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578358cfc789eb172dc8cc.png)
【解析】解答本题要围绕老师说话的目的和意义来理解,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折。老师说的话 在文章第⑤段,须对老师说的话进行逐句理解,明确老师说话的目的和意义。 16.【答案】示例一: 问题:作者为什么在前三段详细描述蒲公英? 说明:这个问题有助于我理解作者为什么会与蒲公英产生“默契”。 示例二: 问题:作者在第②段写蒲公英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海棠和白玉兰呢? 说明:这个问题有助于我理解作者这样写对于描写蒲公英有什么作用。 【解析】题目要求阅读前三段,就其内容或写法提出问题,如文章前三段的内容在文章中有何作用,或前三 段采用了什么写法,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该题就不难解答了。 17.【答案】人间正气 不可改变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根据中心论点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文章①②段通过 引用《吕氏春秋·诚廉》的观点表明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并提出“人的正性就是‘人间 正气’”的观点。③④段列举实例论证“人间正气”不可动摇的观点。⑤段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18.【答案】丙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看该段落的前后内容,前文是从个人的角度论证,后文是从群体的角度论证,前后 文应为递进关系。 19.【答案】示例:小说《红岩》中的江姐,为实现劳动人民翻身解放和建立新中国的革命理想,面对敌人 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这正是“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具体表现。 【解析】对文章解答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再参考文中的例子,找出相应的人物,分析其是如何体现“石可 破也,而不可夺坚”这一观点的。 五、作文 20.【答案】示例一:
1/5
欲饮琵琶马上催 示例四: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直接默写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4.【答案】C 【解析】A.时令/时候;B.闭结,和睦/和煦;C.胜利;D.护城河/池塘。 5.【答案】弃城而逃 【解析】依照平时文言知识的积累完成此题。 6.【答案】乙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准确翻译题目中涉及的句子,在准确翻译后,才能正确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句子中 词类活用的现象,如“域”名词活用作动词,限制的意思。 7.【答案】示例:两段文字共同体现了“以人为本”(或: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孟子所说的“人和”体 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勾践能打败吴国,也是因为他“以人为本”,关注民心民情,重视人心向背。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两个文段中的关键词句,寻找其共同点,如孟子的“人和”和【链接材料】中的“去 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等均体现了“以人为本”(或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 三、名著阅读 8.【答案】示例:上联选“择朋友”。【链接材料】第①则中的“无友不如己者”,说的是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 交朋友,这是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 下联选“慎言语”。【链接材料】第⑥则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说的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这是对君子的要求。 【解析】解答本题要在弄懂对联内容和【链接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寻找其中的相同点。上联中的“择朋友” 与第①则中的“无友不如己者”相对应;下联中的“慎言语”与第⑥则中的“君子欲讷于言”相对应;然后 用简洁的语言简要分析即可。 9.【答案】示例一:①辛勤劳动 ②为获取粮食,他不辞辛苦,开荒种地 ③只有靠辛勤劳动才能改善生活 示例二: ①聪明才智 ②为制作瓦罐,他反复试验,获得成功
2017年北京东城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北京东城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4cd75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2.png)
2017年北京东城中考语文试卷及解答一、基础▪运用(共21分)1.(5分)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体(字体),其中“武”字第笔的“(斜勾)”体现了“险而劲”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10分)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
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
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图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答:(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朝花夕拾》展品图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和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
这样的老师令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
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横线处填写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
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图片版)
![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图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3f133f4a7302768e9939ff.png)
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答案】(1)楷体7 (2)C【解析】本题考查字体和笔顺,属于基础类内容。
第(2)小题可以选用排除法,认真读题不难选出答案。
【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的课堂实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中有详细讲解。
【答案】老舍故居【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作家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属于常识内容。
【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的课堂实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中有详细讲解。
【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修辞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要求对作品有相应的了解。
本题D错在“热烈而激昂”。
【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的课堂实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中有详细讲解。
【答案】①自创②屈原【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修辞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要求对作品有相应的了解。
本题D错在“热烈而激昂”。
【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的课堂实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中有详细讲解。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病句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的课堂实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和《专题讲座——语法知识》中有详细讲解。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平时应加强识记。
【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的课堂实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中有详细讲解。
【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平时应注意积累。
【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专题讲座的《文言文复习》中有相应的讲解,并在专题讲座的《阅读复习》中略有涉及。
【答案】(守城者)弃城而逃【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平时应注意积累,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专题讲座的《文言文复习》中有相应的讲解,并在专题讲座的《阅读复习》中略有涉及。
【答案】乙【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只要理解了全文的意思,本题较容易答出。
【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专题讲座的《文言文复习》中有相应的讲解。
【答案】得道多助【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只要理解了全文的意思,本题较容易答出。
【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专题讲座的《文言文复习》中有相应的讲解。
2017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
![2017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6d8b8bf242336c1fb95e3b.png)
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考生须知1. 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1分)1. 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共5分)(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_____笔的“ (斜勾)”体现了“险而劲”的特点。
(2分)(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3分)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C。
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九成宫醴泉铭》选帖2. 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
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共10分)(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
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图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1分)名人故居分布图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6047ece45c3b3567ec8bb3.png)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一、基础•运用1. 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题目。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____笔的“(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_____)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答案】 (1)楷体 (2)7 (3) C 【解析】本题考查书法的赏析。
(1)要熟悉常见的字体特征,掌握正确的书写顺序。
(2)C项正确,“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是明陈继儒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此碑书法的评论。
“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充分体现了其书法特点。
2. 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
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
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23727284868762cbaed550.png)
2017年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学校号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总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和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完毕,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根底·运用〔共21分〕1. 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
〔共5分〕〔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体〔字体〕,其中“武〞字第笔的“〔斜钩〕〞表达了“劲而险〞的特点。
〔2分〕〔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 名人故居是的历史文化名片。
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
〔共10分〕〔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
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1分〕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答:〔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似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 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共5分)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体(字体),其中“武”字
第 笔的“ (斜钩)”体现了“劲 而险”的特点。(2分)(2) 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 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 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 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 ( )(3分)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1分)
答:
(4)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从 上下文看, 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 请你分 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1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②轻唤一阵阵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 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 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 ③ 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 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 走近为民族解放而四处奔走 的宋庆龄, 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 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 我们钦佩他的斗争精神⋯⋯④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⑤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
【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限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 巩固国防,威慑天下。
【乙】 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 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 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 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7.结合上下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3分)
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 行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 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 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 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 非他刻可方驾也。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 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 者,气脉通于隔行。
2.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 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共10分)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下联: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链接材料】
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论 语?学而》 )
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
2017
语 文 试卷
学校 姓 名 准考证 号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标点符号修改:
句子修改:
3.默写(共6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1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
《岳阳楼记》)(1分)
(3)在我国大西北,有历史名城,有塞外边关,有异域文化,有大漠风光⋯⋯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都与它们相关。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
“ , ”。(每句诗 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分)
(4)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 , ”两句 诗来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4-7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 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①“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②“更”改正。③“节”节制。 ④“劝”勉励。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 吗?⑥“囿”古地名。⑦“没”古地名。
答:
三、名著阅读(10分)
8.下面是一副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 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到孔子的 思想。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料】一则语录中的相关内容为 例,简要说出你的认识。(4分)
【链接材料】
勾践①说于国人曰: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
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②。”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 国亦节③矣,请报之。”⋯⋯果行,国人皆劝④。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 是君也,而可无死乎⑤?”是故败吴于囿⑥,又败之于没⑦,又郊败之。
4.
下列各组加点词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天时不如地利
自云先是闻秦时乱
B.
地利不如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C.
环二攻之而不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2分)
委而去之 翻译:
6.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理解 恰当的一项是( )(2分)
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 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
4或谓孔子曰: “子奚不为政?” 子曰: “《书》 云:孝乎惟孝, 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 ”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