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磷释放动力学研究
人工景观河道沉积物中磷的释放规律
![人工景观河道沉积物中磷的释放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9e0f32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c.png)
人工景观河道沉积物中磷的释放规律胡智弢;闫玉春;周志诚【摘要】通过沉积物中磷的静态释放与表层沉积物磷动态释放两种实验方法,对泰达景观河道沉积物的磷释放能力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泰达沉积物对磷的束缚力很弱,经过12次连续解吸,总解吸量累计达到0.054 mg/g,已威胁到景观水体的健康.沉积物-水界面上的总溶解磷(TDP)平衡浓度在0.06 mg/l附近,当进水TDP低于此值时,磷会呈现逐渐释放的趋势.沉积物表面的扰动会促进磷的释放,但不是主要因素.在厌氧状态下,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量要大于好氧状态下磷的释放量.【期刊名称】《安阳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7)004【总页数】4页(P40-42,45)【关键词】人工景观河道;沉积物;磷;好氧/厌氧【作者】胡智弢;闫玉春;周志诚【作者单位】天津市宇相津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392;天津市宇相津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392;天津市宇相津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3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在一般的静水水体中,沉积物接纳了大量的营养盐,是水体中营养盐重要的汇集体,而当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量超过其自身最大净化容量时,沉积物逐渐转变为营养盐的源[1,2],在水体入水营养盐得到控制后,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大于水体中磷的浓度,此时沉积物中的磷将会向水体中迁移。
进入到沉积物中的磷可能以三种形式向水体释放,第一,通过风浪等水力作用引起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3];第二,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质矿化分解,释放出溶解性的磷酸盐[4];第三,铁铝氧化物解吸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释磷途径,在厌氧条件下,与铁氧化物结合的磷相较于其他形态的磷更容易被分解,变为可溶解磷,向水体释放。
鉴于此,本研究将磷的释放分为颗粒物再悬浮静态释放实验与表层沉积物磷动态释放实验两部分来进行考察。
分别考察不同环境因子对这两种过程中磷释放的影响,研究现实河道中磷的释放规律,对景观河道的管理提出建议。
土壤中磷解吸动力学特征及过渡态理论的应用
![土壤中磷解吸动力学特征及过渡态理论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710ad1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b.png)
土壤中磷解吸动力学特征及过渡态理论的应用
赵明;吕家珑;张一平
【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
【年(卷),期】1999(000)003
【摘要】在2℃、12℃、22℃、32℃和42℃5个温度条件下,应用动力学和过渡态理论研究了陕西省具代表性的4种土壤对所吸附磷的解吸反应特征。
结果表明,土壤磷解吸的一级反应速度常数值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
【总页数】1页(P98)
【作者】赵明;吕家珑;张一平
【作者单位】西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西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3.61
【相关文献】
1.石灰改良对酸性土壤磷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J], 雷宏军;刘鑫;朱端卫
2.北京市北运河沉积物对氮、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 [J], 胡洁蕴;李淑芹;宋歌;刘寒青;张鑫;郎琪
3.紫色土泥沙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 [J], 王振华;朱波;何敏;周明华;王彦
4.蒙山茶园土壤组分对铝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J], 夏建国;何芳芳;罗婉
5.不同生物质灰渣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 [J], 黄容;高明;廖燕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湖水沙对磷迁移转化的作用研究进展
![河湖水沙对磷迁移转化的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3c0845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a.png)
河湖水沙对磷迁移转化的作用研究进展赵汗青;唐洪武;李志伟;袁赛瑜;肖洋;吉飞【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泥沙颗粒对水体中的磷具有较好的亲和能力,河湖中的水沙运动可以改变磷的赋存状态并在一定条件下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综合近年研究成果,目前关于河湖泥沙对磷的迁移转化作用研究存在研究内容局限、作用机理分歧、数学模型不全面等问题,且多为宏观层面研究。
有必要在实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探讨水沙微界面吸附,并结合生态作用完善复杂条件多因子耦合对泥沙迁移转化磷的理论研究。
【总页数】7页(P643-649)【作者】赵汗青;唐洪武;李志伟;袁赛瑜;肖洋;吉飞【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210098;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2【相关文献】1.冻融作用对土壤磷素迁移转化影响研究进展 [J], 李垒;孟庆义2.河湖底泥中氮磷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J], 陈平;倪龙琦3.河蚬对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富集及迁移转化影响作用研究进展 [J], 谷先坤;刘燕山;唐晟凯;李大命;张彤晴;沈冬冬;张增;何浩然4.河流水沙运动对污染物迁移转化效应研究进展 [J], 唐洪武;袁赛瑜;肖洋5.平原河流水沙界面生源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水环境调控的研究进展 [J], 金光球;魏杰;张向洋;唐洪武;张沛;肖洋;李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磷释放动力学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磷释放动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8d4aed6e783e0912a2162a68.png)
过 夜 ,所用 药 品均 为 分析 纯 。
13 分 析 方 法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样 品采 集 .
长 江 中下游 6个 浅 水湖泊 ,利用 柱装 采 样器 采 集表 层 1 m 沉 积 物样 品 ,共 1 0c 3个 。其 中太湖 采
基 金项 目 :国家 重点基 础 研究 发展 规划 项 目 ( 0 2 / I34) 2 0 C3 2 0 d
湖泊上覆水体磷浓度的重要因素p。特别是在外源 l
污染 得到控 制 的条 件下 ,作 为 内源 的沉 积 物磷 释放 对上覆水体的磷浓度有重要影响 。沉积物组成特 】 征 是 影响其 释 放磷 的重 要 因素 ,但 不 同研 究者 在针 对 不 同 的研 究 地点 ,得 到 的结 论 并不 完 全相 同 。研 究表明沉积物磷释放受其铁 、 铝氧化物含量影响显 著【,也 有研 究发 现 沉积 物有 机 质 能够 与铁 铝 等金 5 】 属 离 子发 生络 合 , 而限制 沉 积物 的磷 释放 【 另 进 o ; 有研 究认 为 沉 积 物 中有 机 碳 和 碳 酸 钙 含量 对 磷 释 放 也 有重 要影 响 L J长江 中下 游地 区是我 国浅 水 湖 8。 泊分 布最 为集 中的 区域 ,也是 我 国 富营养 化湖 泊 的 主要分布 区域【 。目前对该地 区湖泊沉积物磷的释 J 川
长 江 中下游 浅 水 湖 泊 沉 积 物 磷 释 放 动 力 学
金 丹越 ,王圣 瑞 ,步青云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 / 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 1 ; 0 02
2 .天津 航道 勘察 设计 研究 院 ,天津 30 4 002
摘要 :在室 内模拟条件下 ,通过沉积物磷 释放动力学实验 ,研究 _长汀 中下游浅 水湖 泊 1 厂 3个沉 积物的磷释放动力学特征 , 并分析 丫沉积物组成特 对磷 释放 动力学的影响 , 果表明 : 1 指数动 力学模 型可以很好地拟合长汀 中下游浅水 湖泊 沉积 结 ( ) 物磷释放动力学特征 ,前 2 0 h为怏反应 ,磷 释放速度较大 ,随后进入慢反应 ,逐渐达 到最 大释放最 ;( 2)沉积物磷 释放动 力学特征 其组成有关 ,其 中_ 卜总氮 、总磷和有机质含最呈 著正相关 , 沙粒含量呈 著负相关 ,而 粘粒 含最没有 达到 著水平 ,与 Ol nP( . to.-Na O , H 8 s . 0 1 HC 3p . e 5o L 5提取 的磷 )和易解吸态磷 ( D R P)含量达极 著正相关水平 ;( 可 以 3) 根据总磷和有效磷含量来 比较 和预 测湖泊沉积物磷释放动力学特征 , 且根据有效磷 含最可以得到 比根据总磷含 帚更 可靠 的结
三峡水库淹水土壤磷吸附的动力学模型
![三峡水库淹水土壤磷吸附的动力学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ce014bc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6b.png)
三峡水库淹水土壤磷吸附的动力学模型
石孝洪;何江平;魏世强;全学军
【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2)011
【摘要】采用模拟实验研究了三峡水库主要类型土壤对水体中磷的吸附过程.土壤在淹水初期吸磷速率较快,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吸磷速率降低.当淹水到70天时,上覆水磷浓度表现为冲积土紫色土黄壤.吸附平衡时间与土壤类型和上覆水初始磷浓度有关,当上覆水初始磷浓度≤1 mg/L时,黄壤和冲积土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14天和42天.黄壤具有吸磷速率快、磷吸附量大和上覆水磷平衡浓度低等特征.研究发现上覆水磷浓度随着淹水时间和初始磷浓度的变化可以用广义Langmnuir模型描述,模型参数可用磷最大吸附量,以及活性铁和活性铝等土壤性质来确定.
【总页数】6页(P51-56)
【作者】石孝洪;何江平;魏世强;全学军
【作者单位】重庆工学院,重庆,400050;重庆工学院,重庆,400050;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重庆工学院,重庆,4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31;S153
【相关文献】
1.绿肥对淹水土壤磷吸附特性的改良效果 [J], Hund.,HS;莫治雄
2.三峡水库消落区主要类型土壤磷吸附特征 [J], 谈尧
3.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磷吸附特征 [J], 石孝洪;魏世强;谢德体;何江平
4.三峡水库消落区淹水后土壤性质变化的模拟研究 [J], 张金洋;王定勇;石孝洪
5.三峡库区消落带淹水—落干过程土壤磷吸附—解吸及释放研究 [J], 王里奥;黄川;詹艳慧;袁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氧化还原条件对湿地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
![氧化还原条件对湿地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684c6778e9951e79b8927fd.png)
氧化还原条件对湿地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陈亚东1梁成华1**王延松2李月瑶1郭宝东2张永红2(1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161;2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110031)摘 要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氧化还原条件对盘锦天然湿地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并对磷的吸附与解吸过程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氧化或还原条件下Lang m uir 模型和Freundlich 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且Lang mu ir 方程的拟合效果好于Freund lich 方程。
淹水还原条件下,湿地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和解吸率比淹水前分别降低了9 5%和16 3%;吸附解吸平衡浓度升高,平均增加158 8%。
淹水后土壤活性铁含量明显升高,淹水前后活性铁变化与吸附解吸平衡浓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与土壤中磷的最大吸附量和解吸率变化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活性铁含量的变化是淹水还原条件下影响土壤磷吸附解吸平衡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氧化还原;等温吸附;解吸;磷中图分类号 S158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10)4-0724-06Phosphorus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 soil under different redoxconditions.CHEN Y a dong 1,LI A NG Cheng hua 1,WANG Y an song 2,LI Yue yao 1,GUOBao dong 2,Z HANG Yong hong 2(1Shenyang Agricultural Un iversit y ,Shengyang 110161,China;2L iaoning Acade my of E nvironm ental S ciences ,Shenyang 110031,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 colo gy ,2010,29(4):724-729.Abst ract :A laboratory si m u lati o n experi m 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 h e phosphor us adsorpti o n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w etland so il i n Pan ji n ,L i a on i n g Prov i n ce under different redox con diti o ns .Lang mu ir m odel and Freundlich m ode lw ere used to fit the phosphorus desorption proces ses .Under bo t h anaerobic and aerob ic cond iti o ns ,the phosphorus adsorpti o n /iso t h er m s cou l d be successfully fitted by the t w o m odels ,and Langmu ir m odel had better fitting e ffec.t U nder fl o od i n g ,the m ax i m u m phosphorus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rates decreased ,w ith an average decre m ent being 9 5%and 16 3%,respectively ,w hile the phosphor us adsorption /deso r pti o n equ i li b ri u m m ass concentration i n creased re m arkab ly ,w ith an average i n cre m ent of 158 8%.The soil a mo r phous Fe content also increased obv iously after flooding ,and had si g nificant corre lation w it h t h e phospho r us adsorption deso r pti o n equili b riu m m ass concentrati o n but less co rrelati o n w ith the m ax i m um phospho r ous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rates ,suggesting that soil a m orphous Fe w as one o f the m ost i m portant facto rs affecti n g the phosphor us adsor pti o n /desorption equili b riu m m ass concentrati o n under fl o od i n g .K ey w ords :ox idation reduction;adsorption iso t h er m ;desor p ti o n ;phosphorus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8ZX07208009)。
主要理化因子对南四湖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主要理化因子对南四湖底泥磷释放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86bcf6e9b6648d7c1c746c0.png)
Efe t o a n ph sc c e i a a t r n t e e s f p s ho us f c f m i y i o h m c lf c o s o he r l a e o ho p r
主 要 理 化 因 子 对 南 四湖 底 泥 磷 释 放 的 影 响
张 志斌 , 光 军 周 ,魏 垒 垒 谭 晓波 肖 明磊 孔 令 紫 , , ,
( .山东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 济南 20 0 ;.山东建筑大学 市政 与环境学 院 , 1 5 10 2 山东 济南 2 00 ;.济南 5 1 13 市历城 区高而教 育办公室 , 山东 济南 2 0 1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生命 学院 , 5 144 山东 青岛 2 60 60 3) 摘要: 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 , 内源底 泥污染 物释放 成为影 响上 覆水水 质的 主要 因素。考 察 了温 度 、 O和 D p H对南 四湖底 泥沉积物磷释放 的影响效果 。研究结 果表 明 , 高温度 条件下 的沉 积物 中磷 释放速 率高 于低 较 温 ,5C时沉积 物的最 大累积 释放量为 5 16 g m ,℃时 的最 大累积吸磷量 为 15 . m / 2 ̄ 8 .m / 5 0 3 7 g m 。较高 的上覆水
E gn eig,S a d n inh iest,Jn n2 0 0 n ie r n h n o gJa z uUnv ri y ia 5 1 1,C ia .Lc e gGa e d ct nOfc f ia ,Jn n hn ;3 ih n o’ rE u ai f eo n n ia o i J
i n a e u t s o h th g e e e a u e c u d a c l rt h h s h r s r la e,a d t e ma i me t r s l h w t a i h r tmp r t r o l c ee ae t e p o p o ee s J s u n h x. mu c u l t e p o p o sr l a e i 7 8 O / a etmp r t r f 5 . i 一2 9 0 mg m a c mu a i h s h r ee s 5 . mg m t h e e au e o ℃ whl v u s t 2 e 8 . / m a ℃ . Hi h r DO i v r i g wae o l e u e t e p o p o u ee s .a d t e a p o r t t5 g e n o e l n tr w u d r d c h h s h r sr l a e n h p r p i e y a DO c n e t t n i n e st a . mg L o c n r i o l s n 6 0 / .At e t lp ,t er l a e o h s h r s i l w,w i - ao s h u r H h ee s fp o p o n a u so h l a e
沿海平原土壤磷输出机制的研究
![沿海平原土壤磷输出机制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3b2378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7.png)
沿海平原土壤磷输出机制的研究蔡金娟;徐光乐【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应用技术》【年(卷),期】2009(000)003【摘要】掌握农田排水沟中磷元素迁移的特征对于改善水质非常重要.美国学者P.J.Kleinman等人于2001~2006年做了控制农田排水沟中磷元素输出的实验.2005~2006年,点源产生的径流向排水沟输出的总磷量为4.3~25.3kg/hm2,而在排水沟的非点源区域磷元素的输出量为2.6~4.8 kg/km2.两个非点源磷排水沟中,流失的总磷量就达到1.4~26.2 kg/km2.农田和排水沟之间的坡面流每年输出的磷元素高达8%,地下水是磷元素向排水沟输出的关键路径.排水沟中磷元素的输出主要发生在暴雨径流中.漂浮藻类会促进沉积物中磷的输出.用一些吸磷物质对排水沟土壤进行处理,降低磷解吸的游力.在排水沟系统关键控制点,设置流量控制同样有效,且能截获漂浮中的磷元素,防止藻席的形成.【总页数】3页(P28-30)【作者】蔡金娟;徐光乐【作者单位】潍坊长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潍坊,261031;山东潍坊市寒亭区农业局,山东潍坊,26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6.4+1【相关文献】1.温带森林磷沉降-水系统输出-迁移动态特征及对土壤磷影响 [J], 陈立新;乔璐;段文标;黄兰英;马海娟2.基于高光谱的鲁西北平原土壤有效磷含量快速检测研究 [J], 高会;陈红艳;刘慧涛;谭莉梅;刘金铜3.沿海冲积平原区土壤中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朱立新;马生明;王之峰;喻劲松;郑立果4.三江平原稻田磷输出及迁移过程研究 [J], 祝惠;阎百兴5.江苏沿海平原沙土区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 [J], 胡海波;林文棣;张金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研究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33dc76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7e.png)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研究王图锦;杨清伟;潘瑾;刘雪莲【期刊名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2)003【摘要】采集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对干湿交替运行下消落带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汛期水体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汛后,消落带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引起的环境风险较低.消落带土壤Cu和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生态风险较低,Pb和Cd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较高,潜在生态风险较大.长期周期性干湿交替运行下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土壤中Cu,Pb,Cd,Cr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7.04%,24.49%,12.99%及13.70%,总体而言,增大幅度排序为Pb >Cu >Cr>Cd.【总页数】4页(P471-474)【作者】王图锦;杨清伟;潘瑾;刘雪莲【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3【相关文献】1.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与迁移特征研究 [J], 王图锦;潘瑾;刘雪莲2.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间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变化分析 [J], 郭松松;方芳;郭劲松;杜立刚;周安兴3.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J], 孙虹蕾;张维;崔俊芳;张建强;唐翔宇4.模拟氮沉降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的活化研究 [J], 符坤;张六一;詹立坤;陈若楠;陆晨东;杨复沫;李廷真5.模拟氮沉降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的活化研究 [J], 符坤;张六一;詹立坤;陈若楠;陆晨东;杨复沫;李廷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氮磷钾、pH值和有机质变化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氮磷钾、pH值和有机质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47f47e5102de2bd96058856.png)
变 幅为 17 % ~9 5 % 。 .3 .8
关 键 词 : 消 落 带 ;土壤 氮磷 钾 ;p 值 ;有 机 质 ; 化 ;三 峡 库 区 H 变
中 图分 类 号 :X 7 . 1 1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4 8 2 1 ) 3— 0 7—0 10 7 8 (0 2 0 0 0 4
4 W s a o nyB r uo oet Wuh n4 4 0 ) . u h nC u t u e F r r a f s y sa 0 70
Ab ta t S tn o i r g t ne ti h d l n h l w w trae ( ltd —1 2 m ) i he ogs sr c : et g m nt i r sc n te midea d sal ae ra atu e 1 6 i on a o i 5 7 n T re G re
四种黏土矿物对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四种黏土矿物对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5047e5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8.png)
四种黏土矿物对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王小波;王艳;卢树昌;桂枝;闫晓磊
【期刊名称】《非金属矿》
【年(卷),期】2009(032)001
【摘要】研究了沸石、高岭土、云母粉、蛭石四种黏土矿物时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这四种黏土矿物对水体中氮磷都有较快的吸附速率,在2h内都达平衡状态.由Langmuir方程得出沸石对氨态氮的最大饱和吸附量最大为86.2mg/kg,对磷的吸附云母为最大达25.8 mg/kg.Freundlich模拟方程中n值都远小于2,且这两个方程都反映出这四种黏土矿物对氮的去除效果好于对磷的去除效果.在pH 值为10时这四种黏土矿物对氮、磷的去除效果都较好.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王小波;王艳;卢树昌;桂枝;闫晓磊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天津,3003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TD985
【相关文献】
1.四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J], 刘强;尹丽;方玉生;
2.潜流湿地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中试研究 [J], 陆海明;孙金华;刘婷;刘
浩;宋力;朱乾德
3.水培条件下四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J], 屈雅琳;周战军;皮武平
4.四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J], 刘强;尹丽;方玉生
5.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J], 邢春玉;胡馨月;李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对土壤氮磷的吸收富集特征
![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对土壤氮磷的吸收富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2f258ce58fafab068dc0288.png)
Fengyang,Anhuiprovince,M.Sc.candidate,researchonsoilnutrientscycle]Email:15955369833@163.com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朱波 (1966-),男,研 究员,主要 从 事土 壤 氮 循环研 究。[ZHU Bo(1966-),male,Ph.D.,professor,
消落带(WaterLevelFluctuationZone,WLFZ)是 指水陆衔接地带受自然或人为调控因素影响,水位 季节性 涨 落 使 土 地 周 期 性 出 露 和 淹 没 的 区 域[1]。 三峡水 库 因 采 用 “蓄 清 排 浑”的 调 度 方 式,汛 期 (5—9月)保 持 低 水 位 145m,秋 冬 (10月—次 年 1月)蓄水至高水位 175m,形成落差约 30m,长约 5578m,面积约 349km2 的巨大消落带[2]。消落带 经历反复的淹没与出露,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其 营养元素含量 和 形 态 特 征 也 发 生 相 应 改 变 [3-5],在
specializedinsoilnitrogencycle]Email:bzhu@imde.ac.cn
152
山 地 学 报
37卷
干后土壤理化 性 质 的 变 化 [7-8],重 金 属 迁 移 转 化 污 染[9-11]、土壤氮 磷 养 分 吸 附 -解 吸[12-14]以 及 淹 水 条件下植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等方面[15-17]。同时,三 峡水库 消 落 带 的 植 被 恢 复 重 建 一 直 为 学 者 所 关 注 [18-19]。植被物 种 的 选 择 多 侧 重 于 耐 淹 性[20-21], 但消落带植被吸收固定土壤氮磷养分这一重要功能 却少见报道。研究表明,对氮磷富集土壤进行植物 修复是减少水体营养负荷的有效途径[22],因此本文 针对此类问题开展研究。
河流内源磷释放环境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河流内源磷释放环境影响因子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bf6be3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f.png)
河流内源磷释放环境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郭鹏程;王沛芳;贾锁宝
【期刊名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32)3
【摘要】平原地区河流的富营养化已日益受到重视,当外源营养物质的输入得到控制时,河流内源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研究是防治、修复和治理河流富营养化的重要决
策工具。
笔者分析了内源磷的赋存形态,总结了影响内源磷释放的环境因子,如pH、温度、溶解氧、微生物的活动、氧化还原电位、周期性的水淹、水生植物、硝酸盐以及河流水动力条件等,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针对浅
水河滨带有水生植物分布的特点,认为不同水动力条件和水生植物对内源磷释放及
吸收的影响更具有意义。
【总页数】5页(P117-121)
【关键词】内源磷释放;环境影响因子;水动力因子
【作者】郭鹏程;王沛芳;贾锁宝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南京2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32
【相关文献】
1.影响湖泊内源磷释放及形态转化的主要因子 [J], 张学杨;张志斌;李梅;于军亭;邱靖国;张建
2.黄柏河流域水库底泥内源磷释放对水质影响分析 [J], 李琼;刘佳;李永凯
3.雁鸣湖氮磷内源释放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J], 裴佳瑶; 冯民权
4.雁鸣湖氮磷内源释放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J], 裴佳瑶; 冯民权
5.环境因子对鄱阳湖沉积物中内源磷释放的影响 [J], 袁轶君; 刘娜娜; 陈传红; 黄德娟; 徐将; 毕永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一消解液测定土壤全磷和全钾
![同一消解液测定土壤全磷和全钾](https://img.taocdn.com/s3/m/5d92783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7.png)
同一消解液测定土壤全磷和全钾
周淑芹;丁勇
【期刊名称】《现代化农业》
【年(卷),期】1997(000)003
【摘要】试验采用王水-高氯酸消解土壤样品,在同一待测液中分别用原子吸收
法测定钾、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磷,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全磷回收率为96% ̄103%,全钾回收率为98% ̄103%。
试验验证了在同一消解液中同时测定土壤全磷、全钾的可行性,且操作简便快速快速节省试剂用量,适用于土壤常规分析。
【总页数】1页(P11)
【作者】周淑芹;丁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测试中心;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测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1.93
【相关文献】
1.土壤全磷全钾同时测定方法研究 [J], 朱波;倪俊;高丽;陆国兴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r全硫、全磷和全钾 [J], 刘泽斌;刘守廷;蒋天成;宋业成;吴婷;黄义忠;罗艳
3.微波消解ICP-OE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全磷和全钾 [J], 彭靖茹;甘志勇
4.微波消解法测土壤中全磷和全钾 [J], 胡钟胜;朱卫星;招启柏;章钢娅
5.同一酸溶待测液中土壤全磷和全钾的测定 [J], 谢克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回水区沉积物和消落带土壤磷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回水区沉积物和消落带土壤磷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1fbb709763231126edb1133.png)
类, 大 宁河 回 水区 属 湖泊 型 水体, 易 产 生富 营 养 化[ 8] . 由于河流水 体污染的原因, 大宁 河经常出 现 / 水华0现象[ 9] . 迄今, 大宁河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现 象的出现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也对其进 行了相关研究[ 6, 9~ 12] .
磷是大多数淡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 子[ 13] . 三峡水库蓄水 后, 磷成为其生态系统 生产力 的限制性因素[ 14] . 沉积物是湖泊水库营养物质的重 要蓄积库, 营养物质在沉积物中不断积累, 形成营养 物质的内源负荷[15] . 沉积物营养物质的内源释放能 够维持上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 导致水华现象 的持续发生[ 16] . 沉积物与上覆水体之间不断进行磷 的交换, 通过测定沉积物中磷的不同化学形态及其 含量, 对研究水体中磷的形态、水2沉积物界面上的 磷的迁移与转化和成岩作用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对 判断磷的来源及其输入量, 以及如何控制水体富营 养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淹水过程不同土层磷的释放研究
![淹水过程不同土层磷的释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ba49525a5e9856a5612609b.png)
淹水过程不同土层磷的释放研究1王桂风,刘凌,田娟河海大学水文学院南京(210098)E-mail:wangguifeng45@摘要:采用土槽模拟实验研究了淹水土壤不同土层磷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淹水土壤不同土层磷释放呈呈锯齿状交替变化,但释放量有很大差异,中层释放量最低,上和下层释放量较高,最大磷浓度分别为0.0336 mg/L和0.0517 mg/L;而不同土层溶液中的亚铁和总铁量正好与之相反,中层铁释放量最大,上层次之,下层最低,且中层释铁量明显高于上层和下层;不同土层溶液随淹水时间pH趋于中性,Eh降低,其中中层溶液Eh下降的幅度大;淹水土壤溶液中各种不同形态铁的氧化物,如因水解和氧化形成的水铁矿以及蓝铁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磷的释放;同时淹水增加了磷的扩散,地下水有一定量的磷累积。
关键词:淹水土壤;磷释放;pH值;Eh值;铁氧化物1. 引言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研究受淹土壤中磷的释放对水体的影响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受淹情况下,土壤中的磷将会释放,释放机制与其化学沉淀形态有关。
淹水后土壤中无机磷的形态,从结合阳离子的化学组成看与其源土壤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各种形态及其相互之间的化学行为可能比其源土壤要活泼得多,在酸性土壤中铁磷占有很大比重并且淹水有增加的趋势。
淹水土壤磷的释放主要受铁形态变化的影响,因为铁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金属元素,易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转变[1]。
淹水使土壤Eh下降,土壤中的铁在还原层中被还原,而还原铁可以通过“泵升作用”(Fe Pumping)迁移到氧化层,重新氧化后可形成对磷具有强烈吸附作用的无定行水化氧化铁[2-3]。
由于不同土层Eh存在巨大差异和铁的“泵升作用”,磷释放在不同土层必将发生显著变化,然而至今还未见这方面的报道。
磷在土壤中的垂直迁移行为与地下水体的环境问题关系密切,尽管目前人们对于磷素在田间条件下是否可以发生垂直迁移意见不一,但磷素在土壤剖面下层中的高量积累现象确有很多报道[4],许多研究也证明存在磷素进入地下水的现象。
大宁河回水区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
![大宁河回水区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e744a212f60ddccda38a022.png)
大宁河回水区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1张佳磊1,2 郑丙辉2* 黄民生1 刘录三2 王丽平2 吴光应3(1.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河流与海岸带环境研究室,北京 100012;3.巫山县环境监测站,重庆 404700)摘 要 2009-6-6~2009-6-11(水华期)和2010-1-18~2010-1-22(枯水期)对三峡支流大宁河回水区进行了初级生产力及相关环境因子的研究,分析了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水温、DO饱和率、SPC(电导率)、pH和TUR(浊度)在不同水文期差异显著。
水华期的初级生产力和叶绿素a(Chl-a)含量显著大于枯水期(ANOV A,p<0.05)。
枯水期Chl-a和P N(净生产量)、P G(毛生产量)的垂直分布差异不显著,P N、P G的垂直分布和Chl-a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Chl-a含量的最大值大多出现在9m,而P N、P G的最大值出现在0~3.0m之间。
水华期Chl-a和P N、P G的时空分布差异显著(ANOV A,p<0.05),P N、P G和Chl-a垂直分布表现出对应关系。
最高值均大多出现在0~0.8m之间。
进一步研究分析表明TUR(水中悬浮颗粒)和温度是影响大宁河回水区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pH、SPC和DO饱和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浮游植物生理作用影响。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三峡水库;白水河Seasonal variation of primary productivityin the DaNing River backwater areaZHANG Jia-lei1,2, ZHENG Bing-hui2*, HUANG Min-sheng1, LIU Lu-san2,WANG Li-ping2, WU Guang-ying3(1.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2. River and Coastal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China ;3.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Wushan,Chongqing 404700, China)Abstract Seasonal variation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its causing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algae bloom period and dry season in the backwater area of the DaNing Riv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most of the investigated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water temperature, DO concentration (saturation),SPC (specific conductivity), pH, TUR (Turbidity)) in the DaNing River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the algae bloom period and dry season (ANOV A,p<0.05).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rimaryproductivity and chlorophyll-a in algae bloom period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dry season(ANOV A,p<0.05).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 G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P N (net production) and Chl-a(chlorophyll-a)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maximum of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at 9 m, and the maximun of P N、P G were observed from 0m to 3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aNing River backwater area has a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in the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net production and chlorophy-ll-a. The maximun of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net production and chlorophyll-a were observed from 0m to 0.8m.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water temperature and Turbidity are key regulatory factors for1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528-003);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007DFA90510)作者简介: 张佳磊(1983~) ,女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河流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E-mail : zjl2004801@*通讯联系人,郑丙辉,男,研究员,E-mail : zhengbh@primary production. The changes of pH, DO concentration (saturation) and SPC may be the results of the change of the phytoplankton.Key word primary productivity; phytoplankto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BaiShui River引言三峡水库2003年6月完成139m蓄水之后,由于受回水顶托,加上氮、磷等营养盐输入的影响,库区次级回水区富营养化现象颇受关注[1]。
我国东北寒冷地区农田土壤磷代谢的生态特征研究
![我国东北寒冷地区农田土壤磷代谢的生态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6504b3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b.png)
我国东北寒冷地区农田土壤磷代谢的生态特征研究
苏永春;勾影波
【期刊名称】《中国土壤与肥料》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研究了农田土壤磷转化作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无机磷转化作用的季节变化是5~6月逐渐升高,6~9月分解速率变化不大;土壤有机磷转化作用的季节变化是呈波动状态.土壤生态因素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找出了影响农田土壤磷转化作用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农田土壤磷转化作用的平衡调节是受多种生态因素控制的.
【总页数】4页(P32-34,41)
【作者】苏永春;勾影波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生物系,常熟,215500;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生物系,常熟,215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154.1
【相关文献】
1.我国东北寒冷地区李种质资源抗寒力测定 [J], 林存学;杨晓华;刘海荣;刘滨;李锋;于泽源
2.农田土壤脲酶活性和水解氮含量的生态特征研究 [J], 霍玉芹;刘福春
3.东北季节性冻融农田土壤CO2、CH4、N2O通量特征研究 [J], 陈哲;韩瑞芸;杨世琦;张爱平;张晴雯;米兆荣;王永生;杨正礼
4.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CO_2排放特征研究 [J], 张国明;郭李萍;史培军;林而达;王静爱;缪驰远
5.川东北巴中农田土壤Se分布特征研究 [J], 张星;陈文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6-20;修订日期:2010-12-28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中德)合作项目(2007DFA90510)资助作者简介:张晨光(1984-),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
E-mail:chenguangzhang@ *通讯作者:E-mail:zhangnaiming@ 。
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磷释放动力学研究张晨光1,徐德星2,张乃明1*,郑丙辉3(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2.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1318;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河流与海岸带环境研究室,北京100012)摘要:以三峡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采集的6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磷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三峡入库河流大宁河消落带土壤磷释放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了样品组成特征对释放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指数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样品磷释放动力学特征,前25h 为快反应,磷释放速度较大,随后进入慢反应,逐渐达到最大磷释放量;样品磷释放动力学特征与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等理化指标相关性较弱;样品磷释放动力学特征与Fe/Al-P 的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a-P 和O-P 的相关性较弱,这说明样品中磷的释放量主要受Fe/Al-P 含量控制。
关键词: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磷中图分类号:S1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64-3945(2011)05-1159-06Vol.42,No.5Oct.,2011土壤通报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第42卷第5期2011年10月磷(P )是大多数淡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1]。
三峡水库蓄水后,磷成为其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限制性因素[2]。
沉积物是湖泊水库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营养物质在沉积物中不断积累,形成营养物质的内源污染负荷[3]。
沉积物营养物质的内源释放能够维持上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导致水华现象的持续发生[4]。
大宁河是三峡水库的典型支流之一,发源于川、陕、鄂交界的大巴山南麓,地跨重庆市巫溪、巫山两县。
大宁河流域面积343.5km 2,过境流程54.9km 2,多年平均流量98.4m 3s -1,是巫山县境内最大的长江支流水系[5]。
该流域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6℃,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300mm 左右,4~10月为雨季,夏季多暴雨[6]。
当地的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和黄棕壤,流域内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
流域内的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和马铃薯等,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草地、林地和其他类型,其面积分别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26%、14%、59%和1%[8]。
按照三峡水库支流回水区水体水力滞留时间和流速指标分类,大宁河回水区属湖泊型水体,易产生富营养化。
由于河流水体污染的原因,大宁河经常出现蓝藻“水华”现象[9]。
迄今,大宁河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现象的出现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也对其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9,10~13]。
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建坝以前多为农业耕作区,农业耕作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可能致使消落带土壤较高的氮磷含量。
针对大宁河回水区沉积物和消落带土壤磷形态所做的监测表明:对比同站位的沉积物样品,消落带土壤各形态磷含量平均高出很多[14],因此,本研究着重对消落带土壤磷释放动力学进行实验,揭示土壤磷释放动力学特征,为三峡库区支流大宁河回水区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采样点布置样品于2007年10月采集。
由大宁河回水末端至长江干流交汇处,共设置6个采样点,依次标记为S1、S2、S3、S4、S5、S6,采样站位如图1所示。
每个站位采集河流中泓线处沉积物样品,同时采集消落带土壤样品。
图1大宁河六个采样点站位示意Fig.1Six sediment sampling sites in Daning River第42卷土壤通报1.2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用蚌式采泥器采集表层(0~5cm)沉积物样品,同时采集消落带表层土壤(0~2cm)样品。
样品采集后,放在铁盒中、密封好,于4℃条件下保存。
样品运回实验室后,-20℃条件下冷冻,经FD-1A-50型冷冻干燥机冷冻干燥处理,用重物捣碎、过100目(0.149mm)筛,保存于封口袋中,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1.3释放动力学实验称取0.5g样品于一系列100ml离心管中,各离心管分别加入0.02mol L-1的KCl溶液50ml,在(25±1)℃下,恒温振荡(150r min-1),实验开始前,先将装有混合液的离心管振荡30min,当样品与水溶液充分混合后开始计时。
实验初期每隔1h取样,取样时停止振荡。
取样时间点(11次):1h、2h、3h、4h、5h、7h、10h、20h、30h、40h、50h,500r离心15min,上清液过0.45μm微孔滤膜,分别测定总溶解性磷(TDP)含量,根据上清液磷酸盐含量计算磷释放量。
以上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作3次平行实验。
实验所用器皿均用稀硫酸浸泡过夜,所用药品均为分析纯。
1.4样品分析样品磷形态分析方法采用欧洲标准测试委员会框架下发展的SM T[15,16]法,该法将沉积物中的磷分为总磷(TP)、有机磷(OP)、无机磷(IP)、铁铝结合态磷(Fe/Al-P)和钙结合态磷(Ca-P),具体步骤见图2;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17]测定;主要元素组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此分析项目数据由德国方面提供);颗粒组成用马尔文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此分析项目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协助完成);矿物组成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此分析项目由中国地质大学地学中心协助完成),测试参照标准为JY/T009-1996。
图2淡水沉积物磷形态分离SMT法Fig.2SMT protocol for phosphorus forms sequential extraction in freshwater sediment2结果与讨论2.1理化性质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样品粒径组成见表1。
样品粒径组成主要为粉砂、极细砂和粘土,其中粉砂的平均含量达到67.7%。
样品的氧化物组成以SiO2、CaO、Al2O3为主,其中SiO2含量最高。
样品中矿物组成以含Si和Ca的石英、绿泥石、伊利石、长石、方解石为主,含铁矿物含量极低。
样品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在2.2%~7.7%之间,最大值出现在S5点处,最小值出现在S1点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3.5倍,变化范围较大。
大宁河流域以农业为第一产业,耕种过程中农药及化肥的施用以及生11605期张晨光等: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磷释放动力学研究活污水的排放等可能是造成消落带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大宁河流域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消落带土壤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对水体富营养化有潜在的威胁。
粒径组分含量Grain size component concentration (%)表1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供试土壤粒径组分含量Table 1The sediment samples in water-level-fluctuating zones of Daning River grain size component concentration中砂M edium sand9.92.72.603.12.23.4细砂Fine sand 7.610.43.83.23.61.14.9极细砂Very fine sand 10.922.713.415.314.011.014.5粉砂Silt61.254.569.773.568.578.967.7粘土Clay 8.25.210.38.05.47.47.4供试土壤Sediment sample S1S2S3S4S5S6平均值图3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供试土壤磷释放动力学曲线Fig.3Phosphorus release kinetics of sediment samples in water-level-fluc-tuating zone in Daning Riverq m axk b表2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磷最大释放量与释放动力学参数Table 2Best-fitted parameters of the exponential model for phosphorus release kinetics of sediment samples in the backwater-fluctuating zones in Daning RiverS 17.500.121.61S 23.380.210.54S 34.260.190.81S 49.450.091.96S 54.200.180.84S 64.950.171.052.2土壤磷释放动力学特征大宁河回水区消落带土壤样品磷释放动力学结果见图3。
由图3可见,本研究的6个消落带土壤样品磷释放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沉积物磷释放的动力学过程开始是以快速反应,随后是一慢反应,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同[18~20]。
本研究条件下基本上是前25h 内,具有较大的释放速度,而在25h 之后达到最大释放量(图3),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类似[20]。
描述磷释放动力学可以用磷释放量对数与释放时间对数的线型关系,即可以用指数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具体模型如下:释放动力学模型:ln (q )=b +k ln (t )上式中,q 为时段沉积物磷释放总量,mg kg -1;t 为时间,h ;b 为常数;k 为沉积物磷释放速率,mg kg -1h -1。
根据消落带土壤磷释放的动力学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本研究条件下,6个样品的最大磷释放量(q m ax ),以及释放动力学模型参数(k 和b ),其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S3和S5两条曲线基本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两个土壤样品释放磷的能力基本一致。
本研究条件下,6个消落带土壤样品的释放动力学过程均可以用指数动力学模型来描述,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这一结果与其它研究者的结果基本一致[21]。
由表3可见,0~1h 释放磷的速率最大,在0.63~6.27mg kg -1h -1之间变化,且0~1h 内所释放的磷量约占最大释放磷量的20%~60%。
表明样品快速释放磷的过程主要发生在0~1h ,1h 之后释放磷的速率逐渐降低,25h 之后释放磷的速率接近于零,即此时达到释放磷平衡。
2.3土壤磷释放动力学特征与其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土壤动力学模型中常数k 为反应速率常数,k 值的大小标志1着消落带土壤磷释放强度,是表示沉积物磷释放动力学特征的重要参数,最大磷释放量是表示本研究条件下土壤磷释放的能力,也是表示磷释放动力学特征的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