应用。
1.2 陶瓷砖生产的重要性陶瓷砖是建筑和装饰行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其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高建筑质量、美化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陶瓷砖生产工艺2.1 原材料的选择和准备陶瓷砖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陶土、石英、长石和矿物质等。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进行粉碎、混合和研磨等处理。
2.2 成型成型是陶瓷砖生产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见的成型方式有压制成型和注浆成型。
在压制成型过程中,原材料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后,放入模具中进行压制;而注浆成型则是将原材料制成泥浆,然后注入模具中进行成型。
2.3 干燥成型后的陶瓷砖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的目的是除去砖坯中的水分,以便后续的加热处理。
常用的干燥方式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
2.4 烧成烧成是陶瓷砖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
砖坯在高温下进行烧结,使其形成致密的结构,提高硬度和耐久性。
烧成的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类型的陶瓷砖有所不同。
3. 陶瓷砖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3.1 机械化生产随着科技的发展,陶瓷砖生产逐渐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通过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械化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2 绿色环保生产在陶瓷砖生产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环境保护。
他们采用节能技术、循环利用原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环保生产。
3.3 数字化管理通过应用信息技术,陶瓷砖生产可以实现数字化管理。
利用计算机和软件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4 创新设计陶瓷砖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艺术元素融入到陶瓷砖中,使其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艺术性和装饰性。
4. 陶瓷砖生产中的质量控制4.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优质的陶瓷砖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cf2ab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b.png)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陶瓷是指以无机非金属物质为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烧结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制品。
而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装饰、烧结等几个环节。
以下是陶瓷生产工艺的详细流程:一、原料准备:1.1、确定陶瓷产品所需的原料,常见的原料有粘土、石英、长石、煤泥、白土等。
1.2、对原料进行筛分、破碎等预处理工序,除去杂质。
二、成型:2.1、按照设计要求和产品形状,选择适合的成型方法,一般有手工成型、注塑成型、温压成型、挤塑成型等。
2.2、根据成型方法,将经过粉碎和混合处理的原料加入到成型模具中,施加压力使其定型,并取出模具。
三、干燥:3.1、待成型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成型过程中含有的水分。
3.2、常见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其中人工干燥一般采用电热器、煤油灯等加热设备。
3.3、在干燥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过快或过慢导致制品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
四、装饰:4.1、在成品完成干燥后,可以进行装饰处理,以增加陶瓷制品的美观性和附加价值。
4.2、常见的装饰方法有贴花、彩绘、烧制、喷釉等,也可以采用印刷技术将图案印在陶瓷表面。
五、烧结:5.1、装饰完成后,将陶瓷制品放入窑炉中进行烧结处理。
5.2、烧结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根据陶瓷材料的特性确定合适的烧结温度和保持时间。
5.3、烧结过程中,陶瓷制品中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制品具有一定的强度、致密度和耐高温性能。
六、包装:6.1、经过烧结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包装,以保护产品不受损坏。
6.2、常用的包装材料有纸箱、泡沫、包装纸等,根据产品尺寸和形状,选择适合的包装形式。
七、质检:7.1、对包装完成的陶瓷制品进行质量检验,以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市场需求。
7.2、常见的质检项目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硬度、韧性等。
八、存储和运输:8.1、质检合格的陶瓷制品可以入库,进行存储。
8.2、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陶瓷制品需要注意防潮、防碰撞等措施,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受潮、破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 积 密 度
一种
压电
陶瓷
的烧
成温
介
度与
电
其压
常 数
电性
能组
织结
构之
间的
关系
介 电 损 耗
最佳烧成范围:1240~1260℃
一、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二)保温时间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在适宜的烧成温度下,适当保温有利于使坯釉的物理化学反应 更趋完全,形成均匀的内部结构。但若保温时间过长,也会导 致大量小晶粒溶解、晶粒平均尺寸增大、晶相总量减少。无论 普通陶瓷还是特种陶瓷都是如此。
日用瓷坯在不同烧成气氛下的最大烧结线收缩变化的比较
(四)烧成气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1. 普通陶瓷的烧成情况
(3)气氛对坯体过烧膨胀的影响
日用瓷坯在不同烧成气氛下过烧40℃产生的线膨胀比较
(四)烧成气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1. 普通陶瓷的烧成情况
(4)气氛对坯体线收缩速率的影响
日用瓷坯在不同烧成气氛下的最大线收缩速率的比较
另外,采取还原气氛烧成时,在制品进入还原气氛烧成之前,往往要进 行一段时间的氧化保温焙烧,即:使制品在950~1050℃附近,于强氧 化气氛下保温一定时间。其作用是使坯体的氧化分解反应在釉层玻化之 前能充分反应完全,沉碳得以烧尽,为烧还原气氛做好准备。
(四)烧成气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1. 普通陶瓷的烧成情况
烧成温度 (℃)
玻璃相
物 相 组 成(%) 莫来石 (方)石英 气孔(Vol.%)
1210
56
9
32
3
1270
58
13
28
2
1310
61
15
23
1
1350
62
10
10
1
一、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一)烧成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在不过烧的情况下,随着烧 成温度的提高,制品的体积 密度增大,吸水率和气孔率 逐渐减小,则其机械强度将 增大,釉面光泽度及显微硬 度也会提高。
CaSO4 1250~1370℃ CaO + SO3
MgSO4 > 900℃ MgO + CO2 Na2SO4 1200~1370℃ Na2O + SO3
还原气氛下
1080~1100℃
2Fe2O3 1250~1370℃ 4 FeO + O2
Fe2O3 + CO 1000~1100℃ 2 FeO + O2
● 各项烧成制度的内容: 温度制度:升温速度、(最高)烧成温度、保温 时间、冷却速度 气氛制度:气氛性质、气氛浓度、气氛转换温度
压力制度:压力性质、压力大小、零压位位置
6.1 烧成制度
● 各项烧成制度都可以用一个曲线图表示:
油(气)烧隧道窑的温度制度曲线
6.1 烧成制度
油(气)烧隧道窑的压力制度曲线
● 烧成温度或烧成范围的确 定,主要决定于配方组成、 坯料的加工细度,以及产品 的质量性能要求。同时还要 考虑烧成时间的长短。
抗介 折电 强强 度度
抗折强度 介电强度
1200
1280
1360
烧成温度(℃)
烧成温度对电瓷机电性能的影响
一、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一)烧成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过高的烧成温度对特种陶瓷制品来说也是有害的。会导致制品中的 晶粒平均尺寸过大或少数晶粒猛增,甚至将一些气孔包裹进去,从 而破坏显微组织结构的均匀性,使产品的机电性能变差。
介抗 电张 强强 度度
1
1:抗张强度
2
2:介电强度
保温时间
电瓷的机电强度随保温时间的变化
一、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二)保温时间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2 3 1
保温时间 (h)
高铝瓷保温时间与其部分性能的关系
1— 抗折强度
2— 玻璃相含量 3— 介电损耗角
Hale Waihona Puke 一、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二)保温时间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升温速度的快慢对制品烧成过程中所产生的体积收缩、残存的气孔 率有明显影响,从而影响制品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
(×10-4) MPa
抗
折
强 度
300
(
) 200
抗折强度 介质损耗角正切
介 质 损 耗 5角 正 4切 3
温度范围:900~1200℃
2
100
500 400 300 200 100 升温速度 (℃/h) 75氧化铝瓷的升温速率对部分性能的影响
一、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四)烧成气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烧成气氛对坯釉中有关组分在高温下的反应温度及反应速度、体积效 应均有影响,从而将直接影响着制品的矿物组成、晶粒的尺寸及数量、 玻璃相的组成及含量、气孔的数量及形态等,并进而严重影响产品的 质量性能。
通常,还原气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学反应的开始温度,例如:
一、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三)升、降温速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 普通陶瓷烧成后,缓冷可导致较大的体积收缩、较小的 气孔率。生产实践证明,对于含玻璃相多的致密烧结坯体, 应采取高温快冷、低温缓冷的冷却制度。高温快冷不但可以防
止粗晶形成,还可防止低价铁的重新氧化及釉面析晶,提高釉面 光泽度。但是,对于膨胀系数大、或含有大量SiO2 、ZrO2的坯体, 由于晶型转变伴随较大的体积效应,故在转变温度附近冷却速度 也不能太快。此外,对于厚且大的坯件,也要注意适当缓冷,否 则会因内外温差太大,造成太大的内应力而引起开裂。
一、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四)烧成气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1. 关于气氛的有关概念
非中性气氛还存在一个 “浓度”的问题,即根据窑内烟气中的游离 氧或CO浓度的大小,氧化气氛和还原气氛有强弱之分:
性实 质际 及生 其产 强中 弱, 程对 度窑 的内 界气 定氛
氧化气氛
强氧化气氛:游离氧浓度为8~10% 普通氧化气氛:游离氧浓度为4~5%
3
: 18h 内 由 常 温
2
升至1300℃
1
某种卫生瓷的升温速率对其部分性质的影响
一、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三)升、降温速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冷却速度的快慢对制品结构中的晶粒大小、体积收缩有明显影响, 从而影响制品的性能。对于某些特种陶瓷制品,也包括含玻璃相多 的普陶制品高温段的冷却,急冷可以防止粗晶的形成,因此可显著 改善其机电性能。
中性气氛: 游离氧浓度为1~1.5%
还原气氛
强还原气氛:CO浓度为6~9% 弱还原气氛:CO浓度为2~4%
CO浓度2~9%, 游离氧<1%
(四)烧成气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1. 关于气氛的有关概念
普通陶瓷制品的烧成只有两种情况:氧化气氛烧成或还原气氛烧成。
氧化气氛烧成时,坯体始终处于氧化气氛中加热升温。而还原气氛
二次烧成:工序较多、生产周期长、能耗高;坯体活性低、不易 形成良好的坯釉中间层;但对烧成工艺控制难度小、釉面效果易 保证、釉料损失少。
二次烧成又有两种情况:(1)高温素烧、低温釉烧;(2)低温素 烧、高温釉烧
6.1 烧成制度
为了保证既定的烧成过程的顺利进行,即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必须制定一整套合理的烧成制度。一套完整的烧成制度包括: 温度制度、气氛制度、压力制度。
● 总之,在实际生产中,适当地降低烧成温度,而通过保温一 定时间来完成烧结过程,常能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烧成废品率。 生产实践证明,对于同一种陶瓷或耐火材料制品,在稍高的烧 成温度下、适当缩短保温时间,或者在稍低的烧成温度下、适当
延长保温时间,都能得到质量合格的产品。
一、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三)升、降温速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一、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三)升、降温速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如果保温时间相同,普陶制品的坯体在快速升温的情况下,产 生的体积收缩要比慢速升温的情况小,因而通常残存的气孔率 要大,则强度较小,透光率也低。
(%) MPa
抗
折
强 度
200
(
150
) 100
50
气 孔 率
4
: 24~48h 内 由
常温升至1300℃
另外,Fe2O3 含量较高时,若采取氧化焰烧成,不但会使坯体泛黄, 还易导致釉面气泡或针孔:
Fe2O3 + SiO2
2 FeO·SiO2 +
1 2
O2
对于含 TiO2量较高的坯体,应采取氧化焰烧成。否则,部分TiO2会变 成蓝到紫色的 Ti2O3,有时还会形成黑色的FeO·Ti2O3尖晶石及其他铁 钛混合晶体,并加深呈色。
第六章 烧成与窑具
6.1 烧成制度
烧成是对陶瓷、耐火材料生坯进行高温焙烧,使之发生质 变成为陶瓷或耐火材料成品的过程。其间,坯体及釉料将 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从而最终形成一定的矿物组成 和显微结构,并获得所要求的性能。
陶瓷制品的烧成方式通常有一次烧成和二次烧成两种情况。 一次烧成:工序较简单、生产周期短、能耗小;生坯活性大、 易形成良好的坯釉中间层、烧后产品的坯釉结合牢固;但对 生坯强度要求较高、烧成工艺控制难度较大。
一、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四)烧成气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一般来讲,对含铁量高、有机物含量少、吸附性弱的坯体应采取还 原气氛烧成。反之宜在氧化气氛中烧成。
窑 头 室温
氧化分解阶段
高温阶段
300℃
T1 T2
950℃
氧化气氛
强弱 还还
原原
止火 温度
冷却阶段
窑 尾 常温
还原气氛
采取还原气氛烧成时的窑内气氛制度示意图
(一)烧成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在各项烧成工艺参数中,温度无疑是影响坯釉在高温下的物理 化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