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版大脑结构及功能分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胼胝体
Baidu Nhomakorabea
胼胝体是哺乳类真兽亚纲的特有结构,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 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 连合纤维。这些神经纤维在两半球中间形成弧形板,其后端叫压 部,中间叫体,前方弯曲部叫膝,膝向下弯曲变簿叫嘴。 组成胼胝体的纤维向两半球内部的前、后、左、右辐射,连系额、 顶、枕、颞叶,其下面构成侧脑室顶。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胼 胝体都属于大脑的髓质。 两侧大脑皮层之间有许多连合纤维,在哺乳类动物中最大的连合 纤维结构是胼胝体;进化愈高等则胼胝体愈发达,人类的胼胝体 估计含有100万根纤维。有人观察到,当在犬的身体一侧皮肤上给 予刺激,并与食物或酸防御性唾液分泌反射相结合形成条件反射 后,则另一侧皮肤相应部位的机械刺激也自然具有阳性的条件反 射效应。如果事先将该动物的胼胝体切断,则这种现象就不能出 现。
下丘脑
又称丘脑下部。下丘脑位于丘脑下钩的下方,构成第三脑室的下 壁,界限不甚分明,向下延伸与垂体柄相连。 下丘脑面积虽小,但接受很多神经冲动,故为内分泌系统和神经 系统的中心。 它们能调节垂体前叶功能,合成神经垂体激素及控制自主神经和 植物神经功能。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物是通过门脉流如垂体前叶的, 有的激发垂体前叶的释放,称释放激素(RH);有的抑制垂体前 叶激素的释放,称抑制激素(IH)。抑制的促激素释放或抑制激 素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释放 激素(cRH)、促卵泡生成激素释放激素(FSH-RH)、促黄体生成 激素(LH-RH)、生长激素释放激(GRH)、生长激素抑制激素 (GIH或S.S.)、泌乳激素释放激(PRH)、黑色细胞刺激素一直激 素(MRIH)及黑色细胞刺激素释放激素(MRH)等十种。
杏仁核
杏仁核附着在海马的末端,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 在情绪,特别是恐惧中,具有重要作用。 杏仁核位于颞叶前部、侧脑室下角尖端上方,又称杏仁核复合 体,一般分为两大核群,即皮质内侧核和基底外侧核及前可仁区 和皮质杏仁区。人类脑杏仁核的纤维联系至今尚未十分清楚。杏 仁核的传入纤维来自嗅球及前嗅核,经外侧嗅纹终止于皮质内侧 核;来自梨状区及间脑的纤维终止于基底外侧核。杏仁核参与了 中脑边缘DA奖赏回路并接受下丘脑、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新皮 质的纤维。杏仁核的传出纤维通过终纹隔区、内侧视前核、丘脑 下部前区和视前区,越过前连合后,部分纤维经髓纹终止于缰核, 而另一部分不进入髓纹而直接终止于丘脑下部、丘脑背内侧核、 梨状区和中脑被盖网状结构。另外,杏仁核与前额区皮质、扣带 回、颞叶前部、岛叶腹侧之间有往返纤维联系。杏仁核的功能仍 不十分清楚,大量动物试验和临床实践证明,杏仁核与情感、行 为、内脏活动及自主神经功能等有关。电刺激杏仁核,病人可表 现恐惧、记忆障碍等精神异常,呼吸节律、频率和幅度改变,以 及血压、脉搏、瞳孔和唾液分泌变化。
脑室
脑内部的腔隙称为脑室。在大脑两个半球内有侧脑室,间脑内有第3 脑室;小脑和延脑及脑桥之间有第4脑室,各脑室之间有小孔和管道相通。 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脑脊液。脑脊液在各脑室与蛛网膜下腔之间循环, 如脑室的通道发生阻塞,则脑室中的脑脊液越来越多,并扩大形成脑积 水。 某些脑部疾病,常常需要作脑室造影检查,以助诊断。 基底核 基底核(英:Basal ganglia,有时直译为基底神经节),是大脑深部一系 列神经核团组成的功能整体。它与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相连。目前所 知其主要功能为自主运动的控制。它同时还参与记忆,情感和奖励学习 等高级认知功能。基底核的病变可导致多种运动和认知障碍,包括帕金 森氏症和亨廷顿氏症等。 帕金森病:神经系统变性,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 元的变性死亡。辅助检查无异常。 亨廷顿病又称大舞蹈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年 发病,舞蹈样动作,病情持续10到20年,进展逐渐丧失说话、行动、思 考、吞咽,最终死亡。 病理改变:基底节区萎缩,其中尾状核最明显, 壳核和苍白球也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垂体
脑垂体,位于丘脑下部的腹侧,为一卵圆形小体,其形 状大小在各种家畜略有不同。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 腺,所产生的激素不但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 且可影响其它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的活 动。垂体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位于颅中窝、 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外包坚韧的硬脑膜。根据发生 和结构特点,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 位于前方的腺垂体来自胚胎口凹顶的上皮囊(Rathke 囊),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位于后方 的神经垂体较小,由第三脑室底向下突出形成(各部详 见组织学)。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垂位位 于颅内底部,在蝶骨体的垂体窝中,借漏斗与下丘脑相 连。成人垂体大小约为1*1.5*0.5厘米,重约0.5-0.6克, 妇女妊娠期可稍大。
2.基底核 是包埋于大脑髓质中的灰质团块,位于大脑基 底部。主要包括屏状核、尾状核、豆状核、杏 仁体等。 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合称纹状体。主要功 能是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协调肌群运动。 基底核功能总结: 基底核,埋脑底,屏尾豆状杏仁体 尾豆合称纹状体 协调运动及张力
3.大脑髓质 (1)联络纤维:连结同侧大脑半球。 (2)连合纤维:即胼胝体。 (3)投射纤维:主要是内囊。 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由上行的 感觉纤维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构成。在脑的水平切面上呈 “><”状,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三部。 (1)内囊前肢:位于背侧丘脑与尾状核头部之间。 (2)内囊后肢:位于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主要有皮质 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视辐射等纤维束通过。 (3)内囊膝:位于内囊前肢和内囊后肢交汇处,有皮质核 束通过。 一侧内囊受损,可致对侧肢体深浅感觉丧失、骨骼肌瘫 痪等症状。
纹状体 基底神经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豆状核和尾 状核.豆状核和尾状核的头之间有纹理状纤维相 连,故把二者合称纹状体,根据发生的早晚可 分为新、旧纹状体,新纹状体指豆状核的壳和 尾状核,旧纹状体指苍白球,纹状体属锥体外 系的结构,与骨骼肌的活动有关。
海马体 在医学上,「海马体」是大脑皮质的一个内褶 区,在「侧脑室」底部绕「脉络膜裂」形成一 弓形隆起,它由两个扇形部分所组成,有时将 两者合称海马结构;海马体的机能是主管人类 的近期主要记忆,有点像是计算机的内存,将 几周内或几个月内的记忆鲜明暂留,以便快速 存取。而失忆症病患的海马体中并没有任何近 期记忆暂留。由这项实验可以初步证实人类的 梦境并非是由海马体中的近期记忆抽取并组织 而成。
松果体
松果体(conarium)位于中脑前丘和丘脑之间。为一红褐色的豆状小体。为长 5~8mm,宽为3~5mm的灰红色椭圆形小体,重120~200mg,位于第三 脑室顶,故又称为脑上腺(epiphysis),其一端借细柄与第三脑室顶相连, 第三脑室凸向柄内形成松果体隐窝。松果体表面被以由软脑膜延续而来的 结缔组织被膜,被膜随血管伸入实质内,将实质分为许多不规则小叶,小 叶主要由松果体细胞(pinealocyte)、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等组成。 松果体细胞是松果体内的主要细胞。在HE染色标本中,细胞为圆形或不规 则形。核大,圆形、不规则形或分叶状,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呈弱嗜 碱性,含有少量脂滴。电镜下,细胞质内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 小圆形分泌颗粒,颗粒内含有褪黑激素(melatonin)。胞质内还有较丰富 的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和脂滴。细胞膜常与神经末梢形成突触;在松果体 细胞近突触部可见有突触带(synaptic ribbon),突触带由中等电子密度高 的小棒状结构及其周围的小泡组成,其功能不清。神经胶质细胞较少,位 于松果体细胞之间。在HE染色标本中,细胞胞体小,形态不规则,细胞核 小,染色深。细胞有突起,末端附着在松果体细胞或伸到血管周围间隙。 电镜下可见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微丝等。在松果 体细胞之间还可见到一些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钙化颗粒,称为脑沙 (brain sand)。其成分主要为磷酸钙和碳酸钙。松果体的神经主要来自 预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神经末梢主要止于血管周围间隙,少量止于松果 体细胞之间,有的与细胞形成突触。
脑桥
位于延髓上方,腹面膨大的部分称为脑桥基底部,基底 部向两侧变窄,称脑桥壁与小脑联系。基底部外侧有三 叉神经出脑,横沟里由内向外依次有外展神经、面神经 和听神经。 脑桥位于中脑与延脑之间。脑桥的白质神经纤维,通到 小脑皮质,可将神经冲动自小脑一半球传至另一半球, 使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的功能。 角膜反射中枢在脑桥。 脑桥损害(pons cerebelli lesions)脑桥上部损害一般无 交叉性感觉障碍。脑桥下部损害,同侧面部口周围感觉 减退,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伴咀嚼肌麻痹。
脑干
脑干(brainstem)是脑的一部分,位于大脑的下 面,脑干的延髓部分下连脊髓。呈不规则的柱状 形。脑干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 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 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 干的功能有关。 经由脊髓传至脑的神经冲动,呈交叉方式进入: 来自脊髓右边的冲动,先传至脑干的左边,然后 再送入大脑;来自脊髓左边者,先送入脑干的右 边,再传到大脑。
脊髓
临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或 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 脊髓。 脊髓两旁发出许多成对的神经(称为脊神经)分布 到全身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脊髓是周围神经与 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
常见脑解剖结构的临床意义:
在临床病例中,丘脑、大脑联络区、联络纤维发生了损伤或病变, 产生的症状都是一样的,都将导致意识的缺损或丧失。 大量的临床病例发现,如果大脑枕叶发生病变,病人就不能知道 看到的是什么,甚至什么都看不到,如果大脑颞叶发生损伤或病 变,病人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枕叶、颞叶的不同功能区发生损 伤或病变,会导致不同的样本缺失或丧失,从而导致不同的失认、 失读、失写、失听等症状,当然这些功能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是 可以弥补的。 大脑额叶联络区是各种意识汇集的场合,在清醒状态下一直处于 活动状态,如果大脑额叶联络区不活动,人就一定处于睡眠状态。 当大脑额叶联络区的活动被逐步抑制,人就逐步进入睡眠状态, 如果大脑额叶联络区突然活动,人也就突然清醒。在大脑额叶联 络区休眠时,如果大脑后部联络区单独活动,这时就表现为做梦, 也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
小脑
它由胚胎早期的菱脑分化而来,中部狭窄称 小脑蚓vermis,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球,小脑 下面靠小脑蚓两侧小脑半球突起称小脑扁桃 体tonsil of cerebellum。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1、前庭小脑:调整肌紧张,维持身体平衡。 2、脊髓小脑:控制肌肉的张力和协调。 3、大脑小脑:影响运动的起始、计划和协调, 包括确定运动的力量、方向和范围。
豆状核
豆状核是基底核的一部分。 豆状核是由壳核和苍白球组合而成的,因其外形近似板 栗板,矿称豆状核。苍白球在豆状核的内侧部,借外髓 板与豆状核外侧的壳核分开,而其自身又被内髓板分为 外侧与内侧部。其宽阔的底凸向外侧,尖指向内侧。豆 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与屏状核相隔。豆状 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 肢分隔着豆状核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 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都与放射冠(进 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束所在处)相邻。内囊由传入大 脑和由大脑向外传出的神经纤维组成,是人体运动、感 觉神经传导束最为集中的部位。
大脑结构及功能分区
大脑结构
大脑(Brain):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 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 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 质,称为髓质。 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在大脑两半 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二)功能分区
1.大脑皮质机能区 (1)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2)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3)视区:距状沟两侧皮质。 (4)听区:颞横回。 (5)语言中枢 •听觉语言中枢:缘上回。 •视觉语言中枢:角回。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