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陆地和海洋(附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含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dd03895901020207409ccc.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河北)2017年1月16日,亚太议会论坛第二十五届年会在斐济召开。
图1为斐济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1)斐济是一个岛国,位于()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2)1月16日,地处南半球的斐济()A. 昼长夜短B. 昼短夜长C. 昼夜等长D. 有极昼现象【答案】(1)B(2)A【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斐济位于图中的太平洋,故本题选B。
(2)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而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斐济位干南半球,1月16日在12月22日与3月21日之间,此时,南半球应是昼长夜短,故本题选A。
2.读大洲轮廓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①是非洲B. ②是亚洲C. ③是南美洲D. ④是南极洲【答案】 C【解析】【分析】解:读图可知,①是非洲,②是亚洲,③是北美洲,④是南极洲。
故答案为:C。
【点评】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3.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2)图中②和③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A. 巴拿马运河B. 白令海峡C. 苏伊土运河D. 乌拉尔山(3)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和变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B. 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陆球”C. 世界海陆均匀分布D. 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静止状态【答案】(1)A(2)C(3)A【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②为非洲,③为亚洲,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土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3)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正确;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大部分被海洋所覆盖,B错误;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C错误;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运动状态,D错误。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87eb813169a4517623a386.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图示意世界六大板块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为大洲分界线,该界线是()A. 白令海峽B. 苏伊士运河C. 巴拿马运河D. 土耳其海峡(2)乙处所在的国家是()A. 日本B. 马来西亚C. 菲律宾D. 印度尼西亚(3)丙地的经纬度位置是()A. 60°E,30°NB. 60°W,30°NC. 60°E,30°SD. 60°W,30°S (4)丁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C.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D.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答案】(1)B(2)A(3)D(4)B【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甲是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非分界线。
(2)从图中可知,该国位于亚洲东部,在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处是日本,故乙处所在的国家是日本。
(3)从图中可知,丙地在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故AB错,其经度是60°W,故D符合题意。
(4)一般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丁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故答案为:(1)B;(2)A;(3)D;(4)B。
【点评】(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2)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
从板块位置来看,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3)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170ea8bed5b9f3f90f1cb3.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下列大洲中,被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洲是()A. 非洲B. 亚洲C. 北美洲D. 南美洲【答案】 A【解析】【分析】以上四个大洲中,非洲被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同时穿过,A符合题意;亚洲和北美洲都没有被南回归线穿过,BC不符合题意;南美洲没有被北回归线穿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大洲的位置,需要结合地图进行记忆,难度一般。
2.读大洲轮廓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①是非洲B. ②是亚洲C. ③是南美洲D. ④是南极洲【答案】 C【解析】【分析】解:读图可知,①是非洲,②是亚洲,③是北美洲,④是南极洲。
故答案为:C。
【点评】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3.下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地中相对最不易发生地震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下列板块中绝大部分位于海洋的是()A. 非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C. 太平洋板块D. 美洲板块(3)某班级开展“汶川十年,防震减灾”知识宣讲活动,下列宣传说法正确的是()A. 地震发生时应争先恐后,逃命要紧B. 地震时应乘坐电梯迅速离开C. 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D. 地震被困后躲在卫生间墙角【答案】(1)D(2)C(3)C【解析】【分析】(1)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在板块与板块之间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而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图中①、②、③、④地中相对最不易发生地震的是位于板块内部的④,故选D。
(2)以上四个板块中,绝大部分位于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该板块除一些小岛屿外,其余全部是海洋,故选C。
(3)关于以上知识宣传活动的说法,地震发生时要有秩序地撤离,以免踩蹋;地震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离开;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地震被困后尽量躲在卫生间有水源的地方,故选C。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7e544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9.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选择题1、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2、下图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A.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B.甲、丙两大洲之间距离不断缩短C.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D.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3、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两极周围均是陆地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③东、西半球海陆分布比较均匀④除了北冰洋以外,其他大洋均跨南、北半球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4、我国东部濒临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5、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的大洋是()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6、据地震局专家介绍,虽然深圳地区近400年来无强震发生,但深圳一直是国家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地震发生时,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A.在家中,选择浴室、厕所等有管道支撑的空间小、不易塌落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B.在教学楼内,应在老师的指挥下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安全位置;主震过后,迅速有序撤离C.在操场或室外的应该马上回到教室去D.在商场里,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7、关于“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正确的是()A.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自有地球以来便是如此B.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以后都将固定不变C.两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没有海洋D.七大洲、四大洋是原始大陆分裂、缓慢漂移而形成的8、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A.京杭运河、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C.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D.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填空题9、________ 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10、荷兰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说明可以影响海陆的变化。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60f5450975f46526d3e19a.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关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表面有三分海洋,七分陆地B. 地球表面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C. 地球表面有六块相互连着的大洲D. 地球上有彼此不相连的四个大洋【答案】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上海陆分布特点。
A、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故错误;B、地球表面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正确;C、海洋是彼此相连的,陆地被分割成七个大洲,被海洋所包围,故错误;D、地球上四个大洋彼此相连,故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这些基础考点要求学生牢记并熟练运用。
2.读图“世界海陆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大洋洲的面积最大B. 北冰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C. 亚欧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D.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答案】 D【解析】【分析】由图中海陆分布图可以看出,大洋洲的面积是最小的,亚洲面积最大;北冰洋是世界最小的大洋,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故答案为:D【点评】七大洲按面积从达到小的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面积按从大到小的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进入地壳运动活跃期。
2000-2010年间,苏门答腊岛近海共发生8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
表为2000-2010年苏门答腊岛近海发生的大地震统计,如图示意苏门答腊岛及周边海域。
表2000-2010年苏门答腊岛近海发生的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地势特点是()A. 地形以高原为主B. 山脉呈南北向延伸C.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D.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苏门答腊岛沿海山脉上火山广布,其成因是()A.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B. 位于太平洋板块边缘,地壳活跃C.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地带D. 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活跃(3)推测图示区域内印度洋板块边界的大致延伸方向是()A. 东北-西南B. 西北-东南C. 东西D. 南北【答案】(1)C(2)C(3)B【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苏门答腊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故选C。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ad48aa02020740bf1e9b3f.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全球分布有500多座活火山,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地处()A. 板块内部B. 大陆内部C. 板块交界处D. 大陆交界处【答案】C【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2. 2019年4月10日21时,美国、中国、智利、比利时、丹麦和日本等国同时发布人类首张黑洞照片。
据图2EHT (事件视界望远镜)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黑洞照片分别以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丹麦语和日语发布,其中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A. 西班牙语、日语B. 英语、汉语C. 英语、西班牙语D. 汉语、英语(2)黑洞照片是由分布在全球的八座射电望远镜虚拟出一个地球大小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捕获的。
对图中望远镜的位置,描述错误的是()A. aef 所处位置地壳不稳定B. b位于欧洲大陆上C. c所处的纬度位置最高D. d位于大西洋中的岛屿上【答案】(1)B(2)D【解析】【分析】(1)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选项B正确。
(2)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线形状可以判断,aef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所处位置地壳不稳定选项A正确。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附答案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9b7d9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5.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齐齐哈尔)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和面积最小的大洲分别是()A.亚洲大洋洲B.亚洲非洲C.亚洲欧洲D.北美洲南极洲【答案】A【解析】【分析】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枳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依据题意。
故选:Ao【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枳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2.读大洲轮廓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是非洲B.②是亚洲C.③是南美洲D.④是南极洲【答案】C【解析】【分析】解:读图可知,①是非洲,②是亚洲,③是北美洲,④是南极洲。
故答案为:Co【点评】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枳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3.读板块构造示意图,我国台湾省多地震灾害的原因是()A.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B.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C.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D.地处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答案】B【解析】【分析】解:根据板块构造示意图可知,台湾省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故答案为:Bo【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4.2018年10月13 口国际减灾口的主题是〃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创建美好生活〃。
结合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近一年来,印度尼西亚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多达1次。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该国()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内部C.位于大陆内部中部(2)灾害发生时,下列自我防护措施正确的是()A.滑坡发生时,在坡底近观B.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其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D.位于大洋板块边界—蚯段运动方向C.地震发生时,迅速乘电梯逃生D.台风发生时,躲在广告牌下避风【答案】(1)A(2) B【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o (2)滑坡发生时,应迅速逃离现场,沿着与泥石流垂直的山坡方向逃离;故A错误,B正确。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含答案)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4ec7d1168884868662d605.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A. 亚洲、北冰洋B. 大洋洲、北冰洋C. 亚洲、太平洋D. 非洲、太平洋【答案】 C【解析】【分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面积约18000万平方千米,比世界上所有陆地面积还要大。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上共有7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共有4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读世界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经线、纬线描述正确的是()A. 圆圈表示纬线B. 所有经线不等长C. 指向北极点的直线表示纬线D.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2)点A的经纬度位置是()A. 60°N,90°EB. 60°S,90°WC. 60°N,90°WD. 60°S,90°E (3)沿地球自转方向,40°纬线依次穿过()A. 亚洲欧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B. 欧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亚洲C. 北美洲太平洋亚洲欧洲大西洋D. 欧洲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4)下列关于北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A. 有“白色荒漠”之称B. 代表动物是北极熊C. 海洋环境没有受到污染D. 资源匮乏,无科考价值【答案】(1)A(2)A(3)D(4)B【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圆圈表示纬线,故A正确;所有经线等长,故B错误;图中指向北极点的线表示经线,故C错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D错误;故选A。
(2)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读图分析可知,点A的经纬度位置是60°N,90°E。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589a6daa00b52acec7ca44.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昆明)如图关于板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 A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B. B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C. C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D. D海域缩小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答案】B【解析】【分析】A、A青藏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故A不符合题意;B、 B马来群岛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故B符合题意;C、 C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C不符合题意;D、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点评】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2.世界上众多高大山脉多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山脉是()A. 喜马拉雅山脉B. 阿尔卑斯山脉C. 落基山脉D. 安第斯山脉【答案】 A【解析】【分析】解: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时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落基山和安第斯山是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根据题意选A。
故答案为:A【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带答案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带答案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c18cb4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1.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带答案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选择题1、下列大洲中,被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洲是()A.非洲B.亚洲C.北美洲D.南美洲2、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还是亚洲非洲分界线的是:()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白令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3、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颗蔚蓝色的美丽星球,下图是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南美洲全部分布在南半球C.地球上分布着七大洲、四大洋D.地球上陆地与海洋之比为31∶694、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西洋两岸的原因是()A.两个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B.在地质时期,两个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C.海洋干涸或大洋海水变浅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D.两大陆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在偶然的机会中,它们在两大陆间来回活动5、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下列有关地球基本面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八分是海洋,二分是陆地B.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C.地球表面可分为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D.从太空看,地球就是一个“陆球”6、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南极洲板块7、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太平洋B.大洋①将缩小,大洋②将扩大C.跨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跨四个半球的大洋只有大西洋D.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8、a大洲与d大洲的地理分界线是A.苏伊士运河B.直布罗陀海峡C.白令海峡D.乌拉尔山(河)、高加索山脉填空题9、海陆变迁的例证:例证一:科学家在北美洲落基山脉上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
三叶虫生活在距今约2 .4亿年~5 .6亿年前的海洋中,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______地面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例证二:图瓦卢,这个陆地最高处只比海平面高出4 .5米的太平洋岛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因______而全民迁移的国家。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练习题(及答案)100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练习题(及答案)100](https://img.taocdn.com/s3/m/c933c342b8f67c1cfbd6b886.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下图示意“世界海陆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对图中④表示的大洲描述正确的是()A. 平均海拔最低B. 最湿润的大洲C. 平均海拔最高D. “热带大陆”之称(2)图中A表示的大洋是()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答案】(1)D(2)A【解析】【分析】(1)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平均海拔最高是南极洲,非洲3/4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候普遍暖热,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故选择答案D。
(2)图中A是太平洋,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
故答案为:(1)D;(2)A。
【点评】(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2)世界上共有7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共有4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 2018年2月,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难言岛奠基。
读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1)罗斯海新站濒临( )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2)南极科考站建设一般选择在1-2月份进行,因为期间()A. 食物充足B. 水源丰富C. 对环境破坏小D. 气温高、白昼长(3)人类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目的是()A. 便于开采地下矿产B. 捕获更多的极地动物C. 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D. 为向南极大陆移民做准备【答案】(1)A(2)D(3)C【解析】【分析】(1)南极洲周围相临的海洋有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
读图可知,罗斯海站濒临的大洋是太平洋。
故选A。
(2)南极洲位于南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寒带,1-2月是南极洲的极昼时期,同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对开展工作是最有利的时间。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含答案)100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含答案)100](https://img.taocdn.com/s3/m/60f4a08aaaea998fcc220ed5.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黑龙江)世界海陆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比分别是()A. 71% 29%B. 29% 71%C. 79% 21%D. 21% 79%【答案】 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约为7:3。
2.2022年第24届世界冬奥会将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
读历届冬奥会举办地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历届冬奥会举办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B. 最近两届的举办地都在东亚C. 冬奥会没有在南半球举办过D. 南欧的阿尔卑斯山举办条件优越(2)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佳的时间宜选择在()A. 5-6月B. 8-9月C. 10-11月D. 2-3月【答案】(1)B(2)D【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历届冬奥会举办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南半球没有举办过冬奥会;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冬季气温低,有积雪,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集中分布于该山脉。
2014年冬奥会举办地是俄罗斯的索契,2018年冬奥会举办地是韩国的平昌(东亚),依据题意,故选B。
(2)北京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从气候条件考虑,北京冬奥会最佳的比赛时间是2-3月,此时气温较低,故选D。
【点评】(1)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
(2)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初中地理 陆地和海洋(及答案)
![初中地理 陆地和海洋(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00e49983c4bb4cf6ecd15c.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随着全球变暖和冰川变暖,北冰洋沿岸每年有两个月时间可以通航。
下图示意一轮船从诺姆港到摩尔曼斯克港的航线。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诺姆港临近的地理分界线是()A. 北冰洋和大西洋B. 欧洲和北美洲C. 亚洲和欧洲D. 亚洲和北美洲(2)该轮船执行航行任务的时间应选择在()A. 1-2月B. 4-5月C. 8-9月D. 11-12月(3)北冰洋沿岸通航期间,轮船可能遇到的最大危险来自()A. 暴风雪B. 冰山C. 严寒D. 巨浪【答案】(1)D(2)C(3)B【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诺姆港位于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2)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
5、6月和9、10月分属春季和秋季,而夏季仅7、8两个月,为暖月。
(3)由于气候严寒,北冰洋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的漂移、断裂、融化。
在北冰洋周围的各边缘海,有数不清的冰山,成为北冰洋沿岸航行的最大危险的障碍。
故答案为:(1)D;(2)C;(3)B。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主要的海峡、北极地区的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北极地区的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
2.读世界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经线、纬线描述正确的是()A. 圆圈表示纬线B. 所有经线不等长C. 指向北极点的直线表示纬线D.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2)点A的经纬度位置是()A. 60°N,90°EB. 60°S,90°WC. 60°N,90°WD. 60°S,90°E (3)沿地球自转方向,40°纬线依次穿过()A. 亚洲欧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B. 欧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亚洲C. 北美洲太平洋亚洲欧洲大西洋D. 欧洲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4)下列关于北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A. 有“白色荒漠”之称B. 代表动物是北极熊C. 海洋环境没有受到污染D. 资源匮乏,无科考价值【答案】(1)A(2)A(3)D(4)B【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圆圈表示纬线,故A正确;所有经线等长,故B错误;图中指向北极点的线表示经线,故C错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D错误;故选A。
初中地理 陆地和海洋(附答案)
![初中地理 陆地和海洋(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4aba8f4b35eefdc9d33340.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贵港)下列地理事物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是()A. 东非大裂谷B. 红海C. 海沟D. 大西洋【答案】C【解析】【分析】东非大裂谷是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形成的;红海是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形成裂谷,裂谷持续扩大,海水涌入形成的;海沟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边缘古老的洋底俯冲到相邻的大陆板块之下形成;大西洋是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受板块的拉伸作用,目前面积不断扩大。
2.2022年第24届世界冬奥会将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
读历届冬奥会举办地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历届冬奥会举办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B. 最近两届的举办地都在东亚C. 冬奥会没有在南半球举办过D. 南欧的阿尔卑斯山举办条件优越(2)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佳的时间宜选择在()A. 5-6月B. 8-9月C. 10-11月D. 2-3月【答案】(1)B(2)D【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历届冬奥会举办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南半球没有举办过冬奥会;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冬季气温低,有积雪,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集中分布于该山脉。
2014年冬奥会举办地是俄罗斯的索契,2018年冬奥会举办地是韩国的平昌(东亚),依据题意,故选B。
(2)北京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从气候条件考虑,北京冬奥会最佳的比赛时间是2-3月,此时气温较低,故选D。
【点评】(1)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
(2)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综合题附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7745cb783e0912a3162a0b.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能反映海陆变迁的是()A. 世界最高峰珠穆拉玛峰还在不断抬升B.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C.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D. 在宿迁花鸟市场欣赏热带鱼【答案】 D【解析】【分析】花鸟市场的热带鱼并不能反映海陆变迁,地球表面的五带划分是由于纬度位置决定的。
珠穆朗玛峰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抬升而形成的,不断抬升说明两板块之间不断挤压;地壳运动使台湾与福建省分离;地壳下降,海水侵入形成台湾海峡;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运动使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故答案为:D。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2.读下列四大洲轮廓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四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大洲都为发达国家B.②大洲落后主要在于其资源贫乏C.③大洲内河航运发达,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D.④大洲地势中部低四周高(2)四大洲中气候复杂多样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C(2)D【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①是北美洲,②是非洲,③是欧洲,④是亚洲。
北美洲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其中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非洲的矿产资源丰富,有富饶大陆之称;欧洲内河水运发达,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读图可得,①是北美洲,②是非洲,③是欧洲,④是亚洲,其中北美洲和亚洲被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气候复杂多样。
【点评】(1)欧洲西部虽然较长的河流不多,但河流之间有运河相通,形成了便利的内河航运网,内河航运发达。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及答案)100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及答案)100](https://img.taocdn.com/s3/m/e24d9182915f804d2a16c13f.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读下列两幅地图,判断关于地球海陆分布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B.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C. 海洋大多分布在北半球D. 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答案】 C【解析】【分析】解: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说法,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西半球和南半球,南极周围是陆地.故答案为:C【点评】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2022年第24届世界冬奥会将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
读历届冬奥会举办地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历届冬奥会举办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B. 最近两届的举办地都在东亚C. 冬奥会没有在南半球举办过D. 南欧的阿尔卑斯山举办条件优越(2)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佳的时间宜选择在()A. 5-6月B. 8-9月C. 10-11月D. 2-3月【答案】(1)B(2)D【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历届冬奥会举办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南半球没有举办过冬奥会;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冬季气温低,有积雪,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集中分布于该山脉。
2014年冬奥会举办地是俄罗斯的索契,2018年冬奥会举办地是韩国的平昌(东亚),依据题意,故选B。
(2)北京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从气候条件考虑,北京冬奥会最佳的比赛时间是2-3月,此时气温较低,故选D。
【点评】(1)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
(2)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56f07050e2524de5187ef7.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下列海峡既沟通了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 C【解析】【分析】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读图可知,①是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②是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③是德雷克海峡,是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④是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不是洲界线。
故答案为:C。
【点评】大洲之间多以海峡、运河或海域作为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2.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A. 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而成的B. 太行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 今天的海螺海蚌是陆地演化而来的D. 古老的海螺海蚌一直生活在陆地上【答案】 A【解析】【分析】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浸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这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故答案为:A【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3.2019年4月19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6.7级地震,造成不少人员伤亡和部分基础设施损坏。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含答案)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40518b482fb4daa58d4bc6.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A. 亚洲、北冰洋B. 大洋洲、北冰洋C. 亚洲、太平洋D. 非洲、太平洋【答案】 C【解析】【分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面积约18000万平方千米,比世界上所有陆地面积还要大。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上共有7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共有4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世界大陆可分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等六块大陆。
下图是“各大陆面积和平均高度的关系图”,图中序号表示另外四块大陆,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①是面积最小的澳大利亚大陆B. ②大陆全部位于温带C. ③是被称为“高原大陆”的非洲大陆D. ④大陆全位于北半球【答案】 A【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各大陆的平均高度和面积大小,①是面积最小的澳大利亚大陆;②大陆是南美洲大陆,大部分位于热带;③是北美洲大陆,④大陆是有“高原大陆”称号的非洲大陆,跨了南北半球,故选A。
【点评】大陆是指面积大于格陵兰岛的陆地,与岛屿相对且有别于“洲”。
地球上共有6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最炎热带的大陆;南极大陆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纬度位置最高,气候酷寒,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
3.印度尼西亚人口众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2018年9月28日,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
下图为印度尼西亚附近板块分布圈。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1)该国多火山地震是因为()A.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B.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C. 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D. 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2)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巨大灾害,但印度尼西亚有一个怪现象,有人宁愿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其主要原因是()A. 气候适官,适合居住B. 耕地缺乏,火山灰上壤肥沃C. 火山美观,利于冒险D. 风景优美,便于观看(3)该地震发生时,正在海边小木屋度假休闲的某游客自我保护措施得当的是()A. 迅速躲到大树下B. 紧闭大门,等待救援C. 驾驶豪华游艇逃生D. 撤离到空旷的高地,蹲下来【答案】(1)A(2)B(3)D【解析】【分析】(1)根据板块的分布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练习题(附答案)50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练习题(附答案)50](https://img.taocdn.com/s3/m/e6af9700d1f34693daef3eee.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昆明)如图关于板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 A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B. B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C. C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D. D海域缩小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答案】B【解析】【分析】A、A青藏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故A不符合题意;B、 B马来群岛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故B符合题意;C、 C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C不符合题意;D、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点评】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2.台湾省是我国地震多发区,2019年4月18日花莲县附近(北纬24.13度,东经121.52度)发生6.1级左右地震。
据此并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台湾岛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东部B. 西部是迎风坡,比东部降水多C. 河流水流湍急,水能丰富D. 全年高温多雨,森林资源丰富(2)台湾省地震多发频发,主要因为其位于()A. 太平洋的大洋中脊B. 印度洋大陆架附近C. 欧亚板块的内部D. 板块与板块交界附近【答案】(1)C(2)D【解析】【分析】(1)台湾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故A错误;台湾西部是背风坡,比东部降水少,故B错误;台湾河流短小湍急,水能丰富,故C正确;台湾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D错误。
故选:C(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100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100](https://img.taocdn.com/s3/m/f8a7c943e009581b6ad9eb8f.png)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贵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和纬度最高的大洲分别是()A. 亚洲、北美洲B. 非洲、南美洲C. 非洲、大洋洲D. 亚洲、南极洲【答案】 D【解析】【分析】南极洲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是七大洲中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2.在台湾花莲海域发生的地震,与下列哪两个板块的运动有关()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D.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答案】 C【解析】【分析】解:台湾花莲海域经常发生地震的原因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因其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经常发生地震;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C【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3.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海陆变迁是()A.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B. 我国东海海底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C. 香港填海造陆D. 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答案】 C【解析】【分析】解: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香港)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选项ABD不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海陆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下图为“东南亚及其附近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后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B. 东南亚地势北高南低,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C. 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全部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D.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物,还可能引发地震,有害无利【答案】 A【解析】【分析】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A正确;东南亚中的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B错误;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大部分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C错误;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物,还可能引发地震,但也会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有害,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东南亚海上要道、地形、地震及危害等,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2.2019年4月19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6.7级地震,造成不少人员伤亡和部分基础设施损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此次地震震中位于()A. 大陆内部B. 海洋内部C. 板块挤压地带D. 海陆交接地带(2)对台湾岛环境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B. 河流短急、水能丰富C. 人口主要在西部平原D. 出口贸易是经济命脉【答案】(1)C(2)A【解析】【分析】(1)台湾花莲地震震中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地带,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选C。
(2)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气候,河流短急、水能丰富,人口主要在西部平原,台湾60年代出口产品以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为主,以后逐年下降,到90年代,代之而起的是以工业产品为主导,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贸易是经济命脉,故选A。
【点评】(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2)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其中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22℃,1月为15℃,7月为28℃;年平均降水量2430毫米.每年6~10月常受台风侵袭。
3.世界大陆可分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等六块大陆。
下图是“各大陆面积和平均高度的关系图”,图中序号表示另外四块大陆,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①是面积最小的澳大利亚大陆B. ②大陆全部位于温带C. ③是被称为“高原大陆”的非洲大陆D. ④大陆全位于北半球【答案】 A【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各大陆的平均高度和面积大小,①是面积最小的澳大利亚大陆;②大陆是南美洲大陆,大部分位于热带;③是北美洲大陆,④大陆是有“高原大陆”称号的非洲大陆,跨了南北半球,故选A。
【点评】大陆是指面积大于格陵兰岛的陆地,与岛屿相对且有别于“洲”。
地球上共有6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最炎热带的大陆;南极大陆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纬度位置最高,气候酷寒,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
4.2019年3月10日,“雪龙” 号被地考察破冰船载着中国南被科考队员返回上海,完成第35次南极科考任务。
读南极地区围,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先后给罗斯海新站,长城站和中山站运送补给,依次经过的大洋是()A.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B. 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C.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D.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2)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拍摄的动物照片,最有可能是()A. B. C. D.【答案】(1)D(2)C【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先后给罗斯海新站、长城站和中山站运送补给,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被称为南极的主人。
企鹅长有很厚的皮下脂肪层和密实的羽绒,具备高强的御寒本领;故选:C。
【点评】(1)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
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
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5.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是()A. 七分陆地,三分海洋B. 各占二分之C. 九分陆地,一分海洋D.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答案】 D【解析】【分析】解: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6.下列海峡既沟通了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 C【解析】【分析】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读图可知,①是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②是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③是德雷克海峡,是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④是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不是洲界线。
故答案为:C。
【点评】大洲之间多以海峡、运河或海域作为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7.近年来,我国去南极旅游人数逐年增长,已成为南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读图完成下面四题。
(1)从图中推断,全球海陆面积比约为()A.九分陆地一分海洋B.八分陆地二分海洋C.五分陆地五分海洋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图中位于南极地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3)在南极旅游可以看到()A.B.C.D.(4)下列在南极地区旅游的行为正确的是()A.采冰留作纪念B.制作生物标本C.爱护极地动物D.随意丢弃垃圾【答案】(1)D(2)B(3)B(4)C【解析】【分析】(1)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故答案为:D。
(2)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
读图可知,图中位于南极地区的是乙。
故答案为:B。
(3)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A图所示的是驯鹿,B图所示的是企鹅,C图所示的是北极熊,D图所示的是长颈鹿。
故答案为:B。
(4)在南极地区旅游要爱护极地动物,选项ABD中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点评】(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2)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南极大陆附近有三大洋,从南极半岛向东(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大洲为南美洲,向东依次为非洲、大洋洲。
(3)南极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
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
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4)随全球变暖,南极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南极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南极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
我们一定要保护地球上唯一的净土。
8.据英国《卫报》报道,2016年发生的7.8级凯库拉大地震,不仅使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了8米,而且把新西兰的南岛、北岛拉近了5米,研究人员称,南岛向北移的趋势还将持续数年。
读图,回答两题。
(1)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A.人类活动B.海平面上升C.地壳运动D.地球自转(2)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板块分别为()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C.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答案】(1)C(2)B【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读图可知,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新西兰一些地区的地表上升以及南岛和北岛距离拉近,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
故答案为:C。
(2)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从图中看出,A是印度洋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故答案为:B。
【点评】(1)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我们常用“沧海桑田”来形容海陆变迁。
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就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会上升,有时会下降。
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就会露出变成陆地。
相反,如果海边的陆地下沉就会变成海洋。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9.台湾省是我国地震多发区,2019年4月18日花莲县附近(北纬24.13度,东经121.52度)发生6.1级左右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