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人物介绍——陈寅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5年,在两人的结婚纪念日,陈寅恪题诗曰:“同梦葱葱
廿八秋,也同欢乐也同愁。”唐筼步原韵和道:“甘苦年年 庆此秋,也无惆怅更无愁。” 陈寅恪经常对女儿说:“我们家里头,你可以不尊重我, 但是不能不尊重你们的母亲。”“妈妈是主心骨,没有她就
没有这个家,没有她就没有我们,所以我们大家要好好保护
妈妈。
考试怪题
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陈寅恪为国文考试代拟试题。
当时陈寅恪已定次日赴北戴河休养,就匆匆草就普通国文试题——作文《梦
游清华园记》。另一题为“对对子”,上联为“孙行者”。 这次考试,结果一半以上考生交了白卷。对出“胡适之”而获满分的考生,
仅周祖谟一人。答“祖冲之”者,也视为符合要求,因“祖”“孙”尚可成
对。还有一考生对以“王引之”,对得也不错。 当时正是白话文运动蓬勃发展之时,因此有人在报上批评清华大学食古
不化,不应出怪题“对对子”考学生。陈寅恪对于用 “对对子”形式为考题,
提出四条理由:一、测试考生能否区分虚字和实字及其应用;二、测试考生 能否区分平仄声;三、测试考生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四、 考察考生思
我 最 喜 爱 的 近 代 史 人 物
陈寅恪
陈寅恪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都 很陌生,对他的些许了解,大都来自 于
那本《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从这本
多年前的传记里我们了解到,世界上竟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他们又是如此的
然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学问之高深, 性 情,纯真得不问世事,倔强得像个孩
自由之思想 独立之精神
外界评价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傅斯年
陈寅恪在现代中国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国外影响也
很深远。——汪荣祖《陈寅恪传》
世人每称先生为一代宗师,诚当之无愧。正当中国之大变局、
世界之大变局,政历四代,游学东西洋十余年,博文卓识,终 生献身学术。性极敏感,思富联想,而又痌瘝在抱,常怀千岁
(1890.7.3-1969.10.7)
子。他们是旧时代的遗老遗少,虽然身
体弱不禁风,骨头却硬得出奇。
学问高深
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历史学家、诗人、古典 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之一。因其身出名门,而 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 教授之教授”, 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 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
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都风雨无阻地听他的课。
百度文库
夫妻情深
陈寅恪摔断股骨之后,长年卧床,唐筼又竭尽全力护理 丈夫。在频繁的政治运动中,陈寅恪所有的“声明”、“抗 议书”,乃至“交代材料”全出自唐筼的手笔,陈寅恪内心 的痛苦、忧愤,应该说唐筼感受得最深切,也最剜心透骨。
想条理。陈寅恪的解释文章一经发表,这场“风波”即告平息,可见陈公名
望颇能服众。
自我感悟
我们有一句古训,叫“识实务者为俊杰”。就是说,人要 看清时代大势,不要逆时代潮流而动,这样方可以趋利避害, 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作为古老的智慧,当然凝聚了我们古老 传统的精华,是的,人总是渺小的,个人与时代的对抗,无异
之忧。诚旷世之大师,不世出之人杰。直可谓千种矛盾、万种
情思,胥可于先生一身见之。——卞僧慧
人物轶事
“四不讲”
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
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他曾言:“前人讲
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
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
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此,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
国家、民族这些概念,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而唯有那些伟大
的人格,可以历经千万年而不朽。
谢谢观看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将 乾嘉学派与西方“历史演进法”相结合发展了中 国的历史考据学;对佛学、音韵学、蒙古源流、 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 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现。著有《隋唐制度渊源 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 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 《寒柳堂记梦》等。
他们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承担者。用陈寅恪说的话来说,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 像陈寅恪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生命已经跟他们所研究的学 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倾其生命坚守的,不是哪一个旧 的政权,而是一种超越时代的自由独立的精神,而这种精神,
是他们全部的信仰所在。
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坚守啊! 当一切功名利禄纷纷退场,当大的帝国小的朝代纷纷成为 封土中的一抔尘埃,历史留下了什么?――恶人的恶,善良人 的善良,还有伟人的伟大灵魂。是的,在那些伟大的灵魂面前,
倔强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香港,寅恪立
即辞职闲居,日本当局持日金四十万元委任他办东方文学院, 他坚决拒绝。
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
授课。他又一次拒命,随即出走香港,取道广州湾至桂林。 陈寅恪一生为学术而生为学术而死。从拒绝国民党的专机到拒 绝与共产党的合作,包括在文革期间要求毛泽东作书面保证, 都遵从了他不问政治的信念。他所强调和一生践行的“独立之 意志,自由之精神”,已经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共识,“与天 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
1925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
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
1939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 1942年后为教育部聘任教授
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
1948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 1952年后为中山大学教授 1955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于螳臂挡车蚍蜉撼树,最后落个悲惨的结果,终究不可避免。
在国共交战的后期,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到来。除了顺应 时代的大多数,还有少数人并没有和新的时代合作,而是选择 了另外的道路。他们或者是自甘于平淡从此慢慢归隐而去,或 者是在学术中保持特立独行的个性,成为现实中的不合时宜的 另类。我们只能偶尔在他们的惊世骇俗的发言中,感受他们独 特的人格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