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第六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
2. 控制器设计 图6-19 表示用力矩计算法的控制器。
6.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
图6-20 表示具有神经网络力矩计算法的控制器。
6.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
3. 控制系统的实现 图6-21为实现神经元网络补偿器训练信号的控制系 统。
6.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
1. 参数估计自适应控制系统
神经网络参数估计自适应控制系统利用神经网络的 计算能力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求解,如图6-6所示。
6.2 神经网络控制
2. 前馈控制系统
神经网络前馈控制系统如图6-7所示。
6.2 神经网络控制
3.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 在结构上与线性系统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完 全相同,如图6-8所示。只是对象的辨识模型由神经 网络实现。
2. 修改的Elman网络
(1)网络结构 图6-5给出了一种 修改 Elman 网络 结构示意图。
6.1神经网络建模
(2)网络结构
由于对结构单元增加了自反馈连接,修改的Elman 网络可利用标准的BP学习算法辨识高阶动态系统。 修改Elman网络的标准BP学习算法为
6.1神经网络建模
3. 基于修改Elman网络的动态系统辨识
6.2 神经网络控制
上述结构方案中,CMAC自校正模块在监督学习下将完 成如下非线性映射 eL K 难点是如何提供训练样本集。为此我们将采用如下方法, 离线地提供训练样本集。 (1)在图6-14由网络模型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中,整定一 个初始化比例增益K0; (2)给定期望的时域性能指标Lrm; (3)令r(t)=1,对闭环网络模型的单位阶跃响应,计算 相应的时域性能指标Lcm,0,从而得到指标误差向量eL0; (4)在可能的工作范围内,以一定的量化等级,将控制 器增益进行摄动 ,按(3)得相应的指标误差向量 eL,i,并记录下此对样本,这里i=1,2,…,N。 K
6.1神经网络建模
(1)网络结构 在动态递归网络 中,Elman网络具 有最简单的结构, 他可以采用标准 BP算法或动态反 向传播算法。一 个基本Elman网络 的结构示意图如 图6-4所示。
6.1神经网络建模
(2)学习算法
基本Elman网络的动态反向传播学习算法可归纳 如下:
其中
6.1神经网络建模
6.2 神经网络控制
(5)举例
6.2 神经网络控制
2. 基于局部逼近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
(1)方法 小脑模型关节控制器(CMAC)控制 高阶B样条的BMAC控制 基于高斯径向基函数(RBF)网络的直接自适应 控制 (2)各方法的优缺点 小脑模型关节控制器(CMAC)控制,此方法已 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控制。网络特点是局部逼近, 学习速度快,可以实时应用。
4. 控制系统的仿真 图6-24表示了利用神经元网络控制器的轨迹控制的 仿真结果。图中表示了第一次学习和第100次学习 后在xy平面上画圆的结果。在神经元的学习过程中, 机械手臂的轨迹很好的跟随期望轨迹,在第100 次 学习后 ,跟 踪误差已收敛到一 个很小值。
Company
LOGO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6.2 神经网络控制
6. 变结构线性控制系统
在线性控制系统中直接采用Hopfield网络作为动态控 制器。这时可利用变结构理论建造控制器,并用鲁 棒性描述其特性。如图6-11所示。
6.2 神经网络控制
三、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器设计
1. 基于全局逼近神经网络的异步自学习控制 系统
(1)基本思想 第k+1次学习时的输出uk+1(t)将基于第k次学习时的经 验 (ek(t),t)和输入uk(t)获得,并随着其 中“有效”经验的不断积累而使ek(t)->或 yk(t)->yd(t), k->∞。从而可望使实际输出经过 “学习”而逐渐逼近其期望输出。
Company
LOGO
第6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
www.themegallery.com
目录
1 3 2
神经网络建模 神经网络控制
3 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
6.1神经网络建模
一、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逼近能力MLP满 足的条件
(1)MLP应具有产生g(w,x)=1的能力。
(2)可分性条件,这在MLP中相当于要求逼近 网络具有泛化能力,即所谓不同输入产生不同 输出。 (3)代数闭包条件要求MLP能产生函数的和与 积。
6.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
一、神经网络的模型辨识
下面介绍利用神经网络来获取氧气吹炼过程的模糊模型。此 模型中,使用的输入变量如下: x1:I/PMn 吹炼开始时的锰含量 x2:T-CaO 补助材料中生石灰的总重量 x3:SL-T 取样熔钢的温度 x4:P-I/PMn 转炉前次吹炼后熔钢中的锰含量 在预报模型中,每个输入变量具有两个模糊集:大和小,其 隶属函数分别用一个神经元单元即可实现。总的规则数为 24=16,因此网络(c)层的节数为16.网络学习前,先将输入 变量和输出变量按照现场收集的166个样本进行规格化,即 将其值域按下式进行变换
6.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
网络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对应模糊系统的模糊规则由表6-3来自百度文库所示。
6.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
输入变量的隶属函数由图6-17所示,图中虚线是学习前的 隶属函数。
6.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
图 6-18 给出了模糊模型的输出值和实际测量值之间的曲 线。由此可见,建模用的数据和评价模型用的数据均集中 在直线的附近,因此建立的预报模型是比较准确的。
考虑如下三阶线性动态系统 K G(s) ( s 1)( s 2)( s 3) 假定该系统未知,为了辨识其正向动力学模型,我 们不妨采用图6-1的系统辨识结构。仿真中,400个 数据的样本集可有均匀分布产生,即网络的输入由 具有均匀分布的随机数产生,训练规则为输出的均 方根(r.m.s)误差。若取自反馈增益a=065,SBP算 法的学习率为0.01,动态项a’=0.1,采样周期T=0.1s, 网络结构采用1*4*1.则经过200000次学习迭代后, 可使r.m.s误差E=0.025685
6.2 神经网络控制
(2)方法
包括早期的PID型学习控制,以及近期发展的最优
学习控制、随机学习控制和自适应学习控制等,它 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学习算子 (.,.) 的具体形式,后者 的选择需保证相应的学习收敛性。
6.2 神经网络控制
(3)神经网络异步自学习控制系统方框图
6.2 神经网络控制
(4)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条件
6.2 神经网络控制
(4)神经网络对大量定性或定量信息的分布式存 储能力、并行处理与合成能力,可以被用作复 杂控制系统中的信息转换接口,以及对对象、 语言等感觉信息的处理和利用; (5)神经网络的并行分布式处理结构所带来的容 错能力,可以被用于非结构化过程的控制。
6.2 神经网络控制
二、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
6.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
二、基于神经网络的机械手控制
1. 控制系统设计 在工业应用中,机械手臂具有结构和非结构的不确 定性,为了克服它,提出了自适应控制方法。这种 方法虽然可有效的克服结构性的不确定性,但对非 结构性不确定性无能为力。因此人们借助于神经网 络,利用NN的学习能力、非线性映射和并行处理 能力对机械手臂进行控制。通常用的比较多的是在 神经网络中建立受控对象的逆动力学模型。
6.2 神经网络控制
4. 内模控制系统
内模控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神经网络内模控制系 统如图6-9所示。
6.2 神经网络控制
5. 预测控制系统
神经网络预测控制是利用作为对象辨识模型的神经 网络产生预测信号,然后利用优化算法,求使目标 函数取最小值的控制矢量,从而实现非线性系统的 预测控制,如图6-10所示。
6.2 神经网络控制
(5)设计举例
6.2 神经网络控制
6.3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
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常规的数 学方法难以对它的控制特性进行精确的分 析,至今还没有建立完整的非线性系统控 制理论。采用神经元网络可以对一类非线 性系统进行辨识和控制。有关能控性和稳 定性地分析大都建立在直觉和定性的基础 上,。分析的思路是:先给出原非线性系 统稳定的可控条件,然后分析采用神经元 网络后这些条件是否满足。
6.2 神经网络控制
(3)结构原理图
6.2 神经网络控制
(4)设计步骤和算法实现
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可以分为4部分:常规控制 器与单位反馈;对象的CMAC正向模型;指标误 差计算环节;CMAC自校正模块。系统中采用两 个CMAC模块,一个用于建立被控对象的正向网 络模型,另一个用作神经网络非线性映射器。 CMAC模型与参考模型之间的输出被用来产生指 标误差向量。CMAC自校正模块将此指标误差映 射为控制器增益变化,从而修正相应的控制规 律。
经网络仍然沿期望轨迹附近进行学习。这就从根本
上克服了使用系统输入作为训练误差所带来的问题。 此外,对于系统不可逆的情况,利用此法也可通过 学习得到一个具有期望性能的特殊逆模型。
6.1神经网络建模
三、利用动态网络的系统建模
1. 基于Elman动态递归网络
动态递归神经网络可分为完全递归与部分递归网 络。完全递归网络具有任意的前馈与反馈联接, 且所有连接权都可进行修正。而在部分递归网络 中,主要的网络结构是前馈,其连接权可以修正; 反馈联接由一组所谓“结构”单元构成,其连接 权不可修正。
6.2 神经网络控制
一、神经网络的特点
(1)神经网络对于复杂不确定性问题的自适应能 力和学习能力,可以被用作控制系统中的补偿 环节和自适应环节等; (2)神经网络对任意非线性关系的描述能力,可 以被用于非线性系统的辨识和控制等。 (3)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所表现的快速 优化计算能力,可被用于复杂控制问题的优化 计算等。
6.1神经网络建模
(2)正-逆建模
正-逆建模也称狭义逆学习(Specialized Inverse Learning)。如图6-3所示,这时待辨识的网络NN位 于系统前面,并与之串联。
6.1神经网络建模
该方法的特点是:通过使用系统已知的正向动力学
模型,或增加使用已建模的神经网络正向模型,以
避免再次使用系统输入作为训练误差,使待辨识神
6.2 神经网络控制
不足之处是采用间断超平面对非线性超曲面的 逼近,可能精度不够,同时也得不到相应的导 数估计。 高阶B样条的BMAC控制,则弥补了CMAC的不 足,但计算量略有增加; 基于高斯径向基函数(RBF)网络的直接自适应 控制,这是较为系统、逼近精度最高的一种方 法。但它需要的固定或可调连接权太多,且高 斯径向非线性函数的计算也太多,利用目前的 串行计算机进行仿真实现时,计算量与内存过 大,很难实时实现。
6.1神经网络建模
二、利用多层静态网络的系统建模
1. 正向模型
所谓正向模型是指利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通过 训练或学习,使其能够表达系统正向动力学特性 的模型。图6-1给出了获得系统正向模型的网络结 构示意图。
6.1神经网络建模
2. 逆模型
(1)直接逆建模
直接逆建模也称广义逆(Generalized Inerse Learing), 如图6-2所示。 由图中可以看出,拟辨识 系统的输出作为网络的输 入,网络输出与系统输入 比较,相应的输入误差用 来进行训练,因而网络将 通过学习建立系统的逆模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