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礼之苗族婚礼习俗

合集下载

苗族结婚的流程

苗族结婚的流程

苗族结婚的流程在那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苗族文化里,结婚可是一件大事,就像一场盛大的狂欢,每个环节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苗族的小伙子要是看上了哪家的姑娘啊,可不像咱们平常人说句“我喜欢你”那么简单。

他得先找个能说会道的媒人,这个媒人就像是搭桥的喜鹊。

小伙子心里打着鼓,对媒人说:“您可得帮我这个忙啊,那姑娘就像月亮一样,在我心里晃悠,我可太想把她娶回家了。

”媒人心领神会,就带着小伙子家里准备的礼物,像是精美的银饰、自家酿的美酒还有肥肥的猪肉之类的,就去姑娘家提亲了。

到了姑娘家,那场面也很有意思。

姑娘的父母呀,心里虽然高兴,但脸上还得端着点。

媒人和小伙子的家人就陪着笑,媒人开始滔滔不绝地夸小伙子,什么勤劳能干啊,心地善良啊,就像在推销一件稀世珍宝。

姑娘家的人呢,也会问这问那,这小伙子家里的情况啦,小伙子平时的为人啦。

这时候啊,就像是一场谈判,两边都在互相打量,互相试探。

要是姑娘家同意了这门亲事,那就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这时候可就要开始选日子了。

选日子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得找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者是懂这方面习俗的人来算。

这个日子就像是一把神秘的钥匙,打开了婚礼的大门。

婚礼前啊,那可是忙得热火朝天。

姑娘家这边呢,姑娘的女伴们就像一群欢快的小鸟,聚在一起帮姑娘准备嫁妆。

嫁妆可丰富了,那些精美的苗族刺绣,一针一线都是姑娘自己或者家里长辈的心血,就像一幅幅会说话的画。

还有那些银饰,挂在身上,走起路来叮叮当当的,那声音就像美妙的乐章。

小伙子家呢,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像要迎接什么神圣的东西似的。

还得准备好迎亲的队伍,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一个个都喜气洋洋的,就盼着把新娘接回家呢。

终于到了迎亲的日子。

迎亲队伍就像一条长龙,朝着姑娘家进发。

到了姑娘家,可没那么容易把新娘接走。

姑娘家的女伴们早就准备好了“关卡”,就像守护宝藏的小卫士。

迎亲的小伙子们得唱歌,唱出自己的诚意,唱出对新娘的喜爱。

要是唱得不好,女伴们就会打趣说:“哎呀,就你这嗓子,还想娶我们家姑娘呢?”这时候小伙子们可不能气馁,得继续努力唱,就像在参加一场激烈的歌唱比赛。

苗族通婚规矩

苗族通婚规矩

苗族通婚规矩介绍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婚姻习俗。

苗族通婚规矩是指在苗族社会中,为了保持家族与族群纯洁性,在配偶选择、结婚仪式等方面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习俗。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苗族通婚规矩的相关内容。

选择配偶的原则血缘关系在苗族传统观念中,禁止近亲通婚,特别是直系亲属之间的婚姻是严格禁止的。

苗族人民相信“近亲不通”会导致后代有先天疾病等遗传问题,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配偶的血缘关系。

社会地位苗族通婚规矩还注重配偶的社会地位。

他们普遍认为,只有地位相当的男女才适合成婚。

这是为了确保两个家庭在社会交往中能够相互匹配,避免因阶级差异而引发的纠纷。

婚礼仪式传统婚礼流程苗族婚礼仪式浩繁而庄重。

通常,婚礼分为迎娶和迎亲两个环节。

迎娶时,伴郎、伴娘和乐队会在新娘家门口等待新娘的到来。

新娘则由她的父亲或亲戚带领,穿越一串门、三块石、五水桥等一系列传统关口。

迎娶结束后,新娘与新郎一同前往新郎家,正式开始新的婚姻生活。

婚礼习俗苗族的婚礼习俗异常丰富多样。

例如,在婚礼中,有不少必不可少的道具和仪式,如芦管、大鼓等特色乐器的演奏、加饭海鲜汤等传统食品的准备。

此外,婚礼上的舞蹈和歌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表演,人们祝福新人婚姻幸福美满。

结婚后的生活家庭地位苗族通婚规矩对于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角色分工有一定要求。

男人通常负责家庭经济和农田管理,女人则负责家务劳动和照顾孩子。

这是苗族传统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保持家庭稳定和和睦的重要因素之一。

婆媳关系苗族社会中,婆媳关系十分重要。

新娘进入新家后,她与丈夫的母亲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程度。

通常,婆婆会对新儿媳进行一系列考验,以检验她的勤劳、善良和温顺。

一旦通过考验,新儿媳将成为家庭中的一员,并为整个家庭做出贡献。

继承规则男系继承苗族有一项重要的继承规则,即男子继承制度。

在一般情况下,家庭的基本财产将由儿子继承。

女儿离开婚后,通常无法继承父母的财产。

苗族人结婚风俗

苗族人结婚风俗

苗族人结婚风俗引言:了解苗族人结婚风俗的重要性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且丰富的文化遗产。

结婚是苗族人生活中的重要仪式,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通过深入了解苗族人结婚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苗族人结婚风俗,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二级标题1:婚前准备三级标题1:提亲在苗族人社会中,男方家庭通常会选择一位媒人代表他们提亲。

媒人与女方家族的长辈商讨婚事,并以一个特殊的鸡蛋仪式向女方家族表示诚意。

如果女方接受,他们会进一步商议婚礼事宜。

三级标题2:聘礼在苗族人结婚过程中,男方家庭需要向女方家庭支付一定的聘礼。

聘礼通常以重金属(如银饰)、布匹、猪、羊等形式存在。

同时,男方还要请婆家的亲戚朋友共同出席结婚仪式。

三级标题3:婚礼预算苗族人结婚仪式通常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

男方家庭要准备足够的财物来支付聘礼、宴席以及婚礼上的一系列开支。

这需要一定的经济能力,因此婚礼预算在苗族人社会中非常重要。

二级标题2:婚礼仪式三级标题1:婚礼日期的确定苗族人相信农历的吉利与瑞气,因此选择婚期时会特别重视黄道吉日与农历节日。

他们会请专门的先祖师爷计算宜嫁的日子,以保证婚礼的顺利与吉祥。

三级标题2:拜天地苗族人婚礼仪式的第一步是拜天地。

新娘新郎会在婚礼当天一同跪拜向天地神灵祈求保佑与祝福。

这是一种传统的仪式,象征着婚姻的神圣与庄严。

三级标题3:拜祖先婚礼第二步是拜祖先。

新娘新郎会跟随长辈的引导,前往祖坟拜祭祖先。

他们会献上食物、酒水,并祈求祖先的祝福与保佑。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代表着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与继承。

三级标题4:出嫁仪式在苗族人结婚仪式中,新娘会穿着传统的苗族婚服,新郎则会穿上古老的苗族男装。

他们会载着婚礼物品,沿着特定的路径来到男方家。

这一仪式象征着新娘离开父家,成为新郎家庭的一份子。

二级标题3:婚礼庆祝活动三级标题1:欢迎宴在新娘到达男方家之后,男方家庭会举办欢迎宴会。

贵州婚礼风俗程序

贵州婚礼风俗程序

贵州婚礼风俗程序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婚礼风俗。

在这里,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独特的婚礼仪式和程序,今天我们将一一介绍。

1.苗族婚礼苗族是贵州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婚礼程序非常独特。

在婚礼前,新郎必须先到新娘家拜访,向新娘父母送上礼物,并且要吃上一顿新娘家人准备的饭菜。

这被称为“上门拜访”。

在婚礼当天,新娘会穿上苗族传统的服装,头戴银饰,身着锦缎,手上戴着银手镯。

新郎也要穿上苗族传统服装,戴上鹰嘴帽子。

婚礼开始前,新郎要带着三个红包分别拜访新娘的父亲、母亲、和祖先,表示尊敬和感激。

在婚礼仪式中,新娘会被披上一件红色的披肩,新郎则会戴上一个红色的头巾。

他们会相互敬茶、交换戒指,并向祖先行礼。

婚礼结束后,新娘会回到新郎家,开始新的生活。

2.侗族婚礼侗族是贵州省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的婚礼程序也非常有特色。

在侗族婚礼中,新郎要带着一只大鸡前往新娘家,称为“鸡婆婆”。

他还要准备一些礼品,如糯米酒、糯米饭、烟花和红布等。

在新郎到达新娘家后,新娘会穿上侗族传统服装,戴着银饰和花环。

她会向新郎敬茶,并且新郎要在新娘面前表演跳竹竿舞。

婚礼结束后,新娘会跟随新郎回到他的家中,开始新的生活。

3.布依族婚礼布依族是贵州省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的婚礼程序也非常有特色。

在布依族婚礼中,新郎要先到新娘家,送上一些礼品,如猪肉、米酒、烟花和红布等。

在新娘家,新郎还要向新娘父母行礼,并且要喝下一碗苦酒,表示他愿意为新娘付出一切。

在婚礼当天,新娘会穿上布依族传统服装,戴着银饰和花环。

新郎也要穿上布依族传统服装,戴上羊角帽子。

在婚礼仪式中,新郎要向新娘敬茶,并且要在新娘面前表演跳“三步一拜”。

婚礼结束后,新娘会跟随新郎回到他的家中,开始新的生活。

4.黔东南地区婚礼黔东南地区是贵州省的一个地区,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

在这里,不同的族群有着不同的婚礼风俗。

在黔东南地区的婚礼中,新郎要先到新娘家,向新娘父母行礼,并且要喝下一碗苦酒,表示他愿意为新娘付出一切。

苗族婚礼必要流程

苗族婚礼必要流程

苗族婚礼必要流程
苗族婚礼的必要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婚前:由父母挑选结婚的日子,结婚前男女双方不能见面,但是在迎亲当天男方要送30斤的糯米粑粑给女方,寓意团团圆圆,丰衣足食。

2. 迎亲:结婚当天,男方会约几个要好的伙伴去女方家把新娘抢回家。

把新娘抢回男方家后,再按苗家的规矩举行婚礼。

3. 婚礼: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要向长辈和宾客敬酒,并接受他们的祝贺。

吃饭开始前,新郎新娘要先给父母喂第一饭碗饭。

4. 哭嫁:在苗族,新娘出嫁时必须哭嫁,如果新娘不哭,则被认为不吉利。

5. 送客:在婚礼结束后,男方家会邀请女方家的亲友一起吃饭,以示感谢。

6. 回门:新婚夫妇在结婚后的第三天要回女方家探望女方父母,这被称为“回门”。

回门时,女方家会设宴款待,新郎要向岳父岳母敬酒,并送上礼物。

苗族婚礼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寓意。

无论是婚前的准备、婚礼的仪式还是婚后的习俗,都体现了苗族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四川苗族结婚风俗

四川苗族结婚风俗

四川苗族结婚风俗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和四川等省份。

四川苗族结婚风俗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婚前准备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婚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准备。

首先,男女双方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才能开始谈婚论嫁,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男方需要向女方的家长提出正式的婚姻申请,并送上一定数量的彩礼和礼金,以示诚意和尊重。

最后,男女双方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祭祀活动,以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二、婚礼仪式苗族的婚礼仪式非常热闹和隆重,通常需要进行多天甚至数月的准备和庆祝。

在婚礼前夕,男方需要派遣一支队伍前往女方家中,进行一场隆重的迎亲仪式。

这个仪式包括祭祀、歌舞、对歌、拜堂等环节,旨在表达男方对女方的真挚爱意和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在婚礼当天,男方需要带上一些精心准备的礼物和彩头,前往女方家中进行正式的婚礼仪式。

这个仪式包括宴席、拜堂、交杯酒、喜宴等环节,旨在庆祝男女双方的新婚之喜,并向亲朋好友展示自己的家族荣誉和财富实力。

三、婚后生活苗族的婚姻关系非常牢固和稳定,男女双方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是婚姻生活的重要保障。

在苗族传统文化中,男方需要尊重女方的家庭和亲戚,帮助女方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女方则需要尊重男方的家庭和父母,尽职尽责地履行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同时,苗族的婚姻生活中也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比如,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女方需要在婚后的第三天离开娘家,前往男方家中居住,并进行一种被称为“三年不回”的习俗。

这个习俗旨在表达女方对男方家庭的尊重和忠诚,也是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仪式和信仰。

总之,四川苗族结婚风俗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苗族的婚姻生活中,男女双方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共同经营幸福美满的家庭。

苗族传统习俗

苗族传统习俗

苗族传统习俗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

苗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苗族传统习俗为主题,介绍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习俗。

婚俗在苗族传统的婚姻习俗中,有着丰富多彩的仪式和习俗。

首先是“拉弓娶亲”,新郎要提前展示自己的射箭技巧,成功射中则代表着喜事即将来临。

婚礼当天,新娘通常会穿着华丽的苗族传统服饰,新郎则会戴上独特的苗族头饰。

在婚宴上,新郎和新娘要互相敬酒,并向亲友们致谢。

苗族有一种传统舞蹈叫做“打铁舞”,这是婚礼上必不可少的环节。

新郎要与亲友们一同跳舞,传达幸福和吉利之意。

而在婚宴上,还会有丰盛的苗族传统美食,如酸汤鱼、酸姜酉鸡等。

整个婚礼过程中,邻里亲友齐聚一堂,共同欢庆,传递着浓厚的喜庆氛围。

节日习俗苗族拥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花山节”。

每年农历三月初八,苗族人民会聚集在花山上,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在祭祀仪式开始前,人们会进行一场盛大的巫师舞,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然后,会举行祭祀仪式,献上食品、水酒等供品,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在花山节上,人们还会穿上盛装,跳起传统的花山舞。

花山舞是苗族人民表达喜悦和庆祝的方式,整个舞蹈过程中,舞者们手持彩绳,形成各种美丽的花纹,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除了花山节,苗族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节日,如“尧回节”、“大寨会”等。

这些节日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苗族特色,是苗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

服饰习俗苗族的传统服饰以宽松、色彩斑斓为特点,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和美的热爱。

苗族服饰的一个重要元素是银饰,银饰不仅作为装饰品,还具有保平安、驱邪避祟的功能。

苗族妇女通常会佩戴耳坠、项坠、腕饼等银饰,展示出其高尚的身份和美丽。

在苗族传统婚礼中,新娘穿着的婚纱也是非常讲究的。

新娘的婚纱由红花布制成,上面还点缀着各种绣花和银饰,展现了苗族妇女的风采和婚姻的美好。

同时,苗族还有独特的发饰和头饰。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苗族是贵州多民族里的其中一个,那么你们知道苗族的结婚礼仪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苗族婚礼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关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苗族的结婚礼仪“游方”:黔东南苗族青年恋爱方式。

农闲或赶集或节庆时,男青年结伴来到特定的地点,用吹木叶、打口哨等信号邀请女青年,女青年结伴应邀前去对唱情歌。

游方的地点称游方坡,必需是公开的地点。

男女青年在游方中相识,之后经过对唱情歌和单独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直到确定恋爱关系。

“牵羊”:贵阳、平坝等地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

在“跳花场”上,小伙子们围成圆圈,边吹芦笙边跳舞。

姑娘们现场围观后,掏出一条长带拴在某男的腰带上,表示宠爱之情。

小伙子若看上就收下绣球,离开舞场互表情意。

“踩月亮”:威宁一带苗族恋爱风俗。

夜晚,小伙子们走出家门拿着芦笙或木叶,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边吹边唱,逗引姑娘。

姑娘们听见,便出门与小伙子对唱“踩月亮”。

“抢发髻”:黔西北苗族聚居区的恋爱风俗,每逢赶场或花场,姑娘身着盛装,头戴发髻,到歌场游玩。

小伙则追逐姑娘,边跑边追。

追上姑娘就假装抢发髻,姑娘情愿让小伙抢走,说明有宠爱之情,反之则没有中意。

“背背带织锦” :织金一带苗族男女青年的传情形式。

每年花坡场上,苗族女青年背着背带织锦到花场。

背带上绣着的秀丽图案,说明自己未选定对象。

小伙子从背带上刺绣出的图案、颜色、式样等工艺来衡量姑娘是否手巧。

男女青年在花坡场上互相对唱、谈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往来,彼此都中意对方,双方可选定吉日缔结婚姻。

“凑柴米,吃年饭”:威宁一带苗族青年的恋爱形式。

每年初,邻寨的姑娘们凑油、盐、柴、米、肉等忙着办盛宴,未婚小伙则吹起芦笙串寨吃年饭。

小伙子若遇上意中人,可留下多玩几日。

如没有被姑娘相中,则继续串寨吃年饭,选求意中人。

“掐手传情”:松桃的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形式。

每逢“四月八”、“龙舟节”等传统节日及其他对唱场合中,通过多次的对唱等方式,某男对某女产生宠爱之情,便伸手轻掐女方小指,试探女方看法。

苗族婚礼流程

苗族婚礼流程

苗族婚礼流程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婚礼习俗独具特色,充满着浓厚的民族风情。

苗族婚礼流程繁复而又充满仪式感,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苗族婚礼的流程。

首先是“定情”仪式。

在苗族传统婚礼中,男女双方的父母会先行商定婚事,然后由长辈代为相亲,确定双方是否合适。

若双方感情良好,便会进入“定情”仪式。

这一仪式是双方正式确定关系的开始,也是婚礼流程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定亲”仪式。

在苗族婚礼中,定亲仪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一天,男方家长会带着亲朋好友前往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家长提亲。

女方家长会在这一天准备丰盛的酒席,表示对男方家长的尊重。

如果女方家长答应了提亲,双方便正式确定了婚事。

然后是“彩礼”仪式。

在苗族婚礼中,男方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彩礼送给女方,以示诚意。

彩礼一般包括苗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粮食、布匹等,数量和种类都有一定的规定。

女方家长会在收到彩礼后,表示对男方的认可,为婚礼的进行打下了基础。

接着是“请牛”仪式。

在苗族婚礼中,男方需要准备一头牛送到女方家中,以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

这一仪式是苗族婚礼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的一种尊重和感谢。

之后是“迎亲”仪式。

在苗族婚礼中,迎亲是一个非常热闹的环节。

在这一天,男方会带着亲朋好友前往女方家中,接新娘回家。

在这一过程中,男方需要准备一些象征性的难题,由新娘和伴娘解答,以示新娘的聪明和才智。

最后是“结婚”仪式。

在苗族婚礼中,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流程的高潮。

在这一天,双方家庭会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人的幸福时刻。

在仪式上,新人会进行交杯酒、献花等环节,表示对彼此的爱意和承诺。

苗族婚礼流程繁复而又充满仪式感,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通过这些仪式,不仅是新人之间的爱情得以升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了解苗族婚礼,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

苗族婚俗习惯

苗族婚俗习惯

苗族婚俗习惯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其中婚俗习惯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苗族婚俗习惯的相关内容。

一、婚礼准备苗族人认为结婚是一件大事,需要进行精心准备。

在婚礼前,新娘家人要为新娘准备嫁妆,包括头饰、服装、首饰等。

同时,新郎家人也要准备娶妻所需的礼物。

在选定婚期后,双方家庭会派人拜访对方家庭,商定婚礼具体安排。

二、婚礼仪式1. 送妆礼:在苗族婚礼仪式中,婚礼当天的第一个环节是送妆礼。

新郎家人会将嫁妆送到新娘家,新娘会换上全新的嫁妆,然后随同新郎回到自己的家中。

2. 迎亲礼:迎亲礼是苗族婚礼的重要环节,通常在晚上进行。

新娘带着新郎回到新郎家,双方家族的长辈会主持这个仪式。

在仪式中,双方家族成员会进行正式的拜访和交流,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喜悦。

3. 敬酒仪式:在苗族婚礼中,敬酒仪式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会带着祝福到新人家中,进入门后先行敬酒,以示祝福和庆贺。

新人要依次敬酒给前来祝贺的亲友。

三、婚宴酒席苗族婚宴酒席通常分为三桌,分别是男方家人、女方家人和新人的近亲好友。

婚宴上,除了各种美食之外还有丰富的文艺表演,如歌舞、击鼓等。

亲友们在宴席上畅饮畅食,共同祝福新人。

四、婚后居住苗族的婚姻是属于家庭主义的婚姻模式,一般情况下,新婚夫妻会住在男方家中。

在苗族家庭中,婆家的地位相对较高,具有更多的家庭权力。

五、婚后习俗苗族有着丰富的婚后习俗,包括“月做”、“登娘山”等传统活动。

月做是指新娘在结婚后的一个月内,要留在家中,接受家人的照顾,以示尊重。

登娘山是在结婚后的一年内,新娘要和新郎一起登山祭祖,向祖先祈求恩赐和祝福。

六、婚俗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苗族婚俗习惯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些年轻人在婚礼上加入了现代元素,如婚纱、婚车等,使婚礼更加丰富多样。

然而,苗族的婚俗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苗族传统习俗与礼仪

苗族传统习俗与礼仪

苗族传统习俗与礼仪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苗族以其绚丽多彩的传统习俗与礼仪而闻名。

本文将为您介绍苗族传统习俗与礼仪的丰富内涵。

一、苗族的传统婚俗苗族婚俗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

苗族的婚姻多数是由父母和长辈们商议决定,双方年龄相仿、相互喜欢才能成婚。

而婚礼的举行有许多流程和规矩,例如有“簸箕试盖头”、“打糕粑”、“给新娘打瓦窗”等习俗。

苗族婚礼上常见的一个环节是“强拆新房”,即新郎要亲自带领众人冲破新娘家的假门,象征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苗族的婚俗不仅体现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同时也是族人们向外界展示自身风俗的一种方式。

二、苗族的传统节日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年。

苗年是苗族的新年,也称为“芒种节”或“大年”。

苗年通常在农历的六月初六日举行,为期三天。

在苗年期间,人们穿着盛装,戴着花帽,载歌载舞,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火把节也是苗族重要的节日之一,火把节的庆祝活动中,人们手持火把穿梭于山间,点燃大火,跳起欢快的舞蹈。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丰富了苗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三、苗族的服饰文化苗族的服饰文化独特而丰富,令人目不暇接。

苗族妇女的传统服饰被誉为“苗族彩虹”,以其色彩艳丽和精美细腻的绣花而闻名。

苗族妇女通常佩戴银饰,如银耳环、银项链、银手镯等,这些银饰不仅为苗族妇女增添了魅力,也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男性则以头巾为主,头巾的款式、颜色等因地区而异,在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服饰不仅是装扮自己的一种方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守护。

四、苗族的尊老敬老礼仪苗族人民尊老敬老,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后代的繁荣。

在苗族的传统习俗中,尊敬长辈被视为一种美德。

每逢重大节日或家族活动,苗族人民会携家带口回乡,与家人团聚,共同搬回祖先坟墓的土壤,以示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

儿女们还要给父母等长辈行“过坡礼”,称为“过坡礼”是从老家到父母家必经的一座山坡,同时在习俗的引导下形成了一种敬老行为的习惯。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苗族婚礼习俗苗族(越南文:Mèo)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那么苗族的婚礼习俗都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苗族婚礼习俗正大光明去“游方”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婚前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一般不干涉,每逢节庆、赶场的日子,他们便利用聚会的时机对唱情歌、谈情说、互诉衷情。

这种婚前恋爱的方式在贵州黔东南称为"游方"。

游方是黔东南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传统习俗。

游方的地点除在每个村寨所设的固定的"游方坡"外,还可选在离村寨较远的河岸、挢头、田间或花木丛生、风景宜人的山谷去进行游方活动。

但都得按照苗家的规矩,青年男女游方的地点必须在公开的地方进行。

如果在隐蔽的地方进行这一活动,一旦被人发现,就会认为是不正当的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新婚当夜不同房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方后,如果双方情投意合,通常是互赠信物或立下山盟海誓,私下订婚。

私下订婚的男女到了约定的婚期,男方就邀请几个伙伴到女方寨子"游方",顺便将女子带回家中。

按照习惯,新婚夫妇当夜不能同房,新娘要由男方的姑嫂陪伴过夜。

第二天,男方托媒人携带礼物去女家提亲。

如女方同意,便收下礼物,宴请媒人。

随后,女方备一份与男方相等或稍多的礼物回赠男方。

男方得知女方赞成这门亲事,便设宴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戚朋友。

新婚后不落夫家过去,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在新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

新娘结婚不久便回娘家居住。

属于父母包办婚姻的新娘,在举行结婚仪式的`当天或次日,即回娘家居住。

住娘家的时间,未成年的早婚妇女一般是六七年,成年妇女一般为三四年。

在此期间,仅仅在农忙和重大节日,或遇到夫家丧事时才可暂回夫家居住。

苗族介绍史料载,为蚩尤部族后,蚩尤者,炎帝属也,于炎黄一统后背而南下,入百越进入今天的湖南、广西、云南一带居住。

苗族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湘西苗族婚嫁习俗

湘西苗族婚嫁习俗

湘西苗族婚嫁习俗苗族婚礼习俗十分传统但是却很有趣,既有父母的包办婚姻也有自由恋爱,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湘西苗族婚嫁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湘西苗族婚嫁习俗苗族都实行一夫一妻制。

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通过“游方”、“跳花”等活动,借以认识,相互了解,建立感情,进而确定婚姻关系,再由男方托入向女方说亲,履行定婚、结婚仪式。

湘西苗族婚嫁习俗:新婚三晚不同宿旧时,苗族人婚娶,新郎新娘三晚不同宿。

姑娘出嫁之日,四邻姐妹相聚一堂,高唱苗歌,抒发离别之情。

男方迎亲时,由女方“高亲”(男女各一直系亲属)送姑娘到男方,从侧门进入洞房。

三日内由“女高亲”朝夕相陪,足不出新房,茶食均在房内。

三日后,拜父母姑嫂,新郎新娘双双到娘家,称“回门”。

“回门”返回后,请苗老师安“家先”,并在本“宗表”中写上新媳妇的名字,表示新娘已是本宗族的人了。

当晚,新郎新娘方可同宿。

新婚三晚不同宿的婚俗,在苗族流传的时间相当久远,其原因未见史籍记载,而民间流传的一些美丽而动听的传说,却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苗族婚俗的渊源。

苗寨老人石青山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不知哪朝哪代的一天,土家族姑娘覃氏到山上采金银花,突遇一只豹子,吓得滚下岩坎,被一石姓苗族年轻措人所救,后来双方有了爱慕之情。

有一天石家请媒人到覃家提亲,覃家夫妇高低不同意,覃母对媒人说:“石家后生救了我女儿性命,恩重如山,要骡要马随便挑,要我女儿做媳妇万万不能。

”这门亲事就搁下来了。

又过了几个月,一场大雨落了三天三夜,山洪暴发,覃家房屋倒塌,父亲丧命,粮食被水全部冲走。

正在母女俩为难之时,年轻猎人领着一帮人给覃家送来衣食用品,并对覃母说:“您老人家不嫌弃我们苗家的话,我愿意接您上山,养老送终。

您老人家不愿意上山,我们就帮您修—栋新房。

”一席话,说得老人热泪直滚,但还是不肯上山。

于是,年轻猎人就给母女俩修了一栋—正两厢房的瓦屋。

覃母见年轻猎人勤劳厚道,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了。

女儿出阁那天,母亲心里还是不踏实,就对“高亲”说:“你们把姑娘送去,要陪她三天三夜,如果苗家人真的粗野,就把姑娘给我带回来。

苗族婚嫁风俗

苗族婚嫁风俗

苗族婚嫁风俗
苗族婚嫁风俗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民俗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在苗族的婚姻观念中,男女双方都要经过家长的同意。

苗族婚姻多以门当户对为原则,通常选择同一姓氏或同源的人结婚。

在苗族的婚礼上,有“拜月”、“抢媳妇”等传统仪式。

拜月是新娘在婚前一个月的满月夜拜月,祈求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抢媳妇则是新郎把新娘从女方家中“劫走”,在路途中进行各种游戏和挑战,以显示自己勇敢和诚实的品质。

苗族婚姻中还有“买卖妻子”和“屈尊嫁娶”的传统,但现在已经逐渐淡化。

在买卖妻子中,男方必须向女方支付一定数量的财物,而在屈尊嫁娶中,则是女方嫁给比自己年龄小或经济情况不如自己的男方。

在苗族的婚姻生活中,女方地位较高,有诸多权利和义务。

比如,女方可以自由选择离婚,而男方则必须向女方家庭支付一定的赔偿费用。

同时,女方还要承担家庭的经济管理和照顾子女的责任。

总之,苗族婚嫁风俗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点,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 1 -。

苗族结婚文化礼仪

苗族结婚文化礼仪

苗族结婚文化礼仪苗族是贵州多民族里的其中一个,那么你们知道苗族的结婚礼仪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苗族结婚礼仪,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结婚习俗一、关于“许婚”。

串对子:是苗族青年男女双方恋爱谈婚的一种方式,每年初一至初五,苗族要过“花山节”,苗族青年男女串花山相互对唱,跳舞,找到对象的叫做串“对子”,花山节的最终一天,串好的“对子”私自定下终身,各自回家告知自己的父母。

提亲:小伙子将自己找好的对象的事说给父母后,由男方请媒人在三日或七日后前往女方家提亲。

定婚:媒人提着相应物品做见面礼去女方家,与女方父母就双方结婚事宜达成全都后,确定结婚日子,一般不直出半年。

结婚:婚期确定后,女方自己预备嫁妆等待出嫁。

二、关于“拉婚”。

“拉婚”又叫“抢婚”,“拖姑娘”或“抢妹子”,这种强拉硬要的婚俗,与现代文明的社会不相适应,渐渐被淘汰。

苗族男青年路头路脑遇到苗族姑娘,若是姑娘被看上,无论姑娘是否情愿,小伙子可以把姑娘抢回自己的家中,请媒人在三天至七天前往姑娘家提亲,定婚期吃喜酒即成,姑娘从被抢之日就是小伙子的媳妇了。

三、关于“认婚”。

苗族山寨,哪家生孩子,全村都知道,生儿子的父亲或母亲在邻居家生孩子时跑到人家门外,若邻居家是“生姑娘”就大声说“”我家儿子认着啦!”从今这两个孩子就等于算认了婚约,小姑娘在娘家长到三岁,就被男方接到自家养起来,与男孩一起长大,直到十八岁,双方结婚,办喜酒,送“礼银”认亲。

四、关于“说婚”。

纳雍县境内的苗族婚俗,“说婚”较为普遍,“说婚”比其“拉婚”、“认婚”较为繁锁简单,包括提亲、订准、给婚、结婚四个过程。

提亲:苗族青年经“花山”、“赶街”、开会、上山、下田等社交活动相互熟悉,进而相恋,一旦恋爱成熟变禀吸父母,由男家请媒人陪小伙子的叔叔携酒往女家说亲。

如女有有意,当即饮酒表示“可”,并约来媒人共同商讨礼银、婚期、嫁妆等,礼银包括身价银、奶水钱、屎尿布、酒、肉等。

订准:假如女方家情愿与男方结亲,按说亲时商讨的日期,就会由男方家出酒送猪到女方家,由女方家请客吃饭,完成吃“订准”,也就是订婚。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婚礼风俗。

苗族婚
礼以宗教仪式和家庭活动为主,其风俗丰富多彩,在当地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一
起来看看苗族婚礼风俗吧。

一、宗教仪式
苗族婚礼的宗教仪式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婚礼开始前,新人会先举行宗教仪式,由新人
的父母和长辈出面祝福,并给新人准备一些礼物,这些礼物是祝福新人新婚快乐,百年好
合的象征。

二、表演节目
苗族的婚礼也会有各种表演节目,比如舞狮、鼓乐、歌舞等,这里的表演节目不仅可以让
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婚礼,更能够为新人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让他们这一天更加难忘。

三、宴席
苗族婚礼上也有丰盛的宴席,桌上安排的菜品也是由新人的家人准备的,新人也会亲自上
前布置桌位,虽然宴席的菜品不是很豪华,但是新婚夫妇会把最深沉的心意送给所有来宾,每一位就餐的人都能够感受到新人的用心。

四、其他活动
在苗族婚礼中还会有一些其他活动,比如喜烟、赠礼、献礼物等,这些活动都是为新人祝福,也是为了让来宾有所收获。

新人也会把自己最好的衣物送给来宾,表达他们对祝福的
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苗族婚礼的风俗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它不仅能够给新人带来快乐,也能够让来
宾们有所收获,它的出现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也为我们带来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婚礼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婚礼习俗独特而多样,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苗族婚礼习俗。

1. 婚姻介绍在苗族社区中,婚姻是由两个家庭共同商定和安排的。

当一家孩子成年后,父母通常会找一位媒人(大多是相亲过来的人)前往对方家庭,提供相亲的建议。

如果双方家庭都同意,将组织一个相亲活动,让未来的新人相见。

2. 婚礼筹备一旦两家决定联姻,双方家庭将展开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准备婚礼。

这包括购买婚嫁物品,如衣服、旗帜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婚礼的主要场地。

这个场地通常是一个宽敞的广场,装饰着鲜花、丝绸和灯笼,以营造热烈喜庆的氛围。

3. 婚礼仪式苗族婚礼通常会在早晨举行。

新娘会穿上一袭精美的苗族传统服装,包括彩色的上衣、长裙和头饰。

新郎也会穿着传统的服饰,通常是一件黑色的上衣和灰色长裤。

在集市上的集会点,亲朋好友们将会见证婚礼的进行。

4. 糖酒仪式在苗族婚礼上,糖酒仪式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环节中,新婚夫妻将面对面,互相举起酒杯,以示对彼此的祝福。

他们还将交换红糖块,象征着他们新生活中的甜蜜与温馨。

5. 装门仪式苗族的装门仪式是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象征着新娘与新郎开始新的生活。

在这个仪式上,新娘需要穿越一连串的门,每个门都有特定的钮扣,新娘必须一一解开。

这个仪式象征着新娘对新家庭的尊重与融入。

6. 转圈舞在苗族婚礼的晚宴上,新郎和新娘会带领亲朋好友们一起跳舞。

这种舞蹈通常是转圈舞,大家手拉手围绕着新人欢快地跳着。

这个环节非常欢乐,也代表着新婚夫妻在婚姻中的团结和幸福。

7. 花山游玩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新婚夫妻和亲朋好友们将一起前往当地的花山游玩。

花山是苗族特有的山地景观,以花岗岩地貌和奇特的植被而著名。

在这里,大家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美景,体验苗族传统文化,并享受着亲朋好友们的陪伴。

总结:苗族婚礼习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苗族的婚丧

苗族的婚丧

苗族的婚丧篇一:8.苗族婚丧习俗苗族的婚丧习俗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

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

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招郎”,以湖南省以城步苗族最为盛行。

大山区苗族妇女享有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无儿无女的人家,也往往要“接”一个女儿,长大后,“招郎上门”。

“招郎”入门后,女家长辈称其为子、为侄,忌称女婿、侄郎;同辈称兄道弟,忌称姐夫、妹夫;小辈称伯伯、叔叔,忌称姑爹。

苗族的丧葬仪式由该民族的巫师主持。

老人寿终,苗族视其为“最大的悲恸”,全寨都来帮忙,亲戚朋友都来吊唁,坟地选择请巫师或堪舆家选择定向。

苗族送葬不用铜锣开道,而是吹芦笙开道。

丧葬习俗中以为老人“砍牛”最为隆重。

老人死后,要杀牛祭奠。

在巫师做法事后,还要指定一头“鬼牛”,于几年后再杀以祭奠。

篇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一.苗族禁忌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1、苗家人最忌外人以“苗子”相称,认为是对苗族人的最大侮辱,他们喜自称“蒙”。

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2、客人至苗家,必以酒相敬,客人若接受,主人会引为知己。

若客人不胜酒力,也要象征性品咂一下。

3、苗家人杀鸡待客时,总将鸡头、鸡肝、鸡脯奉予老人或最尊贵的客人,将鸡腿送给小孩,将翅膀交于青年男女,祝其前程无限。

苗族的婚嫁风俗

苗族的婚嫁风俗

苗族的婚嫁风俗苗族的婚嫁风俗,那可是丰富多彩,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想参与进去呢。

说起来,苗族的婚礼,那真是一场场热闹的盛宴,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喜庆的氛围。

在苗族村寨里,青年男女要是看对眼了,那可得先经过“游方”这一关。

游方啊,就是咱们说的谈恋爱,不过苗族人谈恋爱的方式可不一样。

他们会在特定的地点,比如歌场啊、茶园啊,这些地方都是他们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小伙子要是看上了哪个姑娘,就会主动唱起山歌,姑娘要是也有意,就会对唱回去。

一来一往,感情就慢慢深厚了。

等感情到位了,双方家长就开始商量婚事了。

在苗族,结婚可是一件大事,得按照传统习俗来办。

首先,得有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这可不是随便找个人去就行,得是那种能说会道、福气好的中老年妇女。

媒人到了女方家,得先唱上几首好歌,表达男方家的诚意,然后再说说男方家的条件和人品。

女方家听了,觉得满意了,才会点头答应。

接下来就是订婚认亲了。

男方家得带上好酒好肉,还有红包和礼物,去女方家正式提亲。

双方见面后,会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增进一下感情。

饭后,男女双方还会互换信物,表示两人已经定下了终身。

到了结婚那天,那场面可就热闹了。

新郎得穿上漂亮的苗族服饰,带着一群伴郎去娶亲。

到了女方家,可没那么容易就把新娘接走。

女方家的亲戚朋友们会设置一道道难关,比如拦门酒啊、对歌啊,新郎和伴郎们得一一闯过这些关卡,才能顺利接走新娘。

接新娘的时候,还有个小插曲,那就是“抢新娘”。

这可不是真的抢,而是一种喜庆的仪式。

新郎的朋友们会假装抢走新娘,而新娘的亲戚朋友们则会全力保护她。

大家一边笑一边闹,气氛特别欢乐。

终于把新娘接回家了,那就得开始举行婚礼了。

婚礼上,新郎新娘会先给长辈们敬酒,然后接受大家的祝福。

在苗族,婚礼上还有一项特别的仪式,那就是喝合契酒。

这酒是苗族人自己酿造的糯米酒,特别香甜。

新郎新娘一起喝下这杯酒,象征着两个家庭的联姻和美满的婚姻。

婚礼结束后,新郎新娘还会一起进入洞房。

在洞房门口,会有一对石狮子,新娘会先踩一脚,表示她已经踏入了新家的门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婚礼之苗族婚礼习俗
湘西苗族姑娘初次外出结交男朋友苗语称“讲链讲规”或“溜
比溜苟”,直接翻译就是“放鹰放鹞”和“采果摘籽”。

小伙子结
交姑娘叫“帮链帮规”或“溜背溜喜”,直接翻译就是“打鹰打鹞”和“攀花摘卉”。

湘西苗族青年幽会也有暗号和密码,这就是“草标”。

双方只
要看到草标,就知道各自的行踪。

初相会时,女方如先到达约会地点,必先在约会地点的路口留下一个草标。

这个草标的含义只有赴
约会的情人知道,有如密码一般的神奇功力。

不过,也有一般人都
能看懂的草标。

一把草上结个疙瘩,疙瘩结在草尖上,草根朝幽会
的方向,则暗示一方先到,示意对方快来。

后者看到这个草标,必
须留下一个草标,疙瘩结在草的中部。

这后面一个草标暗示过路者,山中有情人幽会,请走大路。

行人见了这样的草标,一般都会避开,以免撞见别人的幽会。

居住在云南南部的苗族,青年男女中有一种打毽活动,十分有趣。

毽子就是中国民间都用来踢的那种,打毽的板和乒乓球拍差不多。

男女青年在打毽活动中,输的一方要让赢的一方“揉耳朵”,
不许反抗,但可以跑。

如果输赢双方的男女没有情意,纯属比赛,
那赢者会使劲揉对方的耳朵,直到对方耳朵发烫为止。

如果对打的
男女相互有爱慕之意,输者会主动让赢者揉耳朵,而赢者是不会使
劲揉的,而是红着脸轻轻摸一下对方的耳朵。

也有一输就跑,赢者
假装追赶,两人一直跑到无人的场所,倾诉衷肠。

在传统的踩花山节期间,云南金平苗族青年到了花山场上,好
心的主人早已为青年们准备好了几套“土电话”,它是用竹筒蒙上
油纸、将线从中穿过而成的。

男女在“土电话”上,用对歌的形式
表达自己的感情,询问对方的情况。

唱到兴起,小伙子会将“话筒”交给一边的伙伴应付,自己跑去偷看姑娘的模样。

如果相互不中意,对歌到此为止。

如果双方都满意,继续对唱,约定下一次见面的地点。

广西融水一带的苗族青年,盛行“种花生”这个交往活动。


寨时,小伙子们向姑娘发出邀请,确定时间地点之后,姑娘们就会
按照时间来到小伙子的村寨,他们带着农具和肥料,上山种花生,
期间男女青年谈笑风声,边劳动边对唱山歌,互相接触试探。

花生
种子播下后,等苗长高时,双方又要组织一次施肥除草活动,其实
是为了创造一次见面机会,这时大家开始物色对象谈恋爱。

第三次
是秋收花生时,大家相邀收花生并聚餐,相好的在一起讲悄悄话,
还没有对象的赶紧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

苗族的婚姻一般分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

包办婚姻为父母
媒妁说合,媒人往往是由与对方认识或是对方亲戚的人担任。

待女
方探明男方的情况,征求女儿的意见后,由媒人再来时说明是否同意。

若女方同意,则议定“礼金”,订婚日期;男方则准备物品去女
方家,女方家备酒肉招待,称为“吃新酒”。

男家客人离去时,女
方送鸡、糯米饭及送给来人每人一根“花椒布”腰带。

婚期大多是由男家择定后委媒人于事前几个月通知女家。

婚期
临近,女方全村或全姓的姑娘们,大家共同聚餐,以示送别新娘,
称为“朋友饭”。

出嫁当天,女家需派出三种送亲人:一是新娘的
朋友,为13—16岁的未婚姑娘,需盛装同新娘前往;二是新娘的亲
兄弟和家族中的中、青年男子9—15人,与新娘同去同返;三是有3—4个15岁左右的男子,护送新娘到男方村寨附近。

新娘到婆家
短住几天就转回娘家,直到来年二月才到夫家,反复两三年后,才
举行“煮饭”仪式。

从今以后,她就不能再接触娘家的锅灶了,再
也不能住到娘家了。

苗族的自由恋爱十分普遍,在自由恋爱过程中,双方相亲相爱,定下婚约,到了结婚这一天,却由父母来决定。

在苗族婚礼中还有高唱酒歌的习俗。

婚事喜庆里,苗家的酒歌
往往要成套地唱。

苗族在婚事礼仪中所唱的酒歌,唱完一套需用八
九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地唱。

在婚礼中,男女双方都得选派唱酒
歌的歌手,选上的歌手称歌郎。

每套酒歌共分九部分:第一部分为
拦路歌(也称拦门歌),当男方歌郎来到女方山寨时,女方聚众歌郎
在山寨的路口迎唱的歌,即叫拦路歌。

男方要巧妙地和女方的歌郎
对歌,—一解答了对方请问的内容,才被放行进山寨。

第二部分叫“十切”,即男女双方歌郎各唱十段歌,内容反映出双方所在村寨
的风土人情。

第三部分叫“公爷进地”,主要唱出男女双方祖先的
渊源所在和迁陡历程。

第四部分叫“结亲路”,唱出男女双方古老婚姻礼仪的形成及其形态。

第五部分叫“三代根基”,即男女双方歌郎叙唱新婚夫妇父辈、祖父辈、曾祖父辈三代的基本情况,以加深两个姻亲家族的相互了解。

第六部分叫“凤亲”,歌郎用歌声介绍男女双方结婚前的恋爱经历,比如他们是如何相识的,类似代新郎汇报恋爱经过。

第七部分叫“过定”,代表男女双方长辈对新婚夫妇唱出期望和祝福。

第八部分叫“谢主家”,由男方歌郎代表男方向女方亲家致谢。

第九部分叫“龙船歌”,是整套酒歌的高潮,双方歌郎要用对唱的形式比输赢,并边对唱边由双方歌郎扯腊鸭,唱赢者即得腊鸭。

酒歌唱毕双方酒郎退出歌堂,新婚夫妇入洞房成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