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号、年号、庙号、谥号(历史纪年法)-高考历史常识[优质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隋朝以前并非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 武功和德行卓著的皇帝才能有庙号。如西汉12个皇帝有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 不过是六七人而已。
但是到了唐朝以后,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 每个皇帝一般都有庙号。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也有褒贬之意。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 世祖、太宗发扬光大, 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 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 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 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 神宗、英宗功业不足, 德宗、宁宗过于懦弱, 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
国号、年号、庙号、谥号 (附历史纪年法)
一、国号(朝代名称)
国号即国家或朝代名号。 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新上台的统治者总要变更国号,这也是 为了表示新朝的圣明。
一般来说国号大致有以下几个来由:
①由发迹地或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 如夏商周秦既是发迹地,又是部落名; 赵匡胤原为宋州节度使,“陈桥兵变”后,因发迹在宋州,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如:秦穆公、晋文公;也 有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釐王、赵孝成王、卫睿圣武公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认为“谥号”容易使“子议父、臣议 君”,故废除谥法与庙法。
汉代恢复谥法,唐宋为谥法发展时期,并打破了皇帝一、 二、三字谥号旧例,发展为四字及以上,多的达二十几字。如 康熙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 成仁皇帝,23字。
李渊建唐前为“唐国公”;
④根据谶语或文义来定国号: 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热衷汉文化,至元八年(1271)即帝位,
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公布 国号为“大元”。
⑤以某种在社会上流行的口号来定国号: 朱元璋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曾属于白莲教组织。
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 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故又称“光明教”。1368年朱元璋称帝, 国号“大明”。
故国号曰“宋”。
②根据发迹地的某种特产定国号: 如辽,“辽”的契丹语意为镔铁(精炼的铁),因耶律阿
保机发迹地产镔铁,即用为国号。 金朝亦如此,《金史·太祖纪》载:“辽以镔铁为号,取其
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于是国号大金。”
③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 刘邦曾被项羽封为“汉王”,故统一天下后国号“汉”;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
但也有用四字、六字的,如王莽“始建国”,武则天“万岁 通天”,宋太宗“太平兴国”,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等。
在封建时代,新皇帝登基一定要改变年号,称为“改 元”。同一皇帝在位也可改元,如汉武帝曾改元达11次,武 则天当政时改元达17次。
相反,明清两朝皇帝基本上不改元,因此后人常用年号 来称谓明清皇帝。如:
“魏”; 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加之孙据吴地,史上曾有吴国,
故孙称帝后国号“吴”; 司马昭曾被封为“晋公”、“晋王”,其子司马炎称帝后国号
“晋”; 南朝宋、齐、梁、陈的建立者曾被封为“宋王”、“齐王”、
“梁王”、“陈王”。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袭
用此封爵,称帝后建“随朝”,因随有走之义,恐不祥改为 “隋”;
非帝王者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欧阳修)、忠烈公(史可 法)等。
谥号大体可分为“美谥”、“恶谥”、“悯谥”三大类:
“美谥”有“文”、“武、“景”、“明”等,如周文王、周 武王,汉文帝、隋文帝,汉武帝、魏武帝、晋武帝,汉景帝、汉 明帝;
“恶谥”有“灵”、“炀”、“厉”、“幽”等,如汉灵帝、 隋炀帝、周厉王、周幽王;
⑥按音韵通假、同音相代为国号: 如清朝,满族原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
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其子 皇太极即位后有入主中原之意,因金、汉是世仇,怕引起汉人 反对,故1636年改国号为“清”。清、金音近相通。
二、年号
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是一种吉祥兴盛的象征,体现了在位 帝王期盼江山永固、国泰民安和兴旺发达的心愿。
文宗、武宗名褒实贬,(如唐文宗、明武宗,文武本为谥号)
穆宗、敬宗功过相当, 光宗、熹宗昏庸腐朽, 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四、谥号
古代的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 人死去以后,朝廷或其好友门生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 养,给予他们的带有评判性质的一种名号,称为“谥”或“谥 号”。
简单来说,就是XX王、XX公、XX帝(唐以前)。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永乐帝(下同) 明惠帝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顺治帝(下同)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
帝王有年号始于汉武帝。
年号一般用两字,如: 汉武帝—建元,汉元帝—竟宁,光武帝—建武,汉献帝—建安, 魏文帝—黄初,昭烈帝刘备—章武,后主刘禅—建兴,吴大帝孙 权—黄龙,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南朝梁武帝—天监, 隋文帝—开皇,隋炀帝—大业,唐太宗—贞观, 唐玄宗—开元, 宋太祖—开宝,宋仁宗—庆历,宋神宗—元丰, 宋高宗—绍兴, 元世祖—至元,明太祖—洪武等。
“悯谥(表同情)”有“哀”、“怀”、“愍”、“悼”等, 如汉哀帝、晋怀帝、晋愍帝、晋悼公。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 魏文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
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 宋太祖、元世祖等。
明清时期因一帝一元,故多称年号(明朝也常称庙号),如 永乐帝(明成祖)、康熙帝、光绪帝。
三、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专享的殊荣。 封建时代,大凡皇帝死后,新皇帝一定在供奉祖宗的太庙 为死去的皇帝立室奉祀,并特别立一个名号--庙号。
简单来说,就是XX祖、XX宗。 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 “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即汉高祖)、唐高祖、宋太 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唐高宗、宋仁宗、 明神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