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11.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拓展与延伸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与细胞膜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12.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拓展与延伸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与细胞膜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的组成、细胞膜的功能以及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细胞结构有关联。学生已经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对细胞结构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进一步学习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打下基础。
7.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拓展与延伸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与细胞膜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8.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拓展与延伸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与细胞膜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9.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拓展与延伸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与细胞膜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细胞膜作为细胞的基本结构之一,对细胞的内外环境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对于理解细胞的物质交换、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教学设计框架。

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本文还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细胞膜的结构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由磷脂分子组成。

磷脂分子具有一个亲水的头部和两个疏水的尾部,在水溶液中能够自动形成双层结构,亲水头部朝外,疏水尾部朝内。

蛋白质:细胞膜上分布着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如参与物质运输、细胞识别等。

糖类:一些糖类分子可以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这些糖类结构与细胞识别和细胞间相互作用有关。

流动性:细胞膜上的脂质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这种流动性使得细胞膜能够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通过,这种特性对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不对称性:细胞膜的内外两侧在组成和结构上存在差异,这种不对称性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学生能够理解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为进一步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等内容打下基础。

三、细胞膜的功能情感目标从微观角度理解生命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以及引发学生对生命奥妙的进一步探索。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以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过程。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第三章分别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

而本节包括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以及流动镶嵌模型三部分的内容。

同时也是在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基础上进行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材展示了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及结论,使学生领略到生物学科的魅力,主动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科学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基础上, 对组成细胞的分子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学生刚步入高一,学习积极性高,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虽然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逻辑思维也已初步建立,但仍不完善,充满好奇心的同时,又往往具有盲目性,对探索科学过程、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因此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1)简述细胞膜、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科学思维:(1)概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尝试制作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2)能够对各种细胞器进行分类和比较。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3、科学探究:(1)通过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认识到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2)选择合适的材料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

(3)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验证细胞核的功能。

4、社会责任:(1)关注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进展。

(2)形成正确的态度看待克隆人。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几种主要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细胞膜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细胞膜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教学难点(1)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解释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提问:“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它的边界是什么?”从而引出细胞膜这一主题。

(二)新课讲授1、细胞膜的成分(1)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可能有哪些。

(2)介绍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究细胞膜成分的历程,如欧文顿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3)讲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

2、细胞膜的结构(1)展示细胞膜的电镜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细胞膜的形态。

(2)介绍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讲解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排列方式。

(3)讲解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4)引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膜的功能概括为: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分别详细讲解每个功能的具体表现和意义。

对于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举例说明细胞需要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教学设计6: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设计6: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包含了细胞膜的获取、成分和功能,对细胞中的化合物具有具体化和结构化的作用,又对物质的输入输出做出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所以将细胞膜的成分、功能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掌握细胞膜的功能及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对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并且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了一定的掌握。

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一)生命观念:通过重温科学家探究生物膜(细胞膜)结构的过程,逐步掌握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体会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科学思维:通过对细胞膜的感知、分析以及相应资料分析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三)科学探究:通过探究细胞膜实验中的选材、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实验思路。

(四)社会责任: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结构、功能;2.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难点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如何体现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相统一;3.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六、课前准备(一)教师准备课件制作、布置学生预习。

(二)学生准备学生预习七、教学过程【讲述】上次实验课很多同学都能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但是没有观察到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但有的同学就比较优秀哈,哎~他就成功了。

让我们一起看到PPT上的这张口腔上皮细胞图。

我们简单复习一下细胞的基本结构。

我们看到细胞膜可以将细胞内部和外界区别开,让我们一看就知道它就是细胞。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及其与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细胞膜的重要性,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的实验探究。

2. 教学难点:细胞膜三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微观理解,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视频和实验演示等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3. 准备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重要性。

4. 安排学生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验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相关实验原理和方法。

下面详细展开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出细胞膜的重要性,例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速度,以及细胞膜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让学生们认识到细胞膜作为生物体内最基础的结构之一,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讲授细胞膜的组成:让学生们了解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生物膜。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并讲解蛋白质在细胞膜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胞膜疾病,如囊性肾病等,让学生们认识到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研究的重要性。

3. 讲授细胞膜的结构特点:通过展示电镜图片和模拟实验,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讲解流动性在细胞膜功能中的重要性,如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等。

通过介绍一些先进的科研成果,如纳米技术在细胞膜研究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

4. 讲授细胞膜的功能:通过讲解细胞膜作为生物体内重要屏障的作用,以及细胞膜作为物质进出细胞的通道和调节器的作用,让学生们了解细胞膜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和物质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1.前端分析(1)学习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有初中学习的基础,知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及其中结构的方法。

且已经完成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初步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命观念,为本节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素养基础。

另外,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

故在教学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经典实验过程的分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怎样分析、推理和归纳、进行科学方法训练。

(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 1《分子与细胞》第 3 章第 1 节的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为“概述细胞都由质膜包裹,质膜将细胞与其生活环境分开,能够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本节课带领学生认识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为后面生物膜的学习和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做好了铺垫,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本节涉及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教材上还呈现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模块。

本节课基于真实生活和科学史创设情境,采用论证式教学法带领学生根据论据得出主张,相关论据教师以资料形式呈现,学生进一步继续修正,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分析对细胞膜成分与结构的探索历程,分析实验结果,归纳概括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及结构,并认同科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结合不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的运用,发展科学探究的精神及能力。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3)基于事实和证据构建并完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锻炼模型建构的思维能力;阐释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必修一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物质组成、细胞膜的探究历程、流动镶嵌模型等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细胞的代谢作好铺垫,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 生命观念:通过对细胞膜的学习建立生命的结构与功能观2.科学探究:领悟细胞膜结构探索过程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三、教学重难点1.细胞膜的主要功能;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PPT展示相关图片,引出问题: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

用它染色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

讨论:1.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2.据此推测,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材料: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逸出细胞。

结论: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质膜)。

(一)、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坏境分隔开人们普遍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逐渐聚集并且相互作用,演化出原始的生命。

在原始海洋这盆稀薄的热汤中,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秕,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

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

而死的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台盼蓝染色剂能够进入死细胞内,使其被染色。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细胞分泌化学物质,通过膜表面的受体传递信息。

(2)通过相邻细胞膜的接触传递信息。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细胞膜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细胞膜的重要性和意义。
另外,我在课堂上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高,这让我意识到在分组时需要更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点,以便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此外,板书设计方面,我力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并通过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表现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设计得到了他们的喜爱。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黑板上绘制细胞膜结构图这一环节显得有些吃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空间想象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初步了解,但对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深入知识掌握不足。在知识层面,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来加强认识。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有待提高,对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还不够熟悉。素质方面,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在自我管理和学习方法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
简短介绍细胞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细胞膜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本课首先简要介绍了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包括脂质、蛋白和糖结构;接着介绍了细胞膜中发生的一些重要物质运输过程,包括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中的被动运输、离子在细胞膜中的被动运输和活性运输、渗透压和水在细胞膜中的运动;最后介绍了细胞膜的动力学机制。

二. 教学目标1.学生能了解细胞膜的构成结构,包括脂质、蛋白和糖的结构;2.学生能够根据细胞膜的构成结构和功能,概括出细胞膜的特点;3.学生能够正确利用膜的运输过程的知识解答有关细胞膜的问题。

三. 教学重点2.膜的物质运输过程,包括脂溶性物质、离子的被动运输和活性运输、渗透压及水的运动;3.细胞膜的动力学机制。

四. 教学方法1.结合实际的图片,让学生理解有关细胞膜的一些基本概念:详细介绍生物膜的结构、细胞膜能够发生重要物质运输过程、介绍细胞膜的动力学机制,结合生活常识让学生认识膜的结构与功能。

2.深入理解:从膜的物质组成和重要物质运输过程开始,运用板块展示法,学生分解膜的结构层次,利用动态教学形象化理解膜的物质运输过程,最后,掌握细胞膜的动力学机制。

3.引导思考: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细胞膜的特性更好的调控生物学上的各种问题。

4.综合性考试:给学生开展综合性考试,考查学生对膜结构与功能的掌握。

五. 板式组织①结构层次②概念: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③解析: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细胞膜的构成结构:脂质、蛋白和糖第三部分:膜的动力学机制④ 练习:给出有关细胞膜的问题,要求学生应用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六. 教学评价本次教学将采取测试结合实验活动的形式进行评价:1.实验活动:学生参与实验,研究B膜的构成和物质运输过程;2.理论考试:将具体操作问题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测试学生对有关细胞膜的掌握程度;。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预习案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说出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所具有的功能。

2、概述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3、分析对细胞膜成分与结构的探索历程,认同科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结合下不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

【自主学习】问题1:细胞膜具有哪些功能?问题2: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对进化有什么意义?对细胞有什么作用?问题3: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

用它染色时,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

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问题4: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这种控制是绝对的吗?举例说明。

问题5:归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问题6:画出磷脂分子的结构简图,画出其在水-空气界面的分布状态。

问题7:从洋葱表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的单分子层面积都恰好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吗?哪些细胞具有这样的特点?为什么?问题8:细胞膜包含哪些成分?膜蛋白与细胞膜的功能有什么关系?问题9: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问题10:什么是糖被?分布于哪里,有什么功能?问题11:简述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及影响因素。

练习案【思维导图】【巩固练习】1.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是细胞膜。

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作用不包括()A.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D.使细胞内物质不能流失到细胞外,细胞外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2.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

下列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B.精子和卵细胞通过相互接触实现信息的传递C.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3.如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1)图A表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组成,掌握细胞膜的功能,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尤其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2.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膜的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 准备细胞膜结构模型,供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

3. 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

5. 准备相关的生物术语和概念解释,确保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细胞膜对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作用,以及细胞膜在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的重要性,进而引出课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新课教学:(1) 细胞膜的结构:通过展示细胞膜的显微照片,让学生观察细胞膜的形态,并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的微观结构。

然后,介绍细胞膜的分子组成,包括磷脂双分子层和镶嵌有蛋白质等其他物质。

通过模型或PPT展示细胞膜的分子排列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流动性。

(2) 细胞膜的功能:介绍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和免疫调节等。

通过模型或PPT展示细胞膜在这些功能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功能与其结构的关系。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渗透性。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细胞膜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细胞膜的健康。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及其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干系。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识别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细胞膜的重要性,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索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尤其是磷脂和蛋白质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功能及其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干系,以及实验观察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准备实验器械,如显微镜、切片器、装片等。

3.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细胞膜的基本观点。

4. 确定分组及个人探究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常见生物的细胞图片,如:红细胞、神经元、皮肤细胞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共同特征。

2. 引出细胞膜的观点,介绍细胞膜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边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并珍爱细胞内部结构。

(二)细胞膜的结构1. 展示细胞膜的电镜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胞膜的复杂结构。

2. 介绍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等。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细胞膜的流动性,如:膜泡的挪动、膜脂的扩散等。

(三)细胞膜的功能1. 介绍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通过展示一些物质进出细胞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的调控作用。

2. 介绍细胞膜的功能之二:进行信息交流。

通过介绍一些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如:神经递质传递、激素调节等,让学生了解细胞膜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功能的缺陷对生命活动的影响,如:白化病、苯丙酮酸尿症等疾病。

(四)教学反馈通过提问、小组讨论、教室小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答疑。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1)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1)

新人教版必修 1 第 3 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 1 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 1 第 3 章中的第 1 节,内容包括:“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以及“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三个部分。

教材开门见山的抛出细胞膜具有的功能,结合具体实例(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给到先导概念: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它的成分和结构决定的,引导学生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产生兴趣,自然进入到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学习内容;以上部分已经在第 1 课时完成。

本节课紧接上一课时完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的教学。

利用“提出假说”和“模型建模”的科学方法,概括“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强调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认知转变成从有什么样的功能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构,情感上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 1 课时的学习,对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已有了解,知道“流动镶嵌模型”,但不清楚具体内容,也不能很好的利用“流动镶嵌模型”解释细胞膜的功能,从而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3.学习目标1、通过展示介绍建构的生物膜模型,总结归纳出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要点。

2、通过生命现象实例分析,体会科学知识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概括“流动镶嵌模型”要点;2.利用“流动镶嵌模型”解释相关生命现象。

教学难点:利用“流动镶嵌模型”解释生命现象,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5.开放性学习环境本节课需要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合作,三人一组建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结构模型,需提前准备一些模具。

本节课还需用到多媒体和投影设备。

6.教学设计思路及方法关键环节学生活动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展示模型建构成果,衔小组讨论交流,准备模型展示;依照评价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接上一课时,导入新课表的评分标准,做好评分准备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解析生物膜模型,分享学生展示并介绍课余时间动手制作的生物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建构过程,理解流动镶膜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从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角度,阐释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所具有的功能。

2.分析细胞膜组成成分与结构的关系,说明细胞膜结构的物质基础,概述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3.分析对细胞膜成分与结构的探索历程,认同科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结合下不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功能。

(2)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

2、教学难点细胞膜的结构与其组成成分的内在联系。

三、本节聚焦1. 细胞膜有哪些主要功能?2.通过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过程的分析,你对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有哪些领悟?3.细胞膜的成分是什么?其成分可变吗?四、教学流程设计情境:(一)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为什么死细胞会被染上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据此推测,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应该具有什么功能?(二)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逸出细胞。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任务一:分析与思考相关生物学事实,概述细胞膜的重要生理功能。

【生物学事实1】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例如将伊红注入到变形虫细胞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溢出细胞。

细胞膜将细胞内物质与外界环境分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形成相对独立的细胞单位。

【生物学事实2】细胞膜像海关或边防检查站,对进出细胞的物质进行严格的“检查”。

细胞膜有选择地控制着物质的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并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例如抗体、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要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细胞产生的废物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到细胞外,但细胞内有用的成分却不易流失到细胞外。

【生物学事实3】多细胞生物中各个细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细胞间能依靠细胞膜进行信息交流。

例如高等植物的细胞之间存在胞间连丝,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彼此相连,携带信息的物质可以通过该“通道”进入另一细胞。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一、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目标:1、理解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分子结构以及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2、理解物质出入膜的两种方式及功能特点。

3、建立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了解细胞膜的功能。

4、能用膜的流动性、选择透过性等特点进行分析和解释相关的现象。

(二)能力目标:1、在分析细胞结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2、在学习细胞膜结构的过程中,接触利用模型说明和分析问题、对比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解决为什么应用电子显微镜来认识细胞结构的问题,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

2、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与细胞结构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教学重点1、细胞膜结构模型构建。

2、细胞膜的功能: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

(二)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以及结构特点;2、如何理解膜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3、如何理解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性之间的联系。

(三)解决办法1、用“模型法”理解细胞膜的结构。

2、用“借比法”理解膜的结构特点。

3、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去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构特点与功能特性之间的联系。

4、用“系统化法”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师采用启发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研究教材,对教材提供的素材进行灵活处理,为学生提供充分有效而有序的资料,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师生共同合作构建模型,设计实验、相互评价等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能力。

五、教具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什么是亚显微结构?(二)讲授新课1、呈现科学史料,探究细胞膜的分子结构:资料一:①1859年,E.Oerton(欧文顿)选用500多种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

发现凡易溶于脂类的物质,也容易穿过膜,反之,不容易溶于脂类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教案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教案(一)一、教学内容及分析1.教材内容在“细胞膜的分子结构”部分,先说明研究细胞膜的材料,然后说明通过研究得出细胞膜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列方式,以及这些分子在细胞膜上的结构特点:即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在最后部分,举例介绍了膜外部的糖蛋白的作用。

2.学情分析我校由于地处农村,这里的学生有许多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有利条件,同时由于是中等水平的学生,应该说基础不是很好,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与城市里的学生的确有一定距离。

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构成细胞膜的主要的化学成分、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说出糖被的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①尝试通过阅读科学史资料,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运用磷脂分子的化学性质探究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培养学生勇于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参与对细胞膜结构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生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多种化合物如何有序排列构成细胞膜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运用科学史料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方法。

五、教学设计思想1.教学思想运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背景材料,以及已经学过的知识作为基础,独立地、主动地探究发现自然科学的概念、原理、法则、定律,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积极探索的态度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科学方法与技巧。

问题或问题情境是启动探究式教学的“开关”,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探究式教学活动就无从进行,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欲望。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第一册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细胞的代谢作好铺垫,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主要内容细胞膜是细胞中必不可少的结构。

本节课主要讲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教材首先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以及各种成分在膜上的排列方式即细胞膜的结构。

并以“积极思维”的方式引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其次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学习完细胞膜的结构后再进一步认识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2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科学实验史料构建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建立起生命活动的物质性观点;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细胞膜的功能;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3 课时安排2课时4 课前准备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挂图5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细胞中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化学物质的功能,提出问题:如果将细胞中的各种成分按照其在细胞中的比例混合于一容器中,该容器能否完成生命活动学生活动:得出否定结论:不能。

因为细胞和生物体绝对不是一些化合物的简单堆积,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细胞为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形成统一的整体。

师生总结: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种类繁多,大小、形态多样且功能也不相同,并且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学生活动:观察细胞和组织的模式图。

引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细胞结构的特点原核细胞:支原体(尿道炎、宫颈炎)、细菌、蓝藻、放线菌复杂程度的不同真核细胞:绝大多数生物,酵母菌学生活动:观察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3.1《细胞膜的结构》教学设计一、目标依据课标:概述细胞都由质膜包裹,质膜将细胞与其生活环境分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二、教学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

2.说出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3.说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4.说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

2.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四、教学难点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导入所学知识点:提问学生细胞膜的功能,依据结构与功能适应观,导入细胞膜的结构。

(一)细胞膜的成分展示两个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资料1:19世纪末,欧文顿(Overton)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作研究发现:凡是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思考题: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的组成含有脂质,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2.在推理分析之后,还需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和鉴定吗?3.为什么人们不从一开始就做实验来分析细胞膜的成分,而是先提出假说呢?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结论: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以提问学生的形式总结细胞膜的成分:脂质 50% 主要成分蛋白质 40% 主要成分糖类 2%-10%(二)细胞膜的结构以细胞膜的成分为基础,展示资料,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细胞膜的结构。

资料3:科学家朗缪尔(Langmuir Trough)设计了脂类单分子膜技术,对细胞膜进行了定性的研究。

教师讲解磷脂分子特点,带领学生进行活动1.画: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会怎么样铺展?(学生在作业本上动手画出来。

)资料4:1925年,两位荷兰的科学家,格伦德尔(Grendel)和戈特(Gorter)对细胞膜进行定量分析。

一方面,他们测量出单个红细胞表面积为100 μm2,从而计算出10000个红细胞总的表面积;另一方面,他们用丙酮抽提出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他们发现,膜脂铺展的总面积是红细胞总表面积的1.8-2.2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1.1 地位作用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第一册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细胞的代谢作好铺垫,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1.2 主要内容
细胞膜是细胞中必不可少的结构。

本节课主要讲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教材首先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以及各种成分在膜上的排列方式即细胞膜的结构。

并以“积极思维”的方式引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其次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学习完细胞膜的结构后再进一步认识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2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科学实验史料构建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建立起生命活动的物质性观点;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细胞膜的功能;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3 课时安排
2课时
4 课前准备
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挂图
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细胞中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化学物质的功能,提出问题:如果将细胞中的各种成分按照其在细胞中的比例混合于一容器中,该容器能否完成生命活动?
学生活动:得出否定结论:不能。

因为细胞和生物体绝对不是一些化合物的简单堆积,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细胞为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形成统一的整体。

师生总结: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种类繁多,大小、形态多样且功能也不相同,并且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学生活动:观察细胞和组织的模式图。

引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细胞结构的特点原核细胞:支原体(尿道炎、宫颈炎)、细菌、蓝藻、放线菌
复杂程度的不同真核细胞:绝大多数生物,酵母菌
学生活动:观察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

教师活动:使学生明确,亚显微结构,是指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 的细微结构。

在电镜下,我们可以看到比在光镜下看到的更为清晰的结构。

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不同点:
细胞壁
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
液胞
中心体——动物细胞特有(教师点名:某些低等植物也有)
(2)细胞膜结构的学习
教师活动:细胞膜位于细胞的表面,它使细胞和周围的环境隔离开,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细胞内环境,其厚度仅有8nm,必须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教师活动:进行细胞膜的研究,首先必须要分离出纯净的细胞膜,用什么材料比较合适?
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最好的材料是(D )。

A、细菌
B、草履虫
C、叶肉细胞
D、成熟的红细胞
注释: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壁、数量多。

教师活动: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是否可见?
明确:细胞膜很薄,其厚度只有8nm,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

设置情境1: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极易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容易被脂溶性物质分解。

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明确:根据化学中的“相似相溶”原理,可得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脂类物质这一结论。

设置情境2: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膜易被蛋白酶水解,说明细胞膜组成成分中含有什么物质?
(注:学生对蛋白酶的功能不了解,教师应即时进行讲解)
明确: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

学生活动:观察P23小资料,验证结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其次还有糖类。

设置情境3:将红细胞的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充分展开成单分子层,发现展开后的表面积是其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细胞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总结: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摆布在磷脂双分子的外侧和内侧,并以覆盖、嵌插、贯穿等方式与磷脂双分子层结合在一起。

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每个磷脂分子都是头部朝外,尾部相对)。

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之间,或者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排列、分布的疏密程度不同,具有不对称性,且膜蛋白具有特异性。

设置情境4:科学家曾做过一个人体细胞的融合实验,将人体的某种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红色荧光染料和绿色荧光染料对两个细胞进行染色:一个细胞染成红色,另一个染成绿色。

再用灭活的病毒来影响这两个细胞,使这两个细胞发生融合。

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融合过程发现:初期一半发红光,一半发绿光,经过80min后红绿均匀分布。

这个事实说明细胞膜具有什么特点?(画简图)
学生活动:细胞膜不是静止的,无论是磷脂分子还是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从而得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同时,强调多糖在细胞膜的外表面主要是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糖蛋白,称为糖被。

设置情境5:科学家取两种不同的海绵细胞,使其分散成单个的,然后将这些细胞掺在一起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

提出问题:细胞如何识别?如何进行信息交流?
引出糖被的功能:具有保护、润滑、识别、免疫等功能。

第二课时
(3)细胞膜功能的学习
过渡:前面我们学过,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那么,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又使其具备什么样的功能?
学生活动: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生理作用,物质通细胞膜有两种情况,我们首先研究:
A、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过膜方式
教师活动:进行适当的知识铺垫:可由物理学中的扩散现象引入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扩散作用;举例说明逆浓度差转移的现象,引出主动运输;结合蛋白质结构的特异性讲述载体的专一性;由能量问题,突出主动运输的意义。

教师活动:分别画出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原理分析图。

自由扩散: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不需要载体的参与。

例如O2、CO2、甘油、乙醇、苯等。

自由扩散相对于主动运输来说,又叫做被动运输。

问题情境:资料一:轮藻细胞中K+的含量比它所生存的水环境中的K+多63倍,但它还能不断的积累K+。

资料二:人的红细胞中K+浓度比血浆中的K+浓度高出30倍,而红细胞中Na+浓度是血浆中的1/6。

提问:轮藻细胞和红细胞吸收K+以及红细胞排出Na+的方式是什么?
主动运输: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浓度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运输到浓度高的一侧;必须有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总结:如果把自由扩散比作水从上往下流的话,主动运输就如抽水。

需要水管(载体),抽水机(动力--能量)。

从表中可知,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是浓度差,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主要是载体和能量。

教师活动:这两种物质过膜方式,哪一种更重要、更有意义?
明确:主动运输。

因为主动运输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物和对细胞有毒的物质。

主动运输对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总结:通过学习两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可知,活细胞的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这种现象我们称为选择通过性。

设置情境:清水洗胡萝卜后,清水呈什么颜色?胡萝卜在锅中煮熟后,油呈什么颜色?想想为什么?
明确:清水洗胡萝卜时,细胞膜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不允许胡萝卜色素分子通过,水呈无色;烧熟后,细胞膜被破坏,色素分子透过膜进入油中,故油中带有橙黄色。

B、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的过膜方式
胞饮(液体)
内吞作用
吞噬(固体)
大分子、颗粒物质
(膜泡运输)
外排作用(胞吐)
内吞外排: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附着在细胞膜上,由膜内陷包围这些物质形成小囊,小囊从膜上分离形成小泡进入细胞内部,称为内吞;有些物质在细胞膜内被一层膜包围形成小泡,小泡逐渐移到细胞表面与细胞膜融在一起,并向细胞外张开,使内含物质排出细胞,称为外排。

植物细胞膜的外面还有细胞壁,明确细胞壁的组分、功能和特点。

组分: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

功能: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